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炒黃,炒焦,炒炭三種炒制方法的異同點及注意事項
原答案參考書上就這么多,可以試著簡單寫寫。
一) 炒 黃
1. 定義
炒黃——將凈制或切制過的葯物,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或中火加熱,並不斷翻動或轉動,使葯物表面呈黃色或顏色加深,或發泡鼓起,或爆裂,並逸出固有氣味的方法。
2. 適宜葯物
適用:果實種子類葯材(赤芍、槐花、九香蟲、海螵蛸)。
3. 操作方法
葯物——鍋內(用文火)——不斷翻動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冷。
4. 炒黃標准——「炒黃取其黃,黃而不焦」。
(1)對比看:與生品比較,顏色加深即可。
(2)聽爆聲:在爆鳴聲減弱時即已達到炒製程度(萊菔子)
(3)聞香氣:嗅到香氣時,也就炒好了。
(4)看斷面:用兩手將種子掰開,種子斷面呈淡黃色時
5. 目的&作用
(1)易於飲片的粉碎和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強療效。如王不留行、決明子等。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川楝子、蒼耳子等。
(3)緩和或改變葯性。如牽牛子、葶藶子等。
(4)破壞酶類,保存苷類成分。如槐米等。
(5)矯味矯嗅,利於服用。如九香蟲等。
(6)利於調劑、制劑。如蒼耳子等。
6. 注意事項
(1)鍋預熱,便於葯物受熱均勻,防「僵子」。
(2)投葯前分檔;投葯後調節火力,一般為文火。
而,王不留行、蒼耳子、乳香等葯物用中火。
(3)均勻翻炒,注意亮鍋底。
(4)看火候出鍋。出鍋後攤開晾涼,再入庫,防止熱葯吸濕回潮
二) 炒 焦
1. 含義
炒焦——將凈選或切制後的葯物,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或武火加熱,炒至葯物表面呈焦黃或焦褐色,內部顏色加深,並具有焦香氣味的炒制方法。
2. 適應葯物:(1)健脾助消化(山楂、麥芽)
(2)對腸胃道有刺激性葯物(山楂)。
3. 操作方法
葯物――鍋內――(中火或武火)拌炒到一定程度。
(與炒黃法大同小異,只是炒制時所需的火力及所炒制的葯物達到的程度上的差別。)
4. 炒焦標准
(1)葯物表面呈焦褐色,內部焦黃色,如山楂、神曲
(2)葯物表面呈焦黃色,內部顏色加深,如麥芽、谷芽。
葯物炒焦忌炒成炭,炒焦是改變葯物固有氣味及制備過程中產生的酸腐之性,產生或增強焦香之氣,一旦炭化,不僅起不到炒焦增香的目的,還會使葯物失去應有的療效。
5. 目的&作用
(1)增強健脾消食作用。如麥芽、神曲等。
(2)緩和葯性,減少刺激性。如檳榔、山楂等。
(3)降低毒性。如川楝子。
6. 注意事項——火侯適中,防止炭化失效。
炒炭是將凈選或切制後的葯物,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或中火加熱,炒至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內部呈棕褐色或棕黃色。
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性」是指葯物在炒炭時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應保存葯物的固有氣味。花、葉、章等類葯材炒炭後仍可清晰辨別葯物原形,如槐花、側柏葉、荊芥之類。
原形,如槐花、側柏葉、荊芥之類。
炒炭的目的
經炒炭炮製後可使葯物增強或產生止血、止瀉作用。
葯物炒炭後理化性質可產生明顯變化。葯物經炒炭後增強或產生止血作用的物質基礎一直存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是中葯中的鈣離子,也有人認為是鞣質的含量變化所致。但止血中葯的物質基礎是多種成分組成,葯物經制炭後,其所含成分一般均有較為復雜的變化,而且大多有具止血活性的新成分產生,因此,炭葯的止血作用不能單獨取決於某一類成分含量上的變化。
注意事項
1.操作時要適當掌握好火力,即達到「炒炭存性」的要求,質地堅實的葯物宜用武火。質地疏鬆的花、花粉、葉、全草類葯物可用中火,視具體葯物靈活掌握。
2.在炒炭過程中,葯物炒至一定程度時,因溫度很高,易出現火星,特別是質地疏鬆的葯物如蒲黃、荊芥等,須噴淋適量清水熄滅,以免引起燃燒。取出後必須攤開晾涼,經檢查確無余熱後再收貯,避免復燃。
❷ 牽牛子的葯用價值
牽牛子的葯用價值: 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牽牛子味苦辛,性寒有毒,具有殺蟲功積、消痰滌飲、瀉水通便的功效,可治滌蟲病、氣逆喘咳、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等症。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寫道:「牽牛子能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也就是牽牛子具有瀉水通便的作用。
牽牛子還具有非常不錯的治療和緩解冷氣流注,腰疼不能俯仰的作用,腰疼會給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可以適當的服用牽牛子。
(2)牽牛子常用炮製方法擴展閱讀
1、瀉下:可以用來通腸胃。這種植物的種子有一種特別的化學成分,牽牛子甙的化學性質與瀉下素 (jalapin)相似。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能夠刺激腸胃,然後促進腸胃的蠕動,表現在吃下後三個小時之後就會拉肚子。
2、利尿:利尿原理與增強腎臟活動有關,使尿量增加,大量服用對腎臟有刺激性,使腎臟充血,發生血尿。
3、禁忌:胃弱氣虛人群忌服牽牛子;孕婦忌服牽牛子;牽牛子不宜與巴豆、巴豆霜同用。
4、牽牛子的副作用:服用過量時會出現神經系統不良症狀,會讓人們的出現失語和四肢麻痹等不良症狀,另外牽牛子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過量服用,會引起腹痛和嘔吐等多種中毒症狀,危害身體健康。
❸ 黑白二丑炒著吃有什麼功效
黑白二丑炒著吃有可緩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
牽牛子,又稱二丑、喇叭花,中醫認為,牽牛子味苦辛,性寒有毒,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主治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等症。 炮製牽牛子: 取原葯材,揀去雜質,用清水洗凈泥土,曬干。
炒牽牛子,取牽牛子,置炒葯鍋內,用微火加熱翻炒至微鼓起、透香氣、顯火色時,取出,攤涼。成品偶見焦黃色。炒後,可緩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
(3)牽牛子常用炮製方法擴展閱讀:
牽牛子的禁忌:
1、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本草衍義補遺》: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本草備要》:若濕熱在血分,胃弱氣虛人禁用。
2、用量過大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及便血、腹痛、嘔吐等副反應。因此,該品只宜轉用,正氣虧虛所致的虛脹不宜應用。
3、用於腹水腫脹,可配合攻下逐水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於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常與葶藶子、杏仁等配合應用。用於蟲積腹痛,常配伍檳榔、大黃等同用,對蛔蟲、絛蟲都有驅殺作用。
4、牽牛子為峻下的葯品,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腹水腫脹、二便不利及宿食積滯、大便秘結等症。至於用治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則只宜暫用,不可久服。如屬脾弱胃呆、氣虛腹脹者,當以健脾補中為要,不宜用該品攻瀉消積,克伐胃氣。
❹ 喇叭花怎們做葯
喇叭花的葯用部位是種子
學名【牽牛子】
瀉下作用
【葯性】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
【功效】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❺ 急 、牽牛子到底到怎麼做
牽牛子在中醫上是毒葯,屬於泄葯,中毒的話回腹泄,造成脫水,嚴重的話回死亡.想內服的話,最好去葯店買炮製好的,不過控怕不好買.
❻ 牽牛子的作用和功效
牽牛子的葯用名稱為二丑、黑丑、白丑。
黑丑為黑牽牛子,白丑為白牽牛子,二丑為黑白丑的混和物。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黑牽牛子是牽牛子的一個分類,兩個並不等同。
牽牛子主要治療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副作用:用量過大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及便血、腹痛、嘔吐等副反應。因此,正氣虧虛所致的虛脹不宜應用。
❼ 牛夢子、萊蔽子、牽牛子、芥子、王不留行的炮製作用分別是什麼
一般它們的作用分別是都有那種清熱的作用
❽ 牽牛子功效主治是什麼怎樣鑒別
牽牛子
又名:二丑、黑白丑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寒;歸肺、腎、大腸經。
治肝硬化腹水之常用葯
牽牛予有毒,葯性峻猛,少量使用能夠通便,多量使用則瀉下如水,用於腹水、水腫等。《本草綱目》記載,牽牛「治水氣在肺、喘滿腫脹、下焦郁遏、腰背腫脹、大腸風秘及氣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虛弱而痞滿者,則不取快一時及常服,暗傷元氣也。」現代臨床上,牽牛子主要被應用於肝硬化腹水、慢性腎炎水腫、腳氣、胃痛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治療中。
【牽牛子小檔案】
牽牛子又叫做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花期每年6~9月,果期每年7~10月。生於山野灌叢中、村邊、路旁;宜栽培。牽牛子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屬於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或圓葉牽牛的成熟種子均可作為中葯材使用。表麵灰黑色者,稱為黑丑;表面淡黃色者,稱為白丑。一般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再曬干,生用;或用小火炒至微鼓,放涼,即為炒牽牛子。
【功效主治】
功效瀉下,逐水,殺蟲,去積。
主治1.用於積滯便秘患者。2.用於水腫、腹水、大小便不利等症。3.用於痰濕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等症。4.用於蛔蟲、薑片蟲、絛蟲等引起的蟲積腹痛。
【鑒別選購】
有種說法認為「黑丑瀉水利尿的作用較強,白丑治療痰濕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較好」,但現代研究分析,黑丑與白丑並無區別,無須分用,可將兩者混合,打碎,同等使用。
1.牽牛子需打碎入煎劑,常用量為3~10克。大劑量使用牽牛子會引起嘔吐、腹痛、腹瀉、黏液性血便、血尿,甚至昏迷、語言障礙等不良反應。炒牽牛子副作用較生牽牛子少。2.孕婦忌用。3.體質虛弱、脾胃虛弱或氣虛腹脹者,不宜用。4.用於痰濕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時只可暫用,不宜久服。5.牽牛子不可與巴豆同用。
❾ 黑白丑是生吃和熟吃好
黑白二丑熟吃好,黑白二丑熟著吃有可緩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黑白丑就是牽牛子,因為有黑的有發白的所以又叫黑白丑。
牽牛子:
1、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本草衍義補遺》:不脹滿,不大便秘者勿用。《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本草備要》:若濕熱在血分,胃弱氣虛人禁用。
2、用量過大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及便血、腹痛、嘔吐等副反應。因此,該品只宜轉用,正氣虧虛所致的虛脹不宜應用。
3、用於腹水腫脹,可配合攻下逐水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用於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常與葶藶子、杏仁等配合應用。用於蟲積腹痛,常配伍檳榔、大黃等同用,對蛔蟲、絛蟲都有驅殺作用。
4、牽牛子為峻下的葯品,少用則通大便,多用則瀉下如水,且能利尿,故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腹水腫脹、二便不利及宿食積滯、大便秘結等症。至於用治痰壅氣滯、咳逆喘滿,則只宜暫用,不可久服。如屬脾弱胃呆、氣虛腹脹者,當以健脾補中為要,不宜用該品攻瀉消積,克伐胃氣。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長毛。葉互生,闊心形,全緣;葉柄與總花梗近等長。
牽牛子;
花序有花1~3朵;萼片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1cm,先端尾尖;花冠白色、藍紫色或紫紅色,漏斗狀,長5~8cm;雄蕊5;子房3室。
蒴果球形。種子5~6粒,卵形,黑色或淡黃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種子似橘瓣狀,長4~8mm,寬3~5mm。表麵灰黑色(黑丑)或淡黃白色(白丑)。背面有1條淺縱溝,腹面接線的近端處有1點狀種臍,微凹。質硬,浸水中作龜裂狀脹破,內有淺黃色子葉兩片,緊密重疊而皺曲。味辛、苦,有麻感。
種類:
牽牛花約有60多種。常見栽培的有裂葉牽牛。葉具深三裂,花中型1朵至3朵腋生,有瑩藍、玫紅或白色。圓葉牽牛,葉闊心臟形,全緣,花型小,有白、玫紅、瑩藍等色。當前流行的大花牽牛,葉大柄長,具三裂,中央裂片較大,葉易長具不規則的黃白斑塊。
花1朵至3朵腋生,總梗短於葉柄,花大型,花徑可達10厘米或更大,原產亞洲和非洲熱帶。本種在日本栽培最盛,稱朝顏花,並選育出眾多園藝品種,花型變化多樣,花色豐富多彩,各地廣為流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牽牛子
❿ 牽牛花的種子能吃嗎,有保健作用嗎
可以的,但是有毒,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牽牛花的種子叫牽牛子,是一味中葯,作用是:
牽牛子的主要功效是瀉水、下氣與殺蟲。用於治水腫、喘滿、痰飲、蟲積導致的食滯,大便秘結等病症。比如《名醫別錄》中記載其「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葯性論》中記載其「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本草綱目》中還記載了其「逐痰消飲,通大腸氣秘風秘,殺蟲」等功效。現代葯理學也證實了牽牛種子瀉下的機理,因為其含有的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瀉下。
牽牛子有小毒。還需注意,孕婦及胃弱氣虛者忌服這種中葯。因此,使用前最好咨詢中醫師,不可貿然服用。
(10)牽牛子常用炮製方法擴展閱讀:
牽牛花的花期以夏季最盛,9~10月間果實成熟時,將藤割下,打出種子,除去果殼雜質,曬干。表麵灰黑色者為黑丑,淡黃白色為白丑,兩種的混合品名二丑,以成熟、飽滿、無皮殼雜質、無黑白相雜者為佳。
一般花色較深,呈紫紅等色者,其種子多黑,花色較淺,呈白色、粉紅等色者,其種子多白。《雷公炮炙論》中記載了牽牛子的炮製方法:凡使牽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曬干,拌酒蒸,從巳至未,曬干,臨用春去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