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作业疗法中知觉功能训练方法

作业疗法中知觉功能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3 01:49:44

1. 认知与作业治疗相结合训练方法哪些

再遇到这种困难的时候,需要把那个困难重新演练一遍,这样可以让对方有进一步的刺激。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另外,同样的事情经历一遍就有了一种抵抗能力。在经历的时候也就没有那种痛苦的感觉了。

2. 作业疗法包括哪些训练

作业疗法按生活功能分类包括身体方面、精神方面。

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作业治疗着着于帮助患者恢复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能力。




作业疗法的范围

作业疗法的范围包括下列各项治疗和训练或处理。

(一)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着衣物、使用餐具进食、个人卫生、洗浴、整容、用厕等。训练患者用新的活动方式,方法或应用辅助器具的帮助和使用合适的家用设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二)职业技巧训练:基本劳动和工作的技巧,如木工作业、车缝作业、机械装配、纺织作业、办公室作业(打字、资料分类归档)等,作业恢复工作前或就业前的训练。

(三)家务活动训练:如烹调、备餐、洗熨衣服、家具布置、居室清洁装饰、家用电器使用、幼儿抚育等作业的训练,并指导患者如何省力、减少家务活动的能量消耗,如何改装家用设备以适应患者的功能水平。

(四)工艺疗法:应用手工艺进行治疗,泥塑、陶器、工艺编织(藤器、竹器、绳器等),具有身心治疗价值,即既能改善手的细致功能活动,训练创造性技巧,又可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情绪。

(五)文娱疗法:组织患者参加有选择的文娱活动,改善身心功能,促进健康恢复,常用的文娱项目包括旅行、舞蹈、戏剧表演或欣赏、划船、钓鱼、棋艺音乐表演或欣赏。

3. 作业治疗的基本处方是什么

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特点
作业治疗着着于帮助患者恢复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能力,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于治疗的作业是经过选择的、有目的的活动(purposeful activities),治疗师要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进行作业的选择,而患者作为一个社会上的成员,其需要不仅有个人日常生活的、而且还有家庭生活、社会和职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所谓“有目的的活动”就是与患者所处的环境有关的活动,进行这些活动可改善患者与其所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完成一项作业活动,常需协调地、综合地发挥躯体的、心理和情绪的、认知的等因素的作用,故可根据患者训练和治疗的重点目标,并运用作业分析的知识,选择以躯体运动为主的,或以情绪调节为主的,或以认知训练为主的作业。

(三)对残疾人的作业治疗,重视利用各种辅助器械,工具,以补偿功能的不足,用新的方式以器械为帮助完成生活和劳动所必需的作业。

(四)作业治疗着眼于帮助得恢复或取得正常的、健康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可能的话还要恢复或取得一定的工作能力(不一定恢复原来的职业),而正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赖于以下各基本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平衡,即:①生活自理能力;②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影响力;③工作;④娱乐;⑤社会活动。因此,作业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掌握日常生活技能,能适应各居家(住房、居住环境)条件下的生活,以及适应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换句话说,作业治疗是座桥梁。把患者个人和他的家庭环境及社会连结起来,从患者的个人功能的潜力和需要出发,经过作业的训练和治疗,逐步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通向正常生活方式的彼岸。

作业活动的分类
1.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活动如穿衣、进食、行走、个人清洁卫生等,这些日常生活作业是生活自理和保持健康所必需的。

2.能创造价值的工作活动 通过从事这种作业活动,人们可以取得报酬在经济上自给和抚养家庭;作业的成果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或增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例如各种职业性的工作活动。

3.消遣性作业活动 业余和闲暇时进行,主要满足个人兴趣,消遣时间,并保持平衡的、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如集邮、种花、听音乐、看电视、下棋、打球、游戏等。

作业活动功能及生活环境的评估
(一)运动方面 关节活动范围、肌力、肌张力、耐力、协调性、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

(二)感觉方面 视觉、听觉、触觉、痛觉、本体感觉、实体觉、平衡觉、感觉运动觉。

(三)智能方面 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理解力、抽象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接受程度、行为。

(四)心理及社交方面 独立性、积极性、自制力、自尊心、集体活动的适应性、人际关系。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评估方法有:五级分法、八级分法、Katz分级法、Barthel指数分级、Kenny自理评估等,主要内容有1,个人卫生、洗浴、整理2,穿衣3,床上活动4,体位转移,行走5,进食。

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的特点在于强调在完成作业方面,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指导和训练;并强调应用器具作为帮助。作业疗法的范围包括下列各项治疗和训练或处理。

(一)日常生活活动(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训练 如穿着衣物、使用餐具进食、个人卫生、洗浴、整容、用厕等。训练患者用新的活动方式,方法或应用辅助器具的帮助和使用合适的家用设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二)职业技巧训练(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基本劳动和工作的技巧,如木工作业、车缝作业、机械装配、纺织作业、办公室作业(打字、资料分类归档)等,作业恢复工作前或就业前的训练。

(三)家务活动训练 如烹调、备餐、洗熨衣服、家具布置、居室清洁装饰、家用电器使用、幼儿抚育等作业的训练,并指导患者如何省力、减少家务活动的能量消耗,如何改装家用设备以适应患者的功能水平。

(四)工艺疗法(arts and crafts therapy)应用手工艺进行治疗:泥塑、陶器、工艺编织(藤器、竹器、绳器等),具有身心治疗价值,即既能改善手的细致功能活动,训练创造性技巧,又可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情绪。

(五)文娱疗法(recreation therapy) 组织患者参加有选择的文娱活动,改善身心功能,促进健康恢复,常用的文娱项目包括旅行、舞蹈、戏剧表演或欣赏、划船、钓鱼、棋艺音乐表演或欣赏。

(六)(play therapy)通过有选择的游戏,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和训练,促进其运动智能和社会一心理能力 的发展,常用于智能低下、脑性瘫痪、自闭症和其他肢体残疾的儿童。

(七) 工作疗法(work therapy)简称工疗,组织患者在专人指导下参加适当的工作和生产劳动,以转移患者注意力,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及进行社会能力的训练,多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八)书画疗法 中国传统作业疗法,通过书法练习和绘画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抒发情感,用一般慢性病和抑郁、焦虑等患者。

(九)感知训练(sensory and perceptual training)对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进行触觉、实体觉(stereognosis),运动觉、感觉运动觉的训练。

(十)认知训练(cognitive training)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解题(problem-solving)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十一)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通过种植花草、栽培盆景、园艺设计等作业进行治疗,对身体和精神和训练均有好外。

(十二)日常生活自助器具的订购和指导作用 对有运动障碍的患者提供订制或购买自助器具的咨询,并指导患者使用这些器具,以方使患者藉器具的帮助能完成日常生活的一些动作如梳洗,穿着鞋袜、备餐、进食、步行等。

(十三)轮椅处方(Wheel chair prescription)为需要轮椅代步的患者写出订购处方,以选择适当类型的轮椅及必要的附件,并进行使用轮椅的训练。

(十四)手矫形器和夹板的制作和使用指导 为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简单的矫形器(如矫正腕下垂和手指挛缩)或夹板,经过训练,使手保持在功能位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

(十五)家居环境咨询 根据瘫痪或其他严重功能障碍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有关出院后住宅条件的咨询(包括进出通路、房屋建筑布局、设备等),提出必需的装修意见。

(十六)就业咨询(vocational counseling)根据患者的技能、专长、身体功能状况、兴趣和就业的可能性,向患者提供有关就业的意见和建议。

(十七)职前训练(prevocational training)在正式从事职业工作前,先进行技能、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十八)卫生教育 举办专题讲座,向患者进行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和康复的教育,如对关节炎患者讲如何保护关节、如何使活动做得省力等。卫生教育不但面向患者,而且还面向其家人,使能配合做好家庭康复。

以上作业治疗项目由康复医师和作业治疗师根据治疗目标和需要和设备技术的条件进行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和常用的项目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技巧训练、工艺活动和日常生活自助器具的订购和指导作用。

(十九)深呼吸放松疗法(Respiratory therapy)在安静的房屋,坐到一个舒适的板凳上,打开轻音乐,慢慢的坐下来,闭上眼睛,有节奏的慢呼慢吐,在呼的时候,尽量呼到最大限度,然后紧接着全部吐出去,吐干净。彻底。在呼吸的同时脑子里面跟着轻音乐的节奏缓缓的飘荡,随意、自然的冥想。

作业疗法的适应证
作业疗法的适应证是十分广泛的。凡需要改善手的运动功能(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和劳动能力)、身体感知觉功能、认知功能和改善情绪心理状态、需要适应住宅、职业、社会生活条件,都适宜用作业疗法进行训练。目前,作业疗法多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科和老年病方面 脑血管意外的遗症、关节疾患、老年性认知功能减退。

(二)骨科方面 骨关节损伤后遗症,手外伤、截肢后、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三)儿科方面 肢体残疾、发育缺陷、学习困难或残疾、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精神科方面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焦虑症、抑郁症、情绪障碍。

作业疗法外方格式
作业疗法的处方内容包括:作业种类、治疗目的、分量及次数、注意问题

例如,一男性患者,38岁,机械工人,手部损伤术后恢复期,拇指对指及食、中二指的对指和屈伸功能障碍,须进行作业治疗,经过作业功能的检查和评估后,为患者开出以下的作业疗法处方:(表3-3-1)。

表3-3-1 作业疗法处方示例

序号治疗种类治疗目的及活动次数和分量注意事项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恢复手细致活动功能,解、结衣扣,手持碗筷,梳头,拧干毛巾60分钟×10~2次/日可给家庭作业回家自己练习2职业技巧训练为恢复劳动能力作准备,拧螺丝母、装配机械设备30~45分钟×1次/日循序渐进3工艺治疗训练手细致功能,改善情绪,如泥塑、编织等每周2次,每次1~2小时4复业前评估和就业咨询治疗后期安排,决定是否需要改变工

至于作业治疗计划的拟订,须以患者残疾或功能障碍问题的分析作为依据。作业治疗须长期进行,直至患者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重返社会。

4. 作业疗法该怎样治疗颅脑损伤患者

在制定作业治疗计划时,必须首先经过细致周到的评定,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全身状态,然后根据患者所处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密切观察患者各方面的变化,及时与小组其他专业人员沟通信息,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段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一部分可以参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颅脑损伤的患者有时并不仅仅是一侧肢体的瘫痪,而是出现双侧肢体都有功能障碍,加之高级脑功能障碍造成的理解能力下降记忆力减弱空间识别能力下降,以及情感障碍等多方面的因素,训练过程较之脑卒中患者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更加复杂的状况因此,治疗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持久的耐心和必备的专业知识,并在治疗评定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最佳方案

作业治疗根据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昏睡或对外界事物有意识和反应,但难以处理

第二阶段:对自身变化难以接受,情绪波动大,对现实状态不适应

第三阶段:逐渐接受,适应现实

(一)第一阶段的治疗

1.功能评定第一阶段患者的评定,实际为早期介入作业治疗的评定由于颅脑外伤患者的障碍特征变化比较快,需要作业治疗早期介入治疗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早期作业治疗主要的评定内容为意识水平和肢体的功能主要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能力,预防继发性的障碍如果患者意识水平处于正常状态,具体的评定内容如下:

(1)认知:患者反应如何?能否响应简单的口头命令?如“握我的手”患者能否用语言或眼神来交流?

(2)视觉:患者能否用眼睛注视某物或治疗师?能否在听到声音时睁开眼睛?

(3)感觉:患者能否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对疼痛或寒冷做出反应

(4)关节活动度:患者是否有关节活动度受限?如有,需要判断是由于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所致,还是出现了关节挛缩

(5)肌力: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患者肌群是否软弱无力?

(6)运动控制:患者是否有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是否有张力增高痉挛或是低张力状态?是单一肢体单侧肢体或是双侧肢体受累?是否存在原始反射?

(7)吞咽状况:患者是否自己进食?是否有呛咳?患者是否能闭合嘴,而不外漏食物和流口水?

(8)社会心理和行为:患者是否安静或者情绪不稳定?

第一阶段患者的评定,一般借助量角器徒手肌力检测法传统神经系统检查法和临床观察来完成GCS昏迷量表和RANCHOSLOSAMIGOS量表常用来评定这一时期患者的认知水平

2.作业治疗一般情况下,第一阶段的患者作业治疗的目标是:提高患者的反应水平和对自身及环境的认识,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就应该让患者尽可能地进行在坐位下的各种训练和坐位进食,防止长期卧床,为下一步进入作业治疗室进行作业治疗做准备

主要内容包括:良姿位知觉刺激正确的坐姿矫形器的应用吞咽困难的处理行为情感的处理和家属陪护的教育

(1)良姿位和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在患者处于发病初期昏睡状态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由于存在弛缓或痉挛原始反射异常姿势,或者由于骨折医疗性处置以及一些人为的动作,如清洁卫生做神经学检查等原因,使患者很难维持良好的姿势不良姿势一方面可造成皮肤的受损形成溃疡,另一方面,由于肌肉紧张程度的不均衡,易造成关节挛缩变形和异常姿势基于以上原因,采取良好的卧位姿势,定时变换体位,被动和辅助的关节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2)知觉刺激:在颅脑损伤患者患病初期,作业治疗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可控制的知觉刺激,提高和改善患者的意识水平知觉刺激可以从患者早期半昏睡状态或昏睡状态下就开始实施

知觉刺激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刺激

1)视觉:让患者靠坐在床上或者坐在轮椅上,这个动作本身就可以使患者脱离只看到天花板的视觉环境,对周围环境注视的本身,就是最基本的视觉功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人事物

2)听觉:利用铃铛拨浪鼓等发声物体在各个方位发出声响,练习患者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反应是将头偏向发出声响的方向有时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可同时进行

3)触觉:以表浅感觉为例,利用粗糙或者细软等不同质地的布,在患者皮肤表面摩擦,指示患者指出摩擦的部位在知觉刺激训练之前,治疗师应当了解患者受伤之前的生活性格和兴趣爱好,这样可以给予他更有意义的感知觉刺激一般情况下,患者对家人的语言要求抚摸和气息易产生反应,而对专业人员则较难所以,从治疗初期开始,治疗小组中就应该包括一名家庭成员,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非常有帮助随着训练的进展,应从单一刺激逐步过渡到多种复合刺激对感觉刺激和口头命令有反应的患者,可以应用功能接近的感觉刺激加以训练

(3)正确的坐姿:坐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论是床上坐位还是轮椅坐位,都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在身体向上的姿势下与周围环境直接接触的机会正确的坐姿可以防止压疮和关节挛缩,促进肌张力,抑制原始反射,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4)夹板和矫形器的使用:夹板和矫形器在早期阶段的使用主要用于:①痉挛限制了患者功能活动并造成ADL的依赖;②存在关节活动受限;③潜在有发生软组织挛缩的可能手和腕关节的夹板常用来在休息的时候维持其功能位和降低肌张力(具体可参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脑卒中的治疗)正确使用夹板的方法是2小时交替穿戴护理人员和陪护人员应掌握穿戴夹板的正确方法,并学会定期检查皮肤是否有受损的情况

(5)吞咽困难:昏迷患者可利用胃管进食一旦患者适应并能合作,医生可决定何时拔除胃管,并且吞咽障碍的评定同时开始其训练往往在患者情况进一步好转后开始

(6)行为和情绪的处置:当患者开始逐渐熟悉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后,经常会有一种混乱情绪不稳定或者淡漠的表现对于初期的患者治疗师要从容耐心,再次向患者介绍治疗师的职责,患者目前的状况等如果患者情绪不稳定,应给患者充足表达感情的时间,使患者感到他的需求在被治疗人员用心聆听当患者的混乱状况减轻合作能力提高后,应选择安静的环境开始治疗,而且至少要有一个家属在场

(7)家属和陪护人员的指导:家属和陪护人员也参与到治疗小组中是一种有益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在康复过程中获得家属的配合和帮助他们可以为治疗提供信息,并在感觉刺激过程中维持适当的床上姿势过程中提供帮助,并且可以参与关节活动训练当患者清醒并能活动时,他们可直接在患者保持轮椅上的正确姿势进食动作和ADL训练等方面提供帮助另外,由于家属和陪护人员也有可能出现恐惧感情失控等情况,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指导的同时,治疗师也应在心理方面给予支持治疗师应尊重家属表达其感情的需要,让家属感到他们的忧虑被治疗师所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第二阶段的治疗

第二阶段患者是清醒的,但经常表现出混乱动摇和不适宜的反应对于此期患者的评定与第一阶段的患者相类似,要进行包括肢体情况吞咽情况感知觉认知功能等各方面的评定另外,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ADL工作能力和回归社会能力的评定评定过程中由于患者注意力不能持久,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

这一阶段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康复模式和代偿模式前者是以神经可塑性理论为基础,后者通常通过合适的装备环境的改造以及利用健侧代偿来完成

1.肢体情况其评定包括关节活动度感知觉运动功能以及活动的控制能力等

正常运动的先决条件包括:正常的姿势张力伸屈肌可控制的整体平衡接近正常的稳定状态和实行选择性运动模式的能力由于痉挛软组织挛缩原始反射的出现姿势反射的减弱或消失肌力的减退和感觉的损伤等,都将影响患者独立进行活动和正常的控制能力

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一般原则包括:促进肌群从近端到末端的控制,促进姿势的对称保持,促进双侧肢体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并且获得正确的感觉体验

(其治疗方法参见本书第四章第四节脑卒中的治疗)

2.吞咽状况评定患者的吞咽状况,应包括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两个方面临床检查可以帮助检查者判断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因是情绪冲动(患者是否狼吞虎咽,造成呼吸不畅,噎住了)还是口部运动受限引起(患者能够运动食物,还是用口兜住食物;患者是否能够处理进食时产生的唾液,还是明显流口水;患者是双侧都参与咀嚼,还是一侧代偿另一侧的功能)临床检查还可以为治疗师提供患者认知功能情况(患者是否知道餐具的用途和食物的种类)感知觉能力(是否有单侧忽略)以及语言功能(患者是否能说出餐具的名称,有无失语或构音障碍)

影像学的检查是必要的通过影像学的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结构性或生理性的口咽喉和食管的病变影响了吞咽功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有处理固体液体食物的能力,这些信息可用来设计饮食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不适当的姿势行为混乱认知和感知觉功能的损伤,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吞咽功能

针对上述吞咽方面的问题,治疗师需要与临床医师以及语言治疗专业人员配合,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在吸吮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奶嘴等物品,轻轻刺激口唇周围以诱发吸吮动作;另外,在口腔中放入少量带有酸味的食物,有助于诱发吸吮反射的出现;舌的各个方向运动对于食物的嘴嚼吞咽动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舌的适当运动,食物无法被转移至口腔中利于咀嚼和吞咽的位置在舌肌运动不良时,可利用冰糕或者在患者口角等部位涂抹果酱一类黏稠食物,指导患者做用舌头去舔这个动作,非常有利于促进舌部的运动功能;患者吞咽功能减弱时,可将食物准备成混合湿润的小团块以便吞咽

3.知觉障碍的处理包括一些常见的失认和失用症的治疗

(1)半侧视空间失认:半侧视空间失认的作业治疗分两个阶段,即卧床期和离床期

1)卧床期:首先采取床边作业治疗的方法治疗半侧视空间失认的基本出发点,是如何使患者认识失认的空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治疗师从患者的失认侧打招呼和做训练,也可让患者进行阅读,也可提示目标物体于视野内,令追踪视线向失认侧移动的物体,可在不转动头的情况下,用手指随视线追指目标物可以对患者的失认侧,予以触觉扣打按摩冷等感觉刺激,也可让患者自己活动瘫痪侧或刺激瘫痪侧,还可让患者活动肢体过中线到对侧去取故意放在患者失认侧的急需物品可以利用颜色鲜艳的物体或手电筒光吸引提醒患者对患侧的注意

适合于床边展开的作业治疗内容有:

①所有治疗有关人员尽可能从失认侧与患者打招呼,交谈

②听广播时将收音机放在失认侧,给患者以听觉刺激

③可以让患者阅读书报,可就有关内容展开话题等

④进行适度的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⑤进食时旋转餐盘180°,以引起患者对失认侧食物的注意

⑥指导家属及陪同人员,要从失认侧同患者打招呼,交谈

2)离床期:如果患者能够在轮椅或者床边持续保持坐位30分钟以上,就可经医生允许后进入作业治疗室展开更加细致更有针对性的作业治疗

具体治疗内容如下:

A.促进功能恢复及重组的方法:具体有通过视觉探寻桌面上或屏幕上对象的训练;向失认侧移动木棒的训练;绘图及拼图的训练;拿起并摆放纸牌的训练;推沙板磨的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将投环从健侧移动到失认侧的训练;抛接海绵球训练,训练时有意将球抛向失认侧;转移训练,主要练习床至轮椅及轮椅至床的动作;有关躯干旋转运动的手法训练等

存在半侧视空间失认的患者,在做转移动作时如果仍采用常用的健侧转移,常会出现仅靠健侧发挥作用,而失认的瘫痪侧无所作为的情况如患者从轮椅转移到床时,患者的健侧肌力充分,即使患脚在踏板上患侧不发挥作用,患者仅凭健侧发挥也可完成转移动作但是如果患者从患侧开始做转移动作,则会由于患侧的问题而难以完成所以通过让患者从患侧做转移训练,可以使患者注意到患侧,使患者认识到患侧不运动就不能完成转移如果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在Brunnstrum分级3级以上状态时,患者就可以进行向患侧的转移动作训练

B.整合的方法:按照患者半侧视空间失认的程度,将多种训练方法整合至具体治疗阶段中,形成阶段性治疗,以实现分阶段治疗目标治疗时最好选择单人间或安静地点,可让患者健侧靠墙,治疗师位于失认侧来选择刺激进行治疗具体有如下几种方法:

a.感觉间整合:这是通过利用各种感觉刺激来达到整合目的的方法视觉分步训练:

从狭窄范围的一条横线逐渐演变成平面课题,并将所探索的空间范围从健侧空间逐渐分步扩展到失认侧空间;通过控制探索空间内对象的大小及数量来分步进行;在寻找对象的训练中,通过控制寻找对象的难度分步进行;将在探索空间内按顺序连续追踪的治疗课题,逐步发展到在探索空间内追踪,且眼球向各个方向进行不连续并且大幅度运动的治疗课题

听觉及躯体感觉的训练:同样也按程度逐渐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对失认侧的认识

可通过向失认侧翻身及仰卧位下向左右方向的重心移动,使失认侧负荷体重来强调感觉,提高对身体的认识能力通过坐在椅子上及站立时失认侧的负重来促进肌肉收缩,同时也可提高对身体的认识

b.不同种感觉间整合方法:通过强化感觉来扩大知觉空间的同时,也可联合不同种感觉来提高对失认侧空间的认识

听觉与视觉:在做探索空间的积木训练时,可分步施加听觉刺激来促进失认侧空间的扩大,从失认侧发声有助于促进向失认侧的视觉探索

躯体感觉与视觉:在向失认侧移动体重的同时,通过视觉探索来促进视觉;在视觉探索和手的够拿动作训练中,加入头部运动及上肢操作来促进向失认侧的视觉及视空间认识,并且通过姿势控制来诱导向失认侧的视觉认知

通过视觉与躯体感觉的正确整合,来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应,再通过适当的强化听觉刺激来正确地反馈感觉,更能有效地改善半侧视空间失认将各种感觉间整合的结果有效地泛化到PADL及IADL中,提高日常生活的完成能力

C.代偿方法:在患者的功能难以完全恢复时,可采用代偿的方法

a.利用提示促进失认侧的注意:在视觉探索对象的训练中,阅读训练时及进食的餐具和过道的失认侧加上红色提示物,来促进失认侧注视

b.难以促进失认侧注意时的方法:就患者可认识的健侧空间为中心设定日常活动的状况如将电灯开关电视呼叫器均放在健侧,把胶带贴在地面上指示好回病房的路线,将门做好标志等患者尚未完全恢复功能时可用此类代偿的方法

D.前庭刺激法:前庭的多种刺激方法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左侧经皮神经电刺激颈部肌肉的本体感觉性刺激———左颈后肌的振动不同方向的转颈运动对前庭均有刺激作用,有助于改善症状记忆障碍中的视觉意想技术也对本症状有效

E.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反复练习日常生活活动的项目,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予以详细分解,同时让患者自述关键步骤,以此做提示方法来练习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让患者观看用摄像机拍下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像,清楚及时地反馈给患者自身动作的错误所在,并予以具体纠正

视空间失认的患者所合并的运动障碍较轻时,其日常生活活动多可恢复到自理水平,而在运动障碍较重时,则通常只能恢复到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自理的水平

F.环境方面:包括三个方面

a.用品及器械:穿衣时可选择前后左右标志明显的衣服,或缝上明显的标志;若患者常忘记拉轮椅手闸,可在脚踏板处做好标志,也可在轮椅应停放位置做好标志以便患者将轮椅停放在正确位置

b.生活环境及设备:对半侧视空间失认患者要入住的病房,要根据半侧视空间失认对患者的影响程度酌情调整床的位置朝向电灯开关与床的位置关系电视的位置等

c.周围的人文环境:密切地同其他专业的治疗师护士护工家属沟通,有利于评定和加深了解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患者所处的状态,与有关人员共同决定治疗方针及实施方法

G.家属及患者方面:对于家属要给予指导与援助家属可经常陪伴患者,并随时予以刺激,这在治疗上有重要的辅助意义要指导和帮助家属,首先要他们理解患者,并掌握最好的处理方法治疗师也要注意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与疏导,对患者也要逐步促进其对自己疾病及障碍的正确掌握,尽可能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能注意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H.游戏活动:可以利用拼图类拼插类棋类等游戏活动,进行有关半侧视空间失认的针对性训练通过引导其注意力的方式,使患者逐步正确地完成游戏活动

近年来有关半侧视空间失认症治疗的尝试有:①Caloricstimulation:1985年Rubens首先报道了利用冷水刺激左耳或温水刺激右耳诱发出向右的眼震,同时也会诱发出向左的眼震慢相,以此改善了半侧视空间失认的症状此后又有CappaVallarRode等多名学者的有关报道②刺激视运动:由视运动诱发眼震来改善半侧视空间失认1990年PizzamiglioL报道:采用等间距的并列线条向一个方向活动,可诱发出视运动性眼震,通过诱发出慢相的向左眼震,可改善半侧视空间失认③配戴棱镜:棱镜的作用是将对侧视野移向中间,有患者配戴四周后,视知觉活动获得明显改善的报道④眼罩:健侧配戴眼罩或同时予以失认侧刺激,可达到有益的效果⑤录像反馈法:利用录像监测患者的作业活动,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患者通过观看自己的这些活动,可重新学习到完成这些作业活动的更多方法由此,可建议在一些相对危险的工作地方(如厨房)安装一面镜子,将左侧失认的情况反射到右边,让患者注意到,避免烧伤烫伤等情况的发生

(2)Gerstman综合征:包括4个方面:

1)左右失认:治疗师在治疗时经常提供左右方向的暗示,以帮助患者辨认在他左或右方的物体;将衣服鞋子等的两侧用不同的色带标记;在进行作业活动时,相应地喊出左或右的方向;在选定的一侧手上加以额外的触觉或本体感觉刺激,如在右腕上系上重量带等以帮助患者分辨,选定一侧后不宜变换

2)手指失认:给患者手指以触觉刺激,同时呼出该手的名称,反复在不同的手指上进行

3)失算:提供患者一些数的运算,可从单位数的笔算开始,然后逐步增加运算难度;之后可给患者能自动出现数目的作业,让他辨认和熟悉其中的数字,如玩扑克牌投骰子等,以训练患者的数目知觉,提高心算能力,改善患者的数目失读

4)失写:辅助患者书写,并告之写出材料的意义,若健肢有可能书写,应着重训练健肢在这方面的功能

(3)疾病失认:治疗很困难,要经常加以提醒和监护,不过该症状多于3~6个月内自愈

(4)结构性失用:对结构失用的患者,可采取让患者反复进行简单抄写或模仿的课题练习对于左侧大脑半球损伤的患者,用带标记的抄写或模仿课题,从简单图形开始进展到标志逐渐减少的课题,再发展到复杂图形可从平面图形发展到三维立体图形对于右侧大脑半球损伤的患者,先用简单文字或图形的抄写或模仿训练,再逐渐发展到复杂图形的抄写训练其他的治疗措施还有:

1)搭积木练习:可利用积木块做练习按照治疗师给出的模式,模仿搭出图形,先从2至3块开始,逐渐增加数量,并从简单组合逐渐发展至复杂组合,也可从平面组合的水平逐渐达到立体组合的水平

2)火柴杆的拼图训练:利用火柴杆,按照治疗师给出的图形模仿搭出先从2至3根火柴杆的拼图开始,逐渐向复杂图形过渡

3)搭木钉的训练:可利用木钉,按照治疗师给出的模型,模仿搭出图形

4)将平面图案转换成立体结构的训练:这是将画在纸上的平面图案提示给患者,让患者利用木块或木钉等组合成立体结构的训练

5)拼板训练:将画在板上的图案分割成几块,将搞乱的各分块组成图案的训练

6)拼图训练:利用市场上出售的较简单的拼图来做训练以内容简单且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为好,过于复杂多会招致患者产生混乱训练中应注意:只有患者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后,才可发展到更难课题的训练

(5)运动性失用:由于该失用以精细动作完成困难,故应加强以精细动作练习为主,并在练习过程中大量给予暗示提醒或治疗师手把手地指导患者改善后再减少暗示提醒等,同时增加活动的难度

(6)穿衣失用:穿衣失用的训练是作业治疗中的重要训练项目治疗师要对患者以往的穿衣习惯予以充分了解,尽量找出与患者发病前相似的穿衣方法,建立具体步骤,按确定步骤每天反复练习至患者掌握为止治疗师要教患者识别服装的左右前后里外,必要时可将左右前后里外做上标志若患者不能正确扣纽扣时,指导患者从最下方的纽扣开始扣起,直至最后一个纽扣可将最下方的纽扣与扣眼染上特殊颜色,以便患者识别扣纽扣动作困难时,指导患者用手指握住纽扣穿过扣眼,用手指体会扣纽扣的感觉

穿衣训练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效地使用语言命令训练中也要注意环境因素对穿衣的影响,也可以借助录像带帮助训练

穿衣失用患者多伴有半侧视空间失认半侧身体失认结构失用等伴半侧视空间失认结构失用的穿衣失用,可参照半侧视空间失认结构失用的治疗

4.认知能力认知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介绍注意记忆和思维障碍的治疗

(1)注意障碍:注意障碍虽然只是认知障碍的一个方面,但其康复却是认知康复的中心问题,只有纠正了注意障碍,记忆学习交流解决问题等认知障碍的康复才能有效地进行

1)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

A.每次训练前,在给予口令建议提供信息或改变活动时,应确信患者已注意,如果可能,要求患者复述刚才说过的话

B.多应用功能性活动治疗,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中,提高注意能力与应变力

C.训练中应避免干扰运用环境能影响活动执行这个概念,治疗应先在一个安静不会引起注意力分散的环境下进行,逐渐转移到接近正常和正常的环境中进行脑损伤患者工作时,干扰应严格限制到最低限度,如开始时只允许几个人和他在一起,在某个时间段,也可一个人进行治疗活动如果可能,可将其活动安排在他自己的房间里,使环境变化最小

D.当患者注意改善时,逐渐增加治疗时间和任务难度教会患者主动地观察周围环境,识别引起潜在的精神不集中的因素,并排除它们或改变它们的位置,如电视机收音机位置或开着的门等

E.强调按活动顺序完成每个步骤,并准确地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F.与患者及家人一起制定目标,实施训练计划鼓励家人照顾者参与训练,使其了解患者的情况及照顾技巧,鼓励他们在非治疗时间,应用训练时所学到的技巧督促患者

G.在注意训练的同时,应兼顾并有效处理其他认知障碍的康复,如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及执行功能等

2)训练方法:

A.信息处理训练(informationprocesstraining):

a.兴趣法:发现患者有趣的东西和用熟悉的活动刺激注意,如使用电脑游戏,画面开始,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猴子在戏耍,当患者注意并感兴趣时,逐步深入到新奇复杂的情景中然后让患者自己操作,不要轻易扩大刺激量,直到掌握为止训练中要注意观察有无精神疲劳

b.示范法:示范你想要患者做的活动,并用语言提示他们,以多种感觉方式展现要做的活动,这有助于使患者了解你想让他们集中注意的信息如打太极拳,一边让患者看到刚柔相济舒展流畅的动作,一边抑扬顿挫地讲解动作要领,使患者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加强注意

c.奖赏法:用词语称赞或其他强化刺激,增加所希望的注意行为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当希望的注意反应出现之后,立即给予奖励因此,在注意等认知训练时,治疗师可准备一些毛公仔巧克力各种卡通小贴片等作为小奖品,激发患者的热情

d.代币法:这也是一种奖赏方法让训练者用简单的方法在30分钟的治疗中,每两分钟一次地记录患者是否注意治疗任务,连记5日作为行为基线然后在治疗中应用代币法,每当患者能注意治疗时就给予代币,每次治疗中患者得到的代币数要

5. 作业疗法评定的内容有哪些

作业治疗的评定内容包括感觉运动功能、社会心理功能、认知综合功能、环境、日常生活能力。

感觉运动功能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反射、软组织结构、肢体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越过中线运动、协调性、平衡功能、对刺激的接受和处理能力等。

认知综合功能即运用脑的高级功能能力,包括觉醒水平、定向力、注意力、认识力、顺序、定义、概念、解决问题、学习概括、时间安排等等。

社会心理功能是指融人社会能力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包括自我概念、价值、兴趣、介入社会、人际关系、自我表达、自我控制、应对能力等。



活动特点

1、针对性:作业治疗是根据病、伤、残者日常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和职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选择有自的的活动进行治疗和训练,如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感知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等,来改善患者身体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因此,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2、科学性:选择的作业活动性质及其作用是以科学知识作为依据,在活动分析和功能评定的基础上制订,能增进患者的功能和能力。不是盲目的、机械的、不合理的。

3、趣味性:活动内容与患者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有关,符合患者兴趣和需求,能被患者接受,活动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由患者自己选择;治疗环境的设施与气氛接近于家庭、工作和社会环境,具有现实性与生活气息,因此,不但能提高患者的兴趣,也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4、主动性:作业治疗中所采用的作业活动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其治疗效果与患者主动参与的程度成正比。患者的主动参加调动机体的积极性,并可从作业结果中得到一定满足。医生、治疗师、护士以及家属在作业治疗中只是起着监督的作用,将帮助降低到最低限度。

5、调节性:活动量可调节,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功能情况,从活动时间、活动强度、间歇次数和时间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增减活动量。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作业疗法

6. 作业疗法的理论有哪些模式

在疾病或者受伤并导致功能障碍后,患者的作业能力也存在障碍,作业疗法师怎样才能知道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首先,治疗师要掌握临床所诊断的疾患对患者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对完成作业活动能力的限制,并且要知道目前治疗这一障碍的研究结果———循证实践(theevidencebaseofpractice,EBP)其次,治疗师必须能够对这些患者进行专业的评定和治疗最后,他们要知道治疗的构成———实践的理论基础

作业疗法的构成或过程是在不同理论模式的实践中发现的作业疗法实践模式是将患者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作业活动和生活质量理论化,从而指导评定和干预如何对作业活动和目的性作业活动加以定义说明作业活动对于人的生活重要性的原因,如何定义作业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治疗性作业活动是有目的和意义的,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些对于理解作业活动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期的作业疗法强调以技术为重点,而非以理论基础为指导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的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将作业疗法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促进作业疗法理论和研究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给临床提供因人而异并且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利用理论去指导临床的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但就目前而言,作业疗法的理论体系尚处于探寻分析比较完善和统一阶段

下面就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几种作业疗法模式进行介绍,这些模式被认为是作业疗法的理论基础,还有待于在未来的作业疗法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发育模式这一模式首先由LelaA.Lorerns博士在1970年提出他通过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

1.人类在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等方面的发育以及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语言日常生活动作社会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发育都是同步的

2.人类的发育遵循顺序性的渐进的累积的和可以预见的原则

3.人类各方面(横向和纵向)的发育,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

4.这些能力通常都是在发育过程中自然地学会

5.后天的家庭社会及公共组织的影响,也有助于人的成长过程

作业治疗师的工作对象是发育迟滞或障碍者,患者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作业治疗师则提供改变的条件

(二)作业活动模式该模式在20世纪70~80年代由MaryReilly倡导并提出,它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即分析发展和学习掌握其基础是早期的作业疗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发育的理论作业活动模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用于干预颅脑损伤等病后的认知和感知功能障碍者,也可以作为选择各种作业活动方法的基础该理论认为:

1.人们通过学习角色的心理社会需要而与社会整合

2.患病后可能丧失某些技能,但可以通过重新学习再次获得

3.技巧的适应是渐进的,与其他技巧的适应同时进行并相互影响;适应是连续的,开始时自觉地学习和行动,以后逐渐养成习惯

4.多数的适应是在与不断增长的环境的实际交流中产生,从而开发出现实需要的技巧

(三)人-作业模式该模式由GaryKielhofner发表于1997年的论文报告中他将人类作业系统分为意志习惯性行为三个层次根据GST法则,意志是最高层次,行为是最低层次意志层次是由个人的归属感兴趣价值三个部分组成习惯性的层次将行动的方式和作用进行分类行为层次由行为的基本能力———技能构成,它受另外两个系统层次的支配其理论基础是:

1.对人类来说,没有有意义的作业,就没有健康而言人的多数行为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环境回报和强化的结果

2.人类通过使用由精神和意志赋予了活力的双手,可以对自己的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即作业可以构成人类的健康,而且还可以作为健康的手段

以上这两点强调作业是人类健康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是治愈过程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设置学习的目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3.为使作业疗法成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必须将目的本身的特征具体化

(四)精神动力模式其倡导者GailFidler自1942年涉足作业疗法领域以来,就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设计或策划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是作业疗法治疗过程的核心”该模式研究个性和动机的形成原因,以帮助促进个体获得自知与成熟它认为:此类患者的行为动机是不自知的或是由于过去不良的经验病态人格缺乏经验缺乏技巧精神疾病对现实的不正确理解,使患者不能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不能与他人构成一定的联系

她的精神动力模式所提倡的活动侧重于个人的身体神经行为学认知心理社会文化性等方面,并同时把有目的性的活动和人类结合起来,以适应个人的需求作为重点,使之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在治疗上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治疗师应注意把活动与患者的关系等组合起来加以利用,要适应患者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需要和价值观

(五)感觉统合模式20世纪60年代,A.JeanAyres博士在经过长期研究后总结提出的“知觉运动发育顺序假说”基础上提出该模式她认为:人类的发育包含4个不同层面,首先是从触觉固有觉视觉的统合开始的,它是第2个层面运动的基础,而第3个层面视空间知觉和运动能力,又是通过运动的策划能力进化而来的,第4层面的学习能力和概念能力的基础在于第3层面的正常发育

Ayres认为,对于感觉系统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的时期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这4个阶段基本上相当于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该模式的特点为:不是直接诊疗具体的日常动作等每项能力障碍,而是针对能力障碍的原因再学习的过程;从各种感觉系统的整合过程来评定整合障碍的原因;研发出了以南加州感觉统合检查为主的检查工具,使诊断与治疗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治疗模式适用范围较广泛

感觉统合模式的主要对象是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其治疗顺序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调整感觉输入;2.促进姿势反应;3.促进运动策划;4.双侧整合;5.视空间形态知觉听觉———言语能力的促进

(六)运动控制模式这一控制模式是应用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一种治疗理念训练有4种方法(Rood;Bobath;Brunnstrom;Kabat,KnottandVoss),各种感觉运动和神经恢复手段都被包含在这一模式之中

此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人的感觉知觉认识思想情绪行为及社会与文化方面都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它们的发生发展与成熟都有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一个质变与量变的过程在此模式中,通过应用神经生理学机制抑制异常的肌张力及姿势反射,并诱发正常的运动反应

(七)康复模式该模式的基本观点是: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疾病或损伤使患者丧失了某些功能,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恢复时,可以指导患者重新学习并掌握的技巧予以代偿,甚至通过环境改造或利用他人帮助以使患者达到最高的独立水平患者成为康复小组(Team)中的核心,治疗师通过提供适当的训练方式和装备,并通过调整患者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享受有意义的生活

康复模式包括:

1.学习并训练使用自助具;2.更衣技术;3.家居环境改造;4.移动工具的运用;5.家庭教育;6.休闲娱乐活动;7.自理教育与训练;8.轮椅技能训练;9.能量保持技术

康复模式通常与生物力学模式运动控制模式联合使用,以提高和加强感觉运动以及认知功能的恢复

(八)生物力学模式此模式的观点认为功能障碍是运动范围肌力耐久力的障碍,并从运动学动力学和医学出发,为患者提供运动学的机械力学原理该模式是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等力学原理应用直接的运动方法,如杠杆扭矩等,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生物力学模式评定项目主要涉及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测定耐久力检查和感觉检查

(九)作业功能模式作业功能模式(OFM)指导对有身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从而使他们能够完成作业活动OFM源于临床实践最初的观点认为那些能够扮演好自己在生活中角色的人会感受到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自尊(self-esteem)和生活满足感(lifesatisfaction)部分研究支持能力和满足感有关这一观点(Robinson-Smith,Johnston&Allen,2000)例如,在年岁较大的成年人中发现实际表现能够强化功效(Resnik,1998)作业活动的能力发挥了患者的特性(Cristinansen,1999;Toal-Sullivan&Henderson,2004)作业功能模式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在恢复自我表现或者指导他人的角色中获得满足感

OFM的一个假设是指根据现有的功能和能力(例如力量感知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完成自我角色和日常活动的能力这一等级构成提出低水平的功能和能力,例如力量和耐力与高水平地完成日常活动和任务有关这一构成已有研究支持(Dijkers,1997,1999;Geerzenetal.,1998;Sveenetal.,1999)Dijkers指出,低层次的功能和能力与高水平的任务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仅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例如力量,并不能保证能够完成指定的活动或任务,同样的,能够完成一个简单的活动并不表示能够完成角色扮演

能力是由很多功能结合在一起发展而来的,而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需要多种能力当某种功能或能力受损后,作业功能障碍并不一定就表现出来,可能会适应性地由其他功能和能力代偿来完成活动

关于低层次的功能和能力与高层次的活动任务和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待研究(Trombly,1993,1995)

OFM的另一假设是:令人满意的作业机能仅发生在个体处于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之中时真正的作业机能不会凭空产生或者在一个受控制的情形下,例如诊所里;作业机能是患者与物体场所和环境之间成功的相互交流为了重新获得丧失的能力,尽管一开始的时候会控制特定的活动和作业的环境,但是直到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环境时治疗才会停止

在作业功能模式中,作业有两层含义:作业既是目标(Occupational-as-end)又是方法(Occupation-as-means)(Trombly,1995)作业是目标相当于OFM中的患者通过任何技能能力习惯等来完成的功能目标作业是方法是指在另一方面作业是用来治疗残疾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技能

作业功能模式的结构如图所示

1.自我成就感和自尊(senseofself-efficacyandself-esteem)

作业疗法的目的是提高患者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使患者产生自我成就感和自我尊重的感觉

2.生活角色的满足(satisfactionwithliferoles)

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能够从自己的生活角色中获得满足感,履行角色是有贡献性的独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Hallett,1994)Reilly(1962)强调职业角色的分类应根据性别和年龄分为四大类,即学龄前儿童学生家庭主妇或临时工退休者作业疗法实践框架(,OTPF)使用“作业领域”(areasofoccupation)而不是作业角色,并且将这些领域分为日常生活活动(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教育工作游戏休闲活动和社会参与Trombly于1993年将作业功能模式中的角色分为三个方面:自我维持(self-maintance)自我发展(self-advancement)和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

3.完成生活角色中的任务(competencyintasksofliferoles)

1)角色(Roles)是由很多任务组成的例如,家庭主妇这一角色包括准备食物服务打扫房间洗衣服和装饰房间等多种任务同一角色的这些任务也会因人而异这些任务的价值在相同的情形下也会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并且可能因治疗师所认为的对患者最重要的方面的不同而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在某一特定的角色中,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所认为的对获得工作满足感至关重要的方面来定义自己的角色

治疗师不能主观臆断这些特定任务对患者的角色扮演重要或者不重要

2)任务(Tasks)是由很多相关的活动组成,也是将作业(活动)作为治疗手段的提高也就是说,任务是指无论在有或者没有辅助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在较少提示或者特定环境条件下完成活动

4.活动和习惯(activitiesandhabits)

在作业功能模式中,活动(activities)是指组成任务的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行为小单元

活动将能力和技巧在功能条件上联系到一起例如,园艺爱好者的一项任务是消灭害虫,而构成这项任务的活动包括下诱饵播撒颗粒状杀虫剂摇匀并喷洒液体以及从植物身上取下害虫等然而,这些活动中每一项又是由很多小的行为单元构成,例如打开包装将颗粒状的杀虫剂倒入播撒器皿中等有些活动,例如从植物身上取下害虫等需要集中注意力,其他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则称之为习惯(habits)习惯是指在一般情形下和熟悉的环境中人们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就能完成的一系列动作顺序Wallenberg&Jonsson指出:身体障碍扰乱了习惯,这时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动作,很多有这种经历的患者都体会到这增加了疲劳感作业疗法帮助患者维持或者重新学习的习惯,摒弃那些不能够适应的习惯,以及根据患者变化后的能力和才能发掘新的习惯作业疗法实践框架(OTPF)中和习惯相近的术语是操作模式(performancepatterns)

活动和习惯是通过作业习得的,也就是所谓的“任务指向性训练”(task-specifictraining)在任务指向性训练中,功能性的和有意义的活动将会反复训练,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辅助技术适应性方法或者环境改造等使活动能够完成

5.能力和技巧(abilitiesandskills)

活动依赖于很多基础能力一个人如果具有很多高度细化发展的能力,就会在各种活动中都能表现得很熟练一项能力是指个体接受新任务时所具备的一种普遍的特性例如,肌力或者记忆力作业功能模式将能力和技巧分为六大类:运功(motor)感觉(sensory)认知(cognitive)感知觉(perceptual)社会精神(socioemotional)和心肺功能(cardiorespiratory)例如,记忆解决问题和集中注意力等就是成功完成活动所需的一些认知能力有些动作,例如拾取(reaching)弯腰抓握捏握操控拉和推等都是构成很多活动所需的运动能力作业疗法实践框架中将这些“操作技巧”(performanceskills)具体分为三个部分:运动(motor)程序(process)和交流/相互作用(communication/interaction)

在作业功能模式中,能力被看作是先天才能与后天获得技能的结合技巧是指在各种情形下运用一定程度的毅力和有效的方法来完成目标(Hinggins,1991)要完成上面所提到的园艺中下诱饵这一动作,患者需要一些例如协调性灵活性和阅读说明书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能够将先天才能转化成所需要的技巧性动作的能力进一步详细的作业分析可以用来改善能力和技巧中的缺陷在不同的环境下,不断重复完成那些需要患者所不具备的能力和技巧的作业活动,患者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能力和技巧治疗师可以通过变换环境鼓励患者更好地去学习

6.优势的功能(developedcapacities)

优势的功能反映了对基础功能更成熟更自主的整合运用能力例如,要提高灵活性,人们需要独立使用手指逐步放松捏握等能力,而这些优势的功能又源于反射性抓握和自然放松等基础功能这一整合随着人的正常成长能够自然获得在治疗中,作为手段的作业(occupational-as-means)就是用来提高这些能力的通过不断重复一些有选择性的作业,一些更成熟多样化的治疗需求逐步出现尽管这些看似既包括了OFM中的优势功能,也涵盖了基础功能和解剖结构,但它在作业疗法实践框架(OTPF)中相近的术语是个体因素(clientfactors)

7.基础功能(first-levelcapacities)

基础功能是指建立在解剖基础之上的运动认知感知觉和精神生活的功能基础在运动方面,基础功能是原始的视觉感觉和运动系统的反射性应答,包括反射性抓握反射性伸展原始的伸展踢和上台阶等这就是Bruner所提出的构成所有主动运动的“子程序”(subroutines)能够从特定的感知觉环境中做出有用的非反射性应答即为认知和感知觉婴儿对人脸的着迷即为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基础功能

8.解剖基础(organicsubstrate)

解剖基础是指运动认知视知觉和精神的结构和生理基础,包括新生儿的最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组织,以及所有的骨骼肌肉感觉和运动神经心脏肺和皮肤等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在损伤或疾病后重新启用并修复如果没有解剖基础,那么治疗将没有意义如果所有的解剖基础均具备,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将其发展称为基础功能,这就是所谓的“促进成熟”(augmentedmaturation)

尽管作业疗法的基本理论还在不断地探寻发展和完善,但应看到,目前还没有任何理论能够运用于患者的每一方面因此,治疗师必须充分理解所用理论的适应情况和优缺点,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模式,将理论有效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治疗

7.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康复训练效果好

中风偏瘫康复训练方法如下:1、作业疗法:根据患者功能缺失状态进行针对性训练,并督促其完成每日训练,如上肢不能抬举的患者可令其用健侧的手握住患侧的手向上抬举;肢体可主动活动的患者应每天训练,强度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完全不能活动的患者应进行被动训练;2、语言训练:如根据其语言功能缺失状态进行针对性语言训练;3、心理疏导: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建立信心;4、文体训练:如听音乐、唱歌等。
具体的方法是:
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即我们经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3、文体疗法: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技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4、物理疗法: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8. 作业疗法治疗技术按照作业技能是怎样分类的

(一)感觉技能训练

感知觉训练(sensoryandperceptualtraining)包括:对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进行浅感觉实体觉(stereognosis)运动觉感觉运动觉的训练感觉训练的主要方法包括感觉再教育脱敏疗法和代偿疗法

1.感觉再教育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感觉再教育,早期患者的训练重点是将刺激的视觉反应与感觉反应相对应当能够感觉到固定的触觉并能将之很好地定位后,就可以开始通过触觉来分辨物品的训练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感觉再教育,强调将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再教育结合在一起进行,鼓励在早期就进行有目的的大量的感觉和运动训练,如双手进行上举运动

2.脱敏疗法最初可以用夹板或衬垫对敏感部位进行保护,随着治疗取得进展逐步去除保护性用具对敏感皮肤的刺激分为五个级别级别1:音叉石蜡按摩级别2:

电池震动器加大力度的按摩铅笔顶端的橡皮按压产生的触觉级别3:电震动器质地辨别级别4:电震动器物品辨别级别5:工作和日常生活动作当患者对当前级别的刺激没有疼痛反应后可进入下一个级别

3.代偿疗法经常的体位变换可以避免持续的低强度压力对肢体尤其是对骨突出部位造成的损害远离过冷和过热的危险因素避免皮肤和物品间的反复运动和摩擦教会保护性感觉缺失的患者注意对水泡割伤挫伤部位的保护以避免感染感觉障碍的代偿技术还包括用其他感官来替代,如用视觉代偿以避免接触锋利的物品而受伤

(二)运动技能训练

1.改善肌力和肌张力的训练利用作业活动或对作业活动进行改造,如利用木工铜板砂磨板等作业活动,为患者提供抗阻抗重的主动运动使用锤子改善上肢肌力;使用面团泥团训练手握力;使用硬币训练捏力;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中的本体促进技术皮肤感觉促进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调整肌张力,如选择接近日常活动的洗脸梳头穿袜等对角螺旋性运动,改善和调整肢体肌张力;采用不同的反射性抑制体位调整肌张力,如仰卧位下伸肌张力增高,俯卧位下屈肌张力增高;利用不同的反射性模式抑制肌肉痉挛,诱发软弱无力的肌肉收缩,以保证各项作业治疗的顺利进行例如,偏瘫患者在进行手工作业前,先对患侧上肢进行挤压牵伸及感觉刺激,使痉挛的肌肉充分放松,无力肌肉兴奋性明显提高后,再完成布置的手工作业骨折和偏瘫造成一侧上肢功能障碍者可以训练单手操作完成系扣系鞋带穿脱衣裤,用非优势侧手书写开锁拍球捏泥开门等,都可以预防肌肉萎缩

2.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利用桌面推拉滚筒运动或擦拭运动以及不同高度的木钉盘的摆放抛气球等作业活动,充分改善上肢的活动范围,尽可能鼓励患者通过完成日常活动,来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3.运动协调性和灵巧度的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协调功能训练,如翻身抬头坐卧转换坐站转换上下楼梯步行活动,提高患者躯体和肢体的综合协调控制能力精细协调活动训练,可以利用洗碗捡米粒编织木刻嵌镶等作业活动,充分改善眼-手协调和灵巧度利用拼图插板搭积木等游戏提高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让患者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条直线,逐渐减小平行线的间隔,如由3cm逐渐减至1cm,以训练上肢精细协调控制能力,或练习用筷子或钳子持物等

4.平衡训练平衡能力关系到患者坐位或站位的静态自动态和动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是保证患者进行各种手工作业日常步行穿衣等活动的基本条件作业治疗师可以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利用巴氏球保持患者坐位平衡,鼓励患者坐在桌前双手静置于桌面上保持静态平衡,或完成简单的手工作业活动;早期进行双上肢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活动;让患者坐或站在床边利用单手或双手伸向不同方向取物,或进行木钉盘摆放作业;利用套圈作业和抛气球游戏训练患者的坐位或站位2级平衡训练;可选择一些娱乐或体育活动,如跳集体舞拍球蹦床骑马水中步行等活动,都能提高平衡能力

5.身体移动能力训练如何恢复乃至提高患者的移动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就需要患者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进行身体的移动例如,床上的移动,从床移动到卫生间以便于使用洗手池或马桶,或是移动到便利店剧院和工作等场所

进行移动训练时治疗师必须清楚不同的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时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自己的习惯,每个患者都会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因此,治疗师要认真听取患者的想法和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并应用一些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提高移动能力

身体的移动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躯体功能,如,肌力身体的协调性和关节活动范围等患者可能存在不止一个方面的障碍,例如,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能存在关节活动范围的问题同时还有肌力较弱和疲劳的问题;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能感觉功能减退,同时还有肌肉无力或瘫痪的问题,患者的功能在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障碍时,辅助设备和代偿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障碍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不同的移动能力产生影响,如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可能需要轮椅来进行户外的移动,但在居室中只需要拐杖来辅助行走

训练的第一个阶段是达到在医院或其他康复设施内的独立移动第二个阶段是达到在家和社区内的独立移动,治疗师要把患者实际的家庭环境也就是患者将要回归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环境包括居室院子小区和社会即患者工作学习的环境,作业治疗师应对患者实际的生活环境进行评价,并给出出院后的建议,这样才能把康复的效果延续

身体移动训练包括卧位下在床上的翻身左右移动,床上的坐起躺下,坐位下的前后左右移动,轮椅与床便器椅子汽车等之间的转移等患者在作业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完成以上各种转移,最终实现独立转移目标独立转移包含两个意义:一是靠患者自身能力的恢复实现独立转移;二是自身能力有损害,但借助某种辅助装置和操作技能使其独立完成转移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治疗师帮助患者转移时其指令必须清楚;整个转移过程中必须保持平衡;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太早则患者因失败而失去信心,太晚则因依赖而失去兴趣;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如利用倾斜力和翻滚力以增加起身的动量其次,需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高度尽可能相等而且稳定,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其间以转移板连接;轮椅转移时必须先制动;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容易的为最好如果患者不能达到独立转移,则训练其实现辅助下转移辅助下转移的原则是辅助者与患者之间互相信任辅助者知道患者有什么缺陷,体力和认知如何,需要何种方式和多少力度的辅助患者预先告知辅助者自己习惯的转移方式,转移时辅助者与患者应当互相支持,协同用力辅助者需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辅助时主要依靠下肢力量因此,通常辅助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并一前一后,髋膝可以微屈,但腰背及头颈必须伸直,旋转时避免用腰而用足的力量转移前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使转移过程中无障碍;辅助者必先注意衣着,尤其应避免穿着鞋底易滑的鞋,衣着要方便活动,注意防止头发和戒指掠过或牵扯患者辅助者必须了解自己的体力和技能,没有把握时不要单独行事;应先使患者了解转移的目的和方法,处于最好的起始位置,并已排空大小便,转移中不会发生大小便失控辅助者应当使自己的指令明确地被接受,与患者有语言文化差异时尤应注意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移动技术

(1)仰卧位至(床)端坐位:颈7损伤的患者不利用任何辅助器具完成从仰卧位至(床)端坐位的体位变换①用肩胛和肩部肌肉的力量移动到肘支撑位②用一侧肘关节支撑保持平衡,用另一侧的肱三头肌将躯干的上部撑起,再用保持平衡侧的肱三头肌支撑将躯干完全撑起于长坐位③将一只手支撑于身后保持平衡,用另一只手将腿移向床边

④当移动至床边时,将身体倾斜用一只手支撑在轮椅座上保持平衡,用另一只手将靠近床沿的腿移至床下⑤再将另一条腿移至床下⑥现在已处于(床)端坐位,准备好转移至轮椅

(2)轮椅至床的转移:下肢瘫痪的患者独立进行从轮椅至床的转移①患者将轮椅尽量靠近床边与床平行并刹车固定,将左侧的扶手移开②将转移板置于轮椅和床之间的缝隙上,防止身体与轮子的磕碰损伤皮肤③患者将身体重心倾斜向左侧保持平衡,用右侧上肢支撑将臀部从轮椅移至床上④在床边稳定住平衡⑤右手支撑在轮椅座上,用左手将左腿抬起⑥将左腿放置于床上⑦将腿摆直⑧重复以上步骤,将另一条腿放到床上,记住保持平衡是独立完成转移动作的关键

(3)辅助下轮椅至床的转移:辅助下从轮椅至床的转移动作包括如下步骤①将患者的臀部向前移动至全部轮椅作为面积的前2/3处,这主要是为避免在转移的过程中与后轮发生碰撞损伤皮肤②将患者身体向前倾斜使患者的头部依靠在辅助者的右侧大腿上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将左手放在轮胎上给予适当辅助辅助者用自己的腿保持患者的腿于相对稳定的姿势③辅助者用上肢和腿的力量将患者轻拉向前,抬起患者的臀部并转向床的方向④患者的重量如果被充分向前转移了,因此全部过程几乎不用向上提的力量

6.实用步行训练作业治疗中的步行训练与物理训练中的步行训练侧重点不同物理治疗中的步行训练,主要强调下肢具备行走能力的各组肌群和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以及步态训练;作业治疗中的步行训练,强调实用步行能力训练,训练患者能在有效时间距离内安全行走,指导患者适应不同的地面不同的环境障碍物等,保证患者最终能步行穿过街道商场车站闹市公园工作场所等这种步行能力的训练,实际上要求患者具有综合活动技能

7.增强全身耐力的训练原则为少负荷,多重复根据患者的状况兴趣安排或较容易简单或较难复杂的作业活动

8.神经生理学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包括Brunnstrom疗法Bobath疗法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技术(PNF)Rood疗法等

(三)认知技能训练

认知技能训练(cognitivetraining)包括注意力定向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1.注意力训练注意是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根据参与的器官不同可以分为听觉注意和视觉注意等注意力的训练要求患者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力并逐渐延长注意的时间和范围例如治疗师以每秒一个的速度给患者念随机排列的数字,从两个开始,每念完一系列让患者重复一次,一直进行到患者不能重复为止或者要求患者用铅笔从汉语拼音字母如DTEWCVBYUNDFTVC中删去治疗师指定的字母“T”,成功后增加难度,纸上同时出现大写和小写字母,让患者从更多的字母中删去指定的字母

2.记忆能力训练记忆是过去感知过体验过和做过的事情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简单记忆和复杂记忆等复述是记忆训练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患者无声或大声重复要记住的信息,复述的内容可选择数字名字词汇等,随着记忆的进步逐步增加难度记忆训练中还可以通过启发诱导帮助患者回忆一天做过的事情或制造令人难忘的联想来加强记忆当语言性记忆较差时鼓励用形象记忆

3.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训练患者对不同物品或事物进行分类,如食品(鸡蛋面包牛肉苹果白菜等)衣物(衬衫裤子袜子鞋手套等)学习用具(铅笔橡皮尺子等),再从粗分类到细分类,如将食品进一步细分为肉类蔬菜水果等向患者出示有共同点的物品或词组,如猫-狗,杨树-柳树,床-衣柜等,让患者回答每一对物品的共同之处,学会找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经常向患者提出一些如“迷路了怎么办”“出门回来发现忘记带钥匙怎么办”等问题,治疗师观察患者表现并提供不同的帮助,包括需解决问题的步骤分解给予提示等,帮助患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定向能力训练让患者反复练习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如从病房到治疗室,从治疗室到食堂,路线的设计要从简单的直行到复杂的转弯,从近距离到远距离如果定向障碍与空间关系障碍有关,应先重点治疗更为基础的空间关系障碍

更多认知技能的训练内容参考认知障碍的作业疗法

(四)吞咽技能训练

国外的吞咽技能训练常常是由语言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来完成治疗前常规进行动态食管钡餐造影,将患者整个吞咽过程动态拍摄下来,分析吞咽困难发生的时期和部位,指导治疗师制定训练方案除影像诊断外尚应进行正常反射(呕反射和咳嗽),异常反射(咬合反射吸吮吞咽),饮水试验和头颌舌的控制等评定吞咽障碍的训练主要是控制吞咽过程中食物团的流动和防止误吸包括吞咽器官运动训练感觉促进综合训练和摄食直接训练,进食时尽量要求患者取坐位

(五)心理技能训练

残疾人的心理变化一般经历震惊否认抑郁承认和适应等阶段,作业治疗中非常注重对患者心理技能的训练,治疗师不仅通过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的交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残疾重返社会的信心,更通过安排不同的作业活动调整患者的心态和情绪,使患者从伤后的震惊否认阶段过渡到适应阶段训练中患者可以通过摔打胶泥发泄内心的愤怒和不满;可以通过绘画表达心中的思念和愿望;可以通过完成一项简单作业重拾信心和勇气;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完成作业而重新发现自身价值

9. 作业治疗的功能分类包括哪些

作业疗法按生活功能分类包括身体方面、精神方面。

作业疗法,是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职业过去能力的患者,进行治疗和训练,使其恢复、改善和增强生活、学习和劳动能力,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作业治疗着着于帮助患者恢复或取得正常、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能力。



作业疗法的范围

作业疗法的范围包括下列各项治疗和训练或处理。

(一)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着衣物、使用餐具进食、个人卫生、洗浴、整容、用厕等。训练患者用新的活动方式,方法或应用辅助器具的帮助和使用合适的家用设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二)职业技巧训练:基本劳动和工作的技巧,如木工作业、车缝作业、机械装配、纺织作业、办公室作业(打字、资料分类归档)等,作业恢复工作前或就业前的训练。

(三)家务活动训练:如烹调、备餐、洗熨衣服、家具布置、居室清洁装饰、家用电器使用、幼儿抚育等作业的训练,并指导患者如何省力、减少家务活动的能量消耗,如何改装家用设备以适应患者的功能水平。

(四)工艺疗法:应用手工艺进行治疗,泥塑、陶器、工艺编织(藤器、竹器、绳器等),具有身心治疗价值,即既能改善手的细致功能活动,训练创造性技巧,又可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情绪。

(五)文娱疗法:组织患者参加有选择的文娱活动,改善身心功能,促进健康恢复,常用的文娱项目包括旅行、舞蹈、戏剧表演或欣赏、划船、钓鱼、棋艺音乐表演或欣赏。

10. 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的康复疗程或者步骤

早期康复 (1)正确体位;(2)翻身练习;(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4)床边被动运动;(5)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6)排痰;(7)床头抬高座位训练;(8)面、舌、唇肌刺激;(9)呼吸控制练习;(10)卧坐训练;(11)坐位平衡;(12)坐位操;(13)床到轮椅的转移;(14)坐站练习;(15)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16)应用电刺激;(17)应用机电反馈技术;(18)应用针灸治疗;(19)应用推拿治疗;(20)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21)言语治疗;(22)心理治疗。此期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6)(7)(8)(9)(15)等项,(4)(5)(10)(11)(12)(13)由治疗师完成1次/d,45 min/次,其余各项可选择性进行。

2.2.2 中期康复 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逐步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中期康复方法,卧位:从被动――助动――主动抑制上肢痉挛模式。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抑制躯干紧张、痉挛。双手抱膝左右轻摇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肩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肘关节各项自主活动,腕指的自主活动,肩胛带的活动。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髋内收,外展控制训练,膝关节屈曲,伸展控制训练,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曲伸展控制训练。患肢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俯卧位屈患膝训练。坐位:患侧上肢支撑训练。患侧上肢支撑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手背推移物体,前臂旋转压橡皮泥,患侧下肢屈髋运动,手指夹拾小物体,健侧下肢肌力训练,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站立位:站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操,坐站控制训练,及分解练习。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髋伸展位屈膝,屈髋屈膝准备迈步,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训练。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低迈步训练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足跟着地训练、双杠内步行训练、持拐步行训练、上下楼梯、床边ADL训练,此期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每天需1次~2次45 min/次,每周练习4 d~5 d。

2.2.3 后期康复 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侧方行走训练,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改善步态训练,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做站立位两足轮流前交叉运动,家庭ADL指导,居室改造。

阅读全文

与作业疗法中知觉功能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没有什么好的祛疤方法 浏览:136
奔小康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931
小龟王摩托车漏汽油解决方法 浏览:924
加工尺寸检测器具使用方法 浏览:825
小米运动天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94
食品帽佩戴方法图片 浏览:578
浦公英种植方法 浏览:275
枇杷膏食用方法 浏览:408
眼睛电烧伤用什么方法能治好 浏览:969
简单调漂方法 浏览:68
这8个方法来教你如何进行胎教 浏览:25
高二暑假锻炼方法 浏览:684
网球基本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浏览:792
炎症高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804
自制木制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浏览:778
手机有什么方法开机 浏览:843
电缆绝缘体积电阻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694
有什么方法减肥快速减肚子 浏览:694
搏击格斗呼吸的正确方法 浏览:879
腰部经络锻炼方法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