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色環電阻怎麼接串聯
串聯並聯是相對而論
你說220V的線路上就接一個精密色環電阻,就是220V直接加在電阻兩端,因為沒有其它的電器設備故沒有串並之分,如果220V是電壓源提供的話,那可以這么說精密色環電阻和電壓源是串聯的
交流和直流沒有分別
⑵ 色環電阻的識別方法
色環電阻通常有四環和五環:
四環:第一環、第二環均表示數字,第三環表示倍率,第四環表示誤差。
五環:第一環、第二環、第三環均表示數字,第四環表示倍率,第五環表示誤差
前面幾個環幾乎靠得近且等間距,最後一環離前一環相對較遠。
表示數字的顏色:
黑0,棕1,紅2,橙3,黃4,綠5,藍6,紫7,灰8,白9。
先說四色環。
黑0 棕1 紅2 橙3 黃4 綠5 藍6 紫7 灰8 白9 金、銀表示誤差
各色環表示意義如下:
第一條色環:阻值的第一位數字;
第二條色環:阻值的第二位數字;
第三條色環:10的冪數;
第四條色環:誤差表示。
精確度更高的「五色環」電阻,用五條色環表示電阻的阻值大小,具體如下:
第一條色環:阻值的第一位數字;
第二條色環:阻值的第二位數字;
第三條色環:阻值的第三未數字;
第四條色環:阻值乘數的10的冪數;
第五條色環:誤差(常見是棕色,誤差為1%)
四色環電阻誤差為5-10%,五色環常為1%,精度提高了
⑶ 識讀色環電阻的方法和步驟
色環電阻
色環電阻是在電阻封裝上(即電阻表面)塗上一定顏色的色環,來代表這個電阻的阻值。色環實際上是早期為了幫助人們分辨不同阻值而設定的標准。色環電阻現在應用還是很廣泛的,如家用電器、電子儀表、電子設備中常常可以見到。但由於色環電阻比較大,不適合現代高度集成的性能要求。
色環電阻口訣
棕一紅二橙是三,四黃五綠六為藍,七紫八灰九對白,黑是零,金五銀十表誤差。
電阻阻值的測量方法
通常使用的是伏安法,就是利用歐姆定律:R=U/I來測量電阻值;而色環電阻是指可以直接通過對色環來計算阻值的電阻。常見的色環電阻有四色環、五色環或六色環,色環標示主要應用在圓柱型的電阻器上,如:碳膜電阻、金屬膜電阻、金屬氧化膜電阻、保險絲電阻、繞線電阻等。
快速識別色環電阻
在工作中快速識別色環電阻的阻值,是一項基本的技能,必須快速掌握。
六色環電阻讀數方法
六色環前五環與五色環電阻表示方法一樣,第六色環表示該電阻的溫度系數。
五環電阻讀數方法
第一條色環:阻值的第一位數字;
第二條色環:阻值的第二位數字;
第三條色環:阻值的第三位數字;
第四條色環:阻值乘數的10的冪數;
第五條色環:誤差(常見是棕色,誤差為1%)
五環電阻如何進行讀數操作?這個表格一定要掌握。
首先,要知道哪個是第一位數;如下圖,顏色有五種,所以是五環。根據五環電阻的讀數方法,然後我們要知道哪個是第一色環,大家注意看區別,一邊四種顏色的距離靠得近,另一色環就離得遠一些;因此從左到右,我們就知道第一色環為黃色,依次為紫色,黑色,橙色,棕色。
所以,黃色在第一環就是4,第二環紫色為7,第三環黑色是0,第四環就是乘積了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第五環是誤差了棕色為±1%。現在我們來計算阻值:470*1000=470K,然後誤差是±1%,所以阻值的范圍是在465.3K—— 474.7K之間,其阻值都是正常的。
如:一個電阻第一環為紅、第二環為紅、第三環為黑、第四環為黑、第五環為棕色,則其阻值為:紅:2;紅:2;黑:0;黑:1倍;棕:±1%。
所以該電阻的阻值為:220*1=220Ω,誤差為:±1%。
在實踐中發現,有些色環電阻的排列順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讀錯。在識別時可運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斷,具體內容如下:
技巧1:先找標志誤差的色環,從而排定色環順序。最常用的表示電阻誤差的顏色是:金、銀、棕,尤其是金環和銀環,一般絕少用做電阻色環的第一環,所以在電阻上只要有金環和銀環,就可以基本認定這是色環電阻的最末一環。
技巧2:棕色環是否是誤差標志的判別。棕色環既常用做誤差環,又常作為有效數字環。常常在第一環和最末一環中同時出現,使人很難識別誰是第一環。在實踐中可以 按照色環之間的間隔加以判別。比如對於一個五道色環的電阻而言,第五環和第四環之間的間隔比第一環和第二環之間的間隔要寬一些,據此可判定色環的排列順序。
技巧3:在僅靠色環間距還無法判定色環順序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電阻的生產序列值來加以判別。比如有一個電阻的色環讀序是:棕、黑、黑、黃、棕,其值為100×104Ω=1MΩ。誤差為1%。屬於正常的電阻系列值;若是反順序讀:棕、黃、黑、黑、棕,其值為140×100Ω=140Ω,誤差為1%。顯然,按照後一種排序所讀出的電阻值,在電阻的生產系列中是沒有的,故後一種色環順序是不對的。
⑷ 色環電阻檢測方法
色環電阻是在電阻封裝上(即電阻表面)塗上一定顏色的色環,來代表這個電阻的阻值。色環實際上是早期為了幫助人們分辨不同阻值而設定的標准。色環電阻現在應用還是很廣泛的,如家用電器、電子儀表、電子設備中常常可以見到。但由於色環電阻比較大,不適合現代高度集成的性能要求。
色環電阻口訣
棕一紅二橙是三,四黃五綠六為藍,七紫八灰九對白,黑是零,金五銀十表誤差。
電阻阻值的測量方法
通常使用的是伏安法,就是利用歐姆定律:R=U/I來測量電阻值;而色環電阻是指可以直接通過對色環來計算阻值的電阻。常見的色環電阻有四色環、五色環或六色環,色環標示主要應用在圓柱型的電阻器上,如:碳膜電阻、金屬膜電阻、金屬氧化膜電阻、保險絲電阻、繞線電阻等。
快速識別色環電阻
在工作中快速識別色環電阻的阻值,是一項基本的技能,必須快速掌握。
六色環電阻讀數方法
六色環前五環與五色環電阻表示方法一樣,第六色環表示該電阻的溫度系數。
五環電阻讀數方法
第一條色環:阻值的第一位數字;
第二條色環:阻值的第二位數字;
第三條色環:阻值的第三位數字;
第四條色環:阻值乘數的10的冪數;
第五條色環:誤差(常見是棕色,誤差為1%)
五環電阻如何進行讀數操作?這個表格一定要掌握。
首先,要知道哪個是第一位數;如下圖,顏色有五種,所以是五環。根據五環電阻的讀數方法,然後我們要知道哪個是第一色環,大家注意看區別,一邊四種顏色的距離靠得近,另一色環就離得遠一些;因此從左到右,我們就知道第一色環為黃色,依次為紫色,黑色,橙色,棕色。
所以,黃色在第一環就是4,第二環紫色為7,第三環黑色是0,第四環就是乘積了10的3次方也就是1000,第五環是誤差了棕色為±1%。現在我們來計算阻值:470*1000=470K,然後誤差是±1%,所以阻值的范圍是在465.3K—— 474.7K之間,其阻值都是正常的。
如:一個電阻第一環為紅、第二環為紅、第三環為黑、第四環為黑、第五環為棕色,則其阻值為:紅:2;紅:2;黑:0;黑:1倍;棕:±1%。
所以該電阻的阻值為:220*1=220Ω,誤差為:±1%。
在實踐中發現,有些色環電阻的排列順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讀錯。在識別時可運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斷,具體內容如下:
技巧1:先找標志誤差的色環,從而排定色環順序。最常用的表示電阻誤差的顏色是:金、銀、棕,尤其是金環和銀環,一般絕少用做電阻色環的第一環,所以在電阻上只要有金環和銀環,就可以基本認定這是色環電阻的最末一環。
技巧2:棕色環是否是誤差標志的判別。棕色環既常用做誤差環,又常作為有效數字環。常常在第一環和最末一環中同時出現,使人很難識別誰是第一環。在實踐中可以 按照色環之間的間隔加以判別。比如對於一個五道色環的電阻而言,第五環和第四環之間的間隔比第一環和第二環之間的間隔要寬一些,據此可判定色環的排列順序。
技巧3:在僅靠色環間距還無法判定色環順序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電阻的生產序列值來加以判別。比如有一個電阻的色環讀序是:棕、黑、黑、黃、棕,其值為100×104Ω=1MΩ。誤差為1%。屬於正常的電阻系列值;若是反順序讀:棕、黃、黑、黑、棕,其值為140×100Ω=140Ω,誤差為1%。顯然,按照後一種排序所讀出的電阻值,在電阻的生產系列中是沒有的,故後一種色環順序是不對的。
有些五色環電阻兩頭金屬帽上都有色環,遠離相對集中的四道色環的那道色環表示誤差,是第五條色環,與之對應的另一頭金屬帽上的是第一道色環。讀數時從它讀起,之後的第二道、第三道色環是次高位、次次高位,第四道環表示10的多少次方
⑸ 電阻色環
色環電阻識別方法
為什麼叫色環電阻呢?是因為電阻上面用了四道色環或者五道色環來表示電阻值。為什麼不直接在電阻上印上電阻值呢?那是因為色環標示法可以從任意角度一次性的讀取代表電阻值的顏色信息,而數字標示法就不同了,首先字小就不好識別,接著還受文字方向、角度的影響,在大量的特殊安裝位置下根本無法讀出代表電阻值的數字信息。
顯然,在大量的生產、檢查、維護、維修過程中,通過讀取顏色信息解譯出數字信息會更方便。大家如果能先記住1234567890十個阿拉伯數字是由棕紅橙黃綠蘭紫灰白黑十種顏色代替的話,你很快就會掌握色環標示法了。
識別方法
1.如何識別順序?
色環電阻是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的最多的電阻類型,無論怎樣安裝,維修者都能方便的讀出其阻值,便於檢測和更換。但在實踐中發現,有些色環電阻的排列順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讀錯,在識別時,可運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斷:
技巧1:先找標志誤差的色環,從而排定色環順序。最常用的表示電阻誤差的顏色是:金、銀、棕,尤其是金環和銀環,一般絕少用做電阻色環的第一環,所以在電阻上只要有金環和銀環,就可以基本認定這是色環電阻的最末一環。
技巧2:棕色環是否是誤差標志的判別。棕色環既常用做誤差環,又常作為有效數字環,且常常在第一環和最末一環中同時出現,使人很難識別誰是第一環。在實踐中,可以按照色環之間的間隔加以判別:比如對於一個五道色環的電阻而言,第五環和第四環之間的間隔比第一環和第二環之間的間隔要寬一些,據此可判定色環的排列順序。
技巧3:在僅靠色環間距還無法判定色環順序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電阻的生產序列值來加以判別。比如有一個電阻的色環讀序是:棕、黑、黑、黃、棕,其值為:100×104Ω=1MΩ誤差為1%,屬於正常的電阻系列值,若是反順序讀:棕、黃、黑、黑、棕,其值為140×100Ω=140Ω,誤差為1%。顯然按照後一種排序所讀出的電阻值,在電阻的生產系列中是沒有的,故後一種色環順序是不對的。
2.如何識別大小?
四色環電阻:
第一色環是十位數,第二色環是個位數,
第三色環是應乘顏色次冪顏色次,第四色環是誤差率
例子:
棕 紅 紅 金
其阻值為12×102=1.2K 誤差為±5%
誤差表示電阻數值,在標准值1200上下波動(5%×1200)都表示此電阻是可以接受的,即在1140-1260之間都是好的電阻。
五色環電阻:
紅 紅 黑 棕 金
五色環電阻最後一環為誤差,前三環數值乘以第四環的10顏色次冪顏色次,其電阻為 220×101=2.2K 誤差為±5%
第一色環是百位數,第二色環是十位數,
第三色環是個位數,第四色環是應乘顏色次冪顏色次,
第五色環是誤差率。
首先,從電阻的底端,找出代表公差精度的色環,金色的代表5%,銀色的代表10%。 再從電阻的另一端,找出第一條、第二條色環,讀取其相對應的數字,以下圖為例,前兩條色環都為紅色,故其對應數字為紅2、紅2,其有效數是22。再讀取第三條倍數色環,黑1。所以,我們得到的阻值是22x1=22Ω。 如果第三條倍數色環為金色,則將有效數乘以0.1。如果第三條倍數色環為銀色,則乘以0.01。
色環標示主要應用圓柱型的電阻器上,如:碳膜電阻、金屬膜電阻、金屬氧化膜電阻、保險絲電阻、繞線電阻。 在早期,一般當電阻的表面不足以用數字表示法時,就會用色環標示法來表示電阻的阻值、公差、規格。 色環主要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靠近電阻前端的一組是用來表示阻值。
兩位有效數的電阻值,用前三個色環來代表其阻值,如:39Ω,39KΩ,39MΩ。
三位有效數的電阻值,用前四個色環來代表其阻值,如:69.8Ω,698Ω,69.8KΩ,一般用於精密電阻的表示。
第二部分:靠近電阻後端的一條色環用來代表公差精度。
第一部分的每一條色環都是等距,自成一組,容易和第二部分的色環區分。 四個色環電阻的識別:第一、二環分別代表兩位有效數的阻值;第三環代表倍率;第四環代表誤差。 五個色環電阻的識別:第一、二、三環分別代表三位有效數的阻值;第四環代表倍率;第五環代表誤差。 如果第五條色環為黑色,一般用來表示為繞線電阻器,第五條色環如為白色,一般用來表示為保險絲電阻器。如果電阻體只有中間一條黑色的色環,則代表此電阻為零歐姆電阻。
⑹ 行車電阻器接線實物圖
行車電阻器接線實物圖:
歷史:
1885年英國C.布雷德利發明模壓碳質實芯電阻器。1897年英國T.甘布里爾和A.哈里斯用含碳墨汁製成碳膜電阻器。1913~1919年英國W.斯旺和德國F.克魯格先後發明金屬膜電阻器。1925年德國西門子-哈爾斯克公司發明熱分解碳膜電阻器。
打破了碳質實芯電阻器壟斷市場的局面。晶體管問世後,對電阻器的小型化、阻值穩定性等指標要求更嚴,促進了各類新型電阻器的發展。美國貝爾實驗室1959年研製成 TaN電阻器。
60年代以來,採用滾筒磁控濺射、激光阻值微調等新工藝,部分產品向平面化、集成化、微型化及片狀化方面發展。
(6)色環電阻常用接線方法擴展閱讀:
電阻的阻值和允許偏差的標注方法有直標法、色標法和文字元號法。
① 直標法
將電阻的阻值和誤差直接用數字和字母印在電阻上(無誤差標示為允許誤差 ± 20%)。也有廠家採用習慣標記法,如:
3 Ω 3 Ⅰ 表示電阻值為3.3 Ω、允許誤差為 ± 5 %
1 K 8 表示電阻值為1.8 KΩ、允許誤差為 ± 20 %
5 M 1 Ⅱ 表示電阻值為5.1 MΩ、允許誤差為 ± 10 %
② 色標法
將不同顏色的色環塗在電阻器(或電容器)上來表示電阻(電容器)的標稱值及允許誤差,各種顏色所對應的數值見表 B303。固定電阻器色環標志讀數識別規則如圖T301所示。
⑺ 怎樣識別五色環電阻
棕1 紅2 橙3 黃4 綠5 藍6 紫7 灰8 白9 黑0 ,金、銀表示誤差
色環電阻是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的最多的電阻類型,無論怎樣安裝,維修者都能方便的讀出其阻值,便於檢測和更換。但在實踐中發現,有些色環電阻的排列順序不甚分明,往往容易讀錯,在識別時,可運用如下技巧加以判斷:
技巧1:先找標志誤差的色環,從而排定色環順序。最常用的表示電阻誤差的顏色是:金、銀、棕,尤其是金環和銀環,一般絕少用做電阻色環的第一環,所以在電阻上只要有金環和銀環,就可以基本認定這是色環電阻的最末一環。
技巧2:棕色環是否是誤差標志的判別。棕色環既常用做誤差環,又常作為有效數字環,且常常在第一環和最末一環中同時出現,使人很難識別誰是第一環。在實踐中,可以按照色環之間的間隔加以判別:比如對於一個五道色環的電阻而言,第五環和第四環之間的間隔比第一環和第二環之間的間隔要寬一些,據此可判定色環的排列順序。
技巧3:在僅靠色環間距還無法判定色環順序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電阻的生產序列值來加以判別。比如有一個電阻的色環讀序是:棕、黑、黑、黃、棕,其值為:100×10000=1MΩ誤差為1%,屬於正常的電阻系列值,若是反順序讀:棕、黃、黑、黑、棕,其值為140×1Ω=140Ω,誤差為1%。
顯然按照後一種排序所讀出的電阻值,在電阻的生產系列中是沒有的,故後一種色環順序是不對的。
(7)色環電阻常用接線方法擴展閱讀:
色環電阻是在電阻封裝上(即電阻表面)塗上一定顏色的色環,來代表這個電阻的阻值。色環實際上是早期為了幫助人們分辨不同阻值而設定的標准。色環電阻現在應用還是很廣泛的,如家用電器、電子儀表、電子設備中常常可以見到。但由於色環電阻比較大,不適合現代高度集成的性能要求。
以四色環為例:
(1)熟記第一、二環每種顏色所代表的數。可這樣記憶:棕1,紅2,橙3,黃4,綠5,藍6,紫7,灰8,白9,黑0。這樣連起來讀,多復誦幾遍便可記住。
記准記牢第三環顏色所代表的數量級,這一點是快識的關鍵。具體是:
金色:0.1
黑色:1
棕色:10
紅色:100
橙色:1,000
黃色:10,000
綠色:100,000
藍色:1000,000
(2)從數量級來看,在體上可把它們劃分為三個大的等級,即:金、黑、棕色是歐姆級的;紅、橙、黃色是千歐級的;綠、藍色則是兆歐級的。這樣劃分一下是為了便於記憶。
(3)當第二環是黑色時,第三環顏色所代表的則是整數,即幾,幾十,幾百 kΩ等,這是讀數時的特殊情況,要注意。例如第三環是紅色,則其阻值即是整幾kΩ的。
(表示倍數的4環電阻的第3環或5環電阻的第4環是幾就在有效數字後加幾個0,若是負數,是幾,有效數字的小數點就向左移幾位。)
(4)記住第四環顏色所代表的誤差,即:金色為5%;銀色為10%;無色為20%。
色環電阻是電子電路中最常用的電子元件,採用色環來代表顏色和誤差,可以保證電阻無論按什麼方向安裝都可以方便、清楚地看見色環。色環電阻的基本單位是:歐姆(Ω)、千歐(KΩ)、兆歐(MΩ)。1000歐(Ω)=1千歐(KΩ),1000千歐(KΩ)=1兆歐(MΩ)。
色環電阻用色環來表示電阻的阻值和誤差,普通的為四色環,高精密的用五色環表示,另外還有六色環表示的(此種產品只用於高科技產品且價格十分昂貴)。
⑻ 測電阻的N種方法
電阻的測量是電工測量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測量,許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它。如判斷電路的通斷、精確測量被測電阻的阻值、了解絕緣電阻的數值是否滿足要求,掌握接地電阻的阻值等。正確而便捷的選擇合適的測量儀表及設備是電力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
一、認識電阻的分類
工程中測量的電阻值一般在1×10-6Ω)~1×1012Ω的范圍內。
為了選用合適的測量電阻的方法,以達到減小測量誤差的目的,通常將電阻按阻值的大小分為三類:
1Ω以下為小電阻;1Ω~100kΩ為中電阻;100kΩ以上為大電阻。
二、常用電阻測量方法
1)直接法:採用直讀式儀表如萬用表的歐姆檔測量電阻的方法稱為直接法。
2)比較法:採用比較儀表如直流電橋測量電阻的方法稱為比較法。
3)間接法:先測量與電阻有關的量,然後通過相關公式計算出被測電阻的方法稱為間接法。常見的例如,伏安法測量電阻。
三、常用電阻測量儀表
按所使用的儀表分類分為:萬用表法、伏安法、兆歐表法、單臂電橋法、雙臂電橋法、接地電阻表法等。