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碳二十四检测方法

碳二十四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4 02:39:10

1. 碳十四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自然界存在3种碳的同位素,它们的重量比例是12:13:14,分别用碳-12、碳-13、碳-14来表示。前二者是稳定同位素。碳-14则有放射性。它在大气中存在,在大气高空层中,因宇宙射线中子和大气氮核作用而生成。它在大气中与氧结合成C4O2分子,与二氧化碳(CO2)的化学性能是相同的。因此,它与二氧化碳混合一起,参予自然界的碳交换运动。它因光合作用而被植物吸收、并贮存在植物之中。人和动物需要食用植物,于是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存留。生物在存活期间,他们不断地从大气中获取这种放射性碳。但是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一旦死亡,它就停止吸收,而且会使存留体内的这种放射性碳不断减少。大约在5730年间,它的含量可以衰减一半。因此,物理学家将5730年称为半衰期。由此可知,只要用仪器测出树木、谷物、人骨、兽骨等生物遗骸中现有的碳-14含量,与它原始的碳-14水平相比,就可以推算出它们在多少年前死亡,进而可以推断与它们共存的遗存(诸如建筑遗址、墓葬或其它遗物)距今已有多少年了。
亲,请【采纳答案】,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谢谢。

2. 碳二十四检测怎样确定文物年龄

文物被制作完成后,文物中的碳14就开始停止更新,只会随着衰变不断减少。碳十四在非常固定的周期内会衰变一半,所以只要测定了半衰期就可以根据碳14的含量了解文物的年龄。

3. 碳14呼气试验的检测方法

1. 病人准备:受检者必须停用抗生素和铋剂30天,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二周。检查前禁食6小时以上。
2. 检查流程:
(1) 检查时先让患者口服一粒碳14尿素胶囊。
(2) 静坐25分钟后,受试者直接向集气瓶内呼气,患者呼气后集气瓶中的液体由粉红色变成无色为止,或者患者持续呼气时间已经达到3分钟后即可停止呼气。
(3) 向集气瓶中加入4.5ml稀释闪烁液后,加盖旋紧,置于液闪仪中进行检测。
(4) 检查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安静,剧烈运动后血中的酸碱度变化可能影响同位素标记CO2的呼出,另外在患者呼气时应当嘱咐患者注意不要将集气瓶中的液体误吸入口腔。

4. 碳14检验吹气时怎么

直吹
碳-14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Hp)可引起多种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等。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已经成为现代消化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高活性的尿素酶。当病人服用碳14标记的尿素后,如患者的胃内存在Hp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碳14标记的CO2,碳14标记的CO2通过血液经呼气排出,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通过分析呼气中碳14标记的CO2的含量即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比于传统的胃镜检查,该法简单、高效、准确率高,减轻了病人的身体和精神负担。
标记化合物
碳-14标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领域中,采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进行示踪,具有方法简单、易于追踪、准确性和灵敏性高等特点
碳14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它是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碳-14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组成。其半衰期约为5,730±40年,衰变方式为β衰变,碳14原子转变为氮-14原子。
1940年,美国科学家马丁·卡门(Martin Kamen)与同事山姆·鲁宾(Sam Ruben)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现碳14。而后时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威拉得·利比(Willard Libby)应用碳14发明了碳—14年代测定法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该测定法利用有机材料中含有碳-14这一特性,根据它可以确定考古学、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样本的大致年代,其最大测算不超过6万年(而且没有参照的情况下误差较大)。
碳14是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 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定年代法 的一种,其他常用的还有钾-氩法测定,钾-氩法测定,热释光测定等;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在地球上有99%的碳以碳-12的形式存在,有大约1%的碳以碳-13的形式存在,只有兆分之一(0.0000000001%)是碳-14,存在于大气中,由大气中氮与宇宙射线作用生成,其丰度基本保持不变,是生物圈中碳-14的来源。

5. 碳呼气试验是什么

碳14C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快速、简捷的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
测定方法为:
利用碳-14呼气检测仪检测,患者于空腹状态下,用约20ml凉开水口服一粒碳14尿素胶囊,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再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医生做检测。
测定结果为:C14正常值为小于100 (dpm/mmol CO2)为阴性,大于100为阳性。

6.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是侵入性的检查。第二是非侵入性的检查。那么侵入性的检查就是我们在胃镜下,从胃内取一块活组织,进行尿素酶试验,或者是进行病理的嗜银染色,还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非侵入性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和呼气试验,血液检查是指抽血检查血中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粪便检查是检查粪便中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抗原,呼气试验是通过患者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呼气试验我们分为碳13和碳14检查。碳14检查由于有放射性,不能用于儿童和孕妇的检查,而碳13的检查因为它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于儿童和孕妇也是可以适用的,对于复诊的病人,一般我们不选用血的抗体检查,一般会选择呼气试验。

7.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一、检验方法: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2、通入硝酸银,如果是二氧化碳的话就会变成碳酸银沉淀。

二、收集方法: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被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如下:

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碳氧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不可燃,通常也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它也是碳酸的酸酐,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故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7)碳二十四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二氧化碳的应用:

高纯二氧化碳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医学研究及临床诊断、二氧化碳激光器、检测仪器的校正气及配制其它特种混台气,在聚乙烯聚合反应中则用作调节剂。固态二氧化碳广泛用于冷藏奶制品、肉类、冷冻食品和其它转运中易腐败的食品。

气态二氧化碳用于碳化软饮料、水处理工艺的pH控制、化学加工、食品保存、化学和食品加工过程的惰性保护、焊接气体、植物生长刺激剂,在铸造中用于硬化模和芯子及用于气动器件,还应用于杀菌气的稀释剂(即用氧化乙烯和二氧化碳的混台气作为杀菌、杀虫剂、熏蒸剂)。

8. 碳十四的测定方法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
一、利用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测定含碳物质的年龄,就叫碳-14测年。已故着名考古学家厦鼐先生对碳-14测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给了极高的评价:“由于碳-14测定年代法的采用,使不同地区的各种新石器文化有了时间关系的框架,使中国的新石器考古学因为有了确切的年代序列而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那么,碳-14测年法是如何测定古代遗存的年龄呢?
原来,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性碳—14,并能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形后进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平。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推断其年代。
碳—14测年法分为常规碳—14测年法和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两种。当时,Libby发明的就是常规碳—14测年法,1950年以来,这种方法的技术与应用在全球有了显着进展,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即必须使用大量的样品和较长的测量时间。于是,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技术发展起来了。
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具有明显的独特优点。一是样品用量少,只需1~5毫克样品就可以了,如一小片织物、骨屑、古陶瓷器表面或气孔中的微量碳粉都可测量;而常规碳—14测年法则需1~5克样品,相差3个数量级。二是灵敏度高,其测量同位素比值的灵敏度可达10-15至10-16;而常规碳—14测年法则与之相差5~7个数量级。三是测量时间短,测量现代碳若要达到1%的精度,只需10~20分钟;而常规碳—14测年法却需12~20小时。
正是由于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具有上述优点,自其问世以来,一直为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和地质学家所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对测定50000年以内的文物样品,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法是测定精度最高的一种。
1.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首被发现。它是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其半衰期约为5,730年,衰变方式为β衰变,碳14原子转变为氮原子。
2. 由于碳14半衰期达5,730年,且碳是有机物的元素之一,生物在生存的时候,由于需要呼吸,其体内的碳14含量大致不变,生物死去后会停止呼吸,此时体内的碳14开始减少。人们可透过倾测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碳定年法。 自然界存在三种碳的同位素,它们的重量比例是12:13:14,分别用碳-12(C12);碳-13(C13);碳-14(C14)表示,它们的含量比例是98.9:1.1:10-10 。前二者是稳定同位素,只有碳-14有放射性,亦称放射性。碳C14放射β粒子后蜕变为N14,半衰期为5730±40年,反应式为:C14→N14+β一。
C14的半衰期只有五千多年而地球存在已有数十亿年,自然界却存在着保持一定水平的放射性碳元素,为使 C14的产生和衰变处于平衡状态,保持一定水平,必然存在着一种源泉。这个来源就在大气高空层,在那里,宇宙射钱中子和大气氮核作用生成C14。发现这一自然现象并用实验加以证实的是C14法创始人利比(W.F.Libby)。他从宇宙射线和人工核反应的研究中得到启发,认为自然界存在生成C14的条件,有可能检测出来,经过仔细考查计算,并在实验中解决了低能量低本底测量上的技术问题,测出了自然C14。由此建立了C14测定年代的方法。
最初,外来的宇宙射线与大气作用产生宇宙射线中子。宇宙射线中子和大气中氮核起核反应产生碳-14:
0n1+7N14→⒍C14+1H1
这一反应都在高空完成,新生碳原子在大气环境中不能游离存在很久,一般都与氧结合生成C14O2分子,C14O2和原来存在于大气中的CO2化学性能是相同的,因此必然与原有CO2混合参加自然界碳的交换循环运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结合成植物组织,动物依植物为生,这就使生物界都混入了C14.动物通过排泄,死亡,植物通过腐烂,沉积,进入表层土壤而使C14进入土壤,大气与广大海面接触, CO2又与海水中溶解的碳酸盐和CO2进行交换,因此海水、海生物及海底沉积物中都含有C14。所以,凡是和大气中的CO2进行过直接或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包含C14。
这种产生C14的自然现象存在已久,同时C14按5730年半衰期衰变减少,这类碳中C14水平必然会到达平衡值。由于碳在自然界的交换循环相当快,处于与大气互相交换的各种物质在名地的C14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
利用这种到处都 存在C14的自然现象就可以用来断代。例如陆地生物、海洋生物在生命过程中由于同大气经常交换,衰变掉的C14经常能得到补充,但一旦停止了交换(如死亡、沉积),其C14就再得不到补充,C14水平因衰变而降低,每5730年降为原有水平的一半值。因此测量标本现存的C14放射性水平和它原始放射性水平相比较,就可以算出死亡或停止交换的年代,当然,几千年或几万年前处于交换状态的动植物的放射性水平是无法测知的,但若假定这种产生C14的自然现象几万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就可以用在世界各地处于交换平衡状态的动植物放射性水平,作为标本的原始放射性水平,即所谓“现代碳”放射性标准。 我国自主研究,在1981年制定出了适合中国的现代碳标准,即“中国糖碳标准”,经过国内和国外的测试,数据可靠,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放射性衰变规律可用数学式表示,标本年代的计算公式如下:
A=τln No/NA
A: 标本年代
τ:C14平均寿命
NA:标本现有放射性
No:标本原始放射性
C14平均寿命是一个常数,由实验测定,测出No、NA即可计算出标本年代。
但是,上面的结论要基于以下几点的假设:
① 假设大气中 C 的产生率不变。 ② 假定放射性衰变 规律不变,不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生物样品一旦死亡就停止与碳储存库进行自由交换.③ 地球上各 交换库中 C 的放射性比重不随时间、地点、物质种类而改变,这个假设经检验基本成立 。国际公认 C 测年中的 B P 起算点是 1950 年(因为之后人工核爆炸产生的大量 C 对大气影响很大,而且从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大气中的普通C大大增加,对C的比率影响很大)④样品根本没有受到污染,如果不小心混入了早期或晚期的碳,那测出的结果跟我们想要的肯定会有很大差距。
这就是C14断代的原理,由于这一方法所依据的是原子核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受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而C14半衰期(5730年)正适用于对几千年到几万年的标本进行断代。另外,一些含碳的物质,如木、草、骨、贝壳等动植物遗骸在古代遗址中普遍存在,因此,C14法自1950年建立起,就成为有力的断代手段而广泛应用于史前考古学和第四纪晚地质学。 《C14测年及科技考古论集》
《C14测年及科技考古论集》主要内容:夏、商、西周的年代测定是用系列样品方法进行的,使年代数据的误差大为缩小。可以说是14C测年技术及研究应用达到了当前一个新的境界。此外,由于考古研究对自然科学技术的需要,编者对其他科技考古研究也有所涉及。所以这本文集选辑了:一、建立实验室以来关于14C测年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技术的研究文章13篇;二、结合史前考古及其他应用学科的研究文章12篇;三、有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文章13篇;四、有关其他科技考古的文章5篇。

9.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准确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碳十三呼气试验,检测需在空腹状态或餐后两个小时进行。患者近一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秘必治等敏感的药物,否则会造成检测结果呈假阴性。碳十四呼吸试验,碳十四呼吸试验是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被检者需空腹,用约二十毫升凉开水服用一粒尿素胶囊,静坐25分钟后检测。

可以查血幽门螺杆菌的抗体,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史,血中可以出现幽门螺杆菌抗体,通过抗体可以间接的判断体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快速尿素酶的方法,也就是在胃镜检查时,取胃内的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测试,来判断胃黏膜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织病理活检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时,可以通过特殊的染色,来观察胃内是否存在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10. 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一、检验方法: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2、通入硝酸银,如果是二氧化碳的话就会变成碳酸银沉淀。

二、收集方法: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三、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被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集满。

二氧化碳的熔点为-78.5℃,沸点为-56.6℃,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溶于水。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使动物中毒。

(10)碳二十四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以下五点:

二氧化碳气体是大气组成的一部分(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其产生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二氧化碳。

2、石油、石腊、煤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也要释放出二氧化碳。

3、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4、所有粪便、腐植酸在发酵,熟化的过程中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

5、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氧化碳

阅读全文

与碳二十四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年级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口诀 浏览:466
黄柏使用方法 浏览:291
led应急日光灯怎么接线方法图 浏览:221
快速系蝴蝶结方法图解 浏览:181
凉风的锻炼方法 浏览:607
tcl55f6支架安装方法 浏览:270
常规铝拉伸网板的安装方法 浏览:193
藤当归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浏览:576
抹灰饼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329
洗衣机不洗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267
消防应急筒灯接线方法图片 浏览:63
中职学情分析方法 浏览:15
老式空调使用方法 浏览:740
一目十行的锻炼方法 浏览:124
朝阳货车轮胎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246
如何控制倒流香的方法 浏览:731
如何对付拖延自己的方法 浏览:390
白细胞免疫标记常用方法 浏览:877
枸杞根快速入盆方法 浏览:691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四种方法 浏览: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