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記時方法

常用的記時方法

發布時間:2023-10-24 14:14:22

㈠ 古人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1.地支計時法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子時就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1點,依此類推。

2.十二時段計時法

即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呋、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夜半相當於子時,就是23點至1點,以此類推。

3.更點計時法

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專用於夜間計時。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一個時辰即一更,一更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一更是晚上7點至9點,二更是9點至11點……以此類推。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來。古時為計時准確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劃分為五個「點」。

㈡ 鍾表計時法分幾種

㈢ 中國古代四大計時方法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日晷:「日晷」是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由晷針和晷面組成,在晷面上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但是這種方法在陰天或夜晚就不太方便了。

2、水運儀象台:宋代蘇頌製造了水運儀象台,水運儀象台的計時機械部分可以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告十二個時辰等。

3、刻漏:又稱漏刻、漏壺,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兩類。早期的刻漏多為泄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泄,格叉和關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是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4、大明燈漏: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復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鍾、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日晷和刻漏是古代最常用的計時方法,除了上面幾種,民間還廣泛使用香漏、香篆、田漏、沙漏、蠟燭鍾等方法進行計時,只是精確度就沒有那麼好了。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記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669
嘌呤片計算方法 瀏覽:271
室內隔熱條的安裝方法 瀏覽:542
紫草油寶寶使用方法 瀏覽:292
沙漠空氣取水方法圖片 瀏覽:384
治療香港腳的方法 瀏覽:270
鄭強教學方法有哪些 瀏覽:196
研究方法中的測驗 瀏覽:652
黨校開展課題研究的方法 瀏覽:969
ecco護理劑使用方法 瀏覽:242
棗庄女人月經不調治療方法 瀏覽:750
除蟎最快方法圖片 瀏覽:561
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拆手機 瀏覽:95
檢測抗紅細胞抗體方法 瀏覽:604
列印機緩存文件夾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65
食用營養膏使用方法 瀏覽:521
經測定蛋白質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4
蘋果輸入法的聲音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48
找到簡單的方法英語 瀏覽:525
水的潔治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