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研究晶体的几个方法

研究晶体的几个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09 01:08:22

A. 除了x射线外,还有什么测定晶体结构的方法

除了x射线外,还有什么测定晶体结构的方法
测定晶体取向方法有多种,常 用的是腐蚀性法、激光定向法 和X射线衍射法。 晶体结构测定方法,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即利用晶体 X射线衍射可测定晶体结构。但衍射实验只能测得衍射强度(即结构振幅)而测不到相角,这样就不可能直接从强度得到晶体结构数据,而要利用其他方法。 直接法 直接从实验得到X射线强度,利用一系列数学处理,推引出结构因子的相角,实现了直接和自动化测定晶体结构,成为当前测定中小分子结构的主流方法。 模型法 试差法(模型法)利用晶体的对称性和其他性质以及结构规则,对所研究的结构提出合理的模型,然后从理论上计算晶体的衍射强度,再把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并经过多次修正模型,使计算值与实验值尽可能符合。

B. 简单论述测定材料晶体结构及晶体取向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 1)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晶体取向具有显着的各向异性。不同取向单晶的高温拉伸性能、抗蠕变、低周疲劳等性能均有明显不同, 001 > 取向单晶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 2) 晶体取向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密切相关。不同取向的枝晶生长规律不同,造成各异的枝晶组织形态和枝晶间距,溶质元素在不同取向的偏析程度不同。

( 3) 螺旋选晶器引晶段的主要作用是优化晶粒取向,以便获得取向良好的 001 > 取向的晶粒。螺旋段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一个晶粒进入铸件,其几何参数对最终单晶取向没有明显影响。螺旋选晶器引晶段顶端最后保留的晶粒取向将直接决定最终单晶铸件的晶体取向。

(4) 籽晶法制备单晶过程中,在枝晶界面条件下晶体的取向和生长状态,主要由籽晶的取向决定。在胞晶界面状态下,胞晶的生长方向仍由热流方向决定。籽晶法能获得取向度较高的单晶。

(5) 较高的温度梯度和合适的拉晶速率,保持平整的凝固界面,有助于获得取向偏离较小的单晶。

(2)研究晶体的几个方法扩展阅读

对晶体取向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研究晶体取向与凝固组织的关系,弄清楚晶体界面演化过程中晶体取向的转变特点。

(2) 研究工艺参数对单晶高温合金晶体生长取向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螺旋选晶器结构参数优化对晶体取向控制的作用规律。

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凝固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系统研究温度梯度对晶体取向控制的作用。探索变截面造成的温度场和溶质场变化等因素对晶体取向的作用,建立相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与实验对比实现精确控制取向的目的。

(3) 研究晶体取向在晶粒生长中的作用。单晶制备中不可避免产生小角度晶界、杂晶等,研究晶体取向在螺旋选晶和晶粒淘汰中的作用机制,对控制凝固缺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C. 鉴定和研究矿物的其他主要方法简介

鉴定和研究矿物的方法,随工作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异(表16-1)。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特点,它们对样品的要求及所能解决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下面仅介绍某些重要方法的简要特点。

1.成分分析方法

此类方法所得结果即为物质的化学成分数据。除经典化学分析系化学方法外,其他常用方法均属物理方法,大多可同时分析多种元素,但一般不能区分变价元素的价态。

1)经典化学分析

此法准确度高,但灵敏度不很高,分析周期长,很不经济。样品要求是重量超过500mg的纯度很高的单矿物粉末。

此法只适用于矿物的常量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用于新矿物种或亚种的详细成分的确定和组成可变的矿物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但不适用于稀土元素的分析。

表16-1 鉴定和研究矿物的主要方法一览表

2)光谱分析

此法准确度较差(尤其是对含量大于3%的常量元素),但灵敏度高,且快速、经济。可测元素达70多种。一次测试即能获得全部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的信息。样品要求:仅需数十毫克甚至数毫克的粉末样品。

光谱分析通常用于矿物的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对于稀有分散元素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常作为化学分析的先导,以初步了解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供进一步分析或研究时参考。

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AAS)分析灵敏度高,干扰少,快速、精确且较经济。可测70多种元素,但一次只能分析一种元素,不宜于定性分析。样品用量少,仅需数毫克粉末样。

AAS主要用于10-6数量级微量元素和10-9数量级痕量元素的定量测定。适宜于测定沸点低、易原子化的金属元素及部分半金属元素。也可进行常量分析。但对稀土、Th、Zr、Hf、Nb、Ta、W、U、B等高温元素的测定的灵敏度较低,对卤族元素、P、S、O、N、C、H等尚不能测定或效果不佳。

4)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准确度较高,成本低,速度快,可不破坏样品。可分析元素的范围为9F~92U。XRF要求数克至十克(一般4~5g,最少可至数十毫克)较纯的粉末样。液态样品也可分析。

XRF用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尤其对稀土元素及稀有元素Nb、Ta、Zr、Hf等的定量分析有效。但不能测定变价元素的价态。

5)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比光谱分析更为快速和灵敏,检测下限可达(0.1×10-9)~(10×10-9)。精度较高,可达±3%,可测定除H、O、N和惰性气体以外的所有元素。样品要求:粉末,最少可以数毫克,也可以为液态样品。

ICP适用于常量、微量和痕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特别宜于分析包裹体中含量极低的重金属离子。

6)激光显微光谱分析

激光显微光谱(LMES)分析灵敏度高,快速,有效,成本低,且被破坏样品的面积小。可测70多种元素。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或大小合适的手标本,样品表面应抛光,切忌被污染;重砂、粉末或液体样品要作某些处理。

LMES适于微粒、微量、微区的成分测定。用于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特别适用于微细疑难矿物的分析和鉴定。但是,目前对O、N、S等许多非金属元素尚无法分析,对碱金属、难熔金属(如Mo、Ta等)的检测灵敏度较低。

7)质谱分析

质谱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且分析速度快。以纯度≥98%、粒径<0.5mm的单矿物为样品。样量视矿物种不同而异,如硫化物需0.1~0.2g,硫酸盐需2~5g。应避免用化学方法、浮选法等处理分离矿物,以防被污染。

质谱分析系10-6数量级定量分析,常用于准确测定各种岩石、矿物和有机物中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从10~30g的陨石标本中提取的稀有气体即足以为分析所用。

8)中子活化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NAA)灵敏度高,大多数元素的灵敏度达10-6~10-13g。准确度高,精度高(一般在±1%~±5%)。可测的元素达80多种。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分析速度快,且不破坏样品。样品要求是纯的单矿物粉末,样量仅需数毫克至数十毫克。

NAA系超痕量、痕量、半微量甚至常量元素的定量分析。可直接测定浓度很低的贵金属元素,对稀土元素的分析特别有效。广泛用于同位素组成、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此外,也常用于测定包裹体成分。适用于分析陨石和月岩样品的组成。

9)电子探针分析

电子探针分析(EPMA)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达10-16g。精度一般可达1%~2%,但对微量元素的精度则可差于20%。分辨率高(约7nm)。放大倍数为数十倍至数十万倍。分析速度快,直观,且不破坏样品。可测元素的范围大:波谱分析为4Be~92U,能谱分析为11Na~92U。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或矿物颗粒,且表面必须清洁、平坦而光滑。

EPMA系微米数量级微区的成分分析,宜于常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既可定点作定性或定量分析,又能作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以研究元素的种类、分布和含量,了解矿物成分分布的均匀程度和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内部各环带的成分。最适于微小矿物和包裹体成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以及稀有元素、贵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的研究。此外,还可辅以形貌观察。EP-MA只能分析固态物质,对有机物质的分析有困难;不能分析元素的同位素、各种形式的水(如 H2 O和 OH-等)及其他挥发组分,无法区分 Fe2+和 Fe3+

2.结构分析方法

此类方法一般不破坏样品,其分析结果是各种谱图,用于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分子结构、原子中电子状态的精细结构。有些还可借以鉴定样品的物相,如宝石学上目前常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技术来鉴别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

1)X射线分析

X射线分析是晶体结构研究和物相分析的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其具体方法种类繁多,一般可归为单晶法和粉晶法两类。

(1)单晶法:通常称为X射线结构分析,又有照相法和衍射仪法之分。目前主要采用四圆单晶衍射仪法,其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度高。单晶法要求严格挑选无包裹体、无双晶、无连晶和无裂纹的单晶颗粒样品,其大小一般在0.1~0.5mm。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单晶法主要用于确定晶体的空间群,测定晶胞参数、各原子或离子在单位晶胞内的坐标、键长和键角等;也可用于物相鉴定,绘制晶体结构图。

(2)粉晶法:又称粉末法,也有照相法和衍射仪法之分。粉晶法以结晶质粉末为样品,可以是含少数几种物相的混合样品,粒径一般在1~10μm。样品用量少,且不破坏样品。照相法只需样品5~10mg,最少可至1mg左右;衍射仪法用样量一般为200~500mg。粉晶衍射仪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辨能力强,准确度高。根据计数器自动记录的衍射图(diffraction diagram),能很快查出面网间距d值和直接得出衍射强度,故目前已广泛用于矿物或混合物之物相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粉晶法主要用于鉴别结晶质物质的物相,精确测定晶胞参数,尤其对鉴定粘土矿物及确定同质多象变体、多型、结构的有序—无序等特别有效。

2)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IR)测谱迅速,数据可靠,特征性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及很快的扫描速度。样品不受物理状态限制,可以是气态、液态、结晶质、非晶质或有机化合物。干燥固体样品一般只需1~2mg,并研磨成2μm左右的样品。

IR已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成分研究。适用于研究不同原子的极性键,可精确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偶极矩等参数;推断矿物的结构,鉴定物相;对研究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络阴离子团、类质同象混入物的细微变化、有序—无序及相变等十分有效。IR广泛用于粘土矿物和沸石族矿物的鉴定,也可对混入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作定量分析。

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激光拉曼光谱(LRS)系无损分析,其测谱速度快,谱图简单,谱带尖锐,便于解释。几乎在任何物理条件(高压、高温、低温)下对任何材料均可测得其拉曼光谱。样品可以是粉末或单晶(最好是5mm或更大者),不需特别制备,粉末所需量极少,仅0.5μg即可。也可以是液体样品(10-6ml)。

LRS和IR同为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两者互为补充。LRS适用于研究同原子的非极性键的振动。

4)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简便、可信,不需挑选单矿物,不破坏样品。以0.03mm标准厚度的薄片为样品,但研究多色性时则需用单晶体。

此法主要用于研究物质中过渡元素离子的电子构型、配位态、晶体场参数和色心等。也常用于颜色的定量研究,探讨透明矿物的呈色机理。可适于研究细小(粒径在1~5mm)的矿物颗粒。

5)穆斯堡尔谱分析

穆斯堡尔谱分析又称核磁伽马共振(NGR)。分析准确、灵敏、快速,解谱较为容易。目前仅可测40多种元素近90种同位素。所研究的元素可以是主成分,也可是含量为万分之几的杂质。样品可以是晶质或者非晶质;既可是单晶,也可是矿物或岩石的粉末。但样品中必须含有一定浓度的与放射源中γ射线的核相同的元素。含铁矿物样品中Fe原子浓度为5mg/cm2为宜,硅酸盐样品量一般为100mg左右,因样品中Fe含量等因素而异。

NGR主要用于研究57Fe和119Sn元素离子的价态、配位态、自旋态、键性、磁性状态、占位情况及物质结构的有序—无序和相变等,也可用于物相鉴定和快速成分分析。对粘土矿物及陨石、月岩、海底沉积物等晶质多相混合物的研究很有效。

6)电子顺磁共振分析

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也称电子自旋共振(ESR)分析。灵敏度高。不破坏样品。只适于研究顺磁性离子:室温下能测定的主要有V4+、Cr3+、Mn2+、Fe3+、Ni2+、Cu2+、Eu2+、Gd3+等;而Ti3+、V3+、Fe2+、Co2+及多数稀土元素离子则只能在低温下测定。EPR分析对样品要求不高:固体、液体(0.1~0.01ml)、压缩气体或有机化合物均可;可以是单晶,也可以是粉末多晶混合物,但一般以单晶(粒径在2~9mm)为好。样品中顺磁性离子的浓度不超过1%,以0.1%~0.001%为宜。样品不需任何处理。

EPR主要用于研究过渡金属离子(包括稀土元素离子)的微量杂质的价态、键性、电子结构、赋存状态、配位态、占位情况、类质同象置换及结构的电子—空穴心、结构的有序—无序、相变等。也可作微量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及地质年龄的测定等。在宝石学上,常用于鉴别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及研究宝石的染色机制。

7)核磁共振分析

核磁共振(NMR)分析目前最常用的高分辨的核磁共振仪广泛应用于某些分子结构的测定,其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测量速度快。但可测元素的种类有限,主要有1H、7Li、9B、11B、13C、19F、23Na、27Al、29Si、31P、40Ca等。样品可以是较浓的溶液(约0.5ml)、固体(一般20~80mg)或气体。

NMR主要用于研究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质子的结构位置及离子的键性、配位态和有序—无序分布特征等,研究相变和晶格缺陷。

3.其他测试方法

1)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的功能主要是利用透射电子进行高分辨的图象观察,以研究样品的形貌、晶格缺陷及超显微结构(如超显微双晶和出溶片晶等)等特征,同时用电子衍射花样标定晶体的结构参数和晶体取向等。配有能谱仪(或波谱仪)者尚可进行微区常量元素的成分分析。TEM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达0.1nm左右)和放大倍数(为100倍~200万倍),可以直接观察到原子。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或粉末样,表面须平坦光滑。

2)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二次电子进行高分辨率的表面微形貌观察。通常也辅以微区常量元素的点、线、面扫描定性和定量分析,查明元素的赋存状态等。SEM的分辨率高(达5nm左右),放大倍数为10倍~30万倍。样品可以是光片、不加盖玻璃的薄片、粉末颗粒或手标本。其制样简单,图象清晰,立体感强,特别适合粗糙表面的研究,如矿物的断口、晶面的生长纹和阶梯等观察及显微结构分析等。

3)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分析

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DIC)能够观察矿物表面纳米数量级的分子层厚度。反射型显微镜用于研究晶体表面微形貌,观察晶体表面上的各种层生长纹和螺旋生长纹,从而探讨晶体的生长机制;透射型显微镜用于研究岩石薄片中矿物的结晶状态及内部显微构造,能清晰看到微米数量级的微裂纹,从而有助于研究岩石受应力作用的方向和性质。微分干涉(相衬)显微镜的纵向分辨率高,立体感强。其样品可以是带晶面的晶体颗粒或者薄片。

4)热分析

热分析系根据矿物在加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热效应或重量变化等特征来鉴定和研究矿物。广泛采用的有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

(1)差热分析(DTA):是测定矿物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吸热(脱水、分解、晶格的破坏和类质同象转变等)和放热(氧化、结晶等)效应,以研究矿物的结构和成分变化。用于了解水的存在形式,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结晶度,研究类质同象混入物及其含量,可进行物相的鉴定及其定量分析。尤其对粘土矿物、氢氧化物和其他含水矿物及碳酸盐类等矿物的研究最为有效。DTA只适用于受热后有明显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物质,一般仅用于单相物质纯样的研究,样量仅需100~200mg,粒度在0.1~0.25mm。DTA设备简单,用样量少,分析时间较短,但破坏样品,且干扰因素多,混合样品不能分离时会相互干扰。因此,必须与X射线分析、电子显微镜、化学分析等方法配合使用。

(2)热重分析(TG):是测定矿物在加热过程中质量的变化。热重曲线的形式取决于水在矿物中的存在形式和在晶体结构中的存在位置。TG仅限于鉴定和研究含水矿物,并可确定其含水量。TG以纯的矿物粉末为样品,样量一般需2~5g,且破坏样品。TG常与DTA配合使用。目前正向微量(10-5g)分析发展。

D. 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方法有哪些

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和核磁共振
x 射线衍射法的分辨率可达到原子的水平,使它可以测定亚基的空间结构、各亚基间的相对拓扑布局,还可清楚的描述配体存在与否对蛋白质的影响。多维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已成为确定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溶液三维结构的唯一有效手段。NM R技术最大的优点不在于它的分辨率,而在于它能对溶液中和非晶态的蛋白质进行测量。
蛋白质的序列结构测定:
1.到目前为止,最经典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方法是,sarI等人基于Edman降解原理研制的液相蛋白质序列仪,及后来发展的固相和气相的蛋白质序列分析仪。
2.质谱:早期的质谱电离的方式主要是电子轰击电离(EI),它要求样品的挥发性好,一般与
气相色谱联用。但使用G C/M S分析,肽的长度受到限制,只能分析小的肽段。近年来,
在离子化的技术及仪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得质谱所能测定的分子量的范围大大超
出了10k u。因此,软离子化技术、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MALDI)和电喷雾离子化(E SI)显得尤为有前途。通过串联质谱技术(MS/MS)和源后衰减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离子化(PSD—MAIDI—MS),人们就可以从质谱分析中获得肽及蛋白质的结构信息。

E. 晶体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溶液挥发。将样品溶解在沸点较低的溶剂内,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样品浓度逐渐增大,然后饱和,析出晶体。

(2)重结晶。适合高温易溶但低温溶解度差的样品。配制样品的热饱和溶液。热溶液冷却过程中,样品溶解度逐渐减小,析出晶体。

(3)扩散法。将样品用易溶的溶剂溶解,溶液置于试管内。同时用滴管,沿着试管壁小心加入另一种不能溶解样品的溶剂。两种溶剂之间必须是能互溶的。第二个溶剂加入后,由于密度的不同,会与样品溶液发生分层,而不会立即混匀。两种溶剂在相互扩散的过程中,经常能在二者界面附近得到晶体。

(4)另一种扩散法。将少量样品溶液置于试管内,试管置于一个大瓶子内。大瓶子底部装有少量不能溶解样品的溶剂,并且该溶剂沸点低于溶解样品的溶剂。将大瓶子盖好,大瓶子内的溶剂蒸气会逐渐挥发扩散进入试管,与试管内的溶液混合,造成样品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

无论哪种方法,样品溶液都需要过滤去掉不溶物。而且更纯的样品更容易得到高质量的单晶。

F. 获得晶体结晶的方法有什么

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为:蒸发结晶法和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G. 晶体光学与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一、晶体光学与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晶体光学包括晶体光学原理和光性矿物学两部分,其研究基础是结晶学和矿物学。晶体光学的研究主要在室内进行。

在掌握结晶学和矿物学的基础知识之后,以偏光显微镜为主要工具,利用岩石薄片,通过可见光研究透明矿物晶体所产生的光学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掌握组成岩石的各类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光学性质和鉴别特征。

根据晶体光学原理,不同矿物在偏光显微镜下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和鉴别特征。因此,利用偏光显微镜对岩石薄片中的透明矿物进行鉴定,并分析各类矿物的大小、相对含量等特征。

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研究方法分为野外和室内两个方面。

1.野外研究方法

岩石是各类地质体的组成部分,在野外要研究各类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体产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沉积岩的岩层厚度和岩浆岩及变质岩岩体的规模、岩性组合等特征,查明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和演化特点,系统测量岩体岩相剖面,进行区域对比和分析。野外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分析岩石的岩性特征,观察原生结构和构造,并对观察的内容做详细记录,同时进行相关的素描、拍照、录像和岩石样品的采集。

在盆地研究区,目的层岩石被覆盖,这就需要对钻井取心进行观察和描述,对岩石的重要现象和成矿标志进行素描和拍照,选取重点井段进行岩心取样。由于取心段有限,因此将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录井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充分结合,进行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气性分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岩体的成因、形成条件和含矿性。

2.室内研究方法

在室内研究中,显微镜薄片鉴定是研究岩石的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地质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方法。

此外,岩石的室内研究方法还有重矿物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光谱分析、阴极发光分析、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同位素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气相色谱分析、测年分析及古地磁分析等。

在岩石化验分析中,新技术和新方法是推进晶体光学与岩石学研究的重要因素。裂变径迹、包裹体测温、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等方法的应用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晶体光学与岩石学的研究意义

目前,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世界经济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只要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能储集石油及天然气的岩石都可作为油气储集岩,常见的主要油气储集岩是沉积岩中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此外,沉积岩中的泥质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也可作为油气储集岩。近年来,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勘探与开发在岩石学领域的研究取得重要的新进展表明,不仅岩浆岩和变质岩是石油及天然气富集的储集岩类型,而且有些地区深源流体对油气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多个油气田中,火山岩油气藏和变质岩油气藏已经是石油及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因此,晶体光学与岩石学的研究对石油及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晶体光学与岩石学是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基础知识,晶体光学与岩石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石油及天然气类等专业学生和石油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内容。

H. 晶体生长的方法有几种

1.
底部
籽晶

2.
冷坩埚法
3.
高温高压法
4.
弧熔法
5.
提拉法
6.
焰熔法
7.
熔剂

8.
水平区熔
9.
升华法
10.
水热法
生长晶体
11.
水溶液法生长晶体
12.
导向温梯法(TGT)
等等

I. 【求助】晶体结构改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

caiyouy(站内联系TA)做标定,测晶格常数,和标准一比较,很清楚就能看出来了zjqstu2003(站内联系TA)我也是做掺杂的,但只知道XRD可以测试晶体结构。学习一下。cui9527(站内联系TA)这个应该好好算一算,扯点动力学啥的,就显得上档次了。:Dmiaojuhong(站内联系TA)根据前面的答复,我简单概括一下,^_^ 我所知道的看晶体结构,(1)最常用的是XRD,如果扫描速度慢些,可以用来计算晶格参数,但我的样品主要是看结构的,所以扫描速度很快,3度/min,用来计算晶格参数太不准确了。(2)TEM也能确定结构,但制样太麻烦了,而且价格也贵。(3)Raman光谱对晶体结构变化很敏感,但如果是新材料,判断它的各个振动模式需要群论的知识,通常我们也就是看看文献,依葫芦画瓢吧。这些都是确定最终结构吧,但并不能说明为什么会从一种结构变化到另一种结构,动力学,相图分析估计可以做到,但我不做这一行,对我来说实在困难了些,也想过计算结构的结合能,看那种能量最低,那结构就稳定吧,但只看多人家计算几个化学键的结合能,没看过计算整个晶胞的,所以大家如果有这方面文献也发上来交流下哦。

J. 在电子显微镜还没有被发明的年代,地质学家都是怎么研究晶体结构的

地质学家对晶体的研究早就开始了,而不是近期才进行的,那么以前的条件那么艰苦,地质学家们是怎么研究晶体的呢?大家知不知道晶体是什么东西呢?你们对晶体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吗?你知道在电子显微镜还没被发现的年代,地质学家们都是怎样研究晶体结构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吧!

最初的晶体研究确实是通过肉眼和光学显微镜来观察晶型比较好的晶体。早期的晶体学家从17世纪开始通过比较好的晶体来研究晶体的对称性。 1839年William Miller提出了Miller Indices,来形容晶体的面。到19世纪末,晶体学家已经通过观察实际的晶体和理论研究总结出了所有可能的晶体对称性。X-ray的发现大大推动了晶体结构的了解!父子一同拿下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用放大镜

有网友说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直接用电子显微镜不就好了,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没有电子显微镜的,物质还很匮乏,电子显微镜是近代才出现的观测工具,现在的电子显微镜越来越高级,能观察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阅读全文

与研究晶体的几个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青光眼自我检测方法 浏览:408
水准测量车站检验方法 浏览:928
阴道冲洗器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101
快速教小孩算数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39
电容器的容量大小识别方法有哪些 浏览:352
大面积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790
戴尔电脑的使用方法 浏览:464
跳绳中学生训练方法 浏览:541
oppoa9手机震动关闭方法 浏览:891
研究作者生平算什么研究方法 浏览:220
防火墙的自定义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
心律规整测量方法计算题 浏览:753
快速治痛风最好的方法 浏览:441
橱柜平台计算方法 浏览:780
干隆黄地粉彩真伪鉴别方法 浏览:420
非常简单的柜子方法 浏览:147
排污泵安装方法 浏览:419
推荐教学方法考点 浏览:769
生完孩子磨牙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403
颈腰按摩器使用方法 浏览: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