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以铜为主要原料制备硫酸铜
我来回答1、
设计制备方法:
(1)
已知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2)将铜在空气中灼烧后,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放了稀硫酸中就可以得到硫酸铜。
(3)
将铜放入硝酸银中,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再将硝酸铜与浓硫酸加热就可以得到硫酸铜。
2、
实验原理(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Cu+2H2SO4(浓)=(加热)=
CuSO4+SO2↑+2H2O
(2)2Cu+O2=(加热)=2CuO
CuO+H2SO4=CuSO4+H2O
(3)Cu+2AgNO3=Cu(NO3)2+2Ag
Cu(NO3)+H2SO4(浓)=(加热)=CuSO4+2HNO3(见光易分解为NO2+H20+O2)
Ⅱ 活性铜粉怎么制备求各位帮帮忙。急用
活性(纳米 )C u经历 了如下历程 : 铜配盐受热 分解生成 C u2 O,该过程进行 当中, 板 模介质通过架桥效应达到 良好 的阻隔,对 粉体 的团聚达 到 了有效的控制 , Cu20生成后立 即与炭黑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 ,此时模板纳米炭黑起还原剂 作用 ,纳米碳 黑较好 的 还 原性, 使氧化亚铜最终被还原成单质铜 , 从4 0 0 ℃  ̄60 0 ℃ 温度 升高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 的进行 。 600 ℃条件下,焙 烧1 h的最终产物衍射谱 中未见其它杂质物相存在, 明 说 粉体成份 单一 ,产物衍射峰的 d中值衍 射峰位置与强度 与 P F卡 ( u —3 D C )48 6上 的金属 C u衍射数据吻合 ,结 合 电镜分析可知所制产 物为纳米级金属铜粉。
Ⅲ 超细铜粉主要应用于导电材料、催化剂等领域中.超细铜粉的某制备方法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
(1)A.[Cu(NH3)4]SO4中硫酸根离子和[Cu(NH3)4]2+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铜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NH3中H和N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故A正确;
B.NH3为配体分子,溶液中不存在NH3,故B错误;
C..元素周期律中,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N原子最外层达到半饱和的稳定结构,难以失去电子,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为N>O,故C错误
D.SO42-离子中价层电子对数为4+
×(6+2-4×2)=4,孤电子对数为0,所以是正四面体体型,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2)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104s
1,NH
4CuSO
3中Cu的化合价为+1价,则金属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
10,故答案为[Ar]3d
10:
(3)SO
32-中含有3个δ键和1个孤电子对,故为sp
3杂化,离子含有4的原子,价电子总数为26,对应的等电子体有NF
3(或PF
3、NCl
3、PCl
3等),故答案为:sp
3;NF
3(或PF
3、NCl
3、PCl
3等);
(4)N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对应的氢化物中含有氢键,沸点较高,易液化,故答案为:NH
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5)晶胞中4个Cu位于晶胞内部,O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共有8×
+6
=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O,
故答案为:CuO;
(6)除得到超细铜粉外,还可看到溶液变蓝,同时有使品红褪色的气体,说明生成Cu、Cu
2+和SO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
4CuSO
3 +4H
+微热 | .
Ⅳ 铜是怎么制造的
从铜矿中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或者说是铜矿砂,铜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铜及铜制品。
Ⅳ 工业制铜的方法
2CuO+C=2Cu+CO2↑ 反应条件是“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这属于“置换反应”,是工业制铜原理 《湿法炼铜》也可以快速制铜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从而发明了水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水法炼铜的原理是:CuSO4+Fe=Cu+FeSO4 在汉代许多着作里有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时更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南北朝的陶弘景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即不纯的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醋,用醋溶解后也可与铁起置换反应。显然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到唐末五代间,水法炼铜的原理应用到生产中去,至宋代更有发展,成为大量生产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水法炼铜也称胆铜法,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浸铜,就是把铁放在胆矾(CuSO4·5H2O)溶液(俗称胆水)中,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金属置换成单质铜沉积下来;二是收集,即将置换出的铜粉收集起来,再加以熔炼、铸造。各地所用的方法虽有不同,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胆水产地就近随地形高低挖掘沟槽,用茅席铺底,把生铁击碎,排放在沟槽里,将胆水引入沟槽浸泡,利用铜盐溶液和铁盐溶液颜色差异,浸泡至颜色改变后,再把浸泡过的水放去,茅席取出,沉积在茅席上的铜就可以收集起来,再引入新的胆水。只要铁未被反应完,可周而复始地进行生产。第二种方法是在胆水产地设胆水槽,把铁锻打成薄片排置槽中,用胆水浸没铁片,至铁片表面有一层红色铜粉覆盖,把铁片取出,刮取铁片上的铜粉。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麻烦是将铁片锻打成薄片。但铁锻打成薄片,同样质量的铁表面积增大,增加铁和胆水的接触机会,能缩短置换时间,提高铜的产率。第三种方法是煎熬法,把胆水引入用铁所做的容器里煎熬。这里盛胆水的工具既是容器又是反应物之一。煎熬一定时间,能在铁容器中得到铜。此法长处在于加热和煎熬过程中,胆水由稀变浓,可加速铁和铜离子的置换反应,但需要燃料和专人操作,工多而利少。所以宋代胆铜生产多采用前两种方法。宋代对胆铜法中浸铜时间的控制,也有比较明确的了解,知道胆水越浓,浸铜时间可越短;胆水稀,浸铜的时间要长一些。可以说在宋代已经发展从浸铜方式、取铜方法、到浸铜时间的控制等一套比较完善的工艺。 水法炼铜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不必使用鼓风、熔炼设备,在常温下就可提取铜,节省燃料,只要有胆水的地方,都可应用这种方法生产铜。
Ⅵ 用三种方法制取金属铜
Cu(OH)2===加热CuO+H2O Fe+2HCl===FeCl2+H2 CuO+H2==加热Cu+H2O
Cu(OH)2+2HCl==CuCl2+2H2O Fe+CuCl2==FeCl2+Cu Cu(OH)2===加热CuO+H2O CuO+2HCl===CuCl2+H2O Fe+CuCl2==FeCl2+Cu
Ⅶ 如何制取铜粉(用实验的方法)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加热) Cu + H2O.
Ⅷ 高中化学中制取铜的方法有哪些
电解含铜的盐溶液或氧化铜,用铁、锌置换含铜的盐溶液 毕竟高中没有专门叙述铜的一章课程
Ⅸ 雾化铜粉的生产流程
电解铜板-熔炼-水(气)雾化-真空烘干-高温氧化-破碎-还原-破碎-分级 在铜的熔化过程中,一定要控制杂质的含量,使成品粉末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高导电性。 常规操作是在中频炉或电弧炉加热到1150-1200℃。熔炼是在雾化工序之前最重要的工序,通过控制铜的熔炼过程也同样可以达到降低铜粉的松装密度的效果。 工业化的雾化铜粉生产分气雾化法和水雾化法两种。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所采用的雾化介质不同,其制粉的原理是一样的。根据不同气体介质又可分为空气雾化、氩气雾化,同时为了获得更细的粉末采用超音速雾化。 生产实践证明,水雾化生产效果比气雾化好,水雾化在空气或者惰性气体中雾化。 还原过程相对比较简单,还原温度一般为400-600℃,时间60-120min。在雾化过程中,一部分氧在表面氧化,另一部分变成氧化铜渗进颗粒的内部。要除去氧,所需的还原温度很高。在此温度条件下,铜自然地会被烧结起来,这就需要对这些大量烧结块进行磨细。 新开发的水雾氧化法已经可以不用再做还原步骤,从而缩短流程,节省了能源。 从热力学角度,铜在空气中是不稳定的,所以铜粉在空气中被氧化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铜粉表面容易吸附空气中水汽形成水膜。而且由于在颗粒表面的凹处形成的水膜厚,渗入氧气少,氧浓度低,所以成为微阳极,而在氧气容易达到的凸处英尺形成微阴极,结果在铜粉的表明形成浓度差的电池效应,铜粉逐渐被氧化。用抗氧化剂处理后,铜粉表面吸附覆盖一层膜,产生抗氧化效果,可延长使用寿命。苯骈三氮唑(BTA)、肥皂液、明胶、蛋白质水解液对水雾化铜粉均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 
与铜粉的制备方法都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热宝宝使用方法
发布:2025-05-11 00:25:24
浏览:288
教学方法的简介
发布:2025-05-11 00:25:20
浏览:2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