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記時方法

常用的記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10-24 14:14:22

㈠ 古人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1.地支計時法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子時就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1點,依此類推。

2.十二時段計時法

即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呋、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相當於子時,就是23點至1點,以此類推。

3.更點計時法

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專用於夜間計時。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一個時辰即一更,一更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一更是晚上7點至9點,二更是9點至11點……以此類推。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來。古時為計時准確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劃分為五個「點」。

㈡ 鍾表計時法分幾種

㈢ 中國古代四大計時方法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日晷:「日晷」是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晷面上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但是這種方法在陰天或夜晚就不太方便了。

2、水運儀象台:宋代蘇頌製造了水運儀象台,水運儀象台的計時機械部分可以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告十二個時辰等。

3、刻漏:又稱漏刻、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是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4、大明燈漏: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日晷和刻漏是古代最常用的計時方法,除了上面幾種,民間還廣泛使用香漏、香篆、田漏、沙漏、蠟燭鍾等方法進行計時,只是精確度就沒有那麼好了。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記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狗狗測量身高體長有幾種方法 瀏覽:24
葡萄冬天修剪方法視頻 瀏覽:826
眉毛變濃密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瀏覽:152
辯論電腦時代需要不需要練字方法 瀏覽:742
uno使用方法包 瀏覽:896
重度乳腺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355
夏天庭院多蚊子用什麼方法消除 瀏覽:490
孕婦絲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959
鍛煉身體變輕的方法 瀏覽:942
腹主動脈夾層治療方法 瀏覽:60
保護珊瑚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03
安裝鋸條的要求和方法 瀏覽:134
零基礎如何學好數學的三種方法 瀏覽:803
螺旋柱施工方法視頻 瀏覽:147
防止膝關節變形的鍛煉方法 瀏覽:709
葵花籽油最好的食用方法 瀏覽:601
簡單的紋綉方法 瀏覽:132
水果正確方法 瀏覽:980
尿路感染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722
汽車鑰匙連接方法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