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请回答5种方法,
1.用尺子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2.测两点坐标
3.利用全等三角形
4..利用相似三角形
5..利用平行四边形矩形等的对边对角线相等
‘贰’ 用直尺测量物体时应把直尺的什么对准物体的左端
把直尺的0度刻线对准物体的左端。
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在机械工程里面,测量指将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识过程。
(2)用尺子测量距离的正确方法扩展阅读:
测量的客体即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误差等。由于几何量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形状又各式各样,因此对于他们的特性,被测参数的定义,以及标准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对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公差值、大小、轻重、材质、数量等,并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
‘叁’ 臂长尺测距方法及原理
方法是::
臂长尺就是以自己臂长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在铅笔或直尺上,并依次注以数字的尺。
如你的臂长为60厘米,则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长为6毫米。具体地说,尺的一端为0分划,据此6毫米处为1分划,12毫米处为2分划,18毫米处为3分划……以此类推
在铅笔或直尺上标好分划数,臂长尺就做好了。
关于用臂长尺测距离有两种情况:
①已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测量方法是:以手持尺,将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拇指压在目标的另一端所对准的分划上,读出分划数,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间隔(高度)×100
距离=――――
分划数
②不知目标间隔(高度)求距离。要领基本同前。不同之处是在前后两点上,分别测定目标的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点间(前进或后退)的距离,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
前进(后退)距离×小分划
距离=――――
原理:三角函数计算的测距法
其实亮剑中用大拇指测距用的就是和这个相似的方法
‘肆’ 简述刚尺测量的距离的步骤
一、量距的工具
普通钢尺是钢制带尺,卷放在圆形盒内或金属架上。长度有20m,30m,50m等多种。钢尺的基本分划有三种:一种为厘米;第二种虽为厘米,但在尺端前10厘米内为毫米;第三种基本分划为毫米。因钢尺的零分划位置不同,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端点尺的零点位于尺端,刻线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线作为尺长的零点。
钢尺量距中辅助工具有测钎、标杆、垂球和弹簧秤等。测钎用来标志所量尺段的起、止点。标杆用于标定直线,长3m,杆上涂以20cm间隔的红、白漆,以便远处清晰可见。弹簧秤用于控制量测时的拉力。
二、直线定线
在用钢尺量距时,如果地面两点间距离较长或地面起伏较大,需要分段进行量测。为了使所量线段在一条直线上,可在每一尺段首尾立标杆,这样将所量尺段标定在所测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分为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一般钢尺量距采用目估定线,精密钢尺量距采用经纬仪定线,本节简单介绍目估定线法,经纬仪定线法将在下节中介绍。
目估定线的方法如下述。首先在待测距离两个端点A、B上竖立标杆,一个作业员立于端点A后1~2m处,瞄A、B,并指挥另一位持杆作业员左右移动标杆2,直到三个标杆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将标杆竖直插下。直线定线一般由远至近进行。
三、量距方法
1、平坦地区量距
首先在待测距离的两个端点做标志A、B两点,后司尺员持钢尺零端对准地面标志点A,前司尺员拿一组测钎持钢尺末端,丈量时前后司尺员沿定线方向拉紧拉平钢尺。前司尺员在尺末端分划处垂直插下一个测钎,这样就量定一个尺段。然后,前后司尺员同时将钢尺抬起前进。后司尺员走到第一根测钎处,用零端对准测钎,前司尺员拉紧钢尺在整尺段处插下第二根测钎。依此继续丈量。每量完一尺段,后司尺员要注意收回测钎。最后一尺段不足一整尺时,前司尺员在B点标志处读取刻划值。后司尺员手中测钎数为整尺段数。不足一个整尺段的余长△L,则水平距离D可按下式计算:
D=NL+△L
式中:
N——尺段数;
L——钢尺长度;
△L——不足一整尺的余长。
2、倾斜地面距离丈量
在倾斜地面上量距,根据地形情况可用水平量距法和倾斜量距法。
(1)水平量距法
当地面起伏不大时,可将钢尺拉平丈量,称为水平量距法。后司尺员将零端点对准A点,前司尺员目估,使钢尺水平,拉紧钢尺,并用垂球尖将尺端投于地面,插上测钎。量第二段时,后司尺员用零端对准第一根测钎底部,前司尺员同法插上第二根测钎。依次类推,直到B点。
(2)倾斜量距法
当倾斜地面坡度均匀时,可以将钢尺贴在地面上量斜距L。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出高差h。再将丈量的斜距换算成平距,称为倾斜量距法。
‘伍’ 测量较长的距离,可以选择什么测量工具,也可以采用什么,什么方法进行估测
可以选择米尺测量工具,也可以采用步测、目测方法进行估测。
【解析】
本题考查了测量距离常用的三种方法,属于基础知识。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刻度尺来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测量距离常用的三种方法是工具测量、步测、目测,据此解答即可。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使用尺子测量时要注意:
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陆’ 钢尺量距的测量方法
一般方法
1、在平坦地面上丈量水平距离
目的:丈量AB直线两点的水平距离。
方法:目估定向,进行整尺段丈量,然后量最后的零尺段。为了提高精度一般需要往返测量。
计算:尺子长度为1,量了n个整尺段,零尺段长为q,则全长L: L=n1+q
算例:往测为208.926m,返测为208.842m,则其往返平均值L平为208.884m,相对误差为:
精度:在平坦地区量距,其精度一般要求达到1/2000以上,在困难的山地要求在1/1000以上。
2、在倾斜地面丈量水平距离
(1)平量法
(2)斜量法
精密方法
1、经纬仪定线
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瞄准B点,然后在AB的视线上用钢尺量距,依次定出比钢尺一整尺略短的尺段端点1,2,…。在各尺段端点打入木桩,桩顶高出地面5cm~10cm,在每个桩顶刻划十字线,其中一条在AB方向上,另一条垂直AB方向,以其交点作为钢尺读数的依据。
2、量距
量距是用经过检定的钢尺,两人拉尺,两人读数,一人记录及观测温度。
量距时由后尺手用弹簧秤控制施加于钢尺的拉力(30 m钢尺,标准拉力为100 N)。前、后读数员应同时在钢尺上读数,估读到0.5mm。每尺段要移动钢尺三次不同位置,三次丈量结果的互差不应超过2mm,取三段丈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尺段的最后结果。随之进行返测,如要进行温度和倾斜改正,还要观测现场温度和各桩顶高差。
‘柒’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仅凭人的视觉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方圆、曲直有时会发生较大的偏差甚至错误。可见,单凭人的感官来比较、判断事物间的差异,有时既不准确也不可靠。现代化的生产和科学研究需要精确的测量。
一、测量的目的
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
二、单位
1.什么叫单位?
为测量所制定的公认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做单位。
2.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米(km)=1 000米=10^3米
1分米(dm)=0.1米=10^-1米
1厘米(cm)=0.01米=10^-2米
1毫米(mm)=0.001米=10^-3米
1微米(μm)=0.000001米=10^-6米
三、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四、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最小刻度要符合测量要求。
2.正确放置刻度尺
·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表面。
·被测物的起始位置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齐。(如图3-16)
·刻度尺在被测物上的位置不能歪斜。
3.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数按四舍五入法则读数。
,,http://erektionsproblemapotek.com
五、测量产生的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和测量人
3.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曲直法(化曲为直)
滚轮法:适于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L=nc;曲线长度=圈数*轮子周长
2.移位法(化远为近):适于测圆球、圆盘、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3.估测法
对被测物的测量要求不高时,可以进行估测。
人身上的几把尺:
(1)“一步”:走路时,两足尖的前后距离
(2)“一拃“:叉开手指,大拇指和中指间
的距离。
(3)”一庹“:两臂左右伸平,两手中指尖
之间的距离。
关于长度的测量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刻度尺的使用
‘捌’ 用尺子如何测量两地距离
额,你看看我的方法算不算麻烦呢。先用尺子一端触在你的身上,与你的身体垂直。然后你紧贴教学站着,眼睛盯住学校大门的地面(大门的地面的那点)。然后尺子一段紧贴你的身体垂直向上移动,直到你的眼睛(视线),尺子另一端,和大门地面那点在一条直线上(即尺子另一端正好挡住你的视线)。这时候,刚好行成一个一个边(你身体)重合的两个相似三角形。你需要知道你的眼睛到脚底的高度,和你的眼睛到尺子与你身体相交的点的长度(有尺子量),还有尺子长度,然后运用相似三角形,就可以求出地面距离了。呵呵看懂了没。。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