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救知識
一、足踝扭傷急救法
1、輕度足踝扭傷,應先冷敷患處,24小時後改用熱敷,用綳帶纏住足踝,把腳墊高,即可減輕症狀。
二、觸電急救法
①迅速切斷電源。
②一時找不到閘門,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或砍斷電線。
③立即將觸電者抬到通風處,解開衣扣、褲帶,若呼吸停止,必須做口對口人工呼吸或將其送附近醫院急救。
④可用鹽水或凡士林紗布包紮局部燒傷處。
三、動脈出血急救法
①小動脈出血,傷口不大,可用消毒棉花敷在傷口上,加壓包紮,一般就能止眩
②出血不止時,可將傷肢抬高,減慢血流的速度,協助止眩
③四肢渣脊出血嚴重時,可將止血帶扎在傷口的上端,扎前應先墊上毛巾或布片,然後每隔半小時必須放鬆1次,綁扎時間總共不得超過兩小時,以免肢體缺血壞死。作初步處理後,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四、兒童抽風急救法
1、發現小兒抽風,不宜驚慌失措,亂搖患兒,以致加重病情,不要灌水喂湯,以免吸入氣管。應打開窗戶,解開患兒上衣讓呼吸通暢。將筷子用布包裹塞入患兒上下牙之間以免咬破舌頭。發高燒引起的抽風,可用毛巾蘸冷水敷於額部。詳細記錄抽風的時間、症狀,立即送醫院治療。
五、狗咬傷急救法
被狗咬傷後,應在傷口上下5厘米處用布帶勒緊,用吸奶器將污血吸出,然後用肥皂水沖洗傷口。咬人的狗應加隔離,一旦確診為攜帶狂犬病毒,應即處死。
6、骨折急救法
救護骨折者的方法:
①止血:可採用指壓、包紮、止血帶等辦法止眩
②包紮:對開放性骨折用消毒紗布加壓包紮,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
③固定:以舊衣服等軟物襯墊著夾上夾板,無夾板時也可用木棍等代用,把傷肢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④治療:如有條件,可在清創、止痛後再送醫院治療。
七、急性腰扭傷急救法
1、腰突然扭傷後,如傷勢較輕,可讓病人仰卧在墊厚的木板床上,腰下墊1個枕頭。先冷敷指豎傷處,1~2天後改用熱敷。如症狀不減輕或傷重者,應急送醫院治療。
八、脊柱骨損傷急救法
脊柱骨損傷的病人如果頭腦清醒,如逗滲可讓其動一下四肢,單純雙下肢活動障礙,提示胸或腰椎已嚴重損傷;上肢也活動障礙,則頸椎也受損傷。先使患者平卧地上,兩上肢伸直並攏。將門板放在患者身旁,4名搬動者蹲在患者一側,一人托其背、腰部,一人托肩胛部,一人托臀部及下肢,一人托住其頭顱,並隨時保持與軀干在同一軸線上,4人同時用力,把患者慢慢滾上門板,使其仰卧,腰部和頸後各放一小枕,頭部兩側放軟枕,用布條將頭固定,然後急送就近醫院。
九、韭菜治誤吞金屬異物法
取一把韭菜,不切斷,投入沸水中汆熟,拌些麻油服食,能將誤吞的金屬等異物裹住,然後順利排出。
十、咯血急救法
①讓患者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保持安靜,不可大聲說話和用力咳嗽。
②胸部用冷毛巾敷,同時防止受涼。
③服用止咳祛痰葯,但忌用氨茶鹼。
④選服一些止血葯,如:八號止血粉、三七粉、白芨粉、維生素K。
⑤盡快送醫院救治。
十一、貓咬傷急救法
被貓咬傷後,應在傷口上端用止血帶扎緊,並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沖洗傷口,再用5%的石炭酸腐蝕局部。
十二、煤氣中毒急救法
覺察到自己煤氣中毒時,應盡快打開門窗,迅速離開現場。如已全身無力,要趕緊趴在地上,爬至門邊或窗前,打開門窗呼救。發現他人煤氣中毒,應立即打開門窗,將患者抬離現場。中毒者如呼吸、心跳不規則或停止,需馬上進行體外心臟按摩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並送往醫院搶救。
❷ 簡述完整的心肺復甦的三個基本部分
1、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暢通。
昏迷時,人的舌頭會下墜,容易把自己的氣道堵死。可用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並清除病人口中的異物和嘔吐物。方法是一手放於病人前額,用手掌把額頭用力向後推,另一手的掌心放在病人下頦骨處,使其牙關緊咬,下頦向上抬。
2、進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即口對口(或鼻)人工呼吸。
如果已經對病人做了仰頭抬頦法開放氣道,那麼緊接著趴下去聽一下病人的鼻里有無氣息。如果沒有,就捏住病人的鼻子,深吸一口氣,用你的嘴完全罩住他的口,緩慢吹氣,要確實看到他的胸部有隨著你的吹氣而起伏,每次吹氣持續2秒鍾,然後把手和嘴移開,讓病人自己完成呼氣動作,頻率約10~12次/分型李鍾。
3、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即心臟按壓。
在打開氣道和做人工呼吸之前就進行胸外按壓。急救時首先做心臟按壓,體現了急救的新理念,及早建立循環,爭取急救時間,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心、腦等重要器官的血流。
使病人平卧於堅實的平面上,沿著肚子中線向上摸,可以摸到一個劍尖似的骨頭端,這就是叫劍突的地方,向上一拳頭左右,就是你要按壓的地方了。
將一隻手掌放在這上面,另一手掌重疊在這只手的手背上,無論你的手指是伸直還是交叉在一起,記住不要離開胸壁。此外還得雙肘伸直,上肢呈一直線,雙肩正對雙手,要求每次按壓的用力都垂直於胸骨,使胸壁下陷5-6厘米,按壓頻率大約是100-120次/分,盡可能減少按壓的中斷,為心臟和大腦提供氧氣和能量。
如果有兩名施救者,一名立即實施胸笑租侍外按壓,另一名施救者在其完成30次胸外按壓的過程中,准備好氣道,緊接著進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壓後2次人工呼吸)。
擴資資料:
心肺復甦注意事項:
1、口對口吹氣量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氣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引起急性胃擴張、胃脹氣和嘔吐。吹氣過程要注意觀察患(傷)者氣道是否通暢,胸廓是否被碰吵吹起。
2、胸外心臟按術只能在患(傷)者心臟停止跳動下才能施行。
3、口對口吹氣和胸外心臟按壓應同時進行,嚴格按吹氣和按壓的比例操作,吹氣和按壓的次數過多和過少均會影響復甦的成敗。
4、胸外心臟按壓的位置必須准確。不準確容易損傷其他臟器。按壓的力度要適宜,過大過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氣胸血胸;按壓的力度過輕,胸腔壓力小,不足以推動血液循環。
5、施行心肺復甦術時應將患(傷)者的衣扣及褲帶解松,以免引起內臟損傷。
❸ 心肺復甦實施過程
心肺復甦一般是遇到緊急情況對患者做的緊急救治工作,如果心肺復甦做的好可能會幫助病人及時的搶救,所以心肺復甦操作流程是很重要的,心肺復甦做的好會給病人增加搶救時間。一起來了解一下心肺復甦急救操作步驟吧!
步驟一:意識判斷和打開氣道。
(1)意識判斷
當發現一個到底的患者,首先必須判斷其是否失去知覺。有以下幾種方法:喊話並排其肩膀;呼救(請現場的人或附近的人協助搶救,打120急救電話或通知就近的醫療單位);
患者體位(當患者呈俯卧狀態時,應先將患者雙手上舉,再將外側(遠離搶救者側)下肢膝蓋彎曲後駕在內側(靠近搶救者側)肢體上,然後一手護著患者的頸部,另一隻手置於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穩、慢慢地將患者轉為仰卧位,並將其雙上肢放在軀干兩旁;
另一個方法是先將患者內側下肢交叉在外側肢體上,再將外側上肢抬肩伸直靠於頭側,一手繞過患者內側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於患者髖關節處,將其整個地翻為仰卧位,並將其雙上肢放在軀干兩旁。)
(2)打開氣道
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識喪失後,全身肌肉鬆弛,口腔內的舌肌也鬆弛,舌根後墜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進行口對口吹氣前,必須打開氣道,保持氣道通暢。
打開氣道的方法有:
仰頭抬頜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側,一手置患者前額上稍用力後壓,另一手用食指置於患者下頜下沿處,將頜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軸呈直線。
再通過看(胸廓有無起伏)、聽(有無氣流呼出的聲音)、感覺(面部感覺有無氣流呼出)三種方歲彎法檢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無呼吸應該立即進行口對口吹氣。
步驟二:人工呼吸
口對口吹氣是向患者提供空氣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於患者前額的手在不移動的情況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緊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氣體外溢,深吸一口氣,盡力張嘴並緊貼患者乎圓悶的嘴,形成不透氣的密封狀態,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約為800毫升的空氣,吹至患者胸廓上升。
人工呼吸是心肺復甦過程中的必備手段,人工呼吸的方法一定要正確,按照步驟一步一步的來,這樣才能將心肺復甦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一般是反復進行指導患者獲得自主呼吸為止。
放鬆時掌根不要離開按壓處。按壓的頻率為80-100次/分鍾,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次數比率為:單人復甦15:2,雙人復甦5:1.。
人工循環就是我們所說的人工心臟按壓,這樣有助於患者恢復脈搏,一般按壓的頻率不能低於每分鍾80到120。急救抓的就是一個緊急的時間,所以我們一定不能大意。
❹ 心肺復甦的操作方法。
按照當前使用中的2015版心肺復甦指南,心肺復甦的流程為CAB,當發現有人無意識倒地後應立即輕拍其雙肩檢查並在其雙耳邊大聲呼喊檢查意識情況,若無意識檢查是否有呼吸(一聽二看三感覺),10秒內無呼吸檢出立即開始心肺復甦(周圍無人先呼救,周圍有人請求呼救)。
第一步C為胸外按壓,以掌根接觸胸骨下段按壓,手臂垂直胸壁用力,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過6厘米,頻率100次/分~120次/分,共按壓三十次。
第二步A為開放氣道,以壓額抬頜法開放氣道,必要時清理氣道異物,為人工呼吸准備。
第三步B為口對口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在保持開放氣道動作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吹氣一秒,吹氣前普通吸氣即可。吹氣後放開捏鼻的手,讓氣體自然呼出。一共吹氣兩次。
以如上30:2的按壓通氣比例反復進行操作,直至急救人員到達或患者出現自主循環體征。
對於已知附近有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情況,則應該在不終止心肺復甦的情況下請人取來,並在除顫器取得後盡早嘗試除顫。
❺ 搬運昏迷或有窒息危險的傷員時,應採用什麼方式
先開放氣道, 再採取去枕仰卧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窒息,氣道通暢是呼吸道通暢的前提!
因氣道通暢可解除因舌根後墜、嘔吐物及血塊導致的氣道阻塞。
可以採用手法開放氣道的方法。常用的手法開放氣道有三種:仰頭舉頦法,仰頭抬頸法和仰頭拉頜法。
手法開放氣道
1、適應症
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舌後墜而堵塞呼吸道的病人。
2、禁忌症
有可疑頸椎骨折的患者禁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
3、方法
首先,將病人置於合適的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卧位,病人頭、頸、軀干平卧無扭曲,雙手放於軀干兩側。如病人摔倒時面部朝下,應小心轉動病人,並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
轉動時尤其要注意保護頸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著肩部,使病人平穩地轉動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頸椎損傷。
體位擺好後立即清除口咽腔分泌物。即可按照下列三種方法施行徒手開放氣道術,使頭極度後仰,對疑有頸椎骨折者,保持頭頸脊柱一直線,並使頭適度後仰張口。
(1)仰頭舉頦法:搶救者左手掌根放在傷病員前額處,用力下壓使頭部後仰,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傷病員下頦骨處,向上抬起下頦。操作時要注意手指不要壓迫病人頸前部頦下軟組織,以免壓迫氣管,不要使頸部過度伸展。
(2)仰頭抬頸法:傷病員仰卧,撤除枕頭,搶救者一手放在傷病員前額,向後向下按壓,使頭後仰,另一手托住傷病員頸部向上抬頸。
(3)仰頭拉頜法:搶救者在傷病員頭側,雙肘位於傷病員背部同一水平上,用雙手抓住傷病員兩側下頜角,向上牽拉,使下頜向前。同時,使頭部後仰,兩手拇指可將下唇下推,使口腔打開。頭部後仰的程度要求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地面垂直。
(5)開放氣道的三種方法及圖片擴展閱讀
⑴隱匿傷:墜落傷、車禍傷等鈍挫傷容易出現隱匿傷,病人表面「正常」,但很快出現問題,甚至危及生命,如肝、脾、腎破裂出血,心肌損傷、創傷性濕肺、血氣胸等。如有可疑,到醫院檢查、觀察。
⑵顱腦損傷:患者存在頜面損傷、顱底骨折、深昏迷、呼吸困難、口鼻出血或分泌物時,應及時控制氣道、插管。顱腔異物的外露部分不要撥除,要加以保護,用敷料包紮固定。
耳鼻流血不能填塞(因可能為腦脊液),而應及時擦去。抽搐者用安定肌注,昏迷者納洛酮靜滴,顱內高壓者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
⑶燒傷:正燃燒時,勿呼喊、奔跑或赤手撲火,可卧地滾動。盡快將傷面浸入涼水中,但使用冰水不要超過10分鍾。剪掉燒毀或化學物浸濕衣服,立即用冷水沖洗30分鍾;
化學性腐蝕劑燒傷(包括咽、食道燒傷)可用弱酸或弱鹼中和,一時無合適葯液,可用清水稀釋,然後用牛奶或蛋清、植物油來保護粘膜創面;如有呼吸道燒傷,可表現為咳痰、呼吸困難,應早期大劑量用皮質激素,喉梗阻時,及時氣管切開。
生石灰燒傷應去掉顆粒後再沖冼。磷燒傷應將創面浸入水中或用濕紗布覆蓋。沖洗眼時,必須拉開眼臉,暴露上下穹隆。
⑷斷肢:不要急躁在將肢體從機器上撕下,也不能倒轉機器來移出肢體,應停電、拆開機器移出,使用冰袋等低溫保存(肢體和冰隔開以防凍傷)轉運。
⑸脊柱損傷:診斷:局部疼痛、畸形,相應肢體活動障礙或麻木,大小便失禁或陰莖搏起。
⑹體表損傷的處理:急救時應考慮對傷肢實施降溫處理。外行救助者對皮表創傷者推薦使用自來水沖洗傷口。皮膚或眼睛接觸腐蝕性毒物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是最基本和最適當的急救措施。
外行救援者對皮膚破損或損傷者使用抗生素葯膏,並使用三種以上抗生素葯膏要優於使用兩種或單一種抗生素軟膏。
⑺其它:
①開放性喉損傷時,為防止縱隔氣腫,應迅速閉合傷口,紗布填塞壓迫止血,喉或氣管應置入氣管套管或塑料管。
②口腔、頜面部損傷時,應清除口腔異物,解除舌後墜,頜骨移位致窒息者立即復位,昏迷或休克者可取俯卧位。
③大靜脈出血的主要危險是空氣栓塞,應暫用手或綳帶壓迫。
④開放性創傷應用敷料覆蓋。如腸管脫出,可用濕紗布或干凈的碗等覆蓋。
⑤蛇咬傷不要用嘴吸吮,可以用綳帶捆綁患肢(不要太緊)。
⑥銳器刺入不要撥出,應用敷料包紮固定,使銳器不移動(相對於身體)。
3.止血:
①指壓動脈止血法,壓迫顳淺動脈、面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股動脈等出血的近心端。頸總動脈損傷可在鎖骨上方直接將它壓向頸椎橫突。
②加壓包紮止血法,最常用且可靠,即用紗布等覆蓋用力加壓包紮。
③止血帶法,使用橡皮條或布條緊纏肢體止血。注意事項:上臂扎在上1/3或下1/3處,下肢於股骨中下1/3交界處;包紮處應有襯墊;松緊以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合適;每小時應放鬆1到2分鍾。
4.固定:
固定術是為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而實施的。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固定材料多用夾板和三角巾,於緊急時可就地取材,用竹棒、木棍、樹枝等。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刺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要牢靠,松緊適度,皮膚和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
5.搬動和轉運 脊柱損傷搬運時,順應傷員脊柱軸線,使脊柱固定或減少彎曲,滾身移到硬擔架上,取仰卧位。或者2~3人協調一致,平起平放,慎勿彎曲,禁用摟抱或一人抬頭,一人抬足的方法。
頸椎患者:上頸托以防止頸椎繼發損傷,如果沒有頸托,要有專人托扶頭部,沿縱軸向上略加牽引,使頭、頸軀干一同滾動,嚴禁隨便強行搬動頭部,在背部墊上軟枕,使頸部略向後伸展,頭兩側各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
胸椎腰椎患者:胸腰部應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以防止移位,避免繼發損傷。轉運途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感覺、反射以及大小便情況等,尤其要注意呼吸頻率的改變。監護持續的心電監護和氧療,持續的擴容治療和升壓。昏迷、顱腦損傷的傷員應足朝前、頭朝後放置。
❻ 車禍頸部損傷意識障礙心肺復甦應採取哪種方法開放氣道
對於因外傷導致可疑有頸部損傷的傷患者,開放氣道時應使用抬下頜的手法。
仰頭抬頜法有頸部運動可導致繼發性損傷
對於開放氣道最常用的手法--仰頭抬頜法,由於其後仰頭部的動作可能會造成頸髓損傷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推薦使用的。
❼ 醫療急救常識
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救助人還是被救助人都要保持冷靜,不同的危險也有不同的急救要點,下面三種急救方式適合不同的情況。
一、中暑急救急救方法: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
2、使病人仰卧,解開衣領,脫去或松開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應避免直接吹風),以盡快散熱。
3、用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有條件的話用溫水擦拭全身,同時進行皮膚、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解暑。
5、一旦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症狀,應讓病人側卧,頭向後仰,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醫務人員給予緊急救治。
二、燒傷燙傷急救
常見的處理辦法拆虛是:
1、如果燒傷的部位是頭和頸部,則不用包紮,應採用暴露療法,只在創面塗以燒傷葯膏即可,但不可讓鼻涕、眼淚、唾液污染創面。一旦創面遭到嚴重污染,必要時,應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如果燒傷後,水泡已破,且局部被臟物污染,則應用生理鹽水沖洗,周圍也應清潔消毒,然後在創面蓋凡士林紗布和無菌紗布包紮,每2—3日換葯一次。
3、如果燒傷後有水泡形成,最好不要刺破水泡,以免感染,如水泡較大需要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4、對於小面積輕度燒傷,可用冷水及時沖洗局部,以降低溫度,減輕痛感與腫脹。如果燒傷的局部很臟,可用肥皂水沖洗,但不可用力擦洗;蘸干水後,再塗上燙傷膏、紅花油等葯品。
求援
1.冷靜現場指揮,請旁人協助。
2.電話120(應說明地點、傷情、人數、姓名及所需支援事宜等。)
急救優先次序:
1、維持呼吸道暢通。
2、重建呼吸功能---呼吸停止時,施與人工呼吸。
3、重皮悶建循環功能
(1)、心跳停止時,施與心外按摩。
(2)、嚴重 出血者予以止血。
4、預防休克。
5、預防再次受傷。
把握原則
1、將傷患置於正確舒適的姿勢,防止病情惡化。
2、保暖,但避免過熱而出汗。
3、給予傷患心理支持。
4、詳細記錄,並隨時觀察傷患病情的變化。
急救要點
在發生嚴重傷害或有人突然生重病的情況下,緊急呼救的同時:
a.實施快速營救(例如從水中或火場里把受傷者拖出來)。
b.一定要把傷病者放到通風處並進行口對口。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急救技術
❽ 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急救方法,你知道正確的人工呼吸是什麼樣嗎
常空氣中氧濃度約為21%,經呼吸吸入肺後人體大約可利用3%~5%,也就是說,呼出氣中仍含有16%~18%的氧濃度,只要我們在進行人工呼吸時給患者的氣量稍大於正常,使氧含量的人工呼吸作為一種急救技術,可以用於嚴重呼吸衰竭,不能代償者,此時患者仍有心跳,僅需要人工呼吸輔助,在醫院里,醫護人員會使用下面這個工具--球囊面罩(又稱簡易呼吸器)而者復甦機率不足20%。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簡單、容易操作,氣體的交換量大,接當我們面對昏迷或者心臟停止跳動的患者,如果我們幫助使其呼吸道順暢的情況下,患者還沒有自主呼吸,那麼就要對患者進行人工呼枝亂吸,保證患者供氧,防止身體器官因缺氧造成嚴重損肌,使膈肌下移,收縮肋間肌,使肋骨抬高,胸廓前後徑增大。
這幾個動作都增加胸腔的猛廳檔容積,從而產生負壓,讓氣體進入肺內。停止用力,胸廓和膈肌會自動回彈,將氣體呼出。而人工呼吸就是指口對口的對患者送氣,即呼氣。在做人工呼吸前一定要打開患者的氣道,同時要清理口腔的一些分泌物,以防止患者在這個過程中窒息。
❾ 打開氣道的三種方法
1、手指掏出法:適用於口腔內氣道阻塞。急救者用手指伸入口腔內將碎骨片、泥沙、水草、分泌物等掏出來。有條件時可用吸引器吸凈口腔內血液,止血。如果傷員牙關緊閉,可用兩示指從口角處伸入口腔內頂住上下牙齒,兩拇指與示指交叉用力打開口腔,並延伸至上下齒之間,將傷員的口張開。若傷員有嘔吐,在沒有頸椎骨折的情況下,將傷員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入肺而造成窒息或其他並發症的發生。氣道暢通呼吸平穩後, 將舌牽出固定或使用口咽通氣管、鼻咽導管放入口腔後固定,將傷員置於端坐前傾位、側卧或俯卧位,便於咽喉部的引流。
2、托下頜角法:適用於顱腦損傷深昏迷或舌後墜者。急救時將傷員取仰卧位,急救者用雙手同時托起傷員兩下頜角,一面使其頭後仰,一面將下頜骨前移。聞有呼吸異常聲時,迅速用手指扳開上下頜,採用掏出法取出口腔內異物或分泌物,待呼吸暢通後改俯卧位。
3、膈下上腹部推壓法(海姆立克法):此法是排除氣道異物梗阻的首選方法。患者神志清醒時,採取站立或坐位,急救者站在傷病員背後,用雙手臂從傷員腋下至胸前,一手握拳,將拇指關節朝向傷病員上腹部正中劍突下,另一手緊握此手,快速用力向上向內推壓,連續4~6次。患者神志不清時,將患者平卧於地,急救者跪在傷員大腿一側,或兩腿分開跪在傷員大腿兩側,用一手掌根按於傷病員的上腹部正中劍突下,另一手直接放在這只手上,迅速向上向內用力推壓4~6次。
1、判斷意識 雙手拍打患者雙肩並呼叫病人,觀察有無反應。
2、呼救幫助 立即呼叫其他醫務人員幫助搶救,並攜帶除顫儀。
3、判斷心跳、呼吸 掀開棉被,解開外衣,觸摸頸動脈,同時觀察胸廓起伏,判斷心跳、呼吸情況。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復甦,並記錄搶救開始時間。
4、胸外按壓 ①准備:挪開床頭桌,迅速使病人去枕平卧,胸部下墊按壓板,墊腳凳。 ②胸外按壓30次(17秒完成): A.部位: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或劍突上兩橫指 B.手法:採用雙手疊扣法,腕肘關節伸直,利用身體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C.深度:胸骨下陷≥5cm D.頻率:≥100次/分。
5、開放氣道 ①清理呼吸道:將病人頭側向一方,用右手食指清理口腔內異物 ②開放氣道:開放氣道方法為仰面抬頦法、托頜法。常用仰面抬頦法,方法為搶救者左手小魚際置於患者前額,手掌用力向後壓使其頭部後仰,右手中指、食指剪刀式分開放在病人頦下並向上托起,使氣道伸直,頸部損傷者禁用,以免損傷脊髓。
6、人工呼吸 使用簡易呼吸器通氣2次,採用「EC手法」,每6-8秒行人工呼吸1次,8-10次/分,每次呼吸約1秒,通氣約0.5升,可見胸部起伏。
7、持續心肺復甦 持續心肺復甦,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為30:2,以此法周而復始進行,直至復甦。
8、觀察心肺復甦有效指征 ①觀察心跳、呼吸:觸摸頸動脈(10秒),觀察呼吸情況。 ②觀察意識:觀察瞳孔變化、壓眶反應、對光反射。 ③觀察循環:觀察顏面、口唇、甲床紫紺變化、末梢循壞改善情況,測量血壓。 ④判斷復甦成功:繼續給予高級生命支持。
❿ 開放氣道的三種方法
急救開放氣道的操作方法:
1.仰頭舉頦法
搶救者將一手掌小魚際(小拇指側)置於患者前額,下壓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幫助頭部後仰,氣道開放。必要時拇指可輕牽下唇,使口微微張開。
a、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壓頦下軟組織,以免阻塞氣道。
b、不能過度上舉下頦,以免口腔閉合。
c、頭部後仰的程度是以下頜角與耳垂間連線與地面垂直為正確位置。
d、口腔內有異物或嘔吐物,應立即將其清除,但不可佔用過多時間。
e、開放氣道要在3-5秒鍾內完成,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而且在心肺復甦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氣道通暢。
2.仰頭抬頸法 病人仰卧,搶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頸部,另一手以小魚際側下壓患者前額,使其頭後仰,氣道開放。
3.雙手抬頜法
病人平卧,搶救者用雙手從兩側抓緊病人的雙下頜並托起,使頭後仰,下頜骨前移,即可打開氣道。此法適用於頸部有外傷者,以下頜上提為主,不能將病人頭部後仰及左右轉動。注意,頸部有外傷者只能採用雙手抬頜法開放氣道。不宜採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以避免進一步脊髓損傷。
①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壓頦下軟組織,以免阻塞氣道。
②不能過度上舉下頦,以免口腔閉合。
③頭部後仰的程度是以下頜角與耳垂間連線與地面垂直為正確位置。
④口腔內有異物或嘔吐物,應立即將其清除,但不可佔用過多時間。
⑤開放氣道要在3-5秒鍾內完成,而且在心肺復甦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氣道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