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简述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述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25 12:04:04

㈠ 认知地图的发展阶段

2.1、早期阶段(1930—1950年代),格式塔心理学派
2.2、中期阶段(1960—1970年代),地理学家的加入
2.3、当代阶段(1980年代至今),信息加工理论的加入 小白鼠走迷宫实验
结论:老鼠不是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托尔曼认为白鼠走过迷津之后,获得了迷津通路的整体概念,从而托尔曼第一次提出了“认知地图”这个术语。托尔曼最原始的关于“认知地图”的概念是对现场地图在头脑中的模拟,但是托尔曼在后来的研究中把认知地图的概念泛化了,内涵得到了延伸,头脑不仅对空间事物的位置距离可以形成认知地图,而且对抽象的符号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比如对书本上的字、图片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对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也可以形成认知地图。 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及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研究者先后提出网络结构理论、等级理论和局部等级理论假设解释认知地图整体结构。
图安(Than,1975)认为,认知地图就是一个人给朋友指路时,脑子里所呈现的道路格局。阿普兰德(Appleyard, 1970)通过研究发现存在顺序型和空间型两种认知地图类型,其中顺序型认知地图以道路导向为主,而空间型认知草图则以区位导向为主。每个大的类别又可划分为4个子类,即顺序型结构的段(fragmented)、链(ehain)、支/环(braneh)、网(network)和空间型结构的散点(seat一tered)、马赛克(mosaie)、连接(linked)、空间格局(patterned)。认为随着人们对某区域熟悉程度的增加,随着对区域特征把握得更加深入,认知地图呈顺序型向空间型发展的趋势。 信息加工理论的加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地图概念体系经历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过程。心理学家们从信息加工角度重新审视了认知地图本质,提出认知地图实质是认知映射 (cognitive mapping),即一个包括获取、编码、存储、内部操作、解码和使用外部环境信息的动态过程。
在几十年来多位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对认知地图的研究上,总结了认知地图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认知地图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形状和分布的主体反映,也能在头脑中保持和再现,既有顺序型结构,也有空间型构;②认知地图是对某个区域多方面特征的印象:认知地图不仅包括上述第一点对某地位置和轮廓这些几何特征的记忆,也包括该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出来;③认知地图具有动态性:个体形成的认知地图一直在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认知地图研究都只是对动态认知地图某一阶段的研究。

㈡ 什么是地图认知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地图认知和认知地图是一个意思,只是说法不同,通常我们用认知地图。

㈢ 认知地图的介绍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是一种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既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也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托尔曼根据白鼠学习迷宫的实验提出,动物学习不是在一连串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而是在脑内形成了迷宫的格局,托尔曼称之为认知地图。

㈣ 认知地图的概念

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现场图的模型,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T·C·托尔曼所着的《白鼠和人的认知地图》。他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认为,动物并不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习得一系列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脑对环境加工,在获得达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这就是认知地图。它是一种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还包括方向、距离和时间关系等。此外,林奇(Lynch)在1960年研究了城市的意象,罗文森(Lowenthal)在1961年研究了环境的意象,沃尔波特(Wolpert)在1964年研究了空间选择产生的过程。实际上正是这些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前期建立了行为地理学和空间认知概念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认知地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直以来心理学家和地理学家们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模拟观点(Kosslyn&shePard,1975)认为,认知地图是真实环境中的复制品,它与物质环境大致一点点对应,似乎是一幅贮存在头脑中的环境的图像。
2.命题观点(Pylyshyn,1973)更加强调通过对信息赋予加以贮存。也就是说客观环境被再现为很多互相联系的概念,每一种概念都会引起很多联想,如颜色、名称、相应的声音、高度等,人们借助于这种命题网从记忆中寻找有关的各种联想,并由所画的草图体现出来。
后续的研究倾向于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即认知地图包含模拟和命题两方面的性质(Evan,1980:Kosslyn&Pomerantz,1977)。它是人们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贮存、回忆、并对其空间方位和特征属性加以编码的产物。相比之下,模拟方法更原始,建立在直觉和本能的基础上;命题则需要编码、解码、学习和理解过程,在复杂环境中寻址,首先靠对控制要素表象的记忆确定大方位,然后在选定的小范围内靠形象与编码的解读寻找详细地点。因此,为了形成完整的认知地图,模拟和命题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㈤ 寻-自考设计心理学试题

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20分)

1 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3 位置效应曲线
4 组块和块
5 问题解决

简答(每题6分 共30分)

1 组间设计的缺点?如何克服
2 最小变化法
3 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实验
4 加工层次的记忆理论
5 任意举出1个证明沃尔夫假说的实验

图(10分)

混合设计

设计(10分)

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被John Platt称为
A 社会矛盾 B 社会问题 C 社会两难 D 个人两难

2 据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观察的结果,划分出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四种距离
A Hall B Altman C Seott D Dean

3 香与臭是一种
A 客观评价 B 一般评价 C 主观评价 D 适应

4 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活动
A 矩形 B 马蹄形 C 圆形 D 秧田形

5 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 保护个体私密性 B 成本低 C 有利于员工相互监督 D 方便沟通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技术灾难的特点为
A 持续时间不一定 B 有最低点 C 无法预测 D 会增加社会凝聚力

2 冒险式操场通常会提供给儿童
A 泥土山 B 单杠 C 喷泉 D 画笔和颜料

3 是设计沟通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明了的说明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
A 参与 B 模型 C 草图 D 交流

4 颜色的心理特征是
A 波长 B 色调 C 饱和度 D 明度

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手段包括
A 观察 B 自我报告 C 档案检查 D 描述

三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 )。

2 一般认为,唤醒是影响行为的( )和( )。

3 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路径、( )、区域、( )和标志。

4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明亮、( )和( )三个层次。

5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尽量减少( )和( )。

6 根据泄露的场所区分,有两种有毒泄露,一种发生在( ),另一种发生在( )。

7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一致性、( )、
复杂性和( )。

8 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娱乐行为、( )以及( )。

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环境心理学 2 环境负荷 3 危机效应 4 个人空间 5 先行策略

五 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 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2 简述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

3 简述认知地图与指路地图的异同。

六 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2 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

㈥ 在线等,1篇3000字左右的对地图学的理解。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国家的疆域可以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国家版图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在地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国家的疆域范围和边界、各级行政区域、行政中心、主要城市等。 现阶段对地图学的定义是:研究地图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
研究对象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结构与特性的空间信息,包括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现实与历史的所有空间信息。涉及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的许多领域,而且随着人类认识范围的扩大,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正向外层空间和地壳深部延伸。
研究内容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是:探讨以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载体与传输工具,依据数学法则,按照比例建立空间模型,运用符号系统和最佳感受效果表达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科学认识;综合分析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内在联系及其时间变化;研究地图编制与应用原理、方法与工艺、技术。
研究分支
在地图学的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了地图学史、地图投影学、地图美学以及地图制图学等若干分支学科和领域。19世纪后,又区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领域,逐步发展为普通地图学和专题地图学。专题地图学则更进—步发展,分化为多层次的各分支学科和领域。按用途划分,则区分为通用地图和专用地图两大领域。
应用
由于地图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使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地图方法已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航空摄影、卫星遥感、计算机技术等的应用和进步,地图学出现了系列地图、遥感地图、机助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的方法和形式。信息论、传输论、模式论、感受论等的引进,推动了地图学的理论研究。现代地图学逐渐从地理学和测量学中脱颖而出,其研究手段兼收并容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最新成就,研究内容跨越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畴。它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横断科学的性质。
现代地图学是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地图,地图被认为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信息载体,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的概念模型。地图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指通过地图的制作和应用过程,聚集大量有关自然和经济现象的位置、形态、动态和内部联系的信息,进而加以浓缩、复制、存贮、传递,使读者能感受、量测、理解和利用。
地图学的任务,不能仅满足于对地理圈各种原始测绘数据的粗加工;而是要注意开发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的产品设计。为宏观规划决策与工程设计、施工和效益评价,提供预测图或预报图。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仍将继续扩大。由于人类的认识正在从陆地表层向海洋、地壳深部和外层空间扩延。因此,今后则是建立适用于整个人类智慧圈的统一的空间坐标体系,作为海、陆、空以至天文的动态信息载体。目前我们已能看到多维动态地图的曙光。 地图作为一种文化工具,在人类的知识宝库中,将与语言、艺术并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青少年加强地图学的教育,培养他们空间图像思维的能力,这对造就认识自然、改善环境的专业人材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也将是受益不浅的。
现代地图学理论
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地图信息论 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地图传输论 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这个过程是一个地图信息流传输的过程,地图制作和使用都包括在这个传输过程中;地图符号能有效传输地理信息,但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干扰。该理论对于地图最佳制作和地图有效使用具有积极作用。
地图符号学 是研究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感受方式及其设计使用的科学。提出了六种视觉变量:形状、亮度、色彩、尺寸、密度和方向是地图符号系统的构图基础;四种感受方式:组合感受、选择感受、等级感受和数量感受是制图过程中的视觉特点,该理论对于地图符号设计和地图生产有较大影响。
地图模型论 是研究如何建立再现的客观环境的地图模型,并以地图数学模型来表达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地图是客观世界的模拟横型。此模型是制图者的概念模型,并可用数学方法表达,经过抽象概括的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结构。该理论对于深入认识地图的实质,并对推动数字制图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地图认知论 是研究人类认知地图获取信息的手段,原理和过程的理论。该研究有两项成果。一是“地图认知环”学说,认为用图者首先接受到图像地图客体,进而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处理, 获取,然后据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产生头脑信息图;再进一步通过对实地地理现象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所认知的地理实体,完成一轮认知环。二是“多模式感知和认知理论”,是指在虚拟地图环境下,用多种认知手段(如视觉、听觉)分别获取知识,并将其加以比较和想象处理,进而形成各自的知识库(如视觉、听觉知识库),最后将各知识库融合,产生综合知识库。该理论对制图手段、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使用有重要意义。
地图感受论 是研究地图视觉感受过程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方法,探讨地图是如何被用图者有效感受的理论。研究内容有分级符号、网纹和等值灰度梯尺的视觉效果,色彩设计客观性、视觉感受与 图形构成的规律、特点等。该理论对于地图设计有重要意义。
地图学发展趋势
智能化 包括地图信息源信息获取,地图制作过程和地理信息表达的智能化等。
虚似化 地图学将来表达的制图对象不一定都是实体的客观存在,很多内容将是虚拟的、模拟的、多维仿真式的。
功能多极化 地图功能从表达地理客体规律特征,扩展到知识发现、空间分析、动态显示监测、综合评价、预警预报等。
主客体同一化 随着科技发展,促进地图制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地图制作将越来越简单,故既是地图制作者又是地图使用者将渐趋普遍,使主客体同一化。
全球一体化 随着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将实现全球化的地图无缝拼接和万维网联通,使地图在表达地球和研究地球方面,都可以整体化,全球 一体化形式出现。
地图、RS、GIS和GPS 一体化 数据库是链接数字地图、RS、GIS、GPS技术的共有基础,随着这些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将使其在信息科学的范畴内不断融合并趋向一体化,为地球信息科学、数字地球的成熟发挥作用。
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图学作为区域性学科,它的主要基础就是地学。所有这些如地理学、地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区域学科的野外实地勘测、调查都离不开地图。各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

怎么看地图认识路线

记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再就是记住大的道路名称,记住地标性建筑

㈧ 林奇的城市认知地图由哪几个要素组成

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林奇的研究认为,城市认知地图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㈨ 认知地图的字典

cognitive map

阅读全文

与简述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正确的供奉方法图片 浏览:393
练微笑的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153
茅台vip用酒查真伪鉴别方法 浏览:141
手臂刮汗毛用什么方法 浏览:737
调理肌酐最好的方法如何降 浏览:936
狗风疙瘩最快治疗方法 浏览:800
大蒜治疗金鱼肠炎土方法怎么治疗 浏览:769
江苏高质量考核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浏览:917
虫牙土方法怎么治 浏览:293
水胶体敷料使用方法 浏览:829
粉丝的训练方法 浏览:778
铝盖发霉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317
做生意都有哪些赚钱的方法 浏览:441
黄金三角手臂锻炼方法 浏览:12
根号15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图片 浏览:913
语音提示器安装方法 浏览:204
c32漏电保护空开连接方法 浏览:367
附件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浏览:335
36x198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258
高阻计使用方法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