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楞次定律的做題技巧
楞次定律(lenz
law)是一條電磁學的定律,從電磁感應得出感應電動勢的方向。其可確定由電磁感應而產生之電動勢的方向。它是由俄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1834年發現的。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具體體現。楞次定律還可表述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反抗引起感應電流的原因。
弄清最基本的因果關系
「楞次定律」所揭示的這一因果關系可用上文的第2張圖表示。感應磁場與原磁場磁通量變化之間阻礙與被阻礙的關系: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是因,感應電流的產生是果,原因引起結果,結果又反作用於原因,二者在其發展過程中相互作用,互為因果。
正確認識「楞次定律」與能量轉化的關系
「楞次定律」是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在電磁運動中的體現,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原磁場的磁通量的變化,因此,為了維持原磁場磁通量的變化,就必須有動力作用,這種動力克服感應電流的磁場的阻礙作用做功,將其他形式的能轉變為感應電流的電能,所以「楞次定律」中的阻礙過程,實質上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多角度理解「楞次定律」
從反抗效果的角度來理解: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要反抗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這是「楞次定律」的另一種表述。依這一表述,「楞次定律」可推廣為:
①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
②阻礙(導體的)相對運動(由導體相對磁場運動引起感應電流的情況)。可以理解為「來者拒,去者留」。
與之相關的解題方法
電流元法:在整個導體上去幾段電流元,判斷電流元受力情況,從而判斷導體受力情況
等效磁體法:將導體等效為一個條形磁鐵,進而作出判斷
躲閃法:「增反減同」的方法確定。
阻礙相對運動法:產生的感應電流總是阻礙導體相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