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积累读书的方法
读书是人类非常高尚的一种精神活动,本文就来分享一篇积累读书的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研究法
中年学者王通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掌握观大略读书法,“要紧的有五条:(1)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善于概括提炼。(2)既要钻进书中,又能站在书上,独立思考。(3)经常注意最先进的知识,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者。(5)精通唯物辩证法。”
二、回忆法
“回忆法”是着名作家巴金的一种读书方法。巴金在《读书》杂志上撰文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
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三、结合法
“结合法”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读书方法。老舍说:“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着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把作品与作家传记以及文艺评论结合起来读,我们将这种读书方法称之为“结合法”。
四、记帐法
散文家、《北京日报》高级记者曹世钦有一本珍贵的小本子,那是他几十年来记录的“读书帐”。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时除了作点读书笔记之外,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读一本书,都记录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上,前边记读毕的月日,中间记书名、作者及其国籍,后边记书的字数。
五、无心栽花法
作家张一弓曾经专为中学生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读书生活。文中写道:“我的阅读兴趣常常是由一种自得其乐的愿望引起的。在写这篇短文之前,我阅读乃至朗诵了《新概念英语》的几节课文。但我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英语的计划,不打算去给沸腾了一些时候的“出国热”再加上一点温,更不敢奢望当一当外交官或翻译家。我所以阅读、朗读而不是“学习”《新概念英语》,完全出于读了较多的方块字以后,想在一种拼音文字中换一换语言感觉的兴趣。可以设想,用自以为是的英语发音和语调,随心所欲地表现和欣赏某种好像是英语的音乐性,而不必担心英国人是否听得懂,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
六、读写结合法
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年轻时曾留学英、法,学过文理科不少专业的功课,他尤为喜欢文学、心理学和哲学三科。他读书是很勤奋、很认真的,总是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随着学识的不断增多,他就不光是写读书笔记,而是边读书边写起论文和着作来了。还在学生时代,他就写出了《文艺心理学》、《美学》、《悲剧心理学》等多种专着。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朱先生后来在向青年学生介绍读书方法时,总是提倡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就会懂得较透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
我较常用朱老先生的边读边写法,还有回忆法也会用,结合法与记帐法都是不错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书读百遍,其义自显,学到老活到老。书是朋友、是老师,也是孤独中的明灯。
B. 巴金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巴金的读书方法是:读书而无书。换句话说就是读记忆中的书。用巴老形象的说法是,静坐椅子上或仰靠在床上回忆曾经读过的书,就像牛反刍一样。
1990年,巴老生病住院,医生叮嘱他好好静养,不要看书更不能写作,不写作尚还可勉强做到,但不看书这对巴老来说比疾病缠身还难受。巴老的枕边除了药就是书,巴老一拿起书就被极负责任的小护士制止了。在小护士的严密监视下,巴老躺在病床上什么事都不做。其实这只是表象,在小护士以为巴老闭着眼睛打瞌睡时,巴老的脑子并没有休息,他在回忆过去曾读过的一些书和一些作品。
巴老说,读记忆中的书并不是他的首创,是苏联一个名叫塔提吉娜的少女最先做的。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列宁格勒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塔提吉娜不能读书,而她又是个爱读书如痴的女孩,一天不读书就像生病了一样。塔提吉娜于是想出了不是办法的办法: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以前读过的托尔斯泰的小说中的情节,这些回忆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
巴老说,他在十年内乱中就用过这种读书法。那时巴老的书房被造反派贴了封条上了锁,封闭了十年,没有地方找书来读。巴老效仿塔提吉娜,用黑炭在墙壁上写满了书名。凭着记忆回顾这些书中的内容,每“读”完一部就在书名后画一个“○”。
巴老说,人的脑子里有一个知识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我们随时可以提取这些东西来阅读。
于无书处读书,这是一种能力与智慧。大师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当我们因条件限制一时手头无书可读时,不妨学学巴老,凭借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一定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启示。
C. 巴金小时候是怎样读书的
巴金强调读书时应独立思考,他指出,即使阅读了大量中外名着,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索。他鼓励读者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超越各种障碍,顺着自己的思路前进,自然地得出结论。
对于必读的书籍,巴金主张应认真阅读并适当背诵。他小时候能够背诵《古文观止》等书籍,虽然有些文章背得出却理解不深,但他认为,多读熟记可以逐渐领悟文章的韵味和音调,这对日后写作大有裨益。
巴金提倡多读经典文学,反对删节版的名着。他认为,有能力阅读的读者已经在生活和精神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有助于他们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籍。
在学习外语方面,巴金坚持不懈,从1924年开始学世界语,每天固定学习一小时,从未中断,一册接一册地阅读。他对自己要求严格,遇到生字就查阅词典,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他也注重实践应用,通过用世界语通讯和写作,进一步巩固了语言技能。
巴金特别重视字典的使用,认为没有好字典学习外语将变得困难重重。他似乎比其他学习者更加重视这一点,这显示了他对学习外语的认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