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猪周期研究方法论

猪周期研究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2-05-17 08:31:46

Ⅰ 猪价格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每个阶段为

摘要 第一是猪周期的时间。一轮完整的猪周期是五年,前两年上涨,后三年下跌。上涨的时候股价一般涨4~5倍,但下跌的时候会跌去80% ~90%。

Ⅱ 生猪期货是否能解决“猪周期”难题

一、生猪期货坎坷之行!

回头看这近20年的准备和酝酿之路,我国生猪期货的上市过程可谓太过曲折,而对于生猪期货的研究历程,我国也有着较长的历史,最早可回溯到2001年了,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早在2006年就以生猪活体为交易标的设计了合约方案,但是却迟迟没有正式运行;而经过这些年艰难的历程之后,有关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生猪期货的上市时机已经成熟了!

Ⅲ 请各位大神指点下,本轮猪周期盈利时间有多长什么时候结束

所谓的猪周期,就是猪价高伤民,猪价低伤农,挣钱都养猪,赔钱都淘汰老母、弃养所形成的猪周期。

猪周期一般循环轨迹是,生猪价格持续上涨,老母繁殖量暴增。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大量淘汰老母。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养猪逃不过这个周期。

根据猪周期预测、和目前生猪发展势头看,本轮猪周期盈利时间大概率在2021年年底左右。

但生猪价格能否回落,猪肉价格达到百姓能够消费的起水平,主要看母猪繁殖情况如何,老母产能恢复迅速,可期待。

总的来说,一年多来,生猪价格从4~5元一斤,猪肉价格在9元左右一斤,一路攀升到生猪价格上涨20多元一斤,猪肉价格涨到30多元一斤,是从未有过的肉价。随着猪价高峰期巳过,10份后生猪价格将迎来拐点,猪肉价格达到正常水平为时不远了。

Ⅳ 猪肉周期是多少

我国生猪行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这个周期一般维持在2-3年左右,而散养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造成的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而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蛛网理论”。

市场专业人士表示,随着生猪期货的脚步临近,困扰生猪行业的“猪周期”也有望熨平。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为: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猪肉价格高会刺激养猪户积极性,而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就会导致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比较低,就会打击养猪户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会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Ⅳ 用经济生活解释,猪周期的原因

猪周期,主要理解为,生猪价格与生产存在着周期性的价格波动和存栏量的波动。
主要经济道理有
1.价格与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价格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引导生产者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实现资源配置。
2.市场调节存在的滞后性与盲目性缺陷,导致猪周期的出现。

Ⅵ 猪价狂跌是偶然还是必然

影响猪价波动的长期因素 1 猪周期 谈起猪价走势,必谈"猪周期"。有论者认为,从长期看,如果以相邻的猪价最高峰时间间隔为一个猪周期,大约是42个月左右一周期。自2000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猪周期,而目前正处于第四个周期当中。第一个周期是2001年5月到2004年9月,第二个周期是2004年9月到2008年3月,第三个周期是2008年3月到2011年9月,我们当前所处的第四个周期是从2011年9月开始的,如果按照一个完整的周期来运行的话,第四个周期应至2014年结束。 通常来说,猪周期的运行路线图为:猪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这是一个循环的周期性过程。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包括了猪肉价格上升和下跌两个周期。 2 原料价 从短期看,养猪不可能因为成本高而提高当期销售价格。在2013年,作为原料主产区的东北地区,猪价一直高于华南地区,可见猪价并不会因为简单的成本变动,而直接调整价格。活物养殖的一大特点是,养殖户本身并没有囤货资质,市场议价能力弱。(新牧君:据新牧猪价指数平台监测,2014年,北方,尤其是东北猪价是长期低于南方的。) 但是从长期看,养猪的物质成本里,占比最大的是玉米,一般占到60%-80%左右,当玉米等原料价格变动时,生猪价格也会受到"牵连".但玉米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会对猪价产生持续性影响,对于一个周期来说,仍属于重大影响。养殖户不是因为成本变化而调整价格,而是依据成本调整生产预期。芝华商业数据市场分析师袁松介绍说,玉米、豆粕上涨(下降)——养殖成本上升(下降)——养殖利润下降(上升)——生猪存栏下降(上玉米、豆粕价格引起猪价变化的传导时间为14-18个月。 原料价格的短期波动将会产生中长期影响,2013年下半年豆粕价格上涨超过900元/吨,一头生猪养殖成本增加50元以上,养殖户在扩栏补苗方面都将持谨慎态度,从而影响后续价格。 3 存栏量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02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6万头;2012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7492万头,同比2011年增长1.55%,达到近10年来最高水平。2014年前11个月农业部发布的生猪存栏信息显示,全国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均连续11个月同比减少。从存栏的涨势来看,规模养殖企业整体上还没有因为价格持续走低而调整发展目标,生产情况相对稳定。 当猪粮比低于6:1时,生猪存栏量发生较大幅度的回落,而当猪粮比大于6:1时,生猪存栏量则大幅回升。由于2009年底,猪肉价格急剧下跌,养猪户面临较大亏损,于是大量宰杀生猪推向市场,导致生猪存栏量出现大幅下降。由于对猪肉价格预期的悲观,养猪户逐步淘汰能繁母猪,能繁母猪量的变化要滞后于生猪存栏量的变化3-4月左右,相应猪价也在能繁母猪大幅调整4个月后出现大幅波动。 4 消费特点 据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介绍,历史上每次猪价大幅上涨,大多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2006-2008年、2009-2011年我国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2.2%和9.6%,而2012年增速为7.8%,2013年后,宏观经济增长减速,猪肉消费需求将有所下降。 如上,长期看,我国猪肉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性增速放缓阶段。 我国居民以消费热鲜肉为主,据《2012年福建省居民肉品安全知识和消费习惯调研报告》显示,94.9%的居民最经常购买热鲜肉,仅有14.9%的受访民众知道冷鲜肉,尚未形成消费冷鲜肉的习惯。未来猪价供求短期波动仍然存在。 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量保持增长,据资料,1985年我国人均猪肉年消费量为16.6kg,进入90年代,猪肉消费一直保持在人均20kg左右,1998 年达到人均20.4kg,2000年和2001 年略有下降,2002~2005 年恢复到人均32kg左右的状态。到2012年达到5464.28万吨,全年每人消费猪肉40.36千克,十年来,我国猪肉消费整体呈稳定增长态势。 据资料,2003年香港居民共消费猪肉30万吨,那么人均消费猪肉45kg.应该说香港居民人均消费45kg猪肉时,基本到了无任何弹性的地步了。这个数据就是判断国内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的一个基本参考。随着收入的提高,40.36kg的猪肉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会对猪肉消费作出不同反应,高收入人群对猪肉消费量的增加程度最弱,接受多吃清淡、少吃荤腥建议的人越来越多,猪肉替代品的价格波动将会影响到猪肉的消费,进而影响到生猪价格。中等收入家庭次之,而低收入家庭对猪肉消费量的增加程度最大。 5 城镇化 根据USDA(美国农业部公告)统计数据,2000-2011年间,中国猪肉消费保持年均1.95%的增长态势。2011年全国猪肉供应量是5000万吨左右,2012年预计能够达到5200万吨,国内生猪消费量一直是一个稳定的增长状态,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村人均消费增加,农村消费提升和城镇化进程正成为猪肉需求增长的持续推动力。 据资料,1996年-2005年,每年新增的城镇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2006年-2009年,每年新增的城镇人口数量大约为1500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1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首次超过农业人口数量,比上年末提高1.3%.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曾说,农民进入城镇转变为市民后,不仅本身成为农副产品的消费者,而且,其消费方式也将发生质的变化。全国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相应上升1.4个百分点。 6 补贴 在养殖企业中,收红包的公司比比皆是。数据显示,在2013年9月末,罗牛山、益生股份、华英农业、新五丰、圣农发展、民和股份六家养殖企业当年都分别收到超过2000万元的政府补助。其中,罗牛山和益生股份补助金额甚至达到3869万元和3704万元。 国家每年都会对养殖业投入补贴,最常见如能繁母猪补贴。2007年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2008年,补贴标准增加到100元,共补贴资金20.02亿元,到2012年,标准仍为100元/头,发放补贴资金28.92亿元。2013年,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也将可以作为育肥猪保险的承保对象。 "因为养殖产品关系到民生问题,当行业面临亏损时,政府出手补贴也在情理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养殖业人士认为,"但这样一来,拿到补贴款的企业有恃无恐,压缩产能,行业洗牌的进度会减慢。

影响猪价波动的短期因素
1 季节 消费需求变化将是生猪价格走势的主导因素之一。农历春节一般在1月底或2月初,因此月生猪屠宰量最高峰基本出现在每年的1月份或者12月份,12月份平均生猪屠宰量较月均屠宰量高出20.5%,最高可接近40%,次年1月份平均生猪屠宰量较月均屠宰量高出15.2%;月生猪屠宰量最低谷出现在每年春节之后2月份,低于月均屠宰量最高值22.4%;生猪消费另一个低谷出现在7-8月份,屠宰量比月均屠宰量下降3-5%.同步变化的规律是年底价格一般比夏季淡季高出10%以上。 由于猪的生物学特性,供应量不会几何式增加,只会小幅增加,保持平稳。需求却能短期大幅增加20-30%,中国生猪需求的节日、季节性非常明显,历史上很少出现春节前猪价低于成本线的,即使有些时候春节前猪价会下跌。因为春节前的猪肉需求比平时要高出至少30%以上,而供应很难在一个时间点上高出30%以上。 以"春运"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从非常多的人口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回到欠发达家乡,造成人口的大量流动。短时间内,相应地区的消费总量会发生巨大波动。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应该说是与当前的户籍制度、城镇化发展以及与其他相关政策密切相关。 2 天气 天气变化尤其是极端天气能在短时间内对局部猪价产生快速影响。在整个2013年7-9月份是极端天气高发季。2013年7月,暴雨洪涝灾害造成四川省15个市州的75个县不同程度受灾,为了尽快回复生产,灾区养户补栏补助200元/头,反映在广东阳江地区猪苗销售旺盛。8月份华东大部分地区连续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天气炎热肉猪长速放缓(持续到9月初),而且炎热天气导致养殖、长途调运风险增加。受"尤特"和强烈西南季风接连影响,8月14日到18日,广东近9成乡镇出现暴雨,造成12万牲畜死亡,生猪调运也严重受影响。 除极端天气外,正常的季节气温变化也会刺激猪价变化。传统室外腊肉制作的温度要求15℃以下。目前北方集中在10月底或11月初,南方根据天气开始制作,一般时间在中秋节后北风到来。冬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的雨雪天气,推动北方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高。 3 疾病 据资料,在2001-2007年间,疫情是影响生猪价格的重要因素,造成严重影响的有3次。 2003年的非典疫情导致猪肉需求量急剧下降,同时生猪购销市场的封闭也造成市场分割,猪肉流通受阻。2005 年四川省发生的猪链球菌病使养殖户认识到生猪市场存在更多不确定风险,开始大量缩减生产、淘汰母猪。 2006年夏季,在我国南方一些省市相继暴发高热病,这种疫病不仅进一步减少了母猪、生猪的存栏量,增加了饲养成本,除生猪直接死亡损失外,还导致患病母猪流产或死胎,严重削减了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的资金实力,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存栏量减少。 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个别养殖场小猪死亡率高达50%.疾病导致供应减少,大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冯永辉分析说,2011年、2012年2月份仔猪价格上涨的共同原因是春节期间仔猪腹泻流行,仔猪供应量大减。 疫情一方面会直接导致生猪产量的降低,另一方面会使生产者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减少生产量,所导致的生猪产量减少却会影响到未来的一段时间。这一特征无异加剧了生猪价格的波动性。 4 食品安全 2011年3月份,双汇"3·15瘦肉精"事件爆发,河南猪价受影响应声下跌 1天跌2毛。 2013年上半年出现了两大意外因素,分别是"黄浦江死猪"事件、"禽流感"事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此前在谈及2013上半年生猪价格下降的问题时,表示猪肉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生猪疫情和江猪事件的影响而下降,相关数据显示,2013上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0.6%,猪肉价格下降3.7%。

Ⅶ 猪肉价格走低,会持续多久

春节以来,猪肉的价格一路下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价格系统最新数据显示,从4月2号截止到5月21号,平均价格已经跌到了每公斤20.78元,同比跌幅达到22.3%,全国25个省份的猪肉价格都出现了下跌,生猪的出栏价格也已跌到了近两年来的一个最低点。

5月23日《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请来了,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财经评论员张鸿,一起来聊一聊,生猪价格下跌原因和未来价格走势。

央评说
生猪出栏价创23个月新低 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
在石家庄市的各大超市,猪肉已成为打折促销吸引客流的主打产品之一,原来价格在每斤20元左右的精瘦肉,现在已经降到16元以下。
河北石家庄市民:特别,比这15.9还要便宜有一阵,猪降到这个价格,一般是比较少见的。

从全年猪肉市场的销售规律来看,每年春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价格也随之下滑,等到5月肉价又会出现季节性上涨,但今年猪肉价格却持续走低。

张建国(河北石家庄永辉超市猪肉销售员):带皮前尖是9.98块,现在是7.99块一斤,这个是后尖,后尖促销价9.98块,咱们原来的价格大约是11.98块左右,全国整体的趋势,猪肉的价格都在下降。
针对猪肉价格的变化,再看看记者5月初在北京新发地做的采访,一些商户说,春节后价格一路下跌,4月上旬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期,中下旬继续缓慢下降。

北京猪肉商户:肘子、排骨落得最多,这肘子相比春节前13、14,现在才9块钱左右,排骨春节前16的,现在也就12。
北京猪肉商户:现在还是属于淡季,今年同期比去年便宜了不少。
今年4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加权平均价是每斤9.1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67%,另外今年4月份市场日均上市量为1780.5头,无论环比还是同比均出现明显的增加。

刘通(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同比之所以下降这么大,和这个毛猪的供应状况得到比较好的恢复有直接的关系,今年4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点多,也就说毛猪的供应正在由偏紧向宽松转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8.1%,来自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69元每公斤,比昨天下降0.2%,此外数据显示,多地生猪出栏价格创23个月来的低点。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每年春节后,猪肉的消费是进入到一个淡季,但是进入到5月份可能会出现一个季节性的上涨,但是今年这个价格却是在持续走低的,为什么?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历史规律来讲,这是一个误区,一般情况之下,猪价最低点出现在二季度,而不是说一定出现在5月份。

从一季度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猪肉产量是同比增了0.2,另外从进出口来看,我们一季度猪肉进口同比是增了21%,所以从供给来看,我们供给是较去年同期是明显增加了,而同时一般的二季度都属于这个消费的低谷,而且目前整个消费来看,也处于一个比较疲软的状态,在供给增加,而我们整个消费比较疲软的情况之下,就出现了我们当前猪价在2月开始连续16周的一个持续下跌,未来猪价怎么走,并不说它在5月份,它一定是在低点,还要看它供需形势怎么变化。
张鸿(财经评论员):可能比如五一有一个小长假,然后端午节正好在这有一个吃肉粽子的可能有这样一个需求,但是我们这仅仅从需求端来看,没有那么旺盛,比如说和春节相比或者和国庆相比,可能没有那么旺盛,但是供应太旺盛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咱们在关心反过来的数据。涨的太猛了,去年的高点是6月份,所以5月份正是在上升的势头当中,所以其实等于那个价格的信号在号召大家赶紧来养猪,然后到今年其实从今年初开始,其实这个产能就已经在逐渐的释放,所以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产能在不断的过剩这样一个过程。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猪周期客观来讲,它是本身就存在的,猪周期,它主要是受生猪本身它整个生长特性的影响,另外还受国内的需求、供应综合因素的影响,在2007年之前,我们整个猪周期一般时间是3年左右,从2007年以后,我们不断受国内整个生猪供求的影响,国际市场,尤其是从2011年开始,大量的猪肉进口对我们国内的。

另外随着我们规模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目前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水平占到44%,随着规模化水平提高,另外还有猪肉进口,最近这两年我们整个环保政策,都对我们整个猪周期有一个显着的影响,从现在来看,随着我们规模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猪周期是明显拉长了,从过去的2—3年,到现在的5—7年。
张鸿(财经评论员):我们很多人会想,说为什么猪肉单单有一个周期,其他的肉周期没那么明显,或者说猪肉的波峰波谷的幅度那么大。

猪特殊的繁殖,我们如果说从金融的角度来说,猪肉它有一个特殊的杠杆,猪,它一年两窝,一窝现在大概能产12个左右,所以也就意味着咱从生存率,它活下来的这个角度,因为生存率也不是那么高,一般来说,一个养殖户如果今年看着这价格好,他决定多养一头猪,意味着明年的供应将多出来将近20倍。起码十几倍的杠杆,所以今年比如说他看有点赔钱了,他少养一只,意味着明年这一年的过程当中,他要减少十几头猪的供应,所以这个杠杆可能加上散户比较多,所以他自己一决定一减少,他的波峰波谷就会加大,再加上刚才他说进口,其实进口猪肉,大家很多人知道,进口猪肉去年是160万吨的进口量,这个其实是,虽然总量上和我们这个还是有差距,但是他确实是影响到我们整个猪肉的价格。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我还看到一种说法,说因为去年行情特别好,很多养殖户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是人为的主观上推迟了出栏的时间,打破了市场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供求的规律,会不会有这样的因素存在?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在很多地方,由于从饲料转换率来看,虽然说你猪越大,你后期投入的饲料成本越高,但是由于去年猪价比较高,所以大量的养殖户为了获取更多的养殖利润,他推迟出栏,另外我们在生产第一线也看到有些特别有趣的情况,有些养殖户说,因为他一头仔猪可以卖到700、800块钱,所以他为了赚取更多的钱,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他在产房里边装了新的设备,产床,然后还铺了地暖和空调。
生猪市场主要还是靠市场来驱动,在每头猪这么高的养殖水平之下,养殖户肯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大量的精力、人力去赚取更多的利润,我觉得这是市场推动。

张鸿(财经评论员):其实养殖户还没有到他们正常年的那种平均的利润水平,还是高于他正常年的,所以可能这个趋势,可能一时半会还不会停止。再加上刚才我说咱们中国养殖户基本上是散户,刚才说百分之四十四点几的那个数字,其实就是大户比例,散户是占多数的,但是你像比如说发达国家,他们可能规模以上的这种养殖户就会占多数,尤其是企业,他其实是一个,在我们看来养猪其实是个农业,但在他们养猪其实是个工业,所以他们是个工业化的,他相对来说,他应对这种危机,包括对信息接下来的一个反应,相对来说要理性的多。
生猪养殖户:低迷行情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石家庄平山县裕农养殖公司年出栏生猪两万头,去年猪价高位运行,给公司带来了高额利润,在养猪行业干了20多年的化世鹏把去年叫做金猪年。
化世鹏(河北平山县裕农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去年的时候,在5、6月份的时候生猪出栏的一市斤10.8元,一头猪盈利不低于1000块钱,利润率会达到50%以上。

去年猪价之所以会大涨,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环保政策的影响,全国20多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启动猪场拆迁情况,生猪存栏量减少,直接刺激了养殖户抢购仔猪,去年6月石家庄一头30斤的仔猪,价格飙升到1100元。
朱德富(河北善德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30斤重一头猪能挣多少钱,大概在800—900块钱,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

由于去年下半年养猪收益大幅提升,一些大型养殖企业纷纷加大生猪补栏量,一些中小散户也在跟进,从而在今年春节后把猪肉价格从高点一路拉低。
化世鹏(河北平山县裕农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现在有一些大集团快速地扩张,它的产能会在2018年之后会释放出来,这样的话,更会拉长猪周期。
部分业内人士预计,猪肉价格低迷的态势可能持续2—3年。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价格持续低迷的态势会持续2—3年,这次的猪周期会延长,真的吗?这样的延长对于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随着我们整个规模化水平的提高,相对来说后期我们整个产能的恢复水平会保持一个平稳的增长速度。

另外,很多大型的养殖企业,比如屠宰企业、饲料企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进行行业的一个纵向整合,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进入这个养殖,生猪养殖之后,带动了整个生猪的规模化水平的提高,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稳定我们生产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稳定的生产可以有利于猪价稳定的发展,所以随着我们规模化水平提高,后期整个猪周期的时间会明显延长。
张鸿(财经评论员):因为现在正好是在往下跌的过程当中,所以很多养殖户说,这个还会延长,但是其实延长它,我们希望的那个结果是什么,它延长以后,它的幅度没有那么大,只不过周期被拉长了,这个周期拉长,其实是依靠于我们整个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规模化水平、集约化水平提高,才能带来整个的周期的这种相对的拉长。
但是现在还是散户占主要的角色,所以可能还没那么乐观。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我觉得延长并不代表说我们后期会一直保持亏损,因为波动是市场的必然规律,那么只能说,我们后期整个延长,时间延长,但是不影响我们整个养殖户在市场获取合理的利润。现在应该在10%左右净利润,严格地说,现在属于养猪效益回归正常的利润区间。
张鸿(财经评论员):过去合理的一般是一头猪200块钱,按现在这个价格,我看他们算说,现在这个价格一头猪还能挣400、500块钱。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大家会担心,现在是不真的进入了这样一个下行的通道,会持续多久,能跌到什么样一个状况。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我觉得养殖户比较担心的,就说目前这种持续下跌的情况会不会一直延续到三季度,从我们对目前整个供需的判断来看,我觉得在6月底、7月初左右会止跌企稳,在三季度有可能会有一个小幅的回升,但鉴于目前我们整个生猪产处于比较稳定的恢复状态,后期猪价的回升,空间有限,所以对养殖户来说,还是理性的对待市场。

张鸿(财经评论员):长期的趋势,其实现在进入到一个下降的趋势当中,他说的那个,按股市来讲,那就是一个小的波动。在下行通道里面,这个通道可能一旦形成了,你很难改变。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因为目前受生猪环保政策的影响,现在整个生猪产能恢复还处于比较温和的状态,不会重复像2008年和2011年那种大涨大跌,产能快速扩张那种情况,所以按照目前这种产能恢复水平来说,不会出现价格的持续下跌,养殖户最近几年应该说相对来说会保持一个相对的盈利水平。
张鸿(财经评论员):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把它当做一个投资,刚才我用股票的术语的话,其实我们也有一个逻辑叫它涨的多狠,跌下来可能就差不多。因为去年确实是涨幅太疯了,有史以来,大家赚的最开心的,可能接下来,其实大家要防范,我并不说一定会到那样,但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养殖户,还是企业,其实要防范说会不会出现一个暴跌。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张琳:大家希望这个市场能稳,接下来如果能让它稳,我们给养殖户应该有什么样的建议,政府应该在这里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政府他应该及时的公布像生猪的生产信息、价格信息以及一些政策信息,给养殖户足够的生产和消费的一些信息,对于养殖户来说,我觉得首先他做的最重要一点,理性的安排生产,不要像去年一样。

另外,在我们目前已经确定的市场价格的前提下,我们养殖户最主要的还要通过提升他的养殖技术水平,提升仔猪的存活率,然后防止疫病的传播,及时锁定利润,我觉得这是需要养殖户需要做的,把自己能赚的先拿到手再说。
张鸿(财经评论员):如果我们要彻底拜托这么大的猪周期的波幅的话,可能还需要我们在集约化、规模化的上面。因为你要求一个散户,他在这种时候要特别理性,其实这个特别难,另外你刚才提到政府这个角度,政府其实我们一直在,他们亏损的时候,他们政府有补贴,价格到底的时候,我们有补贴,但是其实这么多年来,这个也是有讨论的,我们政府的这种,比如能繁母猪补贴的点或者说我们政府支持的时间点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市场派看来,可能价格其实是一个最好的信号,当它价格高的时候,那就一定是养的会多,然后价格到低的时候,你那个时候开始等于你开始补贴的时候,其实是不是已经有点晚了?反而造成了下一波,可能会使下一波的波峰来的更猛烈。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一些补贴政策来看,刚刚说了,政策补贴它的实施效果是一个滞后性的,所以我觉得像生猪市场,尤其像发达国家,它更多的还是让市场去调节整个供需,对于政府来说,他肯定有他调控责任在里边,像发达国家以及我们国家都通过收储或者增大进口、减少进口来调节市场,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从政府的角度,通过宏观的调控它的供需来调节市场。避免一些人为的政策去干扰市场,由于滞后的原因,导致它涨跌过快。
张鸿(财经评论员):猪肉的需求,长期来看,不能说它需求一定会降低,但是它需求在你的比如肉食里边的占比应该是下降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这种要求的增多,再加上中国这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可能对猪肉的需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个趋势的研究,应该是下降的。

Ⅷ 双汇食品猪周期对存货的影响

摘要 根据公司年度财务报表显示,2018双汇公司存 货构成:原材料1591 44.29万元较去年相对规模有所增大、在产品11817.23万元较往年大体保持不变、库存商品228637.88万元较去年增幅较高、消耗性生物资产10980.91万元增长不.明显、开发成本20947.75万元。然而双汇集团在面对中美贸易战,非洲猪瘟疫情灾害这些复杂多变的形势,种猪、生猪猪价降低,猪肉价随同下跌时,企业2018年屠宰生猪近1,630.5 6万头,较去年上升了14.27 %;鲜冻肉和肉制 品外销量达313.26万吨,较往年增长了0.96 %双汇集团存在囤积存货来降低未来产品成本的可能性。

与猪周期研究方法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增加水的含氧量简单方法 浏览:446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法有哪些 浏览:440
硬盘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76
下巴皮肤破损如何处理方法 浏览:666
底滤鱼缸正确打氧方法 浏览:838
电子和电流的计算方法 浏览:834
如何瘦小腿大腿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360
三维触控使用方法 浏览:558
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浏览:911
抗疫治疗的最新方法 浏览:521
魅族2手机权限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40
治疗孕吐的方法 浏览:573
用钱折东西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504
数据驱动的决策方法研究 浏览:412
干蒜瓣怎么腌制方法大全 浏览:619
数字电子设计教学方法 浏览:745
华为拍照照片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27
大米枇杷粥的食用方法 浏览:335
李子园施肥方法视频 浏览:580
恐惧症治疗好的方法是什么 浏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