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艾蒿的功效與作用 艾蒿的適用人群
核心功效
溫經止血、抗菌、明目
艾蒿簡介
艾蒿,又稱艾葉草、艾草,是我國南方普遍都有的一種植物。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功效作用
1、溫經止血,艾蒿入肝脾經、肝藏血、脾統血,則其辛行氣血、溫通散寒、苦可堅陰,能暖氣血而溫經脈,具有溫經止血之功,故可用治虛寒性等多種出血病證。
2、抗菌,艾蒿中含有的豐富的味辛的成分將擁有很好的抑制和殺菌作用。
3、明目,艾蒿中含有的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促進視紫紅質的合成和轉化,具有增強視力的作用,還可以預防夜盲症的產生。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宜。
禁忌人群
陰虛血熱者。
不宜同食
無特殊同食禁忌。
1、艾蒿蒸蛋糕
雞蛋打入麵粉盆中,將處理好的艾蒿剁成泥,加入深盆中,加入適量的牛奶,慢慢攪勻。然後放溫暖濕潤處進行發酵,至明顯有氣泡。接著倒入一個大圓盤中,入蒸鍋開水上鍋蒸約20分鍾就可以了。
2、艾蒿煮雞蛋
艾蒿洗凈後用手揉搓擠去澀水,鍋內倒入適量油,油燒熱後打入講個雞蛋煎熟備用。鍋內加入兩碗清水,煮沸後放入煎蛋、紅蘿卜和艾蒿,煮五分鍾後放鹽調味。揉搓艾蒿後要把澀水洗凈才不會苦,注意鹽少放,味道才更好。
B. 愛蒿的功效與作用
在生活中艾蒿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植物,在端午節前後的時候,正是艾蒿長得最旺盛的時候,而且民間一直流傳著端午節用艾蒿洗臉,可以去災去病的說法,除此之外,艾蒿還可以用來做艾灸,對於一些經常腿疼的老人來說,還可以用艾蒿泡腳能夠驅寒,那麼艾蒿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在遠古時期,在冬風乍起的季節里,穴居而住的人們只能燧木取火,一些患有關節疼痛、腰酸腿疼的人在取暖時,症狀得到緩解,甚至治癒。人們便開始有意識地用木條、草莖熏烤患處,在不斷嘗試中,發現艾草的效果最佳。於是開啟了中醫艾灸治療的歷史。
艾草主要分部於亞洲東部,如朝鮮半島、日本、蒙古。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陝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其適應性強,普遍生長於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陽而排水順暢的地方都生長,但以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
艾草的營養價值
現代葯理發現,艾葉揮發油含量多,1.8-桉葉素(佔50%以上),其他有α-側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風干葉含礦物質10.13%,脂肪2.59%,蛋白質25.85%,以及維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葉,一般以越陳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說法。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台灣正流行的「葯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用治脘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如艾附暖宮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本品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葉煙薰防疫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防疫法。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
艾草的食用方法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大家記住了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艾草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艾草的食用方法有很多,根據每個地方生活習慣不同,因此食用方法也有相應的差別,例如我們常見的艾草青團、艾草威風、艾草蜜豆麵包、艾草粑粑等各種美食。你可以根據自己愛好選擇不同的食用方法。
艾草除了可以食用以外,我們還可以將艾草用來泡腳,艾草泡腳對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它可以緩解疲勞、治療失眠、減輕壓力等多種功效。由以上我們可以得出艾草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多的。
因此,建議大家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可以經常用艾草做各種菜餚來食用,或者用艾草泡腳,這樣對你的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幫助。
C. 黃蒿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艾草,又被稱為冰台、艾蒿、醫草、灸草等,是中醫中常用的一種葯材。它具有多種功效與作用,包括平喘鎮咳、祛濕散寒、溫經止血等。在食用方面,艾草也有多種方式,如艾草雞蛋湯、枸杞艾草粥等。但是,艾草也有一些食用禁忌,需要我們注意。
艾草的功效與作用:
1. 平喘鎮咳:艾草具有鎮咳、平喘、祛痰的功效,可以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
2. 祛濕散寒: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有散寒除濕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女性虛寒等。
3. 溫經止血:艾草入肝脾經、肝藏血、脾統血,具有溫經止血之功。
艾草的食用方法:
1. 母雞艾草湯:用老母雞和艾草煮湯,分2-3次食用,可以補氣攝血,健脾寧心。
2. 艾草雞蛋湯:將艾葉加水煮湯,打入雞蛋煮熟,加入適量白糖溶化即成,有溫腎安胎的功效。
3. 枸杞艾草粥:將大米、枸杞和艾草煮成粥,可以溫腎安胎。
4. 艾草阿膠粥:將阿膠和干艾草煮成粥,適用於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
5. 生薑桂技艾草雞蛋:將生薑、桂技和艾草煮成湯,再將雞蛋煮熟後放入湯中,加入紅糖適量,有溫經散寒、暖宮止痛之功效。
艾草的其他作用:
1. 驅蟲、驅邪:在端午節時,民間有將艾葉懸掛在房前屋後的習俗,認為可以驅蟲。
2. 抗菌作用:艾葉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以加速傷口癒合。
3. 艾灸可以治百病:艾葉可用於艾灸,有溫通經脈、驅風散寒、舒筋活絡等功效。
艾葉的四種常見吃法:
1. 艾葉青團:艾葉和糯米粉製成青團,是一種傳統小吃。
2. 香艾葉煎雞蛋:將艾葉和雞蛋一起煎,簡單易做。
3. 艾姜煮蛋:將艾葉和生薑一起煮蛋,有溫經散寒的功效。
4. 艾梗老雞湯:用艾梗和老雞肉煮湯,營養豐富。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艾葉有很多功效和食用方法,但是也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D. 艾蒿的功效與作用
艾蒿的功效與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治療痔瘡和子宮出血:艾蒿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可用於治療痔瘡及子宮出血等症狀。
健胃止瀉:艾蒿具有顯著的健胃功效,煎服艾蒿汁能有效提高胃動力,幫助消化。同時,艾蒿還具有止瀉作用,對於腹瀉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降血壓:艾蒿還具有降血壓的功效,對於高血壓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緩解疼痛:艾蒿能夠緩解神經痛、腰痛、肩膀酸痛以及風濕痛等症狀。使用裝艾蒿的袋子按摩身體,或以疼痛部位為中心逐步向外按摩,能有效緩解疼痛。此外,泡艾蒿浴也能顯著暖身並緩解疼痛。
癒合傷口:春天的艾蒿葉對於促進傷口癒合具有特別的效果。如遇輕傷,可摘下艾蒿的新芽,揉爛後直接貼在傷口上,這種方法簡單且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艾蒿在中醫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和症狀。但請注意,使用艾蒿時應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以確保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