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溶胶的制备、净化极其性质的实验中: 制得的溶胶为什么要净化加速渗析可以采取什措施
你好,我正好有这方面的资料就和你分享下了。 目前硅溶胶的主要生产方法有:溶解法、离子交换法、胶溶法、分散法等。 1、硅溶解法:采用无机或有机碱作催化剂,以单质硅与纯水反应来制备硅溶胶的方法称为硅溶解法。该法的优点是硅溶胶成品中杂质... 自来水出厂之前进过一系列的消毒,其中有个步骤是用氯气消毒,部分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盐酸,导致水中有极多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盐酸酸性较强你知道的)!! 胶体遇到到离子,就会沉降下来~~~ 所以,自来水不能用了配制胶体,要... 不行,自来水里本来就含有很多化学物质,消毒物质,如氯气,也有其形成的离子。会有很多可以中和胶粒上的电荷,使胶体聚沉。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具有较高的表面能,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因此溶胶粒子有自动聚结变大的趋势。但事实上很多溶胶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存在而不聚结。经研究得知,这与溶胶粒子带有电荷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粒子带电是溶胶相对稳定... 因为溶胶的固有性质决定了,它的稳定性不是长效的,有可能因为一些溶液环境改变,或者外部环境改变而导致分散系崩坏。所以加稳定价,均衡电荷以及一些胶体粒子之间的作用,是的分散系更加稳定。 定义 胶体(英语: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
⑵ 1.制得的溶胶为什么要净化,加速渗析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溶液的分散质粒子 < 1nm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 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比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要小得多,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则不能,因此用半透膜能分离提纯胶体。(渗析)
⑶ 制取胶体用什么方法
制备胶体的必要条件是要使分散质粒子大小在l nm~100 nm之间。胶体是不稳定体系,在制备过程中还要加入稳定剂 (如电解质或表面活性物质) 。制备方法原则上有两种,一是使固体颗粒变小的分散法,一是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体的凝聚法。
一、分散法
常用的分散法有研磨法、胶溶法等。
1、研磨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质,例如,工业上为了得到胶体石墨(用于涂电视机显像管背后的玻璃外壁)和胶体颜料,要将粗颗粒放进胶体磨,充分研细。在研磨过程中需加一些丹宁或明胶作为稳定剂,防止所得的胶体凝聚。对于柔韧性的物质必须先硬化后再粉碎,例如,将废轮胎粉碎,先用液氮处理,硬化后再研磨。
2、 胶溶法
胶溶法又称解胶法,换句话说,胶溶法是通过向新生成并经过洗涤的沉淀中加入适宜的电解质溶液作稳定剂,再经搅拌,使沉淀重新分散成胶体颗粒而形成胶体,这种过程称为胶溶作用,如在新生成的Fe(OH)3沉淀中,加入少量FeCl3稀溶液可制得红棕色的Fe(OH)3胶体。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化学凝聚法制胶体时,为了将多余的电解质离子去掉,先将胶粒过滤,洗涤,然后尽快分散在含有胶溶剂的介质中,形成胶体。
3、其它分散法
利用超声波 (频率大于16000Hz) 所产生的能量来进行分散的超声波分散法。制备金、银、铂等金属水胶体的电弧法。
二、凝聚法
凝聚法有多种方法,应用也比分散法广泛,主要可分为化学反应法、物理凝聚法等。
1、化学反应法
所有反应,只要能生成难溶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用来制备胶体。利用化学反应的凝聚法制胶体时,不必外加稳定剂,它的稳定剂一般是某一过量的反应物。
⑴利用水解反应
教材中介绍的Fe(OH)3胶体的制备,利用的就是FeCl3的水解反应:
FeCl3 (稀) + 3H2O煮沸 Fe(OH)3 (胶体) + 3HCl
如果将碱金属硅酸盐类水解,则可制得硅酸胶体:
Na2SiO3 (稀) + 2H2O = H2SiO3 (胶体) + 2NaOH
⑵利用复分解反应
可用稀的AgNO3溶液与稀的KI溶液的反应来制备AgI胶体:
AgNO3 (稀)+ KI (稀) = AgI (胶体) + KNO3
2H3AsO3 (稀)+ 3H2S = As2S3 (胶体) + 6H2O
⑶利用分解反应
把四羰基镍溶在苯中加热可得镍胶体:
Ni(CO)4 (苯溶液) △ Ni (胶体) + 4CO
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把氧气 (或SO2) 通入H2S水溶液中,H2S被氧化,得硫磺胶体:
2H2S(稀) + O2 = 2S (胶体) + 2H2O
2H2S(稀) + SO2 = 2H2O + 3S (胶体)
2、物理凝聚法
⑴改换溶剂法
关于改换溶剂法则是利用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性质来制备胶体,而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松香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把松香的酒精溶液滴入水中,由于松香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溶质以胶粒大小析出,即形成松香的水胶体。
利用的就是硫磺在酒精 (或丙酮) 和水中溶解度悬殊的特性来制备硫胶体。
⑵蒸气骤冷法: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胶体。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制得的胶体常含有很多电解质或其他杂质,除了与胶粒表面吸附的离子维持平衡的适量电解质具有稳定胶体的作用外,过量的电解质反而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因此,制备好的胶体常常还需要作净化处理。
⑷ 胶体的净化方法
首先用滤纸过滤,除去悬浊液,再使用半透膜,过滤出溶液,则半透膜中得到的是胶体。
⑸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为什么不对
净化过程中如果还有粒子直径大于100纳米的物质,那么这类杂质就会和胶体在一起不被除去.故不能达到目的,为错解.
⑹ 淀粉胶体中混有Nacl,如何净化,提纯胶体
渗析法。将淀粉胶体装进半透膜中,将其置于流动的清水中,则氯化钠会被流水带走,剩下的就是纯净的淀粉胶体
⑺ 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来除去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是利用什么原理
这个应该是利用胶体的聚成吧。。。因为这个是利用胶体的带电性进行除尘的!!电除尘器内部主要有电晕极(阴极)、收尘极(阳极)及振打系统组成。当电除尘器通电后,电晕极与收尘极间形成电场,烟气粉尘进入除尘器后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离,粉尘在此带上离子电,按照电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基本原理,带正离子的灰尘向电晕场移动,而带电子和负离子的灰尘则移向沉淀极进行荷电,荷电后的粉尘逐向收尘极和电晕极。通过对这两极的振打,粉尘落入灰斗达到收尘目的。
所以是凝聚,是一种物理现像.而电泳是电化学现像.
⑻ 净化胶体需要那些操作
渗析时将胶体溶液置于由半透膜构成的渗析器内,器外则定期更换胶体溶液的分散介质(通常是水),即可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渗析时外加直流电场常常可以加速小离子自膜内向膜外的扩散,为电渗析。
⑼ 溶胶的制备与净化
为了得到溶胶,我们需要制备与净化。 由于制备溶胶要求分散质以交替状态分布于介质中,而且这种分散体系能在稳定剂存在下能够稳定下来。从粒子大小看,由于溶胶粒子小于可滤出的粒子,而大于一般溶液的小分子,故可采用两种途径达到:将大块物质利用胶体磨等手段,磨成直径0.1—1μm的粒子,即分散法;或使更小粒子凝聚成胶体粒子,即凝聚法。
分散法:可以采取机械研磨,超声作用,电分散或化学法等。
凝聚法:使小分子聚集成胶体粒子最简单的办法是更换溶剂法,例如将乙醇的硫磺溶液倒入水中,形成硫磺的水溶液;也可以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产物。在此,难溶性化合物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中,使其停留在胶粒大小阶段。因为晶体粒子成长决定于两个因素:晶核生长速度W和晶体生长速度Q,所得粒子分散度与W/Q之比值成正比,那些有利于晶核大量生长而减慢晶体生长速度的因素都有利于溶胶形成(不利于得到大晶体) 用各种方法制得的溶胶都会含有一定的电解质分子或离子的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溶胶的稳定性,因而需要净化。一般有两种方法:
透析法:利用溶胶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分离出电解质。透析时将溶胶装在透析袋中,并将其放入流水。长时间后,大部分电解质穿过膜随水流去。可以通过检查膜外流水中的离子来监视透析情况。
超过滤法: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用半透膜代替滤纸,在减压或加压下使得溶胶过滤,可以将溶胶与其中小分子杂质过滤开来。
⑽ 气溶胶怎么去除
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大小为5nm~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云、雾、尘埃、未燃尽燃料产生的烟、气体中的固体粉尘等都是气溶胶,而目前大气污染主要成分正是气溶胶。气溶胶的详细划分与表述如图1所示。
根据尺寸大小将气溶胶颗粒物定义为如下几类:核级:5nm~50nm,烟级:50nm~10μm,尘级:≥10μm。根据“呼吸沉积”理论可以得知,尘级颗粒物不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7μm~10μm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可深达肺泡沉积,并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导致心、肺方面疾病,而室内2.5μm以下颗粒污染物会导致新生儿产生致命疾病。
气溶胶存在于大气环境和室内空气中,气溶胶的危害已被人们逐渐认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空气净化技术主要有:高效尘埃过滤器、光触媒法、活性炭法、水净化、静电式净化器等,这些技术或装置只能去除粒径2.5μm以上的气溶胶,而对于分子级别以及粒径2.5μm以下特别是粒径1μm一下的对人体有巨大伤害作用的气溶胶颗粒即核级以及烟级气溶胶却不能去除。
由于近来空气质量持续下降,室内空气质量相应降低。为改善人类室内居住环境,急需发明一种能够除去核级与烟级气溶胶的技术来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洁,保障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