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底板计算方法

底板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5 02:52:18

1. 独立基础底板钢筋计算方法

底板钢筋的计算

一般平面图长边为东西方向,短边为南北方向。不失一般性,设独立基础东西长为x,南北宽为y。x方向底板筋直径为dx,x方向底板筋间距为ax,x方向底板筋长度为lx,x方向钢筋根数为nx;y方向底板筋直径为dy,y方向底板筋间距为ay,y方向底板筋长度为ly,y方向钢筋根数为ny;
x方向底板筋长度:
IFx≥2500,lx=0.9×(x-60)/1000
thenlx=(x-60)/1000
nx=ceiling((y-min(150,ay))/ay,1)+1
x方向钢筋总长度=lx × nx +(IFx≥2500,0.2×(x-60)/1000,then 0)
y方向的计算过程与x方向相通。
下面给出Excel表式:


2. 筏板基础底板防水面积用广联达怎么计算

筏板基础底板防水面积用广联达计算方法如下图:

(2)底板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

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一般说来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用筏板型基础。而且筏板型基础埋深比较浅,甚至可以做不埋深式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是在天然地表上,将场地平整并用压路机将地表土碾压密实后,在较好的持力层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平板。这一平板便是建筑物的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简单,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结构上,基础如同一只盘子反扣在地面上承受上部荷载。这种基础大大减少了土方工作量且较适宜于弱地基(但必须是均匀条件)的情况,特别适宜于5~6层整体刚度较好的居住建筑。

3. 在考虑整体弯曲的情况下,箱形基础底板的计算方法

摘要 箱形基础的内、外墙应沿上部结构柱网和剪力墙纵横均匀布置,当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框剪结构时,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宜小于箱基水平投影面积的1/12;当基础平面长宽比大于4时,纵墙水平截面面积不宜小于箱形基础水平投影面积的1/18。在计算墙体水平截面面积时,可不扣除洞口部分。

4. 请问高手,如何计算底板防水工程量

简单的很啊 底板防水相当于把筏板包住 你只要算暴露在土里的部分就行了 先算整个筏板的面积 然后减掉墩柱承台坑集水坑等这些大面面积然后加上墩柱承台坑集水坑这些的底部面积然后加上侧面面积(有些是放坡的有些是垂直的),有些底板还有窗井算法同卫生间还有什么楼梯间地面要多做一遍防水这些都很多做的都很简单算法跟卫生间一样无非就是加上一个上翻的面积一般上翻0.3m,算完这些还有筏板的侧面也就算周长乘以筏板厚度就行了,有的主楼筏板和车库筏板的底标高不一样所有有高低差,高低差的截面积也要计算,长度乘以高低差就行了

5. 岩基水闸底板结构计算采用什么方法

水闸底板结构计算方法
水闸底板结构计算方法很多,各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倒置梁法与弹性地基梁法的应用分析,提出了解决整体式水闸底板计算问题的简单实用办法。 关键词:水闸底板;计算方法;分析应用
0引言,水闸底板与闸墩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受力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精确的理论分析方法以进行计算。其下的地基反力分布不仅与底板的尺寸、刚度、弹性模量、荷载大小及分布等因素有关,也与地基的变形特性密切相关,计算时最大的困难在于难以准确地反映地基塑性开展区的影响,只能作出一些假定来解决。整体式平底板是应用最广的底板形式,以下仅就其计算问题进行探讨。
1计算理论分析整体式平底板的平面尺寸远较厚度为大,与一般弹性地基板的受力条件不尽相同。沿水流方向,闸门前后的水重往往相差很大;在垂直水流方向以承受闸墩传来的集中荷载,并受相邻结构的影响。对此类复杂的空间问题,通常简化为两个方向的平面问题进行处理。在顺水流方向,因与闸墩形成一个倒“T”形梁,刚度很大,弯曲变形远较垂直水流方向的为小,主要是受拉或受压,可按偏心受压(拉)公式计算,因而比较简单,本文不作探讨。在垂直水流方向,底板单独抵抗弯曲变形,主要是受弯,常截取单宽板条(即梁)进行强度计算。目前,工程上常用的计算方法以倒置梁法和弹性地基梁法为主。
倒置梁法假定地基反力(均布)作荷载,底板当做梁,闸墩当支点,按倒置的连续梁计算其内力。该法的缺点是忽略了各闸墩处变位不等的重要因素,计算得的支座上的反力与闸墩实际传给底板的荷载一般来说事不相等的,误差较大,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实验证明,对于整体式平底板小型水闸或在闸墩上分缝单孔净宽较小的多孔中型水闸,由于其上部结构刚度相对而言较大,当建在较为坚实的地基上时,倒置梁法的精度足以满足要求。弹性地基法则假定底板和地基都是弹性体,底板下的地基反力是未知的,其计算方法根据地基土可压缩层厚度与地基梁半长的比值不同,可分为基床系数法、有限深地基梁法和半无限深地基梁法等。本文所指的弹性地基梁法即为最后一种方法。此法既考虑了底板变形与地基沉降的协调一致,又考虑了边荷载的影响,其计算思路正确,计算理论目前比较完善,计算成果精度高,因而其应用范围较广。2实例应用分析针对上面提到的两种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来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为今后水闸底板计算提供更为有效的设计思路。某中型三孔水闸,单孔净宽3.0m,边墩厚0.75m,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平底板,长×宽一9.5m×12.5m,厚o.7m,闸墩与底板同长,高4.5m,边墩挡土高度5.2m兼有除涝、蓄水之功能,除涝流量58.9m3/s。闸室上游设有检修便桥,中间设置排架(上部为启闭机层),交通桥布置在下游并公路连接.闸基为中等坚实地基。计算时分二种时期进行,即完建期和运行期(设计洪水位)以主闸门门槽为界分别截取单宽1.0m板条来进行分析计算。采用倒置梁法和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出的结果

6. 底板混凝土怎么算。

以板底水平面划分,上部按整个板计算体积扣除板中间的空部;下部按整个倒四棱台算体积扣除棱台中间的空部。就是不多不少。

7. 基础底板怎么计算!

底筋根数,扣减值有三种情况:
1)距支座边距离有50mm;板边有梁支座及剪力墙支座时,从梁、墙内边计算,起始步距为50mm;
● 底板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2)一个保护层;板边没有梁、剪力墙等砼构件,而是平板悬挑或直接搁置在砌体墙上时,从板边计算,起始步距为一个保护层;
● 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3)1/2板筋间距;至于起始步距为1/2板筋间距的情况,为04G101-4第25页设置的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底板钢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 另一方向底筋根数同上
★ 钢筋重量=一根钢筋长度×根数×钢筋直径每米重量kg/m

8. 检查井,底板、井室的钢筋怎么计算

检查井,底板、井室:钢筋的比重计算公式就是:X*X*0.00617(X为钢筋直径)。按照数学方法计算体积,再乘以密度。“半径的平方”用“直径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径外,都用数字直接计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径的平方可以。

1、过车盖板:具体配筋:螺纹ф12@100双向布置,过车盖板一般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不过车盖板:具体配筋:ф8@150双向布置,或者ф10@180双向布置,当然如果上面不覆盖土,也可以适当减小配筋为ф6.5@120。


(8)底板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

9. 钢结构柱底板如何计算

这幅图上已经标注出了底板的形状和厚度,只是没有标钢材的材质等级,底板的重量是能计算出的。底板的形状是个正六边形,其外切圆的直径是360mm。你可在CAD上使用画多边形的命令,边数赋值6. 半径180,然后使用‘工具——查询——面积’。

10. 梁底板跨度起拱计算方法

梁与板起拱一般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的比例来进行起拱,譬如梁长为6米,起拱的高度为6*0.001=0.006,6*0.003=0.018,也就是梁起拱在6毫米与18毫米的范围;
板的起拱按短跨的长度来计算,譬如板为4米宽,6米长,起拱的高度为4*0.001=0.004,4*0.003=0.012,也就是梁起拱在4毫米与12毫米的范围;
以上为个人观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底板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课培训的课时计算方法 浏览:168
演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962
如何缓解胃癌的有效方法 浏览:623
孕妇手麻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155
oppo手机第一次最好的充电方法 浏览:878
春节晚会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53
手机版装载电脑版模组组件方法 浏览:735
雨伞架安装方法 浏览:716
木质手机架安装方法 浏览:28
循环水中铜离子检测方法 浏览:60
钛的快速治疗方法 浏览:888
龙胶囊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358
鼻漏的治疗方法 浏览:387
哄老婆的方法有哪些现实 浏览:508
一氧化氮有哪些检验方法 浏览:95
日本电池检测方法 浏览:102
如何快速让心跳加速的方法 浏览:117
餐巾纸盒图片制作方法 浏览:499
野钓小罗非闹窝解决方法 浏览:285
木扶手与立柱连接方法 浏览: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