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附功效主治是什麼怎樣鑒別
香附
又名:香附子、雷公頭、莎草根
性味歸經: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
理氣之良葯調經之要葯
香附善於疏肝解郁、調理氣機,能夠行氣止痛,又兼有調經的作用。李時珍稱它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本草綱目》記載,香附「利三焦,解六郁,消飲食積聚,痰飲痞滿,跗腫腹脹,腳氣,止心腹肢體頭目齒耳諸痛,婦人崩漏帶下,月候不調,胎前產後百病。」現代葯理研究顯示,香附有輕度雌激素樣作用,還具有強心、保肝、利膽、抗炎、抗茵等作用。
【香附小檔案】
香附生長於田野里,每年2月和8月採摘。主產於陝西、甘肅、山西、河北、河南,華東、西南、華南等地。屬莎草科植物,其根莖可入葯,一般在秋季採挖,洗凈,燎去毛須,置於沸水中略煮或蒸透,曬干,或燎後直接曬干;或用米醋拌香附片,浸潤至透,用小火炒干,放涼,即為醋香附。醋香附止痛效力更強。現代研究發現,香附中主要含有揮發油、生物鹼、強心苷、黃酮類、糖類等物質。
【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主治1.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腹脹痛等。2.用於肝氣郁結引起的乳房脹痛、月經不調、閉經。3.用於寒滯肝脈引起的疝氣疼痛、痛引少腹等。4.用於治療男子心肺兩虛。
【真偽鑒別】
香附與天葵子容易混淆,需予以鑒別:
正品香附根莖多呈紡錘形,有的略彎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並有6~10個略隆起的環節,節上有棕色的毛須,並殘留根痕,去凈毛須者較光滑,環節不明顯,質硬,經蒸煮者斷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角質樣,生曬者斷面色白而顯粉性,內皮層環紋明顯,中柱色較深,點狀維管束散在。
天葵子塊根呈不規則短柱狀、紡錘狀或塊狀,略彎曲,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規則的皺紋及須根或須根痕,頂端常有莖葉殘基,外被數層黃褐色鞘狀鱗片,質較軟,易折斷,斷麵皮部類白色,木部黃白色或黃棕色,略呈放射狀。
【注意事項】
氣虛無滯、陰虛或血熱者忌用。
2. 醋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
由於醋香附具有不錯的抵抗細菌的能力,所以對於人體裡面的細菌產生很強的抑製作用,可以用於抑制人體真菌性的疾病治療,另外肝氣不暢造成的胃腸疾病,也可以通過醋香附的不同選方進行處理,並且效果還是非常不錯。
醋香附本身是一種沒有任何毒性的中葯材,但也不表示可以隨意的服用或者每個人都可以傳福音本葯材。其中身體異常虛弱的人、體內有熱症的人、懷孕的女性、產婦等是不可以吃醋香附的,所以還是不要隨意的食用任何一種中葯材。
(2)醋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醋香附和炒香附都是中葯香附,只是他們的加工方式不同,醋香附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適量的。
服用香附,可以使得血壓緩慢下降,可持續0.5~1小時。香附有強心和減慢心率作用,其強心的有效成分與生物鹼、黃酮、苷類、酚類等均有關。醋香附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的作用,凡氣虛無滯、陰虛血熱者是禁用此葯物的。
3.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點是什麼
香附的功能主治如下: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香附是一位臨床常用的中葯,主要功效是理氣解郁,調經止痛,在婦科和肝病科有著非常豐富的臨床應用。
香附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鉀,能促進身體內鈉鹽的代謝,而且它能提高腎上腺功能,可以促進腎上腺激素分泌,可以讓人們的血壓處於正常狀態,能讓過高的血壓降下來。
另外還含有大量的生物鹼和黃酮類物質以及酚類成分,這些物質都能直接作用於人的心臟,可以提高心臟功能,也能調節心率。香附有理氣解郁、調經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腹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相關配伍
1、解諸郁:蒼術、香附、撫芎、神曲、梔子各等分。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2、治停痰宿飲,風氣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莢水漫)、半夏各一兩,白礬末半兩。薑汁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湯隨時下。(《仁存堂經驗方》)
3、治偏正頭痛:川芎二兩,香附子(炒)四兩。上為末。以茶調服,得臘茶清尤好。(《澹寮方》)
4、治吐血:童便調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5、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湯。先服香附湯三、五呷,後服地榆湯至盡,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6、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為末。每服二錢,清米飲調下。(《本事方》)
7、治肛門脫出: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數沸,淋。(《三因方》香荊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香附
4. 香附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香附子、回頭青、三棱草、旱三棱、莎草。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50厘米。根莖橫生,細長,末端生灰黑色、橢圓形、具有香氣的塊莖(即香附)。莖直立,上部三棱形,葉基部叢生,線形,基部抱莖,全緣,具平行脈。花生於莖頂,紅褐色,花下有4~6片苞葉。果實長三棱形,成熟時灰黑色,外有褐色毛。春、秋、冬挖塊根,用火燎去須根,曬干。
【生長環境】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以山東、浙江產者為佳。生於旱土、路旁、草坪上。
【性味功效】味辛、微苦,性平。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驗方精選】第一方:香附15克,鬱金10克,柴胡10克,陳皮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氣郁胸腹脹痛。第二方:鮮香附30~6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絲蟲病所致急性淋巴腺炎和淋巴管炎。第三方:香附30克,高良姜15克。
用法:共研細粉,每次服3克,日服2次,溫開水送服。
主治:胃寒痛。第四方:香附30克,木賊草30克,烏梅30克。
用法:水煎2次,去渣取液,攤至不燙手時,浸泡或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半小時,連用5日。
主治:扁平疣、尋常疣。第五方: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烏葯10克,萊菔子(炒)10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脅痛腹脹。第六方:制香附50克,米酒適量。
用法:將制香附研末,加米酒調成糊,外敷臍眼,每次4~6小時。
主治:小兒慢性腹瀉。第七方:香附12克,丹參15克,益母草12克,白芍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痛經、月經不調。第八方:香附(炒)9克,益母草20克,紅糖20克。
用法:將前二味煎水去渣,沖紅糖服,每日1劑,連服3~5日。
主治:月經不調。
5.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辛、微苦、微甘,平。
歸經
歸肝、脾、三焦經。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主治
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疝氣疼痛,乳房脹痛,脾胃氣滯,脘腹痞悶,脹滿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5)醋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氣葯必用之,引至氣分而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義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補,而方家言於老人有益,意有存焉,蓋於行中有補理。
3、《綱目》: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6. 醋香附和制香附功效上有什麼不同
香附可以生用,
也可以醋炒(即是醋制)——增強止痛作用,
或炒碳用——用於止血,
醋香附是制香附的一種,現在市場上一般也是醋制的
7. 香附子其實是珍貴野生草葯,它究竟有什麼功效
香附子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乾燥根莖,其別名有很多,諸如莎草根、香附米、三棱草根、雀頭香、雷公頭等,主產於我國的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南省等地。香附子在每年的九月到十月採收,將莎草的根莖採集後洗凈、曬干,燒去須根,未炮製的香附子稱為生香附,經炮製的香附子稱為制香附,並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別稱為醋香附、姜香附、黑香附、四制香附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方法炮製的香附子,其功效也有所明顯的不同。
香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