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简要说明一下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求解啊
电位器式传感器通常用于位移、液位、角度的测量。
被测量通过一定的机械传动部件与电位器的旋转轴(或滑动臂)相连,被测量变化时带动滑动臂移动,电位器中心至两个固定端电阻发生差动变化。
通过分压电路或者桥电路可将电位器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输出,再经A/D转换后,可以准确测量被测物理量。
‘贰’ 如何测量电位器
测量电位器的方法:
1、标称阻值的检测
测量时,选用万用表电阻档的适当量程,将两表笔分别接在电位器两个固定引脚焊片之间,先测量电位器的总阻值是否与标称阻值相同。若测得的阻值为无穷大或较标称阻值大,则说明该电位器已开路或变值损坏。然后再将两表毛分别接电位器中心头与两个固定端中的任一端,慢慢转动电位器手柄,使其从一个极端位置旋转至另一个极端位置,正常的电位器,万用表表针指示的电阻值应从标称阻值(或0Ω)连续变化至0Ω(或标称阻值)。整个旋转过程中,表针应平稳变化,而不应有任何跳动现象。若在调节电阻值的过程中,表针有跳动现象,则说明该电位器存在接触不良的故障。
直滑式电位器的检测方法与此相同。
2、带开关电位器的检测
对于带开关的电位器,除应按以上方法检测电位器的标称阻值及接触情况外,还应检测其开关是否正常。先旋转电位器轴柄,检查开关是否灵活,接通、断开时是否有清脆的“喀哒”声。用万用表R×1Ω档,两表笔分别在电位器开关的两个外接焊片上,旋转电位器轴柄,使开关接通,万用表上指示的电阻值应由无穷大(∞)变为0Ω。再关断开关,万用表指针应从0Ω返回“∞”处。测量时应反复接通、断开电位器开关,观察开关每次动作的反应。若开关在“开”的位置阻值不为0Ω,在“关”的位置阻值不为无穷大,则说明该电位器的开关已损坏。
3、双连同轴电位器的检测
用万用表电阻档的适当量程,分别测量双连电位器上两组电位器的电阻值(即A、C之间的电阻值和A’、C’之间的电阻值)是否相同且是否与标称阻值相符。再用导线分别将电位器A、C’及电位器A’、C短接,然后用万用表测量中心头B、B’之间的电阻值,在理想的情况下,无论电位器的转轴转到什么位置,B、B’两点之间的电阻值均应等于A、C或A’、C’两点之间的电阻值(即万用表指针应始终保持在A、C或A’、C’阻值的刻度上不动)。若万用表指针有偏转,则说明该电位器的同步性能不良。
‘叁’ 电位器工作原理
电位器的工作原理:由电阻体与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即靠一个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移动,获得部分电压输出。
作用:
1、用作分压器
电位器是一个连续可调的电阻器,当调节电位器的转柄或滑柄时,动触点在电阻体上滑动。此时在电位器的输出端可获得与电位器外加电压和可动臂转角或行程成一定关系的输出电压。
2、用作变阻器
电位器用作变阻器时,应把它接成两端器件,这样花电位器的行程范围内,便可获得一个平滑连续变化的电阻值。
3、用作电流控制器
当电位器作为电流控制器使用时,其中一个选定的电流输出端必须是滑动触点引出端。
‘肆’ 请问一下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电位器的工作原理:由电阻体与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即靠一个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移动,获得部分电压输出。
作用:
1、用作分压器
电位器是一个连续可调的电阻器,当调节电位器的转柄或滑柄时,动触点在电阻体上滑动。此时在电位器的输出端可获得与电位器外加电压和可动臂转角或行程成一定关系的输出电压。
2、用作变阻器
电位器用作变阻器时,应把它接成两端器件,这样花电位器的行程范围内,便可获得一个平滑连续变化的电阻值。
3、用作电流控制器
当电位器作为电流控制器使用时,其中一个选定的电流输出端必须是滑动触点引出端。
(4)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组成电位器的关键零件是电阻体和电刷。根据二者间的结构形式和是否带有开关,电位器可分为几种类型。
电位器还可按电阻体的材料分类,如线绕、合成碳膜、金属玻璃釉、有机实芯和导电塑料等类型,电性能主要决定于所用的材料。
此外还有用金属箔、金属膜和金属氧化膜制成电阻体的电位器,具有特殊用途。电位器按使用特点区分,有通用、高精度、高分辨力、高阻、高温、高频、大功率等电位器;按阻值调节方式分则有可调型、半可调型和微调型,后二者又称半固定电位器。
为克服电刷在电阻体上移动接触对电位器性能和寿命带来的不利影响,又有无触点非接触式电位器,如光敏和磁敏电位器等,供少量特殊应用。
‘伍’ 电位器是怎么回事,它起什么作用,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
电位器的作用:
1、分压器
当调节电位器的转柄或滑柄时,动触点在电阻体上滑动。此时在电位器的输出端可获得与电位器外加电压和可动臂转角或行程成一定关系的输出电压。
2、变阻器
电位器用作变阻器时,接成两端器件,在电位器的行程范围内,便可获得一个平滑连续变化的电阻值。
3、电流控制器
作为电流控制器使用时,其中一个选定的电流输出端是滑动触点引出端。
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点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
(5)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电位器的接法:
电位器有3个脚,1脚接地,2脚接输出,3脚接信号输入。1脚3脚一样可以不区分。
一般的电位器,中间的是动片,所以测量电阻的话,接1、3脚,测的是总电阻,动片是否滑动,阻值都不会变;接1、2脚,阻值会从顺时针方向变大(动片滑动的情况下);接2、3脚则相反。
‘陆’ 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在日常工作中,电位器可以说是一种常用的机电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器和电子设备中。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可将机械的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输入量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它除了用于线位移和角位移测量外,还广泛应用于测量压力、加速度、液位等物理量。电位器式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输出信号较大,一般不需放大,并易实现函数关系的转换。但电阻元件与电刷间由于存在摩擦及分辨率有限,故其精度一般不高,动态响应较差,主要适合于测量变化较缓慢的量。电位器式传感器种类较多,根据输入—输出特性的不同,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可分为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两种;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绕线式、薄膜式、光电式等。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一般由电阻元件、骨架及电刷等组成。电刷相对于电阻元件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转动或螺旋运动。当被测量发生变化时,通过电刷触点在电阻元件上产生移动,该触点与电阻元件间的电阻值就会发生变化,即可实现位移与电阻之间的线性转换,这就是电位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式传感器是一种应用较早的电参数传感器,它的种类繁多,应用十分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与之有对应关系的电阻值的变化,再经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后,反映出被测量的变化。电位式传感器结构简单、线性和稳定性较好,与相应的测量电路可组成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测加速度、测扭矩、测温度等检测系统,已成为生产过程检测及实现生产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柒’ 我想知道电位计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电位计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通过操纵控制按键,可选择某一调节方式及记忆位置,并实现调整、记忆及调出功能。调节时,将机械调节按键打到调节位置,接通机械调节回路。控制单元2接受机械调节按键3传来的控制信号,并将此信号分配给相应的座椅调节电机1,相应地对座椅进行前高、后高、纵向、总高、靠背倾度调整。各方向信号反馈电位计对应于不同的座椅位置,各自呈现不同的电阻值,该电阻值被记录在控制单元内。
按下记忆及调出按健中的“ON/OFF”键到“ON”位置,则通过电源继电器接通可记忆电动座椅控制单元的记忆及调出功能。
若要存入某一座椅位置,可同时按下记忆及调出按键中的“Memory”键和某一位置键,即可完成记忆(包括再次记忆)。
当要调出座椅记忆位置时,可按下该位置键,控制单元接收控制信号,各方向调整电机的反馈信号。电位计将与座椅位置相对应的电阻值反馈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此值与预先存入的阻值(与存入的座椅位置相对应)相比较,当两值相差大于200Ω时,控制单元起动该方向的调整电机,进行座椅调整。一旦调整起来,控制单元便切断经电源继电器的供电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