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滾輪式玻璃刀怎樣使用…急急
用直尺固定好尺寸,按住直尺,用玻璃刀沿著直尺一路劃下,需要用力,有劃破玻璃表皮的聲音,假如感覺劃起來無聲無息,是力度沒到,重新劃。
劃完線條之後,還沒有成功,把玻璃刀墊在玻璃下,玻璃靠桌子邊放,刀也是墊在桌子邊的玻璃下,對著劃破的痕跡,帶好手套,注意安全。
兩手掌心分別按住痕跡兩邊,玻璃邊沿的平均位置,雙手掌心同時用力,要迅速,要快,不要慢慢的使力,聽見,嘭 的一聲,馬上收力,防止倆手把分開的玻璃使勁往桌子上壓導致破裂,收工,玻璃很整齊,最後用打磨砂布把玻璃拋邊,不尖銳劃手即可。
(1)輪刀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切割技巧
一、用玻璃刀切割2-3mm厚的平板玻璃
切割2一3m厚的平板玻璃可用2mm×12mm細木條直尺,先量玻璃尺寸,在直尺上定出切割尺寸,要考慮留3mm空檔和2mm刀口。切割時可把有尺寸的一邊緊靠玻璃的一邊,玻璃刀緊靠直尺的另一端,掌握刀刃端直向後退劃,不能有輕重彎曲。
二、用玻璃刀切割4-6mm的厚玻璃
切割4-6mm的厚玻璃的方法大致與上述相同,但因玻璃較厚,切割時要握准、拿穩,用力輕重均勻。還有一種切割法是採用4mm×50mm直尺,玻璃刀緊靠直尺切割。切割時,要在割口上預先刷上些煤油,使割口滲油後易扳脫。
參考資料
網路--玻璃刀
『貳』 鑽石刀輪怎麼使用
配上鑽石刀軸裝上刀架,用於切割機上,主要應用:觸摸屏、LCD玻璃切割,例如TFT、CSTN、STN、基板玻璃和面板玻璃、光學窗口等。
希波爾鑽石刀輪的優點1. 品質穩定:在玻璃刀輪切割壽命范圍內切割玻璃質量穩定且一致;
2. 增加裂深:與普通玻璃刀輪相比,高滲透玻璃刀輪切割玻璃時斷面垂直且裂痕更深;
3. 裂深可控:按照用戶需求控制切割玻璃的裂痕深度,裂深可達到玻璃厚度的50%-100%,可實現免二次裂片過程;
4. 不起絲:切割玻璃時不起絲,不起粉。
『叄』 披薩輪刀怎麼用
直接在烤好的披薩上劃就行了。好的輪刀不需要太用力就能切開了。
一般劃四刀,交點在中心,分成八片。比較小的披薩劃三刀,分成六片也是可以的。
『肆』 請介紹一下冷兵器的種類(帶圖片)和使用方法,以及展現實力的戰例
在中國古代,中國的冷兵器可謂是品種繁多,眼花繚亂,雖有中國18般武器之說,但是真個數起來,中國的武器遠遠多於18種,不管是從常規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綠林武器來看,這比同時代的歐洲的不管是羅馬軍團還是十子軍,還是哥特騎士,條頓騎士,聖約瀚騎士團等等,任何軍事集團都無法比擬的。再者,當時中國的冶煉技術和制弩技術遠遠超過中世紀的歐洲要先進得多,這里鄙人就憑著平時積累的關於冷兵器的一點點知識,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漢,江湖豪傑述說一下。所謂18般兵器之說,應該是只限於中國古代軍制中規定的18中正規兵器。
1、刀:一邊開刃,以劈砍為主的武器,歷代不管是軍隊還是綠林好漢都用,大批流行於漢朝的環首刀(就是這刀趕走了匈奴,構成了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種,如腰刀,柳葉刀,環刀,朴刀,還有一些武將所愛的騎在馬上使的大型刀。
2、劍:兩邊開刃者為劍,在歐洲劍和刀是沒有區別的,它們都是一個單詞,中國的劍的歷史很久,可以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裝備部隊是在東周時期,特別是象秦朝的劍,長達1。5米以上,為的就是在戰車上發展更大的殺傷(當時只有趙國是以騎兵為主,大多國家仍是以戰車為主戰兵),後來由於刀的盛行,在部隊離逐漸代替了劍,使劍只成為將軍的武器或者是裝飾。在明朝有例外,當時戚續光為了擺平倭寇,從而製造了重劍來對抗倭豬的鋒利的太刀,但是這種重劍還是沒有德國條頓十子軍騎士1。8米的重劍那麼猛。
3、矛:有的書上也說矛=槍,這點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從一些小說和文獻來看,把矛和槍完全歸於一體恐怕是不對的。矛最長是長達4米的,主要是用於車戰的,騎在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標槍(投矛)叫樅。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槍:可以是這么比較矛和槍,拋開柄,只看刃部,刃長者為矛,刃短為槍。槍頭無疑比矛頭要輕,殺傷卻一樣,都是以刺,沖為住,再者,由於戰車的退役,長矛的用處也少了,殺人不如縱馬長槍來的方便,機動也高了不少。槍有許多種,綠沉槍,鴉角搶,虎頭槍,提盧搶,還有宋朝為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馬槍,鉤鐮槍等。
5、戈:中國的特色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鐮頭劍一樣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實話實說,戈並不是殺傷很強的武器,戈的種類繁多,從夏朝倒漢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絕跡。戈是中國的老兵器,因為是橫刃,所以以鉤,啄,揮,推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槍和刀的合體,它的殺傷力是很強的,既可以象矛一樣刺擊,也可以像戈和刀一樣鉤,揮和劈砍。在歐洲,戟的裝備和中國是不同的,歐洲中世紀以裝備步兵為住,而中國早在上古時期就大批裝備部隊,到中古已經從步兵到騎兵了,步兵則以輕便的長槍代替。中國的戟主要分3種,一種是最老的戈戟,這種種類最多,裝備最廣,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現的門戟;還有就是武將最喜歡的方天畫戟了。
7、斧鉞:大者為鉞,小者為斧。鉞在實戰中使用的時間不長,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戰車上的具有巨大威懾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後來由於太過笨重變被淘汰了,從此後鉞只能作為禮儀武器。而斧的發展就比大頭的鉞幸運得多,中國歷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開國元勛程咬金用的宣花車輪大斧,還是綠林中梁山好漢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馬上的大斧,也可為雙手拿的板斧,種類很多。斧的殺傷很強,屬於重兵器,以劈砍為主。
8、弓弩:這個不必多說,中國的古代遠程殺傷兵器一直比外國的厲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別搞錯了,這個鞭可不是軟行像繩子一樣的鞭子,我們所說的鞭是一種以劈,掃,捅等為住的像鐵棍一樣的兵器。鞭就像鋼鐵做成的竹節,所以又叫竹節鋼鞭。歷史上的伍子虛,大唐元帥尉遲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過鞭。鞭是對付比鎖子甲更堅固的盔甲所產生的兵器,並可以一舉打碎護心鏡,威力極大。屬於重武器。
10、鐧:和鞭一樣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鐧有3~4條刃,所以有三楞鐧或四楞鐧之說,通常鐧比鞭輕,但是殺傷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歷代武將都是以槍或者戟為住戰武器,而背上就背著2根鐧作為鋪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給敵人致命殺傷,所以有「殺手鐧」之說。
11、叉:這不必我說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國也有馬叉,九股叉,托天叉等許多種。和槍一樣是以刺為主,不同的是叉的殺傷范圍大,能有制約敵方武器的效果。
12、撾:說白了就是以敲打為主的輕兵器,再說穿點就是,三節鞭,雙節棍,九節鞭之類的武器。是刺客和綠林游俠的喜愛武器,方便靈活,但是身為武俠大作的劍網居然沒有這類武器,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實惠的防身武器。從棍來看,有烏有棍,齊眉棍,盤龍棍之說,從棒類看有哨棒,鐵箍棒,狼牙棒等總之棍棒可以混為一類。
14、鏜: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較少,可能是因為比較笨重吧。大家看過《隋唐演義》嗎?天下第二猛將宇文成都和第六猛將伍天錫分別是用的鎦金鏜和混金鏜,都重達200斤以上,雖然小說誇張了點,但是真個一鏜砸下來,戴著頭盔也能把天靈蓋砸碎。鏜就是叉的加強般,比叉更重,更具殺傷,一般鏜的逢刺多達5個,最邊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5、役:這種武器,我是沒見過,但是書上說是以竹子為柄,金屬刺刃的兵器,可能是暗器吧。
16、錘:估計是古代最具殺傷的單兵武器了,不但從外表上能看出錘的威懾,最主要是錘是能對付身穿重甲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國或是歐洲騎士,都有用錘的記載。中國隋唐第一猛將李淵第四子李元霸手拿一對每個重達400斤的金瓮破天錘打遍天下無敵手;大唐薛家將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錘打得突厥聞風散膽;南宋名將岳飛的長子岳雲也是使用的銀錘橫掃金軍。在歐洲為了對付穿全身板甲的騎士,許多軍隊裝備巨錘。從而有了「皇家之錘」,「鐵錘查理德」等詞語。其實錘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為它太重,沒幾個人能拿得起,所以在中國古代在部隊里是准備不多的。
17、拐:怎麼說呢?各位應該有人看多聖鬥士吧,最強的黃金聖鬥士天平座童虎(也是咱們中國的,嘿嘿),他的聖衣由6種武器組成,依次為槍,劍,三節鞭,雙節棍,盾,拐。這種武器能防能攻是相當不錯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規部隊是不裝備的,只有那些綠林好漢,江湖豪傑才用。
18、流星:這並不說就是流星錘,而是繩索武器的總稱,比如繩槍,流星錘,鏈錘。在歐洲有種叫枷連的武器,其實就是裝有柄的鏈錘,能繞過敵人的盾,或者防禦姿勢對其進行打擊,其實和流星錘是一個道理,。這種武器攻擊性很強,對手很難防禦,但是由於自己的武器是軟性的,所以自己的防禦也不怎麼好。這樣的武器在部隊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將當鋪助武器外,是不進行大規模裝備的。但是一些的強盜倒是用得。
具體的一些冷兵器名稱——
長兵器:戟刀
筆刀
鳳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兩刃刀
春秋大刀
鉤鐮刀
乾坤日月刀
長槍
古矛槍
花槍
單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環刀
大砍刀
馬刀
連環刀
七星劍
龍泉劍
方節鞭
達摩杖
鐵扇子
少林板斧
軟兵器:九節鞭
大掃子
三節棍
軟鞭
流星槍
繩鏢
龍頭桿棒
鏈子劍
劍鞭
流星錘
雙兵器:鴛鴦刀
乾坤日月輪刀
龍鳳雙劍
雙棍
板斧
雙板斧
少林雙戟
梅花匕
子母鴛鴦鉞
奇門兵器:判官筆
宮天梳
峨嵋刺
子母刀
鴛鴦鉞
日月輪
龍鳳扇
雙拐
月牙刀
鐵掃帚
暗器:摔手箭
金錢鏢
梅花針
飛蝗石
血滴子
鐵蓮花
飛鉈
鐵鴛鴦
噴筒
如意珠
飛鐃
梅花袖箭
袖弩
鏢刀
袖圈
袖蛋
折凳
母鐵膽
遠程兵器:箭
弩
弓
『伍』 輪刀是什麼意思
輪刀,是一個把手+一個圓形刀片,刀片安裝在把手上。使用時,握住把手,刀片放在布上,向前滾動,把布劃開。
『陸』 剛開始滑輪滑有什麼技巧
(一)壓刃
在直排輪中算是很重要的基礎,許多的技巧都是靠左右壓刃才做的出來。腳的內側為內刃,外側則為外刃。
1.兩腳內刃
2.左腳外刃右腳內刃(左向平行轉彎)
3.右腳外刃左腳內刃(右向平行轉彎)
(二)入門
1. 站姿
兩腳張開成V字型與肩同寬約30度,當我們採取這個方式站立時輪子並不會滑動,這是直排輪刀中基本的站姿。記得上路時安全裝備是很重要的一環,千萬不要小看它們的功用哦~
2. 走步
先以V型站姿站好。身體微向左傾,重心慢慢轉移至左腳。身體向前傾,右腳向前抬起。右腳放下踏穩,重心移至右腳。依此要訣,左右腳交互向前抬起平穩放下.藉此熟悉重心轉移的感覺。
3. 平行滑步
站立時兩腳平行與肩守同寬。上半身正直,慢慢將兩腳前後滑出。待兩滑開呈前弓後打直時將兩腳拉回。換成另一腳在前,如此反覆練習。
4. 推刃前溜
先以V型站姿站好。右腳推左腳呈前。右腳微推,再利用身體向左斜前推的力量滑行。滑行時右腳前收往右斜前方放。右腳平放後,身體同時亦向右斜前方推動。右腳滑行時左腳前收往左斜前方放。兩腳交互推動,雙手自然擺動,兩眼正視前方.記體的動向與腳的方向同步即可輕松前溜。
5. 弓箭步
前溜時身體微向前傾,膝蓋微蹲,右腳前伸,重心向右腳移,並微弓成弓箭步。這個動作看似很簡單,但有許多動作都是由其衍生而出,要訣是身體重心轉移.例如T字煞車時,重心往右腳會更利於左腳的動作哦
6. 蹲身溜法
溜時兩腳平行與肩同寬,膝蓋慢慢下蹲,雙手抱膝將兩腳固定。記得蹲下時兩腳皆得踩直刃。這個動作是在訓練腳的力量。
7. 單腳跪姿前滑
前溜時兩腳平行稍呈前後狀,雙膝蹲下時右腳順勢往後擺,呈兩腳皆踩直刃。不同的是右腳僅以第一輪滑行。
(三)基礎
1. 葫蘆前溜
先以V型站姿站好。兩腳微壓內刃向左右兩旁畫出至比肩稍寬,腳尖朝內回收。滑至與肩同寬,腳尖朝外腳跟用力再畫出下一個弧型(重心在腳跟3.4輪)。重覆上述要領持續練習。這個動作的要領在於利用畫出時膝蓋下壓,兩腳回收時膝蓋打直.練時須從靜止開始畫葫蘆型才算真的會。
2. 橫向跨步
兩腳打開稍比肩還寬,右腳先壓外刃重心往右腳移。左腳抬起前跨過右腳放下後呈交叉狀。記得左右兩邊都要練習。左腳先壓外刃重心往左腳移。右腳抬起前跨過左腳放下後呈交叉狀。
3. 單腳前溜
兩腳平行前溜時重心放左腳上,右腿向上抬起前滑。要做到左右腳都可以單腳前溜。
4. 前雙足S型前溜
利用左右向平行轉的要訣,重心在腳跟(3,4輪)。注意雙膝與腳尖同步。這時已准備往右畫半弧所以身體己微向右傾,當雙腳到達畫弧頂點時身體的傾斜度更大了。順利畫右弧後再以同一要領做左畫弧的動作即可完成雙足S型前溜。
5. 交叉前剪
利用前畫葫蘆的訣竅右腳前左腳後,兩腳同時利用膝蓋下壓使腳掌產生動力往前畫過。雙腳成交叉狀時為兩腳同時壓外刃。利用雙膝上提產生的力道回收分開雙腳。分開雙腳時又是呈壓內刃方式准備下一次交叉。
6. 蟹步前溜
蟹步直線前行並沒什麼訣竅,但一般人卻不太敢做這個動作,其實在平行前溜時微蹲膝蓋再將左腳向後打開180度即可。記得膝蓋微蹲較好做這個動作。
(四)提高
1. 單腳S型前溜
前溜時抬起右腳。利用腰往右扭動的力道並將膝蓋彎曲使左腳往右方壓刃畫半弧,這時左腳須出力踩在腳跟的3,4輪之間以利推動轉向。利用上述原壓畫出左弧畫便成S型
2. 蟹步S型前溜
利用蟹步直線前溜的技巧前滑。再利用腰部的力量帶動右腳出力壓內刃往左畫弧,再利用腰部的力量帶動右腳出力壓外刃往右畫弧。交互畫弧便可順利前溜。
3. 瑪莉前滑
兩腳平行呈前後狀。重心往後腳移先抬起前腳腳尖,將身體重心移回兩腳之間,再將後腳腳跟抬起呈兩腳獨輪前滑。當我們學會這動作時,其實先抬前腳或後腳都可以,或者也可以先學抬後腳再抬前腳,道理是相通的,主要是重心轉移的問題。
4. 雙腳尖S型前溜
前溜時兩腳平行翹起呈前後並以腳尖一輪滑行。利用腰往右扭動與膝蓋彎曲出力以利推動轉向。膝蓋的方向便是行進的方向。往左時則反之。
5. 腳跟V型前溜
前溜時將腳尖抬起呈雙腳跟滑行。利用身體轉向的力量帶動右腳跟往右前滑,左腳同時跟上,再利用身體轉向左帶動左腳跟往左滑行。如此交互推動滑行即可。
『柒』 輪刀是什麼行業用的
輪刀,是一個把手+一個圓形刀片,刀片安裝在把手上。使用時,握住把手,刀片放在布上,向前滾動,把布劃開。 (想像一下小時候的滾鐵環游戲,或者木工師傅的圓形齒輪電鋸吧! 下面有人說披薩輪刀,其實基本就是那個樣子!)
『捌』 網上買了一個「得力工具」滾輪玻璃刀。如何用滾輪玻璃刀割玻璃
玻璃切割處用點煤油比較好,煤油浸潤性強。有直角尺(最好厚於刀輪,是刀體平面緊靠尺子邊緣),量好尺寸,注意讓出3mm距離(即輪的中心至刀體邊的距離)。適當均勻用力,刻完印後關鍵在敲擊震動,使刀柄尾部金屬球沿刻線背面正下方,敲擊震動,可看到逐漸開裂,自動斷開,或稍用力掰開即可。
註:這種輪式的大多為硬質合金材料,價格還是很低廉的,幾元至20,30元不等,刀輪就是隨著轉的,就是刻個印而已,5mm及以下厚度,數量又不是很多,就不必用煤油了,都還是很好使的。從開頭至結尾刻線要均勻,都要劃到,不要重復劃,力度適當一次成功。關鍵你手頭怎樣了?我自己摸索的,是沒有問題,割玻璃的活自己就幹了,比專業的一點不差。希望能幫你。
『玖』 切批薩為什麼要用輪刀呢
具體原因如下:
因為他們的廚房用刀品類太多了,都是小刀,沒有足夠大的刀切比薩,如果用他們平時切蔬菜的小刀,根本切不斷,而且切比薩的時候只要回刀,芝士就會滑動的很厲害,這個時候。比薩刀這種奇思妙想的工具就出現了。
其實在中國,切比薩跟本用不著那種滾輪的比薩刀,用我們平日大廚的菜刀完全可以,而且切的很好。
做披薩的要點:
1、上等的匹薩必須具備四個特質:新鮮餅皮、上等芝士、乳酪、頂級比薩醬和新鮮的餡料。
2、餅底一定要現做,麵粉一般選用指定品牌,春冬兩季用甲級小麥研磨而成的餅底會外層香脆、內層松軟。
3、一般正宗的披薩會選用馬蘇里拉芝士,這樣做出來的披薩容易拉絲,且口感醇厚。
4、匹薩醬須由鮮美番茄混合純天然香料秘制而成,具有風味濃郁的特點。
『拾』 輪滑的技巧
輪滑基本技巧
第一、前進
前進滑溜先學站立抓穩重心,再練習踏步走路、前進滑行、單腳滑行與前剪冰。
一、左右腳打開、合並腳掌力量平放在整個溜冰鞋上,溜冰鞋踩直,尤其輪刀要正,上半身保持平衡。
二、外八字前進步行
腳後跟靠攏,足尖打開約60度,腳尖平均張開,上身保持自然,兩手叉腰,身體不要晃動,重心踩在一腳上,另一腳運用大腿力量抬起向前走一個腳掌距離,前腳踏出後,重心轉移至前腳,接著後腳步行至前腳之前,如此一步步踏穩而走,腳後跟盡量踩在一直線上。
三、前進葫蘆形
又稱8字形前溜。 利用壓韌方式前進。 兩腳平行在地上畫出"8"字形,壓內韌使兩腳靠近,快碰到時壓外韌使兩腳分開。 可以先使用前進滑行推動,待熟後再體會重心轉換及施力的感覺。 此為後葫蘆形之基礎。
壓地由前進滑行的練習,慢慢加長單腳滑行距離即可成為單腳弧線。 練習時可先由單腳直線開始;前進滑行後溜冰足踩平刃,使滑行方向成一直線,自由足置於斜後方,成弓箭步,兩手平伸,兩眼平視。 平刃練習完後,開始練習外刃,內刃單腳弧線,須注意,當踩外刃或內刃時,身體必須轉向弧線的圓心,以增加平衡。
四、前進滑行
滑溜的基礎來自於步行,步行當重心轉移至前腳,後腳同時往側方向蹬出以使前腳滑出。 非溜冰足先輕拖在地上,溜冰足輕輕往前滑動,待穩後非溜冰足再試著騰空。 慢慢的加長溜冰的距離與時間。 前進滑行,亦可由靜止狀態開始,前進滑行時應注意上身的姿式,上身挺直,眼精注視前方兩公尺處,兩手平舉,與腰同高,兩臂放自然,勿聳肩,盡量使滑行的距離時間越長越久越好。
1. 滑行時的腳腳呈外八字,右腳前進時,右腳稍稍壓外刃,左腳則稍稍壓內刃,右腳用力滑出去,左腳用力推,重心稍微移往右前方,然後就讓右腳滑行一陣子,再換左腳(此時重心要拉回來,推出去左腳要並攏回來,再將重心放到左腳上,繼續動作,推出右腳,如果推出去的腳(自由足)沒收回就急著放下,推出另一隻腳就會溜得腳開開的!重心要完全放到滑的那隻腳(滑行足),不然則無法用單腳滑行夠遠!著地,換左腳用力滑出去,右腳推,兩腳輪流運作,常見初學者犯的毛病是滑行不夠長,右腳滑出去還沒幾公分,左腳就著地,然後兩腳就這樣急速的舉起放下,像在踏步一樣,如此不但很費力,又溜不快,因此初學者的重要課程就是訓練自己的單腳滑行,兩只腳交互訓練,這樣就可以擺脫踏步的窘況。
滑行時,初學者因為平衡能力較弱,會本能的把兩腳左右放以求平衡,這樣蠻危險且不易做重心的轉換,滑行不遠,速度降低。 可以把兩腳略做前後的擺放,膝蓋可自然前曲,重心略偏後腳。 如果兩腳並行,當碰到或卡到障礙物時,可能因重心修正不及而前撲,否則趕緊舉起另一腳往前。 如果前後放置,重心略偏後腳,當觸及障礙物時,有更大的機會讓前腳滑過,且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反應,蹲低或重心後移,不至馬上失重心。 再則習慣前後擺放可利於轉身動作的輕易完成!
2. 上半身的姿勢
上半身必須要求正直,兩肩要平行,對完全不會溜冰的人,可以稍稍前頃。
五、全蹲雙腳前進滑行
使用前進滑行,待有一定速度,雙腳踩平仞成平行,蹲下屁股靠著小腿滑行。
六、金雞獨立
單腳著地,另一隻腳往上抬或往斜後方抬。
七、單腳前進滑行
由前進滑行的練習慢慢加長單腳猾行的距離,身體挺直踩弓箭步。 前進滑行後單腳踩平韌,使滑行方向成一直線,自由足置於斜後方成弓箭步,兩手平伸,兩眼中視。 挺胸、吸氣、收小腹、腰用力,雙手平伸,後腳伸直往後抬、或直接往上抬(直排輪刀)。
八、側推
雙腳成丁字形,重心先放在後腳,前腳朝前,後腳往後推使前腳往前滑。
九、全蹲單腳滑行
先使用前蹲雙腳滑行,待一定速度且穩度夠時,一隻腳往前伸直滑行。
十、蟹步
兩只腳成平行,張開180度
十一、鎖腳踝、鎖膝蓋練單足的支撐力與腳的平衡能力,一旦蹎起腳尖或腳跟,就成一點著地,平衡不易,此支點的運用相當重要與必須,在轉體或有相當難度動作上需運用支點時,常會失平衡,有時因為重心放置不對,卻有更多的機會是支點的松動。
1.加速到足夠滑行的速度,將一足向前伸,四輪全部著地,另一足用一輪著地(第一)向後彎曲,兩足成"弓箭步",重心向前壓。
2.相同於煞車器的使用動作,加速到有滑行的速度,一腳向前伸,用第四輪著地,另一腳保持在身體下方,四輪著地。 初學時把重心放輕前腳負擔利於平衡,隨熟悉度與能力的增加逐漸加重前腳負重!
3.將第一步第二步合並,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前腳用第四輪滑行,後腳用第一輪滑行,隨熟練度的增加,逐漸拉開兩腳距離。
4.以上動作都需蹲低練習,越低越好。
十二、前剪冰
1.上半身往左轉90度(盡量的向後轉)
2.保持上半身的方向,右腳自左腳前放在左腳左邊。
3.左腳向左跨出。
前剪冰主要由兩個動作所組成,一個是弓箭步,一個是交叉步。 即類似一號圖形和二號圖形交換動作。 剪冰行進路線為一個大圓,所以前進時身體必須朝向圓心,先練習靜止狀態的交叉步伐再做連續動作。 剪冰雖然叫crossover但一些國外教練喜歡用crossunder,就是說把重心放在前腳,後腳用力在身體底下往外推出去,如此你就可以交叉較深。
雙腳平行大約比肩膀寬一些,手平舉,上半身轉向轉彎方向,想像胸前有一個方向盤把轉向就好,上半身從腰部以上面向圓心,要壓刃,重心在內腳並壓外刃,外腳自然推刃,弓箭步轉彎,更進一步試著單腳溜出一個半圓或一個圓。 然後外腳順勢切入圓的內側,重心移往外腳,而內腳抬起,再把內腳收回成弓箭步,然後又是重心在內腳,外腳推刃。
十三、壓韌
以單腳滑行時可以溜出許多不同弧度的曲線,其關鍵在"軔"。 並排溜冰鞋輪子的架子上有橡皮墊,是使冰鞋滑出弧線的原因,壓溜冰鞋的左側,左邊橡皮墊會被壓的較扁,同時造成左的兩顆輪子間的距離縮短,此時溜冰就會往左邊畫出一個圓,而非直線滑行,這動作就叫壓軔,軔壓的越深所畫出的圓就越小,其極至表現就是spin。 軔分內軔與外軔,不論哪一隻腳,不論前後溜,壓的是靠近身體中間的軔就叫內軔,反之是外軔。
當韌由大變小,在地面成為旋轉,躍至空中則為跳躍,轉身則成為連接步法,配合全身的協調壓韌就能變化出無窮無盡的動作。 外韌以左腳前進外韌為例,身體須盡可能向左傾斜,同時挺直拱背,溜冰足微彎,身體重心剛好在外側輪子,腰不可向圓心凹入,盡可能往圓外突出,即腰向右擺動,外側骨盤亦即臀部須向上提,而使重心能落在外側輪子。
外韌與內韌是指(outside)與(inside),溜冰時施力的方向是與冰刀前進或是輪子滾動方向垂直,outside指的是溜冰時身體重心向外側傾斜,其感覺就好象把自己的重量壓在冰刀刀刃或是輪子的外側,inside的感覺與溜法正好想反,不管冰刀、並排輪鞋和直排輪鞋都可以壓韌。
十四、1號圖形--前進外刃
將一圖分成兩半,前半圈1-4,身體朝圓外,自由足置於斜後方,後半圈5-6,身體必須朝向圓心,自由足置於溜冰足前方。 換腳時必須保持肩不動原則,即左手臂在前右手臂在後,如此7-9身體亦朝外。 整個動作均壓外刃,不可變刃。
十五、2號圖形--前進內刃
同1號圖形,前半圈身體朝圓外自由足置於斜後方,後半圈身體朝圓內,自由足置於前方。 (與1號圖形不同的是全部動作均壓內刃,而且起步時必須有轉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