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产品设计方法的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的产生
1.2设计的本质
1.3设计科学
1.4认识工业设计
第二章设计与方法
2.1设计的复杂性分析
2.2方法与方法论
2.3设计方法论概述
第三章设计方法与创造性思维
3.1设计与创造
3.2思维科学的背景概述
3.3创造性思维
3.4创造力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培养
3.5创造性思维与设计方法
3.6创造的约束和指导法则
第四章工业设计的创造方法
4.1定点法
4.2智力激励法
4.3联想法
4.4组合法
4.5模仿法
4.6移植法
4.7创造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第五章工业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实例分析
5.1工业设计的过程理论
5.2设计阶段与设计程序
5.3产品设计的三种类型
5.4改进性与开发性设计的程序
5.5概念设计的流程
5.6设计作品赏析标致概念汽车设计之Moovie
57案例分析
5.8国内外设计公司的设计程序参考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② IT项目管理的书籍
书名IT项目管理(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丛 书 名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
标准书号ISBN 978-7-115-27882-1
作者郭宁 编着
责任编辑李海涛
开本16 开
印张22
字数523 千字
页数342 页
装帧平装
版次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2012年6月
定价42.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IT项目管理的特点,以IT项目为研究对象,对IT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项目的9个知识域和过程管理等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IT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内涵、IT项目的管理环境、IT项目全生命周期及其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冲突管理、采购管理及项目管理工具Project应用指南等。在各章都配有实际的案例,突出了IT项目管理的特色,有利于扩展读者的思路,提高IT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些启发性的案例本身就是对IT项目管理的最好注解。同时,在各章后面还配有习题与实践环节的参考题目,可供读者复习巩固和拓展知识之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IT项目管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有兴趣了解IT项目管理的人士也可利用本书进行自学。
目录
第1章IT项目管理概述1
1.1项目的概念1
1.1.1项目的价值1
1.1.2项目定义2
1.1.3IT项目的特点2
1.2项目管理概述4
1.2.1项目管理的含义与价值4
1.2.2项目管理的特征5
1.2.3项目管理的发展6
1.2.4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7
1.3软件项目管理9
1.3.1软件项目管理的特点9
1.3.2项目管理的本质10
1.3.3IT项目中的常见问题分析11
案例研究12
习题13
实践环节14
第2章组织环境与项目管理过程15
2.1IT项目管理的环境16
2.1.1项目环境16
2.1.2项目与组织战略17
2.1.3项目相关利益者分析18
2.1.4组织结构19
2.2IT项目生命周期24
2.2.1IT项目生命周期24
2.2.2IT项目各阶段内容25
2.3IT项目的管理过程27
2.3.1项目管理过程27
2.3.2IT项目的管理过程30
2.4项目经理的责任和权力33
2.4.1项目经理的地位和作用33
2.4.2项目经理的职责34
2.4.3项目经理的权力34
2.4.4项目经理的能力35
案例研究37
习题39
实践环节40
第3章IT项目整体管理41
3.1项目启动和可行性分析41
3.1.1项目准备和启动过程42
3.1.2可行性研究44
3.2项目管理计划47
3.2.1项目计划47
3.2.2制订项目管理计划51
3.3IT项目目标管理52
3.3.1IT项目目标体系52
3.3.2IT项目目标控制53
3.4项目计划执行与变更控制56
3.4.1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56
3.4.2项目整体变更控制57
3.5项目收尾与验收58
3.5.1结束项目或阶段59
3.5.2项目验收61
3.5.3项目移交与清算63
案例研究64
习题67
实践环节68
第4章IT项目范围管理69
4.1项目范围管理概述69
4.1.1项目范围与范围管理69
4.1.2IT项目范围管理的重要性70
4.2项目范围规划与范围定义70
4.2.1项目范围规划的编制71
4.2.2收集项目需求71
4.2.3 项目范围定义73
4.2.4软件项目的需求管理74
4.3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技术77
4.3.1工作分解结构77
4.3.2工作分解的过程78
4.4项目范围核实与控制81
4.4.1项目范围核实81
4.4.2项目范围控制81
案例研究84
习题84
实践环节85
第5章IT项目时间管理86
5.1项目时间管理概述87
5.1.1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87
5.1.2项目进度及项目进度管理87
5.1.3项目进度管理过程87
5.1.4IT项目时间管理的特点88
5.2活动定义88
5.2.1活动的定义88
5.2.2项目活动的特征89
5.2.3项目活动定义过程89
5.3活动排序90
5.3.1活动排序的依据90
5.3.2网络图90
5.4活动资源估计92
5.4.1IT项目资源分类93
5.4.2资源估算的主要依据94
5.4.3资源估算的过程94
5.4.4编制资源计划的方法与工具95
5.5活动持续时间估计98
5.5.1历时估计的依据98
5.5.2历时估计的方法98
5.5.3软件项目的工作量估算99
5.6编制项目进度计划100
5.6.1项目进度计划101
5.6.2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102
5.6.3计划编制技术103
5.6.4进度计划编制结果109
5.7IT项目进度控制109
5.7.1IT项目进度控制110
5.7.2进度控制的工具和方法112
5.7.3项目进度优化与控制113
案例研究117
习题118
实践环节119
第6章IT项目成本管理120
6.1成本管理概述120
6.1.1项目成本与成本特点120
6.1.2项目成本管理过程124
6.2项目成本估算125
6.2.1项目成本估算过程125
6.2.2软件项目成本估算方法127
6.2.3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133
6.3项目成本预算135
6.3.1成本预算概述135
6.3.2 项目成本预算的步骤136
6.3.3成本预算的结果138
6.3.4项目费用与资源的优化138
6.4成本控制139
6.4.1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内容140
6.4.2项目成本控制方法141
6.5项目成本效益分析148
6.5.1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性148
6.5.2成本效益分析方法148
案例研究149
习题153
实践环节154
第7章IT项目质量管理155
7.1项目质量管理概述155
7.1.1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155
7.1.2质量管理的过程158
7.1.3软件质量158
7.1.4IT企业质量管理体系161
7.2IT项目质量计划163
7.2.1质量计划的依据163
7.2.2编制质量计划的方法164
7.2.3质量计划的输出165
7.3IT项目质量保证167
7.3.1IT项目质量保证的思想167
7.3.2质量保证体系168
7.4IT项目质量控制171
7.4.1常见的IT项目质量问题171
7.4.2实施质量控制172
7.4.3IT项目质量控制工具与技术173
7.4.4质量控制成果176
案例研究177
习题179
实践环节180
第8章项目人力资源管理181
8.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81
8.1.1项目人力资源181
8.1.2IT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182
8.1.3IT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183
8.2 项目人力资源规划184
8.2.1IT项目组织的确定184
8.2.2IT项目工作设计185
8.2.3项目组织计划的编制186
8.3项目团队建设189
8.3.1项目团队的特殊性189
8.3.2项目团队的发展阶段190
8.3.3团队成员的选择192
8.3.4项目团队建设194
8.3.5人员培训与开发199
8.3.6项目绩效评估201
8.4项目人力资源的激励203
8.4.1动机理论203
8.4.2激励理论205
8.4.3激励因素207
8.4.4团队激励与组织凝聚实例208
案例研究209
习题210
实践环节211
第9章项目沟通管理212
9.1项目沟通管理概述212
9.1.1项目沟通管理概述212
9.1.2沟通的作用与影响214
9.2项目沟通规划216
9.2.1项目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渠道217
9.2.2编制项目沟通计划220
9.3信息发布222
9.3.1项目信息分发222
9.3.2召开有效的工作会议222
9.4绩效报告223
9.4.1绩效报告的工具与技术223
9.4.2绩效报告的结果224
9.5利益相关者管理224
9.5.1利益相关者管理224
9.5.2有效沟通的原则226
9.5.3项目沟通障碍分析227
9.5.4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228
9.6项目冲突管理230
9.6.1冲突管理的概念231
9.6.2冲突来源232
9.6.3冲突处理策略233
9.6.4冲突管理的技巧235
案例研究236
习题238
实践环节238
第10章IT项目风险管理239
10.1项目风险管理概述239
10.1.1风险概述240
10.1.2项目风险管理概述243
10.1.3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与作用245
10.2风险管理规划246
10.2.1风险管理规划的内容与依据247
10.2.2风险管理规划的程序248
10.2.3风险管理规划的成果248
10.3IT项目风险识别251
10.3.1风险识别过程251
10.3.2风险识别方法252
10.3.3风险识别的结果256
10.4项目风险定性与定量分析257
10.4.1风险评估基础257
10.4.2定性风险分析259
10.4.3定量风险分析261
10.4.4项目风险评估263
10.5项目风险应对规划264
10.5.1项目风险应对原则265
10.5.2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265
10.5.3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依据268
10.5.4风险应对规划的结果268
10.6项目风险监控269
10.6.1项目风险监控概述269
10.6.2风险监控程序270
10.6.3风险监控的方法271
10.6.4风险监控的成果272
案例研究273
习题275
实践环节276
第11章项目采购管理277
11.1项目采购管理概述277
11.1.1项目采购277
11.1.2项目采购管理280
11.2采购规划280
11.2.1编制采购规划的依据281
11.2.2编制采购规划的方法和技术281
11.2.3采购规划的输出282
11.3项目的招投标283
11.3.1招投标的基本程序283
11.3.2编写项目标书285
11.3.3投标决策287
11.3.4编写投标书288
11.3.5产品选择与商务谈判289
11.4项目合同管理290
11.4.1签订合同时应注重的问题290
11.4.2软件项目合同条款分析291
11.4.3合同管理297
11.4.4合同收尾298
案例研究299
习题302
实践环节303
第12章Microsoft Project 2007应用指南304
12.1Microsoft Project 2007概述304
12.1.1导言304
12.1.2Microsoft Office Project 2007简介305
12.1.3启动Project 2007305
12.1.4Project视图307
12.2创建项目计划311
12.2.1创建新的项目计划311
12.2.2设置非工作日312
12.2.3输入项目属性313
12.3创建任务列表314
12.3.1输入任务314
12.3.2估计工期315
12.3.3输入里程碑317
12.3.4分阶段组织任务317
12.3.5链接任务318
12.3.6记录任务320
12.3.7检查任务工期321
12.4设置与分配资源322
12.4.1设置人员与设备资源323
12.4.2设置材料资源324
12.4.3设置成本资源及资源费率325
12.4.4为单个资源调整工作时间326
12.4.5为任务分配工时资源328
12.4.6为任务分配额外资源330
12.4.7为任务分配成本资源333
12.5跟踪任务进度334
12.5.1保存项目的基准334
12.5.2根据日程跟踪项目336
12.5.3输入任务完成比例336
12.5.4输入任务的实际值338
习题340
实践环节341
参考文献342 作者:孙雨生着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开本:185*260
版次:2011年12月第1版
印次:2011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42.00元
《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系统全面,《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通过丰富的IT项目管理实例和完整的项目分析与设计过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Project2010的操作方法与使用技巧,涵盖了Project2010基础知识、IT项目计划制定、IT项目实施控制、IT项目信息沟通与协作等内容,构筑了一个面向实际应用的知识体系。全程图解本书采用全程图解的方式进行操作演示,语言通俗,步骤详细。书中的图像做了大量的裁切、拼合和加工,信息丰富,效果精美,轻松易学。案例一致本书始终以同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为例,进行基于Project2010的IT项目管理介绍,便于读者构建完整的lT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资源丰富本书免费提供多媒体课件及书中实例的完整素材文件,便于读者自学和进行实践练习。
《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既是一本project最新版本的教材,又是一本project实际应用的参考书。《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共分为4篇12章,主要讲解了it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及基于microsoft project 2010的it项目管理操作技能,内容包括it项目管理与project 2010的基础知识,基于project 2010的it项目进度计划、资源计划、成本计划的制作、优化及发布,基于project 2010的it项目资源、进度、成本跟踪与控制,以及基于project 2010的it项目信息提取、沟通与协作管理。《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体系完整、内容翔实、结构清晰、循序渐进,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以及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ba相关课程的教材,又可供it项目管理人员和it咨询服务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作为各种电脑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 作者: (美)斯奇沃泊(Schwalbe,K)着;邢春晓等译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数:
版次: 1
页数: 365
印刷时间: 2008/08/01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1240235
包装: 平装
编辑推荐
自2002年第1版在中国引进出版以来,这本教材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不但很好地阐述了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而且结合IT项目特别是软件工程项目的特点,讲述了IT项目管理的方法和过程。全书通过许多现实中的成功和失败的项目实例,讲述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集成、范围、时间安排、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以及采购。
随书光盘包括:
●软件的120天试用版。
●FissureProjectSimulation软件,利用该软件学生可以在模拟的业务环境中亲身体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
有关本书的附加资源(例如,各章课堂笔记的幻灯片、FissureProjectSimulation软件的详细说明、模板文件等)请访问华章网站。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IT项目管理方面的教材,全面阐释了与IT项目相关的概念、技巧、工具和技术。书中介绍了运用项目管理的9大知识领域(项目综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管理)以及启动、计划、实话、控制和收尾等过程组。增加了运行案例、模板以及一些项目管理模拟软件,帮助读者掌握并运用在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Kathy Schwalbe美国明尼达大学博士,现为奥古斯堡学院企业计、信息系统项目和电子商务等课程。在1991年进入学术界以前,她做过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以及信息技术咨询顾问等。她还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活跃成员。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项目管理概述
1.1 简介
1.2 什么是项目
1.2.1 IT项目的例子
1.2.2 项目属性
1.2.3 三项约束
1.3 什么是项目管理
1.3.1 项目干系人
1.3.2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1.3.3 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
1.3.4 项目成功要素
1.4 项目经理的作用
1.4.1 项目经理的工作描述
1.4.2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技能
1.4.3 IT项目经理的重要技能
1.4.4 领导才能的重要性
1.4.5 IT项目经理职业
1.5 项目管理专业
1.5.1 项目管理的历史
1.5.2 项目管理学会
1.5.3 项目管理认证
1.5.4 项目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
1.5.5 项目管理软件
第2章 项目管理和IT背景
2.1 项目管理的系统观点
2.1.1 什么是系统方法
2.1.2 系统管理的三球模型
2.2 了解组织
2.2.1 组织的四个框架
2.2.2 组织结构
2.2.3 组织文化
2.3 干系人管理
2.3.1 高层管理承诺的重要性
2.3.2 组织对信息技术承诺的需要
2.3.3 组织标准的需要
2.4 项目阶段和项目生命周期
2.4.1 产品生命周期
2.4.2 项目阶段和管理评审的重要性
2.5 IT项目的环境
2.5.1 IT项目的本质
2.5.2 IT项目团队成员的特征
2.5.3 多样的技术
第3章 项目管理过程组:案例研究
3.1 项目管理过程组
3.2 把过程组映射到知识领域
3.3 开发IT项目管理方法
3.4 案例研究:JWD咨询公司的
项目管理内网项目
3.4.1 项目启动
3.4.2 项目计划
3.4.3 项目执行
3.4.4 项目监控
3.4.5 项目收尾
第4章 项目综合管理
4.1 什么是项目综合管理
4.2 战略规划与项目选择
4.2.1 识别潜在项目
4.2.2 IT与业务战略相结合
4.2.3 选择项目的方法
4.2.4 项目章程
4.3 初步的范围说明书
4.4 项目管理计划
4.4.1 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
4.4.2 项目管理计划编制的指导原则
4.4.3 干系人的分析和高层管理的支持
4.5 项目执行
4.5.1 协调计划和执行
4.5.2 提供强大的领导力和支持性文化
4.5.3 为产品、业务和应用领域的知识投资
4.5.4 项目执行工具和技术
4.6 监控项目工作
4.7 综合变更控制
4.7.1 IT项目中的变更控制
4.7.2 变更控制系统
4.8 项目收尾
4.9 使用软件辅助项目综合管理
第5章 项目范围管理
第6章 项目时间管理
第7章 项目成本管理
第8章 项目质量管理
第9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
第11章 项目风险管理
第12章 项目采购管理
附录A 微软Project 2003使用指南
附录B 对PMP考试及相关认证的建议
附录C 运行案例339
附录D 模板344
附录E Fissure公司项目管理模拟
术语表
最新的第五版《IT项目管理》做了较大的修改,由杨坤翻译,2009年1月第一版已经出版,还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主要修改是全书的结构主要按照项目管理的九大手法来编排,内容作了精简,使得学习和阅读更为简单;同时还加入了对PMP考试的指导。 书 名: IT项目管理
作者:凯西.施瓦尔贝(KathySchwalb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111318132
开本: 16开
定价: 69.00元
内容简介
《IT项目管理(英文原书第6版)》是运用九大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包括项目集成管理以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以及全部五个过程组(包括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的唯一一本教科书,为管理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框架和内容。《IT项目管理(英文原书第6版)》适合高等院校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it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凯西.施瓦尔贝(Kathy Schwalbe) 译者:杨坤
凯西·施瓦尔贝(Kathy Schwalbe),凯西·施瓦尔贝教授任教于明尼苏达奥格斯堡学院商务管理系,主讲项目管理、商业问题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项目和电子商务等课程。作为明尼苏达大学的兼职教师,她为工程系的研究生讲授项目管理课程。同时,她还为一些组织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并在一些会议上发表演讲。在1991年进入学术界之前,她在工业界工作过10年。她曾是一名空军军官、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和IT顾问。凯西女士还是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活跃分子,负责PMI明尼苏达分会学生会的联络工作,担任明尼苏达分会分管教育的副主席,以及《ISSIG评论》联络和编辑部主管,她还是PMI考题编写组成员。
凯西女士毕业于圣母玛丽亚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在美国东北大学的高科技MBA项目完成了MBA的学习,最终在明尼苏达大学的高等教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图书目录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术语表
第1章 项目管理概述 1
第2章 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环境 29
第3章 项目管理过程组:案例研究 63
第4章 项目集成管理 115
第5章 项目范围管理 161
第6章 项目时间管理 195
第7章 项目成本管理 237
第8章 项目质量管理 275
第9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321
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 365
第11章 项目风险管理 405
第12章 项目采购管理 445 基本信息
书号:7-113-07991
作者:谭武梁等
定价:24.00元
版次:1版1次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07.08
配套教材:IT项目管理习题与指导
出版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IT项目从启动到收尾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校园网项目的实例,让大家了解IT项目管理的规范,掌握IT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全书共分为13章,主要包括:IT项目管理概述、项目启动与立项、项目计划、项目进度管理、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范围管理、整合管理、项目收尾。本书层次分明,实例丰富,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可作为高校计算机类的教材,也可供从事IT项目管理的人员参考和使用。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2章 项目启动与立项
第3章 项目计划
第4章 进度管理
第5章 资源管理
第6章 成本管理 第7章 质量管理
第8章 项目风险管理
第9章 项目采购管理
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
第11章 项目范围管理
第12章 项目整合管理
第13章 项目收尾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③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目录
第一节研究设计的含义
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研究设计的结构 第一节课题名称中的概念
第二节课题名称的结构
第三节课题名称的确定
第四节注意事项 第一节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
第二节实践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研究内容界定的含义和特点
④ 管理研究方法的书籍目录
第一篇 研究方法概论
第1章 研究与管理研究
第2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二篇 研究设计方法
第3章 研究选题设计
第4章 研究方案设计
第5章 抽样设计
第三篇 资料收集方法
第6章 文献检索方法
第7章 调查访谈方法
第8章 实验研究方法
第9章 实地研究方法
第10章 测量方法
第四篇 资料分析方法
第11章 文献分析方法
第12章 比较研究方法
第13章 逻辑研究方法
第14章 统计分析方法
第15章 案例研究方法
第五篇 课题研究方法
第16章 课题申报方法
第17章 课题研究过程
第18章 研究论文撰写方法
第六篇 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第19章 开题报告写作
第20章 学位论文框架
第21章 学位论文的选题
第22章 学位论文的写作
附录
附录一:管理学学科分类
附录二:管理研究常用统计软件
附录三:管理研究常用数据库
附录四:管理研究常用网站
附录五:CSSCI管理学与经济学学术期刊目录
附录六:管理研究常用标准与规范
参考文献
后记
⑤ 教学系统设计的作品目录
第1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1.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1.1.2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1.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
1.1.4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1.2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围
1.2.1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1.2.2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
1.2.3 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1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1.3.2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1.3.3 系统方法与教学设计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1.4.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1.4.1 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1.4.2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1.5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1.5.1 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及功能
1.5.2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5.3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1.6 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
1.6.1 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的学与教理论基础
1.6.2 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2章 教学目标分析
2.1 教学目标概述
2.1.1 教学目标的含义
2.1.2 教学目标的功能
2.1.3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1 教学目标分析概述
2.2.2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2.2.3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2.2.4 教学目标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3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2.3.1 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编写案例
2.3.2 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编写案例
2.3.3 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编写案例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3章 学习者特征分析
3.1 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3.1.1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征分析
3.1.2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析
3.1.3 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特征分析
3.2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分析
3.2.1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3.2.2 学习动机分析
3.2.3 学习风格分析
3.3 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3.4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
3.4.1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3.4.2 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起始能力分析
3.4.3 学习风格特征及其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性
3.5 学习者特征分析实例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4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4.1 相关概念
4.1.1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4.1.2 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4.2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2.1 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2.2 五环节教学模式”
4.2.3 九段教学策略
4.2.4 掌握学习模式,
4.2.5 情境一陶冶教学策略
4.2.6 示范一模仿教学策略一
4.3 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4.3.1 发现学习模式“
4.3.2支架式教学策略
4.3.3 抛锚式教学策略
4.3.4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4.3.5 启发式教学策略
4.3.6 自我反馈教学策略
4.3.7 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4.4 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
4.4.1 协作学习的概念
4.4.2 常用的协作学习策略
4.4.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4.5 研究性学习设计
4.5.1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特点
4.5.2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步骤
4.5.3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案例
4.6 教学活动设计
4.6.1 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4.6.2 教学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4.7 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和设计的案例分析
4.7.1 语文学科的设计实例——恐龙的灭绝
4.7.2 数学学科的设计实例——购物
4.7.3 英语学科的设计实例——Travel
4.7.4 其他学科设计实例——野生动植物资源与自然保护区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5章 学习环境设计
5.1 学习环境概述
5.1.1 关于学习环境的不同观点
5.1.2 本书对学习环境的理解
5.2 物理学习环境设计
5.2.1 物理学习环境设计对学习的影响
5.2.2 物理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研究
5.3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5.3.1 教学媒体概述
5.3.2 课堂教学中常用教学媒体的特性
5.3.3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和方法
5.3.4 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5.4 学习资源和工具的选择、设计与开发
5.4.1 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5.4.2认知工具的选择与提供
5.5.3 际学习环境设计
5.5.1 人际环境设计概述
5.5.2 课堂氛围营造策略设计
5.5.3 交往动机激发策略设计
5.5.4 课堂问题行为调控策略设计
5.6 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分析
5.6.1 课堂多种媒体组合的学习环境设计实例——圆的认识
5.6.2 基于Internet的学习环境设计实例——《物种起源》导言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6章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6.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概述
6.1.1 教学评价概述
6.1.2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的内容
6.2 教学效果的评价
6.2.1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6.2.2 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6.2.3 教学评价的新发展
6.3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
6.3.1 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
6.3.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评价
6.4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6.4.1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形成性评价
6.4.2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总结性评价
6.5 教学系统设计评价案例
6.5.1 “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教学设计评价方案
6.5.2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案的评价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7章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7.1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案例分析
7.1.1 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概述
7.1.2 多媒体教学课件脚本设计案例分析
7.2 网络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7.2.1 网络课程概述
7.2.2 《有机化学》网络课程设计案例概述
7.3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分析
7.3.1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语文“ai、ei、ui”的设计
7.3.2 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网上购书”的设计
7.3.3 英语教学设计案例——小学英语“What’syourfavoritefruit?”的设计
7.4.培训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7.4.1 师资培训方案设计案例——某市教育局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培训方案
7.4.2 企业培训方案设计案例——某企业e—Learning设计方案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第8章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8.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新发展
8.1.1 BlendedLearning与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
8.1.2 活动设计理论
8.1.3 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8.1.4 关系论教学设计
8.1.5 宏观教学设计论
8.2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研究新趋势
8.2.1 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
8.2.2 从教学系统设计到绩效技术
8.2.3 学科教学系统设计
8.2.4 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
学习活动建议
自我评价
学习资源
术语名词中英文对应
参考文献
⑥ MPA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MPA教育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
第一节 MPA教育的由来和发展
一、国外MPA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MPA教育的兴起与未来
三、MPA教育的地位和价值
第二节 MPA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素质要求
一、MPA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MPA教育的素质要求
第三节 MPA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一、MPA的课程体系
二、MPA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第二章 MPA学位论文的特点与导师选择
第一节 MPA学员与MPA学位论文
一、MPA学员与统招研究生的区别
二、MPA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
三、MPA学位论文与普通硕士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区别
第二节 MPA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选择
一、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二、MPA学员导师的职责
三、MPA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选择
附录 某大学MPA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师生互选)意向表
附录 某大学管理学院MPA学位论文工作程序表
第三章 MPA学位论文的写作选题
第一节 MPA学位论文选题的领域、范围及原则
一、选题的领域、范围
二、MPA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 选题的技巧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MPA学位论文选题的技巧
二、MPA学位论文选题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MPA学位论文的题目类型和题目设计
一、MPA学位论文的题目类型
二、MPA学位论文题目的设计
附录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优秀论文题目精选
第四章 MPA学位论文的开题和开题报告的写作
第一节 MPA学位论文开题与开题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一、开题与开题报告的含义和属性
一、开题报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模型建构、参考文献和写作进度
第三节 开题报告的技术要求和常见问题
一、开题报告的技术要求
二、开题报告的常见问题
第五章 MPA学位论文的格式和写作
第一节 MPA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MPA学位论文的总体要求
二、MPA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OO
第二节 MPA学位论文的构思和写作
一、MPA学位论文构思的方法和原则
二、MPA学位论文写作的程序
第三节 MPA学位论文的文风和形式要求
一、MPA学位论文的文风
二、杜绝抄袭和剽窃行为
三、MPA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附录 大连理工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模板
第一节 文献查阅的工具和方法
一、文献的分类和查阅的范围
二、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
三、文献检索的工具、路径和方法
第二节 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一、文献查找、整理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二、文献资料的鉴别和选择
三、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研究
第三节 文献综述的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特点和在论文写作中的地位
二、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
三、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和常见错误的避免
附录 文献综述的写作
第七章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第一节 社会调查概述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
二、社会调查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调查的基本阶段
四、社会调查在MPA学位论文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一、社会调查的主要方式: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二、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第三节 社会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一、社会调查结果的统计方法
二、社会调查结果的图表显示
第四节 调查结果的应用与调查研究类论文的写作
一、调查结果在论文中的应用
二、调查研究类论文的结构与写作
附录 社会调查问卷
第八章 案例研究与写作
第九章 MPA学位论文的摘要、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十章 MPA学位论文的修改
第十一章 MPA学位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
⑦ 研究方法论的作品目录
第1章 绪论 11.1 研究的概念 11.2 研究的分类 31.2.1 按研究领域分类 31.2.2 按研究目的分类 61.2.3 按研究方法分类 61.2.4 按研究性质分类 71.3 研究的过程 81.4 学生研究的特点 91.5 小结 101.6 习题 11第2章 确定研究主题 122.1 确定研究主题的过程 122.2 研究主题的来源 142.3 确定研究主题的考虑 152.3.1 考虑价值 152.3.2 考虑自己 162.3.3 考虑指导 162.4 学位论文需要满足的要求 172.4.1 研究目标 172.4.2 合理使用参考文献 172.4.3 研究方法 172.4.4 研究结果的表达 182.4.5 结果分析 182.4.6 结论和建议 182.5 小结 192.6 习题 20第3章 研究范式 213.1 存在论和认识论 213.2 研究范式 223.2.1 实证主义 223.2.2 解释主义 233.2.3 批判主义 243.3 研究范式、方法和技术的关系 253.4 小结 263.5 习题 27第4章 研究方法和技术 294.1 研究方法 294.1.1 行为研究 294.1.2 案例研究 304.1.3 人种学研究 314.1.4 扎根理论 324.1.5 调查研究 324.2 研究技术 334.2.1 面谈 334.2.2 观察 344.2.3 文献研究 344.2.4 客观测量 354.2.5 问卷 354.2.6 分类 364.2.7 解释学 374.2.8 符号学 374.2.9 叙述和隐喻 384.2.10 数据预编码 384.2.11 描述统计 394.3 小结 414.4 习题 43第5章 研究的有效性 445.1 有效性的含义 445.1.1 实证主义的有效性 455.1.2 解释主义的有效性 465.2 测量的有效性 475.2.1 内容有效性 475.2.2 准则有效性 485.2.3 构建有效性 485.3 归纳和演绎 485.3.1 归纳 485.3.2 演绎 495.3.3 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505.3.4 对归纳主义的批判 505.4 证伪主义 515.4.1 理论的构建 515.4.2 理论的生存 515.4.3 对证伪主义的批判 525.5 科学的结构性整体理论 525.5.1 理论应被看做是结构性整体 535.5.2 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研究纲领 535.5.3 理论的判定标准 535.5.4 对结构性整体理论的批判 545.6 小结 545.7 习题 56第6章 撰写研究申请 576.1 研究申请的作用 576.2 研究申请的结构 586.2.1 名称 586.2.2 绪论 586.2.3 目的和目标 586.2.4 创新点 596.2.5 研究方法 596.2.6 里程碑 596.2.7 结果 606.2.8 与客户协作 606.2.9 资源 606.2.10 图形计划 616.3 避免陷阱 616.4 研究的可行性 626.4.1 数据和信息的可用性 626.4.2 研究计划的可操作性 626.4.3 完成研究的时间限制 626.4.4 拥有研究所需要的技能 636.4.5 足够的资金支持 636.4.6 涉及的风险 636.5 小结 646.6 习题 65第7章 文献综述 667.1 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 667.2 文献检索 677.2.1 文献形式 677.2.2 追踪文献 697.2.3 文献检索技巧 717.2.4 反思文献检索模型 717.2.5 建立参考书目 717.3 进行文献综述 727.3.1 抽取、记录和总结 727.3.2 填写和保留 737.3.3 良好的习惯 737.3.4 使用计算机管理 737.4 小结 747.5 习题 75第8章 计划研究项目 768.1 研究计划的目的 768.2 典型的计划过程 778.2.1 确定研究目的 778.2.2 确定并列出活动 778.2.3 对活动进行排序 798.2.4 绘制网络计划 798.2.5 估计活动时间 818.2.6 通过时间分析网络 828.2.7 检查资源 838.2.8 重新计划 858.3 小结 858.4 习题 87第9章 参考文献和引用 889.1 承认他人的工作 889.2 使用引语 899.3 使用引用 899.4 参考文献部分 909.5 参考文献信息 919.5.1 来自期刊 919.5.2 来自书籍 919.5.3 来自会议论文集 929.5.4 来自公司报告 929.5.5 来自互联网 929.6 剽窃 939.7 小结 939.8 习题 95第10章 撰写学位论文 9610.1 学位论文的标准 9610.2 典型的学位论文顺序 9710.3 写作风格 9810.4 准备撰写 9910.4.1 计划章的顺序 10010.4.2 计划章中节的顺序 10110.4.3 确定表达的详略 10210.4.4 对数据进行解释 10310.4.5 选择数据 10410.5 章的撰写 10410.6 编辑和校对 10610.6.1 编辑 10610.6.2 校对 10710.7 小结 10710.8 习题 109第11章 口头表达 11011.1 口头表达的重要性 11011.2 了解听众 11111.3 基本结构 11111.4 内容量 11111.5 强调 11211.6 总结 11211.7 视觉辅助 11211.8 个人技巧 11311.8.1 声音 11311.8.2 身体语言 11311.9 克服紧张 11411.10 准备口头表达 11411.11 口头表达技巧 11511.12 口头表达形式 11511.12.1 正在进行中的研究的口头表达 11511.12.2 会议口头表达 11611.13 评价口头表达 11611.14 小结 11711.15 习题 118第12章 撰写研究报告 12012.1 撰写研究报告的目的 12012.2 发表研究报告的步骤 12112.3 研究报告的结构 12212.3.1 标题页 12212.3.2 摘要 12312.3.3 背景 12312.3.4 文献综述 12412.3.5 方法 12412.3.6 结果 12412.3.7 结论和建议 12412.3.8 参考文献 12512.3.9 附录 12512.4 围绕核心内容 12512.5 写作风格 12512.6 小结 12712.7 习题 128第13章 伦理问题 12913.1 伦理 12913.2 符合伦理地进行研究 13013.3 尊重研究对象 13113.3.1 征得同意 13113.3.2 提供研究信息 13113.3.3 有权利退出 13213.3.4 匿名 13313.3.5 避免伤害 13313.3.6 避免欺骗 13413.3.7 尊重自治能力 13513.4 良好的科学实践 13513.4.1 遵守专业标准 13613.4.2 记录研究结果 13613.4.3 接受质疑 13613.4.4 承认他人的贡献 13613.4.5 团队领导与协作 13713.4.6 满足新学生的需要 13713.4.7 保密和存储第一手数据 13713.5 出版许可 13713.6 保密问题 13813.7 小结 13913.8 习题 141第14章 管理和执行 14214.1 了解学习风格 14214.1.1 行动主义者 14214.1.2 反思者 14314.1.3 理论家 14314.1.4 实用主义者 14314.2 管理导师 14314.2.1 建立并维持与导师的良好关系 14314.2.2 定期见面并预先准备 14514.2.3 短期计划 14614.3 管理平衡行为 14614.3.1 平衡的内容 14614.3.2 平衡而不是压力下的崩溃 14714.4 管理时间和任务 14814.4.1 良好的计划 14814.4.2 研究的典型阶段 14814.5 小结 15014.6 习题 151第15章 研究完成之后 15215.1 研究反思 15215.1.1 研究的意义 15215.1.2 研究的普适性 15215.1.3 研究的可靠性 15315.1.4 研究的有效性 15315.1.5 研究的局限性 15315.1.6 做得更好 15315.1.7 未来研究的主题 15315.2 研究后的生活 15315.2.1 兴高采烈 15415.2.2 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15415.2.3 做所有被推迟的事 15415.3 必须做的其他事情 15415.3.1 在期刊上发表文章 15515.3.2 参加会议 15615.3.3 计划下一步活动 15615.4 小结 15615.5 习题 157附录1 研究申请例文 158附录2 研究报告例文 164参考文献 171
⑧ 供应链管理运营实务与案例分析的图书目录
第一讲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一、现代供应链管理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供应链的概念、类型和结构
(一)供应链概念
(二)供应链类型
(三)供应链结构
(四)供应链运作特点
三、供应链管理概念、内容及其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概念
(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三)供应链管理的性质及内容体系
(四)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五)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
四、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法
(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目标
(三)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我国供应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二)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案例利丰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构建
分析与思考
第二讲 供应链管理战略
一、供应链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
案例戴尔金律:压缩库存,倾听顾客意见和直接销售
二、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产生和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战略产生
(二)供应链管理从单一的运作层向战略层转变
(三)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关注点
三、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运营体系
(一)供应链管理运营体系
(二)生产运营技术
(三)物流运营技术
(四)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
四、供应链与业务外包
(一)利用外部资源的起因
案例福特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历程
(二)利用外部资源的内容和形式
分析与思考
第三讲 构建有竞争力的供应链网络
一、构筑供应链网络的基本问题
(一)供应链环境、经营主体与基础网络
案例家电业集聚圈,缩短供应链物流流程
(二)构筑供应链网络的要点
(三)供应链网络构筑需解决的问题
二、供应链网络节点的确定
(一)供应链网络的类型
(二)确定供应链网络节点
案例沃尔玛销售配送网络
三、网链节点一般布点方法
(一)区域物流系统网络结构
(二)设施网络选址分析方法
(三)城镇布点方法
案例宝供的物流网络
四、供应链网络的其他问题
(一)解决制造商瓶颈途径
(二)扩展企业
(三)物流网络
案例Vanluunk物流为顾客提供整个供应链管理
分析与思考
第四讲 供应链管理体系构思设计
一、供应链管理体系构思
二、供应链设计
三、供应链管理设计的目的和过程
(一)供应链管理设计的目的
(二)供应链管理设计的思路
四、供应链管理战略构思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蓝图构想
案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IBM在全球激烈竞争中名列前茅
(二)供应链管理系统战略设计
(三)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改革方向、途径和措施
五、供应链管理组织设计的一般模式
(一)供应链管理规划的组织设计总纲
(二)组织设计阶段
(三)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案例海尔集团构造“一流三网”
六、供应链管理设计方法
(一)并行工程
(二)约束理论及其应用
(三)利用约束理论的主要步骤
(四)利用约束理论改进供应链管理
分析与思考
第五讲 供应链集成物流战略设计
一、供应链集成效应
(一)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步骤
(二)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1利丰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案例2百盛供应链B to B
案例3香港推广供应链管理
案例4从供应链思想看行销通路管理·
案例5沃尔玛——e化的传统企业
二、基于供应链的第三方物流的集成物流策略设计
(一)第三方物流的要点
案例通用公司使用第三方物流
(二)第三方物流的服务项目
案例剥离非核心业务形成第三方物流
(三)第三方物流的网络体系
案例新科安达公司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三、物流服务提供商集成策略的思路
案例 以方案集成商模式进行的第四方物流运作策略
(一)供应链能力集成策略
(二)第三方物流功能集成策略
案例上海全方物流的经营模式
第六讲 供应链管理决策与策略
一、供应链物流决策准则与方法
(一)自营物流或采购物流决策影响因素
(二)自营或外购物流服务的战略决策标准
案例海尔的物流网络
二、自营与外购物流的综合决策分析
案例新飞电路外购物流
三、供应链整合号陕速响应策略
(一)推式供应链与拉式供应链的整合策略
(二)产品与供应链类型的匹配策略
案例供应链与产品的匹配
(三)有效的客户响应(EcR)策略
四、价值链管理策略
(一)基于供应链的价值链
(二)企业价值链分析重点
(三)基于供应链的价值链管理策略
案例华凌冰箱:价值链中管理职能的延伸
第七讲 供应链物流企业定位策略
一、供应链物流企业分析
(一)物流市场竞争与供应链管理要求
(二)国内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需求
二、供应链物流市场营销策略
(一)从供应链网络分析物流需求
(二)物流市场营销特点
(三)供应链关系营销模型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定位策略
(一)市场调查说明的问题
(二)运输代理、物流代理与第三方物流服务
案例1上海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物流定位
案例2依托快运线路的第三方物流
案例3依托海关监管仓库的上海北洋储运
(三)经营方式定位策略
第八讲 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
一、供应链宏观信息系统
(一)共用信息平台与供应链信息系统
(二)区域物流信息需求及特点
(三)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分析及要求
(四)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案例多方参与构建上海市物流中心
二、供应链微观信息系统
案例宝供物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
三、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
四、利用信息平台开展电子商务
五、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规划
(一)做好企业信息技术发展规划
案例uPs的信息技术
(二)企业信息技术与供应链集成
第九讲 供应链采购运营管理
一、供应链的采购过程
(一)采购在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供应链采购过程管理
二、战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案例通用公司供应链采购运营管理
第十讲 供应链企业联盟
一、供应链与企业联盟
(一)构筑联盟的背景
(二)企业联盟与供应链
(三)企业联盟的作用
二、虚拟化策略及其实施
(一)虚拟企业与企业联盟的比较
案例耐克公司的虚拟经营方式
(二)虚拟组织策略
(三)虚拟组织策略的实施步骤
三、构筑供应链联盟
(一)供应链联盟
(二)供应链物流需求方动机与风险规避
(三)供应链物流供给方动机与风险规避
(四)构建供应链战略联盟
案例中远集团: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一体化
四、全球化供应链联盟
(一)全球化供应链网络
(二)国际物流标准化
案例麦当劳以25000家企业核心竞争力横向构筑的供应链网络
第十一讲 供应链资源整合
一、供应链整合概述
(一)供应链整合的含义及目的
(二)供应链整合涉及的关键因素
(三)供应链整合的层次
(四)供应链整合的内容
二、供应链整合的途径
(一)供应链整合的主体与环境
(二)整合资源的方式和途径
(三)供应链整合过程及实施步骤
三、业务流程重组
(一)业务流程重组的含义
(二)业务流程重组的类型
(三)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
(四)业务流程重组的过程
案例施乐公司重组业务流程的、实施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变革
参考文献
⑨ 案例研究的内容介绍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对于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家来说,都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版)的目标是帮助您——无论是资深的社会科学家,或是初入此道的后起之秀——来面对这些挑战。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
⑩ 教育技术学导论的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版本
图书信息
作者: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主编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2-1
版次:1页数:167字数:260000
印刷时间:2007-8-1开本:纸张:胶版纸
印次:I S B N:9787040166538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学生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等。本书重点介绍不同专业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尽可能从一个大学新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角度入手选取内容;同时尽量采用案例、示例、图示等直观手段描述课程内容,内容全面。不同学校可根据其实际需求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用书。
编辑推荐
本书的设计理念是:一要力图使学科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完整而准确,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二要全面地为学生展示本学科在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三要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目录
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一、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二、国外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三、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四、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一、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第三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概述
二、信息技术与有效学习
第二节教学与课程论
一、教学过程
二、教学结构
三、课程理论
四、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程与教学
第三节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
一、系统科学理论概述
二、传播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三、系统科学与教育传播的关系
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技术观与教育技术
一、技术观的流派
二、技术观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第二节视听技术
一、视觉型媒体
二、听觉型媒体
三、视听觉型媒体
第三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一、概述
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节网络与通信技术
一、概述
二、网络系统
三、网络与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节人工智能技术
一、概述
二、智能教学系统
第四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研究方法的含义
二、研究方法的分类
第二节教育技术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方法
二、质的研究方法
三、案例研究方法
四、人种志研究方法
五、开发性研究方法
六、对话分析研究方法
七、调查研究方法
第三节如何进行教育研究设计
一、明确研究问题
二、文献检索
三、数据资料的分析
四、研究结果的判断和推理方法
第四节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
一、确定调查课题和调查项目
二、选择调查对象
三、确定调查方法与手段
四、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五、实施调查
六、整理与分析调查资料
七、撰写调查报告
第五节研究论文的撰写与评价
一、研究论文的结构
二、研究论文的评审标准
三、国际GcccE会议论文评审指标
四、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第五章教育技术学的专业方向
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一、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
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教育
二、怎样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数字媒体技术
一、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二、数字媒体的采集与制作
三、数字媒体的应用
第四节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一、教育软件概述
二、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三、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四、教育类其他软件的开发
第五节现代远程教育
一、远程教育概述
二、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
三、远程教育平台
四、远程学习的关键特征与学习支持
五、远程教育管理与人员素质
第六章教育技术学的新兴研究方向
第一节企业电子培训与绩效技术
一、E-leaming在企业中的应用
二、绩效技术
第二节知识管理与知识工程
一、知识与知识管理
二、知识管理的应用
三、知识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