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外线测温仪怎么用布置技巧举例
提到温度的测量,一般来说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所谓的温度计,但是一般来说,温度计的准确指数都不是很高,而且使用起来也相对麻烦,耗费的时间和等待的成本也比较高,今天为大家具体介绍的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一种新型的测量温度的工具,也就是红外线测温仪,那么什么是红外线测温仪呢?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有哪些呢?今天为大家具体介绍的就是这些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学习。
一、红外线测温仪怎么用
红外测温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监测,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着重要作用。近20年来,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在技术上得到迅速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增强,品种不断增多,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比起接触式测温方法,红外测温有着响应时间快、非接触、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非接触红外测温仪包括便携式、在线式和扫描式三大系列,并备有各种选件和计算机软件,每一系列中又有各种型号及规格。在不同规格的各种型号测温仪中,正确选择红外测温仪型号对使用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手持式红外测温仪应该相当广泛,但是如何正确使用红外测温仪呢,下面一一介绍:
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时,应将红外测温仪对准要测量的物体,并保证测量距离与光斑尺寸之比满足视场要求,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然后按下触发器按钮,在仪器的LCD显示屏上即可读出测量温度数据。用红外测温仪时有五件重要的事项要记住。
1环境温度。如果红外测温仪突然暴露在环境温差为20℃或更高的情况下,允许仪器在20min内调节到新的环境温度。
2.只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红外测温仪不能测量物体内部温度。
3.注意环境条件。蒸汽、尘土、烟雾等会阻挡仪器的光学系统而影响精确测温。
4.定位热点。要发现热点,先要用仪器瞄准目标,然后在目标上作上下扫描运动,直至确定热点。
5.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不能透过玻璃进行测温。玻璃有很特殊的反射和透射特性,不能够进行精确温度读数,但可通过红外窗口测温。红外测温仪最好不用于光亮的或抛光的金属表面的测温(不锈钢、铝等)。
红外线测温仪和普通的温度计有很大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工作原理方面,还可以体现在使用方法方面,一般来说合适的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温度耗费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基本上我们只要轻轻地一碰,或者接触一下,就可以获得数据相对准确的温度,除此之外,红外线测温仪后期的效果是不是令人满意还决定于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今天为大家举例的就是这些方面的注意事项和说明文字。
⑵ 测量温度的方法除了热电偶还有什么创新
1835年,德国血统的俄籍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等发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于是,突破用热胀冷缩原理来测量温度,又有了另一种仪器——辐射热测量计。它是A.F.斯文贝尔格在1857年发明的。O.P.兰利在1881年和O.卢默在1890年,都分别做过重大的改进。1860年德国威廉•西门子(1822~1883)发明的遥测式电阻温度计,也是这类温度计。这个威廉•西门子,就是德国着名的西门子公司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维尔纳•西门子(1816~1892)的弟弟。
⑶ 温度测量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温度测量仪表按测量方法分类温度测量时按感温元件是否直接接触被测温度场(或介质)而分成接触式温度测量仪表(膨胀式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和热电偶高温计属此类)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仪表(如辐射式高温计)两类。
⑷ 高温的测量方法
测量高温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平时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多为水银温度计,里边装的是汞。汞的沸点为356.95℃,这对于测 量一般气温是足够用的。但是,工业上有时要测量上千度的温度,这样一来,水银温度计就 不能用了。人们于是找到了金属镓来帮忙。
测量高温可以利用镓,镓的沸点很高,为2070℃,但熔点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说,把镓入在手上,人的体 温就能使之熔化。这一性质决定,用镓来测量29.78℃到2070℃内的温度最为适宜。人们把 镓充入耐高温的石英细管中,做成高温温度主,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测量高温可以用热电偶温度计,它用于超高温的测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两种不同的导体接触构成回路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这种电势的大小直接与两个接点之间的温度差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感温元件就是热电偶,利用热电偶作为感温元件组成的温度计就是热电偶温度计。
在古典电子理论中,热电势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部分构成。
温差电势是由均质导体的两端温度差引起的。接触电势是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与B接触时,因两者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在接触点产生电子扩散,而形成的电势。接触电势不但是温度t的函数,其对热电势的贡献也远比温差电势大。
测出热电偶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的热电势,根据热电势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就能知道引起热电势的温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测量的温度可以精确到0.1度,再精确些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过分精确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测量高温可以用到热电偶,耐热温度要大于热电阻,但价格是热电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砖厂都用热电阻,最高耐热温度也能达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种,他们输出的都是电流信号,通过变送器将这些电流换算成4-20mA的电流,然后再输送到数显仪,变成你要的数据,这些并不难,只要你买了这些东西,销售方就会把这些都弄好。
⑸ 红外测温仪使用方法
手持式的红外测温仪的话,只需要将测温仪靠近并且对准被测物体,按下测温键即可,液晶屏上会显示响应的温度。如果是非接触式的测温仪的话,正确安装之后,工作人员只需要观察后台显示的测温数据即可,不需要人工操作测温。
从原理上讲,测温是根据人体温度辐射出的热量而测温的,因此被测温人员距离测温仪越近,测温精度越高;不同距离的安装,可以通过相应的温度校正来补偿。
测温仪所用的红外热像也根据镜头焦距大小来确定测温距离,测温的前提是被测温人员一定在热像的视场内;根据现场的使用场景,1-3米范围,宜使用9mm测温仪;3-5米,宜使用13mm测温仪; 5-10米范围,宜使用19mm测温仪。
红外测温枪使用注意事项:
1、只测量表面温度。红外测温枪不能测量内部温度。
2、不要透过玻璃进行温度测量。玻璃的反射和透射性能不同于其它材料,因而得出的红外温度读数受到影响。
3、建议不要用红外测温枪测量光亮或抛光金属表面(不锈钢、铝等)。
4、注意环境条件。蒸汽、灰尘、烟雾等遮住镜头,妨碍精确测量。
5、注意环境温度。如果红外测温枪遇到10度以上的突变环境温差,让仪器适应新的环境温度至少二十分钟。
6、不同的物体用调不同的发射率。
红外线测温仪的工作原理是当人体的红外热辐射聚焦到检测器上,检测器把辐射功率转换为电信号,这个电信号在被补偿环境温度之后以温度为单位来显示,所以红外线测温仪并不是对人体发射红外线,而是接收我们身体发出的红外线热辐射,对我们的眼睛和身体都是没有伤害的。
⑹ 温度的测量方法有几种
1、接触式测温法
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测温元件直接与被测对象接触,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最后达到热平衡,这时感温元件的某一物理参数的量值就代表了被测对象的温度值。
这种方法优点是直观可靠,缺点是感温元件影响被测温度场的分布,接触不良等都会带来测量误差,另外温度太高和腐蚀性介质对感温元件的性能和寿命会产生不利影响。
2、非接触式测温法
非接触式测温法的特点是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相接触,而是通过辐射进行热交换,故可以避免接触式测温法的缺点,具有较高的测温上限。此外,非接触式测温法热惯性小,可达1/1000S,故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
由于受物体的发射率、被测对象到仪表之间的距离以及烟尘、水汽等其他的介质的影响,这种方法一般测温误差较大。
(6)测量仪器检测温度的方法扩展阅读:
为了定量地进行温度的测量,首先必须确定温度的数值表示方法,然后以此为根据对温度计进行刻度。温度的数值表示法叫做温标。所谓数值表示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温度数值大小的依据;二是标度方法。具体说来又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第一,选定测温物质及其测温属性,此属性用数值表示即某种物质的测温参量X(如铂的电阻;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等。)
第二,确定测温参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尚未确立任何温标之前,这种关系只是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假定关系)。
例如确定为线性关系
t=aX+b式中的a、b需要由所取的两个标准温度点的数值确定;又如确定温度与测温参量间为正比关系
T=aX式中的a只由一个标准温度点即可确定。
第三,确定标准温度点并规定其数值,此即标度方法。
⑺ 怎么测温度
什么是温度?
维基网络的定义是: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把这句话拆成前半句和后半句分开解释好了。
—————————————————热力学的分割线—————————————————
前半句很好理解,一个东西,用手摸过去,温度高的热,温度低的冷。很直观。但是你可能会进一步问,为什么会感觉冷,为什么会感觉热?
具体的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我记得知乎貌似有其它问题,解释的挺好。简单来说,所谓冷的东西,就是会从人体吸收热量的状态;热的东西,则是会将热量传递给人体。
看起来还是很直接很废话是不是,但为了解释这么一句话,其实需要好几个热力学的理论:
1.什么是热量?
2.热量在什么情况下会传导?
先讨论第二个问题。这里就要祭出大名鼎鼎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维基网络 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表示(热力学每一条定律都有好多等价的表达,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网络):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等等,怎么又回到对温度的定义上来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是一种热力学上的不可逆过程(即熵增大原理)。我们把这句话换个肯定的表达方式:在没有其他影响的情况下(其它影响的典型例子:空调),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
问题2解决~虽然现在的逻辑是这样的:
你感觉到物体比你的手热==热量从物体传导到了你手上==物体比你的手热。
╮(╯_╰)╭
遗憾的是,从热力学的角度,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经验定律,无法解释和证明。
好在我们有统计力学。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讨论先放一放。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热量?
维基网络 Heat (中文的已经不能看了……):热量是不同于做功或是物质转移之外的,一种能量的转移。
深入的讨论的话,这里又有一堆细节可以说了。
能量是什么?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有正能量,就是说他能对外做很多功(大误)。
能量要如何转移呢?这句话说的很清楚。1)做功。我打你一拳,我就给了你一大坨能量;2)物质转移。你吃了一斤肉,除了长胖之外也获得了大量的能量(严格来说,这里不能考虑消化吸收的过程,不过暂时就不讨论这个了);3)热量。你玩了一个晚上的小米,获得了大量的热量。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热量是能量的【转移】,它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什么意思呢?请跟我做下面几个判断正误:
A. 某物质温度高,所以它的能量高。
B. 某物质温度高,所以它的热量高。
C. 某物质温度高,所以它与低温物体接触时,传输的能量高。
D. 某物质温度高,所以它与低温物体接触时,传输的热量高。
在不咬文嚼字的前提下,四句话里面,唯一错误的是B。
不是状态量的意思就是,”一个物体的热量“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这也是日常口语中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但是,我们可以说物体得到了多少热量,温度变化了多少。
Q=CvT. 热量=热容x温度变化。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动力学的分割线—————————————————
接下来说说微观的定义: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运动是什么?
简而言之,围观尺度上的,无规则的运动。
比如一滴墨水在清水里面的扩散,在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就是一种热运动的表现形式。而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也就是热运动越剧烈(为了理解温度的定义,请把这句话的推导倒过来);
而溪水的流动,空气的流动(也就是风),则不属于这一类。
为什么会热运动?
因为分子有能量。一般来说,能量就分两种,一种是势能,一种是动能。
势能,诸如重力势能mgh,跟所在的场是有关系的,脱离了场(比如太空中)就可以不予考虑。
(顺便说一句,势能的零点是不好确定的,比如你在遥远的太空的重力势能究竟应该是0呢,还是mgh从0积分到无穷呢。)
动能,1/2mv^2,也都耳熟能详是不是。
好了,接下来是动力学,或者说统计力学入门(凭回忆手打,可能有误):
我们说,分子都是有动能的。
分子有没有可能没有动能呢?有可能。温度越低,动能越小。这个极限,就在绝对零度。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有-273.15℃这个数字存在了。实验和理论都给出了这个数字。在这个温度下,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动能为0。绝对零度的完美晶体,熵亦为0.
(要不要解释一下熵……算了关系不大,先留个位子好了。)
分子的动能不可能为负值,也就是说,不可能实现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了。
而绝对零度本身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了。
(继续留下一个坑。)
接下来一个问题:要如何描述分子的动能?换句话说,微观上的动能,要如何与宏观上的物理量联系起来?
这里,便引入了温度的概念。
很直观的想法,我用温度表示动能,乘以一个系数表示正比关系,不就可以了?
先不考虑和前面热力学部分的衔接问题。假设分子拥有E=1/2mv^2的动能,不妨就认为……
我知道手打的你们看不清……这是维基网络上面的公式。
k就是大名鼎鼎的玻尔兹曼常数。(记错了不要怪我)
关于这个公式的两点说明,不想深究的可以不看:
1.有人可能看到了v的下标,这里就有一个自由度的问题:一个分子,我的平动动能很好理解,就是一般我们理解的1/2mv^2。问题是,考不考虑转动呢?转动也是有能量的啊?乃至还有其它的运动形式?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引入自由度的概念。三维空间的速度,可以分解为x,y,z三个方向上的向量,也就是三个方向上的动能。这每一个方向,便是一个自由度。再考虑旋转呢?复杂分子还有可能有很多个轴呢?没关系,每一个当成一个自由度就好了,每一个都是一个1/2kT。最后加一起,就是总的动能。反正你也只关心温度是不是。
还有一点,低温情况下,有的自由度可能不纳入计算。你可以理解为……温度太低冻的动不了。这个结果就是低温情况下用3/2kT,温度高了可能就是5/2,7/2,等等了。
2.这个公式可以推导出更加大名鼎鼎的pV=nRT。理想气体常数R正是玻尔兹曼常数k乘以一个阿伏伽德罗常数N。(微观到宏观)
———————————————热力学与动力学统一的分割线———————————————
现在的问题是,说了一堆围观的动力学,也定义了温度的概念,然而这些分子的热运动,和我们日常见到的冷热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前面的讨论已经说过了,分子的温度和热运动的动能有个很简单的正比关系。那么很自然的,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用在这里,我们能得出结论:动能大的分子和动能小的分子相遇时,会发生动能的转移,也就是宏观上观测到的热量,从而导致了温度的变化。围观层面上,这一点也很好理解:
能量高的分子与能量低的分子相遇,在无数次弹性碰撞中,发生了能量的交换,最终实现了能量的平均分布,也就是相同的温度。(应该是有具体的计算证明的,不过找了许久没找到,以后发现了再加上。)
————————————————人体对温度感知的分割线————————————————
记得知乎上有过这个问题:如果说温度的实质是分子的不规则运动,那么我们的皮肤是如何感知温度的? - 生活
为了方便我就顺便总结一下好了:
1.人体皮肤下面有三种温度感受器:冷感受器、温热感受器和痛感受器——分别感受冷热和极端温度,并将其传输给大脑;
2.这些感受器由神经细胞组成,修饰以专门用途的蛋白质;
3.这些蛋白质包含有特定的离子通道。在特定温度下,离子通道会被打开,使得离子得以通过。这些通过的离子便通过其特定的化学反应或是电势来传输温度的信息;
到这一步就已经是微观的尺度了。为什么温度能改变蛋白质的形态?(感觉是废话……但还是写一点好了)
形态的变化,本质上不是因为温度,而是因为温度差带来的热传导,从而导致能量上的变化。能量不仅仅被用作热运动,还可以用来发生其它的反应,诸如晶体的融化,诸如蛋白质的变形。
⑻ 数字万用表的℃档怎样测量温度
测温方法;
①将温度探头的输出端(正、负极)分别接入万用表的"μA、ld、℃"和"COM"插孔。
②将功能里程开关置头的测温端置于被测物体表于C温度测量档,将温度探面或内部。
③从LCD显示屏上读出测量结果。
可以测量气温。
数字多用表(DMM)就是在电气测量中要用到的电子仪器。它可以有很多特殊功能,但主要功能就是对电压、电阻和电流进行测量,数字多用表,作为现代化的多用途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物理、电气、电子等测量领域。
多用表安全
安全使用多用表首先要选择适合应用、并满足应用环境的数字多用表。一旦选择了合适的多用表,你就要按照正常的应用程序去使用它。
国际电子电工协会为在电力系统下工作制定了新标准。确认你正在使用的表满足IEC的标准,并且其额定电压满足现场应用要求。
⑼ 测量高温的方法
测量高温的方法有很多。
我们平时常用的玻璃温度计多为水银温度计,里边装的是汞。汞的沸点为356.95℃,这对于测 量一般气温是足够用的。但是,工业上有时要测量上千度的温度,这样一来,水银温度计就 不能用了。人们于是找到了金属镓来帮忙。
测量高温可以利用镓,镓的沸点很高,为2070℃,但熔点很低,只有29.78℃。也就是说,把镓入在手上,人的体 温就能使之熔化。这一性质决定,用镓来测量29.78℃到2070℃内的温度最为适宜。人们把 镓充入耐高温的石英细管中,做成高温温度主,广泛用于工业领域。
测量高温可以用热电偶温度计,它用于超高温的测量,它的的工作原理是:
两种不同的导体接触构成回路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势,这种电势的大小直接与两个接点之间的温度差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感温元件就是热电偶,利用热电偶作为感温元件组成的温度计就是热电偶温度计。
在古典电子理论中,热电势由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两部分构成。
温差电势是由均质导体的两端温度差引起的。接触电势是当两种不同的导体A与B接触时,因两者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在接触点产生电子扩散,而形成的电势。接触电势不但是温度t的函数,其对热电势的贡献也远比温差电势大。
测出热电偶因为温度变化产生的热电势,根据热电势和温度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就能知道引起热电势的温度值。
我所知的目前测量的温度可以精确到0.1度,再精确些在技术上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过分精确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测量高温可以用到热电偶,耐热温度要大于热电阻,但价格是热电阻的三四倍。一般的砖厂都用热电阻,最高耐热温度也能达到1300度。不管是哪一种,他们输出的都是电流信号,通过变送器将这些电流换算成4-20mA的电流,然后再输送到数显仪,变成你要的数据。
⑽ 温度要如何测量
18世纪是热学的真正开端,首先是计温学在这一时期迅速地发展起来。尽管伽利略、盖利克、让·莱伊以及西门图学院的院士们已在17世纪发明了第一批验温器并不断做了改进,但它们仍不便于得出定量测定的结果,不同验温器中的不同测温质、不同固定点以及刻度的随意性等,使这些验温器只适于对该处温度涨落作相对的估计。
出生于巴黎的阿蒙顿,先后独立研究过天体力学、物理学、数学、建筑学。他早年失聪,这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使他无法确定职业。但阿蒙顿并没有为这个不幸而感到痛苦万分和悲观失望,他认为能不能听到声音都无法阻挡他从事心爱的研究工作,他甚至乐观地从这不幸中看到了有幸的成分,因为可以不受外界干扰,而专心致志地从事实验研究。
1703年,阿蒙顿提出了气体测温计的一个有趣的结构,这是一个外形呈U形的固定体积的温度计,主要利用空气的压强来测量温度。
阿蒙顿在U形玻璃管的较短的一臂上连接一个空心玻璃球,较长的一臂长114厘米(45英寸),将水银注入U形管中并进入玻璃球的下部。测温时使水银始终保持球内空气的体积不变,而用两边水银面的高度差——球内定容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来量度温度。
阿蒙顿将玻璃球先放入冰中,然后再放入沸水中,记下了这两种情形下的水银面的差值(以英寸为单位),并假定玻璃球内空气的压强正比于温度而变化,从而使他能够依据长臂中水银面的位置来确定任意温度。
但是,由于阿蒙顿只选择了水的沸点作为一个固定点而并不了解水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所以他的温度计并不十分准确;加之这种温度计的结构,用于实际目的也不方便,所以还不是实用的温度计。
在计温学的发展史上,第一只实用的温度计是由德国迁居荷兰的玻璃工匠华伦海特于1709年开始制造的。华伦海特迁居荷兰后,学习和掌握了制作玻璃器皿的技术,成为一个气象仪器制造商。1708年,他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旅行,看到了罗默制作的温度计。回到荷兰后,他就开始制作罗默温度计。在了解到阿蒙顿利用水银制造的温度计后,华伦海特也改用水银代替酒精,并开始研究温度计的精密结构。
华伦海特制造实用的温度计深受阿蒙顿工作的影响,这从他提交给《哲学学报》的一篇论文中充分地反映出来。华伦海特写道:“我从巴黎皇家学会出版的《科学史》获悉,着名的阿蒙顿曾用自己发明的温度计发现水能在某一固定温度下沸腾的原理。我心中立即产生了一种愿望,很想自己做一个类似的温度计,能亲眼看到那瑰丽的自然现象并证实他的实验的正确性。”
然而制造出实用的温度计虽不是一件易事,却是一件十分迫切需要的事。当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出现了少有的严寒,几乎每条街面上都是皑皑白雪。
华伦海特家来了两位老人,一进屋就发生了争论。一位说:“即使年岁再大的老人也不记得有过这样的严寒了。”另一位则不服气地说:“可是到底谁知道今年是不是最冷呢?很可能,几百年前的冬天要比我们今年的冬天还要冷呢?要是我们不在人世的话,不知道今后是什么情况呢?”此时,年仅23岁的华伦海特也加入到争论中来。他目光炯炯,颇动感情地说:“我找到了一个办法,有了这个办法,在许多年之后,我们的子孙们可以说出到底哪个冬天最冷了。”
两位老人都笑了起来,异口同声地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华伦海特很有礼貌地站起身,用手向外一指,说:“请原谅,到我的小工厂去参观一下吧!”两位老人随华伦海特向一所房子走去。他们所见到的东西使他们大为吃惊。一个很大的熔铁炉占去了大半个房间,炉旁是成堆的大大小小的管子、一个小熔炉以及许多五花八门的玻璃仪器。
华伦海特把老人领到桌前,桌上摆着一些器皿,器皿上安装着一些细高细高的、底部封闭的玻璃管。管子里有的装着带色的酒精,有的则装着水银。“请看!”华伦海特用手摸着一个小管子说,“我在这根玻璃管里充满了酒精。”他用手指着另一个小管子说,“在这根管子里注入了水银。”华伦海特继续说,“请注意,在这两个管子上都有刻度。当我把这两个管子浸到热水里时,酒精或水银都会升高。而我标定 0点的地方是我把管子浸在冰、水、氯化铵的混合液体里时,酒精和水银停止的地方,这是我所能得到的最低温度。因此,我认为即使是最寒冷的冬天,温度也可用这些温度计表示出来。”
“不可思议!”其中一位老人耸了耸肩,“怎么能拿玻璃皿里的冷与上天安排来折磨整个世界的严冬相比较呢?”
“可以比较,可以!”华伦海特一点儿也不让步,“温度计中的酒精或水银是活动的,将温度计放在室外可以显示温度的变化。酒精或水银柱的高度在冬天比夏天要低,没有一个冬天能使酒精或水银下降到像在这个混合液里一样低。”……
华伦海特送走了两位老人,继续进行温度计的研究。1724年,他在皇家学会的刊物《哲学学报》上发表了制造温度计的方法,即发表了关于实用温度计的第一篇论文。他那时所设计的温度计选用了两个固定点:结冰的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和人体血液的温度,并把它们之间的间隔分为96度。在华伦海特后来发表的论文中,他又采取了不同的刻度法,其中最后一个刻度法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刻度法规定了三个固定点:冰、水和氯化铵的混合温度;冰、水混合温度;水的沸点。
当华伦海特的温度计被荷兰人和英国人采用时,其他国家却迟迟看不到它的价值。而法国博物学家列奥米尔为了消除刻度不一致的困难,致力于制造一个既方便又能达到精确要求的温度计。他只取一个定点,即雪的熔点为0°,而把酒精体积改变1/100的温度变化作为1°,这样水的沸点就为80°。
但是,列奥米尔温度计的实用效果并不很好,各种各样难以置信的读数都被显示出来。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耳修斯在《对一个寒暑表上两个固定点的观察》一文中引入了百分刻度法。他用水银作测温质,研究了雪的融化点和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的关系。在进行这个试验时,他将温标上这两个点之间分成一百个格并把水的沸点定为0°,冰的熔点定为100°。后来他接受同事斯特雷姆的建议,也可能受到植物学家林耐的提醒,把这两个定点的标度值对调过来。
以上各种温度计中,摄氏温度计较实用、方便。1948年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把百分刻度法定名为摄氏温标。它有两个定点: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冰在标准大气压下与由空气饱和的水相平衡时的熔点。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把水的三相点温度作为热力学温标的单一定点,并定为273.1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