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年级简便运算口诀技巧
四年级简便运算口诀技巧:做简算,是享受。细观察,找哗岁特点。
连续加,结对子。连续乘,找朋友。
连续减,减去和。连续除,除以积。
减去和,可连减。除以积,可连除。
乘和差,分别乘。积加减,莫慌张,
同因数,提出来,异因数,括号放。
同级算,可交换。
口诀,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kǒu jué,原指道家传授道术时的秘语,后多指根据事物的内容乱派睁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引证解释
1. 佛家、道家以口头传授的道法或秘术的要语。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岂况金简玉札,神仙之经,至要之言,又多不书,登坛歃血,乃传口诀。”
唐岑参《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
《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 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深恩。”
《西游记》第二回:“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些甚么妙法。”
2. 泛指根据学艺、方技等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宋陈师道《序》羡敬:“《经》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聪明,怎生得口诀手未到,心先应。”
《老残游记》第一回:“所以这 老残 就拜他为师,学了几个口诀,从此也就摇个串铃,替人治病餬口去了。”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 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象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贰’ 102x99 用竖式计算,要运用运算律 = 要用最简便的方法(四年级) =
(1)102x99
解法一:=(100+2)x99
解法二:=102x(100-1)
=100x99+2x99
=102x100-102x1
=9900+198
=10200-100-2
=10098
=10098
(2)2x125
(3)4x60x50x8
解:=2x(100+25)
解:=4x(60x50)x8
=2x100+2x25
=4x3000x8
=200+50
=12000x8
=250
=96000
(2)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口诀扩展阅读:
加法
加法的意义: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并成一个数、量的计算叫加法。(如:a+b=c)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减法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结合律: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a-b-c=a-(b+c)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减去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乘法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分配律:分配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简便运算,可用于分数、小数中。主要公式为(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积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题(1)和题(2)均有用到该规律)
分配律的反用:35×37+65×37
=37×(35+65)
=37×100
=3700
除法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性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连续除去两个数,等于除去这两个数的积。a÷b÷c=a÷(b×c)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运算定律
‘叁’ 四年级数学简便方法计算
四年级数学简便方法计算口诀:加9要减1,加8要减2,加7要减3,加6要减4,加5要减5等。
简便运算的作用:
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更兄游重要的是,使学到的定义、定理、定律、法则、性质、规律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是羡裂销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思路的一种题型。
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注重简便运算灵活的思路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涵义,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