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植物季相主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研究
植物季相主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研究
1、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安全:不种植有毒、有刺、有污染、有刺激、有飞絮的植物.
2、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享受: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季相变化,常绿落叶搭配,色彩搭配,观叶、观花、观果相搭配,并运用植物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如私密、开阔、半私密等空间.
3、赋予一定精神感受,营造人文气息:好多植物是能传达给学生某种精神的,比如竹子象征虚心有节,梅花象征坚强,桃花象征梦想,凌霄象征志气,还有岁寒三友、四君子等等,如能发挥运用,会产生很强的精神力量.
❷ 物候学的观测方法有哪些
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系。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年保持不变。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内,由于生物品种和气候条件的组合发生变化,物候现象的顺序就会改变。物候现象的顺序性是编制自然历和预报农时的基础。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气候定律: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上升约122米,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4天;在晚夏和秋天则各提前4天等等。
物候学研究已成为生态系统的分析和管理的一个方面。在物候区划、农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区垂直分布带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三废利用等方面,正进行着大量的物候学研究工作。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
❸ 物候学的研究方法
物候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平行观测法,即同时观测生物物候现象和气象因子的变化,以研究其互相关系。主要是定点观测生物物候现象的周年变化;按照统一的观测方法组织物候观测网,对物候现象同时进行观测;在短期内(3~5天)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小地区的物候观测;通过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来分析农作物和植被的物候变化;通过试验来研究物候期受气候等因子影响时的生理机制。
各种生物物候现象的出现日期,虽然每年随气候条件变化而变,但在同一气候区内,如果不受局地小气候的影响,其先后顺序每年保持不变。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内,由于生物品种和气候条件的组合发生变化,物候现象的顺序就会改变。物候现象的顺序性是编制自然历和预报农时的基础。
由于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物候现象随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变化具有推移性的特点。如1918年霍普金斯提出的生物气候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温带地区,每向北移纬度1°向东移经度5°,或上升约122米,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四天;在晚夏和秋天则各提前四天等等。
物候学研究已成为生态系统的分析和管理的一个方面,在物候区划、农作物的合理配置、山区垂直分布带土地的合理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三废利用等方面,正进行着大量的物候学研究工作。除对物候现象作宏观研究外,已经开始对植物器官内部形态的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在研究气象条件对生物物候影响方面,已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实验研究,及建立气象条件和生物物候变化的数学模式等研究。
❹ 物候法是什么
要讲节气与物候学,自然要先讲一讲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用仪器只能记录当时的环境条件的某些个别因素,而物候现象却是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物候现象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于动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
❺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不要太啰嗦)
1、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
2、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
3、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
4、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
物候学的应用:
将物候学应用于农业和气候学研究。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
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联邦德国、美、苏、日等国也很重视物候的观测和研究,如联邦德国现有2700个观测点,60年代初建立了“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网”。
❻ 物候定律有哪些植物的规律
20世纪初叶,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花了多年的功夫专门研究物候,尤其是物候与美国各州冬小麦的播种、收获与发育季节的关系。霍普金斯认为,植物的阶段发育是受当地气候的影响的,而气候又制约于该地区所在的纬度、海陆关系与地形等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制约于纬度、经度和高度这三个因素。他从大量的植物物候材料中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动,在北美洲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一度,或是向东移动经度五度,或是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4天。这就是所谓霍普金斯物候定律。
❼ 研究植物应从哪几个方面
我认为研究绿化植物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植物理论基础学习。掌握草木本植物的分类、习性、观赏特点和生长培育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二是勤于实践。要有吃苦耐劳精神,经常到大自然中和实验示范基地中把书本知识与植物实物相结合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知识的质量;三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经常到科研、绿化部门、花卉栽培基地、花卉经销等地方向科研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生产经销人员直接学习;四是坚持在互联网上学习国内外植物研究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绿化植物市场需求等动态信息,及时掌握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五是自己要量体裁衣投入资金购买或采挖观赏植物进行栽培实验,特别是对那些新、稀、奇特品种和有科研及市场经济价值的植物应加大研究力度。
❽ 物候的研究发展
外国的物候知识起源也很早,两千多年以前,雅典人就已经试制包括一年中物候推移的农历。到了罗马凯撒时代,还颁发了物候历以供应用。欧洲有组织地观测和研究物候,实际上始于18世纪中叶。日本、英国、德国的科学工作者都先后组织了物候学的观测和研究。十月革命以后,物候学在苏联得到很大发展,获得一定的成果,对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
美国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注意到物候观测的。到了20世纪初叶,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花了多年的功夫专门研究物候,尤其是物候与美国各州冬小麦的播种、收获与发育季节的关系。他从大量的植物物候材料中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动,在北美洲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一度,或是向东移动经度五度,或是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4天。这就是所谓霍普金斯物候定律。这个所谓物候定律并没有考虑到物候的古今差异。
霍普金斯把美国境内同一日子有同一物候(如桃始花、燕子来等等)的地点连成一条线(即等候线),绘成等候线图。根据等候线图预告各地农作物播种、收获的时期。
不过从上文的介绍可以看出,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是根据美国的物候条件总结出来的,因此它并不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因为物候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而异,并不像这个物候定律所说的那么简单。 中国向来以农立国,在汉代就有七十二候。后来又产生了江南地区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但作物的生长因地而异,各年也有不同,所以古代的月令不能解决问题。公元6世纪,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所说的农业耕种时期的物候,与现代的已有不同,可是到如今没有进一步加以改进。
所以物候学在中国虽起源很早,到如今还是个空白点。因此,普遍展开物候观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各地的物候历(或自然历)是当务之急。编物候历应该选择能明显反映当地季节现象的、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物候种类进行观测。然后把各种物候多年平均的日期和日期变化的幅度列成一表。这种表就是物候历,可以根据它来预报农时。
1.东风袭,戴斗笠2、星稀稀,晒破衣,星密密,雨滴滴3、清明下秧,芒种打麻4、清明前后,种瓜点豆5、蚂蚁搬家,大雨哗哗 此外,物候观测资料对于养蜂、放牧、捕鱼、狩猎,以及对其他一切与生物界有关的各种经济建设都有实际用途。利用物候资料还可以判断地方性气候的特点。
物候学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在生物学方面它是接近生态学,而在气象学方面则接近于农业气象学。但生态学(不论是植物生态学还是动物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又恰恰是中国生物学与气象学中的极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党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指导下,应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物候观测,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❾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学
研究物候现象与环境条件(主要是气候)年周期变化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气候学、农业气象学和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物候现象包括:
①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实、叶变色、落叶等;
②候鸟、昆虫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③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3000年前中国已出现物候历《夏小正》。《诗经》中“豳风•七月”篇,即有“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六月莎鸡振羽”、“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各月物候描述。其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等书中,都有大量的物候内容。《逸周书•时训解》所载七十二候,是物候历编制的一个进步,至北魏,被载入国家历法。元代王桢制成“授时指掌活法之图”,太平天国天历中还有“萌芽月令”。中国古农书、古医书中也有丰富的物候知识。竺可桢为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开创者和推动者。在他的倡导下,于1934~1940年和1962年至今两次组织全国性物候观测网。
《物候学》及《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为其在物候学方面的代表作。
中国的物候学研究已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①建立全国物候观测网。现有的观测网于1962年建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约有60个观测点,并规定全国共同观测46种动植物(木本植物33种、草本植物2种、动物11种),资料以年报形式出版。近年国家气象局系统也进行自然物候和作物物候观测,以农业物候观测较有特色;
②出版物候学着作,推动了物候学的研究和物候知识的普及;
③将物候学应用于农业和气候学研究。在农业方面:编制自然历;指示和预报季节的早晚;作为指示播种和除草的指标;掌握放蜂放牧的季节;预报虫害的发生期;进行作物品种的生态分类;估计植物品种的种植季节和推广范围。在气候方面:用物候方法作小区域和山区的气候调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用物候划分季节。在林业方面:据其掌握采种和造林季节。在地理学方面:用物候和植物作为自然区划或农业气候区划的指标或辅助指标。联邦德国、美、苏、日等国也很重视物候的观测和研究,如联邦德国现有2700个观测点,60年代初建立了“欧洲国际物候观测园网”。
近年发展趋势和特点是:
①由偏重于农业气象研究发展为偏重于生态研究;
②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观测植物的物种都选用相同的无性系;
③把新技术,如计算机制图、遥感技术等用于观测和研究
❿ 对于植物的调查都有哪些研究
从19世纪以来,有很多的科学家对植物的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广泛的植物调查,并进行了植物地理学、古生物学、生态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理论。
1.德坎道尔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
在有关植物研究的记载中,人们通常将德坎道尔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栽培植物起源的科学家。他通过对植物学的深入研究,以及探究栽培植物地区起源,出版了《世界植物地理》、《栽培植物的起源》这两部着作。他在《栽培植物起源》一书中提到说,经过考证了247种栽培植物后得出,其中有199中植物是起源于旧大陆,占植物种类总数的88%以上。同时他还指出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地区可能是最早驯服这些植物的地方。
2.瓦维洛夫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
世界上的植物研究中,研究栽培植物起源最着名的科学家就是瓦维洛夫,他根据先人研究的学说和方法,进一步的加深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问题。1923年,他组织了植物考察队,在世界上的60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植物栽培起源考察,历时10年,一共搜集了共25万多份有关栽培植物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科学实验后,出版了《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发表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的论文,提出了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把世界分为八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论述了主要栽培植物,包括蔬菜、果树、农作物和其他近缘植物600多个物种的起源地。
3.勃基尔的栽培植物起源观
科学家勃基尔在《人的习惯与栽培植物的起源》一书中,系统讲解了植物随人类氏族的活动、生长和迁徙而驯化的过程,论证了东半球多种栽培植物的起源,并总结出了有关瓦维洛夫方法学上主要缺点,认为全部证据都取自植物而不问栽培植物的人。同时他还提出有关影响植物驯化和栽培的一些重要观点,如“驯化由自然产地与新产地之间的差别而引起。”和“对驯化来说隔离的价值是绝对重要的。”这两个重要理论点。
4.达林顿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学者达林顿在研究植物的栽培和起源时,主要是利用细胞学方法用染色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纳了许多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划为9个大区和4个亚区,有西南亚洲、地中海以及欧洲亚区;埃塞俄比亚和中非亚地区;中亚;印度和缅甸;东南亚;中国;墨西哥和北美,以及中美亚区;秘鲁和智利;以及巴西和巴拉圭亚地区。除了新增加了欧洲亚区以外,基本上与瓦维洛夫的划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