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辨别栀子是否染了颜色
栀子一定不会染颜色的,因为它本身就会把别的染色,栀子自带颜色,不用染。
有些时候会发现有的栀子泡出来颜色特别黄;有的特别浅,这是正常现象,并不是黄的被染色了。黄栀子上色有些黄有些不黄,是因为你在使用黄栀子时方法不对。使用黄栀子时要先把黄栀子放水里煮,用煮出来的水上色,然后再搭配糖一起上色就均匀了。
栀子的色素是一种水溶性类胡萝卜素,极易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烹饪中可用于卤制、酱制、腌制,一般以调色为主,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是一种对人无害的天然黄色素,对蛋白质、淀粉等具有优良的染色能力,可用于糕点、雪糕等。
另在烹调中可用于卤制各种菜品,如在卤水中适量添加黄栀子(用时敲破,更容易上色),可以使卤出来的菜品颜色金黄,长时间放置不掉色。在烹制冷菜盐焗鸡、盐焗鸡翅时在汤卤中加入黄栀子卤制,成菜后颜色金黄、色泽光亮,是非常好的天然色素。
在酱制或腌制食材时,可以先把黄栀子敲破放入水中,用温水泡制半小时,再把水倒入食材中可起到染色作用。例如在腌制冷菜萝卜皮时,也可以用黄栀子泡出来的水来腌制上色。
② 栀子真假鉴别,求懂的人来,最好说明细节,不要直接就说真的假的,真的请说明怎么真,假的请说明怎么假了
栀子又称越桃、黄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等地,每年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呈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上屉蒸半小时或置2%的明矾沸水中略烫,取出烘干或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以及扭挫伤等症。市场上发现有一种同科植物水栀子伪充栀子出售,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真品栀子 外观呈椭圆形或长卵形,长约1.5~3.5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有翅状纵棱5~8条,顶端宿萼残存,有非腺毛,多碎断,果皮薄而脆;闻之气微,口尝味微酸而苦。用乙醇溶液进行荧光测试,真品测试呈蓝色。
伪品水栀子 外观为长圆形,长3~7厘米,个儿比真品大,表面有翅棱6条,较凸出,且多卷折,顶端宿萼较大,无非腺毛,果皮较厚;口尝鼻闻与真品相似,但用乙醇溶液进行荧光测试不显蓝色。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的水及醇提取液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制成流浸膏有镇静、降压作用;所含的去羟栀子苷有泻下作用;制成油膏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而伪品水栀子虽与真品为同科植物,但不具有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栀子使用。
③ 栀子怎么辨别
栀子介绍
1.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
2.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
3.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
4.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5.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
6.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
7.《雷公炮炙论》:凡使栀子,先去皮须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干,捣筛如赤金末用。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定】:果实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4-3.5cm,直径0.8-1.8cm。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微有光泽,有翅状纵棱6-8条,每二翅棱间有纵脉1条,先端有暗黄绿色残存宿萼,先端有6-8条长形裂片,裂片长1-2.5cm,宽2-3mm,多碎断,果实基部收缩成果柄状,末端有圆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内表面鲜黄色或红黄色。有光泽,具隆起的假隔膜2-3条。折断面鲜黄色,种子多数,扁椭圆形或扁矩圆形,聚成球状团块,棕红色,表面有细而密的凹入小点;胚乳角质;胚长形,具心形子叶2片。气微,味微酸苦。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果实中部横切面:圆形,纵棱处显着凸起。外果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民,外壁增厚并被角质层;中果皮外侧有2-4列厚角细胞,向内为薄壁细胞,含黄色色素,少数较韧型维管束稀疏分布,较大的维管束四周具木化的纤维束,并有石细胞夹杂其间;内果皮为2-3列石细胞,近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壁厚,孔沟清晰,有的胞腔内可见草酸钙方晶,偶有含簇晶的薄壁细胞镶嵌其中。种子横切面,扁圆形,一侧略凸,外种皮为1列石细胞,近方形,内壁及侧壁显着增厚,胞腔含棕红色或黄色色素,内种皮为颓废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多角形,中央为2枚扁平的子叶,细胞内均充满糊粉粒。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min,滤过。取滤液5滴,置瓷蒸发皿中,烘干后,加硫酸1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黑褐色,继转为紫褐色。(检查藏红花素)
2.该品1%热水浸出液,滤过。取滤液10ml,置有塞量简中,加乙醚5ml,振摇,水层呈鲜黄色,醚液无色。(检查藏红花素)
④ 栀子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干灰色,小枝绿色,有垢状毛。叶长椭圆形,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无毛,革质有光泽。花单生枝端或叶腋,白色,浓香。果卵形,具6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花期6~8月。变型、变种有:
大花栀子:叶较大,花大而重瓣,香味极浓。园林中普遍应用。
水栀子:又名雀舌栀子,植株较小,枝常平展匍地,叶小而狭长,花也较小。
核桃纹栀子:叶卵形,叶脉突出,似核桃纹,花大,香味较淡。
小叶栀子:叶小,革质,叶脉不明显。
柳叶栀子:株形矮小,叶阔披针形。
栀子
⑤ 栀子花从叶子或枝条上怎样分辨
栀子(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单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倒卵形,革质,翠绿有光泽。花白色,极芳香。浆果卵形,黄色或橙色。喜湿润、温暖、光照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忌强光暴晒。宜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植。可用扦插、压条、分株或播种繁殖。花可做茶之香料,果实可消炎祛热。是优良的芳香花卉。通常说的栀子花指观赏用重瓣的变种大花栀子。产区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南部等省份。 栀子花同时是湖南省岳阳市的市花。(1986年7月2日)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较低矮。干灰色,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主枝轮生,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4厘米,疑而有光泽,全线,花单生枝顶或叶腋,白色,浓香;花冠高脚碟状,6裂,肉质。果实卵形,具6纵棱;种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四季常绿灌木,木本花卉。高1余米,叶对生或3叶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顶端渐尖,稍钝头,表面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单生枝顶;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黄色,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
⑥ 谁有《中药鉴定学》总结谢啦!有急用。。。。。。
1.叶柄残基断面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环列(绵马贯众)
2.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大黄)
3.断面可见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断续列成2-4轮同心环(牛膝,川牛膝)
4.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槟榔)
5.药材表面常见发亮的结晶牡丹皮厚朴
6.断面有银白色胶丝杜仲
7.形似毛笔头辛夷
三、药材显微特征
1.草酸钙簇晶大黄、何首乌、太子参、白芍、地榆、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芎、山楂、牡丹皮、槲寄生、吴茱萸、小茴香、栀子、蓼大青叶、丁香、金银花
2.草酸钙砂晶牛膝麻黄细辛枸杞子钩藤秦皮洋金花
3.草酸钙针晶(束)麦冬商陆(及方晶、簇晶)、巴戟天、苍术、半夏、麦冬、龙胆、山药、天麻、儿茶、广藿香、肉桂
4.草酸钙方晶麻黄细辛甘草苦参石菖蒲、枳壳栀子鸡血藤厚朴、黄柏、红花
5.草酸钙柱晶补骨脂沉香、肉桂
6.草酸钙棱晶五倍子
7.草酸钙结晶防己(细小杆状)猪苓(双锥八面体形)、西红花豆蔻浙贝母
8.晶纤维鸡血藤、黄柏、番泻叶苦参石菖蒲
9.晶鞘纤维番泻叶、甘草
10.树脂道人参、三七、西洋参
11.石细胞乌头、附子、黄连、延胡索、苦参、黄芪、防风、黄芩、玄参、巴戟天、党参、苍术、槲寄生、鸡血藤、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麦冬、辛夷、五味子、木瓜山楂吴茱萸连翘枸杞子栀子槟榔砂仁
12.油室当归川芎枳壳吴茱萸丁香、木香、苍术
13.油管小茴香、防风、柴胡
14.乳管桔梗、党参
15.油细胞厚朴肉桂辛夷五味子砂仁豆蔻石菖蒲
16.淀粉粒大黄、何首乌、商陆、太子参、乌头、附子、防己、葛根、板蓝根、甘草、人参、西洋参、白芷、川芎、黄芩、半夏、石菖蒲、川贝母、浙贝母、山药、钩藤、牡丹皮、肉桂、山楂、五倍子豆蔻
17.糊粉粒苦杏仁补骨脂小茴香豆蔻
18.菊糖桔梗、苍术、党参、木香
19.钟乳体穿心莲
20.薄壁细胞含核状物地
⑦ 如何从栀子花花叶识别问题
摘要 如何区分栀子花的花芽和叶芽写回答
⑧ 如何区别味连,雅连,云连的外观性状特征
雅连髓部有石细胞 味连皮部有石细胞,中柱有少数石细胞,髓部有薄壁细胞,有时可见石细胞 云连皮部、中柱及髓部均无石细胞摘 要:
中药饮片,即中药材按照中医药理论、中药炮 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得到的可直接运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传统医学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现代医学没有的优势,其中中药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中药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患者对中药的接受度普遍增加。中药是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具有特殊使用价值,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中药饮片的质量验收尤为重要,对验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中药饮片质量鉴别的重要性
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种 类繁多,分布广泛,同名异物、异物同名多见,生态环境及种植、栽培或养殖、采收与加工方法各异,质控标准未能完全统一,地方习惯用药及混淆品大量存在,再加上人为的掺杂造假,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使中药质量控制检查的难度大大增加,这样会给患者的安全用药增加风险。
2、中药饮片验收常用鉴别方法
2.1 看品种
临床应用的中药大部分植物来源只有 1 科 1 属 1 种,但还有近三分之一的中药有多种植物来源,大多是同属不同种,其性状特征、有效成分与含量会有一些变化。品种鉴别被药典收录的主要有 150 余种原品种药物,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多品种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黄连有味连、雅连及云连 3 种。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称“过桥”;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过桥”较长;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川贝母有松贝、青贝、炉贝以及人工栽培品。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青贝呈类扁球形,外层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炉贝呈长圆锥形,表面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表面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百合有百合、卷丹及细叶百合 3 种来源。3 种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百合窄小而略厚,卷丹较宽而片薄,细叶百合粗大而色暗。
2.2 看真伪
在掌握法定正品的基础上,有助于准确识别伪品。由于同科同属的品种繁多、形态相似,鉴别界限模糊,加之趋利行为,有意掺伪,造成中药材伪品大量存在且鉴辨难度高,特别是货源稀少、价格昂贵的贵稀药材,伪品的出现频率更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及临床经验才可分辨,惯用此法的中药见于以下几种。
赭石冒充朱砂:朱砂粉久置后颜色变暗,容易与赭石粉混淆。经验鉴别最简单的方法是火试:朱砂遇热生成不可逆的黑色硫化汞,放冷后仍为黑色;赭石被烧时亦变黑,但放冷后很快就恢复本色。水栀子冒充栀子:水栀子与栀子外形相似,水试是鉴别的最佳方法,栀子水浸液鲜黄色而水栀子则为棕红色。
湖北木兰的树皮冒充厚朴:厚朴表面呈淡棕色至深棕色,指甲划之显油痕,内层紫棕色颗粒状带纤维性,油润性;湖北木兰的树皮内表面多呈黄褐色,内层纤维状。除此之外重楼、冬虫夏草、穿山甲、沉香等贵细药的伪品也较多见。
⑨ 栀子粉末显微鉴别
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厚,有大的圆形纹孔,胞腔棕红色,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厚,呈瘤状伸入胞腔,孔沟末端常膨大呈圆囊状,胞腔及孔沟含棕色物。
⑩ 什么是栀子
栀子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英)Cape Jasmine Fruit
别名 黄栀子、山 枝子、大红桅。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果实。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采制 9~11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
性状 果实椭圆形或长卵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5~8条,两棱间有纵脉1条,顶端有宿萼。果皮薄而脆;种子多数,扁长圆形,暗红色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化学性质 含栀子甙(geniposide)、羟异栀子甙(gardenoside)、山栀甙(shanside)、栀子新甙(gardoside)、栀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栀子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英文名】 FRUCTUS GARDENIAE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 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制法】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炒栀子:取净栀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黄褐色。
【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 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 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 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 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直径约8μm。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μ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 分钟,滤过。取滤液5 滴,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硫酸1 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置温水浴中浸 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0.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 第一法)],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 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4)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
【摘录】《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