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乔木和灌木咋计算非常急
乔木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通常树高在6到10米,常见的高大树木都属于乔木,如松树、杨树、白蜡、柳树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落叶乔木每年秋冬季节或干旱季节树叶全部脱落。苹果、梧桐、杨树和白蜡都属于属于落叶乔木类。常绿乔木是一种终年具有绿叶的乔木,这种乔木的叶寿命是两三年或更长,并且每年都有新叶长出,在新叶长出的同时旧叶也在脱落,由于陆续更新,所以终年保持常绿,如樟树,马尾松,紫檀。
灌木通常在3米以下,没有明显主干、成丛生状态,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三类。常见的灌木有玫瑰、杜鹃、月季等。灌木是没有明显竹竿的本草类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从近地面的地方开始从生横生的枝干。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
② 常规南方乔木,生长规律是怎么样的,比如说第一年1-3公分,第二年3-6公分,
栽植的1-2年每年1cm,2年后每年1.5-2cm,5年后每年2-2.5cm,具体也得根据苗木的品种了,5年的苗子直径应该在6-8cm了。
③ 不同乔木的材积量和年生长量
不同乔木的材积量和年生长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④ 乔木含量怎么计算
立木含量计算公式为: 立木蓄积量(m3/亩)=立木材积总量(m3)/有林地总亩数。
(1)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查相应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得样圆单株立木蓄积,单株立木蓄积乘样木株数得该样圆蓄积。
(2)样圆立本蓄积乘以10得样圆亩蓄积量;
(3)各样圆亩蓄积量相加除以样圆个数(有确定成数的加权平均)得小班平均亩蓄积量;
(4)小班平均亩蓄积量乘以小班面积得小班总蓄积量。
以上四点是为你整理的计算方法,希望采纳。
⑤ 树木的年龄怎样计算
人们都会唱“HappyBirthday”这支生日歌,每年自己或朋友过生日时,大家都唱生日歌以示祝贺。那么,树木也有年龄吗?怎么计算它们的年龄呢?
许多人家的厨房里都有一个圆圆的厚木墩,那是切肉用的。当刚刚买来这种木墩的时候,你对它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上面有一圈又一圈的密密麻麻的木纹,这些木纹有深颜色和浅颜色,宽度也不一致,这就叫做年轮。树木的年轮记录着它们的年龄,每年长出一轮,因此数一数年轮就知道树木的年龄了。一年四季当中,树木生长的速度并不相同。春天阳光明媚,雨水充足,气候温和,树木生长得很快,这时生长出来的细胞体积大,数量也多,因此细胞壁较薄,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也浅;而在秋季,天气渐渐凉了,雨量减少了,阳光也失去了夏天的炎热,树木生长速度就减慢了,这时生长出来的细胞体积小、数量少,细胞壁变厚,质地紧密,颜色就比较深。到了第二年,在去年深颜色的秋材之外,又生长出浅颜色的春材,这样年复一年,深浅不同的颜色互相间隔,就形成了一圈又一圈层次分明的花纹。根据树桩的年轮就能知道树木的年龄了。
和植物的年龄比起来,动物的年龄就太短暂了。鲸鱼大约可以活70多年,大象可以活60多年。但是,许多树木至少都可以活100年以上,葡萄树能活80~100年;杏树和柿子树能活100多年;枣树能活100~200年;苹果树能活200年;柑橘和板栗树能活200~300年;梨树能活300年;核桃树能活300~400年;杨树能活200~600年;榆树和国槐能活500多年;红杉树能活将近4000年。山相是落羽杉的近亲,墨西哥南部的圣玛利亚德图尔教堂就有棵山相,它高47米,周长将近40米,年龄大约有4000年了。50年代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一棵刺果松,据说它的年龄已有4500岁。
在我国也有许多1000多年的老树。据说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皇帝的陵园里,有一棵“黄陵古柏”是轩辕皇帝亲手栽种的,到现在已有近5000年的树龄;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棵松树,据说是孔子种植的,距今已有2400多年;南京有一棵六朝松已经活了1400多年;江西庐山的黄龙寺有一棵晋朝的银杏树年龄将近1600年了;北京西山的潭拓寺也有一棵高大繁茂的银杏树,树高约40米,直径将近4米,据说是辽代种植的,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其他地方的树木爷爷也很多。西伯利亚松可以活到1200岁;欧洲的雪松和紫杉可以活到3000岁;前面讲过的坦桑尼亚的波巴布树年龄最大的竟然有5150岁了。1749年,法国科学家亚当森到非洲西部的一个小岛上旅行,发现了300年前英国人刻在一棵大树上的文字,经测量,他判断这棵树已有6000年的树龄了。在大西洋的一些岛屿上,有一种龙血树,活5000岁或6000岁的树木只能算是中年。早在500年前,一位西班牙人在位于非洲西北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上测定过一棵龙血树,估计它的年龄大约是8000岁到1万岁,但是,在1827年受到暴风雨的袭击死去了,这可能是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年龄最大的树木了。
根据树木的年轮,科学家不仅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还可以了解到许多重要的信息。年轮的宽窄与树林生长的气候有很大关系。如果树木生长时雨量丰富,阳光充足,气温适宜,年轮就宽;反之雨量稀少,气温偏低或偏高,阳光也不充足,年轮就狭窄。因此,科学家往往要根据年轮的变化来推测自然历史和气候变迁的情况。美国科学家就根据从年轮得到的信息,发现美国西部草原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干旱,因此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的严重旱情。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有一个梅萨费尔德国家公园,古代印第安人在那里留下了300多座住宅,它们代表了印第安人的村落普韦布洛的最高水平。但是,在13世纪后期他们突然离开了自己的家园,那里成了一片废墟,为什么?根据年轮提供的气象信息分析,原来在13世纪最后的25年里,那里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人们只好背井离乡。
年轮在环境科学和医学方面也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德国科学家用光谱法对3个地区的树木年轮进行对比,掌握了将近120年到160年间这些地区铅、锌、锰等金属造成的污染,找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科学家发现黑龙江省和山东省一些地区的树木中钼的含量变化与克山病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年轮中钼的含量低,克山病发病率就高。另外,美国科学家还利用年轮进行地震研究。由于地震往往会造成地面倾斜,而树木又有笔直生长的倾向,因此年轮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就可以了解当地历史上发生地震的时间、强度和周期,于是就有可能做出成功的地震预报。
从树桩的横断面把树木锯开,自然很容易看到了年轮的变化,但是,这样一来,这棵树木也就死了。如果要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如果遇到非常珍贵的树木,条件不允许这样观察它们的年轮,该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专用工具:钻具。它能从树皮一直钻到树心,然后取出一个薄片,如果它提供的信息不够充分,我们可以再换一个角度,另取一片,这样就不会影响树木的寿命和生长,而又能了解树木的年轮所包含的各种数据。近年来,日本科学家又把CT扫描方法用来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而且还可以对古代建筑的木质结构和古代木雕进行科学研究。
⑥ 树的年龄是怎么计算。
1.数年轮。这是人们最熟知的方法,但只对伐倒的树木有用。在误差,因为年轮有假年轮。
2.钻孔数年轮。象地质勘探钻取岩芯一样。
3.数侧枝的层数。一般针叶树每年会产生一轮侧枝,数数它的侧枝有多少层,可知其年龄。这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效,人工林在30年内,野生林在50年内,年龄再大了就不准确。
4.测算年龄。根据该树种每年生长量数据,即每年树干增粗多少,计算出某棵树的年龄。显然会有误差。
5.查档案。查阅林业或园林部门的植树档案来确定树木的年龄。对于人工林有效,野生的树木我们很难知道它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
6.目测。根据经验判断树木的年龄。显然误差较大。
7.碳14测定。在树木上取样,做碳14测定,判断树木年龄。具说误差也在20年以上。
8.CT扫描。设备较贵,操作不方便。
我们看到的所谓树木年龄,包括真实年龄、测算年龄和传说年龄。所以,不必全都当真。
⑦ 计算树龄!
(树的树干周长)除以2.5=树龄
⑧ 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和森林蓄积量的含义是什么
生长量 指树木或林木一定时间内树高、直径和材积的增长量.定期对林木的生长量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林木生长的进程、现状和趋势,为森林经营提供根据.
年平均生长量 指林木在整个年龄期间每年平均生长的数量.总生长量除以年龄等于年平均生长量.杨树材积的年平均生长量幼年时低,逐年增大,一定年龄达到峰值,然后下降.
连年生长量 指林木生长进程中各年度的当年生长量.杨树林分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幼年时低,逐年增大,一定年龄达到峰值,然后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峰值出现一般比材积平均生长量峰值出现早.单位面积上每年材积生产数量最多的时期的年龄是林木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即数量成熟龄.随着林龄增长,通过生长高峰期后,连年生长量下降,材积的连年生长曲线下降与材积平均生长曲线相交,此时即为适宜采伐的年龄.此后连年生长量低于平均生长量.
森林蓄积量 指一定面积森林活立木的总材积,指没采伐还在积蓄材积的林分的材积.单位面积上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是表示林分生产力的指标,一般以 立方米/年.公顷(亩)为单位表示.
⑨ 大乔木需要成长多少年才能达到20cm以上
以银杏为例,有人做过实验银杏一般一年最多的胸径生长量为1.9cm,最少的也有1.2cm左右。按这么算的话长到20cm要10到16年。
⑩ 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和森林蓄积量的含义是什么
生长量是指生物中指单个体或群落随时间的推移质量、结构、形态指标变化的数量。
年平均生长量是指林木在整个年龄期间每年平均生长的数量。
连年生长量是指林木生长进程中各年度的当年生长量。
森林蓄积量是指森林中林木材积的总量。以立方米为计量单位。通常用于统计较大范围 (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 内各种林木的总量。
(10)乔木的年生长量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中,计划2011至2020年,年均造林(含封山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占适宜治理面积的50%以上,约1.1亿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
60%以上的自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人工林良种使用率达到65%。实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森林蓄积量
网络——林木生长量
网络——生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