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苏丹红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苏丹一号(Sudan I,分子式:C16H12N2O)也称为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工业用油溶性偶氮染料,也被工业应用中称为溶剂黄 14或油溶黄R。现在证实,大多数有问题的食品来自印度的辛辣味料。
工业应用:
苏丹一号是一种用于彩色蜡、油脂、汽油、溶剂和鞋油等的增色添加剂,还可以用于焰火礼花的着色。在日常接触的物品中,家用的红色地板蜡或红色鞋油通常含有苏丹一号的成分。
工业生产苏丹一号是通过苯胺在盐酸中与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然后与2-萘酚偶合而成。
毒性:
根据2004年4月的MSDS数据 (http://physchem.ox.ac.uk/MSDS/SU/sudan_I.html),苏丹一号存在有限的致癌证据,不可服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http://www.iarc.fr/))将苏丹一号归为第三类可致癌物质,这类物质是缺乏足够的直接使人类致癌证据,但是具有潜在致癌危险的物质。
但是有研究说明,苏丹一号染料可以导致动物患上癌症。对小鼠的实验室试验显示注射了苏丹一号的小鼠肝脏长了肿瘤。在将染料直接注射入膀胱后,膀胱也开始生长肿瘤。口服试验迄今为止还是阴性,尚无癌变报告。整个试验证明苏丹一号提高了患癌症的风险。欧盟据此自1995年起禁止使用苏丹一号作为食品添加剂。
苏丹一号可能的致癌机理是其在人体内分解出苯胺,诱发肝脏细胞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增加人类患癌症的危险性。同时如果大量接触苯胺,还有可能因为苯胺将血红蛋白结合的Fe(II)氧化为Fe(III),导致血红蛋白无法结合氧,使人罹患高铁血红蛋白症。
添加在食品中的苏丹一号只是为了增色,由于这种染料染色效果极好,所以食品中的实际用量非常少,添加了它的食品不会导致人立即生病,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和以后罹患癌症的风险也不高。
食品安全问题:
苏丹一号在1918年以前曾经被美国批准用作食品添加剂,但是随后美国取消了这个许可,但是在一些品牌的伍斯特沙司、咖喱粉、辣椒粉和辣椒酱中依然使用它来增色。
目前各国都禁止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是由于添加了苏丹一号的辣椒粉等调味品的色泽鲜亮持久,依然有少量食品商违规使用苏丹一号,通常厂商称其为不慎混入或被污染。
分析和检验
根据欧洲健康与消费者保护综合委员会 (http://www.europa.eu.int/comm/dgs/health_consumer/index_en.htm)第四分委员会提供的标准,含有苏丹一号的待测物可以经乙腈提取后,过滤,滤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波长可变的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定性与定量。定量可以使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检测波长分别为432nm,478nm和520nm。
确证苏丹一号可以使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通过比较试样峰和标准样品峰来确定。
名称的歧义
苏丹一号是一系列以苏丹命名的染料之一,它在1896年由化学家Daddi命名,当时是如何想到使用苏丹来命名这种染料已经无从考证了。苏丹一号和非洲国家苏丹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由于苏丹一号引起的食品安全恐慌为苏丹带来了负面影响。苏丹驻英国大使致函英国食品标准署,希望其对此进行澄清,以免给国家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影响苏丹食品的出口。
中文命名
1-苯基偶氮-2-萘酚
常规
分子式: C16H12N2O 。 分子量:248.2836 amu。 外观: 暗红色或深黄色片状晶体。
物理性质
溶解度: <0.01g/100mL。 熔点:404-406 K (131-133 ℃) 。 升华:475 K (202 ℃)
预防
危险性: 有限的致癌证据,可能引起皮肤接触过敏,可能对水生环境有长期负面作用,影响可能会无法取消。
人身保护: 不要呼吸其粉尘,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装及手套,如果吞服,立即寻求医生帮助或按照标签指导操作,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固体性质
标准生成焓
(ΔfH0固) 246.0 kJ/mol
密度 0.30 g/cm3
除非注明,所有数据都来自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参考资料:http://www.yaohua.org/teacher/haoyuanqing/html/%D7%EE%D0%C2%D7%CA%D1%B62.htm
Ⅱ 什么是苏丹红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油溶黄;1-苯基偶氮-2-萘酚;苏丹黄;C.I.溶剂黄14;C.I.12055;苏丹I;一号苏丹红
【英文名称】
oil-soluble yellow;sudan i;l-phenylazo-2-naphthol;sudan yellow;oil orange
【简介】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又名“苏丹”。
【结构式和化学式】
化学式:苏丹红1号:1-苯基偶氮-2-萘酚:C16H12N2O
苏丹红2号:1-[(2,4-二甲基苯)偶氮]-2-萘酚
苏丹红3号: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
苏丹红4号:1-2-甲基-4-[(2-甲基苯)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
【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248.29
【熔点】
134℃
【性状】
黄色粉末。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油脂、矿物油、丙酮和苯。乙醇溶液呈紫红色,在浓硫酸中呈品红色,稀释后成橙色沉淀。
[编辑本段]详细报告
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命名
苏丹红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苏丹红I(SudanI)的
化学名称为1-苯基偶氮-2-萘酚(1-phenylazo-2-naphthalenol),分子结构式为C6H5=NC10H6OH,分子量248.28;苏丹红II(SudanII)化学名称为1-[(2,4-二甲基苯)偶氮]-2-萘酚(1-[(2,4-dimethylphenyl)azo]-2-naphthalenol);苏丹红III(SudanIII)化学名称为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1-[4-(phenylazo)phenyl]azo]-2-naphthalenol);苏丹红IV(SudanIV)化学名称1-2-甲基-4-[(2-甲基苯)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1-2-methyl-4-[(2-methylphenyl)azo]phenylazo]-2-naphthalenol)。
体内代谢
进入体内的苏丹红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与代谢生成的胺类物质有关。苏丹红I在体内可以被还原代谢为初级产物苯胺(aniline)和1-氨基-2-萘酚(1-amino-2-naphthol)。苏丹红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和1-氨基-2萘酚。苏丹红I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1-氨基-2萘酚、苯胺、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和1-4氨基-苯基偶氮-2萘酚[1-(4-aminophenyl)azo]-2-naphthol]。苏丹红IV在体内代谢可产生邻-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ene)、4-氨基-2-甲苯基偶氮-2-萘酚[1-(4-amino-2-methylphenyl)azo]-2-naphthol]、2,5-二氨基甲苯(2,5-diaminotoluene)、1-氨基-2萘酚和邻-甲苯胺(ortho-toluidine)。
可能暴露量
由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种工业染料,1995年欧盟(EU)等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明文禁止。但由于其染色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I。最近,EU对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其检出苏丹红I的量为2.8-3500mg/kg。同时在一些其它食品中也检测到这种物质,如一些调味品中苏丹红I的含量达到0.7-170mg/kg。也有一些报道称,在辣椒粉中还可检测到苏丹红Ⅱ、Ⅲ和Ⅳ,如在辣椒粉和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IV的含量分别为230和380mg/kg,但辣椒粉中一般多以检出苏丹红I为主。今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局(TheFoodStandardAgency,FSA)就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可能含有苏丹红I的产品清单。截至2月24日,清单上的产品增加到了474种,包括香肠、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产品。
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Committee on Flavourings of theCouncilofEurope)的资料信息显示,欧洲每天红辣椒粉的人均消费量为50-500mg,而红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为2.8-3500mg/kg,从而推算欧洲人每天苏丹红I的人均可能摄入量为0.14-1750?g。而在法国向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均每天辣椒(包括红辣椒和辣椒粉)的消费量和最大消费量分别为77和264mg,按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2.8-3500mg/kg进行推算,则欧洲人每天人均苏丹红I的摄入量为0.2-270?g,最大摄入量为0.7-924?g。
苏丹红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但在许多食品中天然存在一些胺类物质,如有研究报道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可检出0.6-30.9mg/kg的苯胺,在大白菜中可检出22mg/kg的苯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30.9mg/kg的苯胺,并可在红茶和蒜汁的挥发性成分中检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7.2mg/kg的甲苯胺,在芹菜和甘蓝菜中检出1.1mg/kg的甲苯胺。
4.危险性评价
4.1苏丹红I
4.1.1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Cancer,IARC)将苏丹红I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肝脏是苏丹红I产生致癌性的主要靶器官,此外还可引起膀胱、脾脏等脏器的肿瘤。用苏丹红I喂饲F-344大鼠(剂量为15和30mg/kg)和B6C3F1小鼠(剂量为60和120mg/kg)103周后,雌雄高剂量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这提示苏丹红I可能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雌性低剂量组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oobis等每天给大鼠喂饲苏丹红I2年,剂量为30mg/kgBW,可引发大鼠肝癌。如前所述,依据欧洲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水平和人群辣椒粉的摄入水平,以最坏的假设人每天摄入含苏丹红I3500mg/kg的辣椒粉500mg(最大摄入量)来推算,则每天人可能摄入苏丹红I的最大量为1750g,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29.2g/kg(按成人正常体重60kg计算),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BW约为其1×103倍。以摄入含苏丹红较低水平(如10mg/kg)的辣椒粉500mg来推算,则每天可能摄入苏丹红I的量为5?g,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83?g/kg(按成人正常体重60kg计算),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BW约为其3.6×103倍。
4.1.2遗传毒性
研究显示,苏丹红I在S-9存在的条件下,对沙门氏伤寒杆菌具有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TK+/-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大鼠骨髓微核试验呈阳性;可增加CHO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彗星试验表明可引起小鼠胃和结肠细胞的DNA断裂。
4.1.3致敏性
苏丹红I具有致敏性,可引起人体皮炎。印度妇女习惯使用一种点在前额的Kumkums牌化妆品。但目前有报道称,有人因涂抹kumkum而引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7个kumkums品牌中有3个可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苏丹红I。
4..1.4代谢产物
苯胺和1-氨基-2萘酚:苏丹红I的代谢产物苯胺有毒,依据其对血红蛋白毒性作为敏感终点,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为7mg/kg/day,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尚未求出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基于通过食品、空气和饮水的暴露途径,依据LOAEL为7mg/kg/day,得出其安全限(MOS)为0.7×10-6mg/kgbw/day。有研究显示,人体多次每日摄入0.4mg/kg苯胺可引起血红蛋白毒性。
苯胺在体内外均具有遗传毒性,被IARC列为三类致癌物,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性。动物试验显示,给大鼠喂饲苯胺(72mg/kg)104周,脾脏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以最坏的假设如人体每天最大可能摄入苏丹红I为1750?g,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会产生656?g的苯胺,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11?g/kg(相当于20克胡萝卜中的苯胺含量),动物试验诱发脾脏肿瘤剂量72mg/kg约是其6.5×103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5?g来推算,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会产生1.9?g的苯胺,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3?g/kg,诱发脾脏肿瘤剂量72mg/kgBW约是其2.4×106倍。
代谢产物1-氨基-2萘酚可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T100基因突变,可诱发小鼠膀胱肿瘤。
4.2苏丹红IIIARC将苏丹红II和其代谢产物2,4-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均列为三类致癌物,尚没有对人致癌作用的证据。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给小鼠2,4-二甲基苯胺,高剂量(30mg/kg)组雌性小鼠肺癌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尽管目前欧盟还没有辣椒粉中苏丹红II、III和IV的检出范围,但推测其在食品中的检出范围可能与苏丹红I相似。以最坏的假设如人体每天最大可能摄入苏丹红I为1750?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767?g2,4-二甲基苯胺,相当于人体每天12.8g/kg,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2.3×103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5?g来推算,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将产生2.2?g的苯胺,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37g/kg(按成人正常体重计算),动物试验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8.2×105倍。
4.3苏丹红III
IARC将苏丹红III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4-氨基偶氮苯104周,剂量为80-400mg/kg,大鼠肝癌发生率明显升高。如人体每天苏丹红III最大可能摄入量为1750?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979?g4-氨基偶氮苯,相当于人体每天16.3?g/kg,动物试验诱发肺癌剂量80-400mg/kg是其4.9×103-2.4×104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I5?g来推算,则理论上将产生2.8?g4-氨基偶氮苯,相当于人体每天0.047g/kg,动物试验诱发肺癌剂量80-400mg/kg是其1.7×106-8.5×106倍。
4.4苏丹红IV
IARC将苏丹红III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邻-甲苯胺(ortho-toluidine)和邻-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ole)均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150mg/kgBW邻-甲苯胺100-104周,在多器官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发生率增加,给予狗5mg/kgBW邻-氨基偶氮甲苯30个月,则发生了膀胱癌。如人体每天苏丹红III最大可能摄入量为1750?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邻-甲苯胺493?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1036?g,分别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8.2?g/kg和17.3?g/kg,分别按上述动物试验邻-甲苯胺诱发大鼠肿瘤剂量150mg/k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诱发狗肿瘤剂量5mg/kg推算,则分别是其1.8×104倍和2.9×102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I5?g来推算,则理论上将产生1.4?g邻-甲苯胺和3?g邻-氨基偶氮甲苯,分别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23?g/kg和0.05?g/kg,分别按上述动物试验邻-甲苯胺诱发大鼠肿瘤剂量150mg/k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诱发狗肿瘤剂量5mg/kg推算,分别是其6.5×106倍和1.0×105倍。
综上依据欧盟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检出量和辣椒粉的可能摄入量进行的危险性评估,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很低(仅几毫克),则即使按最坏的假说即最大可能摄入的食品来进行评估,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是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100000-1000000倍,则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但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较高,达上千毫克,则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就是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100-10000倍。
由于实际在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检出量通常较低,因此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致癌物,目前对这些物质尚没有耐受摄入量,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摄入这些物质。基于苏丹红是一中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致癌性,因此在食品中应禁用。针对我国一些食品中也可能含有苏丹红色素的情况,应加大对食品中苏丹红I的监测,但同时不能放松对苏丹红II、III、IV的监测,并对我国人群可能的摄入量进行评估。
人民网北京4月6日讯 记者王毅报道:卫生部于今日发布《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苏丹红”染料系列亚型的致癌性、致敏性和遗传毒性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
报告称,就其毒性程度来说,按照目前在食品中的检出量和可能的摄入量,食品中苏丹红含量增加100000-1000000倍才能诱发动物肿瘤,而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
同时报告指出,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较高,达上千毫克,则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机会就会上百倍增加,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致癌物,目前对这些物质尚没有耐受摄入量,因此在食品中应禁用。
[编辑本段]分门别类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此次发现的“苏丹红四号”与“苏丹红一号”主体结构相同,均有致癌性,但存在个别差别,因此将它们标为一号与四号。
“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红色染料,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
[编辑本段]问题释疑
“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吗?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我国从未批准将“苏丹红”染剂用于食品生产,此次的“苏丹红”事件类似于“吊白块”、“瘦肉精”,都是食品生产企业违规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胭脂红”、“落日黄”等食品添加剂与“苏丹红”有何区别?
一般市民虽然很难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苏丹红,但没有必要望“红”、“辣”生畏。除苏丹红外,可以食用的红色着色剂有上千种,如胭脂红、新红、苋菜红等,这些着色剂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质监专家表示,它们与“苏丹红”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前两者都是列入国家目录的食品添加剂,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但国家有严格的限量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在标准范围之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安全问题。
为何“苏丹红”嗜辣?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将作为化工原料的苏丹红添加到食品中,尤其使运用与辣椒产品加工当中:
一是,由于苏丹红用后不容易褪色,这样可以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保持辣椒鲜亮的色泽;
二是,一些企业将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种,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苏丹红”到底有何危害?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的苏丹红1号色素,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1号。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内后,不会很快导致患病。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苏丹红一号”引发的癌症风险是很小的。她说:“人们即使已经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但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不能含有“苏丹红一号”。不能出示证明的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口岸和地方政府也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全部销毁。
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市民不必过于恐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市民不用因为吃了一点就担心致癌。。
专家认为,“苏丹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建议经常食用者检查肝部
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
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
Ⅲ 国家食品 安全法 关于食品添加剂是如何要求的
首先,是禁止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也就是说,你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符合GB2760-2011这个标准的(这个标准网络上就有,可以下载),标准以外的添加剂都不可以使用,如果用了就是非法添加。同时,即使你使用的是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添加剂,但你必须用在相对应的产品上,并且使用的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否则就是滥用添加剂。
举例: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该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化工原料,不允许在任何食品中使用,那么这种行为就是非法添加行为。
在红枣里使用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苯钾酸等),虽然这些物质是食品添加剂,但是国家标准中禁止在红枣中使用,这也是非法的。
在月饼饼皮中使用酸度调节剂(如碱水),但使用量为1000毫克每公斤,明显超出了国家标准要求的60毫克每公斤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标准允许在月饼饼皮中使用酸度调节剂,而碱水也是食品添加剂,但用量超过国家标准,属于典型的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也是非法的。
第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也就是QS)的食品添加剂。但目前复合添加剂尚未全部取证,这点对于一般人来说比较难于把握。
第三,食品添加剂从进货到使用,都要求有详细的台帐记录,记录保存两年。
还有不明白的,建议咨询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监管科(处),也可以咨询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相关专家。
Ⅳ 苏丹红是什么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苏丹红一号”与“苏丹红四号”有什么区别?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此次发现的“苏丹红四号”与“苏丹红一号”主体结构相同,均有致癌性,但存在个别差别,因此将它们标为一号与四号。
“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一种红色染料,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这种色素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蜡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
“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吗?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我国从未批准将“苏丹红”染剂用于食品生产,此次的“苏丹红”事件类似于“吊白块”、“瘦肉精”,都是食品生产企业违规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胭脂红”、“落日黄”等食品添加剂与“苏丹红”有何区别?
一般市民虽然很难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苏丹红,但没有必要望“红”、“辣”生畏。除苏丹红外,可以食用的红色着色剂有上千种,如胭脂红、新红、苋菜红等,这些着色剂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质监专家表示,它们与“苏丹红”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前两者都是列入国家目录的食品添加剂,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但国家有严格的限量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在标准范围之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安全问题。
为何“苏丹红”嗜辣?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将作为化工原料的苏丹红添加到食品中,尤其使运用与辣椒产品加工当中:
一是,由于苏丹红用后不容易褪色,这样可以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保持辣椒鲜亮的色泽;
二是,一些企业将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种,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苏丹红”到底有何危害?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的苏丹红1号色素,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1号。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内后,不会很快导致患病。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苏丹红一号”引发的癌症风险是很小的。她说:“人们即使已经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但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不能含有“苏丹红一号”。不能出示证明的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口岸和地方政府也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全部销毁。
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市民不必过于恐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市民不用因为吃了一点就担心致癌。。
专家认为,“苏丹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建议经常食用者检查肝部
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
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
如何鉴别苏丹红?
此外,有个简单易行的初步排除“苏丹红”的办法,如果市民怀疑某种着色剂可能是“苏丹红”,可以看它是否溶与水,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等。市民也可登陆www.aqsiq.gov.cn(国家质检总局)的网址来查询相关的方法。
Ⅳ 有哪些方法能检测苏丹红啊
苏丹红多掺杂在食品内部,检测前需进行前处理,常用方法有:声波辅助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吸附薄层色谱、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等。分离出的成分经色谱法、质谱法、色-质联用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子印迹技术等方法可检测出苏丹红含量。
Ⅵ 苏丹红的检测实验
1应用范围
本次苏丹红检测方法涉及以辣椒为主要成分的产品中苏丹红l号、苏丹红2号、苏丹红3号、苏丹红4号、苏丹橙B、苏丹红7B和胭脂树橙的检测。
2定义
苏丹红是应用于诸如油彩、蜡、地板蜡和香皂等化工产品中的一种非生物合成着色剂,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胭脂树橙是一种食品着色剂但不允许在辣椒粉和调味品中使用。
3方法要点
上述着色剂经乙腈提取后,过滤,滤液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波长可变的紫外一可见检测器定性与定量。
4试剂与标准品
除有特殊指明外,本方法中涉及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相同质量的分析用水。
4.1乙腈色谱纯
4.2水色谱级
4.3冰醋酸
4.4氧仿
4.5苏丹红l号(Aldrich Chemical Company)
4.6苏丹红2号(Acros organics化工合成有机物)
4.7苏丹红3号(Acros organics化工合成有机物)
4.8苏丹红4号(Acros organics化工合成有机物)
4.9苏丹橙B(Acros organics化工合成有机物)
4.10苏丹红7B (Acrosorganics化工合成有机物)
4.11胭脂树橙(特殊合成产品)
4.12标准溶液
4.12.1标准贮备液
称取50.Omg着色剂(按产品标明的纯度折算成纯着色剂)并按以下方式移入lOOml容量瓶定容。
4.12.1标准工作液
取上述标准贮备液各5ml移入50ml容量瓶中以乙腈定容,再分别从以上容量瓶中吸取0.5ml、Iml、2.5ml、4ml和5ml溶液移入50ml容量瓶中以乙腈定容,此时溶液中各种着色剂的浓度分别为0.5,1,2.5,4和Sp g/ml。
5仪器与设备
5.1万分之一天平
5.2 250ml具塞三角瓶
5.3直径lOcm的漏斗
5.4 50ml容量瓶
5.5 5ml移液枪
5.6 lOOml量筒
5.7 Sml -次性注射器
5.8 0.45p m滤膜
5.9 185mm滤纸
5.10打浆机
5.11 Ultra Turrax均质机
5.12配有紫外.可见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
5.13色谱柱LiChroCART250-4HPLC Cartbridge Supersher IOORP18
5.14进样瓶
6样品制备
将采集样品放入一个容量较大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均匀。对于固体样品要用打浆机或粉碎机磨细。
7操作方法
7.1样品处理
7.1.1甜椒或红辣椒粉
称取IOg(准确至O.Olg)样品于三角瓶中,用量筒加入lOOml乙腈。
7.1.2耢状调味品
称取59(准确至O.Olg)样品于三角瓶中,用量筒加入lOOml乙腈。
7.1.3调味辣椒酱、原味辣椒酱、辣椒油等
称取209(准确至O.Olg)样品于三角瓶中,用量筒加入lOOml乙腈。
7.1.4 Merguez香肠、西班牙加调料的口利左香肠和肉制品
称取209(准确至O.Olg)样品于三角瓶中,用量筒加入lOOml乙腈。之后在Ultra Turrax中充分混合数分钟,振荡1小时后过滤于三角瓶中。检测样品取样量和其稀释液浓度要视产品中的辣椒含量而定,以符合液相色谱检测限的要求。
7.2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7.2.1流动相
溶剂A:酸性水溶液(165ml乙酸溶于lOOOml水中)溶剂B:乙腈
7.2.2梯度洗脱
流速:0.7ml/min
基线稳定后开始进样
两次进样间隙时间为10分钟
7.2.3进样量:lOp1
7.2.4检测波长
在300nm到600nm波长范围进行扫描,确定三个测定波长(432nm,478nm和
520nm)
7.2.5标准曲线
用5个标准工作溶液的测定值绘制标准曲线,各种色素的标准曲线分别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由5点回归计算(苏丹橙B在432nm波长有最大吸收,苏丹红1号,苏丹红2号和胭脂树橙在478nm波长有最大吸收和苏丹红3号,苏丹红4号和苏丹红B在52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将7.1制好的样过0.45p m的膜装入自动进样器的小瓶后进行液相色谱测定得到结果。
标准回归曲线经过每次实验配制的系列标准溶液测定结果的验证。
7.3计算
着色剂含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R=CxVxD/M单位:mg/kg
C-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单位:lJ g/ml
M-检测样品取样量(g)
V-样品溶液体积(ml)
D-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8苏丹红l号
8.1笫一步是确定方法的操作条件
应用Norm NF V03 110获得以下操作条件:标准曲线模型是线性的478nm下的检测限是0.013p g/ml,478nm下定量的最低浓度为:0.106p g/ml
在辣椒粉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高于90%对于其它食品基质中的色素方法也进行了研究并可应用类似方法对所有着色剂进行检测。
8.2应用LC/MS确证苏丹红l号
对于复杂食品基质本底或一种新的基质本底,确证苏丹红1号分子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光谱分析结果不令人满意(如待分析物浓度较低或可能存在结构类似物时)也可以应用这种技术进行确证。
8.3设备
8.3.1液相色谱与电喷雾离子化质谱仪联用
8.3.2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 3p m 150×2nm
8.3.3柱温箱温度调至30℃
8.4 HPLC测定
8.4.1流动相
溶剂A:20%酸性水溶液(0.1%乙酸溶液)
溶剂B:80%乙腈
流速:0.2ml/min
8.4.2进样量:lOp l
8.4.3检测器
正电喷雾
设定条件:喷雾电压:5300V
喷雾口电压:120V
周边电压:9.50V
辅助气体温度:300℃
8.4.4测定
步骤7.12取得的提取物先稀释10倍后再稀释100倍后经0.45p膜过滤于自动进样瓶中。
8.5结果
Ⅶ 如何辨别苏丹红鸡蛋
辨识苏丹红鸡蛋:
一看、假蛋壳百更显光亮;
二摇、假鸡蛋在摇晃之后很容易散黄,而真鸡蛋不会;
三辨、真鸡蛋打开后比较黏稠;四晃、假鸡蛋摇晃起度来内部有晃动感,而新鲜的真鸡蛋没有,时间较长的陈蛋也可能有此问状况;
五观、观察真鸡蛋在蛋壳和蛋清之间有层薄膜;
六煮、煮熟后的假鸡蛋,蛋黄弹性比较大。
(7)苏丹红分析方法国标扩展阅读:
苏丹红的危害:
1、遗传毒性
研究显示,苏丹红I在S-9存在的条件下,对沙门氏伤寒杆菌具有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TK+/-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大鼠骨髓微核试验呈阳性;可增加CHO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彗星试验表明可引起小鼠胃和结肠细胞的DNA断裂。
2、致敏性
苏丹红I具有致敏性,可引起人体皮炎。印度妇女习惯使用一种点在前额的Kumkums牌化妆品。但目前有报道称,有人因涂抹kumkum而引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7个kumkums品牌中有3个可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苏丹红。
Ⅷ 鉴别“苏丹红”的那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具体是怎么来操作的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dan dyes in foods –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2005-03-29 发布 2005-03-29 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9681—2005 I 前言 本标准遵循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1.4-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写规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炜、王春燕、李鹏、董广彬、于利军。 GB/T 19681—2005 1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最低检测限: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均为 10 ug/kg 。 2 术语和定义 2.1 苏丹红 属偶氮系列化工合成染料。 3 方法要点 样品经溶剂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进行色谱分析,采用 外标法定量。 4 试剂与标准品 4.1 乙腈 色谱纯 4.2 丙酮 色谱纯、分析纯 4.3 甲酸 分析纯 4.4 乙醚 分析纯 4.5 正己烷 分析纯 4.6 无水硫酸钠 分析纯 4.7 层析柱管:1cm(内径)× 5cm(高)的注射器管。 4.8 层析用氧化铝(中性 100 目~200 目): 105℃ 干燥2h,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每100g 中 加入2mL 水降活,混匀后密封,放置12h 后使用。 注:不同厂家和不同批号氧化铝的活度有差异,须根据具体购置的氧化铝产品略作调整,活度的调整采用标准溶液 过柱,将1ug/mL 的苏丹红的混合标准溶液1mL 加到柱中,用5%丙酮正己烷溶液60mL 完全洗脱为准,4 种苏丹红在层析 柱上的流出顺序为苏丹红Ⅱ、苏丹红Ⅳ、苏丹红Ⅰ、苏丹红Ⅲ,可根据每种苏丹红的回收率作出判断。苏丹红Ⅱ、苏丹 红Ⅳ的回收率较低表明氧化铝活性偏低,苏丹红Ⅲ的回收率偏低时表明活性偏高。 4.9 氧化铝层析柱:在层析柱管底部塞入一薄层脱脂棉,干法装入处理过的氧化铝至3 cm 高,轻 敲实后加一薄层脱脂棉,用10mL 正己烷预淋洗,洗净柱中杂质后,备用。 4.10 5%丙酮的正己烷液:吸取50mL 丙酮用正己烷定容至1L。 4.11 标准物质: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纯度≥95% 4.12 标准贮备液:分别称取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及苏丹红Ⅳ各10.0mg(按实际含量折 算),用乙醚溶解后用正己烷定容至250mL。 5 仪器与设备 5.1 高效液相色谱仪( 配有紫外可见光检测器) GB/T 19681—2005 2 5.2 分析天平:感量 0.1mg 5.3 旋转蒸发仪 5.4 均质机 5.5 离心机 5.6 0.45μm 有机滤膜 6 样品制备 将液体、浆状样品混合均匀,固体样品需磨细。 7 操作方法 7.1 样品处理 7.1.1 红辣椒粉等粉状样品 称取1 g~5g(准确至0.001g)样品于三角瓶中,加入10mL~30mL正己烷,超声5min,过滤,用10mL 正己烷洗涤残渣数次,至洗出液无色,合并正己烷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mL以下,慢慢加入氧化铝 层析柱中(4.9),为保证层析效果,在柱中保持正己烷液面为2mm左右时上样,在全程的层析过程中不 应使柱干涸,用正己烷少量多次淋洗浓缩瓶,一并注入层析柱。控制氧化铝表层吸附的色素带宽宜小于 0.5cm,待样液完全流出后,视样品中含油类杂质的多少用10mL~30mL正己烷洗柱,直至流出液无色, 弃去全部正己烷淋
麻烦采纳,谢谢!
Ⅸ 国标法如何测定食醋中氨基酸态氮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制,北京智林科技公司出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常见急性食物中毒快检箱”,外型小巧、庄重大方、携带方便。箱内储物盒,不但容量大、且可随意组合。检测箱内的检测项目,都是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难点及食物链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性环节。在这些方法中,除微生物法外,项目的平均检测时间不到10分钟,最长的也可在30分钟内出结果,非常适合现场使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由外箱、公共试剂盒、检测试剂盒、辅助仪器组成。检测箱外色为黑色和银灰色,上盖内侧有规范的装具袋,装备有常用的器材,如多功能剪刀、移液管、量筒等。检验箱采用耐酸碱、耐冲击、耐挤压材料,设计合理便于携带及现场操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的外型设计得体、大小适宜、携带方便。箱内储物盒的设计不但容量大、且可随意组合。检测项目针对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及食物链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性环节。检测设备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或较为恰当的。
检测方法来源:一是将国标法、AOAC法或经典的教科书方法所用的诸多试剂事先做成试剂盒、试剂包或试纸卡,尽量减少现场试剂的配置。将方法中所用的仪器、器皿等研制成为或精心选购一些小巧和便于携带的设备。二是将实验室中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为能适于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和方法。所采用的一些快速检测方法正在制订我国国家标准,如蔬菜中亚硝酸盐快速检测方法等,还有已成为了国家标准方法,如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等。
目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中有40多个理化快速检测项目,随着社会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增加。操作方法力求简单、易用,给操作者带来方便,为食品安全的监管、质控、以及食物中毒现场快速筛查提供科学有效的手段 。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 配置简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分为:精简配置,中档配置,高档配置,微生物部分。可成套装备,也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
1. 精简配置 (两个箱体,38个检测项目)
1.1基本配置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仿皮或铝合金箱体
1个
300ml塑料储液瓶各
1个
微型电子天平
1台
滤纸
1盒
计算器
1个
漏斗
2个
储物盒
5个
农药提取罐
10个
试管架
1个
一次性滴管
10支
多功能剪刀
1把
药勺
3个
比色管
5支
pH试纸
1包
大小试管各
5支
微型水浴锅
1个
5ml移液管移液球各
1个
说明书
1份
100ml塑料储液瓶
1个
1.2检测项目配置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产品名称
产品规格
食品中心温度计
一支
电导仪
1支
酒醇速测箱
1套
农药残留速测卡
2盒(40份用量)
亚硝酸盐速测管
40份用量
二氧化硫速测盒
约100份用量
甲醛定性速测包
100份用量
甲醛定性速测管
15份用量
苏丹红检测试剂盒
50份用量
注水肉检测试纸
60份用量
奶粉蛋白快速检测盒 50份用量
瘦肉精快速检测卡
10份用量
砷、汞检测试剂
约50份用量
氰化物检测试剂
约20份用量
氰化物检测装置
1套
食用油中大麻油速测鉴别试剂
约10份用量
食用油脂酸价、过氧化值速测卡
10份用量
食用油中巴豆油速测鉴别试剂
约10份用量
食用油中桐油速测鉴别试剂
约50份用量
食用油中矿物油速测鉴别试剂
约10份用量
假冒伪劣味精速测液
约20份用量
食醋中游离矿酸速测试纸
40份用量
食醋中总酸快速测定试液包
约25份用量
酱油中总酸与氨基酸态氮速测试液包
约25份用量
消毒液有效氯和双氧水速测试纸
1盒
碘盐含碘量速测液
(约500份用量)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书)
1册
理化检验数据统计软件
1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讲座(光盘)
1张
2. 中档配置 (三个箱体,41个检测项目)
在精简配置基础上增加:
农药残留速测仪(箱)1台
手动可调式移液器1.0~5.0ml(芬兰中国基地产品)1支
精密酸度计(带校准试剂)1支,手持式室内外电子温湿度计1台
车载电源转换器1个
游离性余氯速测盒1盒。
3. 高档配置 (四个箱体,45个检测项目)
在中档配置基础上增加:
食品和环境专用远红外线测温仪
消毒间紫外线辅照强度计
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
便携式超声波提取、溶解、清洗器
微型离心机各1个(台)
食品粉碎机1台
双通道计时定时器1个
卫生指标检砷管1套
仿皮箱体改为真皮箱体
增加1个铝合金箱体
二、部分检测项目简介
(一)急性食物中毒物质的快速筛选和测定
1. 农药测定:速测卡法(国标法),定性兼半定量。主要用于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定性,阳性结果为超标,超标符合率在80%左右。选用为速测卡而设计的速测仪后,15分钟内可测试10份样品。本方法还适用于食物中毒物质的快速筛选定性。
2. 鼠药测定:试剂包法(实验室科研成果),定性检测。30分钟内可完成毒鼠强(0.1μg/ml)、氟乙酰胺(50μg/ml)、敌鼠钠盐(45μg/ml)和安妥(20μg/ml)四种鼠药的定性。主要用于预防性监测和中毒物的筛选、定性鉴别。(括号内为检出限)。
3. 亚硝酸盐测定:速测管法(国标基础上的速测方法),定性兼半定量检测。可用作卫生指标检测、投毒监测和食物中毒物质的快速筛选、定性定量。最低检出量为0.025mg/L。现场使用,15分钟出结果。
4. 甲醇测定:酒醇速测仪(专利方法),不需试剂,定量测定,10分钟内出结果。主要用于配制酒中甲醇(≥1% V/V)的测定,尤其适用于可引起甲醇急性中毒酒样的现场快速测定。甲醇速测盒,适用于蒸馏酒中国家标准规定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也适用于经过重新蒸馏的配制酒中甲醇含量的快速测定。
5. 砷、汞测定:工具盒法(经典传统方法),主要用于预防以三氧化二砷(砒霜)为代表的剧毒砷化物和以氯化汞为代表的剧毒汞化物混入、掺入食品的监测和中毒物的筛选、定性鉴别。检出限砷为1μg/g,汞为20μg/g,基本定性30分钟内出结果。
6. 氰化物的快速定性:苦味酸试纸法(国标法),主要用于预防剧毒氰化物混入、掺入食品的监测和中毒物的筛选、定性鉴别。现场检测20分钟出结果。10克样品中,苦味酸试纸对氰化物的检出限为0.15mg,相当于15mg/kg。
7. 食用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速测卡法(专利方法),半定量检测,酸价测试范围0~5.0 mg KOH/g,过氧化值测试范围0~50meq/Kg,2分钟内出结果。主要用于食用油脂卫生指标的监测,判定食用油脂是否新鲜和酸败程度。
8. 非食用油测定:试剂包法(国标法和经典方法),定性检测。5~20分钟内出结果。主要用于被矿物油(0.1%)、桐油(0.5%)、巴豆油(2.5%)等污染了的食用油的定性鉴别,以及这几种非食用油引起的中毒物的筛选定性。(括号内为检出限)。
9. 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快速定性:胶体金标记法(专利方法),定性检测。20分钟出结果。
(二)慢性伤害物质的快速检测
1. 甲醛测定:试剂包或速测管法(实验室科研成果),定性检测。适用于水发产品和需要防腐的加工食品中人为加入甲醛或吊白块的测定。检出限10μg/ml。3分钟内出结果。
2.. 食醋中游离矿酸和感官的快速检测: 纸片法(国标法),定性,最低检出量为5μg,5分钟内出结果。
3.. 食品中漂白剂(二氧化硫)的快速测定:滴瓶法,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改进后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主要用于食品中滥用漂白剂的快速测定,以及人为加入吊白块的鉴别测定。检出限0.0016g/kg。检测时间(以白糖样品计)5分钟。
4. 游离性余氯测定:试剂盒法(国标基础上的快速方法),半定量,检出限0.05mg/,5分钟内出结果。适用于餐(饮)具消毒后残留余氯的测定、管网末梢饮用水中游离性余氯的测定、以及人工游泳池水中余氯的测定。
5. 苏丹红的快速检测: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GB/T5009.35-2003中的纸层析法,并加以改进。在排除含有食用色素的情况下,检测非食用色素,并将苏丹红1、2、3、4号快检测出来。最低检出量为目视可见的苏丹红色素。同时也可检测其他一些非食用色素。
6.硼酸和硼砂的快速检测:采用国家药典方法并加以改进使其适合于现场使用。适用于粮食中掺入硼酸或硼砂作为杀虫防腐剂现象的检测。现场检测,10分钟内完成。
(三)伪劣食品的快速检测
1. 碘盐含碘量测定:一滴法(实验室方法),半定量,主要用于碘盐中碘含量测定和真假碘盐的鉴别。测试范围0~40 mg / kg 。1分钟内出结果。
2. 食醋中总酸含量的快速测定:滴瓶计数法(国标基础上的快速方法)。主要用于产品质量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现场检测。5分钟内出结果,方法误差±0.3%。
3. 酱油中总酸与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快速测定:滴瓶计数法(国标基础上的快速方法)。主要用于产品质量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现场检测。10分钟内出结果,本方法总酸测定误差±0.45%,氨基酸态氮测定误差±0.078%。
4. 假冒伪劣味精的快速检测:滴瓶计数法(国标基础上的快速方法)。现场检测5分钟内出结果,本方法误差±2.6%。
5. 注水肉的快速鉴别:肉类水分快速分析仪(专利方法)和注水肉监测试纸法,5分钟内可出结果。
6. 瓶装饮用纯净水的快速鉴别:电导率测定(国标法),2分钟内可出结果。
7. 掺杂使假伪劣木耳检测:吸水量和pH值检测(实验室方法)。30分钟可出结果。
8. 食品酸碱度测定:试纸法和酸度计法,测量范围0~14 Ph,准确度:试纸法±1pH,酸度计法±0.2pH, 1分种内出结果。主要用于检测食品酸碱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
9.蜂蜜浓度和含水量的快速检测:蜂蜜比重计法。采用国家行业标准GH012-82方法并加以改进使其适合于现场使用。20分钟内出结果。适用于劣质蜂蜜和掺假蜂蜜的快速检测。
10.蜂蜜酸度的快速检测:滴瓶计数法。是在国家行业标准GH012-82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使其适合于现场使用。5分钟内出结果。适用于劣质蜂蜜和掺假蜂蜜的快速检测。
11.伪劣木耳的快速检测:吸水量和pH值检测。适于掺杂使假伪劣木耳的快速检测。30分钟可出结果。
(四)食品加工贮藏安全度的快速测定
1. 食品中心温度测定:中心温度计,范围 -50~150℃,分辨率0.1℃,精度 ±1℃。5分钟内出结果。主要用于《餐饮行业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的食品中心温度的监测。
2. 食品表面、环境温度测定:远红外测温仪(美国产品),范围 -30~200℃,分辨率0.5℃,精度 ±1℃,1秒种内出结果。主要用于HACCP要求的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温度的测定。
3.消毒间紫外线辅照强度的测定:便携式辅照计(部颁标准方法),10分钟内即可完成卫生部消毒卫生规范中规定的检测项目。
4. 有效氯测定:速测卡法(实验室方法),半定量,测量范围10~300 mg/L。1分钟内出结果。主要用于监测含氯消毒液中有效氯的含量,保证消毒效果。
(五)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1. 餐饮具大肠菌群测定:纸片法(国标法),现场3分钟采样完毕,恒温箱24小时培养得出结果。主要用于监测餐饮具卫生状况。
2. 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测试片法,适用于牛乳、冷饮和调味品中大肠菌群的快速测定。15~24小时出结果,而传统方法需要近一周的时间。
3. 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测试片法,18~24小时出结果,传统方法需要48小时。
4. 食品中霉菌、酵母菌数测定:纸片法,48小时出结果,传统方法需要近一周的时间。
5.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测试片法,26小时出结果。
三、辅助设备简介
1. 微型电子天平
手掌大小的体积、携带方便。去皮清零显示,便于操作,0.1~200g的量程,可满足现场采样和试剂称量。
2. 微型超声波提取、溶解、清洗器
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一、可用于提取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省时、省力、效果好。二、可加快难溶固体样品或固体试剂的溶解速度。三可使实验用器皿清洗的速度加快,清洗后的器皿清洁度高
3. 微型恒温水浴锅
可用于鼠药氟乙酰胺测定中排除氨的干扰,可提高试管反应结果的稳定性,还可将恒温水浴锅中的电热板部分用于砷、汞检测,可替代传统的酒精灯、酒精和三角架,携带更为方便。
4. 微型离心机
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可缩短某些样品需要提取、分离(沉淀)的操作时间,减少杂质干扰,拓宽检测食品种类的范围。
5. 手动可调式移液器 (芬兰)
100~1000 ul的量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非常适合现场使用。
6.电导仪
既是鉴别真假饮用纯净水的仪器,又是确定实验用水是否可用的设备。笔式电导仪携带方便,掌式电导仪耐用。
7.样品粉碎仪
便携式,用于将样品粉碎均匀
Ⅹ 检测苏丹红的方法有哪些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 又名“苏丹”。
目录
化学信息基本资料
性状描述
物理参数
用途说明
贮藏运输
危险说明
基本信息物理性质
结构式和化学式
体内代谢
可能暴露量
危险性评价4.1苏丹红I
4.2苏丹红II
4.3苏丹红III
4.4苏丹红IV
问题释疑“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吗?
为何“苏丹红”嗜辣?
“苏丹红”到底有何危害?
化学信息 基本资料
性状描述
物理参数
用途说明
贮藏运输
危险说明
基本信息 物理性质
结构式和化学式
体内代谢
可能暴露量
危险性评价 4.1苏丹红I
4.2苏丹红II
4.3苏丹红III
4.4苏丹红IV
问题释疑 “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吗?
为何“苏丹红”嗜辣?
“苏丹红”到底有何危害?
展开编辑本段化学信息
苏丹红是剧毒的化学产品,使用后对人体产生癌症,肯德基曾经几度在其系列产品中大量添加苏丹红[1]。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苏丹3,BS 中文别名: 三号苏丹红;黄光油溶红;苏丹红;油红;苏丹红Ⅲ, 英文名称: Sudan Ⅲ 英文别名: 1-[4-(Phenylazo)phenylazo]-2-naphthol;Cerasin Red;Fat Ponceau G;Fat Soluble Sudan;Scarlet B;Solvent Red 23;Sudan G;Sudan Red BK;Tony Red 等级: BS CAS号: 85-86-9 分子式: C22H16N4O 分子量: 352.39 苏丹红
[2]性状描述
红棕色粉末;易溶于苯,溶于氯仿、冰乙酸、乙醚、乙醇、丙酮、石油醚、不挥发油、热甘油和挥发油,不溶于水;最大吸收波长507(354)nm
物理参数
熔点:199℃(dec.)(lit.)
用途说明
生物染色剂,如脂肪及其类似物质染色
贮藏运输
密封保存
危险说明
安全等级:22-24/25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油溶黄;1-苯基偶氮-2-萘酚;苏丹黄;C.I.溶剂黄14;C.I.12055;苏丹I; 苏丹红
一号苏丹红 英文名称:oil-soluble yellow;sudan i;l-phenylazo-2-naphthol;sudan yellow;oil orange
物理性质
状态:黄色粉末。 熔点:134℃ 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油脂、矿物油、丙酮和苯。乙醇溶液呈紫红色,在浓硫酸中呈品红色,稀释后成橙色沉淀。 用途: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
结构式和化学式
苏丹红为亲脂性偶氮化合物,主要包括Ⅰ、Ⅱ、Ⅲ和Ⅳ四种类型。 苏丹红I(SudanI):1-苯基偶氮-2-萘酚(1-phenylazo-2-naphthalenol),分子结构式为 苏丹红结构式和化学式
C6H5=NC10H6OH,分子量248.28。 苏丹红II(SudanII)化学名称为1-[(2,4-二甲基苯)偶氮]-2-萘酚(1-[(2,4-dimethylphenyl)azo]-2-naphthalenol)。 苏丹红III(SudanIII)化学名称为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1-[4-(phenylazo)phenyl]azo]-2-naphthalenol)。 苏丹红IV(SudanIV)化学名称1-2-甲基-4-[(2-甲基苯)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1-2-methyl-4-[(2-methylphenyl)azo]phenylazo]-2-naphthalenol)。
编辑本段体内代谢
进入体内的苏丹红主要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和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在多项体外致突变试验和动物致癌试验中发现苏丹红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与代谢生成的胺类物质有关。苏丹红I在体内可以被还原代谢为初级产物苯胺(aniline)和1-氨基-2-萘酚(1-amino-2-naphthol)。苏丹红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和1-氨基-2萘酚。苏丹红III在体内代谢可产生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1-氨基-2萘酚、苯胺、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和1-4氨基-苯基偶氮-2萘酚[1-(4-aminophenyl)azo]-2-naphthol]。苏丹红IV在体内代谢可产生邻-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ene)、4-氨基-2-甲苯基偶氮-2-萘酚[1-(4-amino-2-methylphenyl)azo]-2-naphthol]、2,5-二氨基甲苯(2,5-diaminotoluene)、1-氨基-2萘酚和邻-甲苯胺(ortho-toluidine)。
编辑本段可能暴露量
辣椒粉加入苏丹红前后对比
由于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种工业染料,1995年欧盟(EU)等国家已禁止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对此我国也明文禁止。但由于其染色鲜艳,印度等一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I。最近,EU对从印度进口的红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其检出苏丹红I的量为2.8-3500mg/kg。同时在一些其它食品中也检测到这种物质,如一些调味品中苏丹红I的含量达到0.7-170mg/kg。也有一些报道称,在辣椒粉中还可检测到苏丹红Ⅱ、Ⅲ和Ⅳ,如在辣椒粉和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IV的含量分别为230和380mg/kg,但辣椒粉中一般多以检出苏丹红I为主。今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局(TheFoodStandardAgency,FSA)就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可能含有苏丹红I的产品清单。截至2月24日,清单上的产品增加到了474种,包括香肠、泡面、熟肉、馅饼、辣椒粉、调味酱等产品。 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the Expert Committee on Flavourings of theCouncilofEurope)的资料信息显示,欧洲每天红辣椒粉的人均消费量为50-500mg,而红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为2.8-3500mg/kg,从而推算欧洲人每天苏丹红I的人均可能摄入量为0.14-1750μg。而在法国向欧洲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人均每天辣椒(包括红辣椒和辣椒粉)的消费量和最大消费量分别为77和264mg,按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量2.8-3500mg/kg进行推算,则欧洲人每天人均苏丹红I的摄入量为0.2-270μg,最大摄入量为0.7-924μg。 红心咸鸭蛋检出苏丹红
苏丹红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但在许多食品中天然存在一些胺类物质,如有研究报道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可检出0.6-30.9mg/kg的苯胺,在大白菜中可检出22mg/kg的苯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30.9mg/kg的苯胺,并可在红茶和蒜汁的挥发性成分中检出。在胡萝卜中可检出7.2mg/kg的甲苯胺,在芹菜和甘蓝菜中检出1.1mg/kg的甲苯胺。
编辑本段危险性评价
苏丹红有Ⅰ、Ⅱ、Ⅲ、Ⅳ号四种,经毒理学研究表明,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一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在我国禁止使用于食品中。
4.1苏丹红I
致癌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onCancer,IARC)将苏丹红I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肝脏是苏丹红I产生致癌性的主要靶器官,此外还可引起膀胱、脾脏等脏器的肿瘤。用苏丹红I喂饲F-344大鼠(剂量为15和30mg/kg)和B6C3F1小鼠(剂量为60和120mg/kg)103周后,雌雄高剂量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这提示苏丹红I可能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雌性低剂量组小鼠白血病和淋巴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oobis等每天给大鼠喂饲苏丹红I2年,剂量为30mg/kgBW,可引发大鼠肝癌。如前所述,依据欧洲辣椒粉中苏丹红I的检出水平和人群辣椒粉的摄入水平,以最坏的假设人每天摄入含苏丹红I3500mg/kg的辣椒粉500mg(最大摄入量)来推算,则每天人可能摄入苏丹红I的最大量为1750g,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29.2g/kg(按成人正常体重60kg计算),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BW约为其1×103倍。以摄入含苏丹红较低水平(如10mg/kg)的辣椒粉500mg来推算,则每天可能摄入苏丹红I的量为5?g,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83?g/kg(按成人正常体重60kg计算),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BW约为其3.6×103倍。 遗传毒性 研究显示,苏丹红I在S-9存在的条件下,对沙门氏伤寒杆菌具有致突变作用;对小鼠淋巴瘤L5178YTK+/-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大鼠骨髓微核试验呈阳性;可增加CHO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彗星试验表明可引起小鼠胃和结肠细胞的DNA断裂。 致敏性 苏丹红I具有致敏性,可引起人体皮炎。印度妇女习惯使用一种点在前额的Kumkums牌化妆品。但目前有报道称,有人因涂抹kumkum而引发过敏性接触性皮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7个kumkums品牌中有3个可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苏丹红I。 代谢产物 苯胺和1-氨基-2萘酚:苏丹红I的代谢产物苯胺有毒,依据其对血红蛋白毒性作为敏感终点,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为7mg/kg/day,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尚未求出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基于通过食品、空气和饮水的暴露途径,依据LOAEL为7mg/kg/day,得出其安全限(MOS)为0.7×10-6mg/kgbw/day。有研究显示,人体多次每日摄入0.4mg/kg苯胺可引起血红蛋白毒性。 苯胺在体内外均具有遗传毒性,被IARC列为三类致癌物,尚不能确定对人类有致癌性。动物试验显示,给大鼠喂饲苯胺(72mg/kg)104周,脾脏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以最坏的假设如人体每天最大可能摄入苏丹红I为1750?g,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会产生656?g的苯胺,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11?g/kg(相当于20克胡萝卜中的苯胺含量),动物试验诱发脾脏肿瘤剂量72mg/kg约是其6.5×103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5?g来推算,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会产生1.9?g的苯胺,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3?g/kg,诱发脾脏肿瘤剂量72mg/kgBW约是其2.4×106倍。 代谢产物1-氨基-2萘酚可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T100基因突变,可诱发小鼠膀胱肿瘤。
4.2苏丹红II
IARC将苏丹红II和其代谢产物2,4-二甲基苯胺(2,4-xylidine)均列为三类致癌物,尚没有对人致癌作用的证据。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给小鼠2,4-二甲基苯胺,高剂量(30mg/kg)组雌性小鼠肺癌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尽管目前欧盟还没有辣椒粉中苏丹红II、III和IV的检出范围,但推测其在食品中的检出范围可能与苏丹红I相似。以最坏的假设如人体每天最大可能摄入苏丹红I为1750?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767?g2,4-二甲基苯胺,相当于人体每天12.8g/kg,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2.3×103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5?g来推算,则理论上通过还原反应将产生2.2?g的苯胺,即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37g/kg(按成人正常体重计算),动物试验诱发动物肿瘤剂量30mg/kg是其8.2×105倍。
4.3苏丹红III
IARC将苏丹红III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4-氨基偶氮苯(4-aminoazobenzene)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4-氨基偶氮苯104周,剂量为80-400mg/kg,大鼠肝癌发生率明显升高。如人体每天苏丹红III最大可能摄入量为1750?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979?g4-氨基偶氮苯,相当于人体每天16.3?g/kg,动物试验诱发肺癌剂量80-400mg/kg是其4.9×103-2.4×104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I5?g来推算,则理论上将产生2.8?g4-氨基偶氮苯,相当于人体每天0.047g/kg,动物试验诱发肺癌剂量80-400mg/kg是其1.7×106-8.5×106倍。
4.4苏丹红IV
IARC将苏丹红III列为三类致癌物,但将其初级代谢产物邻-甲苯胺(ortho-toluidine)和邻-氨基偶氮甲苯(ortho-aminoazotoluole)均列为二类致癌物,即对人可能致癌物。动物试验显示,给予大鼠150mg/kgBW邻-甲苯胺100-104周,在多器官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发生率增加,给予狗5mg/kgBW邻-氨基偶氮甲苯30个月,则发生了膀胱癌。如人体每天苏丹红III最大可能摄入量为1750?g,则理论上会还原产生邻-甲苯胺493?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1036?g,分别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8.2?g/kg和17.3?g/kg,分别按上述动物试验邻-甲苯胺诱发大鼠肿瘤剂量150mg/k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诱发狗肿瘤剂量5mg/kg推算,则分别是其1.8×104倍和2.9×102倍。如以每天人体摄入较低的苏丹红III5?g来推算,则理论上将产生1.4?g邻-甲苯胺和3?g邻-氨基偶氮甲苯,分别相当于人体每天摄入0.023?g/kg和0.05?g/kg,分别按上述动物试验邻-甲苯胺诱发大鼠肿瘤剂量150mg/kg和邻-氨基偶氮甲苯诱发狗肿瘤剂量5mg/kg推算,分别是其6.5×106倍和1.0×105倍。 综上依据欧盟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检出量和辣椒粉的可能摄入量进行的危险性评估,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很低(仅几毫克),则即使按最坏的假说即最大可能摄入的食品来进行评估,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是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100000--1000000倍,则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但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较高,达上千毫克,则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就是人体最大可能摄入量的100-10000倍。 由于实际在辣椒粉中苏丹红的检出量通常较低,因此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致癌物,目前对这些物质尚没有耐受摄入量,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摄入这些物质。基于苏丹红是一中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有致癌性,因此在食品中应禁用。针对我国一些食品中也可能含有苏丹红色素的情况,应加大对食品中苏丹红I的监测,但同时不能放松对苏丹红II、III、IV的监测,并对我国人群可能的摄入量进行评估。 人民网北京4月6日讯 记者王毅报道:卫生部于今日发布《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苏丹红”染料系列亚型的致癌性、致敏性和遗传毒性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对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 报告称,就其毒性程度来说,按照目前在食品中的检出量和可能的摄入量,食品中苏丹红含量增加100000--1000000倍才能诱发动物肿瘤,而对人体的致癌可能性极小 同时报告指出,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在食品中非天然存在,如果食品中的苏丹红含量较高,达上千毫克,则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机会就会上百倍增加,特别是由于苏丹红有些代谢产物是人类可能致癌物,目前对这些物质尚没有耐受摄入量,因此在食品中应禁用。
编辑本段问题释疑
“苏丹红”是食品添加剂吗?
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我国从未批准将“苏丹红”染剂用于食品生产,此次的“苏丹红”事件类似于“吊白块”、“瘦肉精”,都是食品生产企业违规在食品中加入非法添加物。 “胭脂红”、“日落黄”等食品添加剂与“苏丹红”有何区别? 含苏丹红一号食品被封
一般市民虽然很难判定哪些食品含有苏丹红,但没有必要望“红”、“辣”生畏。除苏丹红外,可以食用的红色着色剂有上千种,如胭脂红、新红、苋菜红等,这些着色剂是可以在食品中限量添加的。质监专家表示,它们与“苏丹红”的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前两者都是列入国家目录的食品添加剂,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但国家有严格的限量规定,严禁超量使用。在标准范围之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没有安全问题。
为何“苏丹红”嗜辣?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之所以将作为化工原料的苏丹红添加到食品中,尤其使运用与辣椒产品加工当中: 一是,由于苏丹红用后不容易褪色,这样可以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保持辣椒鲜亮的色泽; 二是,一些企业将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中,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苏丹红”到底有何危害?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
2004年6月14日,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就此前在超市一批新食品中发现含有潜在致癌物的苏丹红1号色素,向消费者和贸易机构发出了警示,禁用产品目录中的苏丹红1号。 2002年,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造成人类肝脏细胞的DNA突变。“苏丹红一号”进入生物体内后,不会很快导致患病。接触到能够导致癌症的物质也并不意味着癌症一定会发生。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一位人员说,与诸如抽烟这样的常见致癌因素相比,“苏丹红一号”引发的癌症风险是很小的。她说:“人们即使已经吃过列在清单上的食物,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恐慌。”但按照欧共体的规定要求,进入任何欧共体国家的所有干的、碎的或研磨的辣椒,不能含有“苏丹红一号”。不能出示证明的相关货物将被扣留,以供采样和分析。口岸和地方政府也要随机提取样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食品中含有“苏丹红一号”,必须全部销毁。 苏丹红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苏丹红(1号)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显现可能致癌的特性。但目前只是在老鼠实验中发现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致癌性还没有明确。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在食品中添加的数量微乎其微,就剂量而言,未必足以致癌,市民不必过于恐慌。少量食用不可能致癌,即使食用半年,每次少量食用,引起癌症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市民不用因为吃了一点就担心致癌。。 专家认为,“苏丹一号”虽然会增加食用者患癌症的风险,但目前无法确定一个安全度。 建议经常食用者检查肝部 研究表明,“苏丹红一号”具有致癌性,会导致鼠类患癌,它在人类肝细胞研究中也显现出可能致癌的特性。由于这种被当成食用色素的染色剂只会缓慢影响食用者的健康,并不会快速致病,因此隐蔽性很强。 长期食用含“苏丹红”的食品,可能会使肝部DNA结构变化,导致肝部病症。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