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翻正反射的介绍
翻正反射亦称复位反射。一般来说,是指动物体处于异常位置时,身体正常位置的反映。这在高等脊椎动物的猫身上最为明显,并且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动物的头部首先回到正常位置,这是由迷路感觉引起的,反射中心在大脑中。
如果躯干仍然处于错误的位置,颈部肌肉会变形,于是其肌梭的刺激就发出使躯干部恢复正位的第二反射(中枢分布在中脑或胸部脊髓中)。此外,一般也与体肌肌梭感受引起反射(中枢在中脑),或与视觉性反射有关,也受皮肤的接触刺激影响。
(1)翻正反射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用途:可用于检验麻醉程度,若翻正反射消失则证明麻醉成功。
头部迷路翻正反应:检查体位:首先遮盖受检者的双目,检查者用双手抱接受检者,将其置于空中,;可以分别取俯卧位、仰卧位、垂直位检查;刺激方法:俯卧位或仰卧位即为诱发刺激,垂直位时需将躯体想一侧方倾斜。
② 翻正反射在人体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生理盐水不会使小鼠出现翻正反射,实验时有一组用的是生理盐水是做的空白对照,另一组实验组用药的才会出现翻正反射。
翻正反射的主要用途:可用于检验麻醉程度,若翻正反射消失则证明麻醉成功。
望采纳,谢谢。
③ 反射率的测定方法
反射率是不透明矿物最重要的光学性质,是鉴定矿物的主要光学常数。其测定方法一般有光电学方法(光电光度法)和光学方法(视测光度法和简易比较法)。
一、光电学方法
光电学方法(光电法或光电光度法)是利用光电效应的原理,即利用光电元件所产生的光电流与其受照光强成正比的原理来测定矿物反射率。其方法是在同一条件下,分别测取“标准”与欲测矿物的光电流强度,从而根据已知反射率的“标准”计算出欲测矿物的反射率。测反射率的光电装置,按所采用光电元件种类可分为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显微光度计。前两种由于其灵敏度及准确性差而被淘汰;光电倍增管显微光度计其灵敏度高,能测直径小至0.5 μm面积的光强。所以被国际矿相学委员会规定为测定反射率的标准仪器。
图2-4 光电倍增管结构示意图
光电倍增管显微光度计(法)因光的接收元件为光电倍增管而得名。由于它被光照后,其光电流强度(发射的光电子数)与照度(入射光强)成正比的线性关系较好,能感受很弱的光,故对细小矿物能精确地测其反射率。光电倍增管由阳极、阴极和多个二次发射靶屏极组成(图2-4)。当光照射到光电阴极便会发射光电子,由于第一靶屏D1 与阴极间的电压差所产生的静电场作用,使光电子被吸到D1 上,并在那里打出更多的二次电子落到第二靶屏D2 上,又成倍地产生了新的第二次电子。这样经过多个(10 个~15个)靶屏极多次的第二次电子发射,当达到阳极时,其光电子将比原来多出几百万倍,从而提高了灵敏度。阳极输出的电流可用灵敏检流计测定。光电倍增管外加电压一般为700 V~3000 V。
图2-5 MPV-1型光电倍增管光度计在反射光中测定原理示意图
1—物台;2—光片;3—物镜;4—孔径光栏(像);5—目镜光栏;6—目镜;7—半透明反射器;8—反射棱镜;9—透镜;10—观察目镜光栏;11—目镜的出射光瞳;12—测量光栏;13—半透明反射器;14—毛玻璃;15—光电倍增管;16—测量光栏照明灯泡;17—反光显微镜照明系统;18—观察目镜;19—反射玻片;20—补偿棱镜;21—人眼
光电倍增管及其光度计目前已有很多光学工厂生产。常见的有奥普同厂生产的MPM型和莱茨厂生产的MPV系列,后者分1、2和3型。MPV光度计基本组成部分包括:OR-THOPLAN型显微镜;带有稳压器和干涉滤光器的光源;光电倍增管及它所用的稳压高压电源;测定光电流的仪表、数字显示器和微处理机等。MPV-1型光度计测定反射率时光线进行情况见图2-5。光线由照明系统17入射,经反射器19向下经物镜3至光片2,从光片反射向上再经物镜、玻片反射器至目镜6,透过目镜至半透明反射玻片7上,部分透射向上至倍增管15;另一部分反射向右进入观察目镜中,在此观察被测矿物的影像。在12处有一测量光栏,用它来限定被测面积,此光栏被小辅助灯16照明后,其影像经7和反射棱镜8反射后,也进入观察目镜重叠在被测矿物影像上,以便选择测定部位。此外,视野光栏5也重叠在被测矿物的影像上,它比光栏12大一些。这样用双重光栏遮挡可使射入被测范围内的有害杂光减至最少。测定时从电流计上读出电流读数,然后计算出所测的光学常数(反射率)。
反射率“标准”
不论用哪种方法测定矿物的反射率,都需与反射率已知的标准物质进行对比。这种简称“标准”的物质其选择颇为重要,因为它对测定反射率的精确性起着决定作用。作为“标准”的物质,须具备的条件是:化学成分固定、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反射率色散曲线近于水平,均质性,无内反射,硬度高不易划伤并能磨光成平整的镜面。
所用标准按上述要求条件及实际工作需要可分两个等级。一级“标准”的反射率是通过“光强直接测定法”标定,或根据对其所测定的N、K值计算法而得出;二级标准可利用一级标准用“光电光度法”标定。国际矿相学委员会(COM)规定三种人造物质作为“标准”(一级标准):黑色中性玻璃,空气中平均反射率为4.5% ±;碳化硅(SiC)单晶体切面的磨光片,空气中平均反射率为20% ±;碳化钨(W,Ti)C的底面磨光片,空气中平均反射率为45% ±。各种“标准”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射率精确测定值由所供工厂给出,并经责任工程师书写在每个“标准”所附的卡片上。
二、光学方法
此法是借助装在显微镜上的视测光度仪来测定矿物的反射率,或在显微镜下同一视域中来比较两种矿物(“标准”与欲测矿物)的反光强度(反射率)。前者称视测光度法,后者为简易比较法(视测比较法)。视测光度法主要有裂隙显微光度仪法和视觉显微光度仪法等。由于均以观测者的视觉为准,故难免带有主观因素,所以精度较差,达不到精度要求,现已被淘汰。在日常的一般鉴定工作中,有时只需知道欲测矿物反射率的大致范围,即可查表定出矿物时,可采用简易比较法。由于它除显微镜外不需专门仪器及附件,操作简便而易于掌握。
反射率简易比较法
其具体方法是将欲测矿物和标准矿物光片用软泥紧密镶在载玻璃上,再用压平器压于同一水平面上,置于镜下以目力比较其反射率。即在同一视域中比较两矿物的明亮程度(代表反射率);若标准矿物与欲测矿物不能出现在同一视域中进行比较时,可反复迅速推移载片来比较它们的亮度。当待测矿物与几种标准矿物比较后,即可定出欲测矿物反射率的范围(高于或低于某些矿物,应属于哪一反射率级)。本书鉴定表是以下列四种标准反射率矿物(表2-1)将反射率分为五级:
表2-1 四种二级标准矿物反射率值
R>黄铁矿R Ⅰ级
黄铁矿R>R>方铅矿R Ⅱ级
方铅矿R>R>黝铜矿R Ⅲ级
黝铜矿R>R>闪锌矿R Ⅳ级
R<闪锌矿R Ⅴ级
④ 姿势反射的翻正反射
正常动物可保持六立姿势,如将其推倒则可翻正过来,这种反射称为翻正反射。如将动物四足朝天从空中掉下,则可清楚地观察到在下坠过程中,首先是头颈扭转,然后前肢和躯干跟着也扭转过来,最后后肢也扭转过来,当下坠到地面时由四足着地。这一翻正反射包括一系列反射活动,最先是由于头部位置不正常,视觉与内耳迷路感受刺激,从而引起头部的位置翻正。头部翻正以后,头与躯干的位置关系不正常,使颈部关节韧带或肌肉受到刺激,从而使躯干的位置也翻正。
⑤ 翻正反应的名词解释
翻正反应,一种自动的平衡运动性反射。当头和身体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用以维持和恢复头在空间的正常位置以及头与躯干和肢体的关系。包括颈旋转翻正反应、迷路立直反应及躯干翻正反应等。
⑥ 求小鼠翻正实验的具体步骤流程!! 另外,想问下小鼠翻正实验和醉酒睡眠实验有什么区别吗
两者差不多的
应该注意环境的一致性。比如温度冷热,搁放案板的软硬。
我把小鼠放在手心,它就不翻,可是当搁在桌子上时就翻过来了。看来它躺的舒服自然就不会翻身了。
因此平行操作是很重要的。
⑦ 什么是翻正反射
翻正反射 righting reflex
亦称复位反射。一般指动物体处于异常体位时所产生的恢复正常体位的反射。这在高等脊椎动物的猫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动物首先是头部恢复正常位置,这是由于迷路感受而引起的,反射中枢在中脑。这时躯干如果依然处于不正位置时,就发生颈肌扭曲,于是其肌梭的刺激就发出使躯干部恢复正位的第二反射(中枢分布在中脑或胸部脊髓中)。此外,一般也与体肌肌梭感受引起反射(中枢在中脑),或与视觉性反射有关,也受皮肤的接触刺激影响。在去大脑僵直时,这些反射全都消失。在各种无脊椎动物中,已知许多的翻正运动是单纯的反射行为,例如在海星的翻身中,由于失去了对管足的接触刺激,便发出全管足的试探运动,这样便偶然地使最初与底面接触的腕成为先导腕,从而逐渐地完成反转。这时与重力感觉无关,但食道神经环对各独立腕的反应具有协调的作用。与此相反,水母类、蜗虫类、卷贝类等的平衡胞,昆虫类等的足肌牵张感受器被认为是与发出翻正反应有关。
⑧ 翻正反应如何定义
亦称复位反射。一般指动物体处于异常体位时所产生的恢复正常体位的反射。
⑨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与颈翻正反应的区别
1、定义不同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又名“拉弓反射”,属于原始反射的一种。当颈部的肌肉和关节受牵拉时,肢体的肌张力会产生相应的改变。而颈翻正反应是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动作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
2、具体反应不同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婴儿仰卧位旋转头部时,颜面侧上、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成伸展位,后头侧屈肌张力增强,上、下肢屈曲。而颈翻正反应是将动物四足朝天从空中抛下,可清楚地观察到动物在下降过程中,首先是头颈扭转,然后前肢、躯干和后肢依次扭转过来,当下降到地面时由四肢着地。
3、具体持续的时间不同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该反射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2-3个月呈优势,以后受上位中枢的控制而逐渐消失,若出生后3个月仍存在则为异常。而颈翻正反应在人的一生是一直存现的,特别是在体育运动中,很多动作是在翻正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⑩ 怎样对婴儿脑性瘫痪进行反射的评定
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各种刺激的不随意运动的应答反应神经反射与神经系统成熟的程度以及髓鞘的形成有关儿童反射的发育,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呈现一定的规律
新生儿时期的反射:代表的是脊髓和脑干下部水平的神经发育这时的反射称为原始反射
生后2个月时的神经反射:代表的是桥脑水平的神经发育,表现为紧张性颈反射占优势
生后4个月时的神经反射:神经纤维髓鞘化的程度达中脑水平,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翻正反射
生后10个月时的神经反射:神经的发育达皮层水平,这时儿童出现皮层水平的平衡反射
翻正反射和平衡反射是构成姿势反射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维持正常姿势和运动的基础儿童反射的发育水平,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程度,是衡量其神经系统发育的一把标尺,是脑损伤判断的一个客观依据正常儿童原始反射的出现与消失如下(表6-4-2):
表6-4-2正常儿童原始反射的出现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