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城际之间人员交 流也越来越频繁,人们的城际出行需求也随之增加,导致对交通基础设施的 需求增加。然而,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现代社会,盲目的建设道路以适应 交通出行的需求这种方法已经不可取了。为了适应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人们 希望能够建设高效、节能、低污染、大容量的交通体系。于是为了满足日益 增长的城际旅客出行需要,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势在必行。 论文在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发展必然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城 际旅客出行的行为特征。以出行行为分析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出行目的、区 域环境、旅客自身因素以及交通供应属性对旅客出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接 着以交通走廊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在进行城际出行OD调查时可采用通道和 枢纽控制点调查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区域交通走廊的主要通道上设置调查点, 以获得有城际出行需求的出行OD情况。然后,考虑到旅客售票系统和道路 收费系统中含有旅客出行信息,分析了其信息的可用性,探讨了对售票/收费 系统中有用信息的提取方法。售票/收费系统中所存储的数据能够很好的反应 旅客的出行特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信息源。最后以现有的预测软件为背景 对售票/收费信息在构建旅客出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摸索研究。 售票,收费系统中含有大量的可见和不可见的旅客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可 以获得交通规划所需的一些直观可靠的数据,论文对售票/收费信息数据的分 析和处理作了一定的探讨,并研究了其在客流预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论文从宏观上对城际轨道交通旅客出行信息系统进行了规划研究。由于 售票/收费系统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对其深入研究才能很好的挖掘到交通规 划者所需要的规划信息,才能使得客票系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对交通体 系的规划更合理,更好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关键词 出行;出行行为;通道调查;旅客售票系统;客流预测 www.docin.com www.docin.com www.docin.com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页第1章绪论 1.1城际轨道交通简介 1.1.1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化 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规模以空前速度扩 展,新城市纷纷涌现。在一些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里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 形态——城市群。城市群是指集中在一定地域内,规模和职能各不相同,但 交通便利,彼此联系密切而又有绿带相隔、相对独立的若干城市和城镇。未来20年,将是我国城市化的高速成长阶段。经济发展空间的区域组合我国经 济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成为我国经济 发展主旋律的趋势日益强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城 市群已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同处在经济中心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三大城市群,由于资 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差别,产业分工各有侧重。“长三角”更偏重于高新技术 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兴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机械 制造、钢铁和化工等重化工业优势明显;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 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现代服务业发达,总部经济特点突出。“珠三角”则电子 工业、家用电器和服装业优势明显,更具“世界工厂”的特点。环渤海城市群 作为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分布门类齐全、地域更广,大型装备工业和机械 制造业特点更加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区域经济的竞相 发展,各区域产业整合集群发展的特色优势会日益凸现出来,区域经济的整 体竞争力将大为增强【孤。同时,区域内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人员往来将 更加频繁,交通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交通系统来适 应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区域一体化的交通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为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镇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 快、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人员往来极为频繁。据统计,2004年区 域内完成客运量突破20亿人次。而到2020年,预测数字将达到55亿人次¨j。 在这一客流压力下,没有协调、快速的区域交通方式,显然难以适应一体化 对交通的要求。借鉴国外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经济 www.docin.com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2页 发展现状和城市化进程,加强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势在必行,区域性的城际 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群交通系统的主要骨架。 1.1.2城际轨道交通特点 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在国外又称区域性轨道交通系统(RegionalRailsystem),指的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城市间便捷、快速、大运量且衔接 合理的公交化客运轨道交通。有别于干线铁路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突破 了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划,可跨越几个省市。但与干线铁路相比,城际轨道交 通的跨度并不大,而凸显其网络化、公交化的特征;客流结构以“一日交通流” 内相对固定的通勤、学生、商务、公务、休闲、旅游客流为主,距离一般不 超过400Km,一般人一次出行不超过2h就可到达目的地。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专用的客运交通,主要承担沿线各个主要城市和主要 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输送,就像是城际间的客运公交车。它与兼顾客货运综 合运输的铁路是不同的,主要穿越城市的中心区,发车的密度比较密集,接近“公交化”。城际轨道交通是个全新的概念,它要求方便、快捷、舒适、准时,其列车制式、运行方式、站点设计等都与传统的运输方式不同,因此要 用全新理念、全新模式来规划、设计和建设。 发展城际轨道交通是解决区域城市间交通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城市环境、 建立可持续发展交通系统的关键。城际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交通系统的骨架, 有如下一些特点一J:1)用地省、运能大 一条城际铁路与一条16车道的公路具有大体相同的运输能力,同等能 力下城际铁路占地比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均低,这对土地资源十 分稀缺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是现实的选择。 2)节约能源 能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从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看,城际铁路 仅为公共汽车的3/5、私人用车的1/6,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3)大气污染小 从单位运输量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若采用内燃动车组,城际 铁路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为私人用车的70%,而碳氧化合物排放量只有私人用 车的4%; 城际铁路采用电力动车组则基本没有废气污染。 4)噪声低 与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相比,城际铁路单位运输量所产生的噪声小,且是 一种“集中型噪声”,易于治理,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可大大降低所产生的噪声。 www.docin.com www.docin.com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4页 的宏观的规划方面的信息和数据。 为出行者提供出行信息,如公交公司通过出行信息网页为出行者提供诸 如公交时刻表、行车路线等信息;许多交通管理部门也利用因特网为出行者 提供现状交通条件,预计行程时间等信息;还有一些国家正在推广使用的511 交通信息咨询专用电话号码,有助于方便广大出行者查询出行信息。所有这 些措施,能使出行者对出行时间、行走路线、出行方式等作出更合理的选择, 尤其是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增加公交乘用率,缓解高峰时刻交 通拥挤(使部分乘客选择非高峰时刻或非高峰路线出行)等方面,出行信息 的提供和利用均能发挥积极作用。为出行者设计的出行信息系统的服务项目 基本上是指区域性的或是在多种出行方式之间实现共享的信息服务。各种信 息提供方式,如路边动态信息标识、公路资讯电台、公交终端的信息显示等, 常常与主干道、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和事故管理等系统结合起来进行部署、 管理和控制。 为交通系统规划者提供出行者的出行信息,主要是将所有出行者的出行 特征进行归纳,得到一个进行交通规划时所需要的交通出行特征的出行信息, 以此为依据规划相应的交通系统,使得交通服务的供应与交通主体的出行需 求能够处于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
⑵ 各位大哥大姐谁能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急~~万分感谢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未经控制的日常生活条件下,直接察看、了解和分析他人言谈举止等外部表现以探求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的方法。特点是直接。
(二)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由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地对—些条件加以控制和改变,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结合经常业务来进行。特点是可控性强。
(三)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用量表测量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特征的方法。能力测验、性格测验、人才测评等,都是旅游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法。特点是标准化程度高。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收集被调查者的有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它包括谈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被调查者根据个人情况填写事先拟定好的表格、问题等形式来研究其心理的一种方法。特点是高效。访谈法是用口头语言收集被试心理和行为资料的方法。特点是互动性强。
总之,旅游心理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研究时,不应孤立地采用一种方法,而应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准确而客观的数据资料,以利对旅游心理作出一个完整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