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岩相分析试验方法

岩相分析试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8 06:04:31

❶ 做岩相分析时,加的镶嵌粉多少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会影响矿物组成分析结果的偏析。
岩相分析试验操作方法和试验规程。
试样截取的方向,垂直于径向,长度不超过8mm。
准备好的试样,先在粗砂轮上磨平,候磨痕均匀一致后,即移至细砂轮上续磨。
试样的浸蚀抛光后,将抛光面应仔细擦净,光片浸蚀时,要将光片面全部浸在试剂内,并不断晃动,使矿物表面均匀地与浸蚀剂接触。
取用镜头时,应避免手指接触透镜的表面,镜头平时应放在干燥器中妥善有效。
岩相分析的顺序首先为肉眼观察描述,其次是显微观察描述以及借助x射线衍射等方法。
肉眼观察描述包括构造特征、粒径状况、表面状况、是否存在风化和蚀变的痕迹、是否存在大化石和是否存在铁镁矿物侵蚀的痕迹。微观描述包括微观构造特征、组分、矿物质和颗粒状况。

如何根据岩性资料进行岩相分析

1、生物化石
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和化石群。如:珊瑚-温暖清澈的浅海;破碎贝壳-滨海;植物-陆相;苏铁-气候湿热;银杏-气候温和。
2、岩性和结构特征
在海相地层中,粗粒、交错层理、波痕、干裂—滨海;细粒碎屑岩或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等)或鲕状赤铁矿—浅海;红色岩层—氧化环境;黑色页岩—还原环境;盐假象—干燥。
3、特殊矿物
海绿石—较深的浅海环境;石膏、石盐—干燥;白云岩—咸化海或泻湖相。

❸ 沉积岩相分析法

F.X.Jean F.等人提出,识别流体流动单元即是鉴别具有相似岩石物理性质的三维岩体。该方法在岩相分析中增加了孔隙类型和流体流动的有关信息,因而与沉积微相有所区别。其步骤是:首先研究取心井资料,将储层划分为特定沉积、成岩特征的岩相;然后将岩心研究结果运用于非取心井,用判别分析建立非取心井的判别函数,识别非取心井的岩相。其难点是如何确定渗流屏障和井间流动单元的展布。

❹ “层序—岩相—物性”地层综合地质调查方法

CO2地质储存目标靶区与场地选址综合地质调查过程中,岩相与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是调查研究的重点。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理论可有效地应用于地下地质的研究,为精细的地层对比、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等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预测工具。

全球沉积对比计划(GSGP)和联合古陆计划(Pangea Project)的实施以及层序地层学理论的实践和应用,为重建全球古地理、追踪全球沉积记录、编制高精度层序古地理图提供了理论前提。层序及体系域不仅是年代地层段和等时地质体,且其顶底是可确定的物理界面。显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更接近盆地沉积演化的真实性,以动态的变化反映盆地的充填史。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是以露头、岩心、测井及高分辨地震资料的结合分析为基础的。

因此.在目标靶区与场地选址综合地质调查过程中,应用“层序-岩相-物性”地层综合地质调查方法,对调查区储盖层地质调查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油气盆地的层序分析已揭示出,高精度层序格架中四级沉积旋回的水进期泥质沉积往往构成局部或圈闭盖层,它对圈闭中的油气起到直接的封盖作用;而四级层序中的砂岩等储集层则构成基本的储集体单元。因此,四级层序是储、盖组合特征和分布预测的重要的地层单元。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构建

1)基于资料搜集与分析,开展地层层序及厚度、构造对地层的影响、沉积物粒度变化、主要沉积层段沉积环境等。

2)应用测井资料,选择大量高质量的钻孔曲线,划分测井相和测井曲线类型,识别小层序(组)、密集段;通过测井剖面分析,编制测井剖面对比图,以测井曲线类型进行横向对比。

3)在地震剖面上寻找反射终止点,识别不整合面,结合测井信息和古生物资料划分超层序、层序,结合测井资料分析结果,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2.沉积体系与岩相分析

1)基于露头、岩心的观察研究,对比地震、测井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和完善。

2)将测井相、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并与地质沉积相划分相对照,最后确定沉积体系。

3)以体系域或小层序(组)为编图单元,编制单因素图件,以确定沉积模式及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

4)基本确定有意义的区域性储盖层三维展布与沉积相,分析有利圈闭。

3.物性参数丰富与完善

1)基于露头、地球物理、钻探岩心、测井、测试化验等调查分析成果,着重对储盖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开展对比分析。

2)运用数值模拟技术,修正完善层序地层格架,丰富储盖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地质内容,提高研究深度。

❺ 什么是岩相分析

岩相分析指的是:

材料生产工艺的优劣会反映在其岩相结构上,因此,通过岩相分析,可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制品性能。岩相分析包括材料制品的相组成鉴定和显微结构特征研究两部分内容。材料制品的相组成有结晶相、玻璃相和气相三类。分析和鉴定物相组成是材料岩相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作用:

玻璃溶制过程中含气态挥发成分,不能逸出玻璃液表面即成气泡,气泡因玻璃液流动常成椭圆状,正交镜下全消光。条纹、节瘤为玻璃态缺陷。

大者可直接观察,小的可用显微干涉仪、干涉反射仪观察玻璃表面干涉色的变化来确定。结石是玻璃中最常见、最危险的缺陷,它为晶态物质,膨胀系数与周围玻璃体相差甚大,严重破坏产品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岩相分析法对结石检验方便有效,较为常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岩相分析

❻ 时频岩相分析——对频率信息的进一步思考

张有江周祖翼陈焕疆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上海200092)

【摘要】地震反射系数序列的频谱含丰富的岩性及沉积相信息,而由于受到地震子波的影响,这些信息很难直接检测到。时频岩相分析方法由时频分析引申而来,它分离子波和反射系数序列频谱的变化,利用功率谱的变化来确定不同地震序列的频率成分差异,再利用这一差异分析反射系数序列结构以达到沉积学分析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旋回分析。利用旋回变化可进一步在平面上确定出地质构造层系的沉积相及沉积微相、岩性展布,从而成为一种高效的三维地震资料沉积学分析及储层预测的辅助工具。文中通过ARMA功率谱的垂向变化分析识别出旋回韵律,将旋回结果与研究区内先验的沉积相认识综合得到沉积相的平面预测,并利用功率谱峰态特征和时频岩相剖面预测目的层段的储层展布规律。

【关键词】时频分析;ARMA;功率谱;旋回;沉积微相;储层预测

Mail等人指出,对于砂泥岩地层,砂岩碎屑成分较粗,反映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沉积速率快,单层厚度大;泥岩属细粒沉积,反映弱的水动力条件和缓慢的沉积过程,故单层厚度较小。对砂泥岩互层来说,砂岩段岩性成分相对单一,泥岩段岩性成分纵向分布很不均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砂泥岩互层韵律既是岩性韵律又是层厚度变化的韵律。层厚的纵向变化反映波阻抗曲线的变化,进而反映反射系数序列频率成分的纵向变化;而这一变化无法从地震资料的时间域和频率域上观察出来,这使得我们不得不从波阻反演结果来研究与之并不明显对应的岩性序列。时频分析采用分时窗功率谱(频谱)估计方法,得到功率谱随传播时的变化关系F(t,ω)。它反映地震序列频率成分随传播时的变化关系,并间接反映了层的更迭频度也即层厚的垂向分布。将功率谱分析结果和地质认识结合起来,就是时频分析的基本内容。

1方法原理

时间序列S(t)功率谱密度函数(又称功率谱、频谱)的定义由下式给出: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或: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式中S(ω)是S(t)的付立叶变换,R(t)是S(t)的自相关函数,F(ω)就是序列S(t)的功率谱。

依据地震记录与子波和反射系数积关系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对应有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而反射系数与波阻抗存在对应关系: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令z(t)=z(t)-z(0),得: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将(7)式代入(4)式,利用付氏变换变换微分特性,有: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在地震信号处理解释中认为子波随传播时变化梯度较小,这样,我们选微小滑动的相邻两时窗,它们的功率谱之差为: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可见,功率谱差值反映两记录反射系数序列频谱的差值,而反射系数频谱的变化受地质反射层更迭的频度即层厚的影响。在地震剖面上,这种影响是无法识别出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功率谱来研究地震序列的地质属性,这就是时频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在功率谱求取方面,我们设计了ARMA模型谱估计法。ARMA的数学模型为:

式中s为信号序列,ak为k阶自回归系数,bk为k阶滑动平均系数,ek为k阶滑动平均误差。(10)式的付立叶变换为: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令序列en为自噪序列,en~Wn(0,σ2),其自相关函数为: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则S(t)的功率谱为: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由付氏变换理论得: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由此可得: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式中R(i)为自回归系数ak的自相关函数。这样我们就可以使用BURG法、MARPLE法等最大熵法计算出自回归系数ak和方差,再由(18)式计算出滑动平均序列谱,代回(13)式便可以得到序列S(t)的功率谱F(ω)。

ARMA法保留了最大熵法的高分辨率,同时使用自回归系数的自相关约束来削弱干扰的影响,可在较小时窗内准确估计功率谱。计算表明,ARMA法既有较高的灵敏度又具相当的抗噪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时间序列谱估计方法。

2地震资料时频岩相分析方法

从(9)式可以看出,具有相同子波函数的地震记录功率谱变化能反映出反射系数序列频谱的变化,亦可反映出波阻抗频谱的变化(图1)。垂向上看,由深至浅功率高频成分减少则反映极性反转次数变小、反射系数频谱由高频向低频过渡,进而反映出层厚逐渐加大,属逆旋回。从沉积角度来说,沉积的单层厚度受水动力条件控制。在近物源处,水动力作用强,属高能环境,沉积物以颗粒较粗的砂岩为主,堆积快,单层厚度大,可以与漏斗型测井相相对应,可判别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而在远物源或远岸端(深湖、半深湖、封闭湖湾等环境),水动力作用弱,沉积物以粘土质成分为主,属泥、页岩,沉积缓慢,单层厚度小。把时频旋回与沉积旋回结合起来,由深至浅功率高频成分减少与漏斗型测井相相对应,可作为判别三角洲前缘沉积的依据;反之,则反映水进的正旋回过程,是河流相沉积的典型特点。这样,就可以根据功率谱垂向变化的平面展布清晰地勾绘出沉积相(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图(图2)。

图1剖面上的时频响应

图2时频沉积相预测平面图

功率谱频率成分变化的平面分布所表现的旋回特征既适用于大套地层沉积相变化研究,也适用于沉积微相研究。在1-2相位的时窗内作时频分析后统计正、逆旋回所占比重,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在不同的相带内可确定出河口坝、滩坝、点砂坝,浊积砂等有利微相储层,从而为储层预测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

功率谱随传播时的变化在垂直剖面的分布也有助于我们迅速划分沉积等时面。由于地震反射层是岩性界面,它往往是穿时的,所以我们利用地震剖面尤其是高分辨率剖面划分等时面往往存在很大风险。而时频响应反映的是旋回韵律的变化,是等时的,在剖面上很容易利用其横向形态特征准确划分等时面。

图3时频岩相与井、井旁道对比

功率谱特征的另一应用是薄层分析。由于薄层厚度与频谱峰值频率、峰值频率之差存在对应关系,平面上可利用沿层主频变化及功率谱峰值频率间隔来确定薄层厚度。

另外,由(7)式,令上下两相邻时窗功率谱最大互相关最大,则: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式中τ为滑动频率。可以得到:

朱夏油气地质理论应用研讨文集

可见,滑动频率可代表真实反射系数,它消除了子波的影响。

对τ剖面做波阻抗处理,我们称之为时频岩相剖面。由于它不需要井约束,且分辨率高(较原剖面提高1倍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图3)。

3应用实例

南翼山地区随着南10井钻遇

地层陆相碎屑岩沉积,地质任便转移到

地层砂岩储层预测上来。据区域地质及钻井资料,分析南翼山地区

地层沉积的古地理环境。第三纪早期(E1+2:-

),随着昆仑山与阿尔金山的相继隆起,第三系生油湖泊形成,此时湖区范围较小,南翼山地区水深较浅,属强氧化环境。据钻井资料揭示,该区及周缘除狮子沟狮20井、狮30井钻遇

地层为深湖相沉积外,干柴沟咸化泉油泉子等区

地层均为红色碎屑岩沉积。从南10井测井资料上可以看出,

地层层序以多个逆韵律形式出现,单层砂层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漏斗型特征,表明沉积粒序由细变粗的特点。结合

地层等厚图分析,我们认为南翼山地区

时期应属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地层时频沉积相分析显示,南翼山地区该地层粒序逆韵律分布较广,代表三角洲前缘沉积特点,这与地质分析结论一致。

此外,利用时频岩相分析技术,对南10井

地层做纵向岩相分析。在先期的实验中发现,岩相分析剖面能细致地反映砂泥岩互层的韵律关系,而相对波阻抗波面只能反映其低频背景。在QH135线的时频岩相分析剖面上,红色区(偏砂)与南10井砂岩层段十分吻合,于是由井出发,我们分别对T4层以下20~60ms(南10井可疑气层段)、60~80ms和80~112ms(南10井

下部砂岩层段)进行了平面岩相分布预测。由各图可以看出,

砂岩全区分布较广,主要以水下分流河道砂及河口砂坝为主,支间湾泥交错其中。

通过对全区T4-T5相位之间的综合分析,共发现4个砂岩异常体,由此编制

上段及底部砂岩分布及油气预测图。

4结论

ARMA法保留了最大熵法的高分辨率,同时使用自回归系数的自相关约束来削弱干扰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时间序列谱估计方法。

它将旋回结果与研究区内先验的沉积相认识综合,得到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使用功率谱峰态特征进行薄层厚度预测;利用时频岩相分析方法进行储层预测。该理论新颖,在实际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叔子.时间序列分析的工程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李乐天.层系结构解释中地震资料时间谱分析的方法[J].国外油气勘探,1990,(1).

[3]Makarov.3D频率-时间分析:地质应用[A].67届SEG年会论文集[C].1990:124~126.

[4]陈兆国.时间序列及其谱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崔凤林,管叶君.时频分析——薄互层结构研究的新途径[J].石油物探,1992,31(2).

[6]Partyka G.Interpretational applications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i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J].The Leading Edge,1999,18(30:353~360.

❼ 岩相分析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现实类比与历史分析的原则是岩相分析的理论根据,就是以现代地质作用对比解释类似地质产物。
1,自然条件和生物界的演变2,短期地质作用和长期地质作用的差异3沉积物成岩过程及以后的次生变化,总之在岩相分析方面,不能采用把古代沉积物与现代沉积物简单对比的方法,必须根据实际资料,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进行研究,全面分析各种因素,才能对当时环境条件作出正确的推论。

❽ 层序岩相古地理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7. 2. 1 层序 - 岩相古地理分析基本方法与意义

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其编图单元不同,所编出的岩相古地理图反映的内容及真实性各异,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编制的层序 - 岩相古地理图,同样涉及编图单元的选择问题。具体方法是: ①对研究区不同相带内众多剖面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即进行层序划分; ②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层序对比,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 ③根据研究目的,选择要进行古地理分析的有关层序,即选择成图单元; ④将与该层序相关的所有剖面的资料投点到工作底图上; ⑤分体系域编制古地理图。

通过上述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可以看出,以层序为基础所编制的层序 - 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为:

1) 在系统讨论研究层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以体系域或界面为单位,所编制层序 - 岩相古地理图,更具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所谓等时性,是由于层序是同一个全球海平面变化条件形成的,层序内的体系域是同一海平面升降周期不同阶段的产物,其更具等时性。所谓成因连续性,是由于以不同体系域编制的层序 - 岩相古地理图反映了不同海平面升降阶段内的古地理格局,在时空演化上具有密切关系。所谓实用性,是由于在海平面升降不同阶段内的沉积体系域与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所以以体系域为成图单元编制的层序 - 岩相古地理图可反映生、储、盖时空展布特点,能较有效地克服同时异相沉积难以对比等问题。

2) 由于沉积层序内的沉积组合和组合形式是全球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速率、陆源补给 ( 即沉积物输入率) 及气候等四大参数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以沉积层序内的体系域为基本单位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有利于更客观地认识一个地区的沉积作用、构造作用、事件及成矿作用等。

3) 在详细的沉积层序划分、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层序内的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出了一些新的地质现象,诸如: ①古暴露剥蚀的圈定,此地质现象在以往的岩相古地理图上由于采用的编图单元时限跨度太大而被忽略掉了,这对寻找与古风化壳有关的油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孤立台地的大小与形态的确定更为准确,其演化历史更加清晰,这在以往的岩相古地理图上由于比例尺太小和时限间隔太大而完全被忽略; ③更加精确真实地反映了海陆分布和其演化过程,这对生储盖组合研究及有利储集和生油区分布范围的圈定具有重要意义; ④反映了沉积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所编制的岩相古地理图明显反映了不同时期沉积相带的展布和迁移方向以及其中的物质组成,从而反映了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

4)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对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由于编图单位是选择短时间间隔内的等时或近等时体,在弄清了沉积和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后,根据层序研究总结出的沉积模式和层序模式能更合理地分析和编绘未知相带及相带界线随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趋势。

7. 2. 2 层序 - 岩相古地理分析实例

7. 2. 2. 1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期低水位期岩相古地理特征

以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期的第一个层序为例讨论不同体系域沉积时的层序 - 岩相古地理特征。

图 7. 9 中国南方二叠系某层序低水位期岩相古地理( 据田景春等,2004)

低位体系域沉积期由于受早二叠世末东吴运动的影响,古地理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西缘为川滇西陆,西南为越北 - 马关古陆,南缘为大新古陆,东南隅为云开古陆,桂、黔、湘交界处为江南古陆。低水位期,沉积区仅限于右江地区西部残留台地,以混屑浊积岩为主,其他地区为剥蚀区,发育0 ~50m 不等的低水位期残积相 ( 图7. 9) 。这个时期中扬子地区出现大面积暴露区、大陆、碎屑沉积和深水盆地并存的局面,扬子北缘被动边缘以深水欠补偿盆地为主体,为硅质岩、硅质页岩组合,范围限于竹溪、随州、黄陂、黄川一线以北,其余是剥蚀区。扬子克拉通盆地西部隆升成暴露剥蚀区,并在武冈、清州、城步一带出现范围较小的陆地。湘赣板内拉张盆地和华夏克拉通边缘盆地变成统一陆源碎屑充填盆地,早期的环境急剧变浅,大致以弋阳、鹰潭、临川、泰和、遂川一线为界,界线以西为三角洲环境,以东则为大陆冲积相陆源碎屑岩相;在下扬子地区,除云开古陆至浙江地区、安徽东北、江苏西北部为古陆及相应周缘地区为暴露地区外,其余地区为浅水环境,以陆屑沉积为主。

7.2.2.2在高分辨率层序格架内进行层序古地理与微相研究

以郑荣才等(2009)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的研究为例。

以沉积相和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图7.10,图7.11),在此基础上对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对鲕滩发育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SQ1层序发育期,飞仙关组受持续海侵影响,形成以深水台盆为中心的台盆-台地边缘-开阔-局限-蒸发台地的相带展布格局,以海侵体系域的台地边缘和台内鲕滩最为发育,该体系域也是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最发育的层位;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和水循环受限及干旱炎热气候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极其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依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层序界面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不整合面或相关整合面组成,界面上发育有与海平面升降有关的物性标识,是能够加以识别和对比的。层序内部体系域不仅是海平面统一上升和下降地层旋回过程形成的等时地质体,而且体系域之间的界面也有相关的识别和对比标识。因此,而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技术,不仅能较好地细分以体系域(或更精细的准层序)为等时地层的编图单元,而且依据旋回等时对比法则能有效地克服同时异相地层之间的等时对比问题,所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更好的等时性、连续性和应用性。因此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而言,层序的成因类型和充填样式,对鲕粒白云岩储层和膏云岩盖层的发育、区域分布、几何形态、与优越的储-盖组合配置的条件及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都有直接的控制作用。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发育齐全,分布面积大,地层可对比性强,具备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条件。为了深入了解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期沉积环境、特别是鲕滩相带的展布规律,以整个飞仙关期为编图单元先编制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以此为背景,将研究目标锁定在包括毛坝-普光构造带在内的东南部地区,以三级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为等时界面,以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地层等厚图、鲕粒(颗粒)岩等厚图、白云岩等厚图、膏盐岩层等厚图等单因素基础地质图件,取优势相为编图要素;在此基础上编制以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图7.12),对飞仙关组鲕滩发育相带进行预测取得了很好效果。

SQ1层序以海侵期鲕滩相带最发育,也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因此,仅以海侵体系域为例描述SQ1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图7.12A),并对鲕滩发育相带进行预测。该时期川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层序-岩相古地理有如下几个特点:①自南西向北东方向,由深水台盆逐渐过渡为台地边缘缓斜坡、台地边缘鲕滩、开阔台地或蒸发台地的相带;②沉积相控制的岩性分异明显,其中台盆和台地边缘缓斜坡相带岩性主要为大套暗色泥灰岩与燧石结核灰岩组合,台地边缘鲕滩岩性主要为鲕粒灰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互层组合,开阔台地为大套泥-微晶灰岩夹泥灰岩组合,局限和蒸发台地为大套含膏泥-微晶白云岩、藻团粒白云岩和层纹石白云岩互层组合。

图7.10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综合柱状图(普光2井)(据郑荣才等,2009)

图7.11 川东北下= 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对比和地层格架(据郑荣才等, 2009 )

图7.12 川东北地区东部飞仙关组SQ1(A)和SQ2(B)海侵体系域(TST)岩相古地理略图及沉积模式(据郑荣才等,2009)

7.2.2.3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

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分析以板块构造理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重点突出3个方面:①在非当今的地理坐标上,恢复洋陆的分布和配置;②盆地在全球板块格架中的位置;③盆地性质等,特别是大区域级和全球古地理复原。

古地理研究与编图是力图反映盆地形成与发育时所处的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性质以及与全球构造的相关性,但具体分析时则仍在现今的地理坐标上表示其古地理单元、岩相和沉积环境。盆地间的距离(洋、陆间),盆地边界的逆冲推覆或由构造活动导致缺相的地层缩短带等,在图面上以特殊的线条表示陆块和沉积域的构造边界。该边界有的是板块、陆块或地块的边界,反映盆地的归属或构造活动性对沉积体的控制,因而仍属于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各沉积域和块体间边界的性质依地质时期不同而改变,用符号加以区别,分别代表大陆边缘的性质:拉张、海底扩张、洋壳俯冲、碰撞、消减带和大陆边缘造山等;性质不明者仅以符号代表不同的沉积域。

马永生等(2009)在全区层序划分、对比、板块构造格局和沉积盆地性质及演化研究的基础上,以露头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以超层序(二级层序)的体系域为成图单元,系统地编制了海相盆地和中新生代以陆相盆地为主的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分析了盆地性质和岩相展布及沉积环境,更好地揭示了烃源岩与储集体的时空展布特征(图7.13)。该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代表了岩相古地理分析的最新成果。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灯影组沉积晚期(SS2超层序高位体系域)构造-层序岩相展布由北向南可分为6部分。

1)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十堰断裂以北为孤立的小碳酸盐台地,主要由白云岩组成。断裂以南由灰—深灰色薄层状含碳和含磷钙质细砂岩、硅质页岩组成,并夹钙屑浊积岩。

2)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发育4种沉积相:①台地相,分布四川、滇东、黔西等地;②潮坪潟湖相,分布于台地内的大部分地区,暴露溶蚀作用发育,遍及上扬子地区,形成波状、葡萄状、雪花状、谷壳状和栉壳状等形态的白云岩;③浅滩相有两种:一为台内浅滩,分布于四川的峨眉—汉源、云南的宁南—金阳,由亮晶砾屑白云岩、亮晶核形石藻团块白云岩、亮晶鲕粒白云岩与藻白云岩互层组成,另一为台地边缘浅滩,分布于黔中的开阳—瓮安—湄潭,川北的南江、广元,川西的宝兴—茂汶等地,由厚层状藻白云岩、含砾砂屑白云岩、粗砂屑白云岩夹少量鲕粒白云岩及核形石白云岩组成;④萨布哈相,分布于台地中部的珙县、威信、古蔺等地。

3)上扬子东南大陆边缘盆地:川东的秀山、黔东南的松桃、黄平、镇远、三都和湘西的大庸等地为台缘上斜坡,以角砾碳酸盐岩为特征;川北的城口、黔东南、湘西、桂北等地为台缘下斜坡到盆地环境,为薄层状泥质粉晶-微晶白云岩、黑色薄层状炭质页岩、硅质页岩夹粉砂岩及透镜状白云岩和钙屑浊积岩。

4)湘黔大陆斜坡盆地:分布于安化、溆浦、长安堡等地,主要为硅质页岩、硅化微晶灰岩和硅质岩沉积。

图7.13 中国南方SS2 超层序高位体系域(晚震旦世灯影组沉积晚期)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

5)滇黔桂、湘桂边缘海盆地:滇黔桂相区地处南盘江盆地内,为深水密度流沉积的灰绿色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千枚岩夹细砂岩、粉砂岩;湘桂边缘海盆地主要分布于广西龙胜一带,由硅质岩组成,呈灰色、灰白色,仅底部见一层灰黑色硅质者。

6)华夏克拉通盆地和华夏大陆边缘盆地,华夏克拉通盆地由滨海相灰绿色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绢云母板岩、夹硅质板岩、硅质岩组成;华夏大陆边缘盆地由次深海—深海相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状硅质泥岩及泥质硅质岩组成。

阅读全文

与岩相分析试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十字钩正确挂饵方法 浏览:829
如何快速驱蚊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981
白醋和姜祛斑的正确方法 浏览:372
银锭鉴定方法及图片 浏览:819
白醋加小苏打洗衣服方法如何 浏览:575
汽车防火液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913
空心铁棒连接方法 浏览:670
跳虱怎么杀除最快方法 浏览:841
承兑票贴息计算方法 浏览:523
避免电脑被盗文件备份方法 浏览:916
合金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11
gps测量面积方法 浏览:475
cad圆分6等分的正确方法 浏览:387
电脑快速健的使用方法垫子 浏览:858
电影镜头拍摄技巧与方法 浏览:432
蜂胶的食用方法是什么 浏览:351
口腔溃疡最快解决方法用庆大霉素 浏览:519
幼儿常用的绘画方法 浏览:57
厕所4080的墙砖怎么方法 浏览:465
就业人员工资计算方法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