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么检查脾脏有没有问题
首先可以触诊,患者右侧卧,检查者右手五指并拢随被检者腹式呼吸幅度由肚脐相垂直于肋弓方向触摸,如果在肋弓未覆盖处即触到脾缘则说明脾脏肿大,根据肿大由少至多分为甲乙丙丁几度。
最好的办法还是做B超、CT等。
脾肿大可能与贫血有关,一般血液病、肝病、某些寄生虫病都会造成。
⑵ 脾脏大小,b超和ct的结果不同。怎么确定
CT看脾主要靠主观感觉,一般是5~7个“肋单位”(不是肋间),说的是脾脏的横径,有些人的脾脏薄一点,也就宽一点了。B超的话主要看测量数据,比较客观,但是因为每个医生测量时的角度都有些差异,所以测出来的值也就有点出入。你这个情况没什么问题,不要太担心。
⑶ 测量高度脾大的三条线应如何记录
1)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又称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3)第三测量:又称丁戊线。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测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⑷ CT如何诊断脾大
CT横断面上脾周肋单元超过5个,应考虑为脾大,这是反应脾脏前后径的;另外,若在肝脏下缘已经消失的层面仍可见到脾脏,也应认为脾大。注:肋单元是指脾周相贴的肋骨或者肋间隙的横断面,一个肋骨或者肋间隙的横断面就是一个肋单元。
⑸ 脾围要怎么量
综述:脾围指腰围到臀围之间的围度,也有人叫肚围。教科书中横档的位置,外单中浪下一英寸的位置,南方裤子纸样的术语。打牛仔裤或水洗裤时,一般小裆可以按臀围*0.045。
大裆按臀围*0.1做参考,脾围尺寸按臀0.5+臀围*0.13;脾围跳档档差与臀围的/2跳档是相同的。脾围一般放松量为整圈加大一公分,测量部位正常是浪下1英寸。
脾大的测量方法是公卫医师实践技能腹部体格检查中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第二测量:又称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第三测量:又称丁戊线。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测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⑹ 试述脾脏肿大的测量方法及常见原因
h
⑺ 测量高度脾大的三条线应如何记录
1、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又称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3、第三测量:又称丁戊线。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
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测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说明脾肿大。
⑻ 脾脏甲乙线
甲乙线是脾肿大测量的一种测量方法,一般来说测量脾肿大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测量(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及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第二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及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第三测量(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肿大分度:轻度:脾缘超过肋下2CM
中度:脾缘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一般较硬
高度: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即巨脾,硬。
⑼ CT显示脾超过第五肋
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可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即可认为是脾大,近年来B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体检中B超显示脾大者约占1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显示脾大是经过实际测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较早地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引起脾肿大的在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脾肿大。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病毒肝炎、伤寒败血症、全身粟粒性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吸虫病等。
(2)郁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肿大。各种原因的贫血、某种血红蛋白病、骨髓纤维和真性能红细胞增多症等。
(4)浸泣性脾肿大。如含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含神经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淀粉样变性和血色病等。 \
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可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即可认为是脾大,近年来B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体检中B超显示脾大者约占1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显示脾大是经过实际测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较早地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2)郁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
因脾脏大原因较复杂,除少数人为生理性外,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要定期复查。
因为脾大就会对人体起坏作用了,所以以往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脾脏。切除脾脏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将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脾脏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爆发感染的机会显着增加手术创伤大、费用高。还有一些肝功差、腹水、低蛋白、呕血等条件差者无手术条件。
人们对心脏、肝脏可能较熟悉,而对脾脏可能较陌生,脾脏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储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在全身防卫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脾脏本身的疾病较少见,比如脾肿瘤,但是人体其它系统的疾病可以继发脾脏改变,会出现脾大现象。比如常见的有肝硬化、肝癌、特发性门脉高压症会出现脾大,还有一些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摊、何杰金氏病、白血病等也会出现脾大。
脾大最多见的疾病还是肝硬化、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