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刺蝟菌食用方法

刺蝟菌食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5-08-22 09:38:09

1. 一種叫做猴頭蘑的蘑菇怎麼個吃法

2>肚片炒猴頭菇
[原料] 干猴頭菇30克,熟豬肚260克,韭菜80克,植物油、香油、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各適量。
(製法) 將干猴頭菇用溫水泡發,洗凈,順刺切片,人沸水鍋氽去苦味,撈出控干水;熟豬肚切成片。炒鍋上旺火加植物油燒熱,下熟豬肚片、猴頭菇片煸炒,加料酒、精鹽、白糖、味精、韭菜,淋上香油,炒勻後裝盤,撒上胡椒粉即可。
(功效) 助消化,補虛損,健脾胃。

3>菜心炒猴頭菇
(原料) 水發猴頭菇800克,火腿片20克,青菜心120克,雞蛋2個,蔥段、薑片、精鹽、濕澱粉、雞湯、熟豬油各適量。
(製法) 將水發猴頭菇順刺切片,人沸水鍋內氽10分鍾,撈出,控干水,放碗內,加蔥段、薑片、精鹽、雞湯,上籠蒸35分鍾,取出潷去湯汁,去蔥、姜。在雞蛋清碗內加濕澱粉、雞湯調成糊,塗在猴頭菇片上,投入燒熱的熟豬油鍋中炸成黃色
出鍋。鍋內留底油,燒熱後下火腿片、青菜心翻炒,投下猴頭菇
片、雞湯燒沸,用濕澱粉勾芡即可。
[功效] 開胃健脾。

4>肋條肉燒猴頭菇
(原料) 水發猴頭菇250克,豬肋條肉150克,水發黑木耳、水發玉蘭片、油菜心各50克,海米、精鹽、味精、雞蛋、醋、蔥、姜、干澱粉、清湯、香油、熟豬油各適量。
(製法) 將水發猴頭菇去根蒂,切成片,人沸水鍋中略氽後撈出,擠干水;豬肋條肉去皮,洗凈,剁成茸,放人碗內,加雞蛋清、水、精鹽攪勻上勁,擠成圓子,放人沸水鍋中氽熟撈出;水發玉蘭片、油菜心洗凈,切成片;蔥、姜洗凈,分別切成細絲。將油菜心放人沸水鍋中氽熟撈出。炒鍋上小火,放人熟豬油和用干澱粉調成的雞蛋黃液,攤成蛋皮取出,切成片。炒鍋內加入清湯、玉蘭片、海米、黑木耳、油菜心、蔥絲、姜絲、蛋皮、豬肉圓子、猴頭菇片燒沸,加精鹽、味精、醋,撇去浮沫,淋人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 適用於貧血。

5>猴頭菇清燉排骨
[原料] 鮮猴頭菇250克,豬排骨200克。香菇3個,精鹽、醬油各適量。
(製法) 將鮮猴頭菇浸泡去苦味;香菇泡發後切片;豬排骨洗凈後切成小塊。將猴頭菇、香菇片、豬排骨一起放人鍋中,放水適量,用旺火煮半小時,加入精鹽、醬油即可。
[功效] 助消化,健身體。

6>蹄筋紅燒猴頭菇
[原料, 水發猴頭菇200克,蹄筋250克,冬筍、火腿、海米各20克,雞油、醬油、料酒、白糖、味精、蔥、姜、豬油、精鹽各適量。
(製法] 將水發猴頭菇順刺切成片;蹄筋切成段;火腿、冬筍切成片;蔥、姜切成豆瓣片。將猴頭菇片、蹄筋段人沸水鍋中焯一下取出。炒鍋加豬油燒至七成熱時,倒人猴頭菇片、蹄筋段爆炒,倒人漏勺,瀝去油。原鍋加蔥片、薑片、火腿片、冬筍片、海米、猴頭菇片、蹄筋段,再加料酒、精鹽、醬油、白糖、味精和水,燒沸後改小火燒至汁濃,淋人雞油,起鍋裝盤即可。
[功效] 助消化,強筋骨。

7>猴頭菇燉狗鞭
(原料) 猴頭菇50克,狗鞭20克,羊肉250克,巴戟、菟絲子各15克,肉蓯蓉、肉桂、料酒、味精、花椒、姜、豬油、精鹽各適量。
(製法) 將狗鞭用水泡發,洗凈;猴頭菇用熱水泡發,與洗凈的狗鞭、羊肉同放人沸水鍋內煮,放人姜、料酒、肉桂、花椒,待鍋開後改用小火煨至六成熟。將菟絲子、巴戟、肉蓯蓉裝入紗布袋內,紮好口放人鍋內繼續燉,待狗鞭、羊肉熟爛後撈出改刀,裝碗里,加味精、精鹽、豬油。飲湯,食肉,隔2—3日燉食1次,連服3~5劑。
[功效] 溫補腎陽。

8>冬筍燒猴頭菇
(原料) 猴頭菇550克,火腿片、熟冬筍片、料酒、精鹽、蔥結、薑片、油菜心、熟豬油各適量。
(製法) 將猴頭菇去根蒂,順毛批成大片;油菜心洗凈,切成段。炒鍋上中火,放熟豬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結炸香,加料酒、猴頭菇片、火腿片、熟冬筍片、油菜心段燒沸,改小火燒至猴頭菇片松軟,再改用中火,加精鹽,淋上熟豬油,倒人大圓盤內即可。
[功效] 適用於失眠。

9>猴頭菇燴玉蘭片
(原料] 猴頭菇200克,火腿片45克,水發玉蘭片40克,雞蛋3個,濕澱粉、味精、青豆、料酒、薑汁、蔥段、精鹽、醬油、雞湯、熟豬油各適量。
(製法] 將猴頭菇去蒂,洗凈,人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擠干水,批成薄片,放人碗內,加雞蛋清、精鹽、濕澱粉,攪拌均勻,然後將猴頭菇片逐一放人沸水鍋中氽熟撈出。炒鍋用中火,加熟豬油燒熱,投入蔥段炸香,加入料酒、水發玉蘭片、青豆、醬油、薑汁、精鹽、雞湯、猴頭菇片、火腿片,燜至湯稠時加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入熟豬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 適用於四肢無力、神經衰弱、失眠。

10>冬菇燒猴頭菇
(原料] 干猴頭菇200克,水發冬菇250克,火腿100克,黃瓜皮40克,鮮湯、料酒、精鹽、味精、濕澱粉、醬油各適量。
(製法) 將干猴頭菇放入沸水鍋中燜約30分鍾取出,去蒂,擠干水,加入溫水中浸泡片刻,洗凈,瀝干水,順毛切成薄片;水發冬菇、黃瓜皮洗凈,分別切成薄片;火腿切成薄片。將猴頭菇片、火腿片、冬菇片、黃瓜皮分別擺成4排,放人碗內。將料酒、醬油、鮮湯、精鹽倒入另1碗內調勻,然後澆人擺有猴頭菇的碗內,上籠蒸約60分鍾取出,潷出湯汁,扣在盤內,揭去碗。湯鍋上旺火,倒人潷出的湯汁燒沸,放味精,用濕澱粉勾芡,出鍋澆在盤內即可。
[功效] 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11>沙鍋雞脯猴頭菇
(原料) 水發猴頭菇800克,雞脯肉600克,干貝50克,火腿120克,冬筍100克,腐竹80克,清湯、蔥、姜、精鹽、料酒、熟豬油各適量。
(製法) 將水發猴頭菇擠干水,切成片;雞脯肉切成塊;干貝去筋,洗凈;火腿切成片;冬筍用刀拍松,切成塊;腐竹洗凈,切成段。將腐竹、冬筍、干貝分別下人開水鍋中氽透撈出,放人沙鍋內燒熱,加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時,下人猴頭菇片、雞脯肉塊、火腿片,鍋上旺火,加入蔥、姜、料酒、精鹽、清湯,燉至雞脯肉軟爛,出鍋即可。
(功效) 適用於胃潰瘍、胃炎。

12>母雞燉猴頭菇
(原料] 干猴頭菇100克,凈母雞1隻,豬肥肉120克,熟火腿、水發冬筍各20克,花椒、蔥結、薑片、料酒、醬油、精鹽、清湯、熟雞油各適量。
(製法) 將干猴頭菇在沸水鍋內煮約30分鍾撈出,去根蒂,洗凈,切成大塊;母雞去內臟,洗凈;豬肥肉、熟火腿、水發冬筍分別切成片。炒鍋上旺火加熟雞油燒熱,下薑片、蔥結炸香,放豬肥肉片炒片刻,下猴頭菇塊、花椒、料酒、醬油煸炒,出鍋倒人碗內,揀去蔥結、薑片,與冬筍片、熟火腿片一起,從母雞的開口處填人雞膛,放大湯盤內,加清湯、醬油、料酒、精鹽,人籠用旺火蒸2小時,至雞熟爛時取出即可。
(功效) 適用於失眠、四肢無力、神經衰弱。

一、猴頭名稱由來
猴頭,學名猴頭菌,俗稱猴菜、猴菇。猴頭的異名別稱還有:因其針狀肉刺似刺蝟,而稱刺蝟菌、蝟菌。我國的東北地區出產猴頭,因其生必成雙,當地人叫它對臉蘑、鴛鴦對口蘑。傳說,東北的深山密林里,生有猴頭的地點會有老虎守護,也稱虎守蘑。它在東北還有個陰陽蘑的名字。我國的西南地區也產猴頭,雲南稱為花菜菌,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稱羊毛菌。
猴頭在自然界的分布相當廣,它的產地還有華北地區、河南、湖北、浙江、廣西等地。野生猴頭菌需要潮濕、溫和、空氣流通的自然環境,適宜在18℃至20℃的氣溫中生長。猴頭多寄生在松、樺、柞、櫟、櫸、楝、橡、胡桃等樹木的枯死部位或母枝斷口處。它在樹臼里生長一定時期,根據產地情況,於每年7、8、9月份陰雨季節,長出一個個毛茸茸的猴頭菌,子實。體圓而厚,表面長刺,腹部光滑。每個有拳頭大小,大者直徑20cm,一般重量0.5kg左右。整個菌體看上去似猴子的頭顱,顏色似猴毛,故名。
猴頭在自然條件下生長較慢,但可以長得很大。它的品種不一:有的是呈橢圓形,有柄,分叉;有的是塊狀,無柄。現在,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地,都有人工栽培的猴頭菌。它的質量以形態完整、茸毛齊全、體大量重、菌體乾燥,色澤金黃為佳。為了保證猴頭菌獲得這樣的良好質量,收摘後須及時晾曬和妥善貯存。晾曬時常用針線穿上基部高高掛起,尤其是菌體大、肉質厚的猴頭,要盡量蒸發水分,以防霉爛、蟲蛀。貯存之處要求陰涼,乾燥,忌與腌制或帶有醋、咸、腥味的食物同放。
二、猴頭美味佳餚
猴頭之所以成為人們喜愛的美食,緣於它質地脆嫩,味道香醇,鮮美可口。猴頭又具有口感近似瘦肉的優良特點,因而負有「素中葷」的譽稱。猴頭進入人們的飲食生活由來已久,相傳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人採摘猴頭食用。但是由於猴頭的難得,「物以稀為貴」,這種山珍只有宮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頭足珍貴食品,對它的有關特性及其烹調方法都不清楚。有關猴頭的記載,較早見於370年前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書中僅僅列有「猴頭」的名稱而已。清代《御香飄緲錄》載有清官的猴頭菜餚,並盛贊其味鮮美。該書還具體介紹了烹制猴頭仕餚的燉、炒二法。近代以來,關於猴頭的記述仍少。20世紀30年代,《魯迅日記》曾提到,魯迅本人吃過他摯友曹靖華贈送的猴頭,也是贊美它「味確很好」。
解放後,隨著人們對野生猴頭菌的馴化和推廣人工栽培,市上供心的猴頭增多。這種山珍才漸漸進入人們的筵宴,並成為某些菜系的名食。猴頭大致分為干品、鮮品二類。鮮品猴頭僅見於產地,可以直接用它做菜。干品猴頭在南北各地都有供應,食用時須先漲發,俗稱水發猴頭。漲發猴頭先用溫水把它泡至回軟,洗凈砂質,再換水煮至漲透。這道工序,可以適量加點硼砂。然後,把漲透的猴頭去掉根蒂和長毛即成。常見常用的猴頭烹調方法,可扒,可燒,可燉,可燴,也可以蒸、炒、煨、燜、鹵等。猴頭入餚,可作為主料單成菜或配合其他烹飪原料,葷素皆宜。家常猴頭菜餚,多切片炒菜、燒湯,味極鮮美;用它蒸雞、蒸肉,更是風味獨特。據美食家講,猴頭作為烹飪原料,從成菜的色、香、味各方面來看,野生的比人工栽培的好。
三、猴頭食療價值
近年來由於猴頭的來源比較充足和烹飪事業的發達,不少菜系的猴頭菜譜名目增加,不但有傳統菜,還有創新菜。例如遼寧菜的猴頭扒熊掌、猴頭燉飛龍;吉林菜的珍珠猴頭;黑龍江菜的鴨腿猴頭蘑;北京菜的松樹猴頭;河南菜的戴帽猴頭蘑;以及其他菜系的猴頭扒菜心、白扒猴頭、紅燒猴頭、香鹵猴頭、清湯紫菜燴猴頭、猴頭蘑燉鴿子、猴頭燉鵪鶉、山雞猴頭砂鍋、滑炒雞絲猴頭、猴菇雞片、猴頭釀雞、芙蓉猴頭、雲片猴頭、御扇猴頭、清燴鹿尾猴頭等等。
諸多猴頭佳餚各有地方風味。像遼寧菜的傳統名食猴頭扒熊掌,造型美觀,汁濃味香。這道佳餚的製法是,把猴頭、熊掌分別泡發後,再分別加雞湯、醬油、蔥、姜、糖、料酒、味精等輔料蒸熟。把熊掌放置盤中,周圍擺放切成片狀的猴頭。把這樣的猴頭、熊掌原狀置入勺內,勺內預先倒進蒸制猴頭、熊掌的原有湯液,慢火煨透,勾芡,淋油,裝盤即成。
古人講:「醫食同源」。猴頭既可入餚又可入葯,人們常把猴頭用於食療。據醫籍介紹,猴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營養成分:干品每100g含蛋白質26.3g、脂肪4.2g、粗纖維6.4g、碳水化合物44.9g、17種氨基酸,以及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中醫認為,猴頭味甘,性平,利五臟,健脾胃,助消化,滋養強壯,適用於消化不良、體質虛弱等病症。現已利用猴頭製成一種「猴頭菌片」,對消化道惡性腫瘤、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有顯著療效。
無論作為美食、還是當做良葯,與猴頭同屬齒菌科植物的小刺猴頭、假猴頭等,均可代猴頭使用。此外,饒有「猴」趣的美味佳餚,還有蹄蓋蕨科植物的猴腿。它一個是猴頭,一個是猴腿,不但名稱對應,入餚也有特色。猴腿以嫩芽莖供食,可用於拌、炒、烹、熘,名菜有被人稱為關東風味的滑炒蝦仁猴腿、雞絲拌猴腿、什錦猴腿等。這些「猴」餚葷素搭配,色澤鮮艷,也具有祛病保健的食療價值。
三、猴頭菇功效
1)抗潰瘍和抗炎作用。
2) 抗腫瘤作用。
3) 保肝護肝作用
4)增加免疫力,抗衰老作用。
5)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增加心臟血液輸出量,加速機體血液循環。
6)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2. 想訊問猴頭菇的食用方法

猴頭菇食用方法
猴頭菇,齒菌科,亦稱刺蝟菌、花菜菌。擔子菌綱,子實體圓而厚,白色,布滿針狀菌刺,形似猴頭,故名。野生猴頭菇長於我國長白山、小興安嶺等林區,數量非常稀少,肉嫩味香爽口鮮美,古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說,與熊掌、海參並列為祖國四大名菜。
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室御廚和權貴之家方能享用。近年來,由於人工栽培獲得成功,才得以普惠於民間,成為一種大眾化美味食用菌。然而,在人們的餐桌上。猴頭菇卻不是「常客」。究其原因,或許與人們對猴頭菇認識不夠,以及不知道如何食用有一定關系。

[俗名]猴頭蘑、羊毛菌、猴菇菌。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健胃,補虛,抗癌。
[宜食]適宜患有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食用;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神經衰弱者食用;適宜痛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賁門癌、胃癌之人食用;也適宜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忌食]猴頭菇補虛健胃,諸無所忌。

猴頭菇是被人們譽為「植物肉」的保健食品。據北京食品研究所測定,在100克干猴頭菇中,含蛋白質26.3克,比香菇高出1倍;在所含的16種氨基酸中,有7種為人體必需氨基酸。所含脂肪量較少。另含維生素A原、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尼克酸、多糖體、多肽類及微量元素鈣、磷、快,以及食物纖維等營養成分。據臨床研究證實,癌症患者使用猴頭多糖體後,機體產生了干擾素,增強了抗癌效果。常食猴頭菇,還能升高人體免疫球蛋白和白細胞,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故對痛症患者頗有益處。猴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血液循環,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是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五、菜譜

猴頭菇即可鮮食,亦可烘乾後煮食。煮食方法:不管鮮品或干品,先用鹽水浸泡數小時,去除苦味,然後切片,爆炒、煲湯均可。

(一)雲片猴頭

原料:干猴頭菇2兩,香菇1兩,冬筍1兩,黃瓜皮1兩,清湯3兩,濕澱粉2兩,火腿2兩。

做法:①將猴頭菇在溫水中浸15分鍾,擠凈水分切片。其他原料如香菇、冬筍等均切成片。②按相同層次擺成三排於碗中,另取一碗把料酒、醬油、清湯調勻,澆在排好猴頭菇的碗內,上籠旺火蒸1小時,倒出湯汁(留用)翻扣在盤內。③將湯汁放入炒勺內,用中火燒沸再加入味精,將濕澱粉勻澆在盤內猴頭菇上即成。此菜鮮嫩,味清香,因有紅、黃、綠、白、黑、五色,形似雲層。

(二)猴頭瓤雞

原料:干猴頭菇2兩,母雞1隻(約1.5斤),肥豬肉1.5斤,雞油2兩,火腿、冬筍、砂仁、蔥段、薑片、鮮花椒、醬油、料酒等適量。
做法:①將干猴頭菇用溫水浸15分鍾,擠盡水分切塊。母雞宰後肋下開膛取出五臟。豬肉、火腿、冬筍切成一寸長,5分寬、1分厚的片,砂仁用刀搗碎。②砂鍋內放雞油燒六成熟,散入蔥段、薑片炸出香味,即放肥肉片、猴頭塊,加鮮花椒、醬油、料酒,炒六分鍾放入碗內(揀出蔥、姜),與冬筍、火腿、砂仁一起攪勻,裝入雞腹,置大湯盤內(刀口朝下)加入清湯、醬油、味精、料酒、蔥段,用紗布將雞蓋好入籠蒸2小時取出,揭去布,挑去蔥、姜即成。
(三)猴頭菇炒蛋 (閩東地方菜)

原料:鮮猴頭菇5兩,鴨蛋4個,熟豬油1.5兩;蔥白5分,精鹽、味精、醬油、料酒少許。
做法:①將鮮猴頭菇浸泡清水中15分鍾後,撈出用手捏干水分,切成薄片。把鴨蛋破殼倒碗中磷勻。②將鍋燒熱加豬油1兩,放入蔥白爆鍋,見蔥白稍有變黃加入猴頭片武火翻炒至熟,暫寄鍋邊。往鍋里再加豬油半兩,燒熟即倒入調勻的蛋和精鹽、味精;醬油、料灑等調料,混合炒熟的猴頭用武火迅速翻炒至蛋熟起鍋即成。
(四)排骨清燉猴頭菇 (閩東地方菜)

原料:鮮猴頭菇4兩,豬小排半斤,香菇2個,精鹽、味精、料酒、糖等少許。
做法:①將猴頭菇浸水15分鍾後,漂去苦味撈出捏干切片。香菇洗凈發好切片。排骨洗凈砍成小塊。②將猴頭菇、香菇、排骨放在砂鍋或鋁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猛火煮30分鍾後,再加入精鹽、料酒、糖、味精少許即成。
猴頭菇除含蛋白質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含有抗癌物質,還有人體不可缺少的錳、鈣、鐵等物質。猴頭菇與雞蛋同煮,吃了以後可治神經衰弱和營養不良;猴頭菇也可與肉類、雞類同燉,還可清蒸、紅燒。但前期泡發時,一定要將水擠干,不然會有些苦。
研究發現,猴頭菇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改善血液循環等多種功效。在眾多食用菌中,猴頭蔬對胃腸道的保護作用極為顯著,這些作用包括抑制幽門螺桿菌對胃的損害,保護胃不受刺激性物質的傷害,促進胃黏膜修復等。
幽門螺桿菌在我國人群中的感染率為30%-60%,而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中,其感染率可高達70%-95%。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猴頭菇對防治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潰瘍有良好效果。

乙醇(酒精)對胃有刺激作用,嚴重時可造成胃潰瘍。用100%乙醇給小鼠灌胃,也可使小鼠產生胃潰瘍。如果在用乙醇之前或同時服用猴頭菇,胃潰瘍變淺、面積明顯縮小。此外,猴頭菇還有通便、促進腸運動的功效。

那麼,患有胃腸道疾病的人究竟如何服用猴頭菇呢?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等患者連續服用猴頭菇兩個月。87.7%的人病情好轉。具體的服用方法。可以選擇由猴頭菇製成的保健食品、葯品,也可以自己購買猴頭菇食用。自己購買猴頭菇時,宜煮汁食之。具體方法為用冷開水煮,連煮兩次,每次煮半小時,第一次喝汁,第二次連猴頭菇帶汁一起喝下,每天需用猴頭菇15克左右。

用猴頭菇治療疾病時,不宜作成菜餚或葯膳,因為煮成菜餚或葯膳時很難控制服用量,也難以做到長期連續服用,效果往往不夠理想。用猴頭菇來養生保健時,則可以作食療或葯膳應用。這里介紹幾款猴頭菇的家庭食用方法。

猴頭菇靈芝湯:猴頭菇、靈芝各10克,切成薄片,加水煮,連煎兩次,每次煮沸半小時,取汁服用,連服15-20天。

三鮮扒猴頭菇:干猴頭菇15克,銀耳5克,口蘑10克,鮮冬筍適量。猴頭菇、銀耳、口蘑先用冷水浸發,然後放於雞清湯中煮沸,加調料入味後撈出裝於盤中,用水澱粉勾芝,再加入鍋中清湯,最後澆在盤上即成。

猴頭菇蛋湯:干猴頭菇15克,雞蛋2隻。猴頭菇用水浸發,鍋中加水煮沸後沖入雞蛋,再加食鹽等調味,連服1-15個月。

3. 猴頭菇怎麼吃

一、猴頭名稱由來
猴頭,學名猴頭菌,俗稱猴菜、猴菇。猴頭的異名別稱還有:因其針狀肉刺似刺蝟,而稱刺蝟菌、蝟菌。我國的東北地區出產猴頭,因其生必成雙,當地人叫它對臉蘑、鴛鴦對口蘑。傳說,東北的深山密林里,生有猴頭的地點會有老虎守護,也稱虎守蘑。它在東北還有個陰陽蘑的名字。我國的西南地區也產猴頭,雲南稱為花菜菌,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稱羊毛菌。
猴頭在自然界的分布相當廣,它的產地還有華北地區、河南、湖北、浙江、廣西等地。野生猴頭菌需要潮濕、溫和、空氣流通的自然環境,適宜在18℃至20℃的氣溫中生長。猴頭多寄生在松、樺、柞、櫟、櫸、楝、橡、胡桃等樹木的枯死部位或母枝斷口處。它在樹臼里生長一定時期,根據產地情況,於每年7、8、9月份陰雨季節,長出一個個毛茸茸的猴頭菌,子實。體圓而厚,表面長刺,腹部光滑。每個有拳頭大小,大者直徑20cm,一般重量0.5kg左右。整個菌體看上去似猴子的頭顱,顏色似猴毛,故名。
猴頭在自然條件下生長較慢,但可以長得很大。它的品種不一:有的是呈橢圓形,有柄,分叉;有的是塊狀,無柄。現在,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地,都有人工栽培的猴頭菌。它的質量以形態完整、茸毛齊全、體大量重、菌體乾燥,色澤金黃為佳。為了保證猴頭菌獲得這樣的良好質量,收摘後須及時晾曬和妥善貯存。晾曬時常用針線穿上基部高高掛起,尤其是菌體大、肉質厚的猴頭,要盡量蒸發水分,以防霉爛、蟲蛀。貯存之處要求陰涼,乾燥,忌與腌制或帶有醋、咸、腥味的食物同放。
二、猴頭美味佳餚
猴頭之所以成為人們喜愛的美食,緣於它質地脆嫩,味道香醇,鮮美可口。猴頭又具有口感近似瘦肉的優良特點,因而負有「素中葷」的譽稱。猴頭進入人們的飲食生活由來已久,相傳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人採摘猴頭食用。但是由於猴頭的難得,「物以稀為貴」,這種山珍只有宮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頭足珍貴食品,對它的有關特性及其烹調方法都不清楚。有關猴頭的記載,較早見於370年前明代徐光

閱讀全文

與刺蝟菌食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價魔方還原簡便方法 瀏覽:879
301x2424簡便方法 瀏覽:286
混凝土靜壓檢測方法 瀏覽:157
2021年鑒別茅台酒的方法 瀏覽:96
早射治療新方法 瀏覽:995
安裝雙槽洗菜盆的方法 瀏覽:777
如何做到鍛煉和防護兩不誤有什麼方法 瀏覽:831
刺蝟菌食用方法 瀏覽:348
拼音單韻母拼讀的教學方法 瀏覽:315
成人本科快速提分的方法 瀏覽:642
女生長高變瘦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844
bod測定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63
葯物黃氨過敏了怎麼辦最快方法 瀏覽:168
計算方法試 瀏覽:737
解決方法和解決原理一樣嗎 瀏覽:470
有什麼方法知道另一半的錢去哪裡 瀏覽:119
有膝蓋疼的毛病用什麼方法減肥 瀏覽:255
花盆種植三種發芽方法 瀏覽:440
什麼方法解答 瀏覽:595
學生食用雞蛋前的鑒別方法 瀏覽: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