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搶護方法

常用的搶護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4 17:48:06

① 滲水的搶護方法

當堤防斷面單薄,背水坡較陡,對於大面積滲水,且堤線較長,全線搶築透水壓滲平台的工作量大時,可以結合導滲溝加間隔透水壓滲平台的方法進行搶護。①沙土壓滲平台:首先將邊坡滲水范圍內的雜草、雜物及松軟表土清除干凈,再用沙礫料填築後戧,要求分層填築密實,每層厚度30cm,頂部高出浸潤線出逸點0.5—1.0m,頂寬2—3m,戧坡一般為1:3—1:5,長度超過滲水堤段兩端至少3m;②梢土壓滲平台。當填築砂礫壓滲平台缺乏足夠料物時,可採用梢土代替沙礫,築成梢土壓浸平台。其外形尺寸以及清基要求與沙土壓滲平台基本相同,梢土壓滲平台厚度為l~1.5m。貼坡段及水平段梢料均為三層,中間層粗,上、下兩層細。

② 在堤壩內出現大面積管涌或管涌群時,宜採用險情搶護方法是( )。

正確答案為:C選項
答案解析:
反濾圍井適用於發生在地面的單個管涌或管涌數目雖多但比較集中的情況;而出現大面積管涌或管涌群時,宜採用反濾層壓蓋的方法進行險情搶護。故本題應選C。

③ 堤壩險情有哪幾種搶護的原則和方法是什麼

超過警戒水位、地下管涌、堤壩塌陷, 白蟻等。搶護的原則和方法搶救隊伍很有經驗。

④ 黃河堵口工程中,常用的搶護方案都有哪些

混凝土路面工程質量控制重點與監理措施:質量控制要點是:厚度、平整度、混凝土強度、抗折、檢查井井蓋;質量控制重點與監理措施是: 1.平整度、混凝土強度、抗折、檢查井井蓋與路面相接、防止檢查井蓋下沉,為此監理首先監控承包人保證道路基層特別是路床的平整度質量,要求本工程負責砼路面施工作業隊伍必須是專業隊伍,禁止承包人在本工程臨時拼湊混凝土施工隊伍。 2.審核施工單位編制的施工方案,監理人員對方案進行討論並提出意見及建議,方案由總監理工程師批准後實施。除審查承包人編制的砼路面施工方案召開專題會議研討外,要對承包人近期施工完成的道路進行質量考察。 3.施工機具的型號、數量的配置是保證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監理將檢查施工單位的施工機具配置是否合理,能否滿足施工要求。要求承包人配備性能和數量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振搗和拉毛機具,並按批準的混凝土澆注工藝和澆注順序施工。 4.監理將嚴格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比,要求承包人在砼作業時,不能滿足監理這一要求的將不同意承包人進行砼路面施工。監理將對進場混凝土嚴密監控,抽查坍落度和外觀質量,凡不符和要求的原料一律清退。 5.為保證砼澆築工作完成後彎拉強度和平整度合格,我監理部將要求施工單位要制定一個可操作的試驗段實施方案,監理工程師將參加試驗段的實施,得到准確的施工工藝參數,可用於指導大面積施工。施工單位要結合混凝土澆築進度計劃,合理安排進場材料,機械數量,要保證足夠的振搗時間,從而確保混凝土平整度和彎拉強度符合設計要求。 6.要求承包人必須制定可靠的措施,保證砼澆注作業的連續性,承包人在砼路面作業時,必須嚴格按規定的工藝攤鋪、振搗、成活、拉毛、養生,要求承包人在砼路面作業時,做好防護工作,防止非施工車輛闖入作業區。 7.監理工程師要對混凝土路面的澆築全過程實施旁站、檢測,並要求施工單位質檢人員到位自檢,過程中發現達不到規定時,要求施工單位及時調整直至符合要求。現場測試人員在監理的監督下要按規定頻率,實施抽檢,取樣和見證試驗。 8.監理將會同業主對混凝土原材料廠家的資質、工藝、業績等進行考核,確保原材料供應質量。監理將對道路上的檢查井、雨水口的位置、高程、施工質量認真檢查,確保其在砼施工中的穩固和混凝土結構厚度。 9.控制砼路面的接縫:縱縫,橫縫(脹縫、縮縫)和施工縫施工。

⑤ 堤防幾大險情是什麼

一、滲水險情
滲水險情:洪水偎堤後,背河坡或堤腳出現表土超市、發軟或有水滲出的現象,稱為滲水險情。險情一般時應有專人觀測,嚴重時應及時搶護,以防發展成管通、漏洞、滑坡等險情。

1.臨水築戧:在滲水堤段臨水破,用粘性土料修築前戧,填築前應將坡上的雜草、樹叢等雜物清除。一般戧頂寬3—5米,高出水面1米,程度超過滲水段兩端5米。若提前有溜時,戧土易被沖走,填築前可採用樁柳或土袋圍堰保護。

2.土工膜截滲:臨水堤坡較平整時,採用土工膜(一布一膜)截滲。將直徑4—5厘米的鋼管固定在土工膜的下端,卷好後將上端系於堤頂木樁上,沿堤坡滾下,並在其上壓蓋土袋。

二、沖塌險情
沖塌險情:洪水偎堤走溜,淘刷堤腳,堤坡失穩,發生坍塌。該險情一般長度大、坍塌快,如不及時搶護,將會沖決堤防。水深溜急坍塌長的堤段,應採用垛或短丁壩群導溜外移,保護堤防。其他沖塌險情可按下述方法搶護。

1.沉柳緩流防沖:適應於堤防臨水坡被淘刷長度較大的險情。維護方法是:用枝葉茂密的柳樹頭,捆紮大塊石頭等重物,順堤從下游向上游,有外到里,依次拋沉。水淺溜緩時可改為掛柳防沖等措施。

2.護坡固腳防沖:當堤防受水沖刷,堤腳或堤坡被沖破壞時,應採用護坡固腳,抑制水流繼續淘刷。搶護方法:在沖刷部位拋投土袋、石塊、柳石枕等防沖物體。拋投從坍塌嚴重部位開始,依次向兩邊展開,拋至坡度穩定為止。

三、風浪險情
風浪險情:汛期河水上漲,水面變寬。當風速較大時,風浪對堤防沖擊力強,輕者造成堤坡坍塌變陡,重者出險滑坡、浸溢等險情,甚至造成決口,應因地制宜,採取具體搶護措施。

1.織物防堤:此法防浪效果好,宜優先使用。用土工織物、篷布或編織布鋪放在堤坡上.,織物地步一般應高出洪水位1.5—2米。為了避免被風浪揭開,織物的四周可用預知混凝土塊、石塊或碎石鎮壓。亦可用繩栓土袋鎮壓。此時土袋應置於水下等風浪影響范圍之外。

2.土袋防浪:此法適用於風浪破壞意境發生的堤段,用編織袋、麻袋或草袋裝土、砂、碎石
或磚等,袋間排擠緊密,上下錯縫,疊鋪在迎水堤坡。

3.掛柳防浪:用柳樹枝頭,要求干枝長1米以上,枝徑0.1米左右,或將幾棵捆紮使用。在堤頂打木樁,樁距2—3米。用雙股10—12號鉛絲或繩將柳頭系在木樁上,在樹杈處捆紮砂(石)袋,使樹梢沉入水下。

四、管涌險情
管涌險情:管涌多發生在背河坡腳附近地面或較遠的潭坑、池塘或窪地。汛期搞水位時,在滲透壓力作用下土中的細顆粒被帶出,落於孔口周圍形成沙環。發現管涌險情後,及時搶護。

1.反慮鋪蓋:在背河大面積出險管涌時,如料源不足,可採用反慮鋪蓋搶護。即在出現管涌的范圍內,分層鋪填透水性好的反慮料,以降低涌水流速,制止地基土顆粒流失。根基所用反慮材料的不同分為砂石反慮鋪蓋和梢料反慮鋪蓋。

2.反慮圍井:對於數目不多個子獨立,或數目雖多,尚未連成大片的管涌群,可用反慮圍井搶護。方法是清除地面雜物並挖除軟泥0.2米,用土袋分層錯縫圍成井狀,井內分層鋪設反慮料(如砂石、梢料),在適當高度設排水管排水。

3.無濾層圍井(俗稱養水盆):當管涌險情嚴重,反慮料一時難以籌措時,可在管涌口強築圍井,抬高井內水位,降低滲透壓力,制止滲透破壞,以穩定管涌險情,在適當高度設排水管排水。

4.背河月堤:當背河堤腳附近出險分布范圍較大的管涌群是,可在背河堤腳出險范圍外用土或土袋搶築月堤。積蓄漏水,抬高水位反壓,制止涌水帶出砂粒,在適當高度設排水管排水。

六、滑坡險情
滑坡險情:堤防滑坡又稱脫坡,一般是由於水流淘刷、內部滲水作用或頂部壓載造成的。堤防滑坡後堤身斷面變窄,水流滲徑變短,可誘發其他險情,險情發現後,應查明原因,及時搶護。

1.固腳阻滑:背河滑坡時,將土袋、塊石、鉛絲籠等重物堆放在滑坡體邊腳,使其能起阻止繼續下滑和固腳的雙重作用。同時移走滑動面上部和堤頂的重物,並削緩陡坡。

2.慮水土撐:適應於堤防背水坡范圍較大、險情較重、取土困難的滑坡搶護。在滑坡體上順坡挖溝,溝內作反慮,填築透水性大的砂料,分層夯實而成土撐。一般每條土撐順堤方向長10米,頂寬5—8米,邊坡1:3—1:5,土撐間距8—10米。

七、裂縫險情
裂縫險情:堤防裂縫時常見的一種險情,優勢也是其他險情的預兆,危害較大的有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發現縱向裂縫要專人觀測和維護,發展較快的要採取搶護措施。橫向裂縫危害最大,一經發現必須迅速搶護。

1.橫牆隔斷:適用於橫向的裂縫搶險。除沿裂縫方向開挖溝槽外,還每隔3—5米開挖一條橫向溝槽,溝槽內用粘土分層回填夯實。如裂縫已與河水相通,開挖溝槽前,應採取前戧截留措施。

2.土工膜蓋堵:當河水可能侵入縫內時,可將符合土工膜在臨水裂縫處全面鋪設,並在其上壓蓋土袋,使裂縫與水隔離,起到截滲作用。同時,在背水堤坡鋪設反慮布,上壓碎石。然後再採用橫牆隔斷法處理。

八、漏洞險情
漏洞險情:漏洞是貫穿堤身或堤基的流水通道。多沙土質堤防,抗沖能力弱,漏洞擴大迅速,極易造成缺口。當發現漏洞後,必須盡快查出進水口,全力以赴,迅速搶堵。同時,在背河出水口採取反慮導滲措施,以緩和險情,搶堵後應有專人觀察.

1塞堵漏洞:當探測到漏洞進口位置時,應優先採取堵塞法。塞堵料物有軟楔、草捆、水布袋、軟罩等。在有效控制漏洞險情的發展後,應及時用粘性土封堵閉氣,做前戧加固。

2.軟簾蓋堵:當知道漏洞進口大致位置且附近無樹木雜物時,可採用軟簾蓋堵。軟簾可用土工布或篷布製作。搶險時沿臨水堤肩,順坡鋪蓋洞口,或從船上鋪放,然後拋壓土工包、土工兜或土袋,再填壓土料。修成前戧。

⑥ 大壩滑坡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1、滑坡產生的原因

大壩的臨水面與背水面壩坡均有發生滑坡的可能,因其所處位置不同,產生滑坡的原因也不同,現分述如下。

(1)臨水面滑坡的主要原因

①壩腳灘地迎流頂沖坍塌,崩岸逼近壩腳,壩腳失穩引起滑坡。

②水位消退時,壩身飽水,容重增加,在滲流作用下,使堤坡滑動力加大,抗滑力減小。壩坡失去平衡而滑坡。

③汛期風浪沖毀護坡,浸蝕壩身引起的局部滑坡。

(2)背水面滑坡的主要原因

①壩身滲水飽和而引起的滑坡。通常在設計水位以下,壩身的滲水是穩定的,然而,在汛期洪水位超過設計水位或接近設計水位時,壩身的抗滑穩定性降低或達到最低值。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最終導致坡。

②在遭遇暴雨或長期降雨而引起的滑坡。汛期水位較高,壩身的安全系數降低,如遭遇暴雨或長時間連續降雨,壩身飽水程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對於已產生了縱向裂縫(沉降縫)的壩段,雨水沿裂縫很容易地滲透到大壩的深部,裂縫附近的土體因浸水而軟化,強度降低,最終導致滑坡。

③壩腳失去支撐而引起的滑坡。平時不注意壩腳保護,更有甚者,在壩腳下挖塘,或未將緊靠壩腳的水塘及時回填等,這種地方是大壩的薄弱地段,壩腳下的水塘就是將來滑坡的出口。

2、大壩滑坡的預兆

汛期堤防出現了下列情況時,必須引起注意。

(1)壩頂與壩坡出現縱向裂縫

汛期一旦發現壩頂或壩坡出現了與壩軸線平行而較長的縱向裂縫時,必須引起高度警惕,仔細觀察,並做必要的測試,如縫長、縫寬、縫深,縫的走向以及縫隙兩側的高差等,必要時要連續數日進行測試並做詳細記錄。出現下列情況時,發生滑坡的可能性很大。

①裂縫左右兩側出現明顯的高差,其中位於離壩頂中心遠的一側低,而靠近壩中心的一側高。
②裂縫開度繼續增大。
③裂縫的尾部走向出現了明顯的向下彎曲的趨勢。

④從發現第一條裂縫起,在幾天之內與該裂縫平行的方向相繼出現數道裂縫。
⑤發現裂縫兩側土體明顯濕潤,甚至發現裂縫中滲水。

(2)壩腳處地面變形異常

滑坡發生之前,滑動體沿著滑動面已經產生移動,在滑動體的出口處,滑動體與非滑動體相對變形突然增大,使出口處地面變形出現異常。

①壩腳下或壩腳下某一范圍隆起。可以在壩腳或離壩腳一定距離處打一排或兩排木樁,測這些木樁的高程或水平位移來判斷壩腳處隆起和水平位移量。

②壩腳下某一范圍內明顯潮濕,變軟發泡。

3、臨水面滑坡的搶護方法

(1)臨水面滑坡搶護的基本原則

搶護的基本原則是:盡量增加抗滑力,盡快減小下滑力。具體地說,「上部削坡,下部固坡」,先固腳,後削坡。

(2)臨水面滑坡搶護的基本方法

汛期臨水面水位較高,採用的搶護方法,必須考慮水下施工問題。

①增加抗滑力的方法

a、做土石戧台。在滑坡阻滑體部分做土石戧台,滑坡阻滑體部位一時難以精確劃定,最簡單的辦法是,戧台從壩腳往上做,分二級,第一級厚度1.5~2.0m,第二級厚度1.0~1.5m。採用本搶護方案的基本條件是:壩腳前未出現坍塌險情,壩腳前灘地是穩定的。

b、做石撐。當做土石戧台有困難時,比如滑坡段較長,土石料緊缺時,應做石撐臨時穩定滑坡。該法適用於滑坡段較長,水位較高。採用此法的基本條件與做土石戧台的基本條件相同。石撐寬度4~6m,坡比1:5,撐頂高度不宜高於滑坡體的中點高度,石撐底腳邊線應超出滑坡下口3m以遠。石撐的間隔不宜大於10m。

c、壩腳壓重,保證滑動體穩定,制止滑動進一步發展。滑坡是由於坍塌而引起的,那麼,首先要制止坍塌的繼續發展,最簡單的辦法是堤腳拋石塊、石籠、編織袋裝土石等抗沖壓重材料,在極短的時間內制止崩岸與坍塌進一步發展。

②背水坡貼坡補強

當臨水面水位較高,風浪大,做土石戧台、石撐等有困難時,應在背水坡及時貼坡補強。貼坡的厚度應視臨水面滑坡的嚴重程度而定,一般應大於滑坡的厚度,貼坡的坡度應比背水坡的設計坡度略緩—些。貼坡材料應選用透水的材料,如沙、沙壤土等。如沒有透水材料,必須做好貼坡與原堤坡間的反濾層,以保證堤身在滲透條件不被破壞。背水坡貼坡的長度要超過滑坡兩端各3m以上。

4、背水面滑坡的搶護方法

(1)險情說明

當壩背水坡發生嚴重散浸,沒有及時處理,時間拖久,則在散浸壩段的壩頂或內肩、內坡,發生向壩腳下挫的弧形裂縫,隨著土壤結構被破壞,內坡就整塊的向下滑動,形成滑動部分下挫,坡腳土壤上鼓的險象。有時僅是獨坡滑動,有時也會推動坡腳土層一起滑動。

(2)原因分析

背水側脫坡與散浸有聯帶關系,散浸嚴重的壩段,壩坡浸水飽和,土的抗剪強度降低,壩坡穩定破壞,兼壩腳基礎虛軟,又臨水塘湖沼,阻滑力減弱,當它不能支持堤坡滑動土體時,就產生脫坡。

(3)搶護原則

產生背水側脫坡的主要原因是滲水降低了壩坡土體的抗剪強度。所以搶護原則是首先消除已滑動的壩坡中的滲水,部分恢復滑動土體的抗剪強度,使壩坡穩定,再進行還坡加固。

(4)搶護方法

搶護脫坡的基本方法是開溝導滲,填塘固基,加土還坡,外幫截滲。同時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分別用不同方法加以處理。

在這里應當指出,有些地方採用打樁方法搶救脫坡,是不妥當的。它不但不能抵抗滑坡土體所產生的巨大推力,反而容易促使滑坡發展。現將幾種常用效果顯著的搶救方法列述如下:

①透水土撐

應用范圍:若脫坡壩段,范圍較大,可沿脫坡壩段做若干透水性土撐。具體尺寸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施工方法:

a、在築土撐部位,將脫坡鬆土削成斜坡後挖溝,在溝內放置濾水材料,如砂石、磚渣等。

b、若壩基不好,土撐坡腳要拋石或用袋土固腳,但應注意不要將溝內滲水阻塞。

c、土撐寬度要看水情、險情與取土難易而定。一般寬度5~8米,坡比1:5,撐頂高度一般在洪水位以下0.5-1.0米。

d、填土要打碎,夯實。

②透水壓浸台

應用范圍:

大壩斷面不足,脫坡嚴重,附近有土可取,缺乏砂石之處。

施工方法:

a、做法與透水土撐相同。但在布置上透水壓浸台是全面修築,而透水土撐是分段修築。

b、同散浸透水壓浸台的施工方法。

③外幫

背水脫坡嚴重,范圍又較廣,在壩後搶築透水壓浸台、開溝導滲等工程,需要時間。如臨水側壩腳有灘,在搶護背水坡的同時,可在臨水側加做粘土外幫,以減少滲水,緩和險情,便於爭取時間,完成內坡搶護工作。

⑦ 防洪常識知多少

防汛 汛期防止洪水成災的各項修守工作。如對堤防、閘、壩、鐵路、橋梁等進行的防守和險情搶修。防汛要本著「以防為主,防重於搶」的原則,把各項防汛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檢查,報汛,組織搶險隊伍,物料准備和技術准備 防洪 研究洪水規律與洪災特點,並採取各種對策,以盡量減輕或防止洪水危害的一項水利工作。防洪工作的內容主要有:防洪規劃與建設,防洪設施的管理與運用,汛期防守與搶險,洪水預報與調度,災後工作等。還包括防凌工作。
澇災:由於本地降水過多,地面徑流不能及時排除,農田積水超過作物耐淹能力,造成農業減產的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原因是,積水深度過大,時間過長,使土壤中的空氣相繼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氣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難,並產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災:洪災是由於江、河、湖、庫水位猛漲,堤壩漫溢或潰決,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災害。澇災除對農業造成重大災害外,還會造成工業甚至生命財產的損失。

澇災與洪災的共同點是地表積水(或徑流)過多,區別是澇災因本地降水過多而造成,洪災則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什麼是洪水?

洪水是一種峰高量大、水位急劇上漲的自然現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濱河口的風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什麼是防洪規劃?

防洪規劃就是在研究流域洪水特性及其影響的基礎上,根據流域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狀況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防洪標准,通過分析比較,合理選定防洪方案,從而確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什麼是防洪調度?

防洪調度就是通過蓄、泄、滯、分等措施,人為改變天然洪水的時、空分布規律,以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

什麼是除澇標准?

除澇標準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內排除。它是設計排水系統的主要依據。

「厄爾尼諾」是什麼?

位於南緯4~14°的秘魯是世界上產魚的大國之一,這個國家的魚粉產量佔世界首位。這是由於秘魯沿海存在著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說,在那一帶海區里,除水平流動的海流外,還有不斷地從海底深層向海面涌升上來的上升流,這種上升流能把海底豐富的磷酸鹽和其他營養鹽分帶到海洋上層,滋養著世界上著名的秘魯漁場。如果這支上升流減弱或是消失,這樣,臨近赤道區的暖流就會入侵,引起秘魯沿岸海域的水溫升高,這種現象大約隔幾年就會在聖誕節前後發生,當地居民把這種暖流的季節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溫升高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現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圍只能到達南緯幾度,待到來年3月,海面水溫又恢復常態,對長期生活在這里的魚類和鳥類沒有多大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各年發生的狀況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離遠些,有的年分則近些。暖水入侵強盛時,可抵達南緯十幾度,這時秘魯沿岸水溫就會迅速增高,生活在這一海域里適應冷水環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種魚類,就會因環境的突變而大量死亡,與此同時,以魚為食的各種海鳥,也會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經多年觀測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不僅對秘魯沿岸帶來災害,甚至影響到全球氣候的異常。每當厄爾尼諾現象嚴重時,常發現全球一些地區或是暴雨成災、洪水泛濫,而另外一些地區則是久旱無雨,農業歉收。科學家們把這種帶有全球性的氣候變異與厄爾尼諾現象緊密聯系起來,發現它們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聯,全球氣候異常的前兆往往可以從上年或年初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狀況中找到。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機制也有了新的認識,對厄爾尼諾現象最初含義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只有發生在中、東赤道太平洋地區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升高,通常要持續一年以上的增溫現象才稱為厄爾尼諾現象。

如何施行管涌的搶護

管涌的搶護原則

長江中下游地區搶護管涌險情的實踐經驗證明,處理管涌的原則應以制止涌水帶砂,而留有滲水出路。這樣既可使粉砂、細砂不再被破壞,又可以降低附近滲水壓力,使險情得以穩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潰口的極為明顯和常見的原因,但對它的危險性仍有認識不足,措施不當,或麻痹蔬忽,貽誤時機的。如採取大圍井而搶築不及,或圍高井倒塌者都曾造成決堤災害,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損失。歷史的慘痛教訓必須牢記。

管涌的搶護方法

管涌固然是嚴重險情,我們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對等,及時處理,是可以搶護脫險的。下面介紹1954年以來搶護管涌的有效方法:

1.在冒水孔周圍,用土袋圍成低堰。孔內填反濾料,最好是按級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後填塊石(圖2)。 圖2 這樣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帶出,但由於涌水,粗 砂 往往填不進去,則可先填碎石、塊石,以殺涌水之勢,再按級配填築,略高於原在地面。如附近無適用石料,可以磚渣代替。如一次末能達到制止帶砂。可以清除部分上層粗填料,再按上述級配填築直到滲水暢流,無砂粒帶出為止。反濾料填好後,仍需注意防守,如發現填料下沉,可以繼續填塊石料,直到穩定為止(見右圖)。

2.同上述方法,但不築圍堰,直接填反濾料也可。

3.如因管涌,堤防基土流失過多,導致堤身裂縫下挫,是潰口性險情,應及時予以翻築加固。

4.搶護脫險後仍應加強防守,觀測周圍的變化和滲水流量與江水消長的關系,以供汛後處理作參考。

如何施行散浸的搶護

散浸的搶護原則

以「臨河截滲,背河導滲」,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為原則。臨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幫,可以減少滲到堤里去的水;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濾,可以使已經滲到堤里的水流出,而不帶走土粒,這樣可以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

散浸的搶護方法

發現散浸險情後,應查明發生原因和險情程度,如堤內坡出現散浸,但坡面只有輕微的窨潮或滲出少量清水,堤身穩定,險情並無發展,可以嚴密監視,暫不處理。如堤坡滲水嚴重或發生浸水集中沖刷現象,說明險情在逐漸發展,則需加以搶護。搶護方法以導滲為主。如外灘較寬,附近有黏土可取,險情又很嚴重,則需兼用外幫防滲,內坡導滲的方法,切忌在堤內坡用粘性土料做壓浸台。 汛前消滅隱患,對防止在汛期中發生散浸、跌窩和漏洞險情,亦是一項及其重要的工作。例如荊江大堤的白蟻隱患,修防部門就專門成立了滅蟻隊進行追探、抽槽、翻築,大大減輕了汛期中的散浸,跌窩和漏洞險情。

如何施行跌窩的搶護

跌窩的搶護原則

跌窩是局部陷落,以防止水流浸蝕繼續擴大,應及時予以翻填。又因它常伴隨漏洞而發生,故宜配合漏洞險情進行處理。

跌窩的搶護方法

將荊江大堤對於跌窩搶護的經驗作為處理跌窩的參考:

1.跌窩發生在堤頂附近內坡,跌窩內沒有漏洞,將坑內鬆土清除,用好土填實還原即可(圖1)。

2.跌窩發生在堤內坡,堤外面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窩,應配合搶堵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如果必須與外堵漏源同時進行搶救時,可將跌窩內鬆土清除,回填粗砂、瓜米石、磚渣、卵石等做成倒濾井,以制止漏水帶出泥土,穩定險情(圖2)。(汛後水落應隨即翻築跌窩,窩內漏洞可追趕翻築的應予追趕翻築,再將跌窩內鬆土清除,予以回填夯實。)

3.跌窩發生在堤外高灘或外坡上,堤內並發生有漏洞的,可先在外灘上築袋土圍堰高出水面,抽干圍堰內積水,沿跌窩部分進行翻挖,找出漏源,清除隱患後,予以回填(圖3)。

4.如跌窩發生在堤身單薄、堤面較窄的堤頂上,挖填前應加做外幫,以保證開挖時的安全。開挖時應先清除隱患,有漏洞的,要先將上口堵好,再回填夯實(圖4)。

5.如跌窩發生在外坡水下部分,可用袋土、棉絮等物將跌窩填實,再加做外幫(圖5)。

如何施行內脫坡的搶護

內脫坡的搶護原則

產生內脫坡的主要原因是滲水降低了堤坡土體的抗剪強度。所以搶護原則是首先消除已滑動的堤坡中的滲水,部分恢復滑動土體的抗剪強度,使堤坡穩定。再進行還坡加固。

內脫坡的搶護方法

搶護脫坡的基本方法是開溝導滲,填塘固基,加土還坡,外幫截滲。同時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分別用不同方法加以處理。 在這里應當指出,有些地方採用打樁方法搶救脫坡,是不妥當的。它不但不能抵抗滑坡土體所產生的巨大推力,反而容易促使滑坡發展。因此,我們不主張用打樁方法搶救脫坡。現將幾種常用效果顯著的搶救方法列述如下:

1.透水土撐(圖1)

應用范圍:

若脫坡堤段,范圍較大,可沿脫坡堤段做若干透水性土撐。具體尺寸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這種方法在1954年荊江分洪區圍堤、荊江大堤和武漢市堤防都是行之有效的。

施工方法:

①在築土撐部位,將脫坡鬆土削成斜坡後挖溝,在溝內放置濾水材料,如砂石、磚渣、蘆葦等。 ②若堤基不好,土撐坡腳要拋石或用袋土固腳,但應注意不要將溝內滲水阻塞。 ③土撐寬度要看水情、險情與取土難易而定。一般寬度5~8米,坡比1:5,撐頂高度一般在洪水位以下0.5-1.0米。 ④填土要打碎,硪實。

2.透水壓浸台(圖2)

應用范圍:

堤防斷面不足,脫坡嚴重,附近有土可取,缺乏砂石之處。

施工方法:

①做法與透水土撐相同。但在布置上透水壓浸台是全面修築,而透水土撐是分段修築。 ②見散浸節透水壓浸台的施工方法。

3.外幫

內脫坡嚴重,范圍又較廣,在堤內搶築透水壓浸台、開溝導滲等工程,需要時間。如有外灘,在搶護內坡的同時,可在外坡加做黏土外幫,以減少滲水,緩和險情,便於爭取時間,完成內坡搶護工作。

4.各種搶護方法配合運用

如內坡大范圍內滲水嚴重,同時發生漏洞、脫坡等險情,情況復雜緊急時,不能用單純的一種搶護措施來解決,應研究選擇幾種適合險情、堤情的搶救方法配合運用,同時要做到胸中有數、情況明、決心大。1954年汛期搶險經驗證明,這樣多種方法同時配合運用,都是有效而成功的。例如: 荊江大堤金拖段董家拐內脫坡特險,就是採用了開溝導滲、用土袋及散土搶築外幫防滲、填塘固基及加做土撐、在排淤固基阻止滑挫的基礎上,連接土撐加土還坡、在渾水漏洞處,做圍井填反濾料,並在外坡加長外幫等措施,安全脫險,取得了成功。 武漢市武青堤的大脫坡,就是採用了用袋土搶做外幫、在堤內坡腳水塘中用塊石拋壓固腳,或用干土擠淤、用蘆柴和砂石在內坡做導滲溝、濾水還坡。結果也完全獲得了勝利。

如何施行漏洞的搶護

漏洞的搶護原則

由於漏洞一般在迎水坡有洞口,所以搶護應以外堵為主,視情況在堤內出口用倒濾井為輔,或兩者兼施的原則。 處理漏洞絕對不能採用在漏洞出口打樁,或填土封壓的辦法。這樣做只會促使險情的擴大惡化。在堤內漏洞出口處圍井蓄水以平衡水壓,理論上固然可行,但如出口發生在堤坡下部或堤腳附近,如靠圍井蓄水平衡水壓,勢必圍井高大,一時難以築成,而且井體單薄,蓄水後倒塌,則更促使險情突然惡化。這些情況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漏洞的搶護方法

1.堤外堵塞(圖1) 對漏洞的搶護,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但要堵塞洞口,必須先探明洞口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多少。尋找洞口的方法可用輕浮物撒在堤外水面,這樣可以發現水面漩渦找到洞口。或潛水摸探。但為了安全,潛水摸洞人員必須用繩索系著,以免被水流吸進洞內。找到洞口後,應即堵塞。洞小的可先用鐵鍋扣住,或用棉衣、棉絮等將洞口堵住;洞口較大或周圍有幾個洞的可以用棉被張開順堤坡拖下蓋住洞口;如漏洞系漏口或陰溝,可以先用布袋裝土,任其吸進,再用木楔包以棉絮塞緊洞口,覆以棉絮。按上面方法將洞口堵住後,然後再壓土袋,澆土做外幫,高出水面。

如堤外無明顯洞口,也可以用含水量較高的粘土順坡拋填,這樣做可以減少滲水浸入。

外堵漏洞切忌亂拋塊石土袋,以免架空,增加堵塞漏洞的困難。

2.做倒濾井

在堤外堵塞的同時,堤內漏洞也要做到井。特別是漏洞發生在堤腳平地,出現渾水兼帶有粉砂、細砂之類,一時難於判明是漏洞還是管涌的情況下,更必須按搶護管涌填做倒濾井的辦法來處理。只要倒濾層保住堤身的填土不流失,險情也就能穩定下來了。

3.開巷斷截(抽槽翻築)(圖2)

開巷斷截是較徹底但也是最危險的辦法。只有在萬不得已,而且具備充分和必要的條件(如堤身面寬,堤身大,人力器材足夠等)的情況下,才能採取這個辦法。最好是能夠在水位稍退的汛隙,突擊進行,水位過高時不宜進行。施工時必須高度集中力量,加倍注意填築質量。

開巷是在堤頂挖槽,深到漏洞以下,其抽槽寬度以能適合開挖工作的最低寬度為限,尤以開深槽更要謹慎從事(圖2)

⑧ 衛生間牆滲水已經貼好瓷磚,如何解決

一、先找到原因,有兩種可能

1、牆內暗管漏水了。

2、牆面防水沒做好。

二、判斷辦法:

衛生間停用兩天,如果還是漏水,十有八九是牆內暗管漏水了。

如果不漏水,說明是牆面防水沒有做好。

三、維修方法:

如果是1,找專業師傅吧。

如果是2,買些勾縫劑,瓷磚防水劑,重填勾縫後,刷上防水劑即可。

⑨ 堤壩發生管涌險情如何處置為什麼

清水表示土體尚未發生破壞,滲透坡降不大,尚未突破允許限度 !

管涌的處理方法
管涌又叫翻沙鼓水,是在滲流作用下,土體細顆粒沿骨架顆粒形成的孔隙湧出的現象.孔隙周圍多形成隆起的沙環.管涌發生時,水面出現翻花,隨著上游水位升高,持續時間延長,險情不斷惡化,大量涌水翻沙,使堤防、水閘地基土壤骨架破壞,孔道擴大,基土被淘空,引起建築物塌陷,造成決堤、垮壩、倒閘等事故。
發生原因:
(1)堤壩、水閘地基土壤級配缺少某些中間粒徑的非粘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點滲透坡降大於土壤允許值時,地基土體中較細土粒被滲流推動帶走形成管涌;
(2)基礎土層中含有強透水層,上面覆蓋的土層壓重不夠;
(3)工程防滲或排水(滲)設施效能低或損壞失效。
搶護原則:臨截背導,導壓兼施,降低滲壓,防止滲流帶出泥沙。
搶護方法:
(1)反濾圍井:在冒水孔周圍壘土袋,築成圍井。井壁底與地面緊密接觸。井內按三層反濾要求分層鋪墊沙石或柴草濾料。在井口安設排水管,將參出的清水引走,以防溢流沖塌井壁。如遇涌水勢猛量大粗沙壓不住,可先填碎石、塊石消殺水勢,再按反濾要求鋪填濾料,注意觀察防守,填料下沉,則繼續加填,直到穩定為止。此法適應於地基土質較好,管涌集中出現,險情較嚴重情況。
(2)養水盆:在管涌周圍用土袋壘成圍井,井中不填反濾料,井壁須不漏水(以抬高井中水位)。如險情面積較大,險口附近地基良好時,可築成土堤,形成一個蓄水池(即養水盆),不使滲水流走,蓄水抬高井(池)內水位,以減小臨背水位差,制止險情發展。此法適用於臨背水位差小、高水位持續時間短的情況,也可與反濾井結合處理。
(3)濾水壓浸台:在大片管涌面 上分層鋪填粗沙、石屑、碎石----下細上粗每層厚20cm左右,最後壓塊石或土袋。如缺乏沙石料可用秸柳作成柴排(厚15cm~30cm),再壓塊石或土袋,袋上也可再壓沙料,厚度以不使柴草壓辱太緊為限。此法適用於管涌數目多,出現范圍較大的情況。如系水下發生管涌,切不可將水抽干再填料,以免險情惡化。
流土為另一種滲透變形形式。在非粘性土中流土表現為顆粒群的同時運動如泉眼群、沙沸、土體翻滾等最終被滲流托起在粘性土中表現為土塊隆起膨脹、浮動、斷裂等險情。搶護方法與管涌同。
管涌、流土險情的發展將導致堤身裂縫、沉陷。在搶護管涌的同時應迅速搶護堤身險情。外側閉滲,防洪水沿孔隙滲漏;加固加高堤身,防洪水漫溢。

⑩ 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惟會稽盛孝章尚存。

防汛搶險知識

--------------------------------------------------------------------------------

時間: 2008年09月26日17時59分 來源:

第一章 堤壩險情搶護方案的制訂
一、堤壩常遇險情程度評估
正確判別堤壩險情,才能進行科學、有效的搶護,取得搶險成功。險情重大,如果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就可能貽誤戰機,造成險情惡化。反之,如果對輕微險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待到發生較大或嚴重險情時,就可能人困馬乏,料物短缺,也會釀成嚴重後果。因此有必要對堤壩出現的險情進行恰當的分類、評估,區別險情的輕重緩急,以便採取適當有效的搶護措施。
在搶險實踐中,通常定性地把險情分為三類:一類是:一般險情,險象尚不明顯;二類是:較大險情,險情較重,且有繼續發展趨勢;三類是重大險情,險情十分嚴重,在很短時間內,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各種險情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很難進行定量的判斷。為便於險情程度劃分並促進險情程度劃分的規范化,表1給出了堤防工程險情程度劃分的參考意見,把各類險情劃分為:重大險情、較大險情和一般險情三種情況,建議適用於I~III級堤防,不適用於水庫大壩。
二、搶護方案的制訂
防汛搶險時間緊,困難多,風險大。應遵循「搶早、搶小、搶了」的原則,爭取主動,把險情消滅在萌芽狀態或發展階段。因此,在出現重大險情時,應根據當時條件,採取臨時應急措施,盡快盡力進行搶護,以控制險情進一步惡化,爭取搶險時間。在採取臨時措施的同時,應抓緊研究制定完善的搶護方案。
1、險情鑒別與出險原因分析
正確的險情鑒別及原因分析,是進行搶險的基礎。只有對險情有正確的認識,選用搶險方法才有針對性。因此,首先要根據險情特徵判定險情類別和嚴重程度,准確地判斷出險原因。如果不認真分析原因,採取措施不當,或拖延搶險時間,不但不能把發生的險情搶護好,反而可能使險情加劇,甚至造成壩潰決。
2、預估險情發展趨勢
險情的發展往往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的過程。在制定搶險方案前,必須對險情的發生、發展有一個准確的預估,才能使搶險方案有實施的基礎。如果險情發展很快,不允許稍有延緩,則應根據現有條件,快速制定方案,盡快進行搶護,與此同時,還應從壞處打算,制定出第二、第三方案,以便第一、第二方案萬一搶護失敗,能有相應的措施跟上,如果條件許可,幾種方案可同時進行。
3、制訂搶險方案
依據上述判定的險情類別和出險原因、險情發展速度以及險情所在堤段的地形地質特點,與現有的可能調集到的人力、物力以及搶險人員的技術水平等,因地制宜地選擇一種或幾種搶險措施。在具體擬定搶護方案時,要積極慎重,既要樹立信心,又要有科學的態度。
4、制定實施辦法
搶險方案擬定以後,要把它落到實處,這就需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包括組織,如有重大險情發生,應迅速成立搶險專門組織(如成立搶險指揮部),分析判斷險情和出險原因,研究搶險方案,籌集人力、物料,立即全力以赴投入搶護,指揮人員、技術人員、技工、民工等各類人員的具體分工,工具、料物供應,照明、交通、通訊及生活的保障等等。
5、守護監視
在險情經過搶護穩定以後,應繼續守護觀察,密切注視險情的發展變化。險情的發生,其情況往往是比較復雜的,一處工程出險,說明該堤段肯定有缺陷;一處險情搶護穩定後,還可能出現新的險情。

表1 堤防工程險情程度劃分參考表
重大險情 較大險情 一般險情
風浪 風浪淘刷或浪坎10~20cm
滲水 滲渾水或滲清水,但出逸點較高 滲較多清水,出逸點不太高,有少量沙粒流動 滲清水,出逸點不高,無沙粒流動
漏洞 貫穿堤防的漏水洞 尚未發現漏水的各類孔洞
跌窩 經鑒定與滲水、管涌有直接關系,或坍塌持續發展,或坍塌體積較大;或沉降值遠大於計算的允許值 背水側有滲水、管涌 背水側無滲水、管涌,或坍塌不發展,或坍塌體積小、坍塌位置較高
管涌(翻沙鼓水、泡泉) 距堤腳的距離小於15倍水位差(或100m以內),出渾水;計算的水力坡降大於允許坡降 距堤腳100~200m,出渾水,出水口直徑、出水量較大
裂縫 貫穿性橫縫 縱向裂縫
滑坡 深層滑坡或較大面積的深層滑坡;計算的安全系數小於允許值 小范圍淺層滑坡 淺層裂縫,或縫寬較細,或長度較短
漫溢 各種情況
崩岸 主流頂沖嚴重,堤腳附近無灘地,或灘地較窄且崩岸發展較快 堤腳附近有一定寬度的灘地,且崩岸發展速度不快
穿堤建設物接觸沖刷 剛體建築物與土體結合部位出現滲流,出口無反濾保護

高洪水位時風大浪高,堤(壩)迎水坡受風浪沖擊,連續淘刷,侵蝕堤身,嚴重時有決堤危險。防風浪搶護的基本原則是:削浪防沖,保護堤岸。
一、風浪險情的搶護方法
1、河段封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第四十五條,當宣布進入緊急防汛期,必要時,公安、交通等部門可按防汛指揮機構的決定依法實施水面交通管制,對部分或全部河段實行封航措施,消除船舶航行波浪的危害。如1998年汛期,長江幹流就實行了較長時間的封航,避免了船行波對堤防的沖擊。
2、土(砂、石)袋防護
用編織袋、麻袋或草袋裝土、沙、碎石或碎磚等,平鋪迎水堤坡。此法適於土堤抗沖能力差,缺少柳、秸等軟料,風浪破壞較嚴重的堤段,4級風可用土、沙袋,6級以上風浪應使用石袋。除此之外還可用工織物、柳箔、柴草(樁柳)等進行堤壩防護

3.柳枝消浪
凡沿江河湖泊堤防種植柳樹較多的地方可用此法。用大柳樹枝葉多的上部,要求干長lm以上,枝徑0.1m左右,也可幾棵捆紮使用,在堤頂打木樁,其長1.5~2m,直徑0.1~0.15m,樁距2~3m。用8號鉛絲或繩子把柳枝乾的頭部系在木樁上,樹梢伸向堤外,並在樹杈處捆紮石(沙)袋,使樹梢沉入水下,順堤邊坡推柳入水。此法一般在4~5級風浪下,枝梢面大,消浪作用較好,但要注意枝杈搖動損壞坡面。根據削浪所用材料不同,分為枕排消浪、湖草排消浪、木排消浪等措施。

二、注意事項
汛期堤壩臨水坡防止風浪沖擊破壞所採用的柳枕、排、土袋或梢料等防護措施,大多需要打樁來固定,因此要求樁距要疏,不宜打得過深,以免過多或過深破壞堤壩土體結構,影響堤壩抗洪能力。

滲水險情的搶護
土質堤壩在擋水後,水流過堤身向堤內坡方向滲透,是自然規律,滲水,俗稱「散浸」是堤防常見的險情之一。如果修築堤壩時土料選擇不當、堤身斷面單薄或施工質量等方面的原因,在汛期或高水位持續的情況下,滲透到堤內的水較多,浸潤線相應抬高,造成堤背水坡出逸點以下土體濕潤或發軟,可能發展成為沖刷、滑破、流土等險情。

滲水的搶護原則應是「前堵後排」,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為基本原則。
一、滲水險情的搶護方法
1、臨水側拋粘土截滲
當水流流速和水深不大且有粘性土料時,可採用臨水面拋填粘土截滲。拋填可從堤肩由上向下拋,也可用船隻拋填。當水深較大或流速較大時,可先在堤腳處拋填土袋構築潛堰,再在土袋潛堰內拋粘土。此外還可用復合土工膜進行臨水面截滲措施等。

2、背水坡反濾溝導滲
當堤背水坡大面積嚴重滲水,在臨水側迅速做截滲有困難時,只要背水坡無脫坡或滲水變渾情況,可在背水坡及其坡腳處開挖導滲溝,排走背水坡表面土體中的滲水,恢復土體的抗剪強度,控制險情的發展。
根據反濾溝內所填反濾料的不同,反濾導滲溝可分為三種:一是在導滲溝內鋪設土工織物,其上回填一般的透水料,稱為土工織物導滲溝。二是在導滲溝內填沙石料,稱為沙石導滲溝。三是因地制宜地選用一些梢料作為導滲溝的反濾料,稱為梢料導滲溝。
導滲溝的布置形式可分為縱橫溝、「Y」字形溝和「人」字形溝等。以「人」字形溝的應用最為廣泛,效果最好,如圖5所示。

此外還有背水坡貼坡反濾導滲如圖6所示,透水壓滲平台,也是常用的滲水搶護措施。

對滲水險情的搶護,原則上應遵守「臨水截滲,背水導滲」。但臨水截滲,施工較難,為了避免貽誤時機,應在臨水截滲措施實施同時,更要注意背水面搶作反濾導滲;在滲水堤壩的坡腳附近,如有深潭、池塘,在搶護的同時,應在堤壩坡腳處拋填塊石或土袋固基,以免因堤壩基礎變形而引起險情擴大。背水坡上一般不要開挖縱溝。

在汛期高水位情況下,出現在背水坡或背水坡腳附近的橫貫堤身的滲流孔洞,稱為漏洞。如漏洞流出渾水,或由清變渾,或時清時渾,均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擴大,堤身有可能發生塌陷甚至潰決的危險。因此,發生漏洞險情,必須慎重對待,全力以赴,迅速進行搶護。搶護原則是:「前截後導,臨重於背」。
一、漏洞險情的探測
1、水面觀察
漏洞形成初期,進水口水面有時難以看到漩渦。在進水口的水面上撤一些漂浮物,如紙屑、碎草或泡沫塑料碎屑,若發現這些漂浮物在水面打漩或集中在一處,即表明此處水下為漏洞的進水口。
2、潛水探漏
漏洞進水口如水深流急,水面看不到漩渦,則需要潛水探摸。探摸方法:一是手摸腳踩,二是用一端扎有布條的桿子探測,如遇漏洞,洞口水流吸引力可將布條吸入,移動困難。
3、投放顏料觀察水色
在水流相對小的堤段。在可能出現漏洞且為水淺流緩的堤段分段分期分別撤放易溶於水的帶色顏料,記錄每次投放時間、地點,並設專人在背水坡漏洞出水口處觀察。
二、漏洞險情的搶護方法
1、塞堵法
塞堵漏洞進口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地形起伏復雜,洞口周圍有灌木雜物時更適用。一般可用軟性材料塞堵,如針刺無紡布、棉被、棉絮、草包、編織袋包、網包、棉衣及草把等,也可用預先准備的一些軟楔、草捆塞堵。
2、蓋堵法
當洞口較多且較為集中,附近無樹木雜物,逐個堵塞費時且易擴展成大洞時,可採用大面積復合土工膜排體或蓬布蓋堵,可沿臨水坡肩部位從上往下,順坡鋪蓋洞口,或從船上鋪放,蓋堵離堤肩較遠處的漏洞進口,然後拋壓土袋或土枕,並拋填粘土,形成前戧截滲。

3、拋填粘土前戧
當堤壩臨水坡漏洞口多而小,且范圍又較大時,在粘土料備料充足的情況下,可採用拋粘土填築前戧或臨水築月堤的辦法進行搶堵。在遇到填土易從洞口沖出的情況下,可先在洞口兩側拋填粘土,同時准備一些土袋,集中拋填於洞口,初步堵住洞口後,再拋填粘土,閉氣截流,達到堵漏目的。

4、開巷斷截(抽槽翻築)
開巷斷截是較徹底但也是最危險的辦法。只有在萬不得已,而且具備充分和必要的條件(如堤身面寬,堤身大,人力器材足夠等)的情況下,才能採取這個辦法。

四、漏洞搶護注意事項
在搶堵漏洞進水口時,切忌亂拋磚石等塊狀物料,以免架空,增加搶險難度;採用蓋堵搶護漏洞進口時,需防止在剛蓋堵時,由於洞內斷流,外部水壓力增大,從洞口覆蓋物的四周進水。在洞口覆蓋後立即封嚴四周,同時迅速用充足的粘土封堵閉氣,否則一次堵口失敗,洞口擴大,增加再堵的困難。注意探漏人員的人身安全,落實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
跌窩,又稱陷坑,在持續高水位情況下,在堤身及坡腳附近局部土體突然下陷而形成的險情。跌窩的搶護原則以「抓緊翻築搶護,防止險情擴大」為原則。
一、搶護方法
1、翻填夯實
先將跌窩內的鬆土翻出,然後分層回填夯實,恢復堤防原貌。如跌窩出現在水下且水不太深時,可修土袋圍堰或樁柳圍堤,將水抽干後,再予翻築。未伴隨滲透破壞的跌窩險情,只要具備搶護條件,均可採用這種方法。

2、填塞封堵
這是臨水坡水下較深部位發生跌窩險情一種臨時搶護措施。具體方法是:用土工編織袋、草袋或麻袋裝粘性土或其他不遠水材料,直接在水下填塞跌窩,全部填滿跌窩後再拋投粘性散土加以封堵和幫寬。

3、填築反濾料
對於伴隨有滲水、管涌險情,不宜直接翻築的背水坡跌窩,可採用此法搶護。具體作法是:先將跌窩內鬆土和濕軟土壤挖出,然後用粗沙填實,如滲涌水勢較大,可加填石子或塊石、磚塊、梢料等透水料消殺水勢後,再予填實。待跌窩填滿後,再按反濾層的鋪設方法搶護。

二、跌窩搶險注意事項
在翻築時,應按土質留中坡度或加木料支撐,以免坍塌擴大,並在便於填築;搶護陷坑險情,應當查明原因,針對不同情況,採用不同方法,如跌窩伴隨滲透破壞(滲水、管涌、漏洞等),可採用填築反濾導滲材料的辦法處理;如果跌窩伴隨滑坡,應按照搶護滑坡的方法進行處理;如果跌窩在水下較深時,可採取臨時性填土措施處理。備足物料,迅速搶護;在搶護過程中,必須密切注意上游水情漲落情況,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在滲流水作用下土顆粒群體運動,稱為「流土」。填充在骨架空隙中的細顆粒被滲水帶走,稱為「管涌」。通常將上述兩種滲透破壞統稱為管涌(又稱翻沙鼓水、泡泉),管湧出水口冒沙並常形成「沙環」,故又稱沙沸。在粘土和草皮固結的地表土層,有時管涌表現為土塊隆起,稱為「牛皮包」,又稱鼓泡。管涌一般發生在背水坡腳附近地面或較遠的潭坑、池塘或窪地,多呈孔狀冒水冒沙。出水口孔徑小的如蟻穴,大的可達幾十厘米。個數少則一兩個,多則數十個,稱作管涌群。
一、堤基管涌形成的原因
管涌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堤防基礎為典型的二元結構,上層是相對不透水的粘性土或壤土,下面是粉沙、細沙,再下面是砂礫卵石等強透水層,並與江河水相通,如圖14所示。汛期高水位時,由於強透水層滲透水頭損失很小,堤防背水側數百米范圍內表土層底部仍承受很大的水壓力。如果這股水壓力沖破了粘土層,在沒有反濾層保護的情況下,粉沙、細沙就會隨水流出,從而發生管涌。根據管涌產生的機理,搶護管涌險情的原則應是:制止涌水帶沙,而留有滲水出路。

二、管涌險情程度的評估
管涌一般發生在背水堤腳附近地面或較遠的坑塘窪地。距堤腳越近,其危害性就越大。一般以距堤腳15倍水位差范圍內的管涌最危險,在此范圍以外的次之。有的管涌發生在農田或窪地中,多是管涌群,管涌口內有沙粒跳動,似「煮稀飯」,湧出的水多為清水,險情穩定,可加強觀測,暫不處理。管涌發生在坑塘中,水面會出現翻花鼓泡,水中帶沙、色渾,有的由於水較深,水面只看到冒泡,可潛水探摸,是否有涼水湧出或在洞口是否形成沙環。堤背水側地面隆起(牛皮包、軟包)、膨脹、浮動和斷裂等現象也是產生管涌的前兆,因而對這種險情要高度重視並及時進行處理。
三、管涌險情的搶護方法
1、沙石(土工織物、梢料)反濾圍井
沙石反濾圍井是搶護管涌險情的最常見形式之一。對管涌口不大、涌水量較小的情況,採用由細到粗的順序鋪填反濾料,即先裝細料,再填過渡料,最後填粗料。對管涌口直徑和涌水量較大的情況,可先填較大的塊石或碎石,以消殺水勢,再按前述方法鋪填反濾料,以免較細顆粒的反濾料被水流帶走。反濾料填好後應注意觀察,若發現反濾料下沉可補足濾料,若發現仍有少量渾水帶出而不影響其骨架改變,可繼續觀察其發展,暫不處理或略抬高圍井水位。管涌險情基本穩定後,在圍井的適當高度插入排水管(塑料管、鋼管和竹管),使圍井水位適當降低,以免圍井周圍再次發生管涌或井壁倒塌。

2、沙石(梢料)反濾壓蓋
在搶築前,先清理鋪設范圍內的雜物和軟泥,同時對其中涌水涌沙較嚴重的出口用塊石或磚塊拋填,消殺水勢,然後在已清理好的管涌范圍內,按反濾料鋪填要求予以保護。

3、蓄水反壓
蓄水反壓(俗稱養水盆),即通過抬高管涌區內的水位來減小堤內外的水頭差,從而降低滲透壓力,減小出逸水力坡降,達到制止管涌破壞和穩定管涌險情的目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搶護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4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8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5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4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8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6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7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6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2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4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8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1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8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6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