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施工工艺
按桩位固定钻机,调整钻杆垂直。核对坐标和高程。设置护筒。
开钻,打开护壁泥浆泵,开导流沟。检测泥浆比重。
钻至设计深度,侧桩长、桩底沉渣厚度。
下钢筋笼,下混凝土导管(管内下橡皮球清管)。混凝土灌注,提导管,护筒。记录灌注量,计算充盈度。桩孔防护。
规范要求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15~1.20g/cm3之间(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泥浆的粘度18~22Pa·s,泥浆的含砂率应不大于4%。钻孔泥浆质量差将造成以下后果:
(1)无法形成护壁泥膜或形成泥皮粘附力差,易于脱落,导致孔壁稳定性差,易塌孔和缩颈。
(2)泥浆的稠度大,比重大,含砂率高,形成的泥皮质量差,厚度大,降低桩的侧摩阻力。
(1)水泵灌注桩施工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开孔时应低锤密击,锤高0.4~0.6m,并及时加石块或粘土泥浆护壁,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护筒下3~4m时,才加快速度,加大冲程,将锤提高到1.5~2m以上,转入正常连续冲击,在造孔时要及时将孔内残渣排出孔外,以免孔内残渣太多,出现埋钻现象。
桩机冲进过程中应进行两次验收,分别为遇岩深度验收和入岩深度验收,根据地质报告的资料与实际冲机施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岩样是否一致。
当钢筋笼过长时可进行分段吊装,需要焊接时,可先将下段挂在孔内,吊高第二段进行焊接,而后放下。骨架外侧应绑扎水泥垫块或在钢筋笼主筋上焊有一定数量的加筋环用以确定保护层。
吊放时应垂直放入,避免钢筋笼末端碰到孔壁造成土块塌落至孔低。若钢筋笼在泥浆面以下,应在钢筋笼顶端焊接标志物,露出泥浆面,以确定钢筋笼是否到底。吊入后校正位置垂直,勿使扭曲变形。
混凝土面灌到预定高度,一般可用测量绳检查,检查时要注意:
1、必须保证测量绳准确,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其他原因,测量绳上的标尺数字可能模糊不清或发生滑动,这样会影响测量精度。
2、测锤必须重些,且体积不能过大,否则会浮在泥浆表面,影响测量精度
3、测量时如泥浆较稠,一定要上下抖动测量绳,使测锤靠自重向下移动,接触到真正的混凝土面。
⑵ 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直接在桩位上用机械成孔或人工挖孔,在孔内安放钢筋、灌注混凝土而成型的桩。
与预制桩相比,灌注桩具有不受地层变化限制,不需要接桩和截桩,节约钢材、振动小、噪声小等特点。
灌注桩按成孔方法分为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干作业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
1.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大直径灌注桩是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成孔,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基础,也称墩基础。它由承台、桩身和扩大头组成(图2-31),穿过深厚的软弱土层而直接坐落在坚硬的岩石层上。
优点是桩身直径大,承载能力高;施工时可在孔内直接检查成孔质量,观察地质土质变化情况;桩孔深度由地基土层实际情况控制,桩底清孔除渣彻底、干净,易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图2-30 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
(a)就位;(b)沉钢管;(c)开始灌注混凝土;
(d)下钢筋骨架继续浇筑混凝土;(e)拔管成型
1-桩尖;2-钢管;3-钢筋
②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要点
①桩尖与桩管接口处应垫麻(或草绳)垫圈,以防地下水渗入管内和作缓冲层。沉管时先用低锤锤击,观察无偏移后,才正常施打。
②拔管前,应先锤击或振动套管,在测得混凝土确已流出套管时方可拔管。
③桩管内混凝土尽量填满,拔管时要均匀,保持连续密锤轻击,并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土层以不大于1m/min为宜,软弱土层与软硬交界处,应控制在0.8m/min以内为宜。
④在管底未拔到桩顶设计标高前,倒打或轻击不得中断,注意使管内的混凝土保持略高于地面,并保持到全管拔出为止。
⑤桩的中心距在5倍桩管外径以内或小于2m时,均应跳打施工;中间空出的桩须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后,方可施打。
(2)振动沉管灌注桩
1)振动沉管灌注桩采用激振器或振动冲击沉管。
2)其施工过程为:
①桩机就位
②沉管
③上料
④拔管
(3)沉管灌注桩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1)颈缩
①颈缩:指桩身的局部直径小于设计要求的现象。
②当在淤泥和软土层沉管时,由于受挤压的土壁产生空隙水压,拔管后便挤向新灌注的混凝土,桩局部范围受挤压形成颈缩。
③当拔管过快或混凝土量少,或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差时,周围淤泥质土趁机填充过来,也会形成颈缩。
④处理方法:拔管时应保持管内混凝土面高于地面,使之具有足够的扩散压力,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50~70mm。拔管时应采用复打法,并严格控制拔管的速度。
2)断桩
①断桩:指桩身局部分离或断裂,更为严重的是一段桩没有混凝土。
②原因:桩距离太近,相邻桩施工时混凝土还未具备足够的强度,已形成的桩受挤压而断裂。
③处理方法:施工时,控制中心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确定打桩顺序和行车路线,减少对新灌注混凝土桩的影响。采用跳打法或等已成型的桩混凝土达到60%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下根桩的施工。
3)吊脚桩
①吊脚桩是指桩底部混凝土隔空或松软,没有落实到孔底地基土层上的现象。
②原因:当地下水压力大时,或预制桩尖被打坏,或桩靴活瓣缝隙大时,水及泥浆进入套筒钢管内,或由于桩尖活瓣受土压力,拔管至一定高度才张开,使得混凝土下落,造成桩脚不密实,形成松软层。
③处理方法:为防止活瓣不张开,开始拔管时,可采用密张慢拔的方法,对桩脚底部进行局部翻插几次,然后再正常拔管。桩靴与套管接口处使用性能较好的垫衬材料,防止地下水及泥浆的渗入。
4)混凝土灌注过量
如果灌桩时混凝土用量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这可能是由于孔底有洞穴,或者在饱和淤泥中施工时,土体受到扰动,强度大大降低,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桩身扩大而混凝土用量增大所造成的。因此,施工前应详细了解现场地质情况,对于在饱和淤泥软土中采用沉管灌注桩时,应先打试桩。若发现混凝土用量过大时,应与设计单位联系,改用其他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