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数除以大数怎么计算的如4除以5。
小数除以大数,就是在被除数小数点后面若干个加零,然后按照一般算法进行就可以了,比如1÷4,可以这样算1.00÷4≡0.25,相当于用100÷4≡25,然后将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就得到了0.25这个结果了。
(1)大数分式计算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相关历史:
除中国外,较早采用小数的便是阿拉伯人卡西。他以十进分数(小数)计算出π的17位有效数值。
至于欧洲,法国人佩洛斯于1492年,首次在他出版之算术书中以点“.”表示小数。但他的原意是:于两数相除时,若除数为10的倍数,如123456÷600,先以点把末两位数分开再除以6,即1234.56÷6,这样虽是为了方便除法,不过已确有小数之意。
到了1585年,比利时人斯蒂文首次明确地阐述小数的理论,他把32.57记作或而首个如现代般明确地以“.”表示小数的人则是克拉维乌斯。
他于1593年在自己的数学着作中以46.5表示46 1/2=46 5/10。这表示法很快就为人所接受,但具体之用法还有很大差别。如1603年拜尔以表示现在的8.00798以表示现在的14.00003761,以或表示123.459872。
纳皮尔于1617年更明确地采用现代小数符号,如以25.803表示25 803/1000,后来这用法日渐普遍。四十年后,荷兰人斯霍滕明确地以“,”(逗号)作小数点。他分别记58.5及638.32为58,5及638,32,及后除掉表示的最后之位数、等,且日渐通用,而其他用法也一直有用。直至十九世纪末,还有以等表示2.5。
② 有什么快速计算方法吗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 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 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 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 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 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 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 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③ 大数如何约分
约分就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直至分子和分母互质。
步骤:
1.将分子分母 分解因数;
2.找出分子分母公因数;
3.消去非零公因数。
约分时,如果能很快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去除比较简便。
通俗的说,约分就是分子分母同时除去它们的公约数。
最简分数就是分子和分母只有公约数1的分数。
约分时,一般先从分子分母的最小公约数开始逐步约去,但熟练后亦可直接用他们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约分。约分时通常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就可约分,如果是最简分数就不用约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举例:只要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大家都能除尽的数就好,一直到分子分母都没有相同的数可以除了。如40分之20 ,同时除以20,就得到了分子是1,分母是2的分数。
④ 凑十法口诀是什么
怎样才能快速掌握凑十法呢?
主要是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这些能凑成十的数字及规律。
一般的方法是:
1、一看。看什么呢?看大数,就是看算式中的比较大的那个数字。
2、二拆。指的是拆小数,就是算是中比较小的那个数字。
3、凑十。就是将较小的按个数字拆开和较大数相加凑成十。例如:8+6就可将6分成2和4
4、连加。8+6将6分成2和4后,用8+2+4。
总结:
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孩子以前学过的10加几这个知识点作为经验基础的。运用凑十法可以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孩子所熟悉的10加几问题,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从而化难为易。不但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能有效提高计算的速度,对孩子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⑤ 小学奥数常用分数整数计算公式
楼上不要乱写了
两角和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抛物线标准方程。
这都是高中才学的,
因式分解、三角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判别式、三角函数公式
是初中的
小学的奥数最多会涉及到少量的初中的知识,小学奥数只需要记几个常见的图形求面积周长的公式就行了,特别要记下扇型的S=rc/2 r是半径,c是弧长
作应用题是最好学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样大多数比较常见的竞赛题都很容易解出来,比如说 鸡兔问题
也可看数的整除方面的题目,这都是没有什么规矩的。
比如说:找出1—1000的数中能被3,5,7除,且余数分别为2,3,4的正数
⑥ 大分数简便计算
一般情况下,考试会极少考到这样大分数的化简的,如果遇上了,首先也得查一查前面是否算得正确,或者说有没有必要非得算到这一步,真要是到了这一步,确实很难算的,算起来也太耽误时间.
⑦ 分数简便运算公式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所涉及的公式定律和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是一样的,基本上有以下三个:
① 乘法交换律
② 乘法结合律
③ 乘法分配律
做题时,要善于观察,仔细审题,发现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来选择适当的公式或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分数简便运算常见题型
第一种:连乘——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
基本方法:将分数相乘的因数互相交换,先行运算。
第二种: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基本方法:将括号中相加减的两项分别与括号外的分数相乘,符号保持不变。
第三种: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
基本方法:提取两个乘式中共有的因数,将剩余的因数用加减相连,同时添加括号,先行运算。
第四种:添加因数“1”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添加因数“1”,将其中一个数n转化为1×n的形式,将原式转化为两两之积相加减的形式,再提取公有因数,按乘法分配律逆向定律运算。
第五种:数字化加式或减式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将一个大数转化为两个小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或将一个普通的数字转化为整式整百或1等与另一个较小的数相加减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解题。
注意:将一个数转化成两数相加减的形式要求转化后的式子在运算完成后依然等于原数,其值不发生变化。例如:999可化为1000-1。其结果与原数字保持一致。
第六种:带分数化加式
涉及定律:乘法分配律
基本方法:将带分数转化为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相加的形式,再按照乘法分配律计算。
第七种:乘法交换律与乘法分配律相结合
涉及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
基本方法:将各项的分子与分子(或分母与分母)互换,通过变换得出公有因数,按照乘法分配律逆向运算进行计算。
注意:只有相乘的两组分数才能分子和分子互换,分母和分母互换。不能分子和分母互换,也不能出现一组中的其中一个分子(或分母)和另一组乘式中的分子(或分母)进行互换。
⑧ 13÷20竖式
13÷20竖式如下: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2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2位。
计算方法如下: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较大/小的数为较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