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教一年级分自然段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要简单一点叫他们就告诉他们前面有两个空格的就叫自然段。
一般来讲分段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概括,可以首先对每一个段落进行内容的概括,然后根据自己概括的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意思相同的分为一个大段,一般以三到四个段落为好,易于小学生掌握。
分段的步骤
(1)先认真读全文,搞清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段与段、段与全文的关系。
(2)确定文章的体裁(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再确定应该用哪种方法分段。
(3)用符号在文章中划分段落。
(4)分段后再看看全文,检查一下每个意义段的内容是否单一、完整。既不要把内容不相同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又不要把内容相同的自然段分开。
② 自然段怎么区分
1、自然段可以看作表示话语停顿和篇章结构的一种标点形式。实际上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为的“标点段”(punctuation paragraph)。段内的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也体现某种层次关系。
2、自然段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望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
(2)自然段分析方法视频教程扩展阅读:
其它文体的自然段标注四点:
1、诗歌是分行写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换行空格视为一节(自然段),诗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为分节的标志,如《帐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2、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话或诗歌等“换行空格”写,这样的自然段就不能够看成两个自然段。
3、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对话采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写,如《诺言》、《心愿》等。按理说应把对话划在相应的自然段中,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太困难了,同时,不把对话划到相应的自然段中对文章的理解也无影响,因此现在教学中普遍把这样的对话每起一行也算一个自然段,这样使教学简化,效果也好。
4、书信体文章的自然段标序号,我觉得是从问候语开始,称呼与落款、日期不标序号,因为这是相对固定的书信体特有的格式;而问候语和祝颂语因人而异,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时不一定只有一个自然段,还可能有两三个自然段甚至更长。
③ 怎样给孩子讲什么是课文的自然段
对的。
分析过程如下: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两个形状相似的三角形不一定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自然段分析方法视频教程扩展阅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
(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
(1)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小于90度。
(2)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一个角等于90度,可记作Rt△。
(3)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有一个角大于90度。
④ 怎样分析课文的段落层次
每读完一个自然段落或层次,通过对该自然段的分析、综合,应在后面用自己读得懂的语句简练的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出来.概括方法有两种:
(1)第一种——关键句概括法
每个自然段所反映的内容有时会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每段的第一个句子;或者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自然段的最后,即每段的最后一句话;有时也会在段落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把握这些关键句,然后整合、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关键句在理解材料内容方面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材料关键句的原因之一.
(2)第二种——总结概括法
当自然段中没有关键句,整段只是以一种陈述事实的方式将信息罗列、记述下来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对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然后归纳出这个自然段的意义.一般来说,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较少,信息相对单一,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概括出来.
2. 技巧
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虽然在进行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求考生圈点画线、边注眉批、把握材料关键句,但因为第一次阅读时,考生对材料的把握不可能非常深入、细致,一定会有遗漏和未解决的部分,有了第一次的整体的了解,在第二次阅读时再来做这些工作就会比较全面.
(二)划分段落层次、提炼中心思想
1. 划分段落的方法——合并同类
通过上面对各个自然段的分析,考生已经对材料内容有了比较系统的把握,接下来就需要利用合并同类的方法划分段落层次了.具体说,就是通过对材料上下文之间内容的比较、将阐述同一问题的自然段归在一段,进行分类和组合,理清材料的段落或层次,继而再通过对所划分段落层次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概括出各段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考生做简短有效的边注眉批.同时,考生要注意材料的不同角度与主题的一致性.申论材料虽然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复杂,但所反映的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的.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这一主题思想,或者说是一个主题思想在不同角度的反映.
2.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透过表面分析本质
考生通过对各段之间、各段与全篇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达到思想认识上的系统化,再通过整体系统的抽象和概括,就水到渠成的在脑海中归纳出了材料的中心思想.由此,考生完成了由表象向本质的过渡.每个材料的提出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某些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什么感情……总之,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阐述,无论什么材料都有一个中心思想.要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了解阅读理解的方法,综合分析近5年的真题,我们发现,阅读理解并不困难,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是基础,还要树立主动的阅读意识是关键.这是一种意识,软性条件,就看谁的意志力强,能坚持每天的计划,久而久之,主动的阅读意识就能加强,考试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其实申论材料阅读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只要处理的好,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最后祝大家在09年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⑤ 如何归纳段落大意
1.公式: 归纳段落大意的基本公式是 谁+干什么+(怎么样)
例如:我小时候有一次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了。(+我感到无助与恐惧)
也就是交代清楚该段的人跟主要事情
2.掌握全文:当然拉,段落离不开文章。归纳段落大意的前提是通读全文,大概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主旨),并理清全文大致的顺序。(通常可抓住全文中心句做这一步)。这样打好基础之后,段落大意的方向也就出来了。
3.“投机取巧”:一个段落往往有一个中心句,而它又常在段首或段末出现。我们可以首先找该段的段首或者段尾,看看有没有可以概括段意的中心句。如果明显合要求,照抄或者作适当扩充即可。这个方法通常在议论文或说明文里“立即见效”;
4.当然拉,一些段落的大意会很“隐蔽”,需要去拼凑;或者一下子很多信息,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当找不到一个明显的句子的时候,那考验你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的时候到了……
(1)扣中心:联系全文中心句,中心思想,选取贴近中心的信息,将关键的情节保留,(特别在小说里);
(2)找联系:分析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
(3)抓关键:抓住全文或在该段反复出现的字眼,这些往往就是你归纳的突破口,也是得分点所在;
最后要提醒的是,段落大意顾名思义是“大意”,切忌过于罗嗦;当然拉,一些必要的信息必须得以体现。其实归纳大意就是一个考你理解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法宝,所以平时要多练习,多记多思考,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下水平有限,很厉害的技巧就没有了,希望以上的能帮上忙。祝你学习进步!
⑥ 小学一年级自然段怎么分小孩应该怎么理解
如何教一年级的孩子认识自然段? 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 简单告诉学生开头空了两个字位置的就表示一个自然段.
⑦ 如何准确把握文章段落大意
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是根据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归纳出来的。意义段的段意,是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综合归纳出来的。所以概括段意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几个自然段合并起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经过分析、思考、综合,就可以正确地概括段落大意了。具体的方法是:
1、摘句法。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连词法。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但出现一些能表现段的主要内容的词语。连词法就是连接重点词语,归纳段意的方法。用连词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所选词语要准确,串连起来能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句子要通顺、明白,不能出现别扭、累赘的语病。
3、归并法。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