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的分離方法有哪幾種
1、分液:分離兩種不互溶的液體,如分離油和水。
2、萃取:加入適當溶劑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離,如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3、蒸餾:溶液中分離溶劑和非揮發性溶質,如海水中取得純水。
4、分餾:離兩種互溶而沸點差別較大的液體,如液態空氣中分離氧和氮、石油的精煉。
5、升華:離兩種固體,其中只有一種可以升華,如分離碘和沙。
6、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氣態或固態雜質,活性炭除去黃糖中的有色雜質。
(1)常用的分離方法有哪七種擴展閱讀:
分離的原則
1、引入的試劑一般只跟雜質反應。
2、後續的試劑應除去過量的前加的試劑。
3、不能引進新物質。
4、雜質與試劑反應生成的物質易與被提純物質分離。
5、過程簡單,現象明顯,純度要高。
6、盡可能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物質。
7、除去多種雜質時要考慮加入試劑的合理順序。
8、如遇到極易溶於水的氣體時,要防止倒吸現象的發生。
B. 常用有機物的分離、除雜、鑒別方法
1、過濾
適用范圍:固液分離(固體不溶於濾液).
原理:固體不溶物顆粒較大,無法通過濾紙或濾過膜;濾液則可順利通過之.
2、蒸發、結晶
適用范圍:固液分離(不適用於受熱易升華、易分解、易水解的固體)
原理:(1)液體受熱蒸發至環境中,導致溶劑逐漸減少,固體物質逐漸析出;(2)固體沸點高於液體沸點.
3、蒸餾、分餾
適用范圍:液液分離(二者沸點不同)
原理:二種液體沸點不同,在溫度維持在低沸點物質的沸點左右時,可使得低沸點液體氣化脫離體系,而高沸點液體不氣化,仍存在於原體系中,低沸點物質還可通過冷凝迴流重新收集.
4、萃取、分液
適用范圍:某物質在兩種不互溶的溶劑中溶解度不同可進行萃取;液液分離(液體不互溶、且密度不同者可進行分液).
原理: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劑合熱的差異導致溶質在不同溶劑間的自發移動;液體不互溶、密度不同導致的液體分層.
5、洗氣
適用范圍:氣氣分離(其中被洗氣液除去的氣體為雜質氣體)
原理:雜質氣體因可溶於洗氣液或可與洗氣液反應生成不能揮發出洗氣液體系的物質而被從所需氣體中除去;所需氣體可順利通過洗氣液.
6、加熱
適用反應:固固分離(雜質受熱可轉化為所需物質或雜質受熱可脫離體系者)
原理:雜質受熱發生變化,轉化為所需物質;雜質受熱脫離體系.
有機物除雜方法一覽(括弧內為雜質)
1、氣態烷(氣態烯、炔)
除雜試劑:溴水、濃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操作:洗氣
注意: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不可.
原理:氣態烯、炔中不飽和的雙鍵、叄鍵可與上述除雜試劑發生反應,生成不揮發的溴代烷
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離(說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餾)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餾
原理:各石油產品沸點范圍的不同.
3、乙烯(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氣)
除雜試劑:NaOH溶液
-
濃硫酸
操作:洗氣
原理:CO2、SO2可與NaOH反應生成鹽而被除去,乙醇蒸氣NaOH溶液中的水後溶被除去,剩餘水蒸氣可被濃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
除雜試劑:CuSO4溶液
-
濃硫酸
操作:洗氣
原理:H2S、PH3可與CuSO4溶液反應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餘水蒸氣可被濃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離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餾
原理:沸點不同.
6、溴苯(Br2)
除雜試劑: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Br2可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鹽,系強極性離子化合物,不溶於苯而溶於水(相似相容原理).
7、硝基苯(HNO3、水)
除雜試劑:水、
操作:分液
原理:等於是用水萃取硝基苯中的硝酸,具體原理見「萃取」.
TNT、苦味酸除雜可使用相同操作.
8、氣態鹵代烴(鹵化氫)
除雜試劑:水
操作:洗氣(需使用防倒吸裝置)
原理:鹵化氫易溶於水,可被水吸收,氣態鹵代烴不溶於水.
9、乙醇(水或水溶液)
除雜試劑:CaO、鹼石灰
操作:蒸餾
原理:CaO與水反應生成不揮發的Ca(OH)2,故只會蒸餾出無水的乙醇.
10、苯(苯酚)
除雜試劑:NaOH溶液
操作:分液
原理:苯酚可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苯酚鈉,系強極性離子化合物,不溶於苯而溶於水(相似相容原理).
11、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
除雜試劑:濃硫酸+飽和Na2CO3溶液
操作:蒸餾+分液
原理:乙酸與乙醇發生可逆的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四者共同存在於反應容器當中.由於存在催化劑濃硫酸,所以水、乙醇不會被蒸發出體系,此時乙酸與乙 酸乙酯同時被蒸發出體系,並冷凝滴入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的容器中,乙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溶於水、不溶於乙酸乙酯的乙酸鈉,從而與乙酸乙酯分開.下一步只需 要進行分液即可除去水溶液,得到乙酸乙酯.
12、乙酸乙酯(水或水溶液)
除雜試劑:物理方法
操作:分液
原理:二者密度不等,且不互溶.
C. 混合物分離的方法有哪些
一、生活中的混合物分離方法
1. 在農村加工稻穀成大米的過程中,利用篩子的孔隙大小,將大米與糠分離。
2. 製作豆腐時,常用紗布袋過濾,將豆腐渣與豆漿分離,實現純凈的豆腐製品。
3. 淘米時,通過傾倒的方式,將洗米水與大米分離,同時去除砂子和空殼。
4. 當水中混入油且油浮於水面形成層時,使用吸管逐滴吸取上層油分。
5. 利用磁鐵的吸鐵特性,將鐵屑從銅屑中分離出來。
6. 在挑選綠豆時,挑出被蟲蛀的部分,保證綠豆的質量。
7. 通過傾倒法,將湯中的固體物質與湯汁分離,便於食用。
8. 使用肆輪傾倒法,從茶葉中分離出茶葉汁。
9. 通過物理方法,如密度差異,從沙子中分離出黃金顆粒。
二、生活中的混合物提純方法
1. 從海帶中提取碘,利用碘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差異。
2. 從海水中提取食鹽和溴,通過蒸發和化學反應實現。
3. 將粗鹽經過溶解、結晶等步驟,轉化為精鹽。
4. 生產無水酒精,通過控制溫度和壓力,去除酒精中的水分。
5. 從麵粉中提取天然蛋白質,得到麵筋,用於食品工業。
6. 將地溝油回收後,通過化學工藝轉化為柴油。
(3)常用的分離方法有哪七種擴展閱讀:
蒸發提純適用於固液分離體系,如乙醇和泥土雜質的分離;沸點差異大的體系,如甲醇和甲苯的分離;以及溶液體系的分離,如食鹽溶液提取食鹽,蔗糖溶液分離蔗糖。蒸發過程中,溫度、液面面積和壓強是影響蒸發速率的主要因素。溫度越高、液面暴露面積越大、溶液表面壓強越低,蒸發速率越快。
主要因素包括:
1. 溫度:溫度越高,分子運動加劇,蒸發速率加快。
2. 液面表面積大小:液面面積增大,分子逃逸的機會增多,蒸發速度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