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快速治疗贫血
一、药物治疗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二、输血
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三、脾切除
脾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
四、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目前仍在研究试用阶段,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
五、饮食治疗
进餐时喝1杯柠檬汁、柳橙汁或其他富含维生素C的饮料,因为维生素C有利于铁质吸收。
多食用肝脏、家禽、贝类、洋葱、大蒜、豆类、坚果、种子、绿色蔬菜与西洋芹、荷兰芹、香葱叶、香菜等。
有些贫血确实需要“补”,主要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更常见,为了避免造血原料缺失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饮食不宜过于偏忌。推荐适当多吃大枣、山药、米仁等健脾助运的食物。
适当多选择含铁量高的食物,动物性包括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类、蛋、乌贼、海蜇、虾米等;植物性包括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红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水果如杏、桃、李、葡萄干、樱桃等。
⑵ 缺铁性贫血怎么治疗哪些方法比较有效
治疗贫血缺铁的原则是根除病因,补铁蓄积,缺铁性贫血可由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营养不良引起。目前,饮食应加以改善,补铁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口服铁剂是首选。常用铁的口服制剂包括蔗糖亚铁、右旋糖酐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络合物和葡萄糖酸亚铁。它们可以在饭后或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致远血康合剂,主要成份:血红素铁、天然贝塔胡萝卜素、叶酸、大豆色拉油、蜂蜡、磷脂、天然维生素E、热水吞咽,每日一次,两粒一圆胶囊,1粒血康软胶囊+1粒贝塔胶囊,红萝卜伴收,气血合一,益气补血,从根本上补血,改善贫血。贫血的人少吃生冷的东西,西瓜也凉,夏天少吃,而巴尔桑梨不适合贫血和心脏病的人吃。现在,你可以这样做一个月,避免口寒你可以看到很好的效果,在这期间,不要喝茶,你可以喝玫瑰茶来养颜益气,而不是喝绿豆汤。
⑶ 贫血的治疗方法
贫血的治疗主要根据贫血的原因不同,治疗也要因病而异。首先要祛除贫血的病因,其次给予支持治疗,也就是指输血,如果慢性贫血小于60g/L,急性的失血小于容量30%,就达到输血的指征。如果贫血的原因是造血原料的不足,还要补充造血原料,比如补铁、补维生素B12、补充叶酸,进行贫血的治疗。如果是因为造血生长因子的缺乏,要补充EPO,主要是肾性贫血,因为血红素的生长因子合成障碍导致贫血。还有慢性贫血和肿瘤性贫血,EPO治疗也是有效的,同时给予雄激素,也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免疫抑制剂主要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的贫血、纯红再障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主要是用在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严重的遗传性贫血的病人当中。如果对于肝硬化、脾亢造成的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行脾切除手术。
⑷ 治疗贫血的方法有哪些
维生素B12以及用动物肝脏治疗恶性贫血的方法的发现要归功于美国医生威廉·帕里·墨菲。1892年,墨菲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斯托顿城。1922年,墨菲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曾对各种贫血病理做了探讨,发现维生素B12、叶酸都是红血球成熟时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2要在叶酸的协助下才能防止癌变。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叶酸.缺乏,有些人两种维生素均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帮助骨髓产生细胞,没有维生素B12,机体生成细胞速度会慢下来,最后形成恶性贫血。
1920年,美国医学家乔治·惠普尔提出食用动物肝脏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方法。他指出,造成贫血的原因之一是有机体中存在毒剂,破坏骨髓的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生成不足,形成单位体积中红细胞数目的大量减少。而动物肝脏则有解毒作用,肝脏中存在某种物质,能刺激骨髓加速制造和形成红细胞。1926年,墨菲年结识了米诺特教授,两人志同道合。他们根据惠普尔的理论,共同提出以牛肝为主要食物治疗恶性贫血,同时用牛肝治疗低血色素性贫血患者。在45例病人中,食用牛肝后,有四分之三(41例)效果显着,有的患病时间达10年之久,食用牛肝后仍能存活。然而墨菲他们并没有到此止步。因为每个病人,每天需牛肝三百至六百克,甚至更多,这个办法不便于推广应用。他说:“作为一个医生,如何使更多的恶性贫血患者得到治疗,如何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是我所关注的问题。另外,为达到目的,还必须考虑治疗简单化和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随后,他和米诺特又在布莱汉医院研究了三年多,分析了肝的有效成分,摸索提取和分离的方法,最后成功地获得了肝提取物针剂制品。经临床应用证明:每100克鲜肝提取出3毫升肝制剂,此制品的疗效为口服鲜肝疗效的50倍。换句话说,从100克鲜肝中提取的3毫升针剂,经肌肉注射后,疗效相当于原来口服鲜肝5000克。现在只要每2至4周注射一次,每次3毫升,注射后6至8小时内,粒细胞数目就可增加三倍。此外,骨髓处红细胞形成的活性也在增加,血液中的异常细胞在消失,恶性贫血患者恐慌等症状在逐渐消失尸临床实践证明,这药还适用于伴有粒细胞减少的各种疾病,如肺炎、急性传染病、粒细胞缺乏症,及一些手术后血相异常的病症。为此,1930年,墨菲与米诺特一起获得爱丁堡大学喀麦隆奖;1934年除荣获美国医学协会颁发的布朗勋章外,还分享了这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⑸ 贫血怎么治疗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16克/100毫升,女性为11—15克/100毫升;红细胞数男性为400一55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500万/立方毫米。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称“缺铁性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称为“恶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称“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症状有轻有重,取决于疾病性质、失血量为人体代偿能力。
护理要点
◆
给病人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
◆
缺铁性贫血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⑹ 贫血的治疗,有哪些好的方法的吗
一、病因治疗:
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二、药物治疗: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三、输血:
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四、脾切除:
脾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
五、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目前仍在研究试用阶段,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
⑺ 快速治疗贫血的方法
贫血没有快速的治疗方法:
1)大枣,花生,阿胶以及一系列补血食品都可以吃!辅助以适量运动应该很快就好了!
2)吃些桂圆多吃大红枣和动物肝脏。
⑻ 怎么才能有效的改善贫血
贫血具体分类 1.“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见于营养不良、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钩虫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如果贫血不十分严重,就不必去吃各种补品,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比如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 2.“出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 3.“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实际上巨幼细胞是形态上和功能上都异常的各阶段幼稚红细胞。这种巨幼细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结果,核的发育和成熟落后于含血红蛋白的胞浆。身体多种组织细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响,但以造血组织最严重,特别是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也都有形态上的改变和成熟细胞数量的减少。巨幼细胞包括原巨幼细胞、早巨幼细胞、中巨幼细胞和巨幼细胞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稚红细胞。这些巨幼细胞均比相应的正常幼红细胞大,浆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经Wright染色后,原巨幼细胞的胞浆呈深蓝色,无颗粒,核周围有一染色较浅的圈;核圆形,染成紫色,最显着的特点是染色质呈颗粒状,彼此隔开,隔开处比较透亮,有时在核的周边有彼此分开的染色质小块,形成所谓“钟面”的状态;核仁较大,蓝色。当细胞逐渐成熟,染色质保持其颗粒状结构,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缩块状物。有时巨幼细胞贫血较轻,巨幼细胞的形态往往不很典型,称为类巨幼细胞。绝大多数巨幼细胞贫血是由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谢药物引起的巨幼细胞增生、红白血病和红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巨幼细胞增多、遗传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细胞的形态都是相同的。经过适当的治疗,这些巨幼细胞都能很快变成正常的幼稚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 5.“恶性贫血”,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再生障碍性贫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破坏程度和转归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在我国经部分地区调查,每10万人中有1.87 ~2.1人发病,与日本报道的发病率相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与慢性型病例的比例为1∶4.6。再生障碍性贫血似属中医学“虚劳”、 “虚损”及“血证”的范畴。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过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对其预后已有改观。据调查,平均死亡年龄延长,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 日常生活以及饮食的注意事项 (1)饮食调摄: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推荐几样家常的补血食物: 黑豆: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在产后,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 发菜:发菜的颜色很黑,不好看,但发菜内所含的铁质较高,用发菜煮汤做菜,可以补血。 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不过许多人不爱吃胡萝卜,我个人的做法是把胡萝卜榨汁,加入蜂蜜当饮料喝。 面筋: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必须先补铁。 菠菜:这是最常见的蔬菜。也是有名的补血食物,菠菜内含有丰富的铁质胡萝卜素,所以菠菜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如果不爱吃胡萝卜,那就多吃点菠菜吧。 金针菜: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铁质含量丰富,同时金针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C、蛋白质、脂肪及秋水仙醉碱等营养素。 龙眼肉:龙眼肉就是桂圆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龙眼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还能治疗健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龙眼汤、龙眼胶、龙眼酒之类也是很好的补血食物。 萝卜干: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3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⑼ 贫血怎么治疗
1. 药物治疗为主 对于经常贫血的人来说,最好的办法还是进行药物治疗,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一般医生根据发病的原因可以将贫血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营养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三种分别有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我们应该在医生进行检查完之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2. 食物治疗作辅助 贫血患者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出现贫血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和平时的饮食有关,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要多吃一些含铁或者叶酸的食物,因为他们体内比较缺乏,所以要多加注意多多吃一些相关的食物才能缓解他们的症状。 3. 日常护理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的现象,比如说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等,所以这个时候要做好预防措施,要准备好各种相关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应该注意患者所处环境的干净清洁,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感染,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并且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患者应该进行卧床休息,这样对患者的病情缓解能有所帮助。
⑽ 怎样治疗贫血最有效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男性 130~175g/L(13.0-17.5g/dl); 女性 115~150g/L(11.5-15.0g/dl);新生儿 170~200g/L(17.0-20.0g/dl)。
红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结合而成的。珠蛋白的生物合成与一般蛋白质相同。血红素是铁卟啉化合物,是血红蛋白的辅基,也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的辅基。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期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
贫血根据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种。
一、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 g/L~120 g/L)
二、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 g/L~90 g/L)
三、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 g/L~60 g/L)
四、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30 g/L)
贫血患者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定时足量的补充血红蛋白肽、骨胶原蛋白、软骨胶原蛋白等营养元素;
2、饮食营养合理、有规律,不挑食;
3、避免劳累及重体力活动,保持适宜、稳定的体重和充足的睡眠;
4、尿量少或透析次数少、血钾高的病人,必须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物,如梨、香蕉等;
5、有严重高血压、水肿或血钠较高者,应控制钠的摄入,每天进食盐4-5 g或更少;
6、少尿、高血压、浮肿的患者,应严格限制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宜超过排出的尿量。
无论是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还是失血性贫血,都是缺少血红蛋白,因此,贫血患者对于血红蛋白有明确的营养需求。建议补充足量的血红蛋白,帮助血红细胞快速再生,迅速恢复正常的血红细胞水平,提高血流量和血氧量。现在有一种血红蛋白肽,能迅速改善贫血症状,可以试试。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