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设计飞机模型条件允许用什么方法

设计飞机模型条件允许用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6 16:33:42

❶ 模型飞机制作图纸和方法以及材料

制作简单的模型飞机需要的材料品种很多,有木材、竹材、塑料、复合材料、纸、纺织品材料,还有少量的铝、钢、铜和一些钛合金等金属材料。

(1)木材和竹材:木材和竹材不但材料好找、价格便宜、加工容易、粘结方便等优点,而且有较高的强度和轻度。其中木材还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分别可以用轻木、桐木、松木、桦木和层板等。但木材和竹材也容易吸潮而变形,所以在加工时需要做一些特殊处理。

(2)塑料泡沫材料:塑料泡沫材料化学稳定性较好,不容易变形,重要的是它很轻,而且非常容易加工,用发泡片材来制作简易模型飞机的机翼和尾翼特别好。但塑料泡沫材料属于不可降解材料,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

(3)注塑件:有些模型的零件加工比较困难,有时成批制作时加工非常费时间,所以在航空模型中象螺旋桨、翼台、机头等零件都是用注塑方法加工,一般注塑用尼龙、ABS、聚乙烯等材料。

(4)纸:常见的绘图纸、白板纸、卡片纸等都有一定的刚性,可以用来制作小型纸模型飞机的机翼、尾翼、机身等。


❷ 飞机模型的制作方法

制作飞机模型的方法及工具如下:望采纳 谢谢常用的工具有:尺、刀、刨、锯、锉、钻、钳子、剪子、扳手、笔、烙铁等。各工具要正确使用,以发挥工具的作用,使模型制作的精度、准确度不断提高,制作出性能优良的模型飞机。 尺要注意平直度。刀要锋利使用时不要逆着木纹切削。刨用模型专用小刨,平整大模型的表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制作精度。锯的使用,因制作模型用材料都不是很大很厚的材料,通常用齿比较小的锯条,可根据情况选择自己顺手的锯使用,还常使用到曲线锯。锉的使用,粗锉用于毛坯和加工余量大的工件,以提高效率;细锉用于精加工,以保证加工件的准确度;油光锉用于表面光滑度较高的精细工件。模型中制作最常用的是什锦锉。钻的使用,特别是遥控类模型制作中圆眼较多,在材料不厚的情况下可利用一些材料自制小棱钻和扁钻,较厚材料可采用电钻等工具进行,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小型台式电钻。 材料的选择 较常用的材料有桐木、松木、椴木、桦木、水松、轻木、层板等。制作手掷、弹射模型时多选择桐木。对于构造式机翼的材料选择,如翼梁是细长的,又是主要受力件,就要选择强度较大纹理平直的松木。翼肋主要是保持翼型形状受力不大,可选重量轻有一定强度的桐木或轻木。翼根翼尖等整形填充件,受力很小做得越请越好,可选择比较轻的桐木、轻木或水松。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应选择材质均匀、纹理平直、无疤节、比重轻的材料,以达到保证强度和减轻重量的要求。 桐木 是最常用的模型材料,尤其是泡桐,具有比重轻、相对强度大、变形小、容易加工的特点。翼肋、蒙板、腹板、机身后段等应选用较轻的材料。后缘、尾翼梁、机身的纵梁等要用木质细密、纹理平直、强度较大的材料。 松木 东北松纹理均匀,木质细密,比较轻,不易变形,易于加工并富有弹性,是做模型中细长受力件的好材料。 桦木 材质坚硬,纹理均匀紧密,比重较大,是做螺旋桨的好材料。还可做发动机架等受力件。 椴木 是制作向真模型好材料,也可用于硬壳机身、螺旋桨和发动机架等。 水松 松软、纹理乱、易变形用作整形和填充。 轻木 制作模型较桐木好,可提高飞行性能,但价钱较高。 木料在使用时要考虑强度、刚性等特性。我国早在800多年前宋朝时期,建筑工匠李诫就将建筑用材料断面高度与宽度比定为3∶2。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汤姆士杨研究发现材料截面高与宽成3.46∶2时,刚性最大;高与宽成2.8∶2时强度最大;高度与宽度相等时,弹性最大。在使用时根据模型的大小、结构来选择合适材料。 层板 椴木层板常用作机身隔框、上反角加强片等;桦木层板可做强度很大的蒙板,翼根部的翼肋、隔框和加强片等。 竹子 也较常用在普及级模型上。 蒙皮 传统工艺用棉纸和尼龙绢,后发展用无纺布以及新型材料热缩膜。在模型上根据需要也用桐木蒙皮,利用热缩膜可以节省一定资金但主要是大大简化制作程序,缩短了制作时间。 胶合剂较常用的有白乳胶、树脂胶、502等。快干胶需自己配制,使用范围广,粘接较方便,缺点是有毒,不宜长期使用。白乳胶价格低廉,因固化时间太长,不利于模型的定型。易于定型的或利用工作台可以定型的模型及部件常使用白乳胶胶合。树脂胶因性能稳定、耐水、耐油、耐腐蚀而适用于发动机架等受力部件,要严格按胶合说明进行以保证胶合质量,还可用于修复工作等。502适于间隙小处缝隙的连接、修补,使用时要注意不要沾在手上。 木料的加工 裁割 将木片多余的部分裁去,或是从木片上截取所需的木条和前后缘、腹板、翼肋等。裁割时注意木纹方向,用力要先轻后重逐渐加力直至裁断,不可一刀裁,尤其是裁弧线时更要注意。 刨削 因现在制作材料多代为刨削,一般很少刨削木条、木片,除非自己制作或活动用较特殊规格的材料。现多用在制作遥控类较大模型机身或向真模型时,需要用刨削的方法修整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制作质量。 拼接 用于木片的加宽和加长,注意拼接后要保持平整,加厚处理时要注意年轮的方向,使拼接后不宜弯曲变形。 打磨 打磨时要顺木纹方向,用力要均匀先重后轻,并选择合适的砂纸进行打磨。抛光前常用水砂纸打磨。 弯曲 在制作椭圆翼尖的前后或卷制薄壳机身时,都要将木料进行弯曲。主要方法有:火烤、水煮、冷弯。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使用。 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其技术要求是: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
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
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
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
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 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
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
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 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 ,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三、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
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尾心臂——由重心到水平尾翼前缘四分之一弦长处的距离。
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6、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7、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8、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9、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第一节 活动方式和辅导要点
航空模型活动一般包括制作、放飞和比赛三种方式,也可据此划分为三个阶段。
制作活动的任务是完成模型制作和装配。通过制作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使他们学会使用工具,识别材料、掌握加工过程和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
放飞是学生更加喜爱的活动,成功的放飞,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放飞活动要精心辅导,要遵循放飞的程序,要介绍飞行调整的知识,要有示范和实际飞行情况的讲评。通过放飞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和身体素质的训练。
比赛可以把活动推向高潮,优胜者受到鼓舞,信心十足:失利者或得到教训,或不服输也会憋足劲头。是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激发创造性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好形式。参加大型比赛将使他们得到极大的锻炼而终生不忘。
第二节 飞行调整的基础知识
飞行调整是飞行原理的应用。没有起码的飞行原理知识,就很难调好飞好模型。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学习航空知识,并根据其接受能力、结合制作和放飞的需要介绍有关基础知识。同时也要防止把航模活动变成专门的理论课。
一、升力和阻力
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伯努利定律)。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造成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a、不对称的翼型;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才产生升力。
升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a、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b、升力和飞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同样条件下,飞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c、升力与翼型有关,通常不对称翼型机翼的升力较大;d、升力与迎角有关,小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直线增长,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减小,这个分界叫临界迎角。
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
二、平飞
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叫平飞。平飞是最基本的飞行姿态。维持平飞的条件是:升力等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图3)。
由于升力、阻力都和飞行速度有关,一架原来平飞中的模型如果增大了马力,拉力就会大于阻力使飞行速度加快。飞行速度加快后,升力随之增大,升力大于重力模型将逐渐爬升。为了使模型在较大马力和飞行速度下仍保持平飞,就必须相应减小迎角。反之,为了使模型在较小马力和速度条件下维持平飞,就必须相应的加大迎角。所以操纵(调整)模型到平飞状态,实质上是发动机马力和飞行迎角的正确匹配。
三、爬升
前面提到模型平飞时如加大马力就转为爬升的情况。爬升轨迹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叫爬升角。一定马力在一定爬升角条件下可能达到新的力平衡,模型进入稳定爬升状态(速度和爬角都保持不变)。稳定爬升的具体条件是:拉力等于阻力加重力向后的分力(F=X十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爬升时一部分重力由拉力负担,所以需要较大的拉力,升力的负担反而减少了(图4)。
和平飞相似,为了保持一定爬升角条件下的稳定爬升,也需要马力和迎角的恰当匹配。打破了这种匹配将不能保持稳定爬升。例如马力增大将引起速度增大,升力增大,使爬升角增大。如马力太大,将使爬升角不断增大,模型沿弧形轨迹爬升,这就是常见的拉翻现象(图5)。
四、滑翔
滑翔是没有动力的飞行。滑翔时,模型的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所以滑翔只能沿斜线向下飞行。滑翔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叫滑翔角。
稳定滑翔(滑翔角、滑翔速度均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阻力等于重力的向前分力(X=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
滑翔角是滑翔性能的重要方面。滑翔角越小,在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越远。滑翔距离(L)与下降高度(h)的比值叫滑翔比(k),滑翔比等于滑翔角的余切滑翔比,等于模型升力与阻力之比(升阻比)。 Ctgθ=1/h=k。
滑翔速度是滑翔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模型升力系数越大,滑翔速度越小;模型翼载荷越大,滑翔速度越大。
调整某一架模型飞机时,主要用升降调整片和重心前后移动来改变机翼迎角以达到改变滑翔状态的目的。五、力矩平衡和调整手段
调整模型不但要注意力的平衡,同时还要注意力矩的平衡。力矩是力的转动作用。模型飞机在空中的转动中心是自身的重心,所以重力对模型不产生转动力矩。其它的力只要不通重心,就对重心产生力矩。为了便于对模型转动进行分析,把绕重心的转动分解为绕三根假想轴的转动,这三根轴互相垂直并交于重心(图 7)。贯穿模型前后的叫纵轴,绕纵轴的转动就是模型的滚转;贯穿模型上下的叫立轴,绕立轴的转动是模型的方向偏转;贯穿模型左右的叫横轴,绕横轴的转动是模型的俯仰。
对于调整模型来说,主要涉及四种力矩;这就是机翼的升力力矩,水平尾翼的升力力矩;发动机的拉力力矩;动力系统的反作用力矩。
机翼升力力矩与俯仰平衡有关。决定机翼升力矩的主要因素有重心纵向位置、机翼安装角、机翼面积。
水平尾翼升力力矩也是俯仰力矩,它的大小取决于尾力臂、水平尾翼安装角和面积。
拉力线如果不通过重心就会形成俯仰力矩或方向力矩,拉力力矩的大小决定于拉力和拉力线偏离重心距离的大小。发动机反作用力矩是横侧(滚转)力矩,它的方向和螺旋桨旋转方向相反,它的大小与动力和螺旋桨质量有关。
俯仰力矩平衡决定机翼的迎角:增大抬头力矩或减小低头力矩将增大迎角;反之将减小迎角。所以俯仰力矩平衡的调整最为重要。一般用升降调整片、调整机翼或水平尾翼安装角、改变拉力上下倾角、前后移动重心未实现。
方向力矩平衡主要用方向调整片和拉力左右倾角来调整。横侧力矩平衡主要用副翼来调整。
第三节 检查校正和手掷试飞
一、检查校正
一架模型飞机制作装配完毕后都应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校正。检查的内容是模型的几何尺寸和重心位置。检查的方法一般为目测,为更精确起见,有些项目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目测法是从三视图的三个方向观察模型的几何尺寸是否准确。正视方向主要看机翼两边上反角是否相等;机翼有无扭曲;尾翼是否偏斜或扭曲。侧视方向主要看机翼和水平尾翼的安装角和它们的安装角差;拉力线上下倾角。俯视方向主要看垂直尾翼有无偏斜;拉力线左右倾角情况;机翼、水平尾翼是否偏斜。
小模型一般用支点法检查重心,选一点支撑模型,当模型平稳时,该支点就是重心的位置。
检查中如发现重大误差,应在试飞前纠正。如误差较小,可以暂不纠正,但应心中有数,在试飞中进一步观察。
二、手掷试飞
手掷试飞的目的是观察和调整滑翔性能。方法是右手执机身(模型重心部位),高举过头,模型保持平正,机头向前正对风向下倾10度左右,沿机身方向以适当的速度将模型直线掷出,模型进入独立滑翔飞行状态。手掷方法要多次练习,要注意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方法,比较普遍的毛病有:模型左右倾斜或机头上仰;出手不是从后向前的直线,而是绕臂根划弧线;出手方向不是沿机身向前,而是向上抛掷;出手速度太大或太小。
出手后如模型直线小角度平稳滑翔属正常飞行,稍有转弯也属正常状态。遇有下列不正常的飞行姿态, 就应进行调整,使模型达到正常的滑翔状态
1、波状飞行:滑翔轨迹起伏如波浪。一般称之为“头轻”即重心太靠后。这种说法虽正确但不够全面。实际上一切抬头力矩过大或低头力矩过小造成的迎角过大都会造成波状飞行。调整的方法有:a、推杆(升降调整片下扳);b、重心前移(机头配重);c、减小机翼安装角;d、加大水平尾翼安装角(作用同推杆)。
2、俯冲:模型大角度下冲。一般叫“头重”,这种说法也不够全面。一切抬头力矩过小,低头力矩过大造成的迎角过小都会造成模型俯冲。调整的方法有:a、拉杆(升降调整片上翘);b、重心后移(减少机头配重);c、加大机翼安装角;d、减小水平尾翼安装角(作用同拉杆)。
3、急转下冲:模型向左(或向右)急转弯下冲。原因是方向力矩不平衡或横侧力矩不平衡。具体原因多为机翼扭曲造成的左右升力不等或垂直尾翼纵向偏转形成的方向偏转力矩。机身左右弯曲的后果与垂直尾偏转相同,也可能造成急转下冲。调整的方法有:a、向转弯反向扳方向调整片(蹬舵);b、修正机翼扭曲(相当于压杆操纵副翼)。
飞机或高级模型飞机的操纵其原理和调整模型相同,都是改变力矩平衡状态。初级模型一般没有这些舵面,只好用改变这些空气动力面形态的方法来达到调整的目的,方法有三种:
a、加温定形:把需要调整的部位用手扳到一定角度同时加温(哈气、吹热风、烘烤等),停留一定时间使之变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纸、吹塑纸、木片部件。一般扳动角度越犬,温度越高,保持时间越长调整变形越多。
b、收缩变形:在需要调整的翼面的一面刷适当浓度的透布油,这一面将随透布油固化而收缩使翼面交形。
c、型架定形。将翼面按调整要求在型架上固定达到改变形态的目的。一般配合使用加温或刷涂料。这种方法适用于构架式的翼面的调整。第四节 手掷直线距离科目

一、三种飞行方式

本科目是在限定宽度条件下比赛往返手掷飞行距离。决定成绩的因素有三个:a、投掷技术;b、模型的滑翔性能;c、模型的直线飞行性能。飞行方式有以下三种:
1、自然滑翔直线飞行:出手速度和模型的滑翔速度相同,出手后模型沿滑翔轨迹直线滑翔,飞行距离取决于出手高度和滑翔比,一般在6一10米之间。
2、水平前冲直线飞行:出手速度稍大于模型的滑翔速度,出手后模型先水平直线前冲一段距离后过渡到自然滑翔。这种方式比自然滑翔距离可能提高2一5米。
3、爬升前冲直线飞行:以更大的速度出手并且可以有小的出手角。出手后模型沿小角度直线爬升,然后转入滑翔。这种方式可能比自然滑翔距离提高5一10米以上。
第一种方式成绩较低,但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后两种方式飞行距离远,但放飞、调整技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因为(a)方向偏差和飞行距离成正比,增大飞行距离后模型飞出边线机率增加(飞出边线后成绩无效);(b)前冲特别是爬升前冲容易使模型失速下冲或改变航向飞出边线。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了解更多的飞行调整知识,提高体能,熟练地应用投掷技巧。二、模型的调整

1、滑翔性能。滑翔性能是飞出较大直线距离的基础。调整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最大限度的减小阻力,模型表面要保持光滑,零部件采用流线形(也括配重),前后缘打磨为圆形,翼面平整不要扭曲等,减小阻力可以增大升阻比,即可以增大滑翔比。
第二点是调整到有利迎角。迎角由升降调整片来控制。不同迎角模型的升阻比不同,有利迎角升阻比最大,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最远。正常滑翔后,还需微调升降调整片,找到一个最佳舵位。
2、模型的配重。许多人有一种印象,似乎模型越重越飞不远。其实不然。模型的滑翔比和重量无关。另一方面,重量小模型的动能就小,克服阻力的能力就小,手掷距离反而小。轻飘飘的稻草扔不远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手掷直线距离项目的模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增大重量,以加大模型的动能。
3、机翼的刚性。手掷模型的初速较大,机翼承受弯曲力矩大,容易变形甚至颤振而影响飞行性能。为此,制作时要小心操作,不让翼面出现折痕。如刚性仍不足,就要适当加强。方法是在翼根和机身接合处抹胶水,也可在翼根部单面域双面贴加强务(如胶带纸)。
4、直线飞行的调整
a、理想的直线飞行是模型既没有方向不平衡力矩又没有横侧不平衡力矩,即垂直尾翼没有偏角(方向调整片中立位置),左右机翼完全对称(没有副翼作用)。这种情况不但阻力最小,而且能适应速度的变化。
b、实际上模型一般总是转弯的,原因不外乎机翼不对称(多数情况是机翼扭曲),产生了滚传力矩,或是垂直尾翼有偏角产生了方向力矩。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以达到接近理想的直线飞行。我们把这种调整方法叫做“直接调整法”。
c、还有一种调整方法,例如由于机翼扭曲产生向左滚转的力矩,模型向左倾斜,升力向左的分力使模型左转弯。这种情况不直接纠正机翼的扭曲,而是给一点右舵,也可以使模型直飞。这种调整方法叫“间接调整法”。间接调整虽然也能实现直线飞行,但这种直线飞行是有缺陷的:一是增大了阻力,降低了滑翔性能;二是难于适应速度的变化,不少模型前一段基本上能保持直线,后一段转弯偏航,其原因多半是间接调整造成的。
因此,应尽量采用“直接调整法”,避免“间接调整法”。
5、克服前冲失速的方法
前面提到前冲和前冲爬升可以大幅度提高飞行成绩,但同时又存在失速下冲和失速转向的危险。因此克服前冲失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克服前冲失速的措施是提高俯仰安定性。具体做法是适当配重前移重心,同时相应加大机翼,水平尾翼的安装角差,以保持俯仰平衡。这样当模型前冲抬头机翼逐渐接近失速时,水平尾翼因按装角小尚未失速,水平尾翼仍有足够的低头力矩使模型转入滑翔。
克服前冲失速的另一个办法是用较小的迎角飞行。事实证明,迎角越大越容易失速下冲,迎角越小越不容易进入失速下冲。
失速转弯是机翼扭曲造成的,机翼扭曲时,必有一侧安装角交大(另一侧变小),接近失速时这一半机翼先失速,并使模型倾斜转弯。前面提到的间接调整的缺陷尤其表现在这种情况,所以机翼的扭曲必须彻底纠正。

三、投掷技巧

模型调好之后,决定飞行成绩完全取决于投掷技巧了。好的技巧能充分发挥模型的飞行性能,甚至可以弥补模型的某些缺陷。所以,并不是一投了事,要反复练习掌握要领:
1、助跑、投掷的动作要协调,使模型保持平稳,忌 抖动和划圆弧。
2、恰当的出手速度。出手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 同的调整状况,不同的飞行方式,不同的风速风向要求有不同的出手速度。争取做到随心所欲,准确无误。
3、恰当的出手角度。一般自然滑翔方式出手应有一个很小的负角;水平前冲方式的出手角一般为零度(水平);爬升前冲方应有一个适当的正角(仰角)。
4、出手点和出手方向:如果模型是完全直线飞行的,在无风情况下,运动员应在起飞线的中点向正前方出手,这样成功率最高。但事实上转弯的模型占绝大多数,侧风放飞的情况也占大多数。聪明的运动员善于利用出手点和出手方向的变化来修正由于侧风和模型转变引起的偏差。例如右转弯模型如果在起飞线正中放飞就可能从右方飞出边线,如果又碰上左侧风,情况就更严重。假如换一个方法——出手点选在起飞线左侧,出手方向有意识左偏。这样前半段模型可能在空中飞出左边线,而后半段可能绕回来在场内着陆,使成绩有效。
5、风与投掷时机:风对飞行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另外也有有利的方面。例如顺风能增大飞行距离;逆风则减小飞行距离,侧风有时加剧偏航,有时又减小偏航。风一般是阵性的,风速和风向在不断变化。要善于捕捉最佳出手时机。例如顺风时最好大风瞬间出手,逆风时在弱风瞬间出手。

如何制作一个简易飞机模型

:制作飞机模型的方法及工具如下:望采纳 谢谢常用的工具有:尺、刀、刨、锯、锉、钻、钳子、剪子、扳手、笔、烙铁等。各工具要正确使用,以发挥工具的作用,使模型制作的精度、准确度不断提高,制作出性能优良的模型飞机。 尺要注意平直度。

❹ 怎样制作航空飞机模型

硬纸板
一根木棍(最好是细长的长方体,也可以自己用硬纸板做)
胶带(最好是双面胶)
制作方法:
用硬纸板剪两个机翼,要一样大的
再剪三个一样的尾翼
然后再剪两个长方形,长度和机翼最宽的部分一样长
把两个长方形的长沿着木棒两边贴上去(注意不是贴在木棒两头)留出相同面积的部分,互相往外翻折,成一个角
把机翼最宽的部分(也就是最宽的一头)完全贴到那两个上面所说的翻起来的部分
然后把两个尾翼互相成180度,并贴在木棒一头(要完全贴在木棒上)
再把最后一个尾翼和两个尾翼成90度,贴在那两个尾翼重合的地方

❺ 简单飞机模型制作步骤

今天再来学习一个一次性筷子的变废为宝教案,教程比较简单、取材也方便,十分适合初学的手工爱好者。这次要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的是一个飞机模型,先收集到足够多的筷子,洗干净晾干后,再按下面小编为小伙伴们提供的图解步骤,进行裁剪、粘连,组合,就可以得到一个飞机模型了,挺有创意的一个手工小制作,有兴趣的话就来试试吧,不过要小心别把502胶弄到手上哦!

材料:筷子一把、竹签1根、剪刀、502、美工刀、砂纸80#和240#各一张。

1、工具。

2、7根筷子沾一起。

3、把头削好,磨圆。

4、切成这样,差不多45°左右,差不多就行了。

5、一根根排好。

6、做好后。

7、一模一样做二个。

8、先用80#打磨,把两个角度磨一样,再用240#打磨一下,更光滑一点。

9、做三个一样的还是45°左右,不要太纠结角度。

10、其中一个上面再沾一根。

11、全部粘一起。

12、具体步骤没拍,差不多就这样。

13、做一个底盘。

14、支撑用的筷子。

15、粘好后。

16、尾巴这里粘成这样,最下面的是一根竹签。

17、完工。

18、效果图。

19、是不是很简单。

好了,你们学会了吗,欢迎留言~

❻ 飞机模型制作方法

无线遥控门铃原理和制作
传统的门铃都为有线门铃,使用方便,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如果在豪门大院或经常听不到门铃声的房主,有时总会不能及时接待来客,很是尴尬。现介绍如何制作一款无线遥控门铃,方便主人在房内各地使用,将门铃按钮安装在门上,来访者只要按下按钮,放在客厅、厨房或卧室的接收主机就会响起“叮咚”声或乐曲声,宏亮悦耳,告知有客人来了,距离在几米到几十米,一般都有15到20米远的距离。接收机由两节五号电池供电,3V时实际测量待机耗电=0.48mA,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实物如下面三幅图,尺寸:发射7.8cmX4.6cmX1.6cm,接收8.8cmX6.1cmX2.4cm,原包装内已带按键上用的12V A23电池,接收盒上部一个开关为乐声选择,接收盒可以挂在墙壁上,也可以竖放在高处,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也不易被小孩轻易取下来玩具。

下文无限电子制作网(江洁平)就详细介绍如何制作这款门铃。

材料准备:发射端需要的元器件有 CD4069、9018、10微电感一只、32.768kHz晶体、12VA23电池一节、常开按钮一个、部分阻容元件。 接收端需要的元器件有 CD4069、9018一只和9013两只、32.768kHz晶体、10微电感一只、1X2拨动开关一只、2音调音乐片一块、小型嗽叭一只、阻容元件若干。

图:http://www.wxdzz.com/Article/UploadFiles/200608/MENLIN5.JPG
http://www.wxdzz.com/Article/UploadFiles/200608/MENLIN6.JPG
原理(图文编号不符,读者自行校对) 要制作好无线遥控门铃,首先就要弄懂其工作原理才行,请看附图。发射器由调制振荡级和高频振荡级两级组成。调制级电路由一块廉价的国产CD4069和32.768KHz晶体完成,CD4069是6反相器。所谓反相器,就是么相器都有两端,输入端是高电平时输出端就转为低电平,输入端是低电平时输出端就为高电平,输入和输出端的电平总是相反。如图1脚和2脚为第一个反相器,本文称反相器1,之后称反相器2、3、……,总共CD4069有六个。

发射器开关按下时,反相器1和2及相关元件组成振荡发生器,产生32.768KHz低频信号。过程:反相器1的1脚开始为低电平,2脚就是高电平,4脚也为高电平。2脚的高电平经R2对晶体X1充电,充电电流经R2-X1-反相器2的4脚到负极。充电时间由X1决定,等效电容为200P。由于X1的充电,X1上的电压逐渐上升,左正右负,当升至反相器1的翻转电平时,2脚就由原来的高电平转为低电平,4脚也同时转为低电平。X1开始放电,放电通路为R2-反相器1的2脚-负极。放电后X1上的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时1脚降为低电平了,输出端又翻转成高电平,再次对X1充电,至此已完成一个充放电过程,即一个振荡周期,4脚输出一次低高变化的电平。之后振荡一直持续下去,反相器2的4脚就会一直输出高低不断变化的电平信号。这个信号的频率由晶体;决定,为32.768kHz。上面解说的过程在电路实际工作时完成得极快。

反相器1和反相器2用于产生振荡信号,反相器3~6并联使用,构成输出控制,能提供20-30mA的灌入电流。反相器3~6的输出端接在发射管Q1的发射极对Q1进行调幅,向外发射电磁波。

Q1、L1、C3和6P电容组成高频振荡器,振荡频率由印刷电感L1和JC3及三极管的集电结电容决定。一般为200-270MHz。Q1的发射极如果直接接在负极时就能产生等幅高频波,再接在反相器的输出端就使输出受32.768KHz振荡信号调制,通过印刷电感发射信号。按键每按一次就发射一次。

Q3、L3、C4、C5为超再生振荡接收器,L3为绕制线圈,在直径5mm的骨架上绕制,用0.51漆包线绕3圈,骨架中间用铜芯调节。当L3的振荡频率与发射端相同时,谐振,Q3的超再生信号就受发射端的调幅信号控制,L4为扼流线圈,阻止高频信号通过。超再生振荡电路具有自检波功能,检波后的调制信号在R4上产生压降,经R5、C9送入IC2进行放大,整形再放大,这由三个反相器13和12、11和10、1和2完成,C11滤波滤除检波后的高频杂波,使用检波后的有用信号信噪比最大。经三极放大后的调制信号与发射端(低频32.768KHz)同频, X2在电路中起选频作用,同频率的信号能顺利通过,免除了许多不需要的各种外界信号的干扰,选频后的信号送入Q2放大整形,该信号的幅度还较低,经最后两级开路反相放大后输出等幅方波信号。R11限流,C12滤波,对方波进行平滑滤波,并有数十毫秒的延时,也能消除外界尖脉冲对触发电路的干扰,K是乐曲选择开关,音乐信号经Q4放大推动喇叭发出优美的门铃音乐声。

组装 原理清楚后,接下的事就是实际制作了。当然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现在只是照图去做,肯定还不能成功,调试也很重要。

把准备好的元器件放好,还要有一块自制的印刷电路板,制电路板的方法很多,自制实验时对电路板的选题要求也不高,这时就不再介绍如何做电路板了。你要保证元器件的质量,要上乘才好。

将IC1的及外围部分先焊好,X1和高频部分不焊。现在调试一下CD4069是否正常,把X1换成一个1微法左右的无极性电容,临时代替X1,在IC1的6脚和地线之间并接一只红色发光二极管。接通电源,指示灯应该会一闪一闪才对,否则4069坏了。焊下此电容,换回原来的X1焊上,拆下发光二极管,其余的也可以焊好。再接通电源,测试整机电流在4.8-5.5mA之间,这是最首要的指标,相关这个范围0.5mA 以上就要查查是否在其它原因了。其次测b、e、c各极电压值,电路起振时b为5.5V-5.8V,e为5.8V-6V,c为13V左右。b极电压要低于e极电压零点几伏,说明电路已正常了。集电极的电压会超过电源电压值,这是高频电路具有的特性。整个发射电路装好后把它靠近一台开着的短波(不是调频)收音机旁发射,可明显听出发射部分对收音机的干扰影响,至此发射机已接近完成装调工作。

接收机按较先装高频接收部分Q3及外围电路R3、R4、R5、R6、C4、C5、C6、C7、C8、C9、L3、L4等,接上3伏电源,测b e c三个电极的电压,分别为0.7V-0.8V 、 0.2V、 1.3V-1.5V,以上是实测值,供参考。L3用直径5mm的骨架用0.51线绕3圈,前面已说明。如果你没有合适的调节铜芯时,就把此线圈固定,把C4换成5-20P的可调电容,也是不错的。在Q3发射极串入电流表测I=0.35mA左右。此级工作点已基本正常。接着装好X2和相关所有电阻、电容、IC2(音乐片和Q4不装),在C12两端并接一只发光二极管,注意极性不要接错,用镊子短路一下X2,可以看见发光管亮一下,就说明接收器的后部分正常。发射和接收的电路焊接告于一个段落。C12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暂时不要焊下,之后还要用到。

注意:焊接前,如果是用电路板做的,电路设计时要多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焊接。各器件,特别是集成块必须全部正常。烙铁的外铁部分不能带静电,最好安全接地,免得损坏器件,带来麻烦。无件的取值按图要求,不要相差太大。以上原理部分的工作电压和电流是用数字830表所测,不同的万用表测出的值会有出入。

调试 先要准备好一只小音频功放才能完成。将音频输入线通过任何不破坏插头的方式,转接成两根线出来,一根是地线另一根是信号线,这样就便于调试时能焊到电路板子上去。准备好烙铁,把功放输入地线焊接在门铃接收板的负极,另一根信号线串一只103的电容后焊接到接收板IC2 4069的2脚。打开功放和接收板的电源,调节功放机的音量钮,就可以听到喇叭发出很大的“吵吵……”噪声,说明你做出的门铃接收器的高频接部分是良好的。可以进行下一步调试了。

前面已介绍了如何查证发射机处于正常发射状态,只要按参数组装并且发射机能正常发射就可配合接收板来试调。手握发射器(遥控器),距离接收板10cm~40cm处都可,随时改变距离按动发射键,断续地按下,仔细监听功放喇叭中的噪声音量,一边用无感螺丝刀调动L3的铜芯或换好的可调电容C4,也就是调整接收机的接收谐振频率,使之与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频率一致。调节时要仔细,速度慢些(调铜芯时可以快些,而调电容时绝对要慢),当调到某一位置时就能使喇叭中的噪声消失或变得极小,甚至听不出来。再把握发射器的那只手远离接收板,1米或几米,按动发射器能使噪声变小。这时频率已调到与发射机接近一致。把发射器放在距离接收板3-5米处,请别人按动它的键,你就进行细调,这时应该更慢左右进行调动(主要是调电容要这样),直到喇叭中的噪声比其它位置时的最小为止,接收机至此宣告调好。把功放的两根输入线焊下,按动发射键就可以看到C12两端的红色发光管亮起,并延时数十毫秒熄灭。以上接收机的调试方法为无限电子制作网的常用方法,也可以说是独家方法吧!大家可以借鉴。

对调好的门铃发射接收器,你有可能认为距离还不能达到你的要求,只有8-15米远,你可以再进行升级。找一段直径0.3-0.6mm的漆包线,一端在L3上绕上一圈,另一端弯成环形一圈,作为外接天线,增强信号接收能力。只要能放入接收盒的外壳不需要很规则,接收板的接收距离就可以增至10-20米远,在家庭使用足足有余。注意了:增加了这个天线后,接收机的频率还要按前面介绍的方法再次进行微调,是微调,因为加了天线会使接收的频率改变一些。调节器件完成所有调节时,用红绝指甲油将它封固,保证频率的稳定可靠,同时再可以把那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拆下。

接收部分也调好了,把音乐片和Q4,发声0.25W8欧喇叭装上,一个完整理想的无线遥控门铃就做成了。怎么样,看到这里心动了吧,对自己做好的门铃有说不出的喜悦吧!

开发新用途 按前文所说,你如不接上音乐片,而在R11之后接一个双稳触发电路,再配一个继电器或可控硅,就可作为实用的遥控开关或遥控电灯使用了,性能也不比市场上的带编码的差。加入编译码电路,做个高质量的遥控汽车模型也能水到渠成。想做的话就赶快动手,有问题请与无限电子制作网联系。

选材 做任何一个电路都有它的关键之处,本电路关键在于晶体X1、X2和频率调整。而X1和X2取决于购买,调频率取决于技巧。X1和X2在电子商场不易购到,可以到一般的小学校门口或一元商店去买两只普通的电子表,回来拆下其中的晶体就是32.768KHz,电子表价格约1-2元一只。如果实在是找不到,发射端就将X1换成200P电容,再用820K电阻串一只小型500K可调电阻代替原R2。接收端用1mH电感串一只0.022微法电容替换X2。调接收机时在调到功放喇叭噪声最小时,C12两端的发光管还不会亮,还要继续调换后的500K电位器,合发射时接收的掼示灯亮起,再测820K电阻和可调电阻的总阻值,用同等阻值的固定电阻换上。这种方法增加了制作者的难度,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建议还是用两只电子表里面的晶振做。

发射板上的L1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则接收的频率和发射的相差太大也是不能收到信号的。它是做在印刷板上的铜箔,规格可做成矩形或圆形,铀箔宽度为1.5mm,外形长宽为1.2cm X 2.7cm,或直径2cm,量内框。因为接收端的频率可调,所以L1的制作只要大体上接近上面的规格即可。这个矩形或圆形线圈不能用漆包线去做,否则就算调好了日后也容易跑频,发出的信号不能被正常接收到。

把做好的板子都用合适的塑料盒装好,发射板可以单独装在门内,引一个按钮到门外。也可用原来防盗门自带的盒子,拆除原来的门铃电路,很美观。不过最好装在木质的物体的高处,距离会更远些。接收可以放在厨房顶上,衣橱橱顶,床头柜的抽屉里等地方。电路耗电极省,如果加大接收三极管集电极的电阻耗电还会更低,但接收灵敏度要降低一点。你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装。

你看完后是否准备装一个呢,装好了别忘了在本站留言啊!无限电子制作网 江洁平

原来在本站留言要图的各位网友可下载图片进行实验,为你的生活填加一份乐趣,也可以极大地增强动手能力,又能制出实用的门铃,把接收机放在卧室或自己想要放置的地方,使你在就寝休息时也能随时了解来客情况。音乐片选自己喜欢的,没有音乐片就自己动手做个音频振荡器,能发出单一的声调。以上印刷板图与实物的不同,网友可在本站选购门铃进行学习研究。
参考资料:http://www.wxdzz.com/Article/dzdiy/200608/634.html

❼ 如何手工制作飞机模型

用普通的泡沫块做。
1.找个简单的飞机图片,或者在大脑中勾画一架飞机,最终的效果是在你的面前有个飞机的大致形状。
2.将泡沫(包装用的,比如包电脑,包电视机等的泡沫)割出一块完整的块。
3.先用刀片将泡沫块削出一个大概的轮廓,最后用细砂纸打磨,将一些细节地方加工下。
4.一架飞机就做好了。
这是做泡沫飞机的步骤,中间有更多的细节,感觉让你们做模型是有点要求过高了。不过你可以想象将泡沫块当成泥巴,捏出一个飞机模型的过程,只是中间所用的工具是刀片和砂纸而已。当然你可以用文具店的捏泥人的泥巴也可以做,希望你可以对模型感兴趣。

❽ 如何制作飞机模型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其技术要求是:
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
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
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
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
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 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
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
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 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 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 ,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三、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
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尾心臂——由重心到水平尾翼前缘四分之一弦长处的距离。
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6、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7、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8、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9、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第一节 活动方式和辅导要点
航空模型活动一般包括制作、放飞和比赛三种方式,也可据此划分为三个阶段。
制作活动的任务是完成模型制作和装配。通过制作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使他们学会使用工具,识别材料、掌握加工过程和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
放飞是学生更加喜爱的活动,成功的放飞,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放飞活动要精心辅导,要遵循放飞的程序,要介绍飞行调整的知识,要有示范和实际飞行情况的讲评。通过放飞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和身体素质的训练。
比赛可以把活动推向高潮,优胜者受到鼓舞,信心十足:失利者或得到教训,或不服输也会憋足劲头。是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激发创造性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好形式。参加大型比赛将使他们得到极大的锻炼而终生不忘。
第二节 飞行调整的基础知识
飞行调整是飞行原理的应用。没有起码的飞行原理知识,就很难调好飞好模型。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学习航空知识,并根据其接受能力、结合制作和放飞的需要介绍有关基础知识。同时也要防止把航模活动变成专门的理论课。
一、升力和阻力
飞机和模型飞机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机翼的升力克服了重力。机翼的升力是机翼上下空气压力差形成的。当模型在空中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机翼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减慢压强加大(伯努利定律)。这是造成机翼上下压力差的原因。
造成机翼上下流速变化的原因有两个:a、不对称的翼型;b、机翼和相对气流有迎角。翼型是机翼剖面的形状。机翼剖面多为不对称形,如下弧平直上弧向上弯曲(平凸型)和上下弧都向上弯曲(凹凸型)。对称翼型则必须有一定的迎角才产生升力。
升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a、升力与机翼面积成正比;b、升力和飞机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同样条件下,飞行速度越快升力越大;c、升力与翼型有关,通常不对称翼型机翼的升力较大;d、升力与迎角有关,小迎角时升力(系数)随迎角直线增长,到一定界限后迎角增大升力反而急速减小,这个分界叫临界迎角。
机翼和水平尾翼除产生升力外也产生阻力,其他部件一般只产生阻力。
二、平飞
水平匀速直线飞行叫平飞。平飞是最基本的飞行姿态。维持平飞的条件是:升力等于重力,拉力等于阻力(图3)。
由于升力、阻力都和飞行速度有关,一架原来平飞中的模型如果增大了马力,拉力就会大于阻力使飞行速度加快。飞行速度加快后,升力随之增大,升力大于重力模型将逐渐爬升。为了使模型在较大马力和飞行速度下仍保持平飞,就必须相应减小迎角。反之,为了使模型在较小马力和速度条件下维持平飞,就必须相应的加大迎角。所以操纵(调整)模型到平飞状态,实质上是发动机马力和飞行迎角的正确匹配。
三、爬升
前面提到模型平飞时如加大马力就转为爬升的情况。爬升轨迹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叫爬升角。一定马力在一定爬升角条件下可能达到新的力平衡,模型进入稳定爬升状态(速度和爬角都保持不变)。稳定爬升的具体条件是:拉力等于阻力加重力向后的分力(F=X十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爬升时一部分重力由拉力负担,所以需要较大的拉力,升力的负担反而减少了(图4)。
和平飞相似,为了保持一定爬升角条件下的稳定爬升,也需要马力和迎角的恰当匹配。打破了这种匹配将不能保持稳定爬升。例如马力增大将引起速度增大,升力增大,使爬升角增大。如马力太大,将使爬升角不断增大,模型沿弧形轨迹爬升,这就是常见的拉翻现象(图5)。
四、滑翔
滑翔是没有动力的飞行。滑翔时,模型的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所以滑翔只能沿斜线向下飞行。滑翔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叫滑翔角。
稳定滑翔(滑翔角、滑翔速度均保持不变)的条件是:阻力等于重力的向前分力(X=GSinθ);升力等于重力的另一分力(Y=GCosθ)。
滑翔角是滑翔性能的重要方面。滑翔角越小,在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越远。滑翔距离(L)与下降高度(h)的比值叫滑翔比(k),滑翔比等于滑翔角的余切滑翔比,等于模型升力与阻力之比(升阻比)。 Ctgθ=1/h=k。
滑翔速度是滑翔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模型升力系数越大,滑翔速度越小;模型翼载荷越大,滑翔速度越大。
调整某一架模型飞机时,主要用升降调整片和重心前后移动来改变机翼迎角以达到改变滑翔状态的目的。五、力矩平衡和调整手段
调整模型不但要注意力的平衡,同时还要注意力矩的平衡。力矩是力的转动作用。模型飞机在空中的转动中心是自身的重心,所以重力对模型不产生转动力矩。其它的力只要不通重心,就对重心产生力矩。为了便于对模型转动进行分析,把绕重心的转动分解为绕三根假想轴的转动,这三根轴互相垂直并交于重心(图 7)。贯穿模型前后的叫纵轴,绕纵轴的转动就是模型的滚转;贯穿模型上下的叫立轴,绕立轴的转动是模型的方向偏转;贯穿模型左右的叫横轴,绕横轴的转动是模型的俯仰。
对于调整模型来说,主要涉及四种力矩;这就是机翼的升力力矩,水平尾翼的升力力矩;发动机的拉力力矩;动力系统的反作用力矩。
机翼升力力矩与俯仰平衡有关。决定机翼升力矩的主要因素有重心纵向位置、机翼安装角、机翼面积。
水平尾翼升力力矩也是俯仰力矩,它的大小取决于尾力臂、水平尾翼安装角和面积。
拉力线如果不通过重心就会形成俯仰力矩或方向力矩,拉力力矩的大小决定于拉力和拉力线偏离重心距离的大小。发动机反作用力矩是横侧(滚转)力矩,它的方向和螺旋桨旋转方向相反,它的大小与动力和螺旋桨质量有关。
俯仰力矩平衡决定机翼的迎角:增大抬头力矩或减小低头力矩将增大迎角;反之将减小迎角。所以俯仰力矩平衡的调整最为重要。一般用升降调整片、调整机翼或水平尾翼安装角、改变拉力上下倾角、前后移动重心未实现。
方向力矩平衡主要用方向调整片和拉力左右倾角来调整。横侧力矩平衡主要用副翼来调整。
第三节 检查校正和手掷试飞
一、检查校正
一架模型飞机制作装配完毕后都应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校正。检查的内容是模型的几何尺寸和重心位置。检查的方法一般为目测,为更精确起见,有些项目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
目测法是从三视图的三个方向观察模型的几何尺寸是否准确。正视方向主要看机翼两边上反角是否相等;机翼有无扭曲;尾翼是否偏斜或扭曲。侧视方向主要看机翼和水平尾翼的安装角和它们的安装角差;拉力线上下倾角。俯视方向主要看垂直尾翼有无偏斜;拉力线左右倾角情况;机翼、水平尾翼是否偏斜。
小模型一般用支点法检查重心,选一点支撑模型,当模型平稳时,该支点就是重心的位置。
检查中如发现重大误差,应在试飞前纠正。如误差较小,可以暂不纠正,但应心中有数,在试飞中进一步观察。
二、手掷试飞
手掷试飞的目的是观察和调整滑翔性能。方法是右手执机身(模型重心部位),高举过头,模型保持平正,机头向前正对风向下倾10度左右,沿机身方向以适当的速度将模型直线掷出,模型进入独立滑翔飞行状态。手掷方法要多次练习,要注意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方法,比较普遍的毛病有:模型左右倾斜或机头上仰;出手不是从后向前的直线,而是绕臂根划弧线;出手方向不是沿机身向前,而是向上抛掷;出手速度太大或太小。
出手后如模型直线小角度平稳滑翔属正常飞行,稍有转弯也属正常状态。遇有下列不正常的飞行姿态, 就应进行调整,使模型达到正常的滑翔状态
1、波状飞行:滑翔轨迹起伏如波浪。一般称之为“头轻”即重心太靠后。这种说法虽正确但不够全面。实际上一切抬头力矩过大或低头力矩过小造成的迎角过大都会造成波状飞行。调整的方法有:a、推杆(升降调整片下扳);b、重心前移(机头配重);c、减小机翼安装角;d、加大水平尾翼安装角(作用同推杆)。
2、俯冲:模型大角度下冲。一般叫“头重”,这种说法也不够全面。一切抬头力矩过小,低头力矩过大造成的迎角过小都会造成模型俯冲。调整的方法有:a、拉杆(升降调整片上翘);b、重心后移(减少机头配重);c、加大机翼安装角;d、减小水平尾翼安装角(作用同拉杆)。
3、急转下冲:模型向左(或向右)急转弯下冲。原因是方向力矩不平衡或横侧力矩不平衡。具体原因多为机翼扭曲造成的左右升力不等或垂直尾翼纵向偏转形成的方向偏转力矩。机身左右弯曲的后果与垂直尾偏 转相同,也可能造成急转下冲。调整的方法有:a、向转弯反向扳方向调整片(蹬舵);b、修正机翼扭曲(相当于压杆操纵副翼)。
飞机或高级模型飞机的操纵其原理和调整模型相同,都是改变力矩平衡状态。初级模型一般没有这些舵面,只好用改变这些空气动力面形态的方法来达到调整的目的,方法有三种:
a、加温定形:把需要调整的部位用手扳到一定角度同时加温(哈气、吹热风、烘烤等),停留一定时间使之变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纸、吹塑纸、木片部件。一般扳动角度越犬,温度越高,保持时间越长调整变形越多。
b、收缩变形:在需要调整的翼面的一面刷适当浓度的透布油,这一面将随透布油固化而收缩使翼面交形。
c、型架定形。将翼面按调整要求在型架上固定达到改变形态的目的。一般配合使用加温或刷涂料。这种方法适用于构架式的翼面的调整。第四节 手掷直线距离科目

一、三种飞行方式

本科目是在限定宽度条件下比赛往返手掷飞行距离。决定成绩的因素有三个:a、投掷技术;b、模型的滑翔性能;c、模型的直线飞行性能。飞行方式有以下三种:
1、自然滑翔直线飞行:出手速度和模型的滑翔速度相同,出手后模型沿滑翔轨迹直线滑翔,飞行距离取决于出手高度和滑翔比,一般在6一10米之间。
2、水平前冲直线飞行:出手速度稍大于模型的滑翔速度,出手后模型先水平直线前冲一段距离后过渡到自然滑翔。这种方式比自然滑翔距离可能提高2一5米。
3、爬升前冲直线飞行:以更大的速度出手并且可以有小的出手角。出手后模型沿小角度直线爬升,然后转入滑翔。这种方式可能比自然滑翔距离提高5一10米以上。
第一种方式成绩较低,但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后两种方式飞行距离远,但放飞、调整技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因为(a)方向偏差和飞行距离成正比,增大飞行距离后模型飞出边线机率增加(飞出边线后成绩无效);(b)前冲特别是爬升前冲容易使模型失速下冲或改变航向飞出边线。因此,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了解更多的飞行调整知识,提高体能,熟练地应用投掷技巧。
二、模型的调整

1、滑翔性能。滑翔性能是飞出较大直线距离的基础。调整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最大限度的减小阻力,模型表面要保持光滑,零部件采用流线形(也括配重),前后缘打磨为圆形,翼面平整不要扭曲等,减小阻力可以增大升阻比,即可以增大滑翔比。
第二点是调整到有利迎角。迎角由升降调整片来控制。不同迎角模型的升阻比不同,有利迎角升阻比最大,同一高度的滑翔距离最远。正常滑翔后,还需微调升降调整片,找到一个最佳舵位。
2、模型的配重。许多人有一种印象,似乎模型越重越飞不远。其实不然。模型的滑翔比和重量无关。另一方面,重量小模型的动能就小,克服阻力的能力就小,手掷距离反而小。轻飘飘的稻草扔不远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手掷直线距离项目的模型,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增大重量,以加大模型的动能。
3、机翼的刚性。手掷模型的初速较大,机翼承受弯曲力矩大,容易变形甚至颤振而影响飞行性能。为此,制作时要小心操作,不让翼面出现折痕。如刚性仍不足,就要适当加强。方法是在翼根和机身接合处抹胶水,也可在翼根部单面域双面贴加强务(如胶带纸)。
4、直线飞行的调整
a、理想的直线飞行是模型既没有方向不平衡力矩又没有横侧不平衡力矩,即垂直尾翼没有偏角(方向调整片中立位置),左右机翼完全对称(没有副翼作用)。这种情况不但阻力最小,而且能适应速度的变化。
b、实际上模型一般总是转弯的,原因不外乎机翼不对称(多数情况是机翼扭曲),产生了滚传力矩,或是垂直尾翼有偏角产生了方向力矩。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查明原因“对症下药”,以达到接近理想的直线飞行。我们把这种调整方法叫做“直接调整法”。
c、还有一种调整方法,例如由于机翼扭曲产生向左滚转的力矩,模型向左倾斜,升力向左的分力使模型左转弯。这种情况不直接纠正机翼的扭曲,而是给一点右舵,也可以使模型直飞。这种调整方法叫“间接调整法”。间接调整虽然也能实现直线飞行,但这种直线飞行是有缺陷的:一是增大了阻力,降低了滑翔性能;二是难于适应速度的变化,不少模型前一段基本上能保持直线,后一段转弯偏航,其原因多半是间接调整造成的。
因此,应尽量采用“直接调整法”,避免“间接调整法”。
5、克服前冲失速的方法
前面提到前冲和前冲爬升可以大幅度提高飞行成绩,但同时又存在失速下冲和失速转向的危险。因此克服前冲失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克服前冲失速的措施是提高俯仰安定性。具体做法是适当配重前移重心,同时相应加大机翼,水平尾翼的安装角差,以保持俯仰平衡。这样当模型前冲抬头机翼逐渐接近失速时,水平尾翼因按装角小尚未失速,水平尾翼仍有足够的低头力矩使模型转入滑翔。
克服前冲失速的另一个办法是用较小的迎角飞行。事实证明,迎角越大越容易失速下冲,迎角越小越不容易进入失速下冲。
失速转弯是机翼扭曲造成的,机翼扭曲时,必有一侧安装角交大(另一侧变小),接近失速时这一半机翼先失速,并使模型倾斜转弯。前面提到的间接调整的缺陷尤其表现在这种情况,所以机翼的扭曲必须彻底纠正。

三、投掷技巧

模型调好之后,决定飞行成绩完全取决于投掷技巧了。好的技巧能充分发挥模型的飞行性能,甚至可以弥补模型的某些缺陷。所以,并不是一投了事,要反复练习掌握要领:
1、助跑、投掷的动作要协调,使模型保持平稳,忌 抖动和划圆弧。
2、恰当的出手速度。出手速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 同的调整状况,不同的飞行方式,不同的风速风向要求有不同的出手速度。争取做到随心所欲,准确无误。
3、恰当的出手角度。一般自然滑翔方式出手应有一个很小的负角;水平前冲方式的出手角一般为零度(水平);爬升前冲方应有一个适当的正角(仰角)。
4、出手点和出手方向:如果模型是完全直线飞行的,在无风情况下,运动员应在起飞线的中点向正前方出手,这样成功率最高。但事实上转弯的模型占绝大多数,侧风放飞的情况也占大多数。聪明的运动员善于利用出手点和出手方向的变化来修正由于侧风和模型转变引起的偏差。例如右转弯模型如果在起飞线正中放飞就可能从右方飞出边线,如果又碰上左侧风,情况就更严重。假如换一个方法——出手点选在起飞线左侧,出手方向有意识左偏。这样前半段模型可能在空中飞出左边线,而后半段可能绕回来在场内着陆,使成绩有效。
5、风与投掷时机:风对飞行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另外也有有利的方面。例如顺风能增大飞行距离;逆风则减小飞行距离,侧风有时加剧偏航,有时又减小偏航。风一般是阵性的,风速和风向在不断变化。要善于捕捉最佳出手时机。例如顺风时最好大风瞬间出手,逆风时在弱风瞬间出手。

❾ 怎么作模型飞机过程

0 购买发动机和设备。(花去经费的70%)

1 备齐工具。

2 了解模型内构(与真飞机相似,但简化好多)。

3 备齐和了解材料(花去经费10-20%)。

4 制图,我是用Autocad设计和输出。

5 制作和调试。

6 找玩过遥控模型带你试飞,因为那天你可能会兴奋的手打抖。

怎样制作遥控飞机

要分为几个部分:

1:遥控器部分.2.无线电发射接收部分.3控制电路部分.4.飞机的机械部分.

我对最后一个部分不熟,不过应该有买的吧.那个飞机的模型,你可以买一个,拿回来在它的基础上改装.

遥控器那边, 如果你的功能不多,可以用2262\2272这一对编码\解码芯片.至于无线电,有卖那种做好的发射\接收模块的,那个东西,自己做很麻烦,有时候又起不了振,不如就买个现成的.

把上面的东西连好后,就可以从2272输出信号了,用这个信号控制步进电机之类的,当然需要自己连个电路了.自己设计,不难.

机械技术其实非常简单,首先是材料得选定,要求是必须轻,而且有一定得强度,现在在小模型方面应用最多得是纳米材料,看上去有点像泡沫塑料,但是强度较大。

其次就是机械,简单得模型你需要两个马达,装在飞机机翼上,马达只需要控制转速就可以了。当两个马达都高速旋转时,带动螺旋桨使飞机升空。当转速较低或者停止时,飞机下降。当两侧马达转速不平衡时,飞机朝转速低得马达方向倾斜旋转,只要把马达得控制电路做好就ok。

只能简单的告诉你,飞机航模有分橡筋动力,内燃机动力,微型涡轮喷气式动力,电动动力.一架飞机航模由机身,机翼,尾翼,接受器,舵机,轮子.这是最基本的.比如说,一架内燃机动力的飞机,有内燃机5.0CC,$500.有舵机用于控制机襟即升降,尾翼即方向.还有油箱,一般600毫升的混合油(汽油+酒精+煤油),油管.接受器(越高级就越复杂),机身,机翼,记住机身是机翼的70%-80%的长度.如果是初学者,我推荐你用电动的既撞不烂,又便宜,又简单.时间有限我不说太多了,我也是一个飞机航模的初学者呀!有两架飞机,今年打算搞一架航空母舰,哈哈!

航模制作

真羡慕啊!

这不是钱的问题,需要不了多少钱的。

1.一个大型的流水工作台兼木工台。

2.一个专业点的制作台(包括钻床,小车床等)。

3.两个工具箱,考究点的话做一个工作墙。

4.可以的话辟出一小间油漆间。

5.可以的话建造一个小的水池。

6.电工制作台和相配套的工具。

7.设计兼写字台。

8.全方位的灯光照明。

9.整套测试设备(万用表,测速器等)。

10.各种小零件(这就要靠你平时的收集的)。

一一不能说齐,靠你自己的积累了。

航空模型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

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

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

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

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

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

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

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三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面三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 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三、航空模型技术常用术语

1、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

2、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3、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

4、尾心臂——由重心到水平尾翼前缘四分之一弦长处的距离。

5、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6、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7、后缘——翼型的最后端。

8、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9、展弦比——翼展与平均翼弦长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飞翼式模型滑翔机的飞行原理

飞翼式弹射滑翔机由机翼、折叠绞链、复位钩兼弹射钩和复位橡筋组成。在机翼翼尖的后缘部分设有调整片(图一)。把两片机翼折起来合成一体,用一根橡筋用力一弹,它就直冲蓝天,不一会机翼展开,象一只大鸟一样飞翔起来,十分有趣,它飞行方便,容易调整,又十分安全。

飞翼就是没有水平尾翼的飞机。飞翼没有尾翼,怎么会飞呢?我们知道滑翔机是由机翼产生升力,由重力向前的分力提供给滑翔机前进速度(图二)。水平尾翼掌握平衡(图三),并使它具有良好的俯仰安定性。飞翼有机翼,也有重力,这与普通滑翔机一样,具有一定的前进速度,能产生升力,但是没有尾翼;怎样来保持平衡和安定呢?原来飞翼的重心都设在很前面,机翼产生的升力一方面用来克服重力,另一方面它产生一个低头力矩,而飞翼翼尖附近的调整片一般向上翘起,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对重心来说是一个抬头力矩,使整架模型保持平衡(图四)。同时,调整片也起到保持飞翼俯仰安定性的作用,这样飞翼与常规飞机就一样了:它有向前的飞行速度、由机翼产生升力克服重力、由调整片来保持平衡和安全。

飞翼式弹射滑翔机的飞行方法是:右手持弹射棒,左手拿住合拢后的机翼翼尖部分,弹射橡筋挂在右侧的弹射钩上(即右侧复位钩),弹射方向垂直向上(图五),只要一松开左手,合拢的飞翼模型就像火箭一样射向天空……。这里一定要注意,用右手拿弹射棒时一定要使用右边的弹射钩,你如果使用左边的弹射钩,飞翼就会弹到弹射棒上(图六),甚至会弹到右手。

飞翼滑翔姿态依靠调整调整片的角度,调整方法与普通的模型相仿:如果模型向下坠,也就是头重,那么可以把调整片向上扳一些,增加上翘的角度;如果模型产生波状飞行或失速,也就是头轻,那么把调整片向下扳一些,即减小调整片向上的角度,同学们可以在反复的飞行中调整,取得一个最佳的角度。

调整时,还应注意飞翼的上反角不宜过大,因为上反角是用来保持模型的横侧安定性的,而飞翼的后掠角也可以起到上反角的作用,因此上反角不宜过大。试飞时如果滑翔机左右摇晃,就是上反角太大了,可以减小一些。

飞翼式弹射滑翔机高速上升时,依靠迎面而来的强大空气动力,使两片机翼紧紧合在一起,当速度减小时,空气动力也减小,空气对机翼的压力小于复位橡筋的张力时,飞翼的两片机翼就自然张开,进入滑翔。如果复位橡筋的力量很大,飞翼就弹不高,适当调整复位橡筋的力量,可以使你的模型弹得更高,但是一定要保证机翼能平稳展开。

如果你把机翼的后掠角适当地增加一些(图七),可以使你的小飞机飞得更稳定。因为后掠角略为增大一些,可以使翼尖更向后伸展,这样有利于飞翼的安定性。

航空模型的分类

一、普及级航空模型的分类和分级(竞赛项目)

一、自由飞行类(P1类)

P1A——牵引模型滑翔机(分P1A-1、P1A-2两级)

P1B——橡筋模型滑翔机(分P1B-1、P1B-2两级)

P1C——活塞式发动机模型滑翔机(分P1C-1、P1C-2两级)

P1D——室内模型飞机(分P1D-1、P1D-2两级)

P1E——电动模型飞机

P1F——橡筋模型直升飞机

P1S——手掷模型滑翔机(分留空时间和直线距离)

P1T——弹射模型滑翔机。

二、线操纵类(P2类)

P2B——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分P2B-1、P2B-2两级)

P2C——线操纵小组竞速模型飞机

P2D——线操纵空战模型飞机

P2E——线操纵电动特技模型飞机(分P2E-1、P2E-2两级)

P2X——线操纵橡筋模型飞机

三、无线电遥控类(P3类)

P3A——无线电遥控特技模型飞机(分P3A-1、P3A-2两级)

P3B——无线电遥控模型滑翔机(分P3B-1、P3B-2两级)

P3E——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飞机。

二、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航空模型项目

一、纸模型飞机

二、手掷模型滑翔机(简称:手掷,编号为P1S)

三、橡筋模型直升飞机

四、弹射模型滑翔机(简称:弹射,编号为P1T)

五、牵引模型滑翔机(简称:牵引,普及级编号为P1A-1和P1A-2,国际级编号为F1A)

六、橡筋模型飞机(简称:橡筋,普及级编号为P1B-1和P1B-2,国际级为F1B

飞机模型翼型

常用的模型飞机翼型有对称、双凸、平凸、凹凸,s形等几种,如图所示

对称翼型的中弧线和翼弦重合,上弧线和下弧线对称。这种翼型阻力系数比较小,但升阻比也小。一般用在线操纵或遥控特技模型飞机上

双凸翼型的上弧线和下弧线都向外凸,但上弧线的弯度比下弧线大。这种翼型比对称翼型的升阻比大。一般用在线操纵竞速或遥控特技模型飞机上

平凸翼型的下弧线是一条直线。这种翼型最大升阻比要比双凸翼型大。一般用在速摩不太高的初级线操纵或遥控模型飞机上

凹凸翼型的下弧线向内凹入。这种翼型能产生较大的升力,升阻比也比较大。广泛用在竞赛留空时间的模型飞机上

S形翼型的中弧线象横放的S形。这种翼型的力矩特性是稳定的,可以用在没有水平尾翼的模型飞机上

机翼升力原理

如果两手各拿一张薄纸,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4~6厘米。然后用嘴向这两张纸中间吹气,如图所示。你会看到,这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相互靠近了,而且用最吹出的气体速度越大,两张纸就越靠近。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当两纸中间有空气流过时,压强变小了,纸外压强比纸内大,内外的压强差就把两纸往中间压去。中间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纸内外的压强差也就越大。

飞机机翼地翼剖面又叫做翼型,一般翼型的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呈鱼侧形。前端点叫做前缘,后端点叫做后缘,两点之间的连线叫做翼弦。当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流线分布情况如图2。原来是一股气流,由于机翼地插入,被分成上下两股。通过机翼后,在后缘又重合成一股。由于机翼上表面拱起,是上方的那股气流的通道变窄。根据气流的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定理可以得知,机翼上方的压强比机翼下方的压强小,也就是说,机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要大,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产生的升力。

使用要领和有关常识

(一)小发动机的使用要领:使用小发动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磨合运转——凡是新发动机,必须先以较低的转速运转一个阶段,时间从半小时到一小时以至更多些,称为磨合运转(磨车)。磨合运转很重要,磨合运转不好,发动机不但寿命短、马力小、难以起动,还会带来很多故障。说磨车没有用,是白白损耗发动机等认识都是片面的。正确的磨合运转决不会缩短发动机的寿命,相反会延长寿命与改进性能。即以新汽车和摩托车等为例,出厂时汽化器上装有限制转速的堵头,或是规定车速不得超过某个限度,要行驶几百公里后才可逐步地提高车速,这也就是为了磨合各个机件。

为什么要磨车呢?

因为每台小发动机都是由若干零件装成的,这些零件的相互配合还没有完全协调,各个摩擦表面更免不了有高低不平或毛刺的地方。如在这时就以高速工作,活塞和气缸等零件就会产生过热甚至卡死,造成表面拉毛等损伤。磨合运转就是以较慢的速度运转,慢慢地、一点一滴地将那些互相接触的零件表面都“磨”得很光滑,能互相适应和协调配合。这好比我们刚穿上一双新鞋时会感到有点不舒服一样,如果硬要在这时候跑步的话,脚就会不适应;如果穿了几天以后再跑步,脚就会觉得“顺”多了。

磨车必须在结实的试车台或桌子上进行,决不能装在模型飞机上或其他不够结实的板上进行,以免在运转时引起振动,使机件受损。

磨车要用较大的螺旋桨来限制发动机的转速,一般维持在5000~6000转/分左右,然后逐步提高转速。转速过低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对零件不利。最好是稳定均匀的中等转速。磨车期间,不要使用有附加剂的油料,油门要开大些,不要将调压杆压得太紧。

一般磨车步骤如下:

刚磨车时,应在发动机运转1~2分钟后就迅速关断油路停车,待发动机稍稍冷却后再开车,不要连续运转很长时间。这样做,也有利于熟悉这台发动机的起动和调整。而后,先低速运转20~30分钟,如果气缸头不太烫手(手指按上1~2秒钟也能忍受),转速均匀,就可以稍稍压紧调压杆,关小一点油针,提高一点转速。继续磨车20分钟左右。再换上较小的螺旋桨,逐步提高转速。最后用放飞模型的螺旋桨,高速磨车10~20分钟。

新发动机刚磨车时,排气口有黑色油点喷出。如将手指伸近排气口,即会喷上一层油,在阳光下可从油层中看到闪闪发光的金属粉末。一般磨车半小时左右,喷出的黑油即大大减少或消除。这时应逐步提高转速,如转速一直稳定,也无“热死”现象,磨车即告结束,可以将发动机装在模型飞机上使用。每台发动机需要磨车的时间不全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约一小时左右。

经过正确磨车的小发动机,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容易起动,转动时轻松灵活,即使连续高速运转,转速也不改变(可从声音来判断)。

2.安装——压燃式小发动机可以用作航空、航海和陆上模型的动力装置。当用在模型飞机上时,它可以装在机头前方(拉进式),即是一般最普通的式样;也可以

装在机尾等部位(推进式),这时必须使后桨垫和机匣前端面间的距离小于曲柄销和机匣后盖间的距离,以便螺旋桨的推力通过后桨垫传到机匣端面,不使曲柄销和后盖产生摩擦。

小发动机可以正装(气缸头在上)、倒装(气缸头在下)和横装(气缸头朝向侧面)。最普通的是正装和横装。倒装起动较难,容易引起油多。在线操纵模型上,尤其是线操纵特技模型上,为了保护发动机,经常采用横装。横装的发动机仍能很好起动。

图13是小发动机在模型飞机上横装时的起动方法。助手蹲在模型的右侧稍靠后,左手紧抓靠近发动机的机身部分(主要是抓住,不是使劲将模型往地面压,以免压弯起落架或使螺旋桨打地),右手轻轻扶住右翼尖;起动者右手拨桨,左手捏住调压杆,以便根据右手感到的力量大小,随时调节压缩比。熟练后也可一人起动,用左手抓模型,右手拨桨。

小发动机一定要结实可靠地装在模型的发动机架上;每次飞行后必须检查,有松动时立即拧紧。装得不牢靠的发动机,开动后会引起剧烈振动,使模型无法飞好。

调整装在模型上的发动机时,不能只顾地面运转情况,必须考虑飞行的条件和要求。例如,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有垂直上升、俯冲和倒飞等动作,发动机起动后应将模型飞机先后放在抬头、低头、平飞和倒飞等状态去调整发动机,使抬头时马力最大,低头时稍稍富油。其他状态下都能正常工作不停车。

小发动机在实际应用中,还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分析,找出原因,注意通过实践,总结经验。

3.平时维护:

(1)经常保持发动机的内外清洁,决不要让尘土、灰沙、纸木屑或其他脏物进入内部。发动机不用的时候,要用清洁的布或纸包好。每次使用或放飞后,要用清洁的废纸或布将发动机外面的脏物擦净并包好;同时用带点汽油或煤油的布将模型飞机上的油擦去,再用干布擦净。不要在尘土很大或沙土地上开车或起飞;迫不得已需在沙土地上起飞时,应先泼些水或垫些厚纸和木板,以防沙土进入发动机。做模型飞机时,往往需用发动机测量位置和尺寸,应将发动机的进、排气口包好,防止纸木屑等脏物进入。

(2)爱护发动机。非必要时,不要连续用高转速开车,或用过份短小的螺旋桨和飞轮开车。不要将调压杆压得过紧。

(3)尽可能不拆或少拆发动机。

(4)要选用恰当的工具、合适的螺旋桨、成份正确和洁净的油料。

(5)与发动机经常接触的注油用具、工具和模型飞机等要保持清洁。应准备一只干净的小盒专门盛放注油用具,不要将注油用具随地乱放,以免灰土随着注油进入发动机。灰土象研磨剂一样,会很快磨坏发动机。最好将注油用具盒、油瓶和扳手等放在专门准备的布包或小木箱内。既便利使用,又保证清洁,更可避免外出放飞时忘带某种必需的工具。

4.注意安全——航模发动机虽然很小,但转速很高。因此,要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起动后,不要站在螺旋桨的旋转面内。不能使用已经破裂或断去一段和不平衡的螺旋桨,断裂的螺旋桨决不能胶上再使用。绝对不要使用金属做的螺旋桨。

存放油料时,不可靠近高温或有火种的地方。配制混合油和用汽油清洗发动机时,绝对不能抽烟,并防止抽烟人接近。不要在室内开发动机,尽可能避免吸入乙醚和废气。混合油瓶外面需注明有毒,以免误用。

二)有关小发动机的常识:

我们已经懂得了一些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了航模内燃机的起动和使用,大家一定希望知道更多的有关内燃机的知识。那么究竟有那些因素影响内燃机的性能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手中这台航模发动机的作用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常识:

1.分气定时图——小发动机的进气、转气和排气的开始和终止时间叫做分气定时。分气定时对发动机的功率、转速、耗油率和起动性能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要合理选择分气定时,充分利用气体流动时产生的惯性,以便尽可能地将废气驱除干净,吸进更多的新鲜混合气,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分气定时图用来表示进气、转气及排气的时间和先后次序,从图上可以看出某个过程在何时开始、何时终止,以及开放延续时间的长短。在定时图上,各个气门的开闭时间都用曲轴旋转的角度来表示。

图14右方是曲轴式进气小发动机(如银燕1.5)的分气定时图。从图14左方曲柄销(曲轴后端装有连杆的一段圆销)的旋转运动来看,当活塞下降到排气口时,排气开始,曲柄销的位置相当于定时图上的“1”;曲柄销转到“2”时,转气口打开了,转气开始;活塞经过下止点后开始上升,曲柄销转到相当于“3”的位置时,转气终止;到“4”时,排气终止;活塞继续上升,曲柄销转到相当于“5”的位置时,曲轴上的进气孔与进气管接通,进气开始;活塞经过上止点后,转为下降,到“6”时,曲轴上的进气孔与进气管不再相通,进气终止。

2.负荷特性曲线——发动机工作时,用来转动螺旋桨的功率叫发动机有效功率,简称发动机功率。发动机功率是衡量小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发动机在地面以不变的最大容许进气压力进行工作(不以任何物体堵住进气管口而增加进气阻力)时,可利用改变曲轴负荷的方法(如采用大小不同的螺旋桨)来改变转速。随着转速的改变,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也发生变化。有效功率与转速的变化关系叫发动机的负荷特性。用来表示发动机有效功率(马力)随着曲轴转速(每分钟转数)高低而变化的曲线叫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或称外部特性曲线和功率转速曲线。根据这根曲线,可查出某一转速时发动机的功率。例如,在图15的曲线上,当这台发动机的转速为7000转/分时,它的功率是0.135匹马力左右;10000转/分左右,功率最大,这时的转速称为最大功率转速;转速再增高,功率反而下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其功率转速曲线也不同。

由此看来,如要发挥某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那就要选择适当尺寸的螺旋桨,使发动机在飞行中的转速,恰好在最大功率转速附近。飞行中,发动机的转速一般要比地面高10%左右。有些小发动机的说明书,附有功率转速曲线图,可供参考。

3.测定转速——上面说过,如能知道发动机的转速,就可根据发动机的功率转速曲线来推求功率。即使没有功率转速曲线,也可从转速上大致地估计出功率的大小来。因为一般普及用压燃式小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约在10000~14000转/分之间,知道转速就可大约估计该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是否发挥了。

测定转速可用测量范围在20000转/分左右的离心式或闪光式转速计来进行。也可自制一个简单实用的振动式转速计,它是根据物理学上共振原理制成的,测速时并且不会消耗发动机的功率。

振动式转速计由十几根不同长度的钢丝做成(图16)。每根钢丝的自振频率都不同,钢丝越长,自振频率越低;长度越短,自振频率越高。小发动机工作时,每转一转,活塞上下一次,产生一次振动。当发动机产生的振动频率和某根钢丝的自振频率相同或成整数的倍数时,这根钢丝就会因共振而开始振动。使用时,将振动式转速计固定在发动机附近,或直接用底座靠在发动机的气缸头等部位上;只要观察那一根钢丝的振动幅度最大,就可根据该钢丝的刻度测得发动机的转速。其准确度依钢丝质量、直径大小及钢丝和底座的夹紧程度不同而略有出入,一般为±200转/分。最好先用标准转速表校准刻度。

钢丝的自振频率和它的直径、自由长度及钢材的弹性有关。一般钢丝的自振频率f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d 钢丝直径(单位厘米)

L 钢丝自由长度(单位厘米)

或其中:n 发动机转速(单位转/分)

利用上式,可以求出不同直径的钢丝在代表某一转速而产生共振时所需要的自由长度。

转/分
自由长度
毫米
转/分

这种转速计也可用金属片做底座(图17、18)。靠近钢丝根部的底座上写有代表转速的刻度。为了缩小体积,可少用几根钢丝。还可采用活动铅笔式的构造,以便携带。在装铅芯的位置上有一根可以伸缩的钢丝,测转速时拿转速计的一端靠上气缸头,将钢丝伸长或缩短,看钢丝在那个位置振动最剧烈,据此相应刻度便能知道发动机的转速。

4.选用螺旋桨——练习起动航模小发动机时,需要螺旋桨。首先,拨桨起动需要螺旋桨;此外,螺旋桨具有使小发动机连续工作的飞轮作用和冷却作用。

供练习起动和磨车用的螺旋桨,可以比放飞的螺旋桨大些和厚些。较重的螺旋桨有利于起动和运转的稳定。如用在1.5毫升的发动机上,螺旋桨直径约为240毫米,螺距约为120毫米;用在2.5毫升发动机上,螺旋桨直径约为260毫米,螺距约为130毫米。

应选择质地细洁坚实、不易开裂、强度较好又易加工的木材做螺旋桨。较合适的有松木和椴木等。桦木也很合适,就是稍硬些,加工时费点力。桐木太软,强度又差,不能选用。

桨叶的断面一般应呈平凸翼型状,前缘较圆,后缘较薄;桨根部要厚实些,以保证强度,根部断面呈双凸形。练习起动时,由于手指反复拨动,往往会被桨叶后缘磨痛或使后缘开裂。因此,要将练习起动用螺旋桨的后缘做得厚些、圆滑些。

制作螺旋桨的弧面时,用木锉加工比用刀子好,只是加工后的表面毛糙些,这可用粗钢锉或砂纸多打磨几下。完工后的螺旋桨要仔细检查平衡。要求两边桨叶的长短、外形、重量和对应断面的桨叶角等都一样,特别是两边桨叶的重量要一样。不平衡的螺旋桨,在发动机起动后会引起剧烈振动,以致造成停车、松动和磨坏轴承等零件的情况。桨叶表面要涂三至五遍透布油(也可用油漆或喷漆代替),防止发动机燃料渗入木材,影响平衡。

决不能使用金属螺旋桨,以防把手打坏。气冷式新发动机不能用飞轮开车,那会因冷却不好而使零件损坏。

图19是螺旋桨的制作步骤,最下方是完工后的形状。图20是供参考用的桨叶样板(直径230毫米)。

❿ 《飞机模型的制作方法》字数限制600--900字

1 备齐工具。

2 了解模型内构(与真飞机相似,但简化好多)。

3 备齐和了解材料(花去经费10-20%)。

4 制图,我是用Autocad设计和输出。

5 制作和调试。

6 找玩过遥控模型带你试飞,因为那天你可能会兴奋的手打抖。

怎样制作遥控飞机

要分为几个部分:

1:遥控器部分.2.无线电发射接收部分.3控制电路部分.4.飞机的机械部分.

我对最后一个部分不熟,不过应该有买的吧.那个飞机的模型,你可以买一个,拿回来在它的基础上改装.

遥控器那边, 如果你的功能不多,可以用2262\2272这一对编码\解码芯片.至于无线电,有卖那种做好的发射\接收模块的,那个东西,自己做很麻烦,有时候又起不了振,不如就买个现成的.

把上面的东西连好后,就可以从2272输出信号了,用这个信号控制步进电机之类的,当然需要自己连个电路了.自己设计,不难.

机械技术其实非常简单,首先是材料得选定,要求是必须轻,而且有一定得强度,现在在小模型方面应用最多得是纳米材料,看上去有点像泡沫塑料,但是强度较大。

其次就是机械,简单得模型你需要两个马达,装在飞机机翼上,马达只需要控制转速就可以了。当两个马达都高速旋转时,带动螺旋桨使飞机升空。当转速较低或者停止时,飞机下降。当两侧马达转速不平衡时,飞机朝转速低得马达方向倾斜旋转,只要把马达得控制电路做好就ok。

只能简单的告诉你,飞机航模有分橡筋动力,内燃机动力,微型涡轮喷气式动力,电动动力.一架飞机航模由机身,机翼,尾翼,接受器,舵机,轮子.这是最基本的.比如说,一架内燃机动力的飞机,有内燃机5.0CC,$500.有舵机用于控制机襟即升降,尾翼即方向.还有油箱,一般600毫升的混合油(汽油+酒精+煤油),油管.接受器(越高级就越复杂),机身,机翼,记住机身是机翼的70%-80%的长度.如果是初学者,我推荐你用电动的既撞不烂,又便宜,又简单.时间有限我不说太多了,我也是一个飞机航模的初学者呀!有两架飞机,今年打算搞一架航空母舰,哈哈!

航模制作

真羡慕啊!

这不是钱的问题,需要不了多少钱的。

1.一个大型的流水工作台兼木工台。

2.一个专业点的制作台(包括钻床,小车床等)。

3.两个工具箱,考究点的话做一个工作墙。

4.可以的话辟出一小间油漆间。

5.可以的话建造一个小的水池。

6.电工制作台和相配套的工具。

7.设计兼写字台。

8.全方位的灯光照明。

9.整套测试设备(万用表,测速器等)。

10.各种小零件(这就要靠你平时的收集的)。

一一不能说齐,靠你自己的积累了。

航空模型的一般知识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

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其技术要求是:

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

最大升力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分米;

最大的翼载荷100克/平方分米;

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

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

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二、模型飞机的组成

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3楼

P1B——橡筋模型滑翔机(分P1B-1、P1B-2两级)

P1C——活塞式发动机模型滑翔机(分P1C-1、P1C-2两级)

P1D——室内模型飞机(分P1D-1、P1D-2两级)

P1E——电动模型飞机

P1F——橡筋模型直升飞机

P1S——手掷模型滑翔机(分留空时间和直线距离)

P1T——弹射模型滑翔机。

二、线操纵类(P2类)

P2B——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分P2B-1、P2B-2两级)

P2C——线操纵小组竞速模型飞机

P2D——线操纵空战模型飞机

P2E——线操纵电动特技模型飞机(分P2E-1、P2E-2两级)

P2X——线操纵橡筋模型飞机

三、无线电遥控类(P3类)

P3A——无线电遥控特技模型飞机(分P3A-1、P3A-2两级)

P3B——无线电遥控模型滑翔机(分P3B-1、P3B-2两级)

P3E——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飞机。

二、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航空模型项目

一、纸模型飞机

二、手掷模型滑翔机(简称:手掷,编号为P1S)

三、橡筋模型直升飞机

四、弹射模型滑翔机(简称:弹射,编号为P1T)

五、牵引模型滑翔机(简称:牵引,普及级编号为P1A-1和P1A-2,国际级编号为F1A)

六、橡筋模型飞机(简称:橡筋,普及级编号为P1B-1和P1B-2,国际级为F1B

飞机模型翼型

常用的模型飞机翼型有对称、双凸、平凸、凹凸,s形等几种,如图所示

对称翼型的中弧线和翼弦重合,上弧线和下弧线对称。这种翼型阻力系数比较小,但升阻比也小。一般用在线操纵或遥控特技模型飞机上

双凸翼型的上弧线和下弧线都向外凸,但上弧线的弯度比下弧线大。这种翼型比对称翼型的升阻比大。一般用在线操纵竞速或遥控特技模型飞机上

平凸翼型的下弧线是一条直线。这种翼型最大升阻比要比双凸翼型大。一般用在速摩不太高的初级线操纵或遥控模型飞机上

凹凸翼型的下弧线向内凹入。这种翼型能产生较大的升力,升阻比也比较大。广泛用在竞赛留空时间的模型飞机上

S形翼型的中弧线象横放的S形。这种翼型的力矩特性是稳定的,可以用在没有水平尾翼的模型飞机上

机翼升力原理

如果两手各拿一张薄纸,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4~6厘米。然后用嘴向这两张纸中间吹气,如图所示。你会看到,这两张纸不但没有分开,反而相互靠近了,而且用最吹出的气体速度越大,两张纸就越靠近。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当两纸中间有空气流过时,压强变小了,纸外压强比纸内大,内外的压强差就把两纸往中间压去。中间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纸内外的压强差也就越大。

飞机机翼地翼剖面又叫做翼型,一般翼型的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呈鱼侧形。前端点叫做前缘,后端点叫做后缘,两点之间的连线叫做翼弦。当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流线分布情况如图2。原来是一股气流,由于机翼地插入,被分成上下两股。通过机翼后,在后缘又重合成一股。由于机翼上表面拱起,是上方的那股气流的通道变窄。根据气流的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定理可以得知,机翼上方的压强比机翼下方的压强小,也就是说,机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要大,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产生的升力。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view/133ca73231126edb6f1a1031.html

阅读全文

与设计飞机模型条件允许用什么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茅台vip用酒查真伪鉴别方法 浏览:141
手臂刮汗毛用什么方法 浏览:737
调理肌酐最好的方法如何降 浏览:936
狗风疙瘩最快治疗方法 浏览:800
大蒜治疗金鱼肠炎土方法怎么治疗 浏览:769
江苏高质量考核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浏览:917
虫牙土方法怎么治 浏览:291
水胶体敷料使用方法 浏览:829
粉丝的训练方法 浏览:778
铝盖发霉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317
做生意都有哪些赚钱的方法 浏览:441
黄金三角手臂锻炼方法 浏览:12
根号15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图片 浏览:913
语音提示器安装方法 浏览:204
c32漏电保护空开连接方法 浏览:367
附件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浏览:335
36x198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258
高阻计使用方法 浏览:951
水质超标的解决方法 浏览:575
英语大师教学方法 浏览: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