㈠ 大蒜苗期时,一般会有哪些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大蒜的栽培按采收的目的可分为蒜头,青蒜和蒜黄栽培。蒜头栽培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又可分为春播栽培和秋播栽培两种。大蒜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好多病虫害的发生,如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及蓟马,潜叶蝇,根蛆等的危害。应题主的要求,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大蒜有哪些常见的病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治。
总之,大蒜的病虫害有很多,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病。对于大蒜病虫害的防治,最基本的原则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指导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采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防治方法,将大蒜的病虫害防控工作做好。
㈡ 大蒜幼苗期应该怎么防治病虫害
以下小系列将根据具体案例分析如何控制大蒜苗期病虫害。
大蒜根蛆防治;
㈢ 蒜苗主要有哪些病害怎么防治
您好,蒜苗主要有疫病,紫斑,锈病,叶枯病,白腐病。疫病用烯酰吗啉 氟吗啉,精甲霜灵,氰霜唑,丙森锌 ,霜霉威盐酸盐,霜脲氰,乙磷铝,甲霜铜,大生M45,必备,多宁等按说明兑水就好。紫斑病和叶枯病用甲霜灵锰锌,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防治。锈病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等防治。白腐病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异菌脲等防治。蓟马,斑潜蝇,葱蝇,蚜虫,夜蛾类,可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等防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㈣ 蒜苗叶子上红锈是锈病吗怎么办
是的。
蒜苗的叶子上面出现红锈,一般是感染了锈病,这是普遍危害蒜苗的一种病害,在多雨的季节,它就很容易发病,所以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及时喷药。若是发病比较严重的话,叶子上还有较密的疱斑,若是没有尽快用药的话,就会降低蒜苗的品质。
在初期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还可以使用7%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
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利2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用药期间也要注意,应该间隔10-15天用药一次,一般用药一到两次就行了。
蒜苗的养护要点
1、水分管理
如果采取水培的方法,可以一周换水一次,保持水质清洁、卫生。如果采取土培的方法,可以每隔三五天浇次水,保持土壤微湿不潮湿。
2、光线照射
平时在养护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好光照,可养在充足的阳光下,提供好光线照射,才能利于生长,促进植株茁壮。
3、防治病虫害
如果平时养护不当的话,很可能会感染病虫害,平时要注意预防。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发病严重的时期喷洒杀菌药物,将发病严重的植株及时拔除掉。
㈤ 春季气温的不稳定,大蒜叶枯病,防治的方法是什么
正如你看到的,当地温度超过20度的话发芽还需要7天,但是地温低于13度的话就不能完全发芽。 所以,种得太多也没什么用,温度越低发芽时间越长。 引起蒜叶树干和黄叶的病害很多,最常见的病害是疫病、灰霉病和叶枯病等病害。 这些病害入春温度迅速回升,这些病害也进入快速繁殖和危害旺季,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病害繁殖速度非常快,短时间内大量叶片枯萎,严重时可导致田间大量植株枯死。
甚至绝收,严重制约了大蒜产业的发展,是目前困扰大蒜生产的主要病害。 叶枯病不仅危害大蒜,还危害葱、洋葱、韭菜等葱类蔬菜。发病症状叶枯病主要累及叶和蒜薹,多发于下部老叶顶端。 发病初期病斑渗出水,叶色逐渐减少。
㈥ 请问蒜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管理技术
栽培季节 蒜苗对温度和光照要求不太严格, 春秋 和整个冬季都可在温室栽培。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 播 种后25-30天收割头刀蒜苗,再过18-20 天收割二刀。 如果生产量较大,应注意排开播种, 避免集中上市出现 滞销。
整地施肥 在播种前一周左右,将原床土挖起堆好, 然后将刚刚发酵的马粪平铺于地面,用脚踩实,厚度 10 -15厘米,铺马粪的作用是隔绝地下的凉气, 保持较高 的土温,促进蒜苗生长。粪源充足应铺得厚些, 粪源不 足也可以少铺一些,加温和防寒措施较好的温室, 也可 以不铺。再将堆起的床土摊开平铺在马粪上面,10- 12 厘米厚即可。结合整地, 在床土里适当掺些腐熟的羊马 粪或按每平方米20—30克量掺入床土磷酸二铵, 一定要 撒施混拌均匀。
泡蒜 在播种前24—28小时进行, 把蒜头浸入室温 的水中,泡至蒜头的底盘易剥离为适度, 然后将蒜头捞 出,用特制的与改锥相似的工具, 把蒜头的底盘和蒜薹 剔除,以备播种。蒜头浸泡的时间过长过短都不好, 时 间太长,蒜头易散瓣,并且蒜头内的养分外渗, 不易获 得壮苗和高产;时间太短,挖蒜薹和底盘困难, 并因蒜 头吸水不充分,出苗和收割时间推迟,使生产成本加大。 播种 将蒜头一头紧挨一头地摆在栽培床地面上, 蒜间的小空隙用散瓣填满, 然后在摆好的蒜头上面用木 板拍压,使蒜头充分接触床面, 同时上部又高矮一致, 这样便于收割;接着打透水;最后覆盖白河沙3—4 厘米 厚。播种量每平方米干蒜头16公斤。
温湿度 进行适宜的温度管理。白天应保持20—22℃ ,夜间应保持13—16℃。整个生长期, 前期温度应高于 后期2—3℃。苗高10厘米时,开始适当浇水,每隔 2—3 天用喷壶浇一次水。
收割 蒜苗高40厘米左右并开始打旋倒伏时, 进行 收割。割刀要锐利,并不要割得太深, 否则容易割伤蒜 头,影响二刀产量。割后将床面搂平进行正常管理, 18 —20天后可收割二刀。一般产量为每公斤蒜头收蒜苗1. 5公斤,第一刀1公斤,第二刀0.5公斤。
㈦ 蒜苗生病用什么药治
大蒜苗期叶片尖端出现枯黄干死,俗称黄尖。只要在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避免黄尖现象的发生。
1、产生黄尖的主要原因:重茬种植;地蛆危害根部;“断奶”(也叫 “退母”或“烂母”)枯黄,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2、防治措施:
一是轮作。大蒜不能重茬,头茬种过大蒜的田土不能接着再种。重茬种植不但蒜苗会黄尖,还会产生其它病害,而且长势不好,影响产量和质量。
二是及时防治地蛆。一般杀虫剂便可防治。
三是及时追施“断奶”肥。“断奶”枯黄是作物普遍的正常生理现象,它标志所播作物块茎或种子即“母体”营养已消耗尽,植株进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的旺盛生长期,肥水需求增加。因此,在“断奶”前一定要追肥供水,使土壤中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断奶”肥一般以在播种后20-30天追施为宜,每亩追施腐熟人畜水粪1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肥追施,这样便可减轻或避免蒜苗黄尖的发生,并能促进以后花薹和蒜瓣的分化.
大蒜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多种病虫为害,以白腐病为害严重,一般减产30%,并使其品质降低,甚至绝收。
(1)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从外叶叶尖开始往下条状变黄,后扩展到心叶及叶鞘,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外观似生理病。拔出病株,鳞茎表皮呈水渍状病斑,有灰白色菌丝层。后期菌丝层产生芝麻粒大小褐黑色菌核,鳞茎变黑腐烂,在田间往往先出现发病中心。
(2)发病特点
①传播途径:该病的病菌核在土中存活,长出菌丝后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地面处侵入,引起植株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菌丝纠集在一起成褐黑色的小菌核,在株间辗转蔓延。该病菌喜低温高湿,气温在20℃以下,湿度大于90%时最易暴发流行。因此,多雨季节发病迅速,尤其生长瘦弱和连作地可使发病加重。高温低湿不利该病发生。遂川县2月始发,3月盛发,4月为害最烈。
②不同品种发病不同:经调查,白皮蒜发病重于紫皮蒜,白皮蒜白腐病的株发病率为20%~30%,而紫皮蒜为8%~15%。此外,早春生长瘦弱和畦面较低的蒜田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情扩展迅速。
(3)综合防治技术
①蒜田轮作:大蒜白腐病为土传病害,连作是发病的重要途径,故大蒜田不宜连作,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更好,以减少初侵染源。
②蒜种处理:可有效切断初侵染途径,预防病害发生。蒜种播前可用50%多菌灵进行蒜种处理,具体方法是每50千克蒜种用多菌灵500克兑水3~5千克(均匀洒于蒜种上)进行杀菌处理,晾干后播种。
③根据不同收获对象安排种植品种:如收获青蒜应以白皮蒜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紫皮蒜,在白腐病盛发之前收获完毕,避开其为害;而收获蒜薹、蒜头的,应安排抗病能力较强的紫皮蒜。
④加强培管: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结合大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严禁就地撒施和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大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和覆盖物,集中烧毁,实行深翻土地,水旱轮作,合理密植。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3次;也可用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每隔7~10天1次,连续用药2次。灌淋根茎法较喷雾防治法效果好,采收前1星期停止用药。
㈧ 大蒜有了锈病,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治疗
大蒜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因此有必要选择杀菌剂防治真菌。在发病初期,大蒜植株的叶片上出现许多粉红色或锈红色的斑点,有的在叶片的正面,有的在叶片的背面。这个时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使用的大部分化学物质都可以消灭致病菌。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粉点就会裂开,大量致病菌开始扩散,就很难防控了。病原菌经二次传播后,对多种杀菌剂有明显的抗性。也就是这个时候很多朋友会反馈说治不好。在防锈方面,注意化学品的搭配使用,尽量选择复配化学品。如吡唑氟环唑、氟环唑多菌灵等。根据铁锈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