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兒科常用的用葯換算公式有哪些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小學數學常用圖形計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貳』 一克等於多少毫升一克葯等於多少毫升
一般情況下,一克等於一毫升,但是還是取決於測量的具體物質。克是質量或重量單位,毫升一般用來表示液體的體積,質量單位和體積單位是不可以直接換算的,要考慮到物質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不同,那一克也就不一定等於一毫升。物質的重量是容積和密度的乘積,毫升作為體積單位,可以直接與同為體積單位的立方厘米換算。例如水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g,那一克水就等於一毫升。但是不是所有物質的密度都是每立方厘米1g,所以一克也不一定就是一毫升。
所以1克葯水等於1毫升。
『叄』 一克葯等於多少毫升
克是質量單位,毫升是體積單位,體積×密度=質量
如果不知道密度,質量和體積是不能換算的。
如果葯是水劑(即水溶劑),可以粗略認為葯的密度與水相同,為1克每毫升。這時粗略得一克葯是一毫升。
『肆』 葯物換算劑量方法
葯物劑量計算常用方法是什麼?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1.按體重計算
這是西醫最常用、最基本的計算方法。應以實際測量的體重為准或按公式計算獲得。每日/(次)劑量=病兒體重(kg)×每千克體重需要量。年齡愈小,每千克體重劑量相對稍大,年長兒按體重計算劑量超過成人劑量時,以成人劑量為限。
2.按體表面積計算
此法較按年齡、體重計算更為准確。近年來多主張按每平方米體表面積計算。小兒體表面積計算公式為:
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平方米)=體重(kg)×0.035+0.1;
體重>30kg小兒體表面積(平方米)=[體重(kg)-30]×0.02+1.05
小兒劑量=小兒體表面積(平方米)×劑量/(平方米)。
3.按年齡計算
適用於劑量幅度大,不需要十分精確的葯物,如營養類葯物可按年齡計算,比較簡單易行。
4.按成人劑量折算
小兒劑量=成人劑量×小兒體重(kg)/50
此法僅用於未提供小兒劑量的葯物,所得劑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
5.小兒中葯用量
新生兒用成人量的1/6,乳嬰兒為成人量的1/3,幼兒為成人量的1/2,學齡兒童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
葯物劑量換算,是臨床護士最常見、接觸最多的工作,但又是差錯、事故好發的環節,主要原因:1.搶救病人時所用的急救葯均為限劇葯(限劇葯是指毒性較強而又常用的劇葯),加上搶救工作緊張,更易出錯。2.我國現有的注射針劑濃度高,而嬰幼兒的用葯量極少(成人劑量的1/14—1/18),占每個安瓿的百分之幾,所以mg→ml的換算存在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使用強心甙、氨茶鹼、腎上腺素類等葯物,因治療量與中毒量很接近,換算與配葯過程中稍有疏漏易引起中毒、或達不到有效血葯濃度,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在兒科臨床用葯中,嬰幼兒用葯量大大小於成年人,加上現在家長要求高,小兒病情變化快,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在短時間內得到治療,所以既准確又快速配液已成為對護理人員的一種考驗,我們護士在為嬰幼兒配葯時,必須做到計算準確,精確地抽吸葯液。
『伍』 葯物計量中g和mg怎樣換算
1克(g)=1000毫克(mg)
葯物計量中常用的換算單位:
1、1mg(毫克)=1000μg(微克)
2、1μg(微克)=1000ng(納克)
3、1ng99(納克)=1000pg(皮克)
(5)兒童常用葯換算方法擴展閱讀
常用的換算單位:
1、面積
1平方公里(km²)= 100公頃(ha)= 247.1英畝(acre)= 0.386平方英里(mile²)
1平方米(m²)= 10.764平方英尺(ft²)
1公畝(are)= 100平方米(m²)
2、密度
1千克/立方米(kg/m³)= 0.001克/立方厘米(g/cm³)= 0.0624磅/立方英尺(lb/ft³)
1磅/立方英尺(lb/ft³)= 16.02千克/立方米(kg/m³)
1磅/立方英寸(lb/in³)= 27679.9千克/立方米(kg/m³)
3、力
1牛頓(N)=0.225磅力(lbf)= 0.102千克力(kgf)
1千克力(kgf)= 9.81牛(N)
1磅力(lbf)= 4.45牛頓(N)
『陸』 赫賽汀mg和ml的換算,如:12.9ml換算成mg。是多少,怎麼換算的,謝謝!
以下摘自專業文獻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6 Jun; 23( 6 )兒科幾種常用急救葯劑量的快速口演算法
為提高兒科用葯劑量的准確性, 在醫囑中一般只開毫克數, 使用時需換算成毫升數, 急救用葯時易出錯。現總結出幾種常用葯劑量的快速口演算法, 供同行參考。( 1)西地蘭針劑0.4m g/2ml/支, 用所需的毫克數乘以5即可得出所需的毫升數。如要用0.1mg則需抽吸0.5 ml即可。( 2)氨茶鹼常用劑型規格有2種: 250mg /2ml規格, 所需的毫克數乘以0.08即可得出所需的毫升, 如要用25m g則需抽吸0. 2ml ,500m g/2m l規格, 所需毫克數乘以0.04即可得出毫升數, 如要用30mg則需抽吸0. 12ml。 ( 3)苯巴比妥鈉為100 mg/支, 粉劑, 可用溶媒化成100 mg /ml、100 mg /2ml、100mg /5ml 根據所需用法及劑量選擇。如需20m g可用100m g/5ml換算20mg/ml如需50 mg可用100mg /2m l。 ( 4 )異丙嗪25m g/m l用所需毫克數乘以0. 04即可得出毫升數。如要用15 m g則需抽吸0.6ml。
『柒』 小兒輸液量計算公式
判斷某溶液的張力,是以它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正常值(280~320mosm/L,計算時取平均值300 mosm /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個沒有單位但卻能夠反映物質濃度的一個數值。溶液滲透壓=(百分比濃度×10×1000×每個分子所能離解的離子數)/分子量。如0。9%NaCl溶液滲透壓=(0.9×...10×1000×2)/58.5=308 mosm /L(794.2KPa)該滲透壓與血漿正常滲透壓相比,比值約為1,故該溶液張力為1 張。又如5%NaHCO3 溶液滲透壓=(5×10×1000×2)/84=1190.4 mosm /L(3069.7KPa)該滲透壓與血漿正常滲透壓相比,比值約為4,故該溶液張力為4 張。對以上復雜的計算過程,不要求學生掌握,但要記住張力是物質濃度的一種表達方式,其換算自然亦遵循稀釋定律:C1×V1=C2×V2。然後列出課本上已標明相應張力的幾種常用溶液:10%(NaCl)11 張(臨床上可按10 張計算) 0.9%(NaCl)1 張 5%(NaHCO3)4 張 10%(KCl)9 張 10%(GS)0 張(無張力,相當於水) 並指出,臨床上多數情況下就是用以上幾種溶液配製成其它所需的液體進行治療,只需記住此幾種溶液的張力,便可靈活自如地進行配製與計算所需溶液及張力;而不必去追究為什麼10%NaCl張力是10 張這一復雜的計算過程。 4、舉例說明混合溶液張力的計算 例2、10%NaCl(10ml)+10%GS(90ml),請問該組溶液張力。 根據C1×V1=C2×V2 列出算式:10×10=X×100,X=1 張 例3、10%NaCl(20ml)+5% NaHCO3(25ml)+10%GS(255ml),該組溶液張力。 10×20+4×25=X×300,X=1 張。 例4、欲配製一組300ml,2/3 張液體,現已使用5%NaHCO3(15ml),還需10%NaCl多少毫升。 10×X+4×15=2/3×300,X=14ml那麼,再加入10%GS271(270)ml後即可配製成所需液體(300-15-14=271ml,GS為0 張) 5、2∶1 等張液是搶救休克時擴容的首選溶液,其有固定組份,由2 份等滲鹽溶液+1份等滲鹼溶液配製而成。學生對配製2∶1液感到十分困難,為了快速計算、配製,便給出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較為復雜,不必闡述) 配製2∶1 液Mml,則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10%GS=M-a-bml 配製2∶1 液300ml,需10%NaCl、5%NaHCO3、10%GS各多少毫升。 10%NaCl=300/15=20ml 5%NaHCO3=300/12=25ml 10%GS=300-20-25=255ml 這樣,似乎很玄的2∶1 液通過一個簡單的公式便可快速配製出來。
『捌』 小兒輸液用量公式
在臨床用葯中,嬰幼兒用葯量大大小於成年人,這就需要我們護士在為嬰幼兒配葯時,必須做到計算準確,精確地抽吸葯液,才能按醫囑有效地為患兒給葯,以避免導致不良後果。筆者在20餘年的臨床護理中,總結一種簡單快速的計算方法,各種注射劑的小兒用量可准確地計算出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感到受益匪淺。
1 所需液量的計算公式實際需取用的葯液量(ml)=需要葯量(g或mg)÷該針劑的單位總量(g或mg)×該針劑的毫升數。
2 臨床資料例1,某患兒需肌注安定3 mg,現有一支10 mg的安定2 ml,問應抽取多少毫升安定為患兒肌注?可按公式代入:3÷10×2=0.6(ml),應抽取安定0.6 ml為患兒肌注。另外,有些葯物用量極少,且不良反應大,更加需要我們護士嚴格地進行操作,有時需用1 ml、5 ml的針管來抽取葯物,而1 ml針管的針頭太短太細,往輸液瓶內注入葯液時,常常會發生針頭彎曲現象,或者出現因針頭短小未能刺破瓶塞薄膜或刺破口很小,導致葯液大部分滯留於瓶塞薄膜處,不能充分溶解於溶液中,短時間內會給患兒輸入較高濃度的葯液,會導致不良後果。若我們先將葯物稀釋後再注入輸液瓶中,輸入葯液量會更加精確,避免不良後果的發生。例2,為某患兒靜滴5%葡萄糖液100 ml,內加氨茶鹼0.1 g,現有5%萄萄糖液一瓶(100 ml),一支0.25 g的氨茶鹼2 ml。我們可以這樣稀釋:用10 ml針管抽取5%葡萄糖液8 ml,將氨茶鹼全部抽取於針管內,充分搖勻;按上述公式代入:0.1÷0.25×10=4(ml)。將4 ml的氨茶鹼稀釋液注入5%葡萄糖液內。這比用1 ml針管取用氨茶鹼0.8 ml加入會更加准確,還可以避免因1 ml針管的針頭短小而彎曲,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3 體會此公式簡單,計算起來快速、准確,尤其在應用急救葯品時,此公式用起來更加方便,得心應手,不易出現差錯。不論針劑為水劑還是粉劑,包裝大小,只要知道某葯成分在針劑中的總含量,便可准確計算出實際需取用葯液量,粉劑可先稀釋至一定量的溶液,然後再按公式計算取用。注意:某些葯物需要稀釋後加入時,我們要注意加入葯液後輸液量的變化;若輸液量多於醫囑范圍,護士應在加葯前用針管抽取排掉一定的液體量,尤其為心肺疾患小兒輸液時要嚴格注意,以避免不良後果。
『玖』 我家小孩十個月 買的消炎葯但是吃法是單位換算的方式 我不知道怎麼吃 可以幫我看一下嗎
孩子體重多少?
『拾』 兒童吃的碳酸鈣D3顆粒的200國際單位是什麼意思 有500國際單位的嗎
200單位維生素D3表示200 IU維生素D3、1 IU維生素D3 = 0.025μg維生素D3,而200 IU是5μg維生素D3。
市場上有500種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但通常是針對老年人的。維生素D的推薦劑量因國家而異,但在過去一直是保守的,在歐洲,維生素D的推薦劑量僅為0至400 IU / d,維生素D的推薦劑量僅為0-400 IU / d。
51至70歲女性的劑量為400 IU / d,70歲女性為1歲以上女性的建議劑量為600 IU / d。加拿大骨質疏鬆協會建議成年人至少消耗800 IU / d。
2011年,中國醫學會還在《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中指出,鈣和維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基本補充劑,建議成年人每天補充200 IU的維生素D,老年人每天補充400至800 IU,骨質疏鬆症患者也應同時接受葯物治療。
(10)兒童常用葯換算方法擴展閱讀:
國際單位-IU
(例如維生素,激素,抗生素和抗毒素生物產品)的化學成分不是恆定的,或者無法使用物理和化學方法來驗證其質量規格。經常使用生物實驗,並將其與標准品進行比較以驗證其效力。
通過這種生物測定,將具有一定生物學效應的最小滴度單位稱為「單位」(u),通過國際談判確定的標准單位稱為「國際單位」(IU)。
轉換值因不同元素(國際法規)而異:
維生素A:1IU =0.3μg和1000μg= 1mg
維生素E:1IU = 1mg
IU(國際單位)的轉換和一些專業單位的質量轉換方法! (IU 1U)
IU(國際單位)轉換為質量
1IUVa =0.33μg? 1IUβ-胡蘿卜素=0.6μg
視黃醇當量(μg)= VA(μg)+ 0.167×β-胡蘿卜素(μg)
1Ug Vd = 40IU1IUVd =0.025μg
1IU維生素D =0.025μg維生素D3
1IU Ve = 1mg Ve(乙酸DL-α-生育酚酯)
1mgDL-α-生育酚= 1.1IU Ve
1mgD-α-生育酚= 1.49 IU Ve
1mgD-α-生育酚乙酸酯= 1.36 IU Ve
關於mcg
Mcg ----微克
1微克= 1微克= 1 * 10 ^ -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