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思想方法是指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是关于主观反映客观即认识世界的方法。思想方法与世界观、认识论是一致的。因世界观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二、工作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所采取的办法和手段。党的工作方法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一整套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主要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
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4、抓工作中心环节,统筹工作全局的方法;
5、抓典型带一般的工作方法。
这些工作方法,对于正确实现党的领导,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都起了重要作用。当然,党的工作方法必须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应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推动党的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❷ 如何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怎样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者从物质数理科学(纯数学和物理科学)的理论工作者的思想方法上分享一些心得:
理论研究发现,纯数学和物理科学思想的最高境界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中。即列宁《哲学笔记》:“统一物[笔者按:宇宙统一于物质]之分为两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主要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或特征)。”
毛泽东《实践论》:“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物质数理科学的理论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坚持从客观实际的物质实践出发、依靠唯物辩证法思想助力基础科学研究、敢于挑战并破解物质数理科学理论难题、提出原创基础理论和作出原创发现、引领世界科学发展新方向。
详见《依靠唯物辩证法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http://mp.weixin.qq.com/s/f6e8DHI_SAing85PH_Kyjw
❸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1000字
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
党的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❹ 如何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曾经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沦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由于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的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❺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以上摘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三年级全一册)》2008年3月第三版,2008年7月河南第一次印刷。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78页正数第二段。 属于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新增加的内容。 就这些了。
❻ 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技术人才思想是怎样的
科学是系统地、成功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存在及规律的知;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是不断的发展的,当某一时代的科学技术满足不了;产业技术革命进程,漫长而久远,但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所有这些变革的“始作俑者”,都是技术进步和科技创;不仅如此,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还代表着一个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华民
-
科学是系统地、成功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存在及规律的知识与方法.现代技术是建立于科学基础之上,为实现人的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技能、设施与方法.所以现代科学技术就是系统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与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创新与国家政治、经济及民众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社会中所起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邓小平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社会是不断的发展的,当某一时代的科学技术
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时,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创新.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依靠创新,人类摆脱了史前的愚昧时代,迈进文明的门槛;依靠创新,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当今世界,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
产业技术革命进程,漫长而久远,但对整个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却往往是翻天覆地的.三次重大科技革命推动了整个社会各个放面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近现代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近现代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已历经了五个主要阶段,即工业革命之初的早期机械时期、蒸汽动力和火车时期、电气和重工业时代、石油化工和航空技术时代,而眼下,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并向其他产业广泛渗透,导致了人类社会从生产组织到商品消费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人类进入以信息生产和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
❼ 《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方法概念
1.思想方法与世界观、认识论是一致的。因世界观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方法
追答
2.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科学的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揭示。它的形成经历了两次伟大的思想转变,首先实现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向~般唯物主义的转变,于是形成了他的入学主体辩证法;又从人本异化史观转向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于是最终扬弃人学主体辩证法而形成了科学的历史辩证法。此时,他成功地解决了自己哲学中的三大理论难题:既消除了唯心主义又发扬了辩证法的能动性;既消除了自然唯物主义机械性,又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既批判了资本主义,又使共产主义成为科学。历史辩证法的形成为《共产党宣言》的产生和发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共产党宣言》是历史辩证法的系统而经典的表达。
❽ 用实例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要从客观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8)党的科学思想方法案例分析扩展阅读: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是要做“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不靠本本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多干实事、干出实绩来取信于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事实是真理的依据,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谛。”
二是不能做纸上谈兵、华而不实的“书呆子”,更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理论着作和资本主义发展经验,而要充分考虑中国的社会实际。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必须长期坚持。
❾ 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坚持这一思想路线
即指导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式和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成为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课题。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时代的高度,正确回答了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5·31”讲话,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解决这一历史课题中的科学思想方法。讲话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精神实质的高度概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握江总书记在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会“三个代表”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是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的关键
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他要求全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讲话在这里是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角度提出问题的,但它透射出江总书记解决时代课题最为根本的思想方法。
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走势趋缓,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力量在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较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两种制度斗争中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和考验。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阶层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思想政治领域和党的建设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如何克服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江总书记在讲话中立足于发展地看问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四个“一定要”,即我们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他明确指出,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社会实践在不断地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地解决新的时代课题中发展着,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在改革和建设深入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面前,要解决诸多新的矛盾和现实问题,不仅马列和毛泽东着作中没有现成答案,甚至邓小平着作中也没有现成答案,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回答新的问题、指导新的实践。正如江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在发展了的形势面前唯一正确的选择。
讲话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列起来,并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提高到“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具有很强的时代针对性。进入新世纪,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到实践都要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否则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只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向前发展。
二、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党的先进性,提出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认识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性课题指明了方向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江总书记思考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课题的要害所在。在发展变化了的形势面前,党能否保持其先进性,决定着党的生存和执政地位,决定着党能不能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因此,“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党继续保持其先进性的问题。
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有一个如何认识党的先进性的问题。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这一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要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先进生产力的内容是不同的,因而生产力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由此决定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先进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先进性来自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来自工人阶级所代表的生产力的先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结构和经济成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人阶级的状况和成分也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已赋予其先进性许多新的特点和内容。因此我们在认识党的先进性问题时,必须坚持历史的具体的观点,而不能把党的先进性看成是一种先天的自然权利,或者是一经获得就一成不变;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这一观点,是江总书记通过对原苏联、东欧共产党和世界上其他一些政党兴衰成败历史的敏锐观察和对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深入思考后提出来的。苏联、东欧共产党也曾经是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但是由于它在党建设理论上的僵化,在变化了的形势面前不能正确对待党自身的发展,没有使党的先进性很好地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不能在变化了的形势面前,革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这就逐渐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因此走向垮台也就不足为怪了。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来看,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是否先进,不在于自封,也不在于过去有过多少辉煌的成绩,而在于能否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只有始终站在历史潮流的前头,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人民的认可。
在我国,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构成、工人阶级队伍的成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认识和保持我们党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使党的性质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成为党的生存、发展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具体地历史地看待党的先进性质,不能很好地依据新的变化解决这个问题,仍然固守过去的认识和结论,同样会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
江总书记提出的“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观点,其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内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出发来认识和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而不能静止地一成不变地看待党的先进性。这就抓住了当前党的建设的要害,为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党今后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按照这一思路,党的建设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抓住保持党的先进性质这个核心,坚持党的建设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共进,不断获得生机与活力。
三、把理论创新与实践落实统一起来,以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的落实标准和价值追求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执政为民”。这是江总书记思考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课题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执政为民是工人阶级执政党的显着特征和与其他政党和本质区别,也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保持其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执政党,但是由于其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性,不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保持其先进性,也不可能把执政为民作为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因而难免走向衰落的厄运 。工人阶级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区别就在于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为人民谋利益是它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目标追求。当然这并不是说工人阶级政党的这种价值观是天赋的和自然而然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获得。这就要求工人阶级政党特别是在执政后,要不断进行保持自身先进性质的锤炼,把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最高职责,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存在价值,也会被历史所淘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垮台,从根本上说也是没有处理好为谁执政的问题。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本质要求和体现,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解决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质问题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使党始终做到执政为民。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赋予我们党的建设的价值所在和目标追求。
“5·31”讲话不仅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在执政为民,而且提出了如何判定一个政党的活动是否做到了执政为民的方法和标准。讲话提出的必须把党的先进性“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的思想,既是看待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方法和标准,也是我们认识党是不是做到执政为民的根本方法和标准。党的先进性要在推进历史发展的实际作用中去考察,同样,党是不是做到执政为民,也要在推进历史发展的实际作用中去考察。从这个根本方法和标准出发,江总书记要求,“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政党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实体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认识一个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质和历史作用,必须把它放在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去考察,看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实际作用,看它对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即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尊重和利益的满足程度。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必然得出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党的建设的一切活动,党的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国家发展和人民愿望的实际中去,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判等重要结论。这是一条在党的建设上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这种认识方法,这种看待党的历史作用的客观思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评判各级党组织工作功过是非的思想武器
如何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