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葯典裡面蘄蛇用特異性PCR法而川貝母用PCR-RFLP法作為辨別方法。是否川
1. 蘄蛇的辨別方法採用特異性PCR法,這是因為蘄蛇是動物,其DNA結構相對簡單,通過特異性PCR擴增和電泳檢測,可以快速准確地鑒別蘄蛇及其提取物的真偽。
2.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蘄蛇的乾燥體,還適用於蘄蛇葯材的不同提取物形式,以及在中成葯中的使用情況。即使在極端的加工條件下,如高溫、高壓、長時間的處理,蘄蛇提取物的真實性鑒定也依然有效。
3. 對於川貝母,由於其與某些混淆品的外觀相似,單憑性狀鑒別難以做出客觀准確的判斷。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自2010年版第一增補本起,採用了PCR-RFLP法來輔助鑒別川貝母。
4. PCR-RFLP法在川貝母的鑒別中顯示出高靈敏度,即使摻偽比例達到5%,也能被該方法檢測出來。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檢測川貝母中是否摻雜了其他非川貝母的成分,確保了葯材的純度和質量。
『貳』 甘草提取物鑒別
甘草提取物的鑒別特徵如下:
1. 橫切面觀察:木栓層由數排棕色細胞組成,皮層較薄。韌皮部射線寬廣且彎曲,常出現裂隙;纖維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圍細胞內可見草酸鈣方晶;篩管群可能因壓力而變形。束內形成層清晰可見,木質部射線寬約3至5列細胞,導管眾多,直徑可達160微米;木纖維成束,同樣有草酸鈣方晶的存在。根部無髓,根莖中心則有髓質。粉末為淡棕黃色,纖維束直徑8至14微米,壁厚且微木化,晶纖維常見,草酸鈣方晶較多。導管以具緣紋孔為主,少量網紋導管可見。木栓細胞呈紅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 鑒定方法:取1克粉末,先用乙醚迴流1小時後過濾,葯渣再用甲醇處理,經過一系列步驟提取後,製成供試品溶液。對照葯材和甘草酸銨對照品同樣處理,製成對照葯材溶液和對照品溶液。採用薄層色譜法,分別取三種溶液1至2微升,點在硅膠G薄層板上,展開後用特定溶劑顯色並置於紫外光燈下觀察。結果顯示,供試品色譜在對照葯材對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與對照品色譜對應位置則顯橙黃色熒光斑點,表明其與標准甘草提取物具有相似的色譜特徵。
甘草提取物,是從甘草中提取的有葯用價值的成份。甘草提取物一般包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甙、甘草類黃酮、後幕比檀素、刺芒柄花素、槲皮素等。為黃色至棕黃色粉末。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等病症。
『叄』 怎麼區分精油的純度
1、 聞味道--精油氣味是否正確。
100%的純精油,打開瓶蓋,初聞的味道都會比較重、比較刺激、不好聞、味道比較復雜等。將濃度稀釋到5度以下,味道就會溫和好聞很多。
2、看顏色--精油的色澤是否正確。
例如:100%純度的精油,是無色或略淺黃色、不「粘稠」感覺「很稀」的水樣液體。凡感覺「濃稠」、「發粘」的精油,絕非純精油!
3、滴水實驗:滴水中1-3滴,出現有明顯大顆大團油粒(與家用菜籽油或者花生油類似的大顆油粒)的精油為勾兌精油非純品,純精油是小分子活躍精油,滴水反應會迅速擴散,表面有一小層分散開的亮點,即呈現油暈狀態,不會成團凝聚在一起的。
(3)通常用什麼方法對提取物進行鑒定擴展閱讀:
精油的使用方法
1、香熏爐熏香法
把清水倒進香熏爐的盛水器中,加入5-6滴精油。燃點蠟燭放置在香熏爐內,待熱力使水中精華油徐徐釋放出來。調配不同的精油滴入香熏爐中,便可得到不同的效果,有助於製造不同的氣氛。
2、居家吸入法
把近沸的熱水注入玻璃或瓷質的臉盆中,選擇1-3種精油滴於熱水裡,總數不超過六滴,將精油充分攪勻後。以大浴巾將整個頭部及臉盆覆蓋,用口、鼻交替呼吸,維持5-10分鍾。薰衣草2滴+薄荷2滴可治療感冒。
3、香薰漱口法
將2-3滴精油滴入一杯水中攪勻,嗽喉10秒鍾,然後吐出,重復至整杯水用完,每天香薰漱口,可保持口氣清新,保護牙齒,減少喉炎。常用精油:茶樹,薰衣草,薄荷。牙痛時,把肉桂一滴,不需稀釋,直接用棉簽點在牙痛部位,即可緩解牙痛。
『肆』 如何鑒定肉桂提取物中的化學成分
肉桂,原名菌桂、牡桂,是樟科(Lauraceae)植物樟屬(Cin-namomum)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乾燥樹皮,是全世界最重要、最流行的香料之一,且為常用中葯。肉桂的嫩枝(桂枝)、幼嫩果實(桂丁)、葉均可供葯用。肉桂中主要含有揮發油、二萜及其糖苷、黃烷醇及其多聚體,此外還含有黃酮類、多酚類等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肉桂醛(Cinnamal-dehyde),以反式結構的形式存在於肉桂揮發油中。肉桂中的肉桂醛等成分具有多種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等。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肉桂提取物的主要化學成分及葯理活性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對PubMed資料庫、谷歌學術及Elsevier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中1980-2014年發表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系統完整地檢索和綜述,旨在為肉桂提取物的深入開發提供參考。
1化學成分
GengS等從不同的肉桂揮發油中分離鑒定出41種不同成分,包括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醇乙酸酯等,其組成比例主要取決於肉桂的生長階段和產地。TungYT等[7]從土肉桂的嫩枝中提取不同蒸餾時段的揮發油,並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法進行分析,其主要成分包括丁香酚、石竹烯氧化物、β-石竹烯、γ-桉葉油醇、δ-蓽澄茄油烯、δ-杜松醇、L-冰片、E-橙花叔醇等。梁忠雲等[8]從肉桂皮揮發油中鑒定出21個組分,包括咕吧烯(Copaene)、反式-肉桂醛、α-依蘭油烯等。
葯理活性
抗氧化
肉桂中的抗氧化化合物在延緩和防止食物變質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該類化合物對因年老引起的自由基損傷和代謝類疾病綜合征等都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9]。肉桂提取物的化學成分多為高極性化合物,採用乙醇提取法制備的提取物比超臨界流體技術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Shoba-naS等[10]報道,肉桂的乙醚、水以及甲醇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夠在體外顯著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和脂質的過氧化反應。AravindR等[11]的初步研究表明,肉桂葉各類提取物(如正己烷、乙醇、水提取物)中都含有酚類化合物,且該類化合物具有潛在的抗過氧化氫、一氧化氮和脂質過氧化自由基的作用。DongY等[12]研究發現,肉桂提取物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為E-肉桂醛,其在肉桂葉中含量高達72%。此外,肉桂提取物作為一種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劑能夠抑制色素沉著、褐變等,在食品、化妝品以及葯品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2抗炎
肉桂植物的抗炎活性於1987年被首次報道。迄今為止,已有來自不同部位的多種肉桂提取物被發現具有明顯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機制也各有不同。LeeSH等[14]從肉桂皮中提取出的2′-羥基肉桂醛是一種較好的消炎劑,其抗炎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核因子NF-κB的激活來降低一氧化氮的生成。YuT等[15]認為,肉桂乙醇提取物主要通過抑制Src/Syk-酪氨酸酶介導的NF-κB的活性來發揮其抗炎活性。同時,有研究指出,多種肉桂提取物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誘導型一氧化氮(iNO)、環氧化酶2(COX-2)的合成發揮其抗炎活性。由此提示,肉桂提取物可成為炎症介導的神經變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的潛在新型化合物[16]。此外,肉桂水提物可通過降低人血漿中脂多糖誘導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表達來發揮抗炎機制。
2.3降血糖
肉桂提取物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並被譽為「胰島素強化因子」(IPF),其水提物的胰島素增效作用比其他香料高約20倍。
據報道,肉桂水提物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在體外和體內均能增強胰島素的生物活性,而且分離純化的肉桂多酚A型聚合物還可作為胰島素樣分子提高體內葡萄糖的代謝。KimSH等[21]對肉桂多酚A型聚合物進行結構改造,得到一種新型羥基肉桂酸衍生物萘甲基酯,對C57BL/Ksdb/db型糖尿病小鼠給葯12周後,小鼠的血糖水平和脂質過氧化反應均可明顯降低。CaoH等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對多酚類化合物進行純化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包括蘆丁(9.0672%)、兒茶素(1.9%)、槲皮素(0.172%)、山柰酚(0.016%)、異鼠李素(0.103%)等,這些化合物均具有胰島素樣活性,能夠參與胰島素受體信號轉導和葡萄糖轉運蛋白的生成。
ZhengH等提取出了一系列的肉桂揮發油成分,該類成分能靶向激活核因子E2相關因子2(Nrf2),改善糖尿病腎病引起的代謝紊亂,保護腎功能。另有研究顯示,肉桂提取物能競爭性抑制哺乳動物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降低餐後高血糖,從而使整體血糖趨於平穩,這與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相似。
2.4抗心血管疾病
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肉桂能夠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冠脈循環和心肌營養狀況,故常用於冠心病、心律失常、風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
據報道,肉桂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肉桂醛、肉桂酸等均能夠保護模型大鼠伴發缺血性心肌損傷,這與二者減少一氧化氮的生成、抗炎、抗氧化的活性有關。HwaJS等[27]從肉桂中分離提取出化合物2-甲氧基肉桂醛(2-MCA),並利用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證實該化合物能減少TNF-α活化的內皮細胞中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表達以及誘導血紅素氧合酶1(HO-1)生成來改善局部缺血/再灌注(I/R)損傷。XueYL等[28]研究表明,肉桂醛能夠擴張內皮非依賴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的舒張,這與其能夠阻滯Ca+通道有關。
此外,肉桂提取物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研究較多的是一種木脂素類化合物Cinnamophilin。該化合物是一種新型的血栓素A2受體拮抗葯(TXA2)和潛在的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劑,能夠抑制血栓素受體介導的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對預防血管疾病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具有潛在作用。
2.5抗癌
近年來,水溶性聚合物肉桂多酚類化合物的抗腫瘤作用日益引起關注。SchoeneNW等研究發現,肉桂總多酚能抑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細胞的增殖,其可能機制是通過調節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細胞周期蛋白B1兩種信號蛋白,破壞細胞周期G2/M期中磷酸化/去磷酸化作用,阻礙細胞周期G2/M期的進程。AssadollahiV等[32]研究發現,肉桂水提取物能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細胞HL-60的增殖,並且呈現劑量和時間依賴性,這與其能阻滯細胞周期於G1期有關。
此外,肉桂醛在體內外對多種腫瘤細胞也具有明顯的殺傷、抑制或細胞毒作用。KingAA等研究發現,用最小濃度(0.5~2.5mmol/L)的肉桂醛體外作用於結腸癌HCT細胞4~6h即可以明顯誘導腫瘤細胞DNA損傷發生,抑制其DNA修復重組,減少自發性突變的發生。給予雄性轉基因小鼠CB6F1-TgHras2(rasH2)5000ppm肉桂醛26周後發現,甲基鹽硝氨基吡啶(NNK)誘發的肺癌發生率以及腫瘤的基因多態性均明顯降低。CabelloCM等[35]研究發現,反式-肉桂醛是一種親電的邁克爾反應受體分子,其在低濃度時能夠抑制黑色素瘤細胞的增殖,且對荷黑色素瘤的SCID小鼠(T、B淋巴細胞缺陷型)模型也表現出明顯的治療作用。
2.6其他
肉桂提取物除了上述葯理活性之外,還具有止咳、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抑制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cts,AGEs)形成等活性[衰老、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跟體內AGEs的慢性蓄積有著密切的關系]。
侯仙明等[36]利用小鼠哮喘模型觀察肉桂的鎮咳、平喘機制,發現肉桂能夠通過顯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的白細胞介素2和5(IL-2、5)的含量,減少內皮素(ET)的分泌,以及抑制內源性一氧化氮和IL-5的分泌等,達到舒張支氣管和減輕炎症反應的作用。
A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AD老年斑的核心成分是β-澱粉樣蛋白多肽聚合物(Aβ)。Frydman-MaromA等[37]從肉桂皮中提取出一種天然化合物CEppt,該化合物能夠顯著減少毒性Aβ聚合物的形成與沉澱,且在體外能有效抑制神經嗜鉻細胞瘤(PC12)細胞的活性。對AD轉基因小鼠口服100μg/mlCEppt化合物4個月後,發現小鼠腦內56KDaAβ聚年第合物水平明顯降低,其認知行為也發生了明顯的改善。
從肉桂中提取分離的酚類化合物,如表兒茶素、兒茶酸和原花青素B2等能夠顯著抑制AGEs的形成。而AGEs與單核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結合可產生一系列的病理學作用,導致慢性腎衰竭患者遠期並發症如心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及透析相關性澱粉樣變的發生和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肉桂提取物中含有豐富的化學成分並具有多種葯理活性,其中肉桂醛類、酚類等是肉桂提取物中發揮葯理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這對於揭示肉桂提取物的葯效物質基礎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也為相關多活性新葯的研發奠定了基礎。但是,對具有多種生理活性的肉桂提取物的分離提取率的提高及葯理活性的分子機制的揭示尚需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