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训练体质,提高对抗能力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薯仔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
‘贰’ 如何练习身体抗击打能力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肌肉长时间持续运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
在全接触实战空手道高强度竞技中,高超的格斗技战术必不可
少,而超强的格斗耐力,更是选手打败势均力敌对手,取得最后
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一个人耐力素质要好,首先要有很好的心、肺功能,另外,
有氧代谢力强的红肌(慢肌)纤维在肌肉中的合理分布以及神经
‘系统功能的改善也是要素。通常,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
项耐力。
(一)一般耐力(又称有氧耐力)‘
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强度不高的肌肉活动的能力。
基本的训练方法有:⑦各种长时间的对抗性游戏、游泳、足
球、跳绳等运动;②各种长距离的越野跑、领先跑、12分钟台
阶跑、原地高抬腿跑、定时定距往返蛀跳、爬山等运动。
(二)专项耐力
是指空手道选手长时间进行最大强度的格斗对抗和训练时,
肌肉持续协调运动的能力。空手道格斗专项耐力的好坏,与选手
生理、生化及其心理指标好坏等均有关系。
基本的训练方法有:①各种空手道专项技术动作阶快速重复
练习。②长时间的矮子步和步法练习。③快速击打沙袋、手靶、
脚靶。可按每回合3—4分钟,回合间隙1分钟,共练3。4回合
的方法进行。④有条件的对抗训练或坐庄轮战。⑤循环练习:即
将数个练习方法(如出拳踢腿和速度力量素质等练习方法)组合
起来循环练习。一般6项练习为一个循环,每项限时30秒或完
成5。10次,尽力在3—4分钟内完成。
耐力素质训练对于习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即所谓心肺
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不仅有利身体健康,也是提高空手道选手训
练效果和动作技能的重要方法。
(三)训练原则
1.在训练中,应先发展一般耐力,再重点发展专项耐力。
2.耐力素质训练必须长期坚持,多年安排。空手道初习者
要具备相当的格斗耐力训练水平需经过6个月以上的艰苦练习。
3.耐力素质训练,要渐进地增加训练负荷的强度。要从一
定的时间、距离和数量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时间、距离、次数和
组数。如发展肌肉耐力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力量素质训练时,在
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每组的练习次数和组数。训练中可适当安
排一些接近极限负荷的耐力练习。
4.耐力素质训练包括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即人体在较短
的时间内进行快速运动的训练方法),空手道耐力素质训练是综
合型的,在训练时,应根据训练目的不同和课任务确定主次。 .
5.耐力素质训练应视为对空手道选手意志品质进行培养和
考验的有效方式。吃得苦中苦,方为强中强。
第五节 空手道攻击威力训练
“空手之魂”大山倍达氏曾云:“技术包含在威力中。”他认
为比赛中只有将硬功和格斗技术融合一体使用而获得冠军,才是真正的冠军。
实践空手道硬功训练,即攻击威力训练,包括空手道者肢体
关节武器化(硬度练习)和身体抗击打能力两个方面的功力练
习。 。
传统空手道历来提倡“一击必杀”的攻击威力,其训练通常
采用来自中国武术或因地制宜的日本化训练手段,比如举石锁,
手持重物练习正拳,踢打稻草或竹制桩靶,穿铁木履踢腿,指戳
绿豆或铁砂,以及各种排打等方法来提高攻击威力。现代实战空
手道既保留了传统空手道的精华部分,也充分吸收了拳击、泰拳
等现代武道先进的训练方法,结合现代体育训练成果,发展出一
整套的攻击威力训练体系。
一、肢体关节武器化的硬度训练
空手道是徒手格斗技,因此视习者手足四肢人体为随身的防
身武器,必须勤加磨练,以期达至如刀似斧的武器效果。在初期
的极真空手道比赛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测定参赛选手的功
力:①正拳击扳;②立掌挥劈击板;③平时横击板;④正脚蹬
踢;四项比分相加,即为选手硬功比赛总比分。从中我们可以了
解其对选手的功力要求很全面,因此平时他们对于拳面、肘尖、
膝尖、足部等常用武器的特训自不待言,随着与泰拳对抗总结得
来教训,对于胫部的强化训练更是日益成为日本实战空手道选手
的重中之重。总而言之,科学有效的硬变训练,可以极大强化实
战空手道选手肢体关节硬度和内部支撑承受能力,使之迅速锐化
为真正的肉体武器,其作用不仅在于提高攻击破坏力,在避免肢
体击打损伤方面亦有实际意义。.
(一)胫部硬变训练法
胫部可谓人体最脆弱部位,一般碰到硬物即有巨痛之感,但
在实战空手道中,由于小腿胫部防御对方重踢,或以胫部为着力
点全方位猛踢对手已经成为格斗攻防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
练就过硬的胫部功夫就成为实战空手道入门的必修课。故常采用
的方法除踢击重沙袋外,还有:
1.踢击硬物:如以布或带子等缠树为缓冲物,以胫部踢之,
或以胫部直接踢击汽车轮胎(图68)。
2.以胫骨强化器、哑铃或啤酒瓶滚搓。滚搓部位包括胚部
正面、侧面和足背(图69 )。
3.以木制拍板、竹条或级卷圆棒敲打。某些高手则采用棒
球棒(图70)。进行肠部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初习时,可在 .
肠部垫上几层毛巾或其他缓冲物,用力需由轻到重,切忌蛮练。
实践表明:胫部的硬度特训应至少持续半年至1年以上,才可达
到相当水平,此时空手道选手的胫部将成为最具摧毁力的攻击部
位,其蕴藏的巨大杀伤力令任何擂台选手都不敢忽视。
(二)其他部位的硬度练习
对于拳、肘、膝部着力部位的磨练方式有很多,实战空手道
:多采用较传统的方式来进行。
1.以拳、手刀、肘部击打大柱桩靶(图71)。
2.以拳、肘、膝击打木板。
3.以拳面作俯卧撑。
4.击打重沙袋(图72)等等。
二、抗击打能力的训练
。格斗时,特别是在旗鼓相当的擂台对抗中,任何高手都无法
避免遭受对手击打甚至重击,因此,抗击打能力强是实战空手道
选手不可或缺的一项取胜特质。
实战空手道的抗击打能力训练包括:(1)心理抗击打应激能
力;(2)身体抗击打能力训练两个方面内容。
(一)心理抗击应激能力训练
日本实战空手道作为现代实战武道,对于“心”“技”“体”
三者之中的“心.”——即心理能力(简称“心能”)方面的训练
很重视,这其中就包含抗击打应激心理训练。通俗的讲,就是培
养选手不畏不惧的顽强意志与坚韧精神,以及稳定的格斗选手独
具的抵抗击打的个性心理特征,从而达到提高选手被拳打足踢击
中后的心理适应能力,保证选手敢打敢拼,以夺取全胜的特殊的
专项抗击打能力训练。
1.空手道教练(师范)首先通过各类教学实战对抗比赛及
各类大小正式比赛,以赛代练,来培养选手不畏击打的个性心理
特征。
2.采用训练内外的心理调适及心理放松等方法,及时消除
选手对抗训练或比赛后对实战的惧怕和厌倦心理。
3.配合心理教练或医生采用“脱敏训练法”、 “行为矫正
法”、“表象训练法”等,来解除选手在对抗中被击打后留下的心理阴影,树立其不败信念和即便遭受重击所能保持稳定的格斗心
态。比如表象训练法,就是通过诱导选手自我想象对抗中被击打
中甚至击倒,但立刻又顽强地投入战斗,反败为胜的实战细节场
景,来不断提升选手的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良好心态和自信。
另外实战空手道对传统空手道的“武士道”精神和禅坐瞑想训练
亦有充分发挥和运用。
(二)身体抗击打能力训练
对于身体的磨练较之心理的磨练相对容易见效,其训练水平
高低亦体现为两个方面,即选手的肌肉质量和身体表面与内脏器
官对击打的承受适应能力。
实战空手道选手的肌肉质量主要表现为肌力大小、肌肉组织
结构强健与否。毫无疑问,通过肌力特训,增粗肌肉纤维,强化
肌腱结构,在缓冲、抵抗击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强大的腹
直肌、腹内外侧肌,可以较好地保护腹部内脏器官;有力的颈肌
则可尽量减少头部遭受击打引起的震荡损伤,这也就是为什么泰
拳、拳击实战空手道选手强调颈肌、腹肌锻炼的原因。简言之,
强健的肌肉组织能够极大地增强抗击能力、当然,格斗空手道选
手必须避免类似健美选手般的肌肉结构方。具体训练方法可参看
前面力量训练内容。
任何人受到击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果,这其中虽有一
些个体差异,但受过抗击打训练的人,比普通人要耐受击打,且
不易受伤;而抗击打训练水平高的选手比一般选手,更能适应高
强度的对抗和耐受重击,这是不争事实。实战空手道选手高超的
抗击打能力并非天生,而是经过后天艰苦高效的身体抗击打能力
训练逐渐形成的。身体表面(机体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抗击
打能力训练方法有很多,除实战锻炼外,实战空手道选手多采用
下面的方法来发展:
1.对头面部、躯干都、腹部、手臂、大小腿入胫骨的排打
法。如自带拳套,或让同伴戴拳套轻拍或逐渐加力排拍踢打上述
部位;如以脚靶排打腹部;“如双方配带轻护具不防守,互相有控
制地试抬式踢打转换练习(图73)。
2.实心球练习法。此练法主要用来发展选手的腹部力量,
增强胸、腹部及肋部的抗击打能力。空心球重量一般为2。5公
斤。练习方法有二:(L)两人一组,练习者双腿并拢仰卧,双手
交叉抱于头后,收紧下颌,将头尽量抬离地面。同伴则双腿分开
站于习者臀部两侧,双手持实心球一个,依训练之需,分别做让
.球自然下落,或用力掷下的动作,击打习者胸、腹、肋部各部收
吸。习者在球落下即将击中瞬间,应迅速收腹,收腿(大小腿之
间夹角约为45度),同时以鼻呼气抗打(图74、,75)。(2)两人
一组,由陪练者横跨于仰卧习者’(习者双手分开自然平卧于地)
的头上,双手持实心球分别下落击打习者左右肋部和腹部正面各
数次,习者在球击中瞬间,应紧肌呼气。(图76、77、78)实心
球练习的实际次数,依水平高低有所不同。有些冠军级空手道选
手每个部位每课各练20次,每天共60次。
(三)攻击威力训练的原则
1.攻击威力的训练是一个相对艰苦且缓慢的过程,特别是
抗击打能力训练,对身体任何部位的练习都需要时间和耐心,真
正的超一流空手道高手需经10。20年艰苦锤练方脱颖而出。因
此,初习者必须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否则欲速不达,反易
造成训练损伤。
2.注意采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次数必须与习者的训练水平
相适应。
3.注意发展重点,弥补弱项,以求全面提高。
4.在发展攻击威力的同时,对于正确技术的培养必须高度
重视。流畅、协调的技术亦是攻击威力的关键部分。
5.注意训练后的恢复,比如对锻炼部位的按摩和放松。
‘叁’ 如何提高身体对抗
提高身体对抗力,最主要的是多锻炼身体,坚持一周三次慢跑半小时,早上起来后多活动活动身体很有好处的,对提高对抗力很有帮助 .
(1)每天下午第三节下课有一小时吃饭时间,打篮球,星期六,七打
(2)晚上在被窝里连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主要锻炼腹肌,胸肌和红三头肌
(3)中午跳绳,回家时上楼跳上去,连弹跳的好方法,
(4)把书包当哑铃,连弘二头肌。
(5)经常练长跑增强体质和耐力。
(6)运球最重要,上篮,远投等基本功练好。
(7)上网查一些专业知识。
‘肆’ 体能训练方法
1.平板支撑开合跳+左右提膝
25个一组,做4组
每组休息10秒
注意保持腰部平衡
不要塌腰!
休息30秒,下个动作!
2.左右V字收腹
左右各一下或两下
每侧10-15个
每组休息10秒
感受腹部的酸胀感!
保持脖颈的放松不借力
休息30秒,下个动作!
3.快速点地侧蹲
一组1分钟,做4组
每组休息10秒
快速侧滑,双手轻触地面
休息30秒,下个动作!
4.仰卧举手
一组10个,做4组
每组休息10秒
注意将脚固定住或让同伴压住
同时注意头颈放松不借力
休息30秒,下个动作!
5.深蹲开合跳
25个一组,做4组
每组休息10秒
注意膝盖方向要与脚尖一致!
注意:组数和个数可以自行根据能力调整。总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
‘伍’ 如何锻炼我的体格
想要锻炼出好体格,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肌肉锻炼,具体步骤如下:
复合组俯卧撑(水平,上斜,下斜) 练习肌肉:胸肌、肩三角肌、上背肌、肱三头肌。练法:3组连续做,组间只有变换姿势时的停顿。A、标准俯卧撑——两手撑地同肩宽,腿与背伸直,两脚并拢,臂伸直,锁肘关节。眼向前看,不要看地,下降身体至胸几乎触地,保持背挺直,然后有控制地推起身体恢复起始姿势。注意动作节奏。 B、上斜俯卧撑——两手撑在50——70厘米高的长凳上。身体下降至胸与手平行,再用力撑起。这个练习主要是练胸肌下部。除了长凳,也可以把手撑在健身球上做,这样难度更大,因为更多的肌肉会参与动作来保持平衡,包括腰腹肌。 C、下斜俯卧撑——两脚放在长凳上支撑,手置于地上。下降身体至胸几乎触地后推起。这种练法主要针对胸肌上部与肩肌前部。也可以用健身球代替来增加身躯干肌肉的参与。
强力俯卧撑 练习肌肉:胸肌、肩肌、上背肌、肱三头肌。 起始姿势与标准俯卧撑相同,但是在右手置于地面的同时,左手放在一个大约20厘米高的支撑物上。慢慢下降身体直到左肩靠近左手,然后用爆发力撑起身来,使双手有一个短暂的腾空。在双手腾空的瞬间身体稍向左转,使左手落在地面,而右手落在支撑物上。
俯卧撑转体 练习肌肉:肩三角肌后束、腰侧肌、腰背肌下部。 起始动作与标准俯卧撑相同。在撑起身体,两臂伸直后身份向右旋转,右臂上举,同时眼睛也随着右臂的动作向右上方看,短暂停顿后恢复开始姿势,换做另一侧。
肱三头肌俯卧撑 练习肌肉:肱三头肌。 与标准俯卧撑做法相同,但两手并拢支撑并有一点内旋,使得拇指与食指形成一个三角型。这就改变了肱三头肌的负重。
练习俯卧撑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做前要充分按摩、甩动、拉伸上肢,防止肌肉僵硬;练习中要摸索适合自己的俯卧撑形式,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陆’ 中学生体能训练方法
重复法: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条件下,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
变换法:采取变化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持续法:再练习时,在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练习的情况,调整和控制各练习之间的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的效果的方法。
循环法:是指选择若干练习和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在每个作业点完成规定的练习,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综合法:是指重复法、变换法等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注意事项
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方法有很多,重在坚持。
锻炼需要每天坚持下来才会达到健身的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是正在长身体的时期,平时也要多注意各种营养,每天要荤素搭配,多吃蔬菜跟水果,豆制品类食物也要适当的补充,现在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家长们要督促孩子们早睡早起。
‘柒’ 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耐力训练
1、长跑:要求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为每圈不得低于2分20秒。
2、负重越野:自己背负不低于30公斤的背囊(女子为20公斤),在不低于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时间为一整天或两天,每周或两周一次。 3、如果时间和其他条件不允许,也可用游泳、自行车等代替长跑,运动量相当。
二、力量训练
1、大腿力量训练:大腿与地面平行,做“鸭步”状行走,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2、小腿力量训练: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组,5组一次,中间不休息。
3、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8个一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一组,做5组。
4、腰腹力量训练:仰卧起坐带转体,15或20次一组,做3组。
三、平衡训练
1、单脚平衡: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动作多次。
2、动态平衡:选择一离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样行走;或单脚跳格子。
四、柔韧训练
1、单杠悬垂,拉伸肢体。
2、压腿,下腰。
3、拉伸身体两侧肌肉。 力量、平衡和柔韧训练每周不少于3次,并接在长跑之后完成。 在俱乐部组织的每次行动之前,长跑每周不得少于4次。在行动前10天减少运动量,以免行动中肌肉疲劳。
(7)体格对抗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依据体能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和作用,可将体能分为健康体能和竞技体能两个层次。健康体能是指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竞技体能是在健康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竞技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
发展运动员的竞技体能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性的体能通过遗传效应而获得,后天性的体能则主要经由有效的体能训练而得到提高,同时,在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也可得到相应的发展。
体能训练的直接任务是根据各个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为此,亦须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并力求使得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运动项目的要求。
人体运动时能量的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协调工作实现的。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运动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对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因此,体能训练中首先要明确的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并据此回答如何提高运动员项目需要的能量代谢能力、改善运动员的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功能。
要认识体能的本质,需要从表象到本质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对表象认真反复细致地钻研,找出表象与本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前因后果。透过体能的定义去分析,既然体能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运动学的表象,以一定的运动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它是借助不同的运动方式并最终是以人体跑的快慢、跳的高低、远近及动作幅度的人小等效果的好坏得以表现。
然而,这种外在表现出来的只是能力的一部分,并不一定是全部的充分表现,只有在人的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的前提下,才是能力的最佳表现。再者,这种表现只是一个结果,如实地反映出了在这个运动过程,身体素质表现出来能力的大小。
从这个角度来看,表现出来的最终结果只是衡量身体素质能力大小的一种尺度,具体度量的是各种运动方式运动的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值:力量的人小、持续运动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运动的幅度大小和身体的灵敏程度等。可见,人体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素质等,是运动的结果( 表象),而不是根本原因( 本质)。
人体是复杂统一的有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九大系统的功能决定了人体运动时的功能。因此,探讨体能的本质,应该从九大系统入手,这样才能推动体能训练文化链条由运动学的表象(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素质等),向动力学、生理学等本质规律(不同生理功能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的转变。也可以说,把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作为体能真正的本质内涵来研究,才能抓住体能文化链条的关键。
‘捌’ 打篮球应该怎么锻炼自己的体格~
想增强对抗性,还是必须练肌肉。
1:腹肌:我个人觉得我自己的腹肌练的还是比较好.不过还得坚持.每周做3--4次,但是练腹肌和别的肌肉不一样,得不断的刺激它,所以就得每次做到筋疲力尽,才能达到效果,中间的间隔最好在一分钟左右.做到6组左右.练腹肌最好的办法还是仰卧起坐,每次做100-200个,20-30个为1组,最少要做5组,具体的要看个人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点重量,手拿个哑铃或铁饼什么的,放在脑后,效果更好。
俯卧撑也可以锻炼腹肌。记住健身的时候一定不要一次性做到累,要分组做,才有效果,一般也是每次做100个左右,至少分5组,具体看自己情况而定。
手抓在高处,使身体垂直悬空,腰腹用力往上抬,使双腿与上身呈90度,注意身体不要晃动,其他地方不要用力,也是分组做。
2:胸肌:平躺,举杠铃,重量以自己的情况为准。每组10个,每次3-5组。
俯卧撑,每组30个,做3-5组。
3:
哑铃,臂力器,拉力器,也是要分组做,根据自己的情况,3-5组,哑铃每组50个,臂力器,拉力器每组15个。
4:深蹲,负重蹲下再起来,每组15-20个,做3-5组。
饮食方面得注重加强高蛋白和高脂肪.在每次运动完后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左右是蛋白质摄入的高峰.注意吃点高蛋白的食品.
‘玖’ 如何训练抗击打能力
采用阻挡、拍击、格挡、躲闪等防守技术,迫使对方进攻无效,这是对付攻击的重要途径。单靠防守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提高抗击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体力,防止伤害,反击取胜。抗击打能力是指身体形态和体能上能够适应激烈的实战对抗,它的意义在于加强防守动作的力度,提高防守动作的有效性;防止同对方的连续攻击,而造成自己体力上的消耗;防止身体薄弱部位的损伤从而失去攻击的机会。抗击打能力和防守技术虽有密切联系,但两者有明显区别。抗击打能力从加强体格和体能着手,来对付对方攻击;防守技术则从技巧上着手,来对付对方攻击。在一般情况下,受训者重视技术上的提高,而忽视体格和体能上的适应,这种偏向是应当纠正的。
一、抗击打能力的几种表现形式
抗击打能力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防守动作力度,提高防守技术效能;二是通过锻炼,改善肌肉、韧带、关节的形态与机能,提高它们对攻击的承受力,发挥它们对攻击的缓冲作用,减少对方攻击的威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对方攻击而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三是平时加强颈部、腕关节、踝关节、头部、胸部、腹部等薄弱部位的锻炼,加强这些部位肌肉、韧带、关节的力量与柔韧性,防止在攻击和被击时,因打击力量过大而造成损伤;四是通过锻炼,推迟疲劳的产生,或是在受到对方连续攻击的条件下,即使自己的体力受到消耗,还能具有顽强的对抗能力。
二、抗击打能力的锻炼
例如:拳击运动员需要发展上肢力量,在静力性和动力性的两种力量之中,拳击运动员更需要的是动力性力量。击拳时,在击到对方身体某一部位之前,上肢肌肉处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采用的是主动性的收缩。发挥这种主动出击的力量练习要采用轻负荷、快速度的手段。但是,防守时上肢肌肉处于对抗对手击拳的条件下,采用的是克制性收缩。进行这种力量的练习就必须人为的创造外力的条件,使受训者提高克制外力的力量,以提高防守的力度和效能。怎样在练习过程中创造克制外力的条件呢?有人以为可采用哑铃和杠铃练习,但还是少采用为好。因为用固定负荷的方法容易使肌肉练僵而不灵活。最好的办法是克服对手的攻击力量或克服同伴以及自身的体重,运用这种办法是最佳的选择。改善肌肉、韧带、关节的形态与机能,提高对攻击的承受力
实战中既要力争让对方打不着,又使自己做到不怕打。不怕打有两种情况,其一是防守成功,自己的手、臂、肩、脚、腿、臀等部位受击,为了使身体平衡不致被破坏,这须要有足够的力量与对手抗衡;其二是防守失败,自己的头、胸、腹、肋、裆部等部位受击,由于发挥了肌体的缓冲作用而减少了对方的攻击威力,使自己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一般说来,肌体完全放松时,受到攻击其损害最大。当受击的瞬间,迅速憋气,固定头部、胸廓腹腔,同时使有关肌肉、特别是受击部位的肌肉适度紧张,此时受击的缓;中作用最佳。但是,要提高缓冲作用除了上述技术因素外,更要注意改善肌肉、韧带、关节的形态与机能,以提高对攻击的承受力。采用力量练习对提高这种承受力有巨大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多采用实战练习,在与对手的直接对抗中提高抗击能力,同时还要采用以克服同伴或自身体重的多种方法,提高肌肉,韧带、关节克制性力量的水准。三、加强薄弱部位的防守
在主动出击或防守时,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头部、手指与腕关节、踝关节、胸腹部等等。虽然腕关节、踝关节灵活,但受到外力的冲击时极容易受伤,应当特别加强训练与保护。这些薄弱部位受到伤害,直接影响到攻防技术的发挥。此时机体平衡受到破坏,抗击打能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加强薄弱部位的力量练习既是防止伤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抗击打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调练目标
第一,发展全身各部分肌肉力量,以利实战时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受击时肌体的缓冲能力。
第二,加强颈部、腕关节、踝关节的力量,以防止薄弱部位的伤害。
第三,加强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肋间肌等的力量,以有利在受击时固定胸廓与腹腔,提高攻击的承受力。
五、训练方法
第一,跳绳练习。跳绳提高全身的协调能力,特别是踝关节的支撑力和灵活性,为快速的移动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步法练习。再好的技术没有步法做基础,一切都是被动挨打。 第三,冲刺跑、变速跑。 第四,加强各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第五、防守动作练习。如格挡、拍击、抄抱、闪躲 第六、拍打训练。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拍打,提高其抗击打的能力。如用木板对小臂、腹部、背部、大腿等部位的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