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錨索正確張拉方法圖片

錨索正確張拉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30 18:50:50

Ⅰ 錨索分級張拉規范

張拉的時候量就知道了.然後問總工這個計算方式.有些地方工程計算不一樣的.理論是1米7毫米

Ⅱ 基坑工程錨索的張拉鎖定是整索張拉還是單束張拉

①注漿完畢5~10天後,錨固體強度大於20mpa並不小於設計強度的80%時,方可張拉,張拉前首先處理好腰梁表面錨索孔口使其平整,避免張拉應力集中,加墊-300×300×16的鋼板,用60kn的拉力進行預拉。
②設計要求張拉荷載要達到設計拉力,而鎖定荷載為設計拉力的75%,因此張拉時的錨頭處不放鎖片,張拉荷載達設計拉力後,卸荷到0,再錨頭安插鎖片,才張拉到鎖定荷載。
③張拉過程中,張拉荷載分級進行,每級加荷等級觀測時間內,測讀錨頭位移不應少於3次。當張拉等級達到設計拉力時,保持10分鍾(砂土)至15分鍾(粘性土,在觀測時間內測讀錨頭位移)3次,每次測讀位移值不大於1mm才算變位趨於穩定,否則繼續觀察其變位趨於穩定方可。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Ⅲ 錨索後張法150KN,5索預應力筋,怎麼張拉一根根拉還是一次拉五根謝謝!

規范上是要求5根一起拉!因施工單位在施工中難度較大,一根一根的拉會造成很大的弊端。建議要求5根一起拉。

Ⅳ 錨索張拉的相關資料

一、錨索張拉前,應對張拉設備進行率定; 二、錨索張拉應按規定程序進行,在編排張拉程序時,應考慮鄰近錨索張拉時的相互影響;三、錨索正式張拉之前,應取20~30%的設計張拉荷載,

Ⅳ 錨索正確表達方式是什麼

嚴格按設計文件、圖紙組織施工。施工工序為:先施做錨索(桿)結構部分→鋼筋砼地梁→張拉鎖定。為避免因岩層破碎、卡鑽、斷管,造成鑽孔報廢的現象發生,原則上必須按先施工錨索(桿),再施工鋼筋砼地梁的程序進行施工。錨索(桿)鑽孔採用無水風動干鑽施工法。(一)施工方法由於錨固工程主體為地下隱蔽工程,且工程質量與施工技術密切相關,要求嚴格按照有關錨固工程施與驗收技術規范和質量檢驗評定標准進行,確保邊坡穩定和結構安全。對於素噴、錨噴工程參照現行有關規范或規定執行;對於錨索、錨桿工程參照「高速公路邊坡錨固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暫行規定」辦理。預應力錨索(桿)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備、錨孔鑽造、錨筋制安、錨孔注漿、砼結構鋼筋制安、混凝土澆灌、錨孔張拉鎖定和驗收封錨等工作流程。其中有兩個主要環節,一是錨孔成孔,二是錨孔注漿,錨孔成孔的技術關鍵是如何防止坍塌、卡鑽;注漿的技術關鍵是如何將孔底的空氣、岩(土)沉渣和地下水體排出孔外,保證注漿飽滿密實。1、施工准備進行預應力錨索(桿)施工前應做好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工序流程、人員組織和施工設備、材料、試驗、監測安排及安全、質量管理。接著,申請單項工程開工,開工條件包括開工報告、錨筋材料試驗、漿體材料試驗、配合比試驗、相關機械設備等。並應注意張拉設備及有關機具應進行標定。在單項工程開工申請批復後,按設計要求先進行錨索(桿)基本試驗,即抗拔拉破壞試驗。在基本試驗錨孔施工完成後,在錨固漿體達到28天齡期且錨墩砼強度達到80%後進行試驗。基本試驗的目的在於驗證設計採用的工作錨索(桿)的性質和性能、施工工藝、設計質量、設計合理性以及所提供的安全儲備,同時考慮有關搬運、儲存、安裝和施工過程中物理破壞的能力。錨索(桿)施工前,應根據錨固地層、錨固噸位做破壞性抗拔試驗。本次設計每工點錨索(桿)採用3個試驗孔,試驗孔錨索(桿)長度原則為20M左右(具體以全部錨固段深入設計錨固地層1米以上控制),錨固段長度分別為8米、6米、4米,其自由段不注漿,錨固段注漿遇土質或砂土狀強風化岩層且富水時須採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法。試驗孔具體位置應由監理和設計代表現場確定,使試驗孔可代表工程孔錨固地層實際情況。試驗孔自由段不注漿,錨固段與自由段之間設置止漿袋,錨固段外側應設引排氣管,排氣管伸入錨固段內5~10cm,其注漿方法與充滿標准和工程孔相同。完成試驗孔的注漿後應及時澆注試驗墩墊,基本試驗在完成墩墊後7天時間即可進行。試驗時應記錄各級荷載及錨頭位移等詳細數據,並在工程錨索(桿)施工前及時向設計單位提交試驗報告,以驗證與調整設計。安裝錨索(桿)前,應先行鑽孔深度、鑽孔傾角、錨索(桿)長度的檢驗;然後安裝經現場監理檢驗製作合格的錨索(桿)並注漿;錨索(桿)施工完畢後,按規范要求進行錨索(桿)驗收試驗和長度檢驗。具體工序詳見預應力錨索(桿)施工流程圖。2、搭設腳手架平台自平台開始對需錨固的坡面分級搭設鋼管腳手架,腳手架的平台位置與鑽孔位置對應,鋼管腳手架的橫桿與縱桿之間利用斜桿加固,然後鋪設厚木板形成鑽機操作平台。要求腳手架在平台和坡面上的受力點打入地層不小於20cm,同時所有的扣件牢固連接。3、錨孔鑽造按照設計樁號採用拉線尺量,結合水準測量進行放線,並用鐵釺和油漆標記准確定位錨孔位置。鑽機嚴格按照設計孔位、傾角和方位準確就位,採用測角量具控制角度,鑽機導軌傾角誤差不超過±1°,方位誤差不超過±2°。錨索(桿)成孔應根據地層選用相應的錨桿鑽機,且鑽進過程中嚴禁開水沖鑽及沖洗孔壁,同時應嚴格控制鑽進速度,防止鑽孔偏斜、扭曲或變徑。在鑽進過程中要認真作好施工記錄,如鑽壓、鑽速、地層和地下水情況等。鑽孔孔徑、孔深要求不得小於設計值,並超鑽50cm,鑽進達到設計深度後,不能立即停鑽,要求穩鑽3~5分鍾,防止孔底尖滅,同時,及時進行錨孔清理,鑽進過程中若遇到塌孔,應立即停鑽,並通知監理工程師後採用注漿固壁處理,24小時後重新鑽進,或採用跟管鑽進工藝。錨孔鑽造結束後,使用高壓空氣將孔中岩(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經現場監理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錨筋體安裝。4、錨筋制安錨筋下料應整齊准確,誤差不大於 ±50mm,預留張拉段鋼絞線長度1.5M,鋼筋錨桿0.5M;對鋼絞線不同單元和鋼筋接頭進行醒目可靠的標記。下料還應注意各單元錨索長度是不同的,鋼絞線一律採用機械切割下料。錨筋的製作應搭建高於地面50cm以上與錨筋設計長度相適應的製作台及簡易防曬防雨棚,受地形限制,需在邊坡平台上進行錨筋製作的,也應搭架製作,同時應做好防曬防雨措施。擠壓頭的組裝,擠壓套、擠壓簧安裝准確,擠壓頂推進應均勻充分,施工中應嚴格控制鋼絞線擠壓套擠壓工藝,並抽樣3%進行檢測,確保單根擠壓強度不低於200KN.組裝承載體時應定位準確,擠壓套通過螺栓在承載體和限位片之間栓接牢固。架線環間距為1.0~1.5M,應准確定位、綁接牢固,錨孔孔口位置必須設置一個架線環。注漿管穿索安裝准確定位,綁扎結實牢固,應深入導向帽5~10cm。導向帽可點焊固定於最前端承載板上,並應留有溢漿孔,保證孔底返漿。所有的鋼質部分均應均勻塗刷防腐油漆。對於高強精軋螺紋錨桿,錨固段對中支架若點焊不當,將損傷桿體強度,故應與自由段一樣,用套筒觸角支架綁接定位。並對其自由段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和隔離措施處理。錨筋體擺放順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勻。錨筋體經檢驗合格後,方可運輸至相應孔位進行安裝。水平運輸時,各支點間距不小於2M,且轉彎半徑不宜太小;垂直運輸時,除主吊點外,其它吊點應使錨筋體快速安全脫鉤。錨筋體安裝時應設計傾角和方位平順推進,嚴禁抖動、扭轉和串動,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安裝完成後,不得隨意敲擊錨筋或懸掛重物。錨筋體的安裝,必須在現場監理旁站的條件下進行。5、錨孔注漿錨索(桿)注漿採用水灰比0.4~0.5的純水泥漿,其中錨固段遇土質或砂土狀強風化岩層且富水時應採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法來提高地層錨固力。注漿材料要求嚴格按照經試驗合格的配比備料,注漿漿液應嚴格按照配合比攪拌均勻,隨拌隨用,漿體強度不低於40Mpa或25Mpa。錨孔注漿必須採用孔底返漿方法(注漿壓力一般為2.0Mpa左右),直至孔口溢出新鮮漿液,嚴禁抽拔注漿管或孔口注漿;如發現孔口漿面回落,應在30分鍾內進行孔底壓注補漿2~3次,確保孔口漿體充滿。在注漿作業開始和中途停止較長時間再作業時,應用水或水泥稀漿潤滑注漿泵及注漿管路。注漿過程應認真做好現場施工注漿記錄,每批次注漿都應進行漿體強度試驗,試件不得小於兩組。漿體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不得在錨筋體端頭懸掛重物和拉綁碰撞。錨孔鑽造完成後應及時進行錨筋體安裝和錨孔注漿,原則上不得超過24小時。當採用二次劈裂注漿提高地層錨固力時,以漿體強度控制開劈注漿時間(一次注漿體強度為5Mpa),需在二次注漿管的錨固段內設花孔鍍鋅注漿管和封塞,二次注漿的高壓注漿管應採用鍍鋅鐵管。對錨孔注漿施工,應嚴格執行有關施工規定和設計要求,監理應全過程旁站,確保錨固工程質量。6、錨筋張拉鎖定在注漿漿體與台座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0%以上時,方可進行張拉鎖定作業。如為選定進行驗收試驗的錨孔,應在達到設計強度的條件下,待驗收試驗結束並經檢驗合格後再進行。驗收試驗的錨孔應由監理工程師、設計代表現場確定。錨斜托台座的承壓面應平整,並與錨筋的軸線方向垂直,錨具安裝應與錨墊板和千斤頂密貼對中,千斤頂軸線與錨孔及錨筋體同軸一線,確保承載均勻。錨筋的張拉必須採用專用設備,設備在張拉作業前應進行標定,錨具、夾片等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錨索正式張拉前,應取10~20%的設計張拉荷載,對其預張拉1~2次,使其各部位接觸緊密,鋼絞線完全平直。對於壓力分散型錨索,因各單元錨索長度不同,張拉應注意嚴格按設計次序分單元採用差異分步張拉,根據設計荷載和錨筋長度計算確定差異荷載,並根據計算的差異荷載進行分單元張拉。壓力分散型錨索各單元差異伸長量和差異荷載增量計算公式(以三單元共六束壓力分散型錨索為例)如下。差異伸長量:△L1-2=△L1-△L2 , △L2-3=△L2-△L3 △L1 = L1 , △L2 = L2 , △L3 = L3σ=差異荷載增量:△P1=EA ×2 △P2= EA ×2+EA ×2 其中:L1,L2,L3——分別為第一、二、三單元錨索的長度,且L1> L2> L3;△L1,△L2,△L3——各單元錨索在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的伸長量;△L1-2,△L2-3——各單元錨索在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的差異伸長量;б——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鋼絞線束應力;P——給定最終張拉(設計鎖定)荷載作用下單根鋼絞線束荷載;A——單根鋼絞線束的截面面積;E——鋼絞線的彈性模量;△P1,△P2——分步差異張拉之第一、二步級張拉荷載增量。錨索的預應力在補足差異荷載後分5級按有關規范或規定施加,即設計荷載的25%,50%,75%,100%和110%。在張拉最後一級荷載時,應持荷穩定10~15min後卸荷鎖定,錨索鎖定後48小時內,若發現明顯的預應力損失現象,則應及時進行補償張拉。7、錨孔驗收封錨驗收試驗的目的是檢驗施工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也稱現場驗收試驗或質量控制試驗,它是針對所有工程錨索(桿)進行的;通過驗收試驗,可獲知錨索(桿)受力大於設計荷載時的短期錨固性能,以及滿足設計條件時錨索(桿)的安全系數。將驗收試驗結果與基本試驗結果進行恰當的對比,可作為錨索(桿)長期性能評價的參考。驗收試驗設備和方法:a.試驗設備包括張拉千斤頂、油壓表、油泵和用於連接它們的高壓油管,以及相關變形量測系統和固定設施。張拉設備投入正式使用前,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計量單位進行標定,且在有效期內,並應繪制壓力表讀數與系統出力曲線。b.驗收試驗對張拉系統的精度要求一般較高,試驗時對錨索施加應力和變形需要幾種設備同時進行測定,如精度較高的油壓表、壓力感測器、千分表、油標卡尺、撓度計等。c.驗收試驗可選擇下述兩種方式之一進行試驗:(1)業主委託具有相關試驗經驗業績的邊坡錨固工程專業單位或部門進行驗收試驗。(2)在有關業主、監理和設計代表的指導和監督下由施工單位組織進行驗收試驗。d. 驗收試驗應按有關規范和規定要求認真做好記錄,並提交試驗報告,供工程驗收使用。驗收試驗的規定和要求:(1)驗收試驗錨索(桿)數量不少於工程錨索(桿)總數的5%,且不得少於3根,驗收試驗錨索(桿)孔位應在指定邊坡或項目工程全部工程錨索(桿)范圍內由業主、監理和設計代表根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則進行隨機抽樣。(2)驗收試驗應分級加荷,超始荷載宜為錨索(桿)設計荷載的30%,分級加荷值分別為設計荷載的0.5、0.75、1.0、 1.2、1.33和1.5倍 ,最大試驗荷載不能大於錨筋承載力標准值的0.8 倍。對於壓力分散型錨索,要求以設計最大試驗張拉荷載計算補足差異伸長量(張拉荷載)後同步張拉至錨索設計荷載的30%作為起始荷載,如果最大差異張拉荷載大於設計荷載的30%,則以最大差異張拉荷載作為起始荷載。(3)驗收試驗中,當荷載每增加一級,均應持荷穩定10min,並記錄位移讀數。最後一級試驗荷載也應維持10min。如果在歷時10min內位移超過1mm,則該級荷載應再維持50min,並在15、20、25、30、45和60min時記錄其位移量。(4)驗收試驗中,從50%設計荷載到最大試驗荷載之間所測得的總位移量,應當超過該荷載范圍內錨筋自由段長度的預應力筋理論彈性伸長量的80%,且小於自由段與1/2 錨固段長度之和的預應力筋的理論彈性伸長值。對於壓力分散型錨索,錨固段應視為零,其自由段應分單元按實際全長計算。大量的工程實踐表明,對於土質或類土質及破碎錨固地層,考慮錨孔軸向壓縮與錨固段孔壁剪切變形特性,其實測上限值一般比理論上限值偏大5~10%,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5)在最後一級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觀測期內,錨頭位移穩定,即在歷時10min內位移不超過1mm,或者2h蠕變數不大於2mm。(6)如果試驗結果同時滿足上述(4)、(5)兩款條件,則認為驗收試驗錨索(桿)合格;如發現一孔試驗錨索(桿)不能同時滿足上述(4)、(5)兩款條件,則需增加抽樣三孔錨索(桿)進行驗收試驗,直至驗收試驗錨索(桿)全部同時滿足上述(4)、(5)兩條件,方可認為驗收試驗錨索(桿)合格。不合格錨孔數不得超過工程錨孔總數的5%。(7)如果發現驗收試驗錨索(桿)不合格,則應及時上報有關部門並調查分析產生原因,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對指定驗收工程錨索(桿)做如下處理:①報廢或重新安裝;②降低錨固力使用;③進行補救性重新張拉等其它特殊處理措施。7.在全部工程錨索(桿)經抽樣進行驗收試驗並符合上述有關規定和要求條件後,方可按照有關設計要求張拉鎖定程序進行張拉鎖定和封錨工作。對驗收試驗錨索(桿)一般應從1.50倍設計荷載全部退荷至零後,再重新進行張拉鎖定作業。錨索(桿)張拉完成後應及時對錨頭進行補漿和封錨,外錨頭應用與錨梁同標號的砼封頭,以防銹蝕破壞。對於錨具和錨梁等空隙的補漿應作為錨頭防腐的一項關鍵工序在現場監理旁站的條件下認真進行,補漿管應插入錨梁底面以下進行返式補充注漿,直至補漿孔溢漿為止。對於錨具及錨筋外露部分應嚴格進行去銹除油後並及時採用與錨梁同標號混凝土進行封錨。

Ⅵ 錨索張拉不起,有什麼辦法能拉起

摘要 步驟一,格構施工和預埋鋼板:格構鋼筋綁扎完成後,在錨索四周預埋鋼板,隨後進行模板安裝和混凝土澆築;

Ⅶ 預應力張拉錨索與鎖定方法

(一)錨索預應力張拉要求

用於土坡穩定及基坑支護的錨桿,一般施加相當於軸向設計荷載的50%~100%作為錨桿鎖定時的初期拉緊力(或稱預應力)。預應力並非越大越好,因為當錨桿工作時承受的荷載較小時,預應力作為反向荷載過大,可能會對構築物產生不利的影響。由此對鎖定荷載的確定,應充分考慮錨桿實際工作的荷載及其可能產生的鬆弛程度。

1.錨桿張拉設備

國內常用的錨桿張拉設備,見表5-2所列。

表5-2 常用的錨桿張拉設備

2.錨桿張拉的程序

錨桿張拉程序如下:

1)張拉前,應對張拉設備進行標定;設備安裝後,應注意台座的承壓面與拉桿的軸線方向是否垂直。

2)錨固體(包括台座)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均應在大於15MPa時,方可進行張拉。張拉應按一定程序進行,其順序應考慮鄰近錨桿的相互影響。

3)張拉時,先取(0.1~0.2)N,(預張拉應力),對錨桿預張拉1~2次,以使錨桿各部位接觸緊密,並使桿體平直。

4)永久性錨桿的張拉控制應力σcon不應超過0.60fptk(為預應力筋的抗拉強度標准值);臨時性錨桿的σcon值則不應超過0.65fptk

5)錨桿張拉荷載是分級進行的,每級荷載增量為0.25N,每級載入後都有5~10min(黏性土時間長一些)的觀測時間,以記錄錨頭位移數值;張拉的最後一級荷載為(1.1~1.2)N,其觀測時間為10~15 min,然後卸荷至鎖定荷載(0.5~1.0)N,進行鎖定作業。

3.錨桿的鎖定及其他要求

錨桿鎖定工作應採用符合技術要求的錨具。對於粗鋼筋拉桿,可用螺母作緊固器;對於鋼絞線或高強鋼絲的拉桿,要使用JM或QM系列等專用標准錨具來鎖緊錨桿。

錨桿鎖定後,對於採用止漿器灌漿的錨桿,應進行非錨固段的注漿,以保持土體整體穩定性。當錨桿工作中若發現有明顯預應力損失時,應進行補償張拉。這就要求在錨桿鎖定後進行長期觀測與檢查。

檢查錨桿抗拔力(即錨固力)時應注意:①所有檢測設備(千斤頂、油泵、測力計和位移計)均應定期標定;②安裝千斤頂時,其拉力線應與錨桿軸線同心;③載入速度5kN/min,載入至設計噸位為止;④待拉力和位移穩定後,讀取讀數,最後繪制錨桿拉力位移曲線;⑤錨桿質量檢查除了上述的抗拔力外,還包括長度、間距和方向等,均應達到設計要求。

(二)錨索預應力張拉與鎖定操作方法

1.錨索預應力張拉操作

(1)張拉錨索的主要器械

張拉錨索的主要器械是中空式油壓千斤頂和手動油泵。

根據張拉錨索的噸位可選用50t,100t甚至更大的千斤頂,張拉的力由油壓表指示。張拉機具如圖5-5所示。

圖5-5 錨墩與張拉機具示意圖

(2)張拉錨索的程序和方法

張拉錨索的程序如下:

單根錨索張拉→整體張拉→二次張拉至設計值。

張拉錨索的方法分為先張法和後張法。

(3)索製作、張拉的注意事項

按照《GB50086-2001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國家標准規定,預應力錨索製作與張拉時應注意以下幾項內容:

1)錨索體與內錨頭及錨索體與外錨具的聯結必須牢固,其強度應大於錨索的張拉力;

2)錨墩尺寸和強度應根據所施工的預應力大小,岩體(樁身)強度等條件決定;

3)張拉前應對張拉計進行標定,以防欠超張拉;

4)張拉前應先編排張拉順序,並應考慮對鄰近錨索的互相影響;

5)錨索正式張拉前,應取20%~30%的設計張拉荷載進行預張拉,使鋼絞線完全平直;

6)正式張拉時,應拉到設計張拉荷載的105%~110%,待錨索預應力沒有衰減時再進行鎖定;

7)錨索被鎖定後48h內,若發現有明顯應力鬆弛時,應進行補償張拉;然後再進行鎖定。

2.錨索預應力張拉的鎖定操作

1)錨索鎖定工作應採用符合技術要求的錨具。

2)補漿、封錨。當張拉完畢後,採用與內錨固段相同的漿液,通過補漿孔注漿,實現錨索完全被砂漿封閉,達到錨孔內錨索的全部封閉。張拉完成,錨孔補漿後,從錨具量起,量5cm鋼絞線,多餘的截去,澆注C30混凝土錨頭保護層。

3)錨索被鎖定後48h內,若發現有明顯應力鬆弛時,應進行補償張拉;然後再進行鎖定。

Ⅷ 錨桿的張拉和鎖定有哪些一般要求

錨桿的張拉,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張拉設備使錨桿桿體自由段產生彈性變形,從而對錨固結構施加所需求的預應力值。一般要求如下: (1)張拉設備要根據錨桿體的材料和鎖定力的大小進行選擇。 (2)張拉前對張拉設備進行標定。 (3)安裝錨夾具前,要對錨具進行逐個嚴格檢查。 (4)張拉前,必須待錨固段、承壓台(或粱)等構件的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方能進行張拉,同時必須把承壓支撐構件的面整平,將台座、錨具安裝好,並保正和錨索軸線方向垂直(誤差<5°)。 (5)張拉應按一定程序和設計張拉速度(一般為40kN/min)進行。正式張拉前進行二次預張拉,張拉力為設計拉力的10%-20%。正式張拉荷載要分級逐步施加,不能一次加至鎖定荷載。

閱讀全文

與錨索正確張拉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35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0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73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16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09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2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0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26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3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1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7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86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89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1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597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3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87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2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0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