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教学生识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形体分析法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型 由几个简单形体叠加而形成的组合体称为叠加型组合体。
2.切割型 一个基本体被切去某些部分后形成的组合体称为切割型组合体。
3.综合型 即有“叠加”,又有“切割”而形成的组合体称为综合型组合体。它是组合体最常见的组合形式。
2、组合体表面连接关系
1.不平齐 两形体表面不平齐时,两表面投影的分界处应用粗实线隔开。
2.平齐 两形体表面平齐时,构成一个完整的平面,画图时不可用线隔开。
3.相切 相切的两个形体表面光滑连接,相切处无分界线,视图上不应该画线。
4.相交 两形体表面相交时,相交处有分界线,视图上应画出表面交线的投影。
画组合体三视图时,只有通过形体分析,搞清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及相邻表面的连接关系,想象出物体的整体结构形状,才能不多线、不漏线,按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画出组合体三视图。
3、形体分析法
在对组合体画图、看图及尺寸标注过程中,通常假想把组合体分解成若干个形体,搞清楚各形体的形状、相对位置、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这里所说的形体可以是一个基本体,也可以是一个基本体经过一定的切割,或者基本体的简单组合,分解以后的各部分形体必须简单明了。
图6-1
如图6-1所示的轴承座,可以想象分解成底座、圆筒、支承板、肋板四个形体。底座可以看成在一个四棱柱中切去一个四棱柱凹槽、两个带圆弧面的三棱柱及两个圆柱体形成的。支承板与肋板放在底座的上面,圆筒放在支承板与肋板上面。这四个形体的左右对称中心面重合,底座、支承板与圆筒的后面平齐,肋板在支承板
2. 三棱柱的三视图怎么画
1)画图时不必要考虑计算,只要找一个同心圆,画两个同心弧,即可。如图。
这样,就是复杂的图形也能够找到恰当的位置:即左视图的宽度=俯视图的长度
2)第二条是不重要的,简单的还好计算,像本题=√3/2。要是复杂的就难了。还是第1)条吧。
3. 如何画一个正棱柱要详细的作图方法与步骤。
八棱柱作图方法:八棱柱是立方体像圆柱体的过度,由长方形的柱体进一步分面变化出来的。通常只能见到五个面,由于这五个面方向各不相同,在表现时要注意他们不同的透视变化,上下面是正八边形,正八边形对角线与相应两条边平行。要注意底面与顶面的透视关系,底面应略大于顶面。当视平线离八棱柱体越接近,看到的面越小;视平线离得越远,看到的面越大。两组斜边无限延长各交于一点,符合立体成角透视原理。
步骤:一,确定构图位置,画出大轮廓。二,测量出八棱柱体的高度和宽度,再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用淡淡的辅助线画出顶点到底面的垂直线。三,用透明画法将内在的结构、透视表现出来。四,根据平行透视的规律画出看不见的八棱柱体底面
4. 求大神给我讲解三视图怎么画
一、概述
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并确定了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后,按照组合体的组成方式,分叠加法和切割法两种模式,不论哪种模式,绘制三视图可以分为试画底图和加深图线两个步骤。试画底图时,使用形体分析法,依次画出各结构的投影,注意各结构的相邻接触关系;加深图线时,按投影规律把三视图作为一个整体来加深,表面一个视图,一个视图的加深图线。
二、形体叠加
1、布置视图
根据组合体的最大尺寸,结合使用的图纸幅面,选择适当的比例,布置视图,其标志是画出三个视图的基准线,如图1所示,选择轴承的端面和轴线作为投影的要素,确定各视图的位置基准线。
2、试画底图
按形体分析法分解组合体,从主要形体结构开始,画出其三视图,需要保证各结构的投影关系,由于是试画底图,线条要轻、细、准。
(1)轴承,如图2所示,轴承的结构是圆筒,确定其大小需要三个尺寸。
(2)底板,如图3所示,底板在轴承的下方,在上下方向需要一个定位尺寸,底板在轴承的前方位置,在宽度方向也需要一个定位尺寸,在长度方向由于左右对称,底板和轴承不需要定位尺寸。底板和轴承没有接触关系,底板的结构是四棱柱,在边缘有圆角,确定其大小需要四个尺寸。
(3)支承板,如图4所示,支承板和底板、轴承有连接关系,支撑板与底板是叠加,在前后方向的后端面平齐,左右方向对称。支承板与轴承在高度方向是相切。支承板的结构是三棱柱,顶端与轴承相交以后,顶点消失,确定其大小只需要一个厚度尺寸。支承板的视图将影响到轴承的视图,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中与切线的位置,轴承圆筒轮廓线线型有变化。
(4)肋板,如图5所示,肋板和支承板、底板、轴承有接触关系,肋板在支撑板的前方,在底板的上方,在轴承的下方。肋板与轴承的圆柱面相交,表面上有截交线。肋板的结构是五棱柱,与轴承相交以后,有一个边消失。确定其大小需要三个尺寸。
(5)凸台,如图5所示,凸台仅仅与轴承有接触关系,在轴承的上方。前后方向需要尺寸定位,高度方向也需要一个定位尺寸,确定凸台平面的位置。凸台与轴承在表面上有相贯线。凸台的结构是圆筒柱,与轴承的孔相通。确定其大小需要三个尺寸。
3、加深图线
按形体分析法画出底图后,把三个视图作为一个整体来加深图线,确保主视图和左视图之间高平齐,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长对正,俯视图和左视图之间宽相等。
有些圆孔等的结构细节,在试画底图中,可先不考虑,在加深图线时直接画出,如底板上的两个直径相同的圆孔,如图6所示。
三、形体切割
形体切割通常是指在四棱柱的基础上来进行切割,切割方式是用平面和圆柱面对四棱柱的结构进行变化。如图7所示。
1、布置视图
依据图面尺寸,布置视图,画出四棱柱的三视图,四棱柱的三视图是三个矩形,位置和尺寸符合投影规律,如图8所示。
2、试画底图
(1)在主视图上切割,用两个正垂面产生的交线,按投影规律做出左视图和俯视图新增加的线,如图9所示。
(2)在左视图上切割,截切面是正平面和水平面,产生一个平台,按投影规律画出主视图和俯视图的交线,如图10所示。
(3)在俯视图上切割钻孔,先确定圆心位置,即圆孔的轴线,投影圆孔的轮廓线,如图11所示。
3、加深图线
加深图线时要先画粗实线,后画细线,画粗实线时要先画曲线圆弧,后画直线,因为三视图中的所有粗实线要一致,圆弧粗实线较难画,用直线来适应圆弧的粗实线较容易。对直线,因为要使用三角尺,故先画横线,再画竖线,这两种线在视图中的使用是大量的。作图时需要用推平行线的方法来确保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如图12所示。
5. 画出图中三棱柱的三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