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安装方法 > 斜坡塌方正确测量方法

斜坡塌方正确测量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6 23:11:44

❶ 防止边坡塌方有哪些措施

为防止坍塌,有几种方法可以设计:

1、对于高坡度,在斜坡顶部设置拦水沟,防止雨水直接冲刷斜坡。

2、在斜坡上做流动槽。

3、斜坡底部保留低矮的土壤。

4、采用多种方法保护坡面,如:格子,三维网状,刚性骨架,格子锚等。

5、量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慢坡度。

6、量避免斜坡顶部的负荷。



(1)斜坡塌方正确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排水沟边坡坍塌的原因:

1、面水冲刷:一般在修建排水沟时,对地面水的入沟建筑物没有安排,雨水向排水沟漫流,形成严重的冲刷,沟边坡出现冲沟,沟底淤积。

2、下水逸蚀: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自排水沟腰部逸出,地下水位线以下的土壤处饱和状态,粘结力大为降低,因而极易滑坡下塌,地下水位线以上的部分因失去支撑而自然坍塌。地下水位愈高,逸蚀作用愈强。特别在冬灌时,排水沟边坡,夜冻昼消,坍塌更为严重。 ·

3、中积水侵蚀:利用排水沟引水、沟中打坝蓄水、沟中修土渡槽,沟中打埂筑路等,都会造成排水沟积水。由于积水浸润,边坡极易塌陷,特别是水位变化时,水面附近和水面以下土体最易坍塌。

边坡坍塌发生的主要的原因有:

1、土质太软易塌陷。

2、挖土放坡系数太小,边坡塌方。

3、地下有软弱土层或流砂,或地下有地下水。

4、护壁或支撑不足以支撑土的压力而塌方。

5、在沟槽边堆放重物,如沟槽土,大型施工机械等,也会造成沟槽边坡塌方。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

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

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

参考资料:网络-边坡坍塌

参考资料:网络-边坡保护

参考资料:网络-边坡防护

❷ 发觉山体塌方分头拦下5辆车,他们是怎么预判的

新闻报道湖北省兴山县某路段出现山体落石,两位老人负责在现场负责清理路面的堆积物保障路面畅通。不久之后他们听见了公路内侧山体不时传出“沙沙”声,两位老人立即跑离了现场,两人刚刚跑开,现场山体就瞬间垮塌,所以两人决定分头拦住过路车辆,因此保障了过路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滑坡虽然可怕,但发生前也是有预兆的。比如山坡上出现的裂缝,如果裂缝由窄变宽并变多就需要紧急移动避险。之前新闻就提到过有工作人员巡山时发现裂缝后紧急通知村民转移,及时避开了滑坡地带。山坡上出现小规模岩体移动,或发出声响时就需要注意,比如有岩石开裂或剪切挤压的声响;山坡上的建筑物发生拉裂、错断、歪斜,岩(土)体不断出现小规模坍滑都需要特别注意。山坡上的树干朝坡下弯山坡上的树木东倒西歪也要重点关注。以上这些现象都是滑坡发生的预兆。

❸ 简述土方边坡坍方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原因:

1、土质太软易塌陷。

2、挖土放破系数太小,边坡塌方。

3、地下有软弱土层或流砂,或地下有地下水。

4、护壁或支撑不足以支撑土的压力而塌方。

5、在沟槽边堆放重物,如沟槽土,大型施工机械等,也会造成沟槽边坡塌方。

6、还有其他引起沟槽边坡受力不稳定,而塌方的原因。

预防措施:可以采取具体的排水降水,加大支护力度等措施,来防止或防范以至杜绝边坡塌方的发生。

建筑物、山体、路面、矿井在自然力非人为的情况下,出现塌陷下坠的自然现象。多数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道路,堤坝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

(3)斜坡塌方正确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塌方时造成人整体被淹埋,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如不及时正确救治,可造成死亡。

当了解清楚被埋人的位置后,在接近伤者时,要防止抢救工具挖掘时的误伤,尽量用手刨挖。在救险时,要注意伤员附近的房架、断墙、砖瓦等情况,防止挖时倒塌。

抢救塌方受伤者的正确方法:立即挖出伤员,注意不要再度受伤,动作要轻、准、快,不要强行拉扯。如全部被埋应尽快将伤者的头部首先暴露出来,清理口鼻泥土砂石、血块,松解衣带,以利呼吸。

使伤员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误服呕吐物;伤口出血时应用布条止血和净水冲洗伤口,用干净毛巾包扎好以防感染;骨折时要用夹板或代用品固定。

❹ 可以也给我一套二级建造师资料吗谢谢了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2010年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复习题集》
2010年网上增值服务(2)

2A312000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A312010施工测量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准测量中,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45.382m,后视读数为1.202m,前视读数为1.302m,则B点的高程是( )m。
A、44.180 B、44.482 C、45.182 D、45.282
答案:D
【解析】B点的高程=A点的高程+后视点A读数-前视点B读数=45.382+1.202-1.302=45.282m

2.水准仪主要由( )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物镜、水准器、基座 B.仪器箱、照准部、三角架
C.望远镜、三角架、基座 D.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答案:D
【解析】 物镜、目镜是显微镜的组成,故A选项不正确;三脚架不是仪器的基本组成,故选项B和C均不正确。

3.在一般工程水准测量中通常使用( )。
A.DS05型水准仪 B.DS3型水准仪 C.DS10型水准仪 D.DS1型水准仪
答案:B
【解析】DS3型水准仪称为普通水准仪,用于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及一般工程水准测量。

4.水准仪型号DS05,其中数字下标表示了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据的误差为( )。
A.0.5mm B.5cm C.0.5m D.5m
答案:A
【解析】对测量仪器而言,误差为5cm及以上显然不可以,故选项B、C、D不正确。

5. 下列经纬仪属于普通经纬仪的是( )。
A.DJ0.7 B.DJ1
C.DJ2 D.DJ6
答案:D
【解析】DJ0.7、DJ1 和DJ2型经纬仪属于精密经纬仪,DJ6型经纬仪属于普通经纬仪。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中哪些是施工测量的内容( )。
A.竣工图的编绘 B.建筑物定位和基础放样 C.建筑物的测绘
D.建筑红线的测设 E.建立施工控制网
答案:A、B、E
【解析】建筑物的测绘是房屋测绘机构的工作,而建筑红线的测设则是规划部门的工作,故选项C、D不正确。

2.测量的基本工作有( )。
A.测角 B.测轴线 C.测坡度 D.测距 E.测高差
答案:A、D、E
【解析】测量的基本工作是要在空间定点,包括确定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而轴线、坡度的测设不属于测量的基本工作。

3.在下列方法中哪些是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
A.经纬仪测设法 B.极坐标法 C.直角坐标法 D.距离交会法
E.水准仪测设法
答案:B、C、D
【解析】经纬仪测设法、水准仪测设法不是具体的测设方法,故选项A、E不正确。

4.利用水准仪可以完成下列哪些工作( )。
A.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B.测量竖直角 C.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测设已知高程 E.测量坐标
答案:A、C、D
【解析】水准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h,它不能直接测量待定点的高程H,但可由控制点的已知高程来推算测点的高程。另外,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5.在建筑工程测量中通常使用( )。
A.DJ1级光学经纬仪 B.DJ2级光学经纬仪 C.DS15级光学经纬仪
D.DJ07级光学经纬仪 E.DJ6级光学经纬仪
答案:B、E
【解析】J07、J1 和J2型经纬仪属于精密经纬仪,J6型经纬仪属于普通经纬仪。在建筑工程中,常用J2和J6型光学经纬仪。

6.经纬仪的主要功能是( )。
A.测量水平角 B.测量坐标增量 C.直接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D.测量竖直角 E.直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答案:A、D
【解析】经纬仪的主要功能是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β;其次,它还可以测量竖直角α。

2A31202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掌握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土方施工中,按( ),可将土石分为八类。
A.土石的天然密度 B.土石的干密度
C.开挖的难易程度 D.压实的难易程度
答案:C
【解析】土的工程分类共有八类,由软到硬依次是:一类土(松软土)、二类土(普通土)、三类土(坚土)、四类土(砂砾坚土)、五类土(软石)、六类土(次坚石)、七类土(坚石)、八类土(特坚石),这也是按开挖难易程度进行的分类。

2.土的可松性是土经挖掘以后,组织破坏,( )的性质
A.体积增加 B.体积减小
C.质量增加 D.质量减小
答案:A
【解析】土的可松性是指土经开挖后,土体变得松散、体积增加的性质。

3.土方开挖时,当土体含水量大且并不稳定,或边坡较陡、基坑较深、地质条件不好时,应采取( )措施。
A.放坡 B.降水 C.加固 D.分段开挖
答案:C
【解析】土方开挖时,当土体含水量大且并不稳定,或边坡较陡、基坑较深、地质条件不好时,容易发生边坡塌方,故应采取边坡加固措施。

4.土方的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 ),严禁超挖的原则。
A.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B.先挖后撑,分层开挖
C.先撑后挖,分段开挖 D.先挖后撑,分段开挖
答案:A
【解析】土方开挖前,应根据需要做好土壁支撑工作,然后再分层挖土。

5.基坑降水工作应持续到( )施工完成。
A.垫层 B.基础砼浇筑
C.基础(包括地下水位以下回填土) D.基础拆模
答案:C
【解析】基坑降水工作必须持续到基础完成及地下水位以下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否则地下水位上升会影响基础和回填土的正常施工。

6.基坑挖完后应进行( ),作好记录。
A.混凝土浇筑 B.支模
C.垫层施工 D.验槽
答案:D
【解析】基坑开挖完成后,不能立即进行垫层的施工,而应先进行验槽工作,对基底标高、土质等进行检查验收。

7.浅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先进行( )。
A.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B.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C.边坡的临时性支撑加固
D.边坡坡度的复测检查
答案:A
【解析】基坑土方开挖前,首先应确定基坑平面位置和尺寸。即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

8.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 )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A.先大后小 B.先小后大 C.先深后浅 D.先浅后深
答案:C
【解析】先挖浅基坑,后挖深基坑,可能会造成浅基坑基底土层发生滑移。故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

9.雨期施工时,基坑应采取( )施工。
A.放坡开挖 B.人工开挖 C.机械开挖 D.分段开挖
答案:D
【解析】雨期施工时,为避免基底土层遭受雨水浸泡,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

10.在基坑验槽时,对于基底以下不可见部位的土层,要先辅以( )配合观察共同完成。
A.局部开挖 B.钻孔 C.钎探 D.超声波检测
答案:C
【解析】钎探是用锤将钢钎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层内一定深度,根据锤击次数和入土难易程度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钎探是了解基底以下不可见部位土层情况的一种较为简易的办法。

11.基坑验槽前,要求( )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A.建设单位 B.勘察单位 C.设计单位 D.土方施工单位
答案:A
【解析】场地内地下管线和地下设施的有关资料应由建设单位从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处获取,并提供给施工单位。

12.观察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 )。
A.基坑中心点 B.基坑边角处 C.受力较大的部位 D.最后开挖的部位
答案:C
【解析】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以保证这些部位的土层能够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

13.基坑验槽时应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核对基坑土质及地下水情况是否与( )相符。
A.设计图纸 B.勘察报告 C.施工方案 D.钎探记录
答案:B
【解析】基坑开挖前,勘察单位已经对现场土层进行了详细勘察,并提供了勘察报告。基坑开挖完成后,主要依靠观察法来检查核对基底土层情况是否与勘察报告相一致。
二、多项选择题
1.土方开挖的边坡应根据( )确定。
A.工程造价 B.使用时间 C.挖土深度 D.土的种类 E.水文情况
答案:B、C、D、E
【解析】工程造价不能作为是否放坡和坡度缓陡的依据。

2.填方土料一般可以选用( )。
A.淤泥质土 B.砂土 C.膨胀土 D.黏性土 E.碎石土
答案:B、D、E
【解析】淤泥质土、膨胀土压实后体积变化仍然较大,故不得用作填方土料。

3.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
A.土的种类 B.土的含水量 C.每层铺土厚度 D.填方高度
E.压实功
答案:B、C、E
【解析】尽管土的种类不同、填方高度不同,只要施工工艺正确,一样可以保证工程质量。故选项A、D不正确。

4.浅基坑的支护形式包括( )
A.型钢桩横挡板支撑 B.地下连续墙 C.短桩横隔板支撑 D.斜柱支撑
E.水泥土墙
答案:A、C、D
【解析】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既可挡土也可挡水,造价较高,主要用于不良土质情况下的深基坑支护。

5.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 )等经常复测检查。
A.水准点 B.基坑平面位置 C.水平标高 D.边坡坡度 E.地基承载力
答案:A、B、C、D
【解析】土方开挖时,应经常检查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是否遭破坏,保证测量的基准可靠无误,另外还要经常检查边坡坡度、平面位置、水平标高等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少挖或超挖,故选项A、B、C、D正确。而在土方开挖施工中,无法也无需经常检查地基承载力,故选项E不正确。

6.在深基坑土方开挖时,要对( )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A.土体含水量 B.支护结构 C.地下水位 D.周围环境 E.地基承载力
答案: B、C、D
【解析】支护结构安全与否及地下水位高低直接影响基坑开挖施工,同时深基坑土方开挖还要注意避免造成周围路面塌陷、建筑物倾斜等情况,因此也要对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7.观察验槽的内容主要有( )。
A.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深度
B.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
C.观察基坑四周支护情况
D.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
E.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
答案:A、B、D、E
【解析】基坑四周支护情况不应当作为观察验槽的内容。

8.钎探是根据( )来判断土的软硬情况及有无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等。
A.钎孔大小 B.用力大小 C.锤击次数 D.入土深度 E.入土难易程度
答案:C、E
【解析】同一工程而言,钎孔大小、用力大小、入土深度都是一致的。只有锤击次数、入土难易程度与土层实际情况有关。

9.应当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形有( )。
A.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B.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C.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
D.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E.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的浅埋坑穴、古墓、古井
答案:A、B、E
【解析】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以及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均可通过观察法发现,不需要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砖基础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置( )。
A.直槎 B.斜槎 C.凸槎 D.凹槎
答案:B
【解析】留置斜槎有助于保证接槎处的砌筑质量。故选项B正确。

2.基础上铺放地沟盖板的出檐砖,应同时砌筑,并应用( )砌筑,立缝碰头灰应打严实。
A.丁砖 B顺砖 C半砖 D立砖
答案:A
【解析】出檐砖用丁砖砌筑,有利于保持稳定。故选项A正确。

3.砖基础墙的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 )处。
A.以下一皮砖 B.以下二皮砖 C.以上一皮砖 D.以上二皮砖
答案:A
【解析】砖基础墙的防潮层位置应在室外地坪标高以上、室内地面标高以下6cm处,故选项A正确。

4.设备基础一般应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的厚度为200~300mm,并( )。
A.允许上下层之间留设施工缝 B.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
C.保证下层初凝后再浇筑上层 D.保证下层终凝后再浇筑上层
答案:B
【解析】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振捣,会破坏已经凝结的混凝土结构。因此,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故选项C、D不正确。另外,由于设备基础承受的上部荷载很大,故混凝土施工中一般不宜留设施工缝。

5.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取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 )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A.终凝前 B.终凝后
C.初凝前 D.初凝后
答案:C
【解析】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振捣,会破坏已经凝结的混凝土结构。因此,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6.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 )振捣
A.外部振动器 B.振动台
C.平板振动器 D.振捣棒
答案:D
【解析】大体积混凝土厚度一般在1m以上,故用振捣棒振捣比较合适。

7.浇筑混凝土杯形基础时,为提高杯口芯模周转利用率,可在混凝土( )将芯模拔出,并将杯壁划毛。
A.初凝前 B.初凝后终凝前 C.终凝后 D.浇筑完毕后
答案:B
【解析】混凝土初凝后才能保持一定的形状,终凝前具有一定的弹性。故杯口芯模应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拔出。

8.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 ),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A.沉降缝 B.温度缝 C.变形缝 D.后浇缝
答案:D
【解析】沉降缝、温度缝、变形缝等都是永久缝,而后浇缝则是施工中的临时缝,可用于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和干缩变形等。

9.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 )工作,以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A.二次振捣 B.二次抹面 C.外部降温 D.内部冷却
答案:B
【解析】显然抹面工作有助于消除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故选项B正确。

10.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采用锤击沉桩法施工时,其施工工序包括:①打桩机就位;②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③吊桩喂桩;④校正;⑤锤击沉桩。一般的施工程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⑤④
答案:B
【解析】打桩前,应考虑打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合理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内业工作。在确定桩位和沉桩顺序后,打桩机据此就位。打桩机就位后,利用自身的起重设备将桩吊起,然后进行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校正。校正完成后,就可以开始锤击沉桩。故选项B正确。

11.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中,“第二次清孔” 的下一道工序是( )。
A.下钢筋笼 B.下钢导管 C.质量验收 D.浇筑水下混凝土
答案:D
【解析】在泥浆护壁条件下钻机钻孔完成后,应进行清除孔底沉渣工作,即第一次清孔。第一次清孔完成后检查孔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桩孔质量验收。在下钢筋笼和钢导管时可能会碰撞孔壁,造成土颗粒脱落。因此,在浇筑混凝土前,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清孔,以保证孔底沉渣厚度仍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故选项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毛石基础截面形状有( )等。
A.矩形 B.阶梯形 C.梯形 D.锥形 E.锯齿形
答案:A、B、C
【解析】基础的外形不可能是锥形。锯齿形不仅施工困难,而且对受力也没有什么好处。故选项D、E不正确。

2.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主要有( )等方式。
A.全面分层 B.分段分层 C.斜面分层 D.均匀分层 E.交错分层
答案:A、B、C
【解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全面分层方案是指在整个模板内,将结构分成若干个厚度相等的浇筑层,浇筑区的面积即为基础平面面积。浇筑混凝土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要求在逐层浇筑过程中,第二层混凝土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分段分层方案是指浇筑混凝土时结构沿长边方向分成若干段,浇筑工作从底层开始,当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一段长度后,便回头浇筑第二层;当第二层浇筑一段长度后,回头浇筑第三层,如此向前呈阶梯形推进。分段分层方案适用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时采用。斜面分层方案是指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流淌而形成斜面,混凝土振捣工作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斜面分层方案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斜面式薄层浇捣,利用自然流淌形成斜坡,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将钢筋推离设计位置。

3.下列哪些施工措施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
A.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 B.降低浇筑层的厚度 C.尽量增加水泥用量
D.选用硅酸盐水泥 E.采用人工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答案:C、D
【解析】增加水泥用量和使用硅酸盐水泥都会导致产生较多的水化热,因而都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4.砖、石基础的特点包括( )。
A.抗压性能好 B.整体性好 C.抗剪性能好 D.施工操作简便 E.造价较低
答案:A、D、E
【解析】砖、石基础主要指由烧结普通砖和毛石用灰浆砌筑而成的基础,属于刚性基础范畴,抗拉、抗剪性能差,抗振动能力差,整体性不好。故选项B、C错误。

5.在初凝以前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 )。
A.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B.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C.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D.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E.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答案:A、C、D、E
【解析】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从而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6.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 )和挖孔扩底灌注桩等。
A.水冲灌注桩 B.振动灌注桩 C.钻孔灌注桩
D.沉管灌注桩 E.人工挖孔灌注桩
答案: C、D、E
【解析】沉管灌注桩是指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筑混凝土(或先在管内放入钢筋笼)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前者称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及套管夯扩灌注桩,后者称为振动沉管灌注桩。显然,水冲、振动无法独立成孔,也不存在所谓的“水冲灌注桩”和“振动灌注桩”。故选项A、B不正确。

三、综合背景题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08000m2,现浇剪力墙结构,地下3层,地上50层。基础埋深14.4m,底板厚3m,底板混凝土选用C35/P12。
施工单位制定了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并选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气温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40℃。
浇筑完成12h以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7d。
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其表面最高温度45℃。
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裂缝。
(1)当设计无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应控制在( )以内。
A.20℃ B.25℃ C.30℃ D.35℃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A.8h B.12h C.24h D.36h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天。
A.7d B.14d C.21d D.28d
(4)为使大体积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合适的( )。
A.早强剂 B.缓凝剂 C.减水剂 D.微膨胀剂
答案:D
【解析】膨胀剂能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微量体积膨胀。
(5)正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是( )。
A.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
B.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C.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增加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使用硅酸盐水泥
D.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E.在设计许可时,设置后浇缝
答案:A、B、D、E
【解析】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主要从控制水泥水化热的集中释放和缩小内外温差这两个方面着手。选用矿渣水泥可以减少水化热;使用缓凝减水剂可减缓水泥水化热的释放速度;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可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有利于控制裂缝;而增加水泥用量和使用硅酸盐水泥会导致产生较多的水化热,因而不利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

2A312030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模板工程设计的原则不包括( )。
A.实用性 B.安全性 C.耐久性 D.经济性
答案:C
【解析】模板工程属于临时性结构工程,故进行模板设计时,一般不需要考虑耐久性方面的要求。

2.某跨度为2m的板,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则拆模时同条件养护的标准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不低于( )
A.5N/mm2 B.10N/mm2 C.15N/mm2 D.20N/mm2
答案:B
【解析】规范规定,跨度≤2m的现浇混凝土板,拆模强度应不低于设计要求的50%。本题中,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即标准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N/mm2,因此拆模强度应不低于10N/mm2。

3.钢筋备料、加工的依据是( )。
A.构件配筋图 B.钢筋施工图
C.钢筋配料单 D.钢筋下料单
答案:C
【解析】钢筋配料是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根数及重量,填写钢筋配料单,作为申请、备料、加工的依据。

4.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代换原则为:代换前后( )相等。
A、强度 B、刚度 C、数量 D、面积
答案:D
【解析】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也就是按构造需要配筋,是要保证一定的用钢量,即钢筋代换前后重量(面积)相等。

5.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结构受( )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A.荷载 B.弯矩 C.剪力 D.压力
答案:C
【解析】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主要起抗压和抗剪作用。混凝土施工缝属于构件上的薄弱环节,故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

6.普通螺栓孔成孔的方法是( )
A. 气割扩孔 B.气割成型
C. 钻孔成型 D.气焊成型
答案:C
【解析】气割、气焊成孔容易使钢板的塑性下降,并且所成孔的孔型也不规则,容易造成钢板受力后撕裂。

7.钢结构中永久性普通螺栓的紧固质量,可采用( )检查。
A.扭矩法 B.转角法 C.张拉法 D.锤击法
答案:D
【解析】永久性普通螺栓紧固质量,可采用锤击法检查,即用0.3kg小锤,一手扶螺栓头(或螺母),另一手用锤敲。要求螺栓头(螺母)不偏移、不颤动、不松动,锤声比较干脆;否则,说明螺栓紧固质量不好,需重新紧固施工。

8.钢结构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紧固时,紧固次序应( )。
A.从中间开始,对称向两边进行 B.从两端开始,对称向中间进行
C.从一端依次向另一端进行 D.根据螺栓受力情况而定
答案:A
【解析】从中间开始对称向两边进行普通螺栓的连接紧固,可做到各螺栓的紧固程度基本保持一致。

9.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形式中,( )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基本连接形式。
A.摩擦连接 B.张拉连接 C.承压连接 D.抗剪连接
答案:A
【解析】摩擦连接依靠钢板之间的摩擦力来进行力的传递,钢板不发生相对滑移,螺栓仅承受拉力,不承受剪切力,对螺栓受力比较有利。故摩擦连接应用最为广泛。
二、多项选择题
1.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为9m,其跨中起拱高度可为( )。
A.2mm B.5mm C.15mm D.20mm E.30mm
答案:C、D
【解析】规范规定,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起拱,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本题中梁的跨度为9m,模板跨中起拱高度宜为9~27mm,故答案C、D中的起拱高度比较合适。

2.模板的拆除顺序一般为( )。
A.先支先拆、后支后拆
B.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C.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
D.先拆承重部分,后拆非承重部分
E.先下后上、先内后外

❺ 边坡出现塌方或滑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防护与维修

边坡滑坡的产生原因有

1、现场勘察:现场取水文地质资料不全、不详细,无法提供正确的水文地质资料或提供错误的资料,导致设计错误或防护不到位;

2、设计阶段:选线时候未能避开大型古老滑坡、滑坡连续分布及易发生滑坡的地段,边坡防护设计未能一次性根治;

3、施工阶段:施工组织不合理,监测不到位,防护意思不强;

4、维修保养:施工完成后的对边坡监测不到位,维修保养和及时治理不到位等。

滑坡的防治

1、排水:将滑坡范围以外的地表水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使水不流人滑坡区域以内。

2、为迅速排出在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和减少下渗,应修设排水系统缩短地表水流经的距离,主沟应与滑坡方向一致,并铺砌防渗层,支沟一般与滑坡方向成30°一45°斜交。

3、妥善处理生产、生活、施工用水,严防水的浸入。

4、对于滑坡体内的地下水,则应采取疏干和引出的原则,可在滑坡体内修筑地下渗沟,沟底应在滑动面以下,主沟应与滑坡方向一致。

边坡塌方的防治

1、对开挖深度大、施工时间长、坑边要停放机械等应按规定的允许坡度适当地放平缓些,当基坑(槽)附近有主要建筑物时,基坑边坡的最大坡度为1:1~1:1.5。

2、开挖基坑(槽)时,若因场地限制不能放坡或放坡后所增加的土方量太大,为防止边坡塌方,可采用设置挡土支撑的方法。

3、防治地表水流人坑漕和渗流人土坡体。

4、严格控制坡顶护道内的静荷载或较大的动荷载。

(5)斜坡塌方正确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

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

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❻ 基坑边坡塌方,怎么用砖砌斜坡

加大放坡就好了,砌砖的话成挡土墙了

❼ 坑底宽1.8米,高1.55米,60度放坡,斜坡长度是多少

放坡是指为了防止土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当挖方超过一定深度或填方超过一定高度时,其边沿应放出的足够的边坡,土方边坡一般用边坡坡度和坡度系数表示。

土方边坡用边坡坡度和坡度系数表示。

工程中常用1:K表示放坡坡度。K称放坡系数。放坡系数指放坡宽度B与挖土深度H的比值,即K=B/H

土壁边坡坡度以基高h与底宽b之比表示。(数学上的斜率)

边坡坡度=1: m=h:b,m为放坡系数,

m=b/h 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

举例

例如1米5边坡底宽.0.30的放坡系数,基高是5米。

补充一下,在建筑中,地基地坑放坡起点一般以基坑底为放坡起点。屋面保温层一般以屋面边沟边为放坡起点。




望采纳~~~~~

❽ 简析土方边坡塌方的原因有哪些

一.原因分析
(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降低,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二.预防措施
(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州顺序,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
(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❾ 崩塌灾害

处在悬崖或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断裂、倾倒,突然失稳脱离母体,以翻滚、跳跃等形式跌落到坡下的块体运动现象称为崩塌。崩塌多发生在高陡岩层斜坡上(图2-7)。

由崩塌作用造成人的生命财产、工程设施损失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称为崩塌灾害。

2.3.1崩塌的基本特征

(1)崩塌体堆积特征:堆积体呈大小混杂堆积,成倒石堆状、多呈上小下大的锥型,多个小倒石堆连成崩塌群(图2-8)。

(2)崩塌体结构及剖面特征崩塌体的内部结构与表部结构几乎完全一致,是杂乱无章的散铺状结构,特征是堆积块体的大小从锥底到锥尖逐渐减小;先崩塌的岩土堆积在下面,后崩塌的盖在上面;从剖面上可明显地区分崩塌的次数和时间的先后(图2-9)。

图2-7 崩塌基本要素示意图

1.母体;2.破裂;3.锥形堆积体;4.拉裂缝;5.原地形;6.崩塌体

图2-8 崩塌群示意图

(3)崩塌破裂面特征:崩塌体与母体之间为破裂面。破裂面就是岩体张裂面,粗糙凹凸不平,有的成锯齿状,无剪切运动的擦痕,是区别滑坡滑动面的重要特征。崩塌体到坡脚堆积覆盖的原始地面为下垫面,也是很粗糙的。也无任何滑动痕迹。若下垫面以下为松散的易滑土层,则崩塌体可推动下覆土层产生滑坡。

图2-9 崩塌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1.现在地表线;2.多次崩塌岩体;3.多次崩塌堆积;4.危岩体;5.河床

(4)崩塌体的运动特征。崩塌块体离开母体之后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基本运动形式有自由落体、跳跃、滚动、碰撞和推动5种。它们的运动速度、运动轨迹也各不相同。

影响崩塌块体运动速度的因素很多,最重要是斜坡坡度,其次是斜坡上的覆盖物性质和形态特征(平整度)。据大量观察资料和经验,可将崩塌体分为以下3种情况:

(1)崩塌块体坠落撞击地面后的坡度在25°以下,坡面为草皮或灌木丛,微度凸凹地形。崩塌块体在此种斜坡上作减速运动。

(2)崩塌块体坠落撞击地面后的坡度在25°~30°。坡面覆盖物和形态与上述基本相同时,崩塌块体在斜坡上接近匀速运动。

(3)崩塌块体坠落撞击地面后的坡度大于30°,坡面覆盖物和形态特征与上述基本相同时,崩塌块体在此斜坡上作加速运动。

运用上述知识也可对可能发生崩塌的区域和可能的危害范围作出预测分析。

2.3.2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滑坡和崩塌的发育环境比较接近,都是发育在斜坡上的一种块体运动现象,而且滑坡和崩塌常常相互伴生或交错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滑坡与崩塌常常不好细分,统称为塌方、坍塌、岩崩、山崩等。

正确区分崩塌与滑坡,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能使减灾工作更具针对性,更具有成效。从表2-2中可以看出,崩塌与滑坡在发生的环境条件、运动机制、堆积物结构及治理措施等很多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

表2-2 滑坡与崩塌的主要差别

2.3.3崩塌分类

崩塌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表2-3列举了常见的几种分类方法。

表2-3 常见的崩塌分类方法

2.3.4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

2.3.4.1地形条件

统计资料表明,一方面,多数崩塌发生在坡度大于45°的陡峻斜坡上,反坡(>90°)上的悬崖更容易发生崩塌;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崩塌发生在高度大于20m的斜坡上,而且坡高越大,崩塌发生的几率越大,崩塌的规模也越大。因此,高山峡谷段岸坡,河流弯道的凹岸,冲沟沟壁,陡崖等处都是容易发生崩塌的地带。

2.3.4.2地层岩性条件

发生崩塌的地层岩性与发生滑坡的并非完全一样,坚硬且呈脆性的岩体容易发生崩塌而不易发生滑坡。

由软硬相间岩层构成的坡体,其中的软弱岩层易遭风化,致使硬质岩层的岩块空出而成“探头”岩块,容易发生崩塌。

2.3.4.3地质构造条件

断裂构造强作用的区域,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利于崩塌的形成、发生。

陡倾甚至直立的坡体软弱面(层面,节理裂隙等)是发生崩塌的重要条件。因此,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岩层倾角近直立或近水平或微向坡内倾斜,有与坡体延伸方向近平行的高陡构造面存在的边坡,经常发生崩塌。

2.3.5崩塌发生的诱发因素

2.3.5.1气候

连续长时间降水及特大暴雨、雷击、冰及雪融冻、冰崩及雪崩等易诱发崩塌。此外,温度变化对崩塌的发育有着一定的作用,温差(特别是日温差)大的地区,容易诱发崩塌。

2.3.5.2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流冲刷坡脚,或大量渗入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地下水溶蚀或浸润软化结构面等,易诱发崩塌。

2.3.5.3人类经济活动

开挖坡脚或削坡过程,地下采空,大爆破,水库蓄水、引水、排水及渗漏等,易诱发崩塌。

2.3.6崩塌对管道的作用与危害

2.3.6.1油气管道通过崩塌区的基本方式

(1)管道敷设在可能崩塌的陡崖下(图2-10a);

(2)管道敷设在可能崩塌的陡崖上(图2-10b);

(3)管道敷设在崩塌堆积体前沿(图2-10c)。

2.3.6.2崩塌对管道的作用和危害

(1)冲砸管道:上述a种方式,管道敷设在陡崖脚下,崩塌的块碎石堆积在管道顶的回填碎石土上,对管道的垂直压力会增加,一般情况下不会压坏管道。但大型的岩块砸在管道顶上,就会使管道受损变形。兰成渝管道通过康县铜钱坝地垭崩塌区时采取陡崖下敷设,2005年7月大雨,此段诱发大型崩塌,方量约100m3,其中部分落石重达2~4t,砸在管道顶的回填土上,由于填土较薄,致使管道砸伤变形2.8cm。

(2)牵引管道一起崩塌:上述b种方式,管道敷设在陡崖边缘,若陡崖产生崩塌,必将牵引管道一起崩塌毁坏。

(3)埋没管道:上述c种敷设方式,管道敷设在崩塌堆积体前缘,如果深度够,不受沟水冲刷,此种敷设方式管道是比较安全的。崩塌的大量块碎石堆盖在管道顶上,一般不会损伤管道。

图2-10 崩塌地区管道敷设方式示意图

上述3种管道敷设方式除第(3)种(c)较安全外,其余两种都不可取。尤其第(2)种(b),非常危险,一旦陡崖发生崩塌,管道将遭受毁灭性的危害。万不得已可将管道敷设在陡崖脚,但必须深埋,这样即便是大岩块砸在管道顶的填土上,也不会损伤管道。

2.3.7崩塌分布特征

崩塌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自1949年以来,我国东起辽宁、浙江、福建、西至西藏、新疆、北起内蒙古,南到广东、海南。至少有22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地遭受过崩塌的侵扰和危害。我国地域辽阔,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65%以上,崩塌绝大部分集中在山地。四川是我国发生崩塌次数最多的省,约占全国崩塌总数的1/4。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湖北等省,它们是我国崩塌的主要分布区域。总的看来,我国崩塌的分布受气候和地貌的控制。如果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多于北方,差异性明显;以大兴安岭—太行山—云贵高原东缘一线为界,西部多于东部,差异性也是很明显的。川、陕、滇、甘、青、黔、鄂诸省则是崩、滑主要分布区[]。

崩塌主要分布在:①新构造活动的频度和强度大的地区(含强震区);②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厚度大或其他易形成滑坡的岩土体的地区;③地表水侵蚀切割强烈的高中山地区;④人类活动强度大,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⑤暴雨集中且具有形成滑坡、崩塌地质背景的地区。

❿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塌现象如何处理呢

主要发生原因:

1)开挖顺序不合理;2)地表水、地下水作用;3)边坡顶存在堆重或振动荷载等;4)未按要求放坡。

预防措施如下:

1)在斜坡等地段开挖时,制定有效的开挖措施;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水,降水措施;3)应避免在开挖好的坡顶上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当场地条件限制必须离开基坑边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且基坑边禁止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4)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及场地条件放坡.开挖深度超过3m(虽未超过3m,但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的)应编制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专项方案,开挖超过5m的还需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与斜坡塌方正确测量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打开鸡蛋的方法 浏览:442
路由vpn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467
吊车头的拉线安装方法 浏览:81
番茄灰霉病治疗土方法 浏览:424
oppo手机耳线的包装方法 浏览:712
如何寻找正确的工作方法 浏览:737
羊布病普遍治疗方法 浏览:895
研究方法论是谁写的 浏览:531
婴儿肚子胀怎么办有哪些方法 浏览:336
苹果手机的感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15
香碗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01
北京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浏览:792
有哪些方法稀释油漆 浏览:192
可以替代焊锡的sma头连接方法 浏览:475
剪辑视频的方法 浏览:600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胺 浏览:547
浙江菜烹饪方法有哪些 浏览:390
星战模拟器怎么找到自己的家正确方法 浏览:776
2020洪灾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834
长期失眠睡不着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浏览: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