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学的从众经典实验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一场音乐会结束时,前排的观众们一个个地站起来鼓掌,这股“潮流”向你袭来时,你是否也跟着站了起来?尽管你对这场演出并不满意,完全可以不站起来鼓掌,但这股“潮流”却让你不由自主地做出了与大多数人相同的选择。是什么样的心理驱动力,使得人们在面对众人的行为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跟从?心理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三个经典实验来解释从众行为。
第一个实验是由Sherif进行的“规范形成”实验。实验中,让一位参与者在完全黑暗的房间内观察一个光点的移动距离,并说出光点移动了多少。由于没有参照物,参与者给出的答案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在实验重复多次后,参与者给出的答案逐渐趋近于一个相对一致的数值。随后,Sherif在实验中引入了两位同为实验助手的参与者,他们给出的答案与第一个参与者相差较大,但参与者最终还是调整了自己的答案,使其更接近第二位助手给出的答案。这表明,当个体处于不确定环境中时,往往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从而做出与多数人一致的选择。
第二个经典实验是由Asch设计的。他设计了一种情景,让参与者在众多假扮者中辨别一条线段与另一条标准线段是否等长。在假扮者一致给出错误答案的情况下,真正的参与者往往会给出错误的答案,即使他内心知道答案是正确的。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面临群体压力时,往往会屈服于多数人的意见,即使这些意见是错误的。
第三个经典实验是Milgram的服从权威实验。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他们需要对一个“学习者”进行电击惩罚,而电击强度逐渐增加。尽管参与者内心可能并不愿意这样做,但当权威人物要求他们继续时,许多人还是服从了命令。这个实验展示了权威人物的存在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即使这种行为可能与个人道德观念相违背。
这些经典实验揭示了从众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当个体处于不确定环境、面对权威人物或感受到群体压力时,往往会屈服于多数人的行为。然而,作为个体,我们应该学会保持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轻易被外界影响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