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家里和宝宝做有趣的内耳前庭训练
1. 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可以让他们坐摇篮和摇椅,摇晃中产生的轻柔的刺激可以让婴儿更易入睡。经常接受内耳刺激的婴孩,研究表明,将来在运动能力上更具优势。
2. 可以双手握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左右摇晃。
3. 在不平的路面上推婴儿车,适度的摇晃和颠簸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
4.让宝宝多荡秋千,即使刚开始不适应的宝宝,慢慢的也会喜欢这项刺激的游戏哦。
5.让宝宝经常做做前滚翻、倒立之类的动作,不光刺激内耳前庭,而且增强血液循环和大脑供氧。
方法还有很多啦,总之让宝宝打破常规站立或坐立的姿势,宝宝将来的运动能力会得到很大增强的。
② 怎样锻炼前庭功能
一、锻炼方式:
1,可尝试去走独木桥等来提高人体的平衡力;
2,可多坐荡秋千来减少前庭器官的敏感度;
3,也可以通过一些旋转运动来改善自己前庭功能。
二、注意事项:
1,可采用一些提高人体平衡力的运动,同时也要注意人生安全;
2,也要保持个人卫生避免耳朵受到感染;
3,每天可适量的运动来提高人体的平衡力。
前厅前庭可由内耳疾病、中枢性疾病和许多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内耳疾病中如迷路炎、梅尼埃尔氏病等。中枢性疾病中如听神经瘤、颞叶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前庭功能检查对鉴别这些疾病有重要价值。
(2)4岁儿童前庭发育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前庭功能中的眼肌对于起自前庭及半规管的输入冲动产生反射性反应即出现眼球震颤。因此,前庭迷路有病变时(如梅尼埃尔氏病)或作冷热水试验时,半规管受到刺激,就产生眼球震颤。
检查眼震时,嘱受检者注视检查者向各个方向缓慢移动的食指,手指距病人眼球约50cm,受检者的注视角度(视线与中线相交之角)不宜超过45°,超过45°时可诱发生理性终位性眼震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手指移动的方向是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 4个方向。必要时,还要向右上左下和左上右下斜向移动。
③ 前庭发育不良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怎样提高注意力
很多孩子从小怕高,平衡感不好,影响到上下梯的能力及跑跑跳跳的发展。常常听到爸妈说,孩子都三岁了,孩子很容易跌倒,感觉就不是很协调,真担心他在幼儿园内团体游戏的安全。
建议: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最好使用摇篮或者经常摇抱小孩,使孩子前庭觉得到锻炼。大点的孩子,可以多玩一些如电动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板,荡秋天,跳弹簧垫等活动。这些对于孩子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前庭觉敏感的孩子出现了如恶心,呕吐等反应,家长应该给与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并且鼓励孩子坚持从事这些活动。只要适度加强保护,并且循序渐进,孩子就会逐渐的适应和改善。
④ 前庭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都有哪些
一、静平衡练习:
姿势:脚尖脚跟并拢,站在硬地板地面,两手下垂
1、睁眼练习,立正站立睁眼,双脚并拢站立,持续1-2分钟。如果维持平衡困难,双脚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加大双脚间距,直到维持平衡为止,连续3次为一个循环。
2. 闭眼练习,双脚并拢站立,维持1-2分钟,共3次,。如果维持平衡困难,双脚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可加大双脚间距,直到维持平衡为止。
3. 站在海绵垫上进行练习,动作同上,分睁眼和闭眼两个条件。
上述动作每天进行3次,每次3个循环。
练习过程可以在角落里或有家人协助,以免摔倒。
二、前庭眼反射(VOR训练)
1、卧位训练(将示指置于眼前方30厘米-1米处,看清楚)(如果患者不能坐立时用)
(1)、转头训练:左右转头30度,转头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钟,每天3次。如果转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2)、点头训练:抬头或低头运动,上下30度,头部运动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钟,每天3次。如果点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2、坐位训练(将示指置于眼前方30厘米-1米处,或在墙上挂一个写在纸上的“X”(看清楚)
(1)、转头训练:左右转头30度,转头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分钟,每天3次。如果转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2)、点头训练:抬头或低头运动,上下30度,头部运动时,眼睛注视手指或字母,每次1-2 分钟,每天3次。如果点头速度慢速不头晕,则加快速度。
(3)、弯腰从地上捡东西。
3、站立位训练
(1)站、立位转头训练、点头训练、捡东西训练同坐位。
(2)、由坐到站训练:睁眼和闭眼时进行坐到站。
4、向前走直线训练
(1)、边向前走,边进行转头训练、点头训练、捡东西训练。
(2)、 边走边跨过障碍物训练。
(3)、 球类训练:用塑料球投掷或转动,配合眼的跟踪来练习。
⑤ 怎样锻炼4岁儿童的前庭功能
医生没给出建议么?这个还是去请教专业人士吧
⑥ 怎样促进前庭神经发育
感统训练。现在各个城市都有专门的感统训练班。儿童医院也会有的。
在网上找了些相关的资料,希望能有用。
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提出感觉统合失常学,认为是小家庭结构造成婴幼儿感觉学习不足。
爱尔丝认为最主要原因有:
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
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
早产或剖腹生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祖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
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
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
延误矫正,造成幼儿自信不足和不良习惯的定型化;
近代的教育专家经过研究与实践,得出结论:是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要求太多,加上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由于感觉统合不足引发的学习、生活、活动障碍的问题愈来愈多。
感统训练-感觉统合的概念 感统失调会造成学习障碍吗?感统训练针对那些儿童?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欧美,日本等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国家,问题儿童日益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J.Ayres )首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能力是身体器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观、(中耳),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成为感觉学习。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观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有人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的矫治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由于感觉器官本身是在不断成长中,感觉统合不健全是正常的,在生命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所以感觉统合的游戏对成长中的孩子可以帮助他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今后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大的作用。
人类学习重要的并非知识,知识只是工具,掌握如何吸收、消化、运用知识的学习能力才是关键。如果孩子孩子学习困难,不要埋怨指责,面对问题,理解原因,让孩子认真地做自己,只有最喜欢最自信的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有了足够的热情,才有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
⑦ 3岁之前为什么不能接受前庭训练
前庭觉感统失调会造成身体控制不良,有些孩子左右不分、拿东西不稳、容易跌倒就是前庭觉失调的表现。我们说了感统失调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疾病,那么,面对感统失调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儿童前庭觉感统失调训练方法。
一、旋转运动
旋转木马、旋转座椅。这些项目会比较强烈的刺激孩子的前庭觉,让孩子产生比较强烈的晕眩感,进而刺激前庭神经的发育。但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旋转的力度,逐渐控制其速度,开始的时候要慢一些,等孩子适应后再逐步提高速度与时间,最好的就是家长陪着一起旋转,顺便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的晕眩感。
二、平衡运动
走平衡木、平衡板等。开始的时候为孩子做好防护措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在所走的器材上,开始时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平衡,之后要逐步撤去辅助,让孩子慢慢的适应自己来。
三、跳跃运动
让孩子在蹦床、床垫上运动。可以在跳床时加入一些接抛球和投掷的项目,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在进行跳床运动时,一定要为孩子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孩子的头部和其他部位,防止孩子摔伤。
⑧ 孩子前庭功能失调有什么有效的训练方法
游戏训练方法
1.充分爬行
要训练宝宝爬行,出生后28天内宝宝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让宝宝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头,用手抵住他的双脚,宝宝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再充分爬行3个月以上,尽量不使用学步车,可以专门准备一块地毯在地上,让孩子在上面爬,即保证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够大的活动区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2.平衡游戏
婴儿期家长要多摇抱,也可以让宝宝多坐摇篮,强化孩子对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输入,大一点的孩子要让他们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
3.飞机游戏
由家长平躺,向上伸出胳臂,双手顶住孩子的前肩,并弯曲双腿用腿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则颈部抬高,双臂张开,双腿并拢伸直,做飞机的模样,这时可做前后左右的摇动。
摇摆毛巾游戏
用毛巾将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端,左右或上下摇动,也可在摆动时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标投球。
双侧前庭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运动疗法难以奏效,但对单侧或双侧的部分功能丧失却常可通过运动疗法收到治疗效果,但弱前庭功能障碍合并视或躯体感障碍时,治疗收效也很难。Susan等设计出一套提高前庭适应性和在平衡中诱发视和躯体感觉参与的提高姿势稳定性的练习,其法如下:
I.患者双脚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扶墙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其后单手或双手不扶墙站立,时间逐渐延长并仍保持平衡,双脚再靠拢些
II.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III.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
Ⅳ.患者应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持基底变窄,即双脚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训练时前臂首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行下一个难度训练之前,每一体位至少保持15s。训练时间总共为5—15min
V.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持基底变窄,即双脚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徐连时,双眼先断续闭拢,然后闭眼时间逐渐延长。与此同时,前臂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行下一难度训练之前,每前一体位至少保持15s,训练时间总共为5—15mln
Ⅵ.患者站立于软垫上,可从站立于硬地板开始,逐渐过渡到在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Ⅶ.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变得愈来愈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
⑨ 如何利用前庭功能训练教具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前言感觉统合训练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在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广为应用,但发展良莠不齐。要么把感统教具简单的看做了玩具,而操作仅仅是教儿童如何去使用玩具或者如何与儿童玩玩具;要么是无视儿童发展现状,简单的套用训练计划进行康复训练,诸如此类现象在感统训练领域较为常见。
全纳优童教育将分为五个板块:感统训练中的触觉功能训练、前庭功能训练、本体功能训练、视知觉训练功能及听知觉功能训练。
为解决广大家长朋友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今天我为大家介绍前庭功能训练的感统教具。
6.平衡台
让孩子站在或坐在平衡板上,双手抓紧吊缆,做前后左右晃动,同时保持身体平衡。调节固有前庭感觉,发展平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