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盆景造型中的收頂,剪枝,扎枝
最近一兩個月看過多幅扎枝的圖片,感覺還是有很多人不會扎枝剪枝,其實這技術網上是有說明的,肯定有些人沒看到,還有一些人沒理會,有必要再簡單說說,為下面要說的收頂做鋪墊。
2. 盆景該如何造型
樹胚的加工造型 自幼培養的樹苗,一般在3~5年後開始加工造型;山野採掘的樹樁,大多在養胚一年後即可進行加工造型。 加工前可將地栽的樹胚挖起來,臨時栽進大小基本適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樹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加工製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創作的藝術手法,對樹胚材料先進行仔細觀察和推敲,根據材料特點來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協調勻稱、線條優美、意境深遠的有生命的盆景藝術作品。如選用松樹為材料,就宜於表現其主根的蒼勁與挺拔,枝葉平整展開呈雲片狀;柏樹就宜於表現其主幹古拙奇特,枝葉呈團簇狀;梅花造型則宜疏枝橫斜;迎春則宜垂枝拱曲;……這是從樹種的自然特性來考慮的。此外,還要從樹樁的固有形狀來考慮,如有些樹樁的主幹挺直,可順其自然,作成直乾式;有些樹樁主幹自然彎曲,適於作成曲乾式或懸崖式;有些樹樁主幹枯禿,則宜於作成枯峰式的……因材處理可以使盆景製作既節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完全任其自然,就談不上盆景藝術了,但是人工的痕跡過甚,卻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對於樹樁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規,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幹後枝條,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鑿,可根據樹種和造型的需要來確定。不同地區由於習慣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異。一般對於松柏類及萌發力弱的樹種,以攀扎為主。對於榔榆、 雀 梅、福建茶、三角楓等萌發力強的樹種,可以修剪為主。用攀扎法加工的樹樁,造型自如,曲折多變,且成型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樹樁,則蒼勁自然,但成型較慢。在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樹木生長快,適於修剪造型;北方地區,氣候寒冷,樹木生長較慢,適於攀扎造型。當然這些都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各地盆景的風格與流派不同,其造型方法迥然有別,如嶺南派採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揚派採用「一寸三彎」的攀扎造型法;蘇派則用「粗扎細剪」造型法;徽派則採用「之形彎曲」造型法;川派則採用「方拐」或「掉拐」法造型等等。我們掌握修剪與攀扎的最基本方法,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常常可以產生理想的效果。
(1)攀扎法:即通過棕絲、麻皮或金屬絲等攀扎材料,將樹木枝幹彎曲成各種形狀。 金屬絲扎法:該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時稍有麻煩。最好是用經過火燒的鐵絲,但通常用的是較經濟的鉛絲,根據所攀扎枝乾的粗度來選用適度粗細的鐵絲。金屬絲一般選用12~24型號,對號使用。
鐵絲粗度選用表 鐵絲 12號 14號 16號 18號 20號 22號 24號
枝幹 15毫米 10毫米 6毫米 4毫米 3毫米 2毫米 1A5毫米 直徑
攀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於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徐徐纏繞,使金屬絲與枝幹約成45°角。如要將枝幹向右扭旋下彎,金屬絲則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反之,則按逆時針方向纏繞。注意邊扭旋邊彎曲,才能使金屬絲緊貼樹皮,同時枝幹也不易斷裂。用力不可過猛,以防損傷樹皮或扭斷枝幹。對石榴、紅楓等一些皮薄易受損傷的樹種,可先用麻皮包卷枝幹,然後再攀扎金屬絲。在一根枝上如有重復的金屬絲纏繞時,須注意纏繞方向的一致,盡量避免交叉。 棕絲攀扎法:是我國盆景傳統造型方法。它的優點是:棕絲與枝幹顏色調和,加工後即可供欣賞,並且不易損傷樹皮,拆除方便,但攀扎難度較大。一般先將棕絲捻成不同粗細的棕繩,將棕繩的中段縛住需彎曲的樹干下端(或打個套結),將兩頭相互絞幾下,放在需要彎曲的枝幹上端,打一活結,再將枝幹徐徐彎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緊棕繩打成死結,即完成一個彎曲。一般彎曲不宜過分,否則易失卻自然形態。棕絲攀扎的關鍵在於掌握好力點,要根據造型的需要,選擇下棕與打結的位置。 棕絲攀扎的順序:開始時,先扎主幹,後扎枝葉;扎枝葉時,先扎頂部,後紮下部;每扎一個部分時,先扎大枝,後扎小枝;在扎主幹時,應從基部到頂部。 各地盆景老藝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種棕絲攀扎方法,稱作棕法。這種棕法因地區或流派不同而略有區別,但基本原則是相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用棕絲將樹木枝幹紮成所需要的形態。棕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掌握基本原則後,可根據造型需要靈活處理。 彎曲較粗的枝幹,可先用麻皮包紮,並在需彎曲處的外側襯一條麻筋,以增強樹乾的韌性。如枝幹過粗,彎曲困難,還可用「開刀法」,即用鋒利小刀在樹干彎曲處切開一條3~5厘米長的深口,切面再按上法用麻皮包紮,這樣既便於彎曲,又不易折斷。為利於切口癒合,最好使切面與彎曲所在的平面垂直。 無論採用金屬絲或棕絲攀扎,一般在一年以後拆除就能定型。如不及時拆除,就會因為枝條長粗,而使金屬絲或棕絲陷入皮層,影響樹木生長及美觀。但對於生長較慢的樹種及較粗的枝幹,則時間可稍延長一年半載。
各樹種的攀扎時間:要注意適時攀扎,則枝條柔軟,彎103曲容易,攀扎後,發育生長良好。如不適時攀扎,則枝條易於折斷,發育生長也受影響。冬、春攀扎的樹種有:刺柏、玉蘭、木綉球、蝴蝶樹、蠟梅、梅花、桃、櫻、麥李、榆葉梅、西府海棠、垂絲海棠、石榴、紫薇、榔榆、朴樹、黃荊等。蠟梅以下樹種,在未成型前,在夏季還應攀扎一次剛木質化的新枝。夏、秋攀扎的樹種有:羅漢松、華山松、金彈子、胡頹子、六月雪、桂花等。冬、秋攀扎的樹種有:貼梗海棠、火棘、雀梅、黃楊等。有些樹種如桃葉衛矛、迎春、枸杞等,隨時均可攀扎。山茶、杜鵑等觀花樹種,均宜在開花前攀扎。
(2)修剪法:即通過枝乾的修剪,去除多餘部分,保留其精華,以使樹形美觀,這是樹木盆景造型的一種主要手段。修剪的作用有削弱、矮化、改變樹形的功能。修剪時,對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對生枝等進行調整,即剪掉。對於留下枝條,則養分集中,長得粗壯,當培養枝長到適合粗度時,再進行強度修剪,使之短縮,生出第二節枝;待第二節枝長到適合粗度時,再加剪截,依次第三、第四節枝都如此施行。一般每一節枝上留兩個小枝,一長一短,經多年的修剪後,枝幹短縮、粗壯,蒼勁有力,逐步形成需要的樹型。
修剪方法:有摘、截,疏、傷等措施。摘即摘心與摘葉,生長時期將新梢頂端去掉稱摘心。摘心可促進腋芽生長,多長分枝,抑制高生長,有利盆景造型美觀。摘葉可促使萌發新葉,如榆樹在生長期摘去老葉,會使新葉變小,變得秀氣,有利觀賞;楓槭、石榴摘去老葉,萌發新葉呈紅色,鮮艷悅目。截是將當年生枝條進行短截,短截後則中短枝增多,母中國盆景製作技藝枝增粗,所謂枝疏則截,截則枝密,有利於枝片造型。回縮是將多年生枝條截短,為嶺南派「蓄枝截干」的主要手法,有利於老樹更新復壯。採掘野生樹樁,在養胚過程中,常常運用回縮截乾的辦法,既是樹樁矮化措施,又是老樁更新復壯手段。疏是指疏剪,將過密枝條從基部剪去部分,有利於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留下枝條旺盛生長。傷是對樹木枝幹進行刻傷、環剝、擰枝、扭梢、拿枝等措施。觀花、觀果盆景常採取這種方法,促使開花結果。 修剪時期要適時適樹,一般落葉樹種可四季修剪,但以落葉後萌芽前修剪為宜。松柏類由於剪後容易流樹脂,宜於冬季修剪;生長快、萌發性強的樹種如檉柳、榆樹等,一年可多次修剪;觀花類樹種,當年生新枝條開花的海棠、蘋果、紫薇、石榴等,宜在萌發前修剪;一年生枝上開花的樹種如碧桃、梅花、迎春等宜在開花後修剪。 (3)雕鑿法:為了顯示樹木蒼古,有時可用鑿子或鋒利刻刀依照造型技法對樹干進行雕鑿,成自然凹凸變化,還可剝去部分樹皮,甚至將樹干劈去一半(如梅樁劈乾式造型),使樹木呈現自然枯朽的蒼老姿態。但雕鑿時不可露出人工刀刻斧鑿痕跡。該法多用於松柏類及體量較大的老樹樁。 (4)提根法:樹樁盆景講究懸根露爪、盤根錯節,這也是盆景欣賞的重要內容之一。提根技法通常將樹木先種在深盆中,以後逐年去掉上面的壅土,使粗根提出土面。同時還可將根部進行盤曲藝術處理,使其更顯得蒼古奇特,古樸野趣。但提根時要掌握適度,不可使根系一下子露出過多,以免影響樹樁生長,甚至造成死亡。榆樹、錦雞兒等樹種的根系細長而柔軟,提根時,可將長根蟠曲成古雅之狀,但根系的盤曲要有條理和美感,不能亂纏胡繞,失卻自然,反而影響效果。 自然界的樹木形態千變萬化,作為盆景為其縮影當然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樹木的造型很難用具體的標準定下來。但是必須做到符合自然和富有畫意。任意造作,就失去樹木自然形態。但僅僅符合自然也還不夠,還必須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這同繪畫的道理一樣,要達到一定藝術境界,必須在平時多觀察自然各種樹木,積累感性認識,特別對一些盆景常用樹木的典型姿態要善於掌握,如松樹、柏樹、柳樹、梅花及常見雜樹等的自然形態特徵。同時要多觀察山水畫中的樹木畫法,從中學習技巧。此外,要從美學、文學等多方面來提高藝術素養。
3. 金枝玉葉盆景如何造型正確的修剪方法有哪些
金枝玉葉葉片四季碧綠,葉片圓圓厚厚的,好像銅錢一樣,所以也有招財進寶的美好寓意。還有金枝玉葉有高貴、永遠在一起、親情等很多的美好寓意。我們把金枝玉葉做成盆景之後,養在家裡看上去更加的高雅厚重,讓家居更加的高貴典雅。那我們養得金枝玉葉,如何進行盆景造型呢?修剪方法有哪些呢?
金枝玉葉通常是作為盆景來養,只要在養殖的時候,按照樹形來做盆景,也就是做成直乾式、曲乾式、懸崖式,以及花籃式。當然還可以別出心裁,做出自己喜愛的盆景。以上的幾種金枝玉葉盆景造型,你喜歡哪種?(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維權一定刪除,謝謝)
4. 盆景有哪些造型
樹樁盆景造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直乾式分為單干、雙干、多乾等形式。單乾式主幹只有一個,樹干挺拔直立而不彎曲,枝葉層次分明;雙乾式主幹有兩個,一樹雙干或把同種兩樹植於一盆。一左一右,一高一低,相互呼應,長短不等,配合自然;多乾式主幹有三個以上,一木多乾式或同一種樹多株植於一盆,姿態高低參差不齊,前後錯開,顯示出古老莊重或形似林海。
(2)懸崖式俗稱「倒掛式」,主幹下垂如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倒掛樹木。
(3)合栽式數株同種或異種樹木(或草本)同栽一盆,謂之合栽式。其數量以單數為宜。如將「松、竹、梅」同栽一盆而表現「歲寒三友」。
(4)斜乾式主幹向一側斜彎曲,力求自然,枝條分布均勻,具有詩情畫意。
(5)卧乾式樹干橫卧並布滿盆面,但枝葉向上生長。
(6)曲乾式主幹左右盤曲,先向右扭,再向左扭,層次分明,形似蟠龍;或是主幹雖然上升,而將主枝蟠曲層疊如雲。此種造型應用較廣。
(7)提根式自然界有些樹木常生於石隙岩旁,天長日久,表土流失,根群裸露,將其移栽盆中,保持此狀。
(8)附石式先用多孔的石頭,經過加工後,把松柏類的根引入石頭的洞孔中,盤根錯節,年久融合為一體,好像峭壁中的千年古樹。也可把老根抱附在石上,根尖扎入盆土中,好似樹木屹立於山石之上。
5. 蟠扎和修剪的相互關系是什麼如何用好蟠扎和修剪,製作出成功的盆景作品
在《修剪是樹木盆景在造型製作上的代名詞,做好修剪,才是真正的盆景》這篇文章里,我強調了一個較主觀的個人觀點,就是說修剪工作對盆景造型很重要,看標題就知道了。有些朋友持不同的觀點,認為蟠扎、牽拉等等都很重要。是的,我說的修剪重要只是相對的,畢竟修剪和蟠扎是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二種盆景造型的手法。
修剪和蟠扎,二種盆景製作上的基本技法,想製作盆景,就一定要掌握好,願大家都出好的盆景作品。就聊到這了,有不全面和分歧的地方,歡迎分享交流,或者聯系我,大家一起研究、交流。我是@花房姑娘娟子,謝謝!來波一鍵三連啊!
6. 如何製作蘇州盆景的攀扎
蘇州樹樁盆景以剪為主,以扎為輔,粗扎細剪,剪扎並用。其中攀扎和修剪是樹樁造型的關鍵。現著重介紹其攀扎枝發。蘇州樹樁盆景傳統棕絲攀扎。棕絲與樹皮顏色協調,攀扎後的樹樁即可觀賞。其關鍵是要掌握攀棕著力點,棕絲粗細要選擇適當。 1.全扎發 所有材料是苗木,從樹干(主幹)到樹枝(枝片)要全部進行攀扎,其枝片分台、托、頂三種。台指主幹兩邊的枝片,托為主幹後邊的枝片,頂是主幹頂端的枝片。先扎主幹,後扎枝片。主幹從下部向上扎,扎前先確定樹樁的觀賞面(正面),然後根據樹樁的自然姿態確定造型式樣。攀扎式樣有蟠龍式、卧乾式或懸崖式等。以蟠龍式為例,起特點是主幹呈‘S’形,盤旋而上。攀扎時樹樁正面朝前,根據主幹粗細選擇適當的棕絲,固定在主幹最下部的適當部位上,最好是扎在節疤處,棕絲不易滑動。然後把棕絲左右移幾下,選擇主幹上部適當部位打結固定,便完成主幹第一曲。第二、三曲是攀扎的關鍵,第二曲下部位置一般在第一曲中間向上約五分之一處,把棕絲固定後,左右絞幾下,選擇主幹上部適當位置打結。第三曲只要順S型向上攀扎即可。 從野外挖掘回來的,一般主幹已經定型,不能彎曲攀扎,對此樹樁重要根據樁乾的自然形態確定造型式樣,僅對主枝進行攀扎。
7. 盆景果樹樹乾的加工技術有哪些方法
樹乾的造型與培養是盆景果樹藝術含量較高的一個方面,歷來倍受重視。其加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彎曲法:有些造型需要對主幹進行一定的彎曲,彎曲的方法常因其粗細不同而異。一般較細的枝幹利用常規的拿枝軟化加蟠扎技術即可達到目的,但對較粗的枝幹則需要採取側面開槽、取木抽墊或使用彎曲器等特殊的方法才能使其彎曲。小槽要側面縱開,木墊要內側橫取,其深度都應達干粗的2/3。彎曲器是一種鐵制的彎形板槽。無論哪種方法,都必須用麻皮等物做好包紮保護,並用繩子或鉛絲固定好。
粗干彎曲加工法
2.剪截法:有些基部樁形較好但上部枝形較差的外采野樁,可用剪截的方法進行改造,培養干形和枝姿。時期以冬剪為主,配合夏剪。方法是先輕後重,適宜於潛伏芽壽命長容易更新發枝的健壯樹種。剪截前應對原樁仔細反復的觀察和琢磨,做到「胸有成樹」。剪截後為了保證傷口附近的萌芽正常生長,對一些較大的傷口要進行適當的保護,同時對新發出的枝應及早按需去留,並行連續培養。
樹樁剪截培養法
3.擰旋法:樹干較長、無疤節、粗約2厘米的幼樹,若上部枝形較好,可通過擰扭旋圈甚至打結的方法降低樹冠,促其成花提早結果,並形成優美奇特的干型。擰干造型的樹苗必須是根系完好,生長健壯。操作的方法是,用手握緊樹乾的兩端,由一端向一個方向用力扭旋,要求「傷骨不傷皮」,避免發生「皮骨分離」。也可用腳踩住根部,用手握住樹幹上部進行旋扭。接著將自然彎曲的干型稍作矯正和修形,然後加以固定。
樹干擰旋改造法
扭乾式(蘋果)
4.嵌借法:下部主幹較細、較高但上部枝形較好的樹苗,可用嵌借法彌補缺陷和裝飾美化。方法是,選姿態奇特的死樁或形色美觀的山石,在其上縱刻一裂縫,將樹干嵌入後用布條外加裹扎。主幹經過一段時期的生長,露在外面的主幹被迫向兩側增粗。這時,原來嵌合的痕跡被逐漸遮蓋,便形成一個有自然美態的盆景果樹。
樹干嵌借裝飾法(桃)
5.劈傷殘飾法:為了塑造果樹在大自然中不畏雷電風雨無情催殘的頑強形象與神奇姿態,可將其樹干連同其樹皮和部分木質部一劈兩半,然後固定姿勢並保護好傷口,使其分別迅速癒合。劈乾的方式有枝劈和根劈兩種,枝劈是從上部分枝處向下劈干,將樹冠一分為二。根劈是從下部分根處向上劈干,將根系一分為二。無論哪種劈法,都必須是選用根系完好、生長健壯的樹苗進行。
樹干劈傷殘飾法
6.造瘤老裝法:盆景果樹為了反襯頂端枝梢和生機氣勢,常常需要把樹干裝飾得蒼老多瘤。其加工的方法是在旺盛生長期用鐵錘輕擊樹干或用尖刀縱向輕撬樹皮,使受傷的樹皮起皺而不破碎,形成粗老的翹皮及干瘤。
樹干造瘤老裝法
8. 金屬絲蟠扎樹樁盆景時,需要固定金屬絲,金屬絲的固定有幾種方法具體每種方
摘要 蟠扎技術源於古老的園林藝術,後應用於樹樁盆栽植物的造型,其主要分為棕絲蟠扎和金屬絲蟠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