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产品方法论中痒点是什么

产品方法论中痒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05 01:00:54

‘壹’ 什么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做什么?

产品分析

一、需要通过用户痛点,研究用户行为的本质,比如:为什么用户要发抖音?为什么用户会刷抖音?

二、需要根据用户群体,确定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未来的增量空间,比如:抖音用户目前多少人?快手目前用户多少?短视频可以覆盖年龄段大概是什么区间?5G 的到来会给短视频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视频带货会火?短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产品规划

一、当我们了解完用户、市场、行业之后,可以确定一规划,我们要做什么?市场有多大?竞品有哪些?我们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规划去研究自己的产品。我们主要打什么客户?这类客户的需求什么?我们的需求有哪些?哪些需求是痛点、哪些是痒点?哪些事爽点?版本规划应该先做那些后做哪些?

二、我们确定好版本后,产品经理就需要根据版本规划制定单个版本的 PRD、MRD、流程图等等文档。

产品设计

一、产品完成各种文档后,内部确认无误后,就需要找设计研发评审需求 PRD。

二、UI设计师根据产品调研的用户画像、产品特性等等选取产品的主要设计特定以及主题,进入设计流程。

三、UI设计的同时 UE 设计师需要设计各个页面的交互逻辑,确保用户使用的流畅性。

项目管理

一、找研发评审的时候,设计还没开始工作,这时候评审主要是需要开发指导工作内容是什么?需求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技术难题?从而进入技术方案的选型阶段。

二、UI、UE设计图出来以后,设计会同产品经理一块评审设计稿,看设计的主题是否合理,功能逻辑是否正确。

三、设计稿确认无误后,设计需要切图给到技术,同时技术拿到设计图后,首先需要评估研发时间,给到一个确定的提测时间、测试时间、上线时间。

四、研发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开发进度,防止研发因为技术难题,或者需求问题影响上线进度

五、同时在研发开发的过程中,测试工程师需要给到产品测试用例,测试的流程,产品核验无误后,测试需要按照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保障每一个功能,每一个页面都没有问题

六、研发提测后,产品经理、设计师、测试工程师三方都需要进入测试,产品经理更多的是看功能是否正确;设计师主要看研发功能是做的产品是否与设计稿一致;

七、测试工程师测试更多的是单元测试、白盒测试、崩溃测试、以往功能测试等等,测试按照测试用例测试没问题后,需要让各部门签字(产品部、设计部、研发部、测试部),保障责任到人,确保每个部门对产品功能的确认。

八、各部门签字后,运维与研发、产品需要同时在场,进行项目的上线,上线后还需要时刻注意线上的反馈情况,以免声场环境与测试环境的冲突

产品运营

一、产品规划初期,产品以及运营就应该想明白产品的从0-1的冷启动应该怎么做?比如大家可以看看知乎的冷启动(对外开放没有内容,内容应该怎么产生)

二、运营时刻应该时刻注意线上功能的反馈,时刻反馈给产品,做好产品的优化工作的收集

三、运营分为很多种,有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增长运营、社群运营等等,因此不同的岗位的运营工作内容也不一样,因此产品与运营对接过程中,工作内容也不太一样。

团地管理

一、 团地管理很多入门的产品经理接触不到,团队管理首先必须能够带新人,让信任能够更快的熟悉业务,这时候产品经理必须有自己的方法论,让新手产品经理也能够根据方法论及时的成长

二、绩效考核,产品经理有没有完成目标,怎么量化,按照上线量化还是按照使用效果量化,根据不同的阶段的产品经理,需要制定不同的规则。

三、流程化管理,需要严格按照产品-设计-研发-上线-运营的流程做项目,把控每一件事情,防止因为流程导致的项目失误,比如产品还没定稿,产品已经给到研发;研发还没完成提测,就着急上线;测试没测试完成,就说没问题了,这些流程都会对产品造成很大的伤害。

‘贰’ 产品五要素

战略层
整个产品设计、研发周期很长,战略层可以理解为产品设计的主要目的,通常来自于用户需求或是企业的产品目标。

用户需求: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了特定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就可以把它叫做需求。此外,需求通常来自于痛点、痒点,旨在帮助用户解决某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品目标:产品目标可以理解为商业目标,包括产品的预期利润、用户数等

用户需求决定了产品的原则,而产品目标则更倾向于产品的定位。

范围层
战略决定范围,功能承载产品价值,范围层是为了实现战略层意图。
在范围层,从讨论战略层面的抽象问题——“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转而变为“我们要开发的是什么”——功能和需求的收集筛选。进行需求采集、分析工作,明确产品应该具体提供哪些内容及功能,以及提供内容、功能的先后顺序,从而落实成具体的需求文档。

结构层
在结构层,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

交互设计:根据用户的操作,产品给予用户何种反馈

信息架构:所要表达信息的呈现、组织方式

交互设计关注那些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也就是交互设计关注与“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信息架构研究的是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就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

此外,好的交互设计与信息架构的设计,更是为了降低用户的认知、学习成本,尽可能的让用户直接地体验核心的功能。

框架层
经过了上面的结构层,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只是对产品的交互方式和内容组织方式进行了一个大概的设计。那么在框架层,就需要进一步地进行设计了。框架层包含了: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以及信息设计。

界面设计:选择合适的界面交互控件,帮助用户易于理解其含义,又能够让用户借助于此来实现具体功能

导航设计:让用户明确当前的位置、状态,提供用户访问其他功能(页面)的路径

信息设计:信息设计将各种设计元素粘合在一起,并呈现出来,让用户很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在产品设计中,经常用到线框图。线框图可以将上述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的三者有效结合,并通过草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是产品的雏形和大体形态。需要注意的是,线框图与产品原型不同,原型是对线框图的更细致描述的产品体现,包括了一定的交互及高精度的艺术设计,而线框图则是静态的,更倾向于表现各部分之间的连接。

表现层
表现层是用户真真切切地可以感受到的产品外在,也用户直接可视的一层。在这里先前的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来产生一个最终设计,从而满足其他层面的所有目标。可以充分研究和利用用户的感知方式,通过设计产品的配色、排版、风格等,将产品的风格完整呈现给用户。并且能够带给用户流畅的使用路径,并且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可选择的“引导”。

‘叁’ 如果要走互联网运营,该具备怎么的思维和能力

应该具备5种思维方式

1.超越预期

假设一种情况,一家公司同时来了5个能力、天赋、背景都一模一样的实习生,经过半年的时间,他们的能力都会差不多吗?

不会!

一定会拉开很大的差距。

这些人最开始不是都差不多吗?为什么会被拉开很大的差距?

我们来具体看下,5个人在6个月里会怎么过:

刚开始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尚浅,所以被分配的工作都是比较简单、基础的执行工作。

一段时间后,总会有个难一点的工作,交给谁呢?

应该是交给一个稍微更信任的一点的人来做,因为TA能做好的概率会稍微大一点。

这个人因为接手了一个更有难度的工作,比起还在做简单重复工作的同事相比,TA能力提升的速度也会更快些。

那么到了下次,还有一个比较有含金量的挑战型任务,会交给谁呢?

肯定还是这个人嘛!

所以最开始的一个小小的差距,就会带来后续巨大的改变。

那么,如何获得最开始的一个小小差距呢?

那就是不断超越领导的预期。

不断超越领导的预期,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

得到更多的信任之后就能获得更大的权限,从而帮助自己更快的成长,达成正向循环

2.差异化意识

如果有一件事情,能做到的人有很多,那这件事情的价值几乎为零,人们只会为这种工作付很少的钱。

比如说洗衣服、打扫卫生、扫大街这类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事,这种工作的工资会非常低。

如果一个工作只有少量的人能够做到,那么这个人就会很有价值,这个社会也会为他的工作付出很多的报酬。

比如那些顶尖的程序员、设计师、运营之所以工资这么高,就是因为他们能做到很多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培养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差异化呢?

互联网里有一个思维,叫紫牛效应。

如果你开车到草原上,路旁庞大的牛群吸引了你的目光,一大群黑白相间的奶牛在高速公路旁绵延数十公里。你惊讶的赞叹:“好美呀!此景只应天上有。”

二十分钟后,牛群已经引不起你的兴趣,反正每只黑白相间的牛都一样。刚才还觉得新鲜趣味的牛群,现在却已索然无味。

突然,你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只紫色的奶牛,你会大吃一惊,“怎么会有紫色的牛,居然世界上会有紫色的牛,太不可思议了!!”

3.及时反馈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有个概念叫“MVP”模型,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在创业的过程中。

因为有时候创业者都不知道自己的设想不知道能不能最终达到终点,可能有时候我们做的产品不一定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有些企业半年才推出一款产品,要么风口已经过了,要么竞争对手已经把市场占领完了。

所以,有一个办法能尽快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我们要用最有效的方法先做出一个功能不那么完善的雏形,然后把产品尽快推到市场里验证效果。

4.结果导向

先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结果。

养成结果导向的思维,目标即是灯塔,能照亮你的前进方向,并且还让你不会被各式各样的因素打扰,从而更好的达成最终目标。

假如没有结果导向的思维,就容易把精力放在花拳绣腿的无关紧要事情上,而忽视了最终的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举个例子,有一天上司让小明去写一篇商品的文案,小明根本没搞清楚这篇文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就直接去写了。加班加点认真写了几天,但却自嗨得认为把文笔文笔写得非常优美、辞藻非常华丽,就能达成好的效果。

结果这篇文案投放到市场上一点效果都没有,小明的努力和认真完全白费。

为什么?

5.全局意识

回顾前面的5个意识,之前我们有说到要超越预期,差异化意识,优化意识,其实这些都是建立在拥有全局意识的基础上。

什么是全局意识?

就是在做执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把层面上升至项目负责人的角度,从项目负责人角度思考项目整体的规划、协调。

不断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看问题会更加全面,并且增强对这个项目的理解。

‘肆’ 史上最全的互联网思维精髓总结

互联网思维精髓大总结:1、用户思维;2、简约思维;3、极致思维;4、迭代思维;5、流量思维;6、社会化思维;7、大数据思维;8、平台思维;9、跨界思维。

课前秀:三个段子

第一个段子: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仅两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第一名;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

这家餐厅是雕爷牛腩。

只有12道菜,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还可以带回家;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

雕爷牛腩为什么这样安排?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再看第二个段子:这是一个淘品牌,2012年6月在天猫上线,65天后成为中国网络坚果销售第一;2012年“双十一”创造了日销售766万的奇迹,名列中国电商食品类第一名;2013年1月单月销售额超过2200万;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销售过亿,并再次获得IDG公司600万美元投资。

这个品牌是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带有品牌卡通形象的包裹、开箱器、快递大哥寄语、坚果包装袋、封口夹、垃圾袋、传递品牌理念的微杂志、卡通钥匙链,还有湿巾。

一个淘品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做这些呢?

再看第三个段子:这是一家创业仅三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126亿元;2013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32.7亿元,预计全年销售可能突破300亿元;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达100亿美元,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四名。

这家企业是小米。

雷军说,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最大秘密。怎样理解参与感?

这三个企业虽然分属不同的行业,但又惊人地相似,我们都称之为互联网品牌。

它们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我给互联网思维下了个定义: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独孤九剑”是华山派剑宗风清扬的武林绝学,强调“无招胜有招”,重在剑意,与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将像“独孤九剑”破解天下各派武功一样,去重塑及颠覆各类传统行业。

我讲一下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

“独孤九剑”第一招是总诀式,第一招学不会,后面的招数就很难领悟。互联网思维也一样。互联网思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
作为厂商,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

这里面有几个法则: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多抓住了“屌丝群体”、“草根一族”的需求。这是一个人人自称“屌丝”而骨子里认为自己是“高富帅”和“白富美”的时代。当你的产品不 能让用户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不能和他们连接在一起,你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QQ、网络、淘宝、微信、YY、小米,无一不是携“屌丝”以成霸业。

法则2:兜售参与感。

一种情况是按需定制,厂商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可,如海尔的定制化冰箱;另一种情况是在用户的参与中去优化产品,如淘品牌“七格格”,每次的 新品上市,都会把设计的款式放到其管理的粉丝群组里,让粉丝投票,这些粉丝决定了最终的潮流趋势,自然也会为这些产品买单。

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便是粉丝经济。我们的品牌需要的是粉丝,而不只是用户,因为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粉丝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电影《小时代》豆瓣评分不到5分,但这个电影观影人群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这些粉丝正是郭敬明的富矿。正因为有大量的粉丝“护法”,《小时代1》《小时代2》才创造出累计超过7亿的票房神话。

法则3:体验至上

好的用户体验应该从细节开始,并贯穿于每一个细节,能够让用户有所感知,并且这种感知要超出用户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贯穿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整个链条,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一直爽。微信新版本对公众账号的折叠处理,就是很典型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选择。

用户思维体系涵盖了最经典的品牌营销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屌丝”;What,消费者需求——兜售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程用户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苹果接近破产,乔帮主回归,砍掉了70%产品线,重点开发4款产品,使得苹果扭亏为盈,起死回生。即使到了5S,iPhone也只有5款。

品牌定位也要专注,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一个就足够。

最近很火的一个网络鲜花品牌RoseOnly,它的品牌定位是高端人群,买花者需要与收花者身份证号绑定,且每人只能绑定一次,意味着“一生只爱一人”。2013年2月上线,8月份做到了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传播,越难做。专注才有力量,才能做到极致。尤其在创业时期,做不到专注,就没有可能生存下去。
法则5:简约即是美
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做减法。外观要简洁,内在的操作流程要简化。Google首页永远都是清爽的界面,苹果的外观、特斯拉汽车的外观,都是这样的设计。

3、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什么叫极致?极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用极限思维打造极致的产品。
方法论有三条:第一,“需求要抓得准”(痛点,痒点或兴奋点);第二,“自己要逼得狠”(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第三,“管理要盯得紧”(得产品经理得天下)。一切产业皆媒体,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好产品自然会形成口碑传播。

尖叫,意味着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极致,就是超越用户想象!

法则7:服务即营销

阿芙精油是知名的淘宝品牌,有两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其对服务体验的极致追求:1)客服24小时轮流上班,使用Thinkpad小红帽笔记本工作,因为使用这种电脑切换窗口更加便捷,可以让消费者少等几秒钟;2)设有“CSO”,即首席惊喜官,每天在用户留言中寻找潜在的推销员或专家,找到之后会给对方寄出包裹,为这个可能的“意见领袖”制造惊喜。

海底捞的服务理念受到很多人推崇,但是在互联网思维席卷整个传统行业的浪潮之下,如果海底捞不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企业的话,学不会的,可能是海底捞了。

4、迭代思维

“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

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微”,一个“快”。

法则8:小处着眼,微创新

“微”,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可能你觉得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是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360安全卫士当年只是一个安全防护产品,后来也成了新兴的互联网巨头。

法则9:精益创业,快速迭代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Zynga游戏公司每周对游戏进行数次更新,小米MIUI系统坚持每周迭代,就连雕爷牛腩的菜单也是每月更新。

这里的迭代思维,对传统企业而言,更侧重在迭代的意识,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及时乃至实时关注消费者需求,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5、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大多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用户、锁定用户。当年的360安全卫士,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回头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杀毒软件,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

“免费是最昂贵的”,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

法则11:坚持到质变的“临界点”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只要用户活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产生质变,从而带来商机或价值。QQ若没有当年的坚持,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企业帝国。注意力经济时代,先把流量做上去,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6、社会化思维

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法则12:利用好社会化媒体

有一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通过10条微信,近100个微信群讨论,3千多人转发,11小时预订售出18698只T-Watch智能手表,订单金额900多万元。

这就是微信朋友圈社会化营销的魅力。有一点要记住,口碑营销不是自说自话,一定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以用户的方式和用户沟通。

法则13:众包协作

众包是以“蜂群思维”和层级架构为核心的互联网协作模式,维基网络就是典型的众包产品。传统企业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脑,不用招募,便可“天下贤才入吾彀中”。

InnoCentive网站创立于2001年,已经成为化学和生物领域的重要研发供求网络平台。该公司引入“创新中心”的模式,把公司外部的创新比例从原来的15%提高到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

小米手机在研发中让用户深度参与,实际上也是一种众包模式。

7、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

法则14: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一切皆可被数据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

法则15:你的用户是每个人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应该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

银泰网上线后,打通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的会员账号,在百货和购物中心铺设免费wifi。当一位已注册账号的客人进入实体店,他的手机连接上wifi,他 与银泰的所有互动记录会一一在后台呈现,银泰就能据此判别消费者的购物喜好。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品和库存的可视化,并达到与用户之间的沟通。

8、平台思维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

法则16:打造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将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网络、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所以后来者如360其实是很难撼动的。

法则17:善用现有平台

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

马云说:“假设我是90后重新创业,前面有个阿里巴巴,有个腾讯,我不会跟它挑战,心不能太大。”

法则18: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平台

互联网巨头的组织变革,都是围绕着如何打造内部“平台型组织”。

包括阿里巴巴25个事业部的分拆、腾讯6大事业群的调整,都旨在发挥内部组织的平台化作用。海尔将8万多人分为2000个自主经营体,让员工成为真正的“创业者”,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

内部平台化就是要变成自组织而不是他组织。他组织永远听命于别人,自组织是自己来创新。

9、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法则19:携“用户”以令诸侯

这些互联网企业,为什么能够参与乃至赢得跨界竞争?答案就是:用户!

他们掌握着一方面掌握用户数据,另一方面又具备用户思维,自然能够携“用户”以令诸侯。阿里巴巴、腾讯相继申办银行,小米做手机、做电视,都是这样的道理。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打劫的时代,一旦用户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定遭遇劫数!

所以,最后一个法则: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一个真正牛逼的人一定是一个跨界的人,能够同时在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一个真正厉害的企业,一定是手握用户和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的组织。

李彦宏指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提升、改造线下的传统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以上便是我总结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

美图秀秀蔡文胜说: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

金山网络傅盛说:产业机会属于敢于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发起进攻的互联网人。

我们认为,未来一定是属于既能深刻理解传统商业的本质,也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领域。未来一定属于这种O2O“两栖人才”。

‘伍’ 如何理解互联网营销中的痛点,痒点,卖点

全网营销是全网整合营销的简称,即从产品规划、产品开发、产品定位、网站建设、网站运营、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等于一体的营销模式。整合互联网渠道(包括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进行营销。其实全网营销的推广的优势就在于集合的多种推广方式,相辅相成,从而使营销的目的得到最佳的效果。传统的网络推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在各大平台上发帖子,比较繁琐,所以现在很多的网络推广都选择用软件去推广,可以群发,效果也不错,节省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比较低,所以现在很多网络推都用软件去做,效果也好很多!
据我了解武汉简图电商做网络推广还是比较到位的,有兴趣可以了解下!望采纳!

‘陆’ 产品经理都需要掌握什么

洞察力:指从多维度观察事物,把握事物核心的能力。它迫使你去抓住问题的实质,而不只是看到外表现象。既要看树木,也要看森林。既能看个体,又能看群体,这是产品经理并不可少的技能。
同理心:也叫换位思考、共情等,就是站在用户角度来思考问题。人们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感受用户的感受,体验到他对产品的情绪,不仅仅是思维上的,还包含身体感受。
学习能力:面临的问题可能随时变化,如何解决用户特殊需求、项目管理等,互联网和产品日新月异,旧的知识和经验能以支撑太长时间。学习能力不只是要学习,而要掌握独立学习、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
专业力:是需要靠自我学习和实际经验打磨一起塑造的。产品经理要对产品设计有热情,愿意去学习和钻研产品设计或业务逻辑本身;另一方面,真的是要有这个机会去参与项目,甚至是重点项 目、核心项目,在时间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不断和自己的钻研结果相结合,继续钻研。
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项目推进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对产品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特性的话应该是敏锐的嗅觉,包括对市场、对行业发展等等,这样才能把控对产品的发展方向,时代、市场、行业、政策等都是影响产品发展的因素,并且这些因数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要有敏锐的嗅觉,发现一切对产品影响的变化,把控产品的发展方向,让产品顺应市场、时代的发展,这样产品才能成功的活下来。
独立思考能力: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质疑一切,通过调查研究,实证。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人。
逻辑能力:身为一个PM所处的环境、面对的情况和接触的人群复杂多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层出不穷,而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及快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做PM做重要的就是要明确需要的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迅速准确定位到自己的短板,并采用系统化的方式快速弥补短板,因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能力的提升,产品经理在不同维度会碰到各种瓶颈,只有努力并且正确的克服它,才能推动产品做得更好,走向更正确的道路!
产品经理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线上的所谓几周的学习课程都不适合初学者,而创享学院就是只做线下教育的,全程实战项目,所学即所用。

‘柒’ 产品中所谓的痛点,痒点,爽点,分别是指什么

1.什么叫痛点?
消费者在生活当中所担心的,纠结的,不方便的,身心健康的问题,就叫痛点。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某个问题,然后解决某个问题,最后堂而皇之、义正词严、毫不客气的提出来,告诉消费者:我能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有这个问题,就选择我!
痛点对应的就是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2.什么叫痒点?
即给人一种在情感和心理上更好的满足感,就叫痒点。
痒点就是满足消费者的欲望!
3.什么叫卖点(也称兴奋点)?
卖点是站在卖家本身角度说的!指我们自身的特色,但这个特色在消费者的显意识里不一定能发现得了,只有等商家一说出来,如果消费者突然对你产品的特色有砰然心动之感,如此,你所塑造的卖点就成功了,真正有杀伤力的卖点,能在瞬间打动人。
总结以上三点,就是我对痛点,痒点,卖点的简单诠释,这三点也是任何一个商业形式的根本立足点,是一切营销活动的诱因,是一切成功产品的商业基因,缺少任何一点,就很难成功。

阅读全文

与产品方法论中痒点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强直性脊柱炎什么方法最治疗最好 浏览:896
建模仿真常用方法 浏览:885
帮我找个简单的叠穿方法 浏览:739
课程思政是教学方法还是手段 浏览:736
花卷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879
安全带与手机的连接方法 浏览:347
汽车空调膨胀阀检测和维修方法 浏览:812
儿童食用酸枣仁的方法 浏览:632
用阿胶块如何使用制作方法 浏览:17
退烧药的使用方法 浏览:502
怎样矫正儿童驼背锻炼方法 浏览:968
在线烟气检测方法 浏览:422
热宝宝使用方法 浏览:289
教学方法的简介 浏览:298
电脑账号解决方法 浏览:459
权值初始值有哪些设置方法 浏览:496
有没有什么好的祛疤方法 浏览:140
奔小康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934
小龟王摩托车漏汽油解决方法 浏览:928
加工尺寸检测器具使用方法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